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_第1頁
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_第2頁
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_第3頁
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_第4頁
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生產種種薯微型化生產技術研究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摘要對種植密度和播期對馬鈴薯生產種種薯微型化生產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增加密度、延遲播期,可使馬鈴薯單薯重降低,但不能使單株結薯數明顯增加;在寧夏南部山區,進行生產種種薯微型化生產技術時,播期可推遲至5月中旬至6月上旬,種植密度可增至9.75萬12.00萬株/hm2。關鍵詞馬鈴薯;生產種;種薯微型化生產技術;寧夏南部山區S532A1007-5739(xx)02-0129-01馬鈴薯是固原市的傳統優勢作物,20世紀90年代隨著淀粉加工業的興起以及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種植面積增加到6.6710.00hm2進入21世紀以來,在_、

2、的支持下,寧夏各級黨委、政府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把馬鈴薯產業確定為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作為固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固原市市委、市政府已在“十一五”中做出明確規劃:截至xx年,種植面積達到18.67hm2,平均產量達到22.5t/hm2。由于政策與資金的重點傾斜和大力支持,種植面積和產量得到同步提升,xx年種植面積達到14hm2總產量為315萬t,使馬鈴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態勢,市場規模效益得到進一步增強。目前,在生產技術層面上存在著諸多障礙性因素,阻礙馬鈴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1-2,其中馬鈴薯種薯生產就是諸多生產技術性障礙因素之一。當前在固原地區馬鈴薯種薯生

3、產上,仍延用傳統的大種薯切塊方式播種,既浪費人工,種薯又易感染病害,尤其不適于機械化播種。由于切塊棱角分明,不夠規整,常因咽籽而導致缺苗斷壟,或因重籽率高而造成種薯的浪費,以致不能有效地保證機械播種的效率和質量3。而隨著馬鈴薯產業化的不斷發展,機械播種面積必然會呈現出擴大的趨勢,為了適應機械播種對馬鈴薯種薯外型光滑規整的需要,節約運輸成本,減少存儲程序,提高種薯專業化生產效益,滿足馬鈴薯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對種薯生產環節的技術需求,有計劃、有組織、有規模地進行“生產種”種薯微型化生產途徑的研究,可以生產出外型光滑規整、單薯重3050g的微型小整薯,又可保持單產穩定或適度增產,達到種薯微型化生產的目

4、的4-6。同時,通過延遲播期、降低單薯重量,提高種植指數,達到“一年兩熟”的效果(因為延遲播期到7月上中旬,當地冬小麥已經收獲,恰好是播種馬鈴薯的有效時期),這種方法有效、可行,只要在有種植馬鈴薯條件的地方均可進行生產。在寧夏南部地區進行種薯微型化生產,大田生產的用種量為1710kg/hm2,傳統種用種量為2250kg/hm2,節約種子540kg/hm2。全市按18.67hm2算,可節約種子10081.8kg,若種子單價按1.2元/kg計算,可節省種子費用12098.16元。對適應機械播種、節約運輸成本、減少存儲程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于固原市農科所頭營科研

5、基地,海拔1570m,年平均氣溫6.2C,年降水量415.2mm,無霜期140d,土壤類型為湘黃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力均勻,前茬為玉米。1.2 試驗材料供試馬鈴薯品種為蘭蛋,耐貯藏,屬中晚熟品種。1.3 試驗設計試驗設種植密度和播期2個因素,種植密度處理分別為:7.50萬株/hm2(A1)、9.75萬株/hm2(A2)、12.00萬株/hm2(A3)、14.25萬株/hm2(A4);播期處理分別為:5月25日(B1)、6月10日(B2)、6月25日(B3)、7月10日(B4)。隨機區組設計,2次重復。采用人工平種穴播,5行區,小區面積40m2(5mX8m)。1.4 田間管理生育期間管理同

6、大田。田間記載參考國家馬鈴薯品種試驗調查記載項目及標準執行。9月2030日陸續成熟,收獲計產并考種。2 結果與分析2.1 種植密度與播期對單薯重的影響由表1可知,延遲播期可有效降低單薯重,且隨播期的延后,單薯重呈陡降趨勢;隨播種密度的增加,單薯重亦呈逐漸降低的趨勢,但與延遲播種期相比較,其降幅較緩。以用作種薯的小整薯重量為3050g的標準來衡量,以蘭蛋品種為例,生產小整薯應以6月10日以前播種為界限,提前播種應相應地增大播種密度;反之,延后播種,則應增加播種密度。2.2 種植密度與播期對單株結薯數量的影響由表2可知,延遲播期,單株結薯數降低緩慢,基本保持穩定;而增加播種密度,單株結薯數則呈現增

7、降互現的微小變化,也基本保持穩定。說明單株結薯數主要由遺傳基因控制,而受栽培措施的影響較小。因此,無論是延遲播期還是加大播種密度,都不能達到使單株結薯數顯著增加的目的。.3種植密度與播期對鮮薯產量的影響由表3可知,延遲播種時期,鮮薯產量呈陡降趨勢。說明播種時期愈延遲,鮮薯產量愈低,愈不利于種薯生產。而隨著播種密度的加大,鮮薯產量增加,但增幅比較平穩(與延遲播期導致的減產相比)表明適當加大播種密度,能有效增加種薯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3 結論與討論(1)通過增加密度、延遲播期2項技術措施,均可使單薯重降低,達到馬鈴薯生產種種薯微型化生產的目的,但卻都不能夠使單株結薯數量明顯增加。增加密度使單薯重量

8、有效降低的同時,還可保持單產基本穩定或適當增產,是種薯微型化生產的關鍵技術;延遲播期雖也能降低單薯重量,但隨著播期的延遲,單薯重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均呈陡降的趨勢,導致生產的微型種薯商品率和單位面積產量大幅降低。因此,僅可作為種薯微型化生產的輔助技術而應用。(2)在種薯微型化生產上,可采取適當延遲播期(寧南半干旱山區一般為5月中旬至6月上旬)、適當增加播種密度(如以蘭蛋品種,可增加至9.75萬12.00萬株/hm2)的辦法,既可生產出外型光滑規整、單薯重3050g的微型小整薯,又可保持單產基本穩定或適度增產,從而達到種薯微型化生產的目的。4 _1 王芳.無土基質栽培生產脫毒馬鈴薯微型薯的關鍵技術J.作物雜志,xx(5):97-100.2 冶冰花,趙玉蓮.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xx(9):9.3 張希近,籍立杰,張耀輝,等.脫毒馬鈴薯微型薯的標準化生產技術J.雜糧作物,xx,30(1):35.4 申海峰.高寒山地脫毒馬鈴薯微型薯擴繁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xx(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