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劇場設計標準規范根據建設部建標199859號文的要求,標準編制組在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修定了本規范。 本規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地和總平面;4、前廳和休息廳;5、觀眾廳;6、舞臺;7、后臺;8、防火設計;9、聲學;10、建筑設備。 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術語;2、面積指標;3、防火設計;4、增加了伸出式舞臺、島式舞臺、 舞臺工藝設計舞臺結構荷載等內容。
2、60; 本規范由建設部建筑標準設計標準技術歸口單位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歸口管理,授權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解釋。 本規范主編單位是: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地址:四川成都市星輝西路8號;) 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員是:成城、李布白、王化 、趙培生、王鴻章、陳鳳巖、王坤貴、蘇培、王明鈺。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地和總平面6 4前廳和休
3、息廳8 5觀眾廳9 5.1視線設計9 5.2坐席 10 5.3走道11 5.4其他11 6舞臺12 6.1一般規定12 6.2樂池15 6.3舞臺機械15 6.4舞臺燈光16 6.5舞臺通訊與監督 19&
4、#160; 6.6演出技術用房19 6.7舞臺結構荷載20 7后臺22 7.1演出用房22 7.2輔助用房23 8防火設計25 8.1防火26 8.2疏散26 8.3消防給水27 8.4火災報警28 9聲學30
5、60; 9.1聲學設計30 9.2觀眾廳體形設計30 9.3觀眾廳混響設計30 9.4噪聲控制31 9.5擴聲系統設計32 9.6其他32 10建筑設備 33 10.1給水排水33 10.2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33 10.3電氣35
6、0; 本規范用詞說明39 條文說明41 1總則 1.0.1為保證劇場建筑設計滿足使用功能、安全、衛生及舞臺工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2.0.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劇場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擴建設計。不2.0.適用于觀眾廳面積不3.0.超過200M2或觀眾量不4.0.足300座的劇場建筑。 1.0.3劇場建筑根據使用性質及觀演條件可分為歌舞、話劇、戲曲三類。劇場為多功能時,2.0.其技術規定應按其主要使用性質確定,3.0.其
7、他用途應適當兼顧。 1.0.4劇場建筑規模按觀眾容量可分為: 特大型1601座以上 大 型12011600座 中 型8011200座 小 型300800座 話劇、戲曲劇場不宜超過1200座。歌舞劇場不宜超過1800座。 1.0.5劇場建筑的等級可分為特、甲、乙、丙四個等級。特等劇場的技術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甲
8、、乙、丙等劇場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主體結構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 2耐火等級:甲、乙、丙等劇場不應低于二級; 3室內環境標準及舞臺工藝設備要求應符合本規范有關章節的相應規定。 1.0.6劇場設計應進行舞臺工藝設計;建筑設計與舞臺工藝設計應緊密結合,2.0.互提設計參數。 1.0.7劇場建筑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2.0.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3.0.準的規定。
9、 2術語 2.0.1劇場theatr 設有演出舞臺、觀看表演的觀眾席及演員、觀眾用房的文娛建筑。 2.0.2觀眾廳auditorium 設有固定座席的為觀看演出用的空間。 2.0.3池座stalls 與舞臺同層的觀眾席。 2.0.4樓座balcony 池座上的樓層觀眾席。
10、160; 2.0.5包廂box(in the auditorium) 沿觀眾廳側墻或后墻隔成小間的觀眾席。 2.0.6舞臺stage 劇場演出部分總稱,包括主臺、側臺、后舞臺、樂池、臺唇、耳臺、臺口、臺倉、臺塔。 2.0.7臺塔fly tower 主臺以上至柵頂的空間。它是舞臺表演和機械運作的基本空間。 2.0.8臺倉understage
