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指導書_第1頁
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指導書_第2頁
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指導書_第3頁
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指導書_第4頁
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指導書地形測量綜合實訓動員是就綜合技能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開始實訓工作之前,應進行思想發動,對各項工作都必須做系統、充分的安排。實訓動員由院、系領導主持,以大會的形式實施動員。首先,在思想認識上讓學生明確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提出實訓的任務和計劃并布置任務,宣布實訓組織結構,分組名單,讓學生明確這次實訓的任務和安排。第三,對實訓的紀律做出要求,明確請假制度,清楚作息時間,建立考核制度。在動員中,要說明儀器、工具的借領方法和損耗賠償規定。指出實訓注意事項,特別是注意人身和儀器設備的安全,以保證實訓的順利進行。實訓動員對整個實訓的進行有很重要的作用,務必重視。實

2、訓動員結束后,應安排專門的時間按小組進行測量規范的學習,并將測量規范內容列為考核內容。同時還要組織同學學習測量實驗、實訓須知,以保證在實訓過程中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一、實訓目的通過測繪地區1:500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實訓,使同學們加深課堂上學得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同學們的儀器操作技能和計算、繪圖能力及組織工作的能力;為今后識圖、用圖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同時,培養同學們嚴守規范、細則的嚴謹作風。二、項目與任務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的任務按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地形測量綜合技能訓練大綱規定的6周周時間、完成小范圍的1500比例尺地形測量工作,最后達到規定的成果成圖的任務,主要工作分為圖根控制測量

3、和地形圖測繪兩個單元進行。三、實訓組織工程測量技術專業0851班為一個測量隊,指導教師負責整個測量實訓工作的組織與指導工作,測量隊下設測量六個作業小組(67人為一個組),每組選出正副組長各一人,負責本組的計劃、分工、資料管理和儀器工具保管等項工作。實訓過程中根據實訓項目和進度情況,分期分批領取下列儀器設備:在測量教學實習中,要做各種測量工作,不同的工作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儀器。測量小組可根據測量方法配備儀器和工具。在進行圖根控制測量時,圖根控制網原則上可采用經緯儀導線或經緯儀紅外測距導線,以使同學們全面掌握導線測量的各個環節。碎部測量時,則可根據學校儀器設備的配置情況,采用全站儀的方法或經緯儀測

4、圖法。瞎買能給出測量實訓中一個小組需使用的儀器的參考清單。(1)圖根控制測量(經緯儀導線或紅外線測距導線)經緯儀導線或紅外線測距導線測量設備一覽表儀器及工具數量用途測區原有地形圖1張踏堪、選點、地形判讀控制點資料1套已知數據木樁、小釘各約6個圖根點的標志斧頭1把釘樁紅油漆0.1升標志點位毛筆1支畫標志水準儀及腳架1套水準測量水準尺2根水準測量尺墊2個水準測量經緯儀及腳架1套水平角測量標桿2根水平角及距離測量測釬1套水平角及距離測量紅外測距儀帶腳架或鋼尺1套1把距離測量反射棱鏡帶基座腳架2套距離測量記錄板1塊記錄記錄、計算用品1套記錄及計算(2)碎部測量(經緯儀測繪法)經緯儀測圖設備一覽表 儀器

5、及工具數量用途測區地形圖1張地形判讀、草圖勾繪聚脂薄膜1張地形圖測繪底圖經緯儀及腳架1套碎部測量皮尺1把量距、量儀器高水準尺2根碎部測量斧子、小釘1把、若干支點記錄用品1套記錄及計算平板帶腳架1套繪圖30 cm半圓儀1個繪圖三棱尺或復式比例尺1個繪圖三角板1套繪圖記錄板1塊記錄10件繪圖儀1套繪圖60 cm直尺或丁字尺1根繪制方格網科學計算器1個計算模板、擦圖片、玻璃棒各1個(塊)地形圖整飾鉛筆、像皮、小刀、膠帶紙、小針、草圖紙若干地形圖測繪及整飾四、實訓內容與指導1、 平面控制測量(1)經緯儀的檢驗包括照準部水準管軸垂直于豎軸的檢驗、十字絲豎絲垂直于橫軸的檢驗、視準軸垂直于橫軸的檢驗、豎盤指

