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慶油田FK1252與FK1253培訓教程FK1252與FK1253的意義(1)FK 地面防噴器(F)控制裝置(K);(2)125指儲能器公稱容積,25L5=125L;(3)2與3表示控制對象數量。 注:此兩種型號的防噴器控制系統不帶遙控裝置,按照行業規范,只能用修井。1. 控制裝置的放置位置控制裝置現場擺放位置必須符合修井操作的有關規定。遠程控制臺一般應放在井口外的地面上,與井口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在30m以外),以便在緊急情況下人員撤離時,在遠程臺關閉防噴器。遠程控制臺要放在堅實平整的地面上,使鐵房的門能靈活開關。2. 液壓管線的連接防噴器管線一般有兩種:金屬硬管和高壓軟管。金屬硬管環境適
2、應性強,過流量大,但比較笨重,安裝不方便。可以選用安裝方便的高壓軟管。3.電源連接FK1252和FK1253各配有一臺7.5Kw,380VAC,50Hz的防爆電機,和一盞100w,220VAC防爆照明燈。電機電纜可以用6mm2 或更大的三芯電纜,照明電纜可用0.75mm2 或更大的兩芯電纜。 當然也可以用四芯動力電纜,而照明電纜從房子上的斷路器上直接分出。電源線要從房子上的專用窗口進入,以免影響關門。注意:不要忘記了接地線。地線應不小于6mm2。4. 試運轉4.1 試運轉前的準備 油箱中加入液壓油油箱中加入必須是干凈的液壓油,根據環境溫度不同:環境溫度0以上,可用32HM抗磨液壓油;環境溫度0
3、以下,可用32HV低溫抗磨液壓油;不同的品牌的液壓油不能混用,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液壓油也不能混用。 電動泵鏈輪箱中加入潤滑油因考慮地區的差異,在出廠前鏈輪箱中的潤滑油已經排盡。用內六角扳手打開鏈輪箱上部加油口,加入潤滑油,環境溫度0以上,可用32HL潤滑油;環境溫度0以下,可用32HV低溫抗磨潤滑油; 檢查儲能器氮氣壓力旋出儲能器上部護帽,裝上隨機附件的氮氣工具,旋緊充氣閥,使儲能器膠囊內氮氣壓力接通壓力表以顯示氮氣壓力。其實,為了客戶的方便,在出廠前已經充好氮氣,氮氣壓力正常值為6.37.7MPa。注意:加入氣體必須是氮氣,嚴禁使用氧氣或其它氣體。 試電機轉向把磁力起動器主令開關旋至“自動AU
4、TO”位置,判斷電機轉向是否與鏈輪箱上轉向指示標牌(見下圖)一致,如果不一致,調換電機電源任何兩相即可。注意:試運轉電機前必須確認三缸泵吸油口球閥開啟。 電動泵排氣及遠程控制臺管道排氣l 電動泵在運行之前需要進行排氣,分兩部排氣: 曲軸箱排氣。旋松三缸泵上部旋塞,排盡曲軸箱內空氣,然后再旋緊旋塞。 排油腔排氣。把磁力起動器主令開關旋至“自動”,啟動電動泵, 旋松三缸泵端部的排氣螺栓(有三個),排盡內部空氣,再旋緊。遠程控制臺管道排氣管道內的空氣會影響泵組正常工作,在儲能器升壓前必須排盡管道內空氣。排氣按如下程序進行: 開啟電動泵吸油管道球閥; 二位四通轉閥即旁通閥(見下圖)打至開位; 開啟管匯