11、0; 舞臺臺面以下的空間。 2.0.9鏡框式舞臺proscenium stage 在觀眾廳和舞臺之間設有臺口分隔的舞臺,是我國現有劇場舞臺的基本形式。 2.0.10臺口proscenium opening 舞臺向觀眾廳的開口。 2.0.11臺唇apron stage 臺口線以外伸向觀眾調節的臺面。 2.0.12樂池orchestra pit
12、60; 為歌劇舞劇表演配樂的樂隊使用的空間,一般設在臺唇的前面和下面。 2.0.13主臺main stage 臺口線以內的主要表演空間。 2.0.14側臺bay area 設在主臺兩側,為遷換布景、演員候場、臨時存放道具景片及車臺的輔助區域。 2.0.15后舞臺back stage 設在主臺兩側,可增加表演區縱深方向的舞臺。
13、; 2.0.16開敞式舞臺open stage 舞臺表演區和觀眾席在一個空間內的舞臺形式,包括伸出式舞臺、島式舞臺、盡端式舞臺。 2.0.17伸出式舞臺thrust stage 舞臺向觀眾廳伸出,主要表演區在觀眾席內,觀眾席三面環繞舞臺。 2.0.18島式舞臺arena line 舞臺設在觀眾廳內,觀眾四面環繞舞臺。 2.0.19臺口墻軸線axis of proscenium wa
14、ll 土建設計圖上標注的臺口承重墻結構定位軸線。 2.0.20臺口線curtain line 臺口構造內側邊線在舞臺面上的投影線,舞臺機械定位以此為基準。 2.0.21柵頂grid;gridron 俗稱葡萄架,舞臺上部為安裝懸吊設備的專用工作層。 2.0.22天橋fly gallery 沿主臺的側墻、后墻墻身上部一定高度設置的工作走廊。一般舞臺
15、均設有多層天橋。 2.0.23假臺口(或活動臺口)movable pretendnd stage door 安裝舞臺燈具的主要設施,也能將演出臺口尺寸作適當調整以適應各種表演。 2.0.24燈光渡橋lighing bridge 與吊桿平行設置,可升降,安裝、檢修燈光用,在演出中能上人操作的橋式剛架。 2.0.25渡橋碼頭portal bridge 由天橋上伸出的平臺或吊板。由此通往
16、燈光渡橋或假臺口上框。 2.0.26大幕proscenium curtain 分隔舞臺與觀眾廳的軟幕。其開啟方式又分對開式、提升式、串疊式、蝴蝶式等。 2.0.27檐幕transverse curtain 主臺上部的橫條幕。 2.0.28邊幕wings 主臺兩側的邊條幕。 2.0.29前檐幕fore-proscenium curtain
17、; 大幕前面的幕檐。 2.0.30紗幕veil curtain 網眼紗制作的無縫幕,掛在臺口的叫臺口紗幕,掛在天幕燈區前的叫遠景紗幕,也可以折疊成裝飾襯幕。 2.0.31防火幕fire curtain 安裝在臺口處,當發生火災時,可立刻下降將舞臺與觀眾廳隔開,防止火災漫延的設施。 2.0.32車臺stage wagon 在主臺、側臺、后舞臺之間,沿導軌前后左
18、右行走的機械舞臺;也有無導軌自由移動的小車臺。 2.0.33升降臺elevating stage 在舞臺上可升降臺面的舞臺機械。 2.0.34轉臺revolving stage 主要表演區能旋轉的舞臺機械。 2.0.35升降樂池orchestra lift 樂池地面可升降,增加舞臺使用功能的樂池。 2.0.36吊桿batten
19、0; 舞臺上空懸吊幕布、景物、演出器材的桿狀升降機械設備,有手動、電動、液壓等多種傳動方式。 2.0.37吊點point hoist 舞臺上空懸吊演出器材或景物的升降點狀機械設施。 2.0.38天幕cyclorama 懸掛在舞臺遠景區,表現天空景色的幕布。 2.0.39面光橋fore stage side lighting 在觀眾廳頂部安裝燈具向舞臺投射燈光的房間。
20、160; 2.0.40耳光室fore stage side lighting 在觀眾廳兩側安裝燈具向舞臺投射燈光的房間。 3.0.41臺口柱光架lighting tower 在舞臺內兩側安裝燈具的豎向剛架。 3.0.42燈光吊籠lighting (cable)basket 在舞臺兩側上空設置的安裝燈具的籠狀吊架,可以升降或前后左右移動。 3.0.43天橋側光fly g
21、allery lighting 在舞臺側天橋上安裝的燈光 3.0.44流動燈光movable lighting 在舞臺臺面安裝在燈架上可移的燈光。 3.0.45燈控室 lighting control room 控制舞臺燈光的操作用房。 3.0.46聲控室sound control room 控制電聲系統的操作用房。
22、60; 3.0.47舞臺監督指揮系統stage manager control system 舞臺監督指揮演出的各種信號和雙向對講系統等。 3.0.48舞臺監視系統stage monitoring (display)system 觀察舞臺演職員演出實況的電視監視系統。 3基地和總平面 3.0.1劇場基地選擇應符合城鎮規劃要求,合理布點。 3.0.2劇場基地應至少有一面臨接城鎮道路,
23、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臨接的城市道路可通行寬度不應小于劇場安全出口寬度的總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800座以下,不應小于8M; 8011200座,不應小于12M; 1201座以上,不應小于15M。 3.0.3劇場主要入口前的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 劇場建筑從紅線退后距離應符合城鎮規劃要求,并按不小于0.20M2/座留出散集空地; 當劇場前的集散空地不能滿足前款規定,或劇場前面疏散