6、標差的檢驗。(2)圖根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每一個實訓小組在測區范圍內選定68個控制點,按圖根導線的精度要求進行施測。圖根導線的技術要求如下表:表1 圖根導線的技術指標距離往返丈量相對誤差測角半測回之差J6測繪法測回數測角中誤差m相對閉合差角度閉合差4012040踏勘選點:各小組在指定測區進行踏勘,了解測區地形條件和地物分布情況,根據測區范圍及測圖要求確定布網方案。選點時應在相鄰兩點都各站一人,相互通視后方可確定點位。選點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相鄰點間通視好,地勢較平坦,便于測角和量邊;2.點位應選在土地堅實,便于保存標志和安置儀器處;3.視野開闊,便于進行地形、地物的碎部測量;4.相鄰導線邊的長

7、度應大致相等;5.控制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較均勻,便于控制整個測區;6.各小組間的控制點應合理分布,避免互相遮擋視線。點位選定之后,應立即做好點的標記,若在土質地面上可打木樁,并在樁頂釘小釘或劃“十”字作為點的標志;若在水泥等較硬的地面上可用油漆畫“十”字標記。在點標記旁邊的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標明導線點的位置并編寫組別與點號。導線點應分等級統一編號,以便于測量資料的管理。為了使所測角既是內角也是左角閉合導線點可按逆時針方向編號。(3)平面控制測量外業觀測1.導線轉折角測量導線轉折角是由相鄰導線邊構成的水平角。一般測定導線延伸方向左側的轉折角,閉合導線大多測內角。圖根導線轉折角可用6級經緯儀按測

8、回法觀測一個測回。對中誤差應不超過3 mm,水平角上、下半測回角值之差應不超過40,否則,應予以重新測量。圖根導線角度閉合差應不超過40,n為導線的觀測角度個數。2.邊長測量邊長測量就是測量相鄰導線點間的水平距離。經緯儀鋼尺導線的邊長測量采用鋼尺量距;紅外測距導線邊長測量采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距。鋼尺量距應進行往返丈量,其相對誤差應不超過1/3 000,特殊困難地區應不超過1/1 000,高差較大地方需要進行高差的改正。由于鋼尺量距一般需要進行定線,故可以和水平角測量同時進行,即可以用經緯儀一邊進行水平角測量,一邊為鋼尺量距進行定線。3.連測為了使導線定位及獲得已知坐標需要將導線點同高級控制

9、點進行連測。可用經緯儀按測回法觀測連接角,用鋼尺(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距。若測區附近沒有已知點,也可采用假定坐標,即用羅盤儀測量導線起始邊的磁方位角,并假定導線起始點的坐標值(起始點假定坐標值可由指導教師統一指定)。(4)圖根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在進行內業計算之前,應全面檢查導線測量的外業記錄,有無遺漏或記錯,是否符合測量的限差和要求,發現問題應返工重新測量。應使用科學計算器進行計算,特別是坐標增量計算可以采用計算器中的程序進行計算。計算時,角度值取至秒,高差、高程、改正數、長度、坐標值取至毫米。首先繪出導線控制網的略圖,并將點名點號、已知點坐標、邊長和角度觀測值標在圖上。在導線計算表中進行計

10、算,計算表格格式可參閱第五章實驗十六。具體計算步驟如下:1.填寫已知數據及觀測數據2.計算角度閉合差及其限差閉合導線角度閉合差測左角附合導線角度閉合差測右角附合導線角度閉合差圖根導線角度閉合差的限差3.計算角度改正數閉合導線及測左角附合導線的角度改正數測右角附合導線的角度改正數4.計算改正后的角度改正后角度5.推算方位角左角推算關系式右角推算關系式6.計算坐標增量縱向坐標增量橫向坐標增量7.計算坐標增量閉合差閉合導線坐標增量閉合差附合導線坐標增量閉合差8.計算全長閉合差及其相對誤差導線全長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誤差圖根導線全長相對誤差的限差9.精度滿足要求后,計算坐標增量改正數縱向坐標增量改正數橫

