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克隱喻觀論析_第1頁
布萊克隱喻觀論析_第2頁
布萊克隱喻觀論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布萊克隱喻觀論析亞里士多德把隱喻局限在詞的范圍之內, 瑞恰茲則把隱喻 上升到句子層面來研究, 同時, 他把語境的概念放入到隱喻研究 中,從而為隱喻意義的探討和限定提供了一個可以操作的界限, 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隱喻研究的一系列的術語。 布萊克繼承了瑞 恰茲的研究, 并將其理論更加深入一步, 提出了“焦點”與“框 架”等概念, 從而使隱喻的相互作用理論得到完善, 同時也啟示 了人們對隱喻的認知研究。朱全國(19 7 4),男,文學博士,江西九江學院文化 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學基礎理論研究。(江西九江332 0 0 5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詩學隱喻理論及其文學實 踐”(項目編號:1

2、1CZW001)的階段性成果。一、主要概念與術語 瑞恰茲提出了隱喻產生的語境,指出了語境不僅是在語句 層面上,而且可以上升到句子層面來研究。他認為:“傳統的隱 喻理論只注意到幾種有限的隱喻模式, 這樣看起來隱喻就像是單 個詞的事情,即語詞間的轉移和替代。然而,從根本上來說,隱 喻是產生于思想之間的借用與相互作用。” 1 ( P94 )這很明 顯體現出與傳統隱喻研究的不同之處。 遺憾的是, 瑞恰茲在論述 其隱喻理論時并沒有真正超出語句層面, 在隱喻的研究上, 他雖然在亞里士多德的基礎上有一個大的發展,但也僅僅是從語詞層面進入到語句層面,而未能深入下去。作為隱喻相互作用理論的 另一個主將布萊克,雖

3、然在基本觀點上沒有超出瑞恰茲的視野, 但卻在瑞恰茲的基礎上從句子的層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來看一個簡單的隱喻一一“時光從手指間溜走”。如果用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看,這個隱喻得以成立就在于人們用“溜 走”這個詞代替了流逝。很顯然,亞里士多德的隱喻觀對這個隱 喻進行分析只是對這個隱喻的現象進行了一個描述,并不是從句子的層面進行分析的。在這里,隱喻就是一個詞的隱喻,而這個 句子的其他成分與這個隱喻沒有什么關系。如果加上與溜走相關的詞“時光”,這里所形成的隱喻仍然是詞的隱喻,只不過人們可以把它叫做一些詞的隱喻。很明顯,在古典主義的隱喻視野中, 隱喻的全部就在于這些隱喻詞, 至于句子中其他的成分, 在

4、傳統 的眼光中并沒有什么作用。 瑞恰茲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 同時也 很清楚地指出了這種看法的局限性,所以,他提出了隱喻產生的語境的問題。如果是瑞恰茲來分析這個隱喻,就一定會重視對“手指間”以及這句話所存在的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就布萊克而言,他從簡單的句子入手,對隱喻進行句子層 面的研究較之瑞恰茲更加系統、 明確。在“時光從手指間溜走” 這句話中,最少有一個詞,在這里就是“溜走”,被當成是隱喻 的,與此同時最少有另外一個詞是作為其字面意義而存在的,如時光。“溜走”這個詞在布萊克那里可以被稱為隱喻的“焦點”(focus),而在這個句子中剩余的那些詞則組成了“框架” (frame)。布萊克指出:“一

5、個重要的需要加以分清 的是隱喻焦點的使用。” 2 ( P28 )除了對“焦點”問題的重 視以外, 布萊克也指出: 作為隱喻“框架”的部分同樣值得人們 重視,對一個隱喻的產生,只有“焦點”是不夠的,“框架”對 隱喻的產生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 人們 不難發現,隱喻主要體現在“焦點”上,但如果沒有“框架”, “焦點”如何成為隱喻就成為人們無法理解的事情。除此之外, 不同的“框架”對同一個詞來說, 是否使這個詞具有隱喻用法起 著決定性的作用。隱喻的產生取決于“焦點”與“框架”的相互作用。一個 句子的意義就是在“焦點”與“框架”的相互作用之中產生, 單 個的詞和“框架”無法產生隱