5、卸壓截止閥(見下圖); 檢查各儲能器截止閥(見下圖)必須是開啟的,儲能器卸壓閥處于關閉狀態。二位四通轉閥卸壓截止閥旁通閥 磁力啟動器主令開關旋至“自動AUTO”位置,啟動電動泵空載運行二至三分鐘。4.2 試運轉試運轉必須在相關液壓管道確認連接無誤以及準備階段完成之后進行。同時,遠程控制臺三位四通轉閥要處于中位。 在電動泵及管道排氣完成之后,關閉管匯卸壓截止閥向儲能器充壓,并記錄沖壓時間,沖壓至21MPa所用的時間與產品出廠檢驗報告的沖壓時間誤差+7%仍是正常的,這是因為儲能器充氮壓力允許誤差所致。 電動泵自動啟停控制試驗磁力起動器主令開關旋至“自動AUTO”,緩慢開啟卸壓截止閥,使儲能器壓力緩
6、慢下降,當壓力將至18.9MPa時,電動泵應能自動啟動,壓力升至21MPa時,應能自動停止。電動泵壓力上下限由壓力控制器(見下圖)控制,在出廠時已經調好,如須再調整可用內六角扳手旋出螺堵后,再插到壓力控制器調節孔內,按標牌指示方法調整。壓力控制器 管匯壓力調定管匯指控制閘板防噴器、液動閥的液壓回路管道。管匯壓力有二位四通轉閥選擇控制:該閥在開位時連通儲能器高壓,該閥在關位時,減壓溢流閥連通管匯。減壓溢流閥輸出成階梯性,所以當管匯壓力升至10.5MPa左右時,需要微量開啟卸壓截止閥并立刻關閉,使減壓溢流閥出口壓力稍下降然后自然回升,所回升的壓力是真實的出口壓力。壓力調整好后要扳緊鎖緊手柄。5.試
7、開關防噴器及標稱壓力試驗試防噴器以前必須檢查確認防噴器內無阻礙防噴器關閉的物體,以免發生事故。在試控制過程中要注意防噴器的動作是否與控制目的一致,輸送管道是否有滲漏,如有不符合項必須卸去壓力,排除故障后再作試驗。 接著作標稱壓力的密封試驗,把二位四通轉閥扳到開位,直接接通儲能器壓力,對控制對象逐個進行密封試驗,如果儲能器壓力不足而又未降至電動泵啟動沖壓時,可操作手動泵補充壓力。如有不合格的控制對象,要卸去壓力,進行排除或更換,然后重做試驗。試驗完畢后,把二位四通轉閥扳至“關”位,使遠程臺回復正常工作狀態。遠程控制臺正常工作確認遠程控制臺經試防噴器及標稱壓力密封后,使儲能器壓力升至21MPa,旋
8、出油箱兩側螺堵,觀察箱內可見液壓閥回油口應無任何滴漏。7. 控制系統的設計特點l 雙泵組充壓:電動泵、手動泵;l 泵組充壓上限自動停止:由壓力繼電器控制;l 泵組充壓下限自動啟動:由壓力繼電器控制;l 泵組安全保護:溢流閥;l 液壓蓄能備用:蓄能器組;l 蓄能器獨立排障:單個截止閥和卸壓閥;l 管匯二級控制壓力選擇:二位四通閥;l 單獨控制每個防噴器:由多個獨立的三位四通轉閥實現,FK1252有兩個三位四通轉閥,FK1253有三個;8. 控制系統的液壓原理8.1 泵組向儲能器充壓儲能磁力起動器的主令開關選至“自動AUTO”位置,當儲能器壓力低于18.9MPa時,壓力控制器內兩個壓力繼電器都吸合
9、,電動泵啟動,油液經低壓球閥,低壓濾清器吸入三缸泵,再經單流閥及儲能器截止閥進入儲能器,液壓油擠壓儲能器內的充氮膠囊,當壓力升至21MPa時,壓力控制器內的上限壓力繼電器分離,最終實現了液壓能的儲備。 在電動泵的輸出管道有溢流閥,調定開啟壓力為23.1MPa,如果壓力控制器失靈,溢流閥開啟,保護系統不受損害。 在遠程控制臺正常工作狀態,泵組處于充壓或者待充壓狀態,以保證遠程控制臺液壓能儲備。8.2 儲能器液壓分配儲能器液壓經儲能器截止閥,及儲能器組隔離截止閥(正常情況處在打開狀態),高壓濾清器分為兩路: 第一路進入手動減壓溢流閥,減壓后進入二位四通轉閥,繼而進入管匯,通過管匯分配至各個三位四通