11、向坐標增量改正數10.計算改正后坐標增量改正后縱向坐標增量改正后橫向坐標增量11.計算導線點的坐標縱坐標橫坐標2、高程控制測量(1)水準儀的檢驗包括圓水準軸平行于豎軸的檢驗、十字絲橫絲垂直于豎軸的檢驗、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的檢驗。(2)用普通水準測量方法測定各圖根點的高程,根據已知高程點(水準點)及地形條件擬定出所采用的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應不超過 毫米。(3)高程控制測量圖根控制點的高程一般采用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得,山區或丘陵地區可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根據高級水準點,沿各圖根控制點進行水準測量,形成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水準測量可用DS3級水準儀沿路線設站單程施測,注意前后視距應盡量相等,

12、可采用雙面尺法或變動儀器高法進行觀測,視線長度應不超過100 m,各站所測兩次高差的互差應不超過6 mm,普通水準測量路線高差閉合差應不超過(或)式中L為水準路線長度的公里數,N為水準路線測站總數。在全部外業工作結束,按規定都符合要求精度時,進行平差計算,計算出各點的坐標和高程。在平差計算之前應仔細檢查外業記錄、計算,保證原始數據正確。繪制略圖、標明點號及有關數據,并對起始數據坐標、高程仔細認真核對,這時方可進行坐標及高程的平差計算,算出各點的坐標和高程。并將各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抄于控制點成果表內以供查用。1.填寫已知數據及觀測數據2.計算高差閉合差及其限差閉合導線高差閉合差附合導線高差閉合差

13、普通水準測量高差閉合差的限差式中,為水準測量路線總長,km;為水準測量路線測站總數;為限差,mm。3.計算高差改正數高差改正數 或 4.計算改正后高差改正后高差5.計算圖根點高程圖根點高程3、地形圖測繪準備工作選用圖幅大小為 40cm50cm 的聚脂薄膜圖紙,經檢查合格后(格網邊長誤差不超過圖上 0.2mm,對角線誤差不超過圖上 0.3mm),標定格網坐標,并根據控制點坐標展繪各控制點,最后用比例尺量出各控制點間距離,與實地水平距離比較,相差不超過圖上0.3mm。各組根據測區大小,用格網尺法繪制坐標方格網圖一張,并將控制點成果表展繪控制點,仔細檢查方格網及控制點展繪的正確性及精度,展繪的控制點

14、都符合要求后方能進行碎部測量。在聚脂薄膜上,使用打磨后的5H鉛筆,坐標格網尺法繪制20 cm20 cm(或30 cm30 cm)坐標方格網,格網邊長為10 cm,其格式可參照地形圖圖式。坐標方格網繪制好后檢查以下3項內容:用直尺檢查各格網交點是否在一條直線上,其偏離值應不大于0.2 mm;用比例尺檢查各方格的邊長,與理論值(10 cm)相比,誤差應不大于0.2 mm;用比例尺檢查各方格對角線長度,與理論值(14.14 cm)相比,誤差應不大于0.3 mm。如果超限,應重新繪制。1:1000500600700800900100200300400500600坐標方格網繪制好后,擦去多余的線條,在方

15、格網的四角及方格網邊緣的方格頂點上根據圖紙的分幅位置及圖紙的比例尺,注明坐標,單位取至0.1 km。繪制好的40 cm50 cm圖幅的方格網示意圖。在展繪圖根控制點時,應首先根據控制點的坐標確定控制點所在的方格,然后用卡規再根據測圖比例尺,在比例尺(復式比例尺或三棱尺)上分別量取該方格西南角點到控制點的縱、橫向坐標增量;再分別以方格的西南角點及東南角點為起點,以量取的縱向坐標增量為半徑,在方格的東西兩條邊線上截點,以方格的西南角點及西北角點為起點,以量取的橫向坐標增量為半徑,在方格的南北兩條邊線上截點,并在對應的截點間連線,兩條連線的交點即為所展控制點的位置。控制點展繪完畢后,應進行檢查,用比

