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一)_第1頁
21世紀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一)_第2頁
21世紀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一)_第3頁
21世紀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一)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 世紀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一)回顧現代金融業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商業銀行是最早出現的金融機構,而且長期以來,商業銀行一直是金融機構體系的主體,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我國來說,由于金融市場不發達,因此,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更為重要,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隨著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投資基金規模的日益擴張、網絡銀行的急劇增加,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挑戰,因此,分析21 世紀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我國商業銀行在21 世紀面臨的挑戰(一)資本市場的發展給我國商業

2、銀行帶來的挑戰1.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 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社會資金分流,既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量, 又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從總量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廣大的居民和機構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渠道。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 他們紛紛從商業銀行提取存款購買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保險等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因而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對于存款的吸收。據有關專家統計, 1991 年我國證券存量占金融資產的比例為 3.6%,到 2000 年,這一比例則上升到 51%,10 年之間增長了 13.2 倍;從證券投資基金來看, 我國從 1998 年第一批 5 家證券投資基金試點開始到 2001 年底,全國

3、證券投資基金已有 51 只,基金總額已超過 800 億元,而且基金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因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構成了潛在的嚴重的威脅。 據中國建設銀行在 12 個城市進行的開放型基金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有 47%的機構和 55%的個人表示愿意動用銀行存款購買開放式基金。另外,隨著人們風險意識和投資意識的增強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險公司尤其是投資類險種的出現(如分紅保險)對商業銀行存款的沖擊也不容忽視。 到 2001 年底,我國保險資金已達 4000 億元。雖然從理論上說,這些投資中會有相當一部分最終以財政存款或企業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業銀行,但這其中總有一定的漏損。因此,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

4、在相當程度上會引起商業銀行現有存款的減少及存款增長速度的下降。從存款結構上看,投資者進行投資動用的是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且這些存款多為定期存款,而回流的往往是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這就導致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下降,期限縮短,從而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2.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 資本市場的發展首先影響了銀行的貸款總量。一方面,由于存款規模的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因而貸款規模相應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市場的發展使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上升,通過銀行間接融資的比重亦相應下降。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1995 年我國直接融資(股票和企業債券) 只有 366 億元,占當年全部融資額(金融

5、機構貸款新增額加直接融資合計11307 億元)的 3.6%,到 2000 年直接融資額達到2176 億元,占當年全部融資額的27.9%,從發展的勢頭和趨勢看,其所占比重會進一步擴大,因此,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貸款間接融資比重會進一步縮?。◤埾曹?,2002)。其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影響了商業銀行貸款的結構。一方面,資本市場的發展使業績好的企業紛紛到資本市場融資而不從銀行或少從銀行貸款,導致從銀行貸款的大多是效益不太好的企業,進而造成商業銀行貸款的客戶結構發生變化,風險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集的主要是長期或永久性資金,因此,商業銀行貸款的期限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比重

6、增加,長期固定資產貸款比重下降,銀行利息收益受到影響。3.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形成了沖擊。由于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業務的上述影響,傳統的貸款收入減少,因而商業銀行的利潤下降。(二)外資銀行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挑戰據統計,到2002 年3 月,進入我國的外資銀行已經有400 多家,其中200 多家已經開始營業。雖然外資銀行目前只占有市場份額的2%,但據亞洲開發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布魯斯估計,10 年或15 年之后,外資銀行占有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上升到30%左右,外資銀行對我國商業銀行構成的潛在威脅由此可見一斑。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將會在優質客戶、優秀人才、中間業務等方面與我們展開激烈的競爭,因此,

7、我國銀行業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外資銀行的挑戰。1.優質客戶資源的激烈競爭。 一般說來,銀行 80%的利潤由 20%的主要客戶形成,因此,優質客戶的爭奪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外資銀行擁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金融創新能力,可為客戶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務,因此,中資銀行的一部分優質客戶可能會轉移到外資銀行,從而導致中資銀行較大的損失。據報道,有不少外資金融機構已在中國市場進行有關市場調查,并掌握了有關中資金融機構優質客戶的確切數據,其目的就在于為將來的競爭做準備。2.優秀人才的爭奪。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 本土化及經營管理的需要都會促使其在人才方面與中資銀行進行爭奪,而外資銀行高薪、高福利及

8、較多的培訓機會對優秀人才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中資銀行人才的流失在所難免。優秀人才的流失短期內會導致中資商業銀行一部分客戶的流失,長期內則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中資商業銀行發展后勁不足,因此,優秀人才流失對中資銀行的影響不容忽視。3.中間業務方面的挑戰。中間業務作為現代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具有成本低、風險小、收益高的特點,因此是商業銀行非常理想的業務類型。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種類少、創新能力差、發展滯后,在中間業務的開展方面和外資銀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在中間業務的競爭方面我國銀行業處于劣勢地位,從而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極為不利。以外資銀行較為集中的上海為例,目前上海市外資銀行的進出口結

9、算業務量占上海市進出口結算總額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5%40%.(三)網絡銀行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的挑戰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相比,設置成本和營運成本都很低。在美國,開辦一家網絡銀行的成本為100 萬美元,而開辦一家傳統銀行分支機構的成本則為 150200 萬美元,這樣會使一大批非銀行機構通過網絡進入銀行領域,進一步加劇銀行業的競爭;另外,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統計,各種客戶服務渠道的平均每項交易成本也有較大差別,利用傳統手段完成一筆業務的費用高達1.07 美元,而網絡銀行的成本僅為 1 美分。根據艾倫米爾頓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的調查預測,到2003年,網絡銀行將瓜分30%的銀行業利潤。因此,我國傳統銀行業

10、也必將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據CNNIC調查,截止到2001 年 6 月 30 日,我國網民數量已達到2650 萬,是 2000 年同期的 2 倍,上網計算機臺數達 1002 萬臺,也比2000 年同期翻了一番。據預測,我國網民數量在2014 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為網絡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同時,這也意味著傳統商業銀行將面臨前所未有的來自網絡銀行的挑戰。而且,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也會在網絡銀行業務方面和我國銀行業展開激烈的競爭。(四)非銀行金融機構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從國際金融業的發展來看,由于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因此,各國紛紛放寬金融管制,與此相伴隨,混業經營已成為世界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儲蓄貸款協會、信用社、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和某些金融公司紛紛涌入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領域,從而使得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優勢喪失,進而面臨的對手空前增多。在英國,這一特點尤其表現在建筑協會通過結構重組,大量地向銀行轉變。我國金融業亦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從20 世紀 80 年代信托機構大辦銀行業務到目前郵政儲蓄與商業銀行的存款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