24、口的寬度不能滿足計算要求時,應在劇場后面或側面另辟疏散口,并應設有與其疏散容量相適應的疏散通路或空地。劇場建筑后面及側面臨接道路可視為疏散通路,但其寬度不得小于3.50M。 3.0.4劇場基地臨接兩條道路或位于交叉路口時,除主要臨接道路應符合本規范第3.0.2條1款規定外,尚應滿足車行視距要求,且主要入口及疏散口的位置應符合城市交通規劃要求。 3.0.5劇場基地應設置停車場,或由城鎮規劃統一設置。 3.0.6劇場總平面設計應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場地及回車場地,并應設置照明。內部道路可
25、兼作消防車道,其凈寬不應小于3.50M,穿越建筑物時凈高不應小于4.00M. 3.0.7劇場總平面設計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場地及回車場地,并應設置照明。內部道路可兼作消防車道,其凈寬不應小于3.50M,穿越建筑物時凈高不應小于4.00M。 3.0.8環境設計及綠化應符合城鎮規劃要求,并應充分進行綠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3.0.9設備用房應防止對觀眾廳、舞臺及周圍環境的噪聲干擾。 3.0.10演員宿舍、餐廳、廚房等附建于劇場主體建筑時,必須形成獨立的
26、防火分區,并有單獨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 3.0.11總平面設計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 50的有關規定。 4前廳和和休息廳 4.0.1前廳面積,甲等劇場不應小于0.30M2/座,乙等劇場不應小于0.20 M2/座,丙等劇場不應小于0.18M2/座。 4.0.2休息廳面積,甲等劇場不應小于0.30 M2/座,乙等不應小于0.20 M2/座,丙等劇場不應小于0.18 M2/座。 &
27、#160; 當附設小賣部或冷飲部時,不應小于0.40 M2/座。 4.0.3前廳與休息廳合一時,甲等劇場不應小于0.50 M2/座,乙等劇場不應小于0.30 M2/座,丙等劇場不應小于0.25 M2/座。 4.0.4衣物存放面積不應小于0.04 M2/座。 4.0.5劇場設吸煙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有池座和樓座時應分層設置。 室內裝修天棚應為A級材料,墻面和地面不得低于B1級材料,并應符合規范第8.4.1條的規定。&
28、#160; 4.0.6劇場應設觀眾使用的廁所,廁所應設前室。廁所門不得開向觀眾廳。男女廁所位數比率是1:1, 衛生器具應符合下列規定: 男廁:應按每100座設一個大便器,每40座設一個小便器或0.60M長小便槽,每150座設一個洗手盆。 女廁:應按每25座設一個大便器,每150座設一個洗手盆。
29、60; 男女廁所均應設殘疾人專用蹲位。5觀眾廳 5.1視線設計 5.1.1視線設計應使觀眾能看到舞臺面表演區的全部。當受條件限制時,也應使視覺質量不良的座席的觀眾能看到80表演區。 5.1.2視點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鏡框式臺口劇場宜選在舞臺而臺口線中心臺面處; 大臺唇式、伸出式舞臺劇場應按實際需要,將設計視點相應適當外移。 島式舞臺視點應選在表演區的邊緣。
30、 當受條件限制時,設計視點可適當提高,但不得超過舞臺面0.30M;向大幕投影線或表演區邊緣后移,不應大于1.00M。 5.1.3視線升高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視線升高差“C”值應取0.12M; 隔排計算視線升高值時,座席排列應錯排布置,保證視線直接看到視點; 兒童劇場、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露天劇場視線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 為滿足較高音質要求,視線升高值設計宜采用較高要求。
31、60; 5.1.4舞臺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鏡框式舞臺面,不應小于0.60M,且不應大于1.10M; 伸出式舞臺面,宜為0.300.60M,附有鏡框式舞臺突出式舞臺,可與主臺齊平。 島式舞臺臺面,不宜高于0.30M,可與觀眾席地面齊平。 5.1.5觀眾席對視點的最近視距,歌舞劇場不宜大于33M;話劇和戲曲劇場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不宜大于20M。 5.1.6鏡框式舞臺觀眾視線最大俯角
32、,樓座后排不宜大于20度;靠近舞臺的包廂或邊樓座不宜大于35度。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俯角不宜大于30度。 5.2座席 5.2.1觀眾廳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甲等劇場不應小于0.80 M2/座; 乙等劇場不應小于0.70 M2/座; 丙等劇場不應小于0.60 M2/座; 注:大臺唇式、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不計舞臺面積。 5.2.2劇場均應設置有靠背
