語文S版五年級春季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題練習題_第1頁
語文S版五年級春季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題練習題_第2頁
語文S版五年級春季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題練習題_第3頁
語文S版五年級春季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題練習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S版五年級春季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題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內古文閱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孔君平詣其父 詣(_)  乃呼兒出 乃(_)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答:_。3“兒應聲答”中的“應聲”有什么作用?答:_。2. 課內閱讀。梁國_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_,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_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將課文補充完整。

2、2從“為設果,果有楊梅”中可以看出()A.楊氏之子非常喜歡吃楊梅B.楊氏之子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孩子3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楊氏之子能一下子讓孔君平無言以對,展現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為名來反問孔君平,這樣可以貶低孔君平的身份。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使孔君平無言以對。4本文主要通過人物的_來表現人物的特點。5你認為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_3. 文言文閱讀。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

3、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記號)。惑:愚蠢,糊涂。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涉江者_(2)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3)求劍若此_2與“刻舟求劍”意思相近的詞是()A.看風使舵 B.見機行事 C.隨機應變 D.墨守成規3楚人采用什么辦法尋找失落的寶劍?_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A.做事要切合實際情況。B.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對策,不能因循守舊、不知變通。4. 課內閱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

4、。二者不可得兼 (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畫出來。2把畫橫線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釋所填句子的意思。_5. 閱讀理解。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為什么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2用自己的話寫出畫線句子的意思。_3下面停頓正確的一句是(  )A.則眼不看仔細 B.卻只漫浪誦讀C.記亦不能久也 D.眼口豈不到乎6.

5、 文言文閱讀。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   ),號日“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注釋)廣:李廣,西漢時期的名將。 居:鎮守。匈奴:古代的一個游牧民族。 號:稱。 歲:年。(閱讀鏈接)公元前129年,李廣以衛尉身份做將軍,率軍出雁門關抗擊匈奴。匈奴軍隊龐大,把李廣的軍隊打敗后,李廣也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押解途中,他飛身奪得身邊一個匈奴少年所騎的馬匹,搶走少年的弓,射殺追騎無數,終于回到了漢營。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號內填入一個詞語,以下最合適的是: 。(填序號)A.大驚失色 B.興高采烈 C.不慌不忙 D.氣極

6、敗壞2請寫出畫橫線的句子的大意:_。3根據閱讀鏈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是因為_。7. 閱讀課文節選,完成練習。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1選擇帶線字的解釋,在括號里打“”。  (1)伯牙鼓琴  樂器(   )   彈奏(   )   發動(   )  (2)洋洋乎若江河  如果(   )  

7、好像(   )   你(   )  (3)志在流水  志向(   )   記住(   )   記號(   )(4)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足夠(   )   值得(   )   腳(   )2解釋帶線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選之間(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

8、牙破琴絕弦(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_(2)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_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從文中_可以看出伯牙和鐘子期是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 _,是因為_。文中_和_兩個動詞寫出了伯牙_的心情。5現在,人們常常用“高山流水”來比喻_。8. 課文理解。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_2作者在“三到”

9、中,強調了什么的重要性,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_3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_4結合你自己讀書的情況,談談你對“讀書三到”的認識。_9. 快樂閱讀(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夸父追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1)文中加點字“走”的古義是_,今義是_。(2)下列各句解釋中有誤的一項是(   )。A、夸父與日逐走,入日。(夸父跟著太陽跑,追趕上了太陽。)B、未至,道渴而死。(還沒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為鄧林。(變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寫夸父能吞河飲渭,運用了什么修辭

10、?_10. 閱讀與表達。(沒有學過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余嘗謂讀書有三到,_。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古人談讀書二1在橫線上補充原文內容。2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請寫出你積累作者的一首古詩。_3作者的讀書觀點對嗎,為什么?_11. 課內閱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寫出文中加點字的意思。甚聰惠(_)   為設果(_)2“孔君平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_。3文章的第

11、一句話點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點,起到_作用。4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_12. 閱讀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練習。孟母斷機杼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自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 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1解釋詞語。孟母方績:( ) 孟子懼而問其故(

12、60;  )孟子之少也( ) 旦夕勤學不息( )2翻譯句子。1.孟母以刀斷其織。_2.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從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13. 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晏子春秋(節選)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1解釋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短:_延:_使:_  2將下列詞語填入橫線,使這段話能切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意思。身手敏捷  能言善辯  自取其辱  滿面春風  儀表堂堂  其貌不揚晏子雖然身材矮小,_,但他出使楚國時,_,讓原本十分傲慢的楚王_,維護了齊國的尊嚴。3為什么最后儐者更道,讓晏子從大門入?請結合晏子說的“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一句的意思,寫一寫。_14. 閱讀回答問題。疑鄰竊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 言語,竊斧也;動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