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_第1頁
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_第2頁
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_第3頁
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_第4頁
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總則)* $* )為使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做到技術可靠、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確保質量,制定本規范。)* $* (本規范適用于房屋和一般構筑物鋼筋混凝土承重結構加固的設計。)* $* %混凝土結構加固前,應根據建筑物的種類,分別按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 #$)+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 #$(,( 進行可靠性鑒定。當與抗震加固結合進行時,尚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 #$(% 進行抗震能力鑒定。)* $* +混凝土結構加固的設計,除應遵守本規范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2、。(術語、符號(*)術語(* )* )已有結構加固-./012.301412 56 074-.412 -./89.8/0-對可靠性不足或業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結構、構件及其相關部分采取增強、局部更換或調整其內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現行設計規范及業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適用性。(* )* (原構件074-.412 -./89.8/0 :0:;0/實施加固前的原有構件。(* )* % 重要構件4: -./89.8/0 :0:;0/其自身失效為孤立事件,不影響承重結構體系整體工作的承重構件。(* )* #增大截面加固法-./89.8/0 :0:;0/ -./012.301.412 ?4.3 /04

3、165/90 9519/0.02增大原構件截面面積或增配鋼筋,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或改變其自振頻率的一種直接加固法。! # $外 粘 型 鋼 加 固 法%&()&(* +*+,* %&*-.&/*-0-. 10&/ *2&*-3445 ,6-7*7 %&*483+*對鋼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鋼、扁鋼焊成構架并灌注結構膠粘劑,以達到整體受力,共同約束原構件要求的加固方法。! # 9復合截面加固法%&()&(* +*+,* %&*-.&/*-0-. 10&/ *2&*-3445 ,6-7*7 *0-86)*7+3&*034%通過采用結構膠粘劑粘結或高強聚合物砂漿噴抹,將增強材料粘合于原構件的混凝土

4、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體性的復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延性的一種直接加固法。根據增強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外粘型鋼、外粘鋼板、外粘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外加鋼絲繩網片聚合物砂漿層等多種加固法。! # :繞絲加固法)6+;*%06- +*+,* )6-80-*7 ,5 *0-86)0-. 10*通過纏繞退火鋼絲使被加固的受壓構件混凝土受到約束作用,從而提高其極限承載力和延性的一種直接加固法。! # 植筋,6-7*7 *,3%以專用的結構膠粘劑將帶肋鋼筋或全螺紋螺桿錨固于基材混凝土中。! # #結構膠粘劑%&()&(34 37/*%0?*%用于承重結構構件粘結的、能長期承受設計應力和環境作用的膠粘劑,簡稱結

5、構膠。! # #!纖維復合材80,* *0-86)*7 ;645+*(AB)采用高強度的連續纖維按一定規則排列,經用膠粘劑浸漬、粘結固化后形成的具有纖維增強效應的復合材料,通稱纖維復合材。! # #C聚合物砂漿;645+* +6&3摻有改性環氧乳液或其他改性共聚物乳液的高強度水泥砂漿。承重結構用的聚合物砂漿除了應能改善其自身的物理力學性能外,還應能顯著提高其錨固鋼筋和粘結混凝土的能力。! # #D有效截面面積*88*)&0?* )6% E %*)&06- 3*3扣除孔洞、缺損、銹蝕層、風化層等削弱、失效部分后的截面。! # #F加固設計使用年限7*%0.- 16G0-. 408* 86 %&*

6、-.&/*-0-. 68 *20%&0-. %&()&(* 63!# $%$&%加固設計規定的結構、構件加固后無需重新進行檢測、鑒定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間。()(符號() () *材料性能!#+原構件鋼筋彈性模量;!#新增鋼筋彈性模量;!,新增型鋼彈性模量;!#-新增鋼板彈性模量;!.新增纖維復合材彈性模量;/+原構件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0+、 #0+原構件鋼筋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0、 #0新增鋼筋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新增型鋼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新增鋼板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新增纖維復合材抗拉強度設計值;.,1纖維復合材與混凝土粘結強度設計值;&2結構膠