33、的固定座椅,小包廂座位不超過12個時可設活動座椅。 5.2.3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應小于0.50M;軟椅不應小于0.55M。 5.2.4座席排距應符合下列規定: 短排法:硬椅不應小于0.80M,軟椅不應小于0.90M,臺階式地面排距應適當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0M; 長排法:硬椅不應小于1.00M;軟椅不應小于1.10M。臺階式地面排距適當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0M;
34、 靠后墻設置座位時,樓座及池座一排座位排距應至少增大0.12M。 5.2.5每排座位排列數目應符合下列規定: 短排法:雙側有走道時不應超過22座,單側有走道時不應超過11座;超過限額時,每增加一座位,排距增大25MM; 長排法:雙側有走道時不應超過50座,單側有走道時不應超過25座。 5.2.6觀眾席應預留殘疾人輪椅座席,座席深應為1.10M,寬為0.80M,位置應方便殘疾人入席及疏散,并應設置國際通用標志。
35、0; 5.3走道 5.3.1觀眾廳內走道的布局與觀眾席片區容量相適應,與安全出口聯系順暢,寬度符合安全疏散計算要求。 5.3.2池座首排座位排距以外與舞臺前沿凈距不應小于1.50M,與樂池欄桿凈距不應小于1M;當池座首排設置殘疾人席時,應再增加不少于0.50M的距離。 5.3.3兩條橫走道之間的座位不宜超過20排,靠后墻設置座位時,橫走道與后墻之間座位不宜超過10排。 5.3.4走道寬度除應符合計算外, 尚應符合下列規定:短排法邊走道不應小于0.80
36、M,縱走道不應小于1.00M,橫走道除排距尺寸以餐的通行凈寬度不應小于1.00M; 長排法邊走道不應小于1.20M。 5.3.5觀眾廳縱走道坡度大于1:10時應做防滑處理,鋪設的地毯等應為B1級材料,并有可靠的固定方式。坡度大于1:6時應做成高度不在于0.20M的臺階。 5.3.6座席地坪高于前排0.50M時及座席側面緊臨有高差之縱走道或梯步時應設欄桿,欄桿應堅固,不應遮擋視線。 5.3.7樓座前排欄桿和樓層包廂欄桿高度不應遮擋視線,不應大于0.85M
37、,并應采取措施保證人身安全,下部實心部分不得低于0.40M。 5.4其他 5.4.1劇場觀眾廳兼放電影時,放映光學設計及放映室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58的規定。 6舞臺 6.1.1鏡框臺口箱型舞臺的臺口寬度、高度和主臺寬度、進深、凈高均應與演出劇種、觀眾廳容量、舞臺設備、使用功能及建筑等級相適應。宜符合表6.1.1的規定。 臺口和主臺尺度 劇種
38、 觀眾廳容量 (座) 臺口(M) 主臺(M) 寬高寬進深凈高 戲曲 500800 8011000 10011200810 911 10125.06.0
39、 5.56.5 6.07.01518 1821 2124912 1215 15181216 1317 1418 話劇600800 8011000 100112001012
40、0; 1113 12146.07.0 6.57.5 7.08.01821 2124 24271215 1518 18211418 1519 1620 歌舞劇12001400
41、60; 14011600 160118001214 1416 16187.08.0 8.010.0 10.012.02427 2730 30331521 1824 21271620 1825 2230 &
42、#160; 6.1.2臺唇和耳臺最窄處的寬度不應小于1.50M.。 6.1.3主臺和臺唇、耳臺的臺面應做木地板,臺面應平整防滑。 6.1.4主臺上空應設柵頂和安裝各種滑輪的專用梁,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柵頂標高至主臺臺面的垂直距離(主臺凈高):甲等劇場不應小于臺口高度的2.5倍;乙等劇場不應小于臺口高度的2倍加4.00M;丙等劇場不應小于臺口高度的2倍加2.00M; 柵頂的構造要便于檢修舞臺懸吊設備,柵頂的縫隙除滿足懸吊鋼絲繩通行
43、外,不應大于30MM; 各種滑輪梁的標高,應使站在柵頂的工作人員便于安裝、檢修舞臺的懸吊設備; 由主臺臺面去柵頂的爬梯如超過2.00M以上,不得采用垂直鐵爬梯。甲、乙等劇場上柵頂的樓梯不得少于2個,有條件的宜設工作電梯,電梯可由臺倉通往各層天橋直達柵頂; 丙等劇場如不設柵頂,宜設工作橋,工作橋的凈寬不應小于0.60M,凈高不應小于1.80M,位置應滿足工作人員安裝、檢修舞臺懸吊設備的需要。 6.1.5主臺天橋應符合下列規定:
44、160; 天橋應沿主臺側墻和后墻三面布置,邊沿應有0.10M高的護板。甲等劇場不得少于3層。乙、丙等劇場不得少于2層; 第一層側天橋標高,應使測光射向表演區有良好的角度,還應保證主臺與側臺間的洞口高度不妨礙布景通行; 第一層側天橋欄桿應滿足安裝燈具的技術要求; 各層天橋除滿足設備安裝所占用的空間外,其通行凈寬不應小于1.20M,后天橋通行凈寬宜為0.60M。 6.1.6舞臺面至第一層天橋有配重塊升降的部位應設保護網,護網構件不得影響配重塊升降,護網應設
