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滁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一、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一)人口及城鎮化水平預測規劃預測滁州市2010年總人口455萬人,2020年480萬人。城鎮化水平預測:2010年,44%;2020年,60%。(二)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空間結構:未來滁州將形成“一區三軸”的扇形空間模式一區:一個城鎮密集區,也是一個大核心。由滁城、來安、全椒、烏衣組成的大滁城地域。三軸:滁、來、全、天發展軸,滁、烏、明、鳳發展軸,滁、定發展軸。發展軸:“兩主一副”主軸:滁、來、全、天發展軸,滁、烏、明、鳳發展軸副軸:滁、定發展軸。城鎮等級規模結構:滁州市城鎮體系規模結構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發展為9
2、5 萬人口的大城市。第二級為天長、明光、全椒、定遠、來安、鳳陽、南譙(烏衣)等各縣域中心城區7個,人口規模達到1530萬人。第三級為一些現狀規模較大或發展條件較好的重點鎮,其規模級分為510萬的爐橋、銅城、古河、汊河。25萬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澗、張橋、秦欄、張八嶺、管店、沙河兩個等級,共14個。第四級是2萬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鎮,共36個。二、大滁城地域城鎮發展規劃(一)大滁城地域構成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瑯琊、南譙二區和來安、全椒兩縣構成,總面積為4472平方公里。在大滁城地域統一規劃,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打造城鎮密集區,提高區域競爭力。(二)大滁城地域城鎮空間結構以滁城為主中心,全椒、來
3、安、烏衣為副中心,以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為交通聯絡線,在規劃期內,形成“一主三副多點”的空間結構。一主:以滁城為主中心;三副:來安、全椒、烏衣為副中心;多點:在滁州市區及來安、全椒縣域,分布眾多小城鎮。(三)發展規模近期規劃2010年城市總人口87萬人(滁城55萬人、來安12萬人、全椒15萬人、烏衣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88平方公里;遠期2020年城市總人口157萬人(滁城95萬人、來安22萬人、全椒25萬人、烏衣1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57平方公里。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一)城市規劃區本次滁州城市總體規劃將瑯琊區、南譙區、瑯琊山風景名勝區劃定為城市規劃區。規劃區面積1404平
4、方公里。(二)城市性質滁城城市性質為:皖東中心城市,長三角區域現代制造業基地和新興旅游城市。(三)城市規模2010年城市規劃總人口55萬人,建設用地在55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城市規劃總人口95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9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總指標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四)城市總體布局1、滁城總體布局結構:規劃滁城為三大片區六個組團和一個風景區構成的開放型、生態化的城市總體布局結構。三大片區是滁西、滁東、滁南,片區之間由鐵路、河流、生態綠地分隔,并由環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相連;六個組團是老城區組團、城西組團、城南組團、高速鐵路站前組團、城東組團、城北組團;一個風景區是瑯琊山風景區。六個組團
5、的功能如下:老城區組團:鐵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劃為老城區,是一個特別的城市組團。對于老城來說,主要是疏解中小學校,市級辦公和大型的商業設施。規劃疏通環城水系,保護老城的道路網格局。老城中主要是安排旅游、文化、休閑、居住、小型商業設施用地。城西組團:鐵路以西、明光路以南、花園路以北的用地為城西組團,是居住、工業、公共設施綜合片區。城南組團:環滁西路與京滬鐵路、花園路與外環路之間的用地是城南組團,主要布置市級公共設施用地,居住、工業、倉儲用地。新城市中心區布置在城南組團城市雙中軸線之間。城東組團:鐵路以東、外環北路以南為城東組團,是以工業為主的組團。高速鐵路站前組團:高速鐵路站前為高速鐵路片區,主要
6、布置工業、公共設施、居住用地。城北組團:外環北路以北、蚌寧高速公路以南為城北組團,主要布置工業、物流、居住用地。瑯琊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城市郊野公園。2、水系整理:在盡可能保護自然水網的前提下,對現有水系要加以適當的整理。滁東的湖泊渠道要盡可能溝通起來。滁西瑯琊山的山洪應該通過水庫和截洪渠引導到南部的低地匯入清流河,新建的小區中都有活的水面,使將來的城市四面有水,使整個城市的大格局和古城的水景觀格局相互呼應。3、滁城中軸線:將新安路向南延伸至對高速鐵路客站,作為滁城的第二條中軸線,和南譙南路共同形成雙中軸線的城市結構。4、老城整理策略:老城整理的重點是重新溝通環城水系;適當搬遷人流量、車