7、粘劑粘結強度設計值;32錨栓抗拉強度設計值;!.纖維復合材拉應變設計值;!.%纖維復合材環向圍束有效拉應變設計值。() () (作用效應及承載力$構件加固后軸向力設計值;%構件加固后彎矩設計值;&構件加固后剪力設計值;%+4加固前受彎構件驗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初始彎矩標準值;#新增縱向鋼筋受拉應力;#+原構件縱向受拉鋼筋或受壓較小邊鋼筋的應力;,新增型鋼受拉肢或受壓較小肢的應力;!.+纖維復合材滯后應變; 構件撓度或預應力反拱。 4! ! #幾何參數!$、 !$%構件加固后和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構件截面的腹板高度;!受壓區混凝土的置換深度;!()梁側面粘貼鋼箍板的豎向高度;!*梁側面粘貼纖維

8、箍板的豎向高度;!+*錨栓有效錨固深度;($、 #($原構件受拉區、受壓區鋼筋截面面積;(、 ,(新增構件受拉區、受壓區鋼筋截面面積;*+纖維復合材有效截面面積;-./環向圍束內混凝土截面面積;()、 #()新增受拉鋼板、受壓鋼板截面面積;0、 #0新增型鋼受拉肢、受壓肢截面面積;$(植筋基本錨固深度;$1植筋錨固深度設計值;$植筋受拉搭接長度;%孔直徑;! ! 2計算系數!%受壓區混凝土矩形應力圖的應力值與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的比值;-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矩形應力圖受壓區高度與中和軸高度的比值;!-新增混凝土強度利用系數;!(新增鋼筋強度利用系數;!0新增型鋼強度利用系數;!()防止混

9、凝土劈裂引用的計算系數;#折減系數、修正系數或影響系數;$增大系數或提高系數。#基本規定#%一般規定# % %混凝土結構經可靠性鑒定確認需要加固時,應根據鑒定結論和委托方提出 5的要求,由有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按本規范的規定和業主的要求進行加固設計。加固設計的范圍,可按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獨立區段確定,也可按指定的結構、構件或連接確定,但均應考慮該結構的整體性。! # $加固后混凝土結構的安全等級,應根據結構破壞后果的嚴重性、結構的重要性和加固設計使用年限,由委托方與設計方按實際情況共同商定。! #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設計,應與實際施工方法緊密結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新增構件和部件與原結構連接可靠

10、,新增截面與原截面粘結牢固,形成整體共同工作;并應避免對未加固部分,以及相關的結構、構件和地基基礎造成不利的影響。! # %對高溫、高濕、低溫、凍融、化學腐蝕、振動、溫度應力、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影響因素引起的原結構損壞,應在加固設計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對策,并按設計規定的順序進行治理和加固。! #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設計,應綜合考慮其技術經濟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換。! # 對加固過程中可能出現傾斜、失穩、過大變形或坍塌的混凝土結構,應在加固設計文件中提出相應的臨時性安全措施,并明確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嚴格執行。! #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設計使用年限,應按下列原則確定:#結構加固后的使用年限,應由業

11、主和設計單位共同商定;$一般情況下,宜按 !) 年考慮;到期后,若重新進行的可靠性鑒定認為該結構工作正常,仍可繼續延長其使用年限;!對使用膠粘方法或摻有聚合物加固的結構、構件,尚應定期檢查其工作狀態。檢查的時間間隔可由設計單位確定,但第一次檢查時間不應遲于 #) 年。! # *未經技術鑒定或設計許可,不得改變加固后結構的用途和使用環境。!$設計計算原則! $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采用的結構分析方法,應遵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 規定的結構分析基本原則,且在一般情況下,應采用線彈性分析方法計算結構的作用效應。! $ $加固混凝土結構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

12、使用極限狀態的設計、驗算:#結構上的作用,應經調查或檢測核實,并應按本規范附錄 - 的規定和要求確定其標準值或代表值,若此項工作已在可靠性鑒定中完成,宜加以引用。$被加固結構、構件的作用效應,應按下列要求確定:#)結構的計算圖形,應符合其實際受力和構造狀況; 6!)作用效應組合和組合值系數以及作用的分項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 確定,并應考慮由于實際荷載偏心、結構變形、溫度作用等造成的附加內力。結構、構件的尺寸,對原有部分應采用實測值;對新增部分,可采用加固設計文件給出的名義值。(原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和受力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應按下列規定取值:))當原設計文件有效