45、檢修門。 6.1.7主臺應分別設上場門和下場門,門的位置應使演員上下場和跑場方便,但應避免在天幕后墻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50M,凈高不應低于2.40M。 6.1.8側臺應符合下列規定: 主臺兩側均應布置配側臺,位置應靠近主臺前部,便于演員和景物通向表演區。兩個側臺的總面積:甲等劇場不得小于主臺面積的1/2;乙等劇場不得小于主臺面積的1/3;丙等劇場不得小于主臺面積的1/4。 當丙等劇場受條件限制時可設一個側臺;
46、 設有車臺的側臺,其面積除滿足車臺停放處,還應有存放和遷換景物的工作面積,其面積不宜小于車臺面積的1/3; 側臺與主臺間的洞口凈寬:甲等劇場不應小于8.00M;乙等劇場不應小于6.00M;丙等劇場不應小于5.00M; 側臺與主臺間的洞口凈高:甲等劇場不應小于7.00M;乙等劇場不應小于6.00M;丙等劇場不應小于5.00M; 設有車臺的側臺洞口凈寬,除滿足車臺通行寬度外,兩邊最少各加0.60M; 側臺進出景物的門,凈寬不應小于2.40M,凈高不應低于3
47、.60M,門應隔聲、不漏光。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側臺外門應設保溫門斗,門外應設裝卸平臺和雨篷;當條件允許時,門外宜做成坡道; 甲等劇場的側臺與主臺之間的洞口宜設防火幕。 6.1.9后舞臺面積和使用高度,應根據舞臺工藝設計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后舞臺與主臺之間的洞口宜設防火隔音墻; 設有車載轉臺的后舞臺洞口凈寬,除滿足車載轉臺通行外,兩邊最少各加0.60M。洞口凈高應與臺口高度相適應; 設有車載臺的后舞臺,其面積除滿足
48、車載轉臺停放外,還應有存放和遷換景特的工作面積,其面積不宜小于車載轉臺面積的1/3; 后舞臺應設吊桿和燈光等設備。 6.1.10甲、乙等劇場應設后倉,臺倉的面積、層高、層數應根據使用功能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臺倉通往舞臺和后臺的門、樓梯要順暢,并不得少于2個,應設明顯地疏散標志和照明,便于演員上下場和工作人員通行; 臺倉里為機械舞臺而設的機坑、平臺、通道和檢修空間,必須設固定的工作梯和堅固連續的欄桿。 6.1.1
49、1伸出式舞臺應符合下列規定: 附在鏡框式舞臺的伸出式舞臺除鏡框臺口外,在臺口兩邊還應增設演員上下場口; 臺面技術要求與鏡框式舞臺的主臺同; 臺面上空應設吊點,位置、數量應按舞臺工藝設計確定; 表演區除頂光腳光外,還應有來自三個方位的面光。 6.1.12島式舞臺應符合下列規定: 臺面技術要求應與鏡框式舞臺的主臺相同; 臺面上空應設吊點,位置、數量應
50、按舞臺工藝設計確定; 表演區除頂光和腳光外,還應有來自四個方位的面光; 表演區上下場通道不得少于2條。 6.2樂池 6.2.1歌舞劇場舞臺必須設樂池,其他劇場可視需要而定。樂池面積按容納樂隊人數計算,演奏員平均每人不應小于1.00M2,伴唱每人不應小于0.25 M2。甲等劇場樂池面積不應小于80.00 M2;乙等劇場樂池面積不應小于65.00 M2;丙等劇場樂池面積不應 小于48.00 M2。
51、 6.2.2樂池開口進深不應小于樂池進深的2/3。 6.2.3樂池進深與寬度之比不應小于樂池進深的1:3。 6.2.4樂池地面至舞臺面的高度,在開口位置不應大于2.20M,臺唇下凈高不宜低于1.85M。 6.2.5樂池兩側都應設通往主臺和臺倉的通道,能道口的凈寬不宜小于1.20M,凈高不宜小于2.00M。 6.2.6樂池可做成升降樂池。 6.3舞臺機械 6.3.1舞臺工
52、藝設計應向土建設計提供舞臺機械的種類、位置、尺寸、數量、臺上和臺下機械布置所需的空間尺度、設備荷載、內力分析、預埋件、用電負荷及控制臺位置等要求。土建設計應滿足舞臺機械安裝、檢修、運行和操作等使用要求。 6.3.2舞臺機械的設計、安裝和運行應符合下列規定: 舞臺機械運行必須采取技術措施,確保安全運行,在運行全過程中應有相應的聲、光警示信號,但不得影響演出效果; 舞臺機械可動臺面與不動臺面的縫隙不得大于5MM;高差不得大于±3MM; 舞臺機械臺
53、面的水平擺動間隙不應大于5MM;傾斜高差不應大于±3MM。 6.3.3舞臺上部懸吊機械設備運行,除行程開關外,必須安裝電源主回路的保護開關,確保安全。 6.3.4臺口內兩側,應留出存放對開大幕的空間位置。 6.3.5土建設計應為防火幕和假臺口預留運行空間,應為各種導軌設置預埋件,在配重通過的各層天橋處應留洞,并為防火幕和假臺口的卷揚機設計機座平臺。 6.3.6安裝吊桿應符合下列規定: 建筑構件不得妨礙舞臺任
54、何懸吊設備的排列、安裝和運行; 景物吊桿間距宜為0.200.30M; 燈光吊桿前后與相鄰吊桿的間距不應小于0.50M 吊桿鋼絲繩的吊點間距不應大于5.00M; 吊桿的長度和吊點的數量及間距與臺口和主臺的寬度相適應; 吊桿的運行應有保安全的保護裝置,避免機械或電氣損壞失靈、墜桿傷人。 6.3.7裝有假臺口和燈光渡橋的舞臺,天橋必須設置相應的碼頭與假臺口或燈光渡橋相通。
55、160; 6.3.8面光橋應符合下列規定: 第一道面光橋的位置,應使光軸射到臺口線與臺面的夾角為45度50度; 第二道面光橋的位置,應使光軸射到大臺唇邊沿或升降樂池前邊沿與臺面的夾角為45度50度; 面光橋除燈具所占用的空間外,其通行和工作寬度: 甲等劇場不得小于1.20M;乙、丙等劇場不得小于1.00M; 面光橋的通行高度,不應低于1.80M; 面光橋的長度不應小于臺