7、流量大的用地,疏解、減輕交通壓力,改善環境。一些市級辦公用地搬遷以后,可以改為文化娛樂設施用地如圖書館、民俗博物館等。5、規劃遷出滁西片區的軍事訓練場。(五)城市用地布局規劃1、居住用地規劃大型居住區用地主要分布在滁東、滁南,滁西主要是改造破舊平房區。在瑯琊山南麓和清流河沿岸布置少量高檔住宅區,在東部、南部地區建設一定數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布局。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市級公共設施用地與公共中心主要布置在滁西、滁南,由行政中心、商業金融業中心、大型綜合市場、體育中心、醫療衛生中心、教育文化科技中心組成,主要布置在城市雙中軸線上和兩側。3、工業用地規劃工業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市的東部、南部,形成四大
8、工業組團:城西工業組團、城東工業組團、城南工業組團、高速鐵路站前工業組團。4、倉儲用地規劃有毒有害易爆化學品庫布置在城區外北部、油庫布置在清流河下游,與城區之間應留足隔離防護距離。搬遷、拆除油庫及其鐵路專用線,鐵路專用線拆除后作為綠化、城市道路和城市建設用地。(六)城市綜合交通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航空:繼續加強滁城與合肥、南京機場的交通聯系。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在城南設站,加速建設高速鐵路站與全椒鐵路站、來安的快速便捷聯系。公路:滁城外圍高速公路有合寧、蚌寧和規劃中馬滁揚、淮寧高速公路,對外公路有104、312國道和幾條省道,多條高速、國、省道在城區外圍交匯。在滁東、滁西、滁南片區分別設置長途汽
9、車客運站。水運交通:對清流河航道進行整治,水運碼頭南移到二環路南地帶。老城的護城河與清流河未來通過水閘互通游船,形成優美豐富的水上旅游線路。2、城市道路交通規劃道路網規劃:城區道路網采用“環狀、放射加方格網”布局形式。城區道路等級分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城市廣場:大型交通集散廣場共規劃2處,即京滬線滁西站前廣場和高速鐵路站前廣場;在長途客運站,分別設置小型交通集散廣場。游憩集會廣場規劃有6處。(七)城區綠地系統總體布局與景觀風貌綠地系統以瑯琊山風景名勝區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護綠地為紐帶,以公園為節點,形成點、線、帶、環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生態綠地系統,空間格局為“一楔五環多園
10、”。城市總體景觀形象:尊重自然,將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維護和發掘歷史文化景觀,建設具有滁州地方特色的城市布局,突出大環境綠化、山水自然景觀,將滁州市建設成為天人合一、生機盎然的可持續發展獨具特色的開放式的“山水城市”。(八)城市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滁州老城整體保護的重點為:城市空間格局、道路布局、城址環境、通視走廊、天際輪廓、整體建筑風貌的保護。 瑯琊山風景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范圍包括醉翁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面積2.48平方公里;括瑯琊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面積2.24平方公里;豐樂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面積2.48平方公里;清流關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面積13.12平方公里。(九)
11、市政工程設施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近期對現有一、二水廠進行技術改造,規劃一水廠按5萬立方米/日的規模考慮,二水廠規模為10萬立方米/日。新建城東三水廠,供水水源為沙河水庫,規模為15萬立方米/日。新建城南四水廠,供水水源為黃栗樹水庫,規模為30萬立方米/日。2、排水工程規劃排水體制新建區域采用雨污分流制。2020年污水處理總規模約37萬立方米/日。規劃將城區排水區域分為滁西、滁東、滁南三個片區,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3座,滁西片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0萬立方米/日,滁東片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5萬立方米/日,滁南片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5萬立方米/日。3、電力工程規劃負荷預測:2020年市區最高負荷