6、喻。 在布萊克那里, 隱喻的產生是 從意義上而言的,“說一個句子是一個隱喻是從意義上而言的, 不是從其語音或者是語法的形式。 ” 2 ( P28 )換句話說, 布 萊克認為隱喻是從語義而不是從句法, 更不是從語言的物理特性 角度而言的。從語義出發,布萊克提出了更加深入的看法,如果僅僅認 為布萊克是從句子的隱喻出發, 就會對其觀點產生誤解。 如“它 是一個牛”, 從句子出發, 人們并不能必然就判定這是一個隱喻。 如果要判定這是否是一個隱喻, 就必定要關注這句話的語境。 如 果人們談論的是一只螞蟻, 那么就必定知道這是一個隱喻了。 這 樣的一些隱喻是不能完全通過語言的規則來確定的, 語言的規則 是

7、言語使用的一個總結,對個體的語言使用具有總體的指導作 用,但與此同時卻忽視了語言使用時的具體的個人態度與具體的 語境以及說話者的創造力。 布萊克指出: “當不得不從說話人的 意圖或者其他的暗示來重建隱喻表達的意義, 這兒會有無限的語 境,因為語言的標準使用規則以至于不能提供給人們所需的信 息。” 2 ( P29 )因此,當人們說“它是一頭牛”的時候,女口 果從語言的標準使用狀況出發, 人們就會認為“它”就是指一頭 牛。如果再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一個語境因素, 如當人們在談論一 只螞蟻的時候, 人們就會認為“它是一頭牛”是一個隱喻, 這里 很顯然不是從語言的規則出發來理解這句話, 而是從語境的角度

8、以及說話人的態度出發來確定這是一個隱喻。我們還可以從布萊克所使用的一個隱喻的例子來更加全面 地認識他對語義的辯證看法。在模型與隱喻這本書里,他使 用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對墨索里尼的稱呼“那個容 器”這樣一個例子。 他說:這之所以是一個隱喻的用法是取 決于說話人的語氣、 背景等語境因素, “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例 子就說明, 怎么樣認識和解釋一個隱喻可能需要注意這個隱喻產 生的特定環境” 2 ( P29 )。很顯然,布萊克的看法不同于亞 里士多德和瑞恰茲。 在亞里士多德那里, 隱喻的產生只是一種語 詞上的替代, 認識只能從現象上描述, 而并不能揭示其具體的產 生過程。 同時,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忽視了除

9、這些隱喻詞以外的其 他的成分, 這樣就把隱喻局限在詞上面, 從隱喻的產生與理解來 看,這很顯然是不全面的。瑞恰茲從語境的角度(包括了從思維 的角度)來探討隱喻的問題,從而賦予隱喻研究以新的視野。但 他更多的是在隱喻產生的上下文中,即句子的層面去探討隱喻, 對從思維角度進行分析則很少。 布萊克完善了瑞恰茲在這個問題 上的觀點, 他的語境實實在在地用在了對隱喻的分析上。 除此之 外,他拓展了語境理論的范圍, 從而使隱喻的研究具有更加完善 的理解和解釋空間。 因而也讓他得出了與瑞恰茲不同的對隱喻的 認識,“在對隱喻研究中, 我們一定不要期望語言的規則'能 夠給予我們很多的幫助。 這里就有一個

10、相應的觀念: 隱喻是講究 實際運用的,是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產生,而不是語義上的,這 個觀念或許是最值得人們重視的” 2 ( P30 )。因此,語義在布萊克那里獲得了不同于瑞恰茲的意義,布 萊克所講的與隱喻有關的語義是建立在一個廣闊語境基礎上的、 語言使用意義上的語義, 而不僅是上下文之間的語境基礎上的語 義。在布萊克那里, 語境在對隱喻的理解與解釋上具有更大的作 用。二、對古典理論的批判 隱喻產生于語詞的替代還是其他的方式?布萊克對傳統的 隱喻替代理論(substitution view )進行了深 入的批評。 當丘吉爾說“那個容器”的時候, 人們馬上就會知道 是在說墨索里尼, 很明顯,在這里

