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漿法在加固處理軟路基中的應用_第1頁
灌漿法在加固處理軟路基中的應用_第2頁
灌漿法在加固處理軟路基中的應用_第3頁
灌漿法在加固處理軟路基中的應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灌漿法在加固處理軟路基中的應用             摘要廣州市內環路南田東段k1229782427647路段(長198m,寬36m40m)工程地質條件較差,上部地層(主要受力層)主要由雜填土(厚度13m32m,平均20m)、淤泥或淤泥質土(厚度04m14m,平均064m)、粉、細砂(厚度06m36m,平均18m)組成。由于雜填土結構疏松(fk90kPa)、淤泥或淤泥質土呈軟流塑狀(fk50kPa)、粉、細砂飽和松散(標貫試驗錘擊數平均6擊,fk100kPa),滿足不了上部

2、荷載對路基的要求,因而導致路基在通車后將產生較大沉降。 關鍵詞灌漿 加固 路基 1工程概況廣州市內環路南田東段k1229782427647路段(長198m,寬36m40m)工程地質條件較差,上部地層(主要受力層)主要由雜填土(厚度13m32m,平均20m)、淤泥或淤泥質土(厚度04m14m,平均064m)、粉、細砂(厚度06m36m,平均18m)組成。由于雜填土結構疏松(fk90kPa)、淤泥或淤泥質土呈軟流塑狀(fk50kPa)、粉、細砂飽和松散(標貫試驗錘擊數平均6擊,fk100kPa),滿足不了上部荷載對路基的要求,因而導致路基在通車后將產生較大沉降。為保證該段路基的穩定,提高地基土強度

3、和變形模量,以滿足上部荷載對地基土承載力的要求,提出了對該段路基采取灌漿加固處理方案。這主要是基于雜填土孔隙大,可灌性好,灌漿后其力學強度、抗變形能力和均一性會有所提高,整體結構得到加強;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通過鉆孔灌入濃漿后,使土體壓密和置換;雜填土之上已施工完的30cm厚6水泥石屑穩定層為良好的灌漿蓋板。2灌漿加固機理灌漿就是要讓水泥或其他漿液在周圍土體中通過滲透、充填、壓密擴展形成漿脈。由于地層中土體的不均勻性,通過鉆孔向土層中加壓灌入一定水灰比的漿液,一方面灌漿孔向外擴張形成圓柱狀漿體,鉆孔周圍土體被擠壓充填,緊靠漿體的土體遭受破壞和剪切,形成塑性變形區,離漿體較遠的土體則發生彈性

4、變形,鉆孔周圍土體的整個密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隨著灌漿的進行,土體裂縫的發展和漿液的滲透,漿液在地層中形成方向各異、厚薄不一的片狀、條狀、團塊狀漿體,縱模交錯的漿脈隨著其凝結硬化,造成結石體與土體之間緊密而粗糙的接觸,沿灌漿管形成不規則的、直徑粗細相間的樁柱體。這種樁柱體與壓密的地基土形成復合地基,相互共同作用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載力的作用。3灌漿設計31灌漿標準311強度控制標準灌漿后,雜填土承載力標準值(fk)要求達到130kPa,淤泥或淤質土fk值80kPa100kPa,粉細砂fk值大于110kPa;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小于130kPa。312施工控制標準施工控制標準是獲得最佳灌漿效果

5、的保證。本次灌漿對象之一的雜填土,由于均一性差、孔隙變化大、理論耗漿量不定,故不單純用理論耗漿量來控制,同時還按耗漿量降低率來控制,即孔段耗漿量隨灌漿次序的增加而減少。32灌漿段選擇本次灌漿分兩個灌漿段,即第一灌漿段為雜填土范圍;第二灌漿段為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范圍。33漿材及配方設計漿材采用兩種配方的純水泥漿,在第一灌漿段水灰比為05,在第二灌漿段為075。若雜填土中局部孔隙較大,導致灌漿量過大時,采用水水泥細砂07511的水泥砂漿灌注。34漿液擴散半徑(r)的確定由于雜填土均一性差,其孔隙率、滲透系數變化大,因而僅用理論公式計算漿液擴散半徑顯然不甚合理,現據大量的經驗數據,暫定r值為1

6、5m。在現場進行灌漿試驗后進一步確定r值。35灌漿孔位布置灌漿孔采取梅花形分布,假定灌漿體的厚度b為166m,則灌漿孔距L2×(r2b24)122×15216624)1225m,最優排距Rmrb2151662233m。36灌漿孔孔深根據工勘資料,暫定孔深35m60m,平均約45m,以孔底到粘性土層為準。37灌漿壓力由于灌漿壓力與土的重度、強度、初始應力、孔深、位置及灌漿次序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又難以準確地確定,因而本次灌漿的壓力通過灌漿試驗來確定。現據有關公式計算,暫定灌漿壓力在第一、第二灌漿段灌漿時分別為01MPa02MPa、03MPa04MPa,在灌漿過程中根據具體情

7、況再作適當的調整。38灌漿量灌漿量主要與灌漿對象的體積v、土的孔隙率n和經驗系數k值有關,據Qkvn公式,理論估算雜填土、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的單位吸漿量分別為035m3、028m3和018m3。39灌漿結束標準在規定的灌漿壓力下,孔段吸漿量小于06Lmin,延續30min即可結束灌漿,或孔段單位吸漿量大于理論估算值時也可結束灌漿。4灌漿施工41正式施工前準備工作正式施工前,保證設備器具和材料按時到場,著重做好灌漿試驗工作,調整灌漿壓力、漿液擴散半徑、孔距和排距后及時將孔位放樣至實地。42施工設備機具選型針對地層條件和設計要求,選擇的主要施工設備機具及材料見表1。43施工工藝431施工順序

