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懸臂灌注施工工藝_第1頁
超懸臂灌注施工工藝_第2頁
超懸臂灌注施工工藝_第3頁
超懸臂灌注施工工藝_第4頁
超懸臂灌注施工工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廣州動車段走行線下行線連續梁超懸臂灌注施工工藝曹國珍內容提要:詳細介紹了連續梁超懸臂施工的過程控制。關鍵詞:連續梁施工 超懸臂施工 水箱配重 平衡施工 不平衡彎距工程概況:廣州番禺動車段走行線下行線連續梁為單線45.88+2×64+45.88米4跨連續梁,中跨懸臂施工段數為7段+中跨合攏段,邊跨懸臂施工段為8#段、9#段,邊跨直線段11段、邊跨合攏段10段在碗扣支架上澆筑施工。中間主墩46#完成6段張拉后,掛籃后退2米,為兩側主墩45,47T構的7段施工留出空間。主墩45T構小里程側8、9段,47T構大里程側8,9段為超懸臂施工,施工時需要在另一側做水箱配重來平衡掛籃移動、鋼筋安裝及

2、砼施工過程中對0段產生的不平衡彎距,保證掛籃的安全施工。1施工步驟下面以45墩T構為例說明施工步驟:具體計算詳見附圖110。11下行線跨廣明連續梁超懸臂8、9#段施工步驟:步驟一、7#段張拉完成后,兩端對稱移動掛籃至混凝土梁端,大里程側掛籃行走至距梁段1.5米位置。步驟二、45T構小里程8#段調整模板,綁扎梁段鋼筋;大里程6段混凝土頂面拼裝1#水箱,邊拼裝水箱邊拆除內模。注意保持兩側彎距平衡不超過4.8噸的設計值。 步驟三、拆除大里程側掛籃底模,通過向水箱注水調節兩端彎距平衡。 步驟四、拆除大里程側掛籃外側模,通過向水箱注水調節兩端彎距平衡。 步驟五、拆除大里程側掛籃,通過向水箱注水調節兩端彎

3、距平衡。步驟六、在大里程側7#段頂拼裝2水箱,在拼裝過程中注意放水保持兩端彎距平衡; 步驟七、澆筑8段混凝土,通過向1#水箱注水維持兩端力臂平衡;步驟八、邊跨8#段張拉完成后前移掛籃至9#段,并向1#及2#水箱內注水維持兩端力臂平衡。步驟九、調整9#段模板,綁扎鋼筋,澆筑梁段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及時向2#水箱內注水,保持T構兩端彎距平衡。步驟十、邊跨9#段張拉完成后拆除掛籃,拆除過程中及時節放水箱內的水,保持T構兩端彎距平衡。步驟十一、在支架上施工合攏段。2配重系統重量及掛籃系統重量21水箱配重1#水箱6米高,直徑4.5米,空箱加底板與墊梁自重23.378t,到0#段中心距離21.85米,滿載容

4、量95t水,滿載時水箱對0#段中心彎距為2586.56t.m。2#水箱高8米,直徑4.5米,空箱加底板與墊梁自重27.542t,到0#段中心距離為28米,滿載容量127t水,滿載時水箱對0#段中心彎距為3762.8t.m22掛籃系統重量表掛藍系統重量表見表1。表1 掛藍系統重量表23配重水箱的安裝要求水箱配重采用墩身模板的圓端模拼接安裝,底板為墩身模板的平模部分。底部承重位置為腹板中部,使用掛籃軌道作為第一層支撐梁,第二層橫向支撐梁為7組軌道梁間距70cm布置,現場也可以采用掛籃的行走梁和底橫梁,支撐梁下部墊鋼板調節水平。拼裝要求:底板和水箱拼裝壁采用4塊同類型平模拼裝,所有螺栓孔必須采用螺栓

5、加墊片連接,面板接縫全部采用焊接連接。底板與水箱壁采用焊接連接。每個水箱安裝一個60球閥瀉水,每個體構供水采用兩臺40m3/小時前水泵,要求連接完成后供水能力能滿足另一端混凝土施工的速度要求。3混凝土澆筑工程控制下面以8段混凝土澆筑過程來說明超懸臂混凝土的過程控制方法3.1彎距平衡計算3.1.1 8#段澆筑前,懸臂端彎距情況:1掛籃在A8段產生的彎距。掛籃內模、外模、底模三部分中重量26.304t,重心到0塊中心距離為33米, 彎距為Mg33*26.304868.032t*m掛籃主桁架、橫梁、軌道和其他配件部分總量22.596t,重心到0塊中心距離為31米,彎距為Mg31*22.596700.

6、476t*m所以掛籃在A8段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868.032+700.4761568.5t*m2A8節段鋼筋和混凝土產生的彎距。A8段設計鋼筋和預應力筋總重7.2t,到0段中心距離為33米,A8段鋼筋重量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33*7.2237.6 t*m懸臂段合計產生的不平衡彎距為:Mg1568.5+2296.83865.3t*m3.1.2 8#段澆筑前,配重端彎距情況:1空水箱彎距:水箱的底橫梁支撐、底板、側板圓模總重量為23.378t,水箱重心到0端中心距離為21.85米,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21.85*23.378510.8t*m2空水箱彎距:水箱的底橫梁支撐

7、、底板、側板圓模總重量為27.542t,水箱重心到0端中心距離為28米,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27.542*28771.176t*m鋼絞線配重彎距:6卷鋼絞線總重22.006t,調整重心到0端中心距離為23.81米,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22.006*24.6524.1t*m懸臂端與配重端對0端中心彎距相等,彎距平衡式為:1568.5+237.6510.8+771.176+524.18段澆筑時彎距平衡情況:1水箱直徑4.5米,高度6米,2水箱高度8米A8段設計砼方量26m3,重量62.4t,到0段中心距離為33米,A8段砼重量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33*62.42059.2 t

8、*m懸臂端1水箱配重為94.24t水即5.93米,對0段中心產生的彎距為:Mg94.2*21.852059.2t*m,下行線最大允許不平衡重量為4.8t,所以現場實際控制以2m3砼為單位進行平衡配重,計算得每澆筑2m3砼時需在1水箱內注水7.25t水,即0.456米水。在水箱內壁已用油漆標注刻度0.45米為1格,共13格高度。3.2砼澆筑過程控制3.2.1人員配置及職責:下部放料控制:現場總負責:副經理李宏權放料人員:工人一名,施工隊工班長一名檢查人員:侯小根調度監理人員:監理尹玉林負責砼放料數量監控旁站。上部水位控制:現場負責:副經理張福齊水泵開關操作人員:工人一名用電保障人員:施工隊賴電工

9、水位檢查人員:現場技術主管王文博監理人員:現場監理李政強混凝土施工:泵車司機一人,振搗工人5名,工班長一名。3.2.2混凝土放料控制:每車砼方量要求裝6m3,因為加水速度小于泵車的輸送速度,所以放料時分6次放完。事先測得施工用泵車泵送砼速度為每6m3為7分鐘,即每方砼需要70秒。水箱的加水速度為每13分鐘一格(0.45米高的水,對應2m3砼)。圖紙設計不平衡重量為4.8t即兩方混凝土重量,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不平衡重量不得超重。施工步驟:1. 首先水箱加水到第一格的一半,砼開始放料,邊加水邊放料,放料70秒即1m3砼時暫停,2. 待水位到達第一格標志(0.45米,對應2m3砼)時再放料70秒。3. 此時放料2m3,水位到達第一格標志,兩端彎距平衡。4. 繼續循環第一第二個步驟,直到第一車6m3砼施工完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