16、例尺量出相鄰控制點之間的距離,與所測量的實地距離相比較,差值應不大于0.3 mm,如果超限,應重新展點。在控制點右側按圖式標明圖根控制點的名稱及高程。1:1000500600700800900100200300400500600P451.888P152.11752.234P2P353.648方格網的繪制及導線點的展繪完成后,首先將浸泡后的大張白圖紙裱糊在圖板上,注意用卷成筒狀的濕毛巾在裱糊在圖板上的圖紙面上搟,擠出圖紙與圖板間的空氣,固定后晾干。然后將展有控制點的聚脂薄膜用膠帶紙固定在白紙面上。地形圖測繪經緯儀測繪法各小組在完成圖根控制測量全部工作以后,就可進入碎部測量階段。A 任務安排項目準

17、備儀器及工具,進行必要的檢驗與校正。在測站上各小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觀測員1人,繪圖員1人,記錄計算1人,跑尺12人。根據測站周圍的地形情況,全組人員集體商定跑尺路線,可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按順時針方向行進,合理有序,能防止漏測,保證工作效率,并方便繪圖。提出對一些無法觀測到的碎部點處理的方案。B 儀器的安置在圖根控制點A上安置(對中、整平)經緯儀,量取儀器高i,做好記錄。盤左位置望遠鏡照準控制點B如圖所示,水平度盤讀數配置為00000,即以AB方向作為水平角的始方向(零方向)。將圖板固定在三腳架上,架設在測站旁邊,目估定向,以便對照實地繪圖。在圖上繪出AB方向線,將小針穿過半圓儀(大量角

18、器)的圓心小孔,扎入圖上已展出的A點。望遠鏡盤左位置瞄準控制點C,讀出水平讀盤讀數,該方向值即為BAC。用半圓儀在量取圖上BAC,對兩個角度進行對比,進行測站檢查。C 跑尺和觀測跑尺員按事先商定的跑尺路線依次在碎部點上立尺。注意尺身應豎直,零點朝下。經緯儀盤左位置瞄準各碎部點上的標尺,讀取水平度盤讀數;使中絲讀數處在i值附近,讀取下絲讀數b、上絲讀數a;再將中絲讀數對準i值,轉動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傾螺旋,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取豎盤讀數L,做好記錄。計算視距尺間隔l=b-a,豎直角或,用計算器計算出碎部點的距離()及碎部點的高程,將水平角度值、距離、碎部點的高程報告給繪圖員。繪圖員按所測的

19、水平角度值,將半圓儀(大量角器)上與值相應的分劃線位置對齊圖上的AB方向線,則半圓儀(大量角器)的直徑邊緣就指向碎部點方向,在該方向上根據所測距離按比例刺出碎部點,并在點的右側標注高程。高程注記至分米,字頭朝北。所有地物、地貌應在現場繪制完成。每觀測2030個碎部點后,應重新瞄準起始方向檢查其變化情況,起始方向讀數偏差不得超過4。當一個測站的工作結束后,還應進行檢查,在確認地物、地貌無測錯或測漏時才可遷站。當儀器在下一站安置好后,還應對前一站所測的個別點進行觀測,以檢查前一站的觀測是否有誤。地物、地貌的測繪:繪圖時應對照實地,邊測邊繪。每組測繪一幅 40cm50cm、比例尺 1:500、基本等