11、“隱喻的表述成為其他字面表 述的替代” 2 ( P31 ),布萊克認為:“一個隱喻的表達被用 來替代相等的文字上的表達, 這就是替代隱喻。” 2 ( P31 ) 從這個理論出發, 隱喻表達產生的意義就是字面所傳達出來的意 義的替代。 相對比較理論而言, 隱喻的替代理論似乎賦予讀者一 個任務, 那就是發現作者創造這個隱喻的意圖。 讀者就是要把作 者利用替代形成隱喻中的替代關系翻轉過來, 即從隱喻的意義中 發現作者所要表達的字面意義, 因此, 對隱喻的發現與理解具有 解謎一樣的特點。為什么說替代理論對隱喻的理解是一個解謎行為呢? 這主要是由字面意義與隱喻意義之間的關系來決定的。 一個原因 是源于語

12、言的貧乏, 這一點在原始語言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因為 人們在遇到很多事物的時候, 這個事物對人們而言是以前從未見 過的,或者新鮮得無法加以認識, 這個時候就會產生語言的貧乏, 不知道如何對其進行表述。 這種情況下人們從已知的語言, 從已 經認識的事物出發, 對事物進行命名就成為必然, 如把山的最高 的部分叫做“山頭”。這種語言的貧乏對讀者來說是可以理解 的,所以這樣替代形成的隱喻是可以解謎的。 布萊克所提到“沒 有相應字面意義”的隱喻大多指的是這樣的一種隱喻。 但布萊克 很顯然忽視了另外一種替代, 如人們為何把山這樣的一個事物叫 做山,而不是別的。因此,布萊克的論述和分析盡管是可信的, 但卻是

13、不全面的。 但無論布萊克是不是注意了這一點, 或者是有 意回避這一點, 都不影響他對這一類隱喻所做出的判斷: “隱喻 豐富了文字詞匯,所以,隱喻是一種詞錯用 其產生的新的意 義是對于語詞的豐富; 語詞錯用是把新的意義加入到老的語詞中 處。但是如果錯用滿足了現實的需要, 這個新的意義就會很快地 成為字面意義的一部分。” 2 ( P33 )正是對隱喻的解謎,豐 富了人們的詞匯與表達水平。布萊克認為:除語詞的錯用是隱喻理解的一個謎外,另外 一個現象也是一個難以解釋的謎。 那就是有些隱喻詞的運用是不 能歸因于語詞的錯用, 因為這樣的隱喻與一個簡潔的字面意義表 達是相同的。在模型與隱喻一書中,布萊克舉了

14、這樣的一個 隱喻來對這個現象進行說明“瑞恰茲是一頭獅子”, 從這個 隱喻的意義出發, 其所表現的意義與“瑞恰茲是一個勇敢的人” 并無二致,在這里,隱喻并沒有豐富語詞。如此一來,所謂的隱 喻也就成了一種直接的表達,不能稱為隱喻。布萊克認為:從替 代理論出發,隱喻能夠提供更多的具體事物從而給讀者帶來愉 悅,同時,讀者也會喜歡這種半隱藏半顯示的解決方式。這在布 萊克看來,隱喻成為一種裝飾、一種娛樂和消遣。從上面布萊克對替代理論的認識我們就會發現,布萊克對 隱喻的替代理論持一種批判態度。 布萊克認為亞里士多德以來的 隱喻比較理論(comparisionview )是替代理論的一種特例。眾所周知,比較理

15、論的基礎是相似性,從比較理論 出發, 隱喻的內部運作機制就在于其相似性的基礎, 這一點在隱 喻理論的鼻祖亞里士多德那里就表現得很清楚。 布萊克也正是從 相似性的角度出發, 來論證比較理論與替代理論的關系。 從替代 理論出發,他發現隱喻替代理論內部的轉化功能不在于相似性就 在于類似性,一一“答案就在于:不是相似性就是類似性” 2 ( P35 )。從意思上來講,隱喻的意思與字面意思要么 是相似的,要么是類似的。布萊克的出發點就在于,他認為讀者 一旦基于框架的幫助或從更大的語境的暗示中探知到相似或類 似的喻底, 就可以回溯作者使用隱喻的過程, 并以此達到字面的 最初意思。 從亞里士多德的隱喻觀點來看