8、根據多臺機同時作業、現場施工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和灌漿方法等,施工順序采取從里往外的方式進行。432施工程序成孔安放灌漿管并孔口封堵攪漿灌漿待凝成孔安放灌漿管并孔口封堵攪漿灌漿封孔。433施工技術要點(1)成孔鉆頭(110mm)對準孔位后,采取沖擊成孔的方法鉆進。在雜填土中鉆進時,若孔壁不穩,可下入導管護壁;當鉆進到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時,下入導管護壁,然后采取撈砂筒取砂成孔的方法直至下臥粘性土層。(2)灌漿管安放及孔口封堵灌漿管下端設置07m10m長且下端封口的花管,花管孔徑8,孔隙率15左右;在花管外壁包扎一層軟橡皮,以防流砂涌進花管導致灌漿無法進行。當成孔達到預定深度后,將灌漿管下到位

9、,再用水泥袋放入孔中水穩層底部包裹灌漿管并接觸孔壁即“架橋”,然后投入粘土分層夯實至孔口。(3)攪漿先往攪拌漿筒內注入預定的水量并開動攪漿機后,再逐漸加入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直到預定的用量,攪拌3min5min后將漿液通過過濾網流到儲漿筒內待灌。(4)灌漿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閉分段純壓式灌漿方法,即自上而下鉆完一段灌注一段,直到預定孔深為止。灌漿段的長度以雜填土和淤泥或淤泥質土、粉、細砂厚度來確定;灌漿壓力采取二次或三次升壓法來控制,即灌漿開始采用低壓(小于01MPa)或自流式灌漿,對雜填土而言,當吸漿量較大時采取間歇灌漿或用砂漿灌注,終灌時的壓力要達到設計值;灌漿結束標準嚴格按設計執行。(

10、5)封孔灌漿結束后及時封孔,即第二灌漿段灌漿結束過半小時后,排除孔口封堵物,再往孔內投入砂石直到水穩層頂面,過24h后,若漿液下沉,再補充水灰比05的漿液至水穩層頂面。44特殊情況下的技術處理措施(1)在灌漿過程中,發現漿液冒出地表即冒漿,采取如下控制性措施:降低灌漿壓力,同時提高漿液濃度,必要時摻砂或水玻璃;限量灌漿,控制單位吸漿量不超過30Lmin40Lmin或更小一些;采用間歇灌漿的方法,即發現冒漿后就停灌,待15min左右再灌。(2)在灌漿過程中,當漿液從附近其他鉆孔流出即串漿,采取如下方法處理:加大第次序孔間的孔距;在施工組織安排上,適當延長相鄰兩個次序孔施工時間的間隔,使前一次序孔

11、漿液基本凝固或具有一定強度后,再開始后一次序鉆孔,相鄰同一次序孔不要在同一高程鉆孔中灌漿;串漿孔若為待灌孔,采取同時并聯灌漿的方法處理,如串漿孔正在鉆孔,則停鉆封閉孔口,待灌漿完后再恢復鉆孔。         5效果檢驗與評價51效果檢驗511灌漿資料分析本次施工路段共完成灌漿孔1209個,計557972m,共灌入水泥18554t,平均每孔灌入水泥1535t,平均灌入水泥0333tm,第序孔單位耗漿量比第序孔大,并且地面上抬數厘米。從總灌入量和單位灌入量數據分析,受灌段土體空隙均有大幅度地降低,從而也說明了施工段地

12、層的可灌入性。512靜載荷試驗施工結束15d后,監理在施工段范圍內選擇了5個代表性地點(其中2個在灌漿點位,2個在兩相鄰灌漿點位中間,1個在相鄰對角灌漿點中間),由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做復合地基壓板(05m2)靜荷試驗。當在雜填土頂面單點加載達130kN或140kN即滿足設計要求后便停止加載,這時最大沉降量僅931mm1170mm,平均1030mm。表明該點地基土未達極限破壞狀態,說明了施工段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大于130kPa,同時也驗證了雜填土承載力標準值大于130kPa。513鉆孔取芯標貫試驗和探槽開挖檢查施工結束半個月后,監理在施工段范圍內選擇了12個鉆孔檢驗點(其中6個

13、鉆孔距灌漿點05m,6個鉆孔距灌漿點10m),由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進行鉆孔取芯和標貫試驗。從鉆孔取上的芯樣中可見:雜填土中水泥結石較多,并且結石與土體膠結緊密;淤泥或淤泥質土體中水泥結石成團塊狀,有的塊狀結石由淤泥或淤泥質土膠結;粉、細砂中也可見水泥結石,土工試驗表明了其密度有所增加,狀態也由原來的松散狀變為密實狀(e0637)。標貫試驗結果表明:雜填土較密實,平均擊數112擊;粉、細砂平均擊數由原來的6擊增加到11擊,承載力標準值也由原來的100kPa增加到148kPa。從探槽開挖剖面可見:雜填土中的水泥結石呈片狀、條帶狀,尤其是雜填土頂面與石屑墊層底面之間和石屑墊層頂面與水穩層底面之間普通充填條帶狀水泥漿石,厚1cm5cm,構成了路基硬殼表層。514彎沉試驗在施工段范圍內,正式水穩層施工一周后,由交通部四航局科研所進行了30個點的彎沉試驗,結果彎沉值為016mm080mm(平均041mm),均小于設計彎沉值09mm,完全滿足設計要求。52效果評價從上述效果檢驗分析可見,灌漿施工范圍內的雜填土層空隙得到有效充填,淤泥或淤泥質土受到充填、擠密和置換,粉、細砂層得到有效充填和壓密,由松砂變為密砂。這三種土體經灌漿后,不同程度地得到加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