20、高距為 0.5m 的地形圖。主要采用經緯儀測繪法成圖,并依據實際情況部分采用全站儀數字化成圖。碎部點應選地物、地貌的特征點。對地物應選在地物輪廓線的方向變化處,如房角點、道路轉折點、交叉點、池塘轉彎點及獨立物的中心點;對地貌應選在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如山頂、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腳等坡度變化及向變化處。碎部點的間距最大不超過圖上 3cm,最大視距對 1:500,主要地物為 50m,次要地物為 70m。立尺員隨時觀察立尺點周圍情況,弄 清碎部點之間關系,地 形復雜時還需繪出草圖,以協助繪圖人員繪好圖。繪圖人員要注意圖面正確整潔、注記清晰,并做到隨測點,隨展繪,隨檢查,隨

21、連接地物輪廓線,勾繪等高線,做到站站清。碎部點高程注記在點的右側,字高約 2mm,字頭朝北,注至 0.01m。測站結束時,應及時檢查有無漏測、測錯,并將圖上地物、等高線與實地對照,檢查點、線是否矛盾,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測站點增設當測站點數量或位置不能滿足測圖要求時,可采用支導線法進行增設。視距支導線一次只能支出一點,用經緯儀盤右、盤左測定距離和高差,距離相對誤差為 1/300,高差較差每 100 米不應大于 5cm,支導線邊長一般不應大于碎部點最大視距長度的 2/3。全站儀支導線邊數不應多于三條邊。碎部測量:采用經緯儀測繪法,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用零度零分后視另一已知點,量取儀器高度,

22、用視距測量的方法測定碎部點平距及高差,在經緯以上讀取視距間隔(讀至毫米),豎盤讀數,讀水平角,當測2030個點后要歸零一次(瞄后視點),只要誤差在限差范圍內說明水平度盤無變動,可繼續測定碎部點。根據上述讀數記錄并計算平距、高程,繪圖人員根據水平角、平距用量角器及比例尺在圖上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計算出碎部點高程并注記(取位至0.01米)在該點旁,碎部點在圖上密度達到23厘米有一點(即1500比例尺在實地上每隔10米到15米跑一個點)。繪圖人員及時將地物畫出、地貌勾繪出等高線。注意工序之間互相協調配合。當測站點數量或位置不能滿足測圖要求時,可采用支導線法進行增設。視距支導線一次只能支出一點,用經緯

23、儀盤右、盤左測定距離和高差,距離相對誤差為 1/300,高差較差每 100 米不應大于 5cm,支導線邊長一般不應大于碎部點最大視距長度的 2/3。全站儀支導線邊數不應多于三條邊。4、地形圖的拼接與整飾(1)在測圖期間,繪圖人員及時對所測量圖幅進行清繪和整飾,先清繪高程及注記,后清繪地物,在清繪植被符號及等高線,同時與相鄰圖幅進行拼接。最后繪制圖廓和填寫有關圖外注記。地形圖拼接及檢查完成后就需要用鉛筆進行整飾。整飾應按照:先注記,后符號;先地物,后地貌;先圖內,后圖外的原則進行。注記的字型、字號應嚴格按照地形圖圖式的要求選擇。各類符號應使用繪圖模板按地形圖圖式規定的尺寸規范繪制,注記及符號應坐

24、南朝北。不要讓線條隨意穿過已繪制的內容。按照整飾原則后繪制的地物和等高線在遇到已繪出的符號及地物時,應自動斷開。(2)地形圖的檢查為了提交合格成果,地形圖經過整飾后還需進行內業檢查和外業檢查。內業檢查:檢查觀測及繪圖資料是否齊全;抽查各項觀測記錄及計算是否滿足要求;圖紙整飾是否達到要求;接邊情況是否正常;等高線勾繪有無問題。外業檢查:將圖紙帶到測區與實地對照進行檢查,檢查地物、地貌的取舍是否正確,有無遺漏,使用圖式和注記是否正確,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在圖紙上隨機地選擇一些測點,將儀器帶到實地,實測檢查,重點放在圖邊。檢查中發現的錯誤和遺漏,應進行糾正和補漏。五、實習的進度安排序號實訓內容作業天數備注1布置實習任務、領借儀器、檢校儀器1進度安排的時間,可以根據實際進度情況適時調整,原則是必須保證實訓任務按時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