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七上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共9頁)_第1頁
蘇教版七年級七上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共9頁)_第2頁
蘇教版七年級七上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共9頁)_第3頁
蘇教版七年級七上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共9頁)_第4頁
蘇教版七年級七上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共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七上文言文復習設計:蘇留華 審核:周亞麗班級 姓名 學號 古代寓言二則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寧信度( )墜( )2 區別下列加點的詞不同的意義。 先自度其足()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至之市() 而忘操之() 是吾劍之所從墜()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而忘操之        

2、;            (2)及反(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試之以足   

3、;           (6)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7)楚人有涉江者 (8)是吾劍之所以墜 (9)舟止 4 翻譯下列各句。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寧信度,無自信也。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是吾劍之所從墜。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釋:置之其坐: 反歸取之: 6鄭人買履選自,刻舟求劍選自。課外練習曾子殺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

4、你)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顧反,為女殺彘 反:.同“返”C.妻適市反 適:往D.特與嬰兒戲耳 特:特別2.請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這個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譯文:_3.試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簡要說說它給你的啟示。答:_幼時記趣1幼時記趣選自_,其作者是_代的_字_。本文開頭總說“物外之趣”,然后記敘了三件趣事,描繪了四幅圖畫,這

5、四幅圖畫依次是_、_、_、_。2給語段中加點字注音。礫( ) 壑( ) 怡( ) 龐( )強()3解釋下面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明察秋毫( )( )私( ) 項為之強()怡然稱快()神游( )拔山倒樹而來( )以土礫凸者為丘。( ) 凹者為壑()使與臺齊( ) 觀之正濃( ) 蓋一癩蛤蟆( ) (12)鞭數十( )(13)故時有物外之趣( )(14)徐噴以煙( )( )(15)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 )(16)以土礫凸者為邱( ) (17)于土墻凹凸處( )(18)常蹲其身( ) (18)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19)作青云白鶴觀( )4翻譯下列句子。故時有物外之趣。 神游其中,怡然自

6、得。 _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_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_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5出自幼時記趣的成語有:(1) (2) (3) 6下列各句是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追記童年生活的極有情趣的散文。課文圍繞“記趣”這一中心,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例進行記敘。B課文第二段描寫了觀蚊如鶴的兩個畫面。這里作者不是單憑眼觀去接觸畫面,而是心有所向,憑借主觀想像來感受畫面,從而進入一種觀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C本文語言簡樸、自然、生動。例如“夏蚊成雷”,寫出了蚊蟲之多,轟鳴之響,并隱含夸張的修辭方法。D課文第三段寫神游山林的樂趣,這里不

7、僅有前面所述的觀蚊為鶴的逼真感,更突出視小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樂。(二) 怪哉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系無辜,眾庶愁怨,咸仰首嘆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尺。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當消。”于是使人取蟲置酒下,須臾糜散。注釋幸:臨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稱為“幸”拘系:拘押,關押庶:庶民,百姓按:察看信:的確,確實1解釋加點詞語。(6分)觀者莫識( ) 還對曰( ) 咸仰首嘆曰( )信如其言( ) 何以去蟲( ) 以酒灌( )

8、2翻譯句子。(4分)此地必秦之獄處。 于是使人取蟲置酒下,須臾糜散。 3、東方朔對“怪哉”的解說,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zhà)戶(開門)入,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笑(微笑),連呼則則(贊嘆的聲音),此七月望日(夏歷每月十五日)事也。逾三年,予披宮錦(中進士)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國都北京,考中進士),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1.給下列字注音。 (1)憩 ( ) (2)瞠( ) (3)莞 (

9、)2.解釋下列詞句。(1)同臨其穴 (2)瞠視而笑 (3)予 (4)汝 3.概括這段文字三個層次的大意。(層次已用“”在文標明(掌握主要內容,學會概括)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三峽比較閱讀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節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

10、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節選自陸游入蜀記) 注釋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翳:遮蓋,這里指云。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4分)沿溯阻絕。 絕: 或王命急宣。 或:不以疾也。 疾: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悉:2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4分)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_3甲 乙兩文都寫到“山”,兩文段所寫的“山”各有著怎樣的特點?(4分)_4甲 乙兩文段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這是一

11、種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_論語八則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論語() 不慍() 三省() 罔() 殆()2.填空: 子曰:“ , 不亦說乎? , 不亦樂乎? , 不亦君子乎?” 子曰:“ , , , 何有于我哉!”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 , 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 。論語是一部記錄 的書,是_家經典著作之一。3.按要求填寫課文原句 孔子說的“ , 。”論述了學習和思考相輔相成的關系,強調必須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 寫出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的句子。 , 論語八則中表示虛心學習的成語是: 、 。 生活中用來教育人們要謙虛,不要狂妄,不懂裝懂時,我們常引用論

12、語八則中孔子的話: , , 。(5)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 。 4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慍:)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故: 可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 殆: )擇其善者而從之 (從: )5請寫出出自論語八則中現在常用的成語四個。 6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而”的用法,有的表順接,有的表轉接,請區別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學而時習之( ) 人不知而不慍( )溫故而知新( )

13、學而不思則罔( )任重而道遠( ) 擇其善者而從之()夢溪筆談二則(一)閱讀以蟲治蟲回答文后問題。1 解釋劃線字。其喙有鉗(    ) 歲以大穰(  )悉為兩段(    ) 旬日子方皆盡(    )2下列各組中的加點字相同的一項是(     )A方為秋田之害 方兩三級 B而動如初 匠師如其言C以鉗搏 以瓦布之 D問塔動之因 其蟲舊曾有之3翻譯句子。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_4填空(用原語句填寫)。文章一開始就用一個“