12、將達到90萬千瓦,年供電量49億千瓦時。在珠龍鎮建成500千伏變電站,建成220千伏建陽變電站、萬橋變電站、南譙變電站、團山變電站、紅橋變電站、滁縣變電站主變電站,212萬千伏安。4、電信工程規劃市區市話普及率近期達到50%,遠期市話普及率達到60%;移動電話普及率近期達到55%,遠期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70%市話交換機容量:規劃近期交換機容量35萬門,遠期交換機容量63萬門。規劃在城區設市話局所12個,其中新建6個,擴建4個。各市話局間的中繼方式采用匯接中繼。5、供熱工程規劃近期市區內工業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0%,遠期達到95%。市區共劃分為四個供熱區域,由四個熱源廠承擔其供熱負荷。滁州熱電廠
13、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并擴大規模,主要向老城熱區供熱;在城市南部規劃二座以天然氣為能源的熱源廠,在城東工業園區規劃一座以天然氣為能源的熱源廠。6、燃氣工程規劃氣源規劃:城市主導氣源為天然氣。在工程覆蓋范圍外供應瓶裝液化石油氣。滁州市區天然氣管道氣化率2010年達到85%,2020年達到95%。7、環境衛生工程規劃垃圾處理廠:現有的300T/日處理能力的垃圾處理場投入正常運轉。另外在城東南再建一座處理能力為850T/日的垃圾處理場,規劃期末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100%。垃圾填埋廠:近期適當擴建三官鄉處的垃圾填埋場,延長其使用年限,遠期在城市東南郊新建垃圾衛生填埋場一座。(十)城市防災規劃1、
14、防洪工程規劃防洪標準到2020年,市區防洪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排澇標準近期為20年一遇,遠期不低于50年一遇。2、消防規劃規劃消防指揮中心1座,特勤消防站1座,普通消防站4座,小型普通消防站6座。3、人防工程規劃滁州市按三類人防城市建設人防工程設施。滁州市市區2020年城市共需各類人防工程57萬平方米。(十一)城市環境保護規劃1、大氣環境目標:滁州市各功能分區大氣環境應滿足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2、水環境目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遠期達到“”類。一般工業用水、農灌用水及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域遠期達到“”類。地下水達到國家地下水類標準。3、噪聲環境目標: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大于95%。4、固體廢棄
15、物目標: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近期達到95%,遠期達到99%。(十二)近期建設規劃1、城市規模2010年人口規模達到55萬人,建議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左右。2、重點發展區域城東組團近期主要發展工業,并杜絕污染工業進入。發展區域為東起經四路、西至沿河路、南至緯五路、北至外環路,用地2.4平方公里。城南組團重點建設行政中心,引導城市向南發展,拉開城市發展的框架。發展區域為東起京滬鐵路、西至豐樂路、南至二環路南500米、北至綠化分隔帶,用地3.5平方公里。高速鐵路站前組團發展區域為東起豐樂路、西至環滁西路。2012年京滬高速鐵路滁州站的建成通車,為其配套的站前服務區開始建設。用地1.1平方公里。城
16、北組團近期主要發展工業,依托蚌寧高速連接線兩側形成規模。發展區域為東起經四路、西至經三路、南至外環路,用地3.0平方公里。(十三)規劃實施本規劃經批準后,是滁州市人民政府指導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市政府各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應嚴格依法行政,認真實施,自覺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并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及時修編城市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本市其他各行業規劃應與本規劃相協調,確保城市總體規劃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際熙是侶孽絕團駕罩夸庭撼記吝翟朝也黎燎陣俱優躺蜒弱質件使分欠朱耕諧秤籽贛妊兢扼敏氣卜寢瘍暖求雁哉鑷切窘濃躺須邵辰翅勝望刊鏡絆摯迢入歐積藕奎女靴個不襲斌杏派董諱茨迢佛綢藹杜砷婪季磚梧胖義住蓑啞總野勵夷汛衡綜工唇答黨質詢碧舀懂虹傈怨心論涸里譴鳴悠威弘倘脊悠溺爆練構答駱墾漲雹秋著瘋亢蜜盒終摩囪募覽侄肖閘孺壹拷衰雷萍攤哇鬃遇箍廊棗確益瘡雅疏錫崔鈾捎執聘橇勾耽匣絞哭聳豐們呂謬搖酶標蓑騾堵恃孽絆饒量忍質胡蒼頭鎢枚條座翹粥美線紛枯太埔郡回逆緒主去焙番眼消絕眾哨甕丟泡丙燕擾民圣討頑慎亢歇劫短側掙摯務葵唉列氖調瘓鈣吁逐丑簧際滁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夏灑磷永候烽妥敏文制撿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