13、,且不懷疑結構有嚴重的性能退化時,可采用原設計的標準值;!)當結構可靠性鑒定認為應重新進行現場檢測時,應采用檢測結果推定的標準值;)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檢測受實際條件限制而無法取芯時,可采用回彈法檢測,但其強度換算值應按本規范附錄 # 的規定進行齡期修正,且僅可用于結構的加固設計。$加固材料的性能和質量,應符合本規范第 ( 章的規定;其性能的標準值應按本規范第 * !* 條確定;其性能的設計值應按本規范各相關章節的規定采用。+驗算結構、構件承載力時,應考慮原結構在加固時的實際受力狀況,包括加固部分應變滯后的特點,以及加固部分與原結構共同工作程度。,加固后改變傳力路線或使結構質量增大時,應對

14、相關結構、構件及建筑物地基基礎進行必要的驗算。-地震區結構、構件的加固,除應滿足承載力要求外,尚應復核其抗震能力;不應存在因局部加強或剛度突變而形成的新薄弱部位;同時,還應考慮結構剛度增大而導致地震作用效應增大的影響。注:本規范的各種加固方法,一般情況下可用于結構的抗震加固,但具體采用時,尚應在設計、計算和構造上執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 和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范. )+ 的規定和要求。* !* 加固材料性能的標準值(!/),應根據抽樣檢驗結果按下式確定:!/0 12 #$式中1按 % 個試件算得的材料強度平均值;$按 % 個試件算得的材料強度標準差;#與!、 & 和 % 有關的

15、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系數,由表 * !* 查得;(* !* )!正態概率分布的分位值;根據材料強度標準值所要求的 &$3 保證率,取 !0 %* %$;&檢測加固材料性能所取的置信水平(置信度),由本規范有關章節作出規定。 7表 !#!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系數 ! 值!$ %& 時的 ! 值! $ %& 時的 ! 值# $ %# $ %&# $ %# $ %(&# $ %# $ %&# $ %# $ %(&)&*)&)#%#!&(!)%#+,%*&!*%#)+!#%#,%(#&+#!+#!#%,*!+&)%()(!%*%!(!(%(!#*!%#,)#&+,#!+#&#+!#&%!%#&*+#*%!

16、#+#%#%+&#*!#%,%*+&*,&*,+*,*! # )為防止結構加固部分意外失效而導致的坍塌,在使用膠粘劑或摻有聚合物(如改性混凝土、聚合物砂漿等)的加固方法時,其加固設計除應按本規范的規定進行外,尚應對原結構進行驗算。驗算時,應要求原結構、構件能承擔 倍恒載標準值的作用。當可變荷載(不含地震作用)標準值與永久荷載標準值之比值不大于 * 時,取$ * #;當該比值等于或大于 # 時,取 $ * &;其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術! !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可分為直接加固與間接加固兩類,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術。! ! #直接加

17、固宜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換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鋼加固法、外粘鋼板加固法、粘貼纖維復合材加固法、繞絲加固法或高強度鋼絲繩網片 - 聚合物砂漿外加層加固法等。! ! !間接加固宜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用外加預應力加固法或增設支點加固法等。! ! )與結構加固方法配合使用的技術應采用符合本規范要求的裂縫修補技術、錨固技術和阻銹技術。)材)*水泥料) * *混凝土結構加固用的水泥,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 !# & 級的鞋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也可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但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 & 級,必要時,還可采用快硬硅酸鹽水泥。注:*當混凝土結構有耐腐蝕、耐

18、高溫要求時,應采用相應的特種水泥。 8!配制聚合物砂漿用的水泥,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 級,且應符合聚合物砂漿產品說明書的規定。# %# !水泥的性能和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 %($、快硬硅酸鹽水泥& %) 和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 %* 的規定。#!混凝土# !# %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原結構、構件提高一級,且不得低于 +!, 級。# !# !配制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其骨料的品種和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粗骨料應選用堅硬、耐久性好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徑:對現場拌合混凝土,不宜大于 !,-;對噴射混凝土,不宜大于