56、寬度,下部應設50MM高的檔板,燈具的射光口凈高不應小于0.80M,也不得大于1.00M; 射光口必須設金屬護網,固定護網的構件不得遮擋光柱射向表演區;護網孔徑宜為3545MM,鉛絲直徑不應大于1.0MM; 面光橋掛燈桿的凈高宜為1.00M。兩排掛燈桿的位置由舞臺工藝確定; 甲等劇場可根據需要設第三道或第四道面光橋,乙、丙等劇場,如未設升降樂池,面光橋可只設1道。 6.4.2耳光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第一道耳光室位置應
57、使燈具光軸經臺口邊沿,射向表演區的水平投影與舞臺中軸線形成的水平夾角不應大于45度,并應使邊座觀眾能看到臺口側邊框,不影響臺口揚聲器傳聲; 耳光室宜分層設置,第一層底部應高出舞臺面2.50M; 耳光室每層凈高不應低于2.10M,射光口凈寬:甲、乙等劇場不應小于1.20M,丙等劇場不應小于1.00M; 射光口應設金屬護網及應符合本規范第6.4.1條第6款規定; 甲等劇場根據表演區前移的需要,設2道或3道耳光室;乙、丙等劇場當未設升降樂池時,可只設1道耳光
58、室。 6.4.3追光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追光室應設在樓座觀眾廳的后部,左右各1個,面積不宜小于8.00 M2,進深和寬度均不得小于 2.50M; 追光室射光口的寬度、高度及下沿距地面距離應根據選用燈型進行計算; 追光室的室內凈高不應小于2.20M,室內應設置機械排風; 甲等劇場應設追光室 ;乙、丙等劇場當不設追光室時,可在樓座觀眾廳后部或其他合適的位置預留追光電源,容量不得小于30A。
59、0; 6.4.4調光柜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調光柜室應靠近舞臺,其面積應與舞臺調光回路數量相適應,甲等劇場不得小于30 M2;乙等劇場不得小于25 M2;丙等劇場不得小于20 M2; 調光柜室室內凈高不得小于2.50M,室內要有良好的通風。 6.4.5調光回路應根據劇場類型和舞臺大小配置。甲等歌舞劇場不應小于480回路;甲等話劇院不應小于360回路;甲等戲曲劇場不應小于240回路。 除可調回路外,各燈區宜配置13路直通電源。甲等以上的劇場,每回路容量不得
60、小于30A,乙等及以下劇場不得小于20A。 6.4.6燈光配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由可控硅調光裝置配出的舞臺照明不宜采用多回路共用零線方式。當采用多回路共用零線方式時,則零線截面面積不應小于相線截面積; 由可控硅調光裝置配出的舞臺照明線路應遠離電聲、電視及通訊等線路。當兩種線路必須平行敷設時,其間距應大于1.00M,當垂直交叉時,其間距應大于0.50M,并應采用屏蔽措施。 6.4.7天幕地排燈區應設置相應調光回路,同時應設零線截面積不小于相線截面積的三相
61、回路專用電源。其電源容量為:甲等劇場不得小于150A,乙等劇場不得小于100A,丙等劇場不得小于75A。 6.4.8主臺兩側的流動燈電源插座應分為前、中、后設置在臺板下帶蓋的專用電源盒內,盒內應按流動燈數量設置調光回路。 6.4.9舞臺側光可安裝在一層側天橋上,舞臺寬度在24M以上的甲、乙等劇場,可設置燈光吊籠或縱向燈光吊桿,數量和尺度應按舞臺工藝確定。 6.4.10不設假臺口的丙等劇場應在臺口兩側設置柱光架。 6.5舞臺通訊與監督
62、0; 6.5.1舞臺監督主控臺應設置在舞臺內側上場口。 6.5.2燈控室、聲控室、舞臺機械操作臺、演員化妝休息室、候場室、服裝室、樂池、追光燈室、面光橋、前廳、貴賓室等位置應設置舞臺監督對講終端器。 6.5.3舞臺監督系統的攝像機應在舞臺演員下場口上方和觀眾席挑臺(或后墻)同時設置,舞臺內攝像機應配置云臺。 6.5.4燈控室、聲控室、舞臺監督主控臺、演員休息室、貴賓室、前廳、觀眾休息廳等位置應設置監視器。凡為觀眾設置的監視器不得送入演職員監視專用的舞臺內信號。
63、160; 6.5.5甲等劇場可設有紅外舞臺監視系統等。 6.6演出技術用房 6.6.1燈控室、聲控室均應設在觀眾廳后部,通過監視窗口應能看到舞臺表演區全部,面積不應小于12 M2;窗口寬度不應小于1.20M,窗口凈高不應小于0.60M,聲控室應能聽到直達聲。 6.6.2同聲翻譯室的位置,宜設在觀眾廳周邊,能看到舞臺表演區,應有合適的監視窗口,每間面積小應小于5 M2. 6.6.3功放室應遠離調光柜室,宜設在靠近主揚聲器組的位置,甲等劇場面積
64、不應小于12 M2,乙等不應小于10 M2,丙等不應小于8 M2。功放室與聲控室之間應敷設相應的控制管線。功放室應設有通風及空調裝置。 6.6.4臺上機械控制室宜設在二層天橋中部,或在一層天橋上部設置專用的臺上機械控制室;控制室應有三面玻璃窗,密閉防塵,操作時并能直接看到舞臺全部臺上機械的升降過程。面積按舞臺工藝設計要求確定。 6.6.5臺下機械控制室,可設在電動吊桿控制室相對應的位置,應能直接看到舞臺機械運行狀況,其他技術要求同臺上機械控制室,面積視舞臺工藝需要而定。 6.6.6各種舞
65、臺機械電源柜的數量、重量、使用面積和安裝位置,按舞臺工藝要求而定。 6.7舞臺結構荷載 6.7.1舞臺結構荷載采用標準值作為代表值。對頻遇值和準永久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有關規定采用。 6.7.2作用在主吧和臺唇面上的結構荷載,應符合下列規定: 臺面活荷載不應小于4.0KN/ M2; 當有兩層臺倉時,在底層的樓板活荷載不應小于2.0KN/ M2; 舞臺面上設置