10、轉閥,控制各閘板防噴器、液動閥。 第二路直接進入二位四通轉閥,如果需要高壓的情況下,可把二位四通轉閥扳至“開”位,管匯直接連通儲能器高壓。8.3 三位四通轉閥手動控制 由于FK1252,FK1253沒有遙控,在需要控制防噴器或液動閥的時候需要手動控制三位四通轉閥手柄來實現控制目的。9. 主要元件9.1 儲能器FK1252與FK1253各配備5只25L的儲能器。儲能器為B型結構,也就是上部是大口,不要卸下儲能器,只要擰下上蓋就可更換膠囊。 儲能器用來儲存高壓液壓油作為能量儲備,供開關防噴器用。儲能器組充壓到21MPa后,即使出現現場停電,泵組不能啟動的情況下,靠著儲能器儲存的壓力液也能快速穩妥地
11、關閉防噴器組。 故障分析:序號故障現象原因分析解決辦法1氮氣壓力很低,補充后很快又下降。在充氮口涂肥皂水檢查是否漏氣,如有漏氣則是單向氣閥漏;如無則要檢查膠囊。A. 泄去氣壓,取出單向氣閥清洗閥芯、閥座上的臟物后裝回試驗(氣壓0.3MPa);B. 如不屬單向氣閥問題,只能取出膠囊整個放水中檢查,當發現膠囊漏,只能換膠囊。2上部接頭與殼體之間滲油上部接頭中密卦圈破損。泄去液壓、氣壓后拆開上蓋取出金屬擋圈和尼龍擋圈,最后取出橡膠密封圈更換完好的,再按順序回裝擋圈。3下部進油閥座與殼體之間滲油下部進油閥座中密卦圈破損。卸去液壓氣壓后,松開蓄能器上部抱箍(保持環抱不拆下),旋轉蓄能器使之與管匯分離,抬
12、高蓄能器后旋緊抱箍固定,用鉤頭扳手松開圓螺母,把閥座向里推,取出壓環,擋圈,更換橡膠密封圈,再按順序回裝。注意:蓄能器充氮壓力撿查必須在卸去液壓后進行;也可以在一次充壓完成時觸摸蓄能器上部,氮氣正常情況下都有溫升現象,如某個蓄能器上部沒有升溫則有可能膠囊破,單獨卸去液壓后檢查。9.2 臥式三缸柱塞泵(見下圖)三缸柱塞泵作為控制系統的主油泵,用來向儲能器充壓,或直接向防噴器充壓。 該泵可分為兩部分(見下圖):一是傳動部,二是排油部。 該泵的工作原理是:油箱的油由泵的進口充滿泵體的內腔(該泵沒有自吸功能),當偏心軸轉動時,帶動柱塞作往復運動,當柱塞移向偏心軸方向時泵體內的油通過進油閥進入柱塞缸的油
13、腔內,完成吸油過程;當柱塞遠離偏心軸方向時,吸油閥關閉,柱塞腔內的油被擠壓并通過排油閥排出,完成排油過程。 注意該泵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排氣,排氣方法在試運行準備階段已經講述過。一、常見故障、原因及處理故 障可 能 的 原 因處理方法流量不夠1泵體及缸體內空氣未排除;2油箱液面過低;3濾油網阻力過大;4進油閥開啟量過小;5進油閥、排油閥及閥座不密合或閥座螺紋松動漏損增加;6柱塞及柱塞缸磨損間隙過大;7油溫過高或過低,或油液粘度過大;1排除空氣。2提高油箱油面。3減少阻力。4拆洗、檢修。5檢修更換零件。6更換零件。7降溫或加溫或更換合適油液。壓力脈動1. 個別進油閥、排油閥及閥座不密合,松動或是開
14、口量少;2. 個別柱塞及缸體磨損間隙增大;3. 個別缸體孔內空氣未排除;4. 拆修或更換零件。5. 拆修或更換零件。6. 排除空氣。嗓音過大1. 缸體內部空氣未被排除;2. 油箱油面大低或吸進泡沫;3. 進油閥開啟量小吸油不足;4. 排除空氣。5. 提高油箱油面,吸、回油部位設置合適隔擋隔開。6. 檢修、拆洗 。發 熱1油液粘度過大;2油箱容量過小;3內部漏損增大;4偏心套等運動件磨損;1更換合適粘度油液。2增大油箱容量或設冷卻裝置。3檢修或更換零件。4檢修或更換零件。漏 損1軸頭回轉密封圈損壞;2高壓油塞及低壓油塞松動。3進、排油閥及閥座不密合或松動;4柱塞缸及柱塞磨損。1更換回轉密封圈。2