16、, 作者是基于相似性或 類似性創造出隱喻的,這也是隱喻比較理論的觀點。因此,從相 似或類似這一點出發, 布萊克認為: “比較理論的觀點是替代理 論的一個特殊的種類。” 2 ( P33 )與此同時,布萊克也同樣 指出了替代理論與比較理論的不同, 他指出: 贊同隱喻比較理論 的大有人在, 特別是在一些從比較理論中衍生出來的觀點那里表 現得特別突出。布萊克認為比較理論與替代理論相比表達更加清楚。當人 們說“他是一頭牛”,從比較理論而言,因為是基于相似性的, 在一定的語境中, 人們很容易知道所講的是什么意思。 因此人們 說一個人是牛的時候, 很顯然就是指這個人笨。 如果從替代理論 出發,雖然替代理論也

17、是基于相似性, 但在替代隱喻的觀點看來, 隱喻意思只是對字面意思的替代, 人們對隱喻意義的把握很顯然 就沒有比較理論來得清楚。 有另外一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那就 是,如果僅僅從相似性出發,對解釋隱喻也有不足的地方。為什么人們用一頭牛來說一個人笨,而不是一只鳥?也許有人可以作 出這樣的解釋:之所以用牛而不用鳥來作為人的隱喻,是由人們生活的環境和該隱喻使用的語境來決定的。但這仍然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人們都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笨成為人 與牛的喻底,而不能成為人與鳥的喻底呢?亞里士多德說發現相 似性是詩人天才的表現,很顯然他是從隱喻創造的角度而言的, 并不是從隱喻的解釋而言。對具有不同的

18、生活經歷和體驗的人來 說,并不能保證讀者對隱喻的理解是與作者一致的,所以,當人 們說他是一頭牛這個隱喻時, 并不必然就是指這個人是笨的。由此看來,如果僅從創作的角度出發, 隱喻的比較理論不能解決這 個問題,替代理論也是如此。布萊克從這一點出發,認為這樣的 一些隱喻與其說相似性是隱喻產生的基礎,不如說是人們從隱喻中創造了相似性,因為當人們把兩個不同的事物或詞放在一起的 時候,人們就有意識地把兩者結合起來看,并力圖從中找出相似的地方,這一點很顯然是受了瑞恰茲的影響。如果人們從文學系統的活動之中,而不是單一地從讀者或者作者的角度出發,對隱喻相似性的理解也許更加全面。三、相互作用理論布萊克認識到了替代

19、理論和比較理論的不足,并在此基礎 上繼承和完善了瑞恰茲的相互作用理論(interaction view)。在修辭哲學中,瑞恰茲說:“在最簡單的陳述中,人們在使用關于兩種不同事物的思想相互作用、且由同 一個詞或短語支撐的隱喻時, 這個隱喻意義就是它們兩者之間相 互作用的結果。” 1 ( P93 )瑞恰茲實際上指出了隱喻產生于 語詞間的相互作用。 詩人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從替代 理論而言,郵票是鄉愁的一種間接表達,是對鄉愁的一種替代。 從比較理論而言,這個隱喻呈現的是郵票與鄉愁之間的一種對 比。如果從瑞恰茲的相互作用理論出發, 郵票與鄉愁之間相互作 用從而產生了新的意義。 布萊克認為:

20、在一個給定的語境或框架 中,作為焦點的詞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 從布萊克的這個觀點 出發,在“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這個句子中, 作為焦點詞的 “郵票”就不僅僅是其字面意思, 而是產生了不同于郵票字面意 義本身的新的意義一種結合了郵票原有意思與新產生意義 的結合。瑞恰茲認為隱喻意義產生于兩個主詞之間的張力,張力的 基礎在于兩個主詞之間及它們所代表的事物之間具有某種共同 的特征。這個共同的特征很顯然是從兩個主詞的特征中選出來的 一部分。布萊克對瑞恰茲的這個看法不以為然。布萊克認為:在 構成隱喻的句子中,圍繞兩個主詞都分別會形成一個意義系統, 并且這意義系統的意義構成與不同的人的經驗與體驗有關。如

21、“男人是一頭狼” 2 ( P40 ),當人們提到狼的時候,狼就與 兇殘、食肉動物、狡猾等聯系起來,并且,這些意義就構成了狼 的意義系統。 因此說一個男人是狼的時候, 這就把男人與狼的意 義系統聯系起來了,狼的意義系統就開始被暗示到男人的身上。人們在看到這個隱喻的時候,就會由狼的意義系統出發并把狼的 意義附合到男人身上,此時,人們并不在意這個意義對男人而言 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狼的字面意 思和使用決定著狼的意義系統對人的暗示方式,并進而形成關于男人的一個新的觀念。在由人與狼各自形成的意義使用系統中, 并不是彼此的每一個特征都有聯系,正是這些沒有聯系的意義使 兩個主詞之間