66、的固定設施,應按實際荷載取用; 主臺面上有車載轉臺等移動設施時,應按實際荷載計算。 6.7.3升降樂池臺面板的活荷載取值:不動時,不應小于4.0KN/ M2;可動時,不應小于2.0KN/ M2。 6.7.4各種機械舞臺臺面的活荷載取值應按舞臺工藝設計的實際荷載取用,不動時均不得小于4.0KN/ M2;可動時不得小于2.0KN/ M2; 6.7.5假臺口每層擱板的活荷載不應小于2.0KN/ M2; 6.7.6作用于欄桿
67、的水平荷載應符合下列規定: 假臺口上的欄桿不應小于1.0KN/ M; 座席地坪高于前排0.50M及座席側面緊鄰有高差之縱走道或梯步所設計的欄桿不應小于1.0KN/ M; 6.7.7主臺上部柵頂或工作橋的活荷載按舞臺工藝設計的實際荷載取用,但最低不應小于2.0KN/ M2;柵頂應與舞臺結構部分牢固連接,保證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穩定性。 6.7.8天橋的活荷載及垂直向上、向下荷載,均應根據工藝設計的實際荷載計算,但安裝員桿卷揚機或放置平衡重的天橋活荷載不應小
68、于4.0KN/ M2;其他不安裝卷揚機或放置平衡重的各層天橋不應小于 2.0KN/ M2;僅作通行使用的后天橋其活荷載不應小于1.5KN/ M2; 6.7.9舞臺面至第一層天橋,凡有配重塊升降的部位,均應設護網,護網承受的水平荷載不應小于0.5KN/ M2; 6.7.10布景吊桿應有4個或4個以上的懸掛點,吊桿可按1.5KN集中力作用于跨中點驗算。 6.7.11每根景物吊桿的活荷載應近錄同臺口寬度取用,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69、0; 臺口寬度在12.00M以下的吊桿不得小于3.5KN; 臺口寬度在12.0014.00M的吊桿不得小于4.0KN; 臺口寬度在14.0016.00M的吊桿不得小于5.0KN; 臺口寬度在16.0018.00M的吊桿不得小于6.0KN; 臺口寬度在18.00M以上的按實際荷載值取用。 6.7.12每根燈光吊桿的活荷載按不同臺口寬度取用: 臺口寬度在12.00M以下的燈光吊桿不得小
70、于5.0KN; 臺口寬度在12.0014.00M的燈光吊桿不得小于6.0KN; 臺口寬度在14.0016.00M的燈光吊桿不得小于8.0KN; 臺口寬度在16.0018.00M的燈光吊桿不得小于10.0KN; 臺口寬度在18.00M以上及安裝特殊燈具時應按實際荷載值取用。 6.7.13面光橋的活荷載不應小于2.5KN/ M2;,燈架活荷載不應小于1.0KN/ M2; 6.7.14主
71、臺上部為安裝各種懸吊設備 的梁、牛腿、平臺的荷載,應按舞臺工藝設計所提供的實際荷載取用。7后臺 7.1演出用房 7.1.1化妝室應靠近舞臺布置,主要化妝室應與舞臺同層。當在其他層設化妝室時,樓梯應靠近出場口,甲、乙等劇場有條件的應設置電梯,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2人的小化妝室,每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0 M2;46人的中化妝室,每人不應少于4.0 M2;10人以上的大化妝室,每人不應少于2.5 M2; 甲等劇場大、中、小化妝室均不宜少于4間,總面積不
72、宜少于200 M2; 乙等劇場大、中、小化妝室均不宜少于3間,總面積不宜少于160 M2; 丙等劇場大、中、小化妝室均不宜少于2間,總面積不宜少于110 M2; 采光窗應設遮光設備。 化妝室應設洗手盆,小化妝室每室一個,中化妝室每室不應少于一個,大化妝室每室不應少于二個。 甲、乙等劇場供主要演員使用的小化妝室應附設衛生間。 甲、乙等劇場的化妝室應設獨立的空調系統或分體式空調裝置。&
73、#160; 7.1.2服裝室應按男、女分別設置。甲等劇場不應少于4間,使用面積不應少于160 M2;乙等劇場不應少于3間,使用面積不應少于110 M2;丙等劇場不應少于2間,使用面積不應少于64 M2;服裝室的門,凈寬不應小于1.20M,凈高不應低于2.4M。 7.1.3候場室應靠近出場口,門凈寬不應小于1.20M,凈高不應小于2.40M。 7.1.4小道具室宜靠近演員上、下場口設置。 7.1.5甲、乙等劇場應設樂隊休息室和調音室,休息室和調音室位置應與樂池聯系方
74、便,并防止調音噪聲對舞臺演出的干擾。 7.1.6盥洗室、浴室、廁所不應靠近主臺,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盥洗室洗臉盆應按每610人設一個; 淋浴室噴頭應按610人設一個; 后臺每層均應設男、女廁所。男大便器每1015人設一個,男小便器每715人設一個,女大便器每1012人設一個。 7.1.7后臺應設燈光庫房和維修間,面積視劇場規模而定。 7.1.8后臺跑場道地面標高應與舞臺一致,凈寬不
75、得小于2.10M;凈高不得低于2.40M; 7.1.9當乙、丙等劇場后臺跑場道兼做演員候場及休息用時,凈寬不得小于2.8M。 7.2輔助用房 7.2.1排練廳的大小應按不同劇種設定,當兼顧不同劇種使用要求時,廳內凈高不得小于6.00M. 7.2.2樂隊排練廳應按樂隊規模大小設定;面積可按2.02.4 M2/人計。 7.2.3合唱隊排練廳地面應做成臺階式,每個合唱隊演員所占面積可按1.4 M2/人計。