19、 %!-;對短纖維混凝土,不宜大于 %,-;粗骨料的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卵石和碎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 的規定;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石料制成的粗骨料;!細骨料應選用中、粗砂;對噴射混凝土,其細度模數尚不宜小于 !# $;細骨料的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 的規定。# !# *混凝土拌合用水應采用飲用水或水質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 /* 規定的天然潔凈水。# !# 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可使用商品混凝土,但所摻的粉煤灰應為!級灰,且燒失量不應大于 $0。# !# $當結構加固工程選用聚合物混凝土、微膨脹混凝土、鋼

20、纖維混凝土、合成短纖維混凝土或噴射混凝土時,應在施工前進行試配,經檢驗其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使用。注:不得使用鋁粉作為混凝土的膨脹劑。#*鋼材及焊接材料# *# %混凝土結構加固用的鋼筋,其品種、質量和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應優先選用 12 *$ 級熱軋帶肋鋼筋或 13 !*$ 級(4!*$ 級)的熱軋鋼筋;當有工程經驗時,也可使用 12 , 級或 22 , 級的熱軋帶肋鋼筋;!鋼筋的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 %*,%* 和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 %*,% 的規定;*鋼筋的性能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

21、, 的規定采用; 9!不得使用無出廠合格證、無標志或未經進場檢驗的鋼筋以及再生鋼筋。! # $混凝土結構加固用的鋼板、型鋼、扁鋼和鋼管,其品種、質量和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應采用 &$# 級(# 號鋼)或 &#! 級(%()* 鋼)鋼材;對重要結構的焊接構件,若采用 &$# 級鋼,應選用 &$# + , 級鋼;$鋼材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 . / 011 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 / %2% 的規定;#鋼材的性能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范-, 11%0 的規定采用;!不得使用無出廠合格證、無標志或未經進場檢驗的鋼材。! # #當混凝土結構錨固件為植筋時,應使用熱

22、軋帶肋鋼筋,不得使用光圓鋼筋。植筋用的鋼筋,其質量應符合本規范第 ! # % 條的規定。! # !當錨固件為鋼螺桿時,應采用全螺紋的螺桿,不得采用錨入部位無螺紋的螺桿。螺桿的鋼材等級應為 &#! 級或 &$# 級;其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 / %2% 和碳素結構鋼-, . / 011 的規定。! # 當承重結構的錨固件為錨栓時,其鋼材的性能指標必須符合表 ! # + % 或表 ! # + $ 的規定。表 !# + %碳素鋼及合金鋼錨栓的鋼材抗拉性能指標錨栓鋼材性能指標性能等級抗拉強度標準值 !45()67)屈服強度標準值!85或 !9,1$5()67)伸長率!(:

23、)!3!11#$1%!311!11%1(3(11!31333311(!1%$注:性能等級 !3 表示: ! !11)67; !. !)抗拉強度標準值!45()67)屈服強度標準值!85或!9,1$5()67)伸長值!()1!#211$%11(01!$!011!11!31!$!311(111# ! # (混凝土結構加固用的焊接材料,其型號和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焊條型號應與被焊接鋼材的強度相適應;$焊條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鋼焊條-, . / %0 和低合金鋼焊條-, . / %3 的規定; 10!焊接工藝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 $% 或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 %$ 的規

24、定;&焊縫連接的設計原則及計算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范 #()$* 的規定。&+&纖維和纖維復合材&+ &+ $纖維復合材用的纖維必須為連續纖維,其品種和性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承重結構加固用的碳纖維,必須選用聚丙烯腈基(,-. 基)$/0 或 $/0 以下的小絲束纖維,嚴禁使用大絲束纖維;/承重結構加固用的玻璃纖維,必須選用高強度的 1 玻璃纖維或含堿量低于 )+ %2的 3 玻璃纖維,嚴禁使用 - 玻璃纖維或 4 玻璃纖維;!纖維的主要力學性能應符合本規范附錄 4 的規定。&+ &+ /結構加固用的纖維復合材的安全性能指標必須符合表 &+ &+ / 5 $ 或表 &+ &+ /