15、旋緊油塞。2拆洗、可更換零件。4修復或更換零件。泵卡死(1)柱塞及柱塞缸卡死1油溫過高或過臟;2裝配時緊固螺栓(15)時,施力不均,使之相對精度變化;1降溫或拆洗換油。2緊固各個螺栓時注意用手旋轉偏心軸應靈活。泵卡死(2)偏心套及偏心軸卡死1油中有污物導致卡死;2中間上下偏心套緊固時變形引起。1拆洗、換油。2緊固時施力要均勻、減少變形。注:用戶在泵解體修后首先將各接合面擦凈,然后在泵有紙密封墊的地方涂D-503密封膠。9.3 手動泵(見下圖)手動泵作為控制系統中的輔助泵,在壓力不足時來手動補充壓力。當手柄提起柱塞時,吸油口鋼球被推開,油箱中的液壓油被吸入缸筒,完成吸油過程;當手柄壓下柱塞時,吸
16、油口鋼球封住吸油口,排油口鋼球被頂開,油液被排出,完成排油過程。9.4 三位四通轉閥 (見下圖)該閥用來改變壓力液的流動方向,實現關閉或打開防噴器的目的。 該閥有四個口,口,即壓力液進入口;口,即回油口,壓力液經此口回油箱;,口,此兩口分別與防噴器或液動閥的關閉口或打開口相連。當閥處在中位時(見下圖),四個油口互不相同; 當閥處在左位(即名牌上指示的“開OPEN”位)時,-口連通,A-O口連通。壓力液經P-B口進入防噴器或液動閥的打開腔,同時防噴器或液動閥關閉腔的液壓油經A-O口返回油箱。 當閥處在右位(即名牌上指示的“關CLOSE”位)時,P-A口連通,B-O口連通,壓力液經P-A口進入房噴
17、器或液動閥關閉腔,同時防噴器或液動閥打開腔的液壓油經B-O口返回油箱。故障分析序故障現象原因分析修理方法1手柄處中位時滲漏a. 臟物堵塞密封位或波形彈簧不起作用;b. 閥芯、閥座不平(一般指使用時間很長的閥件)。c. 卸去壓力后,取出閥芯觀看“P”口閥座彈出高度應高于閥體0.8mm以上,如不足則要取出該閥座檢查有無臟物堵塞、O形密封圈有否破損、波形墊有否斷裂,排除后回裝,閥座按下能自由彈至0.8mm高度,裝回閥芯加壓試驗。d. 換相關的新件或新閥。2手柄處開位或關位時滲漏a. 臟物堵塞密封位或波形墊不起作用;b. 閥芯、閥座不平(一般指使用時間很長的閥件)。c. 卸去壓力后,取出閥芯觀看“A”
18、口或“B”口閥座彈出高度應高出閥體0.8mm以上,如不足則要取出該閥座檢查有無臟物堵塞、O形密封圈有否破損、波形墊有否斷裂,排除后回裝,閥座按下能自由彈至0.8mm高度,裝回閥芯加壓試驗。d. 換相應的新件或新閥。9.4 手動減壓溢流閥(見下圖)按照防噴器組對液壓力的不同要求,手動減壓溢流閥(見下圖)調低儲能器組的輸出壓力,從而以合適的壓力來驅動防噴器動作,達到延長防噴器內膠芯的使用壽命,經濟合理的使用防噴器。手動減壓溢流閥為力平衡的形式,其輸出壓力與彈簧的彈力成正比。通過轉動減壓溢流閥手輪,調整內外矩形彈簧長度,使彈力在一定范圍內變動,由此得到相應的輸出壓力。序故障現象原因分析修理方法1在正
19、常調壓狀態下出口壓力不穩(壓力表緩慢下降一段后迅速回升至原調定值)。a. 出口管道上其他閥件漏而造成壓力不穩;b. 閥體的裝配件處密封不好造成滲漏;c. 泄油滑套端面受損或密封件沒裝好造成滲漏。d. 泄油柱塞嚴重磨損。e. 旋出油箱上部螺堵,觀察三位四通轉閥(處中位)回油口、二位四通轉閥(處中位)回油口、卸壓閥,如有滲漏則需排除后才能確認屬于減壓溢流閥問題。f. 在正常調壓狀態下觀察閥體各裝配處的滲漏點,卸去壓后換成合格的密封件。g. 卸壓后拆出泄油滑套檢查,如泄油滑套端面受損則需要換新的,如密封件損傷則需要換新的。h. 換新的泄油柱塞。2在正常調壓狀態下出口壓力不穩(壓力表緩慢上升一段后迅速