76、60; 7.2.4琴房每間一不應小于10.0 M2,應設置空調,保持室內溫暖度恒定。 7.2.5排練廳、琴房不應靠近主臺,并應防止聲音對舞臺演出的干擾。 7.2.6木工間不應小于15M,寬不應小于10M,凈高不應低于7M,門凈寬不應小于2.40M,凈高不應小于3.60M。 7.2.7繪景間宜靠近木工間。長不應小于18M,寬不應小于12M,凈高不應低于9M。沿墻設置吊桿,三面或四面設工作天橋。 7.2.8繪景間應設35個洗 筆水池,地面應防水
77、并設排水設施。 7.2.9硬景庫宜設在側臺后部,如設在側臺或后舞臺下部,應設置大型運景電梯。 7.2.10硬景庫凈高不應低于6M,門凈寬不應小于2.40M,門凈高不應低于3.60M。 8防火設計 8.1防火 8.1.1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劇場舞臺臺口應設防火幕。超過800個座位的特等、甲等劇場及高層民用建筑中超過800個座位的劇場舞臺臺口宜設防火幕。 8.1.2舞臺主臺通向各處
78、沿口均應設甲級防火門,或按本規范第8.3.2條規定設置水幕。 8.1.3舞臺與后臺部分的隔墻及舞臺下部臺倉的周圍墻體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H的不燃燒體。 8.1.4舞臺(包括主臺、側臺、后舞臺)內的天橋,渡橋碼頭、平臺板、柵頂應采用不燃燒體,而火極限不應于0.5H。 8.1.5變電間之高、低壓配電室與舞臺、側臺、后臺相連時,必須設置面積恐怕是小于6 M2的前室,并應高甲級防火門。 8.1.6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劇場應設消防控制室,位置宜靠近舞
79、臺,并有對外的單獨出入口,面積不應小于12 M2; 8.1.7觀眾廳吊頂內的吸聲、隔熱、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觀眾廳(包括樂池)的天棚、墻面、地面裝修材料不應低于A1級,當采用B1級裝修材料時應設置相應的消防設施,并應符合本規范第8.4.1條規定。 8.1.8劇場檢修馬道應用不燃材料。 8.1.9觀眾廳及舞臺內的燈光控制室、面光橋及耳光室各界面構造均采用不燃燒材料。 8.1.10舞臺上部屋頂或側墻上應設置通風排煙設施。當舞臺高度小于12M時,可采用
80、自然排煙,排煙窗的凈面積不應小于主臺地面面積的5。排煙窗應避免因銹蝕或冰凍而無法開啟。在設置自動開啟裝置的同是地,應設置手動開啟裝置。當舞臺高度等于或大于12M時,應設機械排煙裝置。 8.1.11舞臺內嚴禁設置燃氣加熱裝置,后臺使用上述裝置時,應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H的隔墻和甲級防火門分隔,并不應靠近服裝室、道具間。 8.1.12當劇場建筑與其他建筑合建或毗連時,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以防火墻隔開,并不得開門窗洞;當設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上下樓板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H。 8.1.13機械舞臺臺板采用的材料不得低于B1級材料。 8.2疏散 8.2.1觀眾廳出口應符合下列規定: 出口均勻布置,主要出口不宜靠近舞臺; 樓座與池座應分別布置出口。樓座至少有兩個獨立的出口,不足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軌道交通智慧運維系統2025年安全風險管理研究與應用
- 2025年英語新課改心得體會模版
- 區塊鏈技術在版權授權交易中的應用探索
- 診斷學常見癥狀總結模版
- 2025年病案室工作總結模版
- 糖尿病宣傳日活動總結模版
- 區塊鏈技術助力金融行業安全與風險管理
- 智能化城市休閑公園項目發展前景分析
- 企業隱私保護政策與云服務的融合應用
- 小學生清明節掃墓演講稿
- 設備采購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2025年山東省春季高考模擬考試數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2025年人博會貴州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國家醫保局-2024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培訓班-DRG.DIP2.0版培訓
- 智障個別化教育計劃案例(3篇)
- 2025屆新高考語文熱點沖刺復習:新高考作文教學及備考策略
- (高清版)DB3204∕T 1024-2021 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管網排放口設置技術規范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期中考試(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旅游消費者行為學課件:社會群體與旅游消費者行為
- 《材料成形測試技術》課件-第7章 軋制過程在線檢測
- 2025年春新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課件 第5單元 第5課時 有趣的算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