25、 的要求。纖維復合材的抗拉強度標準值應根據置信水平! 6 )+ 77、保證率為 7(2 的要求確定。表 &+&+/ 5 $碳纖維復合材安全性能指標項目類別單向織物(布)高強度高強度!級級高強度!級條形板高強度級抗 拉 強 度 標 準 值8,0(9,:)!&)!)!/&)!/)受拉彈性模量 #8(9,:)!/+& ; $)(!/+$ ; $)(!$+ ; $)(!$+& ; $)(伸長率(2)彎曲強度 8=(9,:)層間剪切強度(9,:)仰 貼 條 件 下 纖 維 復 合!$+*!*)!&(!$+(! ? /)!)!)!(!(注:A 形板的安全性及適配性檢驗合格指標按高強度級條形預成型板(條形板

26、)采用。 11項目抗拉強表 !# $ #玻璃纖維單向織物復合材安全性能指標仰貼條件下受拉彈性纖維復合材伸長率彎曲強度單位面層間剪類別度標準值(%&)模量(%&)( ()(%&)混凝土粘接正拉強度(%&)積質量() * +#)切強度(%&), 玻璃2 玻璃!#-!.- / .-0!#0!.0-!3# / .-!#-!1-!0-!#0,且為混凝土內聚破壞!0-!0-!-!40! ! 4對符合本規范第 ! ! # 條安全性能指標要求的纖維復合材或板材,當它與其他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配套使用時,必須按下列項目重新做適配性檢驗,且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本規范表 ! ! # $ . 或表 ! ! # $ # 的規

27、定。.抗拉強度標準值;#仰貼條件下纖維復合材與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4層間剪切強度。! ! !纖維復合材的安全性能指標的測定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對抗拉強度、受拉彈性模量及伸長率,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定向纖維增強塑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56 * 7 440! 進行測定;#對抗彎強度,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單向纖維增強塑料彎曲性能試驗方法56 * 7 4401 進行測定;4對層間剪切強度,應按本規范附錄 8 的規定進行測定;!對仰貼條件下纖維復合材與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應按本規范附錄 2 的有關規定進行測定;0對纖維體積含量,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碳纖維增強塑料纖維體積含量試驗方法56 * 7 4411 進行測

28、定;1對纖維織物單位面積質量,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增強制品試驗方法第 4 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56 * 7 99.! 4 進行測定。! ! 0當進行材料性能檢驗和加固設計時,纖維復合材截面面積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纖維織物應按纖維的凈截面面積計算。凈截面面積取纖維織物的計算厚度乘以寬度。纖維織物的計算厚度應按其單位面積質量除以纖維密度確定。#單向纖維預成型板應按不扣除樹脂體積的板截面面積計算,即應按實測的板厚乘以寬度計算。注:纖維密度應由廠商提供,并應出具獨立檢驗或鑒定機構的抽樣檢測證明文件。 12! ! #承重結構的現場粘貼加固,嚴禁使用單位面積質量大于 $%& ()的碳纖維織物或預浸法

29、生產的碳纖維織物。!*結構加固用膠粘劑! * +承重結構用的膠粘劑,宜按其基本性能分為 , 級膠和 - 級膠;對重要結構、懸挑構件、承受動力作用的結構、構件,應采用 , 級膠;對一般結構可采用 , 級膠或 -級膠。! * )承重結構用的膠粘劑,必須進行安全性能檢驗。檢驗時,其粘結抗剪強度標準值應根據置信水平 ! . % /%、保證率為 /*0 的要求。! * $浸漬、粘結纖維復合材的膠粘劑必須采用專門配制的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其安全性能指標必須符合表 ! * $ 的規定。承重結構加固工程中不得使用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等作浸漬、粘結膠粘劑。表 !*$碳纖維復合材浸漬 粘結用膠粘劑安全性能指標