14、60; _ ”字顯示蟲害的緊迫,治蟲實為當務之急。接著介紹子方蟲的天敵,用 “_”說明為數眾多,用“_ ”說明它剿滅害蟲時威力大。最后用“ _ ”的結果突出了“以蟲治蟲”的成功。(二).閱讀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問題。1梵天寺木塔選自 _ ,作者_ ,_代科學家、政治家。2解釋劃線的詞。患其塔動(     )貽以金釵(     )蓋釘板上下彌束(    )人皆伏其精練(      )3分別

15、指出劃線詞所指代的內容。錢帥登之 (    )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匠師如其言(     ) 此易耳 (      )4解釋句中文言虛詞。于杭州梵天寺(      )貽以金釵(     )但逐層布板訖(      )5翻譯句子。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_匠師如其言,塔遂定。_6“皓笑曰”中的“笑”表現

16、了喻皓當時怎樣的心態_(三)閱讀沈括的夢溪筆談澤國長堤,按要求完成14題。    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里,皆淺水,無陸途,民頗病涉。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無處求土。嘉祐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籧篨芻藳為墻,栽兩行,相去三尺。去墻六丈又為一墻,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實籧篨中,候干,則以水車汱去兩墻之間舊水,墻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注】病涉:苦于往來涉水。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葦編的粗席。芻藳(go):草把。漉:撈取。汱(qun):本意是河水降落,這

17、里引申為排水。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1)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里(        )     (2)久欲為長堤          (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以 水 車 汱 去 兩 墻 之 間 舊 水3翻譯:去墻六丈又為一墻,亦如此。譯文:_  4讀完上面的選文

18、后,請你說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處。答:_ _                                             &#

19、160;狼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馳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寤,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解釋詞語:擔中肉盡( ) 止有剩骨( ) 綴行甚遠( ) 一狼仍從( ) 屠大窘( ) 顧野有

20、麥場( )積薪其中( ) 苫蔽成丘(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數刀斃之( ) 斷其股( ) 假寐( ) 狼亦黠矣( ) 蓋以誘敵( )意暇甚( ) 屠暴起( )2一詞多義: 恐前后受其敵( ) 兩狼之并驅如故( )其 一狼洞其中 ( ) 亦斃之 ( ) 以攻其后也 ( ) 之 久之 ( )其一犬坐于前( )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復投之 ( ) 犬坐于前 ( ) 恐前后受其敵 ( ) 前 敵 狼不敢前 ( ) 蓋以誘敵 ( ) 隧入以攻其后也( ) 意將隧入 ( )以 蓋以誘敵 ( ) 意 投以骨 ( ) 意暇甚 ( )3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21、。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問題。 5本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6本文選自 作者 ,字 , 代 家。答案:古代寓言二則2、量長短、量好的尺碼自己、從到去、它(代“鞋”) 無實義3、操:拿,攜帶;及:到,等到;遂:終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涉:渡 是:這 止:停4、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腳,卻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寧可相信量好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有人說:“為什么不用你的腳試試呢?”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5、“坐”同“座”、“反”同“返

22、”。6、韓非子呂氏春秋曾子殺彘1.D 2. 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3. 曾參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它告誡人們,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不可不檢點,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譯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后面邊走邊哭。他的母親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里回來,曾子就抓了只豬準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馬上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曾子說:“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么都不懂,他們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再相信他

23、的母親了,所以不能用它來教育孩子。” 于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幼時記趣6C(二)、識辨回答都確實除去用2、這兒肯定是秦朝的牢獄所在的地方。于是派人把“怪哉”蟲捉來放到酒中,過了一會這蟲子就化掉了。3、東方朔的解說,含有勸喻漢武帝要寬待百姓的意思。譯文:漢武帝有一次到去,在路上看到一種蟲子,是紅色的,頭、眼睛、牙齒、耳朵、鼻子都有,(但)隨從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于是)漢武帝就把東方朔叫來,叫他辨認(這是什么),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因為)從前秦朝時關押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嘆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嘆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

24、所在的地方。”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是這樣)。武帝又問;“那怎么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所以用酒灌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因此漢武帝叫人把怪哉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糜散了。(三)1.(1)qì (2)chn (3)wn2.(1)它,指代蟋蟀 (2)瞪著眼看,相視而笑 (3)我 (4)你3.第一層:一同捉蟋蟀 第二層:一同讀詩書 第三層:兄中進士和妹閑聊譯文:我捉蟋蟀,你緊跟我捋袖伸臂,搶著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們。今天我收殮你的尸體,給你安葬,而當年的種種情景,卻一一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我九歲時,在書房里休息,你梳著兩個發髻,披了

25、一件細絹單衣進來,共同溫習詩經中的緇衣一章;剛好老師開門進來,聽到兩個孩子瑯瑯的讀書聲,不禁微笑起來,連聲“嘖嘖”稱贊。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還清楚地記得。我二十歲去廣東,你牽住我的衣裳,悲傷痛哭。過了三年,我考中進士,衣錦還鄉,你從東廂房扶著長桌出來,一家人瞪著眼相視而笑,記不得當時話是從哪里說起,大概是說了些在京城考進士的經過情況以及報信人來得早、晚等等吧。所有這些瑣碎的事情,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卻。【三峽答案】6. 斷有快全,都(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分)7.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的確趣味無窮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

26、異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確,無語病即可)8.甲文段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乙文段描繪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4分,各2分)9.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3分,只答出“熱愛”或只答出“贊美”一方面內容的得2分)譯文: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云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云,就像、白鶴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象。<論語>八則答案 1.Lún yùn xn wn dài 2. 學而時習之 有朋自遠方來 人不知而不慍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5) 思想家 教育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