20、回降至原調定值)。a. 進油滑套端面密封不好或密封件沒裝好造成滲漏;b. 進油柱塞嚴重磨損。c. 卸壓后拆出泄油滑套檢查,如泄油滑套端面受損則需要換新的,如密封件損傷則需要換新的。d. 換新的進油柱塞。9.6 二位四通轉閥 二位四通轉閥,即旁通閥,該閥作用是實現壓力的選通:在開位時,管匯直接與儲能器連通;在關位時,管匯通過減壓溢流閥與儲能器連通。在正常情況下該閥應處于關位,管匯壓力為10.5MPa。 注意:該閥沒有中位,一定不要將該閥放在中位,否則系統將不能穩壓。二位四通轉閥故障排除與三位四通轉閥相同。9.7 溢流閥(見下圖)溢流閥(見下圖)用來保護控制系統,使其不因超壓運行而損壞。其調定壓力
21、為系統工作壓力的1.1倍,即23.1MPa. 通過調節彈簧作用于球座上的彈力,使其作用力大于正常液壓力,閥口關閉。當發生超壓現象液壓力大于彈簧作用力時,鋼球上移,使閥口打開泄壓。當壓力泄到正常置時,球座復位,使閥關閉。序故 障 現 象原 因 分 析修 理 方 法1在低于開啟壓力80時溢流口滲漏或無論壓力高低均出現滲漏。a. 調壓彈簧未調至合適或調壓彈簧巳壞;b. 閥芯(鋼球)或閥座有缺陷。c. 卸壓后旋出“01”螺帽,退松“03”鎖帽,順時針旋緊“02”調壓螺絲使“05”彈簧調緊后升壓試驗至合為止;如發現彈簧壞則需要更換。d. 拆開檢查,如屬閥芯損壞則換閥芯或把鋼球調換方向鉚緊;如屬閥座(即“
22、10”接頭)損壞則換閥座或把閥座在車床上把密封帶一端的端面車去損壞的密封面再壓出完好密封面再用,在沒有車床的環境只能換閥座。2在正常溢流時溢流閥產生劇烈振動溢流通道未調至與電動泵排量合適的程度。在不溢流狀態下拆下閥體上的M4螺絲,逆時針旋轉“09”扶正套使溢流通道變小,必需需使扶正套的凹槽對正M4孔以能固定扶正套,經反復試驗至溢流通道合適為止。9.8 電機啟停控制裝置電機啟停控制裝置可以保證系統的壓力保持在18.921MPa范圍內,使系統在需要關閉防噴器或液動閥時有足夠的壓力和液量。 電機啟停控制裝置由磁力起動器和壓力控制器組成。磁力起動器由主令開關、交流接觸器和熱繼電器;壓力控制器內裝上限壓
23、力繼電器和下限壓力繼電器。 磁力起動器有三個檔位:停止OFF, 手動MANUAL和自動AUTO。手動檔位很少使用,除非在檢驗溢流閥性能或自動檔位失效而又需要打壓時才使用。在控制系統正常工作時應放在自動檔位。不用時應放在停止檔位。 主令開關旋至“自動AUTO”,當儲能器壓力低于18.9MPa時,上限壓力繼電器和下限壓力繼電器均吸合,通過交流接觸器的動作,從而啟動電動泵;當壓力達到21MPa時,上限繼電器分離(此前下限繼電器也已經分離),使交流接觸器斷電,從而使電機停止。10. 控制系統故障及排除辦法故障現象發生原因排除方法電動泵負載運轉抖動1. 電泵內及管道排氣不充分;2. 吸入濾網部份堵塞;3
24、. 油面低于吸入口。4. 按程序進行排氣;5. 清洗濾網,清洗后很快再堵塞則要換上干凈的液壓油;6. 補充液壓油。1. 蓄能器組充壓時間很短2. 蓄能器充壓時間過長1. 某組蓄能器進油閥未開啟;2. 蓄能器預充氮氣壓力低。1. 找出未開啟的進油閥并開啟;2. 卸去液壓油后向蓄能器補充氮氣。卸壓時高壓下降快,低壓下降慢,有大量氣體進入油箱,油液成乳白色蓄能器組中有膠囊破損,氮氣混入液壓油中卸去液壓油后檢查、更換破損的膠囊在現場與防噴器連接后蓄能壓力不斷下降1. 與防噴器連接的液壓管道泄漏;2. 蓄能器組的卸壓閥未完全關閉;3. 遠程控制臺閥件泄漏;4. 防噴器液缸外滲漏或內滲漏(壓力油穿越液缸活