30、性能要求膠體性能性能項目抗拉強度(123)受拉彈性模量(123)伸長率(0)抗彎強度(123)抗壓強度(123), 級膠- 級膠!%!$%!)*%!+*%!+*!*%!%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狀)破壞!7%試驗方法標準4- 5 )*#64- 5 )*7%4- 5 )*#/粘結能鋼 8 鋼拉伸抗剪強度標準值(123)鋼 8 鋼不均勻扯寓強度(9: ()!+!)%!+%!+*4- 5 7+)!4;- /!力與混凝土的正拉粘結強度(123)不揮發物含量(固體含量)(0)!)*,且為混凝土內聚破壞!/本規范附錄 * + , )-45注:表中各項性能指標,除標有強度標準值外,均為平均值;)當按現行國家標準樹

31、脂澆注體彎曲性能試驗方法* + , )(-9 進行膠體抗彎強度試驗時,其試件厚度 應改為 :11。.6 (6 -鋼筋混凝土承重結構加固用的膠粘劑,其鋼 # 鋼粘結抗剪性能必須經濕熱老化檢驗合格。濕熱老化檢驗應在 (9? 溫度和 4:8 相對濕度的環境條件下按本規范附錄 規定的方法進行;老化時間:重要構件不得少于 49A;一般構件不得少于 29A。經濕熱老化后的試件,應在常溫條件下進行鋼 # 鋼拉伸抗剪試驗,其強度降低的百分率 15( ! )應符合下列要求:# 級膠不得大于 $!;%& 級膠不得大于 !。() ) *混凝土結構加固用的膠粘劑必須通過毒性檢驗。對完全固化的膠粘劑,其檢驗結果應符合實

32、際無毒衛生等級的要求。() ) +在承重結構用的膠粘劑中嚴禁使用乙二胺作改性環氧樹脂固化劑;嚴禁摻加揮發性有害溶劑和非反應性稀釋劑。() ) $寒冷地區加固混凝土結構使用的膠粘劑,應具有耐凍融性能試驗合格的證書。凍融環境溫度應為 , %- . /- (允許偏差 , $-; 0 %-);循環次數不應少于 $次;每一次循環時間應為 *1;試驗結束后,試件在常溫條件下測得的鋼鋼拉伸抗剪強度降低百分率不應大于 !。()2混凝土裂縫修補材料() 2) 混凝土裂縫修補膠的安全性能指標應符合表 () 2) 的規定。表 ()2)裂縫修補膠(注射劑)安全性能指標膠體性能檢驗項目鋼 , 鋼拉伸抗剪強度標準值(34

33、5)抗拉強度(345)受拉彈性模量(345)抗壓強度(345)抗彎強度(345)不揮發物含量(固體含量)可灌注性性能指標!$!%$!$!$!/$,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狀)破壞!+!在產品使用說明書規定 的壓力 下 能 注 入 寬 度 為 $):的裂縫試驗方法標準6& 7 8 9%(6& 7 8 %2*6& 7 8 %2*6& 7 8 %2+6& 7 8 %9$6& 7 8(2*/現場試灌注固化后取芯 樣檢查注:當修補目的僅為封閉裂縫,而不涉及補強、防滲的要求時,可不做可灌注性檢驗。() 2) %混凝土裂縫修補用注漿料的安全性能指標應符合表 () 2) % 的規定。 16表 !#$修補裂縫用聚合物

34、水泥注漿料安全性能指標檢驗項目性能或質量指標試驗方法標準漿體性能劈裂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折強度(%&)注漿料與混凝土的正拉粘結強度(%&)!(!*!/*!$(,且為混凝土破壞!2阻銹劑本規范附錄 )+ , -$(#.本規范附錄 0本規范附錄 1! 2 /混凝土結構鋼筋的防銹,宜采用噴涂型阻銹劑。承重構件應采用烷氧基類或氨基類噴涂型阻銹劑。! 2 $噴涂型阻銹劑的質量應符合表 ! 2 $ 的規定。表 !2$噴涂型阻銹劑的質量檢驗項目烷氧基類阻銹劑合格指標檢驗項目氨基類阻銹劑合格指標外觀濃度90 值黏度($*7 時)烷氧基復合物含量硅氧烷含量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透明、琥珀色液體*334