22、保持著新的意義產生的張力。構成隱喻的兩個主詞所形成的意義系統彼此加強,形成一 個暗示的系統(implicationsystem) 隱喻句子。瑞恰茲注意到了兩個主詞(subject)之間的 相異性,布萊克則是注意到了兩個主詞系統之間的相異,他把意義的產生歸于兩個主詞系統之間的張力,這種認識顯然是比瑞恰 茲更進了一步。相對瑞恰茲所講的喻底,布萊克則是把形成隱喻 的兩個主詞的聯系歸于這兩個主詞的意義系統所建立的暗示系 統。這樣一來就顯示了不同于以往隱喻理論的不同之處。無論是替代理論還是作為替代理論特例的比較理論以及瑞恰茲的喻底, 實際上都強調了相似性在隱喻產生中的基礎作用。布萊克暗示系統的提出則使相

23、似性失去了用武之地,在他的表述中或多或少體現出了對相似性的冷漠。 但這不是其有意為之,因為隱喻暗示系 統的建立從根本上弱化了相似性的重要性。 按照其上面主詞間系 統相互作用的觀點,當人們說一個人是狼的時候, 不僅是狼的意 義系統作用于人,而且人的意義系統同樣也作用于狼,因為在布 萊克的相互作用理論里起作用的是兩個系統而不僅僅是兩個主 詞,隱喻意義的體現是借助于兩個系統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暗示系 統。總結以上的論述,布萊克的相互作用理論就清晰起來 了,他總結了相互作用理論的特點, 并從中指出了與替代理論及 比較理論的區別。 隱喻相互作用理論指出: 一個隱喻的陳述有兩 個不同的主詞:一個是基本主詞(p

24、rincipal subj ect ),一個是輔助主詞(subsidiary subje ct )。這兩個主詞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系統,形成了一個不同的 暗示系統, 而不僅僅是個別事物以及個別事物的個別特征。 隱喻 工作的機制在于把屬于輔助主詞的一些基本特征暗示應用到基 本主詞上。 這些暗示的基本特征通常是由輔助主詞的基本特征組 成,但在某些場合下, 作者也可以創造出反常的暗示。 總的來講, 隱喻意義的形成與轉移并不是因為單一的喻底, 同時也沒有一個 總的理由來說明為什么一個隱喻是成功的, 而另外一個隱喻是失 敗的。2 ( P 4 4 - 4 5 ) 隱喻的相互作用理論是在替代理論和比較理論的基礎

25、上建 立起來的,吸收了它們的一些合理地方,如對于相似性的理解, 盡管有程度上的區別, 但都注意到了相似性對于隱喻意義產生的 重要的作用。 相互作用理論與替代理論及比較理論的最大區別就 在于它不再把隱喻的產生看成是一個單一的詞的問題。 也不像替 代理論那樣僅僅看成是語詞的一種替代, 因為語詞的替代其最終 還是要回到具體的詞上面來。 究其本質, 比較理論與替代理論并 沒有什么大的區別, 這一點布萊克已經指出。 替代理論與比較理 論只是從隱喻意義產生的表面現象著手, 它們只是展示了隱喻產 生的一個結果或現象, 并不能從隱喻的工作機制上對隱喻的產生 作出有力的分析。 人們之所以把一個對象稱為隱喻是從意義上來 說的,并不是從一個個詞的字面意思去理解的。 只從字詞的層面 去分析隱喻很顯然是不夠的, 它脫離了詞的意義產生的語境。 相 互作用理論與其不同的地方是從瑞恰茲以來就確立了語境的地 位,隱喻的研究不再是一個詞的問題, 而是一個隱喻句子的問題, 這相對替代理論與比較理論而言更進了一步。從瑞恰茲的本體、 喻體、 喻底的概念建立來看, 瑞恰茲對以前隱喻理論中的相似性 的繼承是很重視的。 布萊克繼承了瑞恰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