25、塞流向泄壓端)。1. 沿著管道鋪設路線檢查,找出泄漏處,卸去壓力后排除;2. 逐個關緊卸壓閥;3. 3.使遠程控制臺蓄能器壓力和減壓溢流閥出口壓力于正常最高值,三位四通轉閥于開或關位旋出油箱上部兩側螺堵觀察各閥回油口,對其中有油流的閥作進一步檢查,如有油流來自三位四通轉閥回油口,要作進一步分析漏油源頭是否在防噴器液缸內部。辦法是將漏油轉閥扳之中位,如油箱內該閥回油管油流隨即變小,則說明漏油自防噴器。如被認定為閥件漏油則須打開檢查,如密封件損壞可換密封件,如其他零件損壞現場不具備維修條件時只能整個閥更換。11. 日常維護保養周 期項 目 內 容每個工作班一次1. 檢查“蓄能器壓力”、“管匯壓力”是否合適,檢查遠程臺;2. 電源是否暢通;3. 每個控制閥件是否處于正確位置上;4. 液控管道各連接處密封是否良好;5. 油箱油液貯量能否滿足要求。每星期一次1. 卸去遠程控制臺蓄能器壓力,檢查電動泵的工作情況;2. 觀察蓄能器組充壓過程是否正常;3. 手動減壓溢流閥卸至零壓,重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2025屆初三5月中考模擬題(一)語文試題含解析
- 沈陽大學《寫作實踐(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九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質檢生物試題含解析
-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文理學院《數字內容安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金華市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二學期第一次區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 九江市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邯鄲市雞澤一中年數學模擬試卷(文科)(二)
- 學校國慶節的活動總結范文(6篇)
- 車間主管崗位工作要求與職責(30篇)
- 北京市《配電室安全管理規范》(DB11T 527-2021)地方標準
- 2024年湖南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JTS-T-272-1-2014沿海港口建設工程投資估算指標
- 智能云服務交付工程師認證考試題庫(網大版)-中(多選題)
- 中醫醫療技術手冊2013普及版
- 景區人員管理制度
- 采礦學課程設計-潘三煤礦1
- MOOC 空中機器人-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供電所年度培訓計劃
- 再生鋁商業計劃書
- 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二年級下學期語文期中調研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