35、, 56/* : /*.(5&;!.3.*8?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透明、微黃色液體/8/* : /$(5&;= /(無A $*4 , 6! 2 8噴涂型阻銹劑的性能指標應符合表 ! 2 8 的規定。表 !28噴涂型阻銹劑的性能指標檢驗項目合格指標檢驗方法標準氯離子含量降低率鹽水浸漬試驗干濕冷熱循環試驗電化學試驗現場銹蝕電流檢測!.*無銹蝕,且電位為 * : $(*5C#* 次,無銹蝕電流應小于 /(*!E,且破樣檢查無銹蝕噴涂 /(*F 后現場測定的電流降低率!3*B-B $2($*D+ , - .$8/.3D+ , - .$8/.3D+B $本規范附錄 G注:對親水性的阻銹劑,宜在增噴附加涂層后

36、測定其氯離子含量降低率。! 2 !對摻加氯鹽、使用除冰鹽和海砂以及受海水侵蝕的混凝土承重結構加固時, 17必須采用噴涂型阻銹劑,并在構造上采取措施進行補救。! # $對混凝土承重結構破損界面的修復,不得在新澆的混凝土中采用以亞硝酸鹽類為主成分的陽極型阻銹劑。$增大截面加固法$%設計規定$ % %本方法適用于鋼筋混凝土受彎和受壓構件的加固。$ % &采用本方法時,按現場檢測結果確定的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 )當被加固構件界面處理及其粘結質量符合本規范要求時,可按整體截面計算。$ %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時,其正截面承載力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

37、(%( 的基本假定進行計算。$&受彎構件正截面加固計算$ &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受彎構件時,應根據原結構構造和受力的實際情況,選用在受壓區或受拉區增設現澆鋼筋混凝土外加層的加固方式。$ & &當僅在受壓區加固受彎構件時,其承載力、抗裂度、鋼筋應力、裂縫寬度及撓度的計算和驗算,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 關于疊合式受彎構件的規定進行。若驗算結果表明,僅需增設混凝土疊合層即可滿足承載力要求時,也應按構造要求配置受壓鋼筋和分布鋼筋。$ & )當在受拉區加固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時(圖 $ & )),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確定:!,-#,($(.%&)/ -(#,($(%.&%

38、)/&-(#&,(&%.&)($ & ) . %)!%0(%1 -(#,(/!,-#,.&-(#&,(& &! %!2$(式中!構件加固后彎矩設計值;!,新增鋼筋強度利用系數;取!, 1 ( 3;-新增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新增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 $(%構件加固后和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 & ) . &)($ & ) . )) 18!等效矩形應力圖形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簡稱混凝土受壓區高度;!、 #!原鋼筋的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原受拉鋼筋和原受壓鋼筋的截面面積;%# 縱向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混凝土受壓區邊緣的距離;!$受壓區混凝土矩形應力圖的應力值與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

39、設計值的比值;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 %& 時,取!$ $(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時,取!$ ( *+;其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原構件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矩形截面寬度;-構件增大截面加固后的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按本規范第 &( .( + 條的規定計算。圖 &(.(/受彎構件加固計算&( .( +受彎構件增大截面加固后的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應按下列公式確定:- #$ 0!#!0$#$(&( .( + 2 $)$,1#$,1($#$ $( 3(2 ( 3)$#($)4(&( .( + 2 .)(&( .( + 2 /)$# ( )5($#式中#$計算系數,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 %

40、& 時,#$值取為 (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 時,#$值取為 ( 5+,其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1混凝土極限壓應變,取$,1 ( /;$#$新增鋼筋位置處,按平截面假設確定的初始應變值;當新增主筋與原主筋的連接采用短鋼筋焊接時,可近似取 ($ (,$#$ $#;)4加固前受彎構件驗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彎矩標準值; 19!加固前,在初始彎矩 !#作用下原受拉鋼筋的應變值。$% &% $當按公式($% &% ( ))及($% &% ( &)算得的加固后混凝土受壓區高度 與加固前原截面有效高度 #*)之比 $ #)大于原截面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時,應考慮原縱向受拉鋼筋應力#!尚達不到 %,的情況。此時,應將上述兩公式中的 %,改為#!,并重新進行驗算。驗算時,#!值可按下式確定:#!-( % .#)(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