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桿菌科和中華單胞菌屬多相分類學研究_第1頁
中華桿菌科和中華單胞菌屬多相分類學研究_第2頁
中華桿菌科和中華單胞菌屬多相分類學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桿菌科和中華單胞菌屬多相分類學研究從安徽合肥地區森林土壤中分離到兩株細胞和菌落形態以及保守性16SrRNA基因與它們相鄰菌株具有巨大差別的新菌株,分別命名為CW-KD4<sup>T</sup>和CW-108<sup>T</sup>通過又t菌株CW-KD4<sup>T</sup>和CW-108<sup>T</sup的形態學、細胞化學、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等多相分類學指標分析,最終確定新分離的兩個菌株的分類學地位分別為r變形菌亞綱內的一個新科和放線菌綱微球菌科的一個新屬,并分別命名為中華桿菌科和中

2、華單胞菌屬。CW-KD4<sup>T</sup革蘭氏染色反應呈陰性,菌體長桿狀(0.3-0.4X2.4-2.6叱mj),無鞭毛和菌毛;生長緩慢,培養4到5天后,菌落顏色為淺黃色,圓形并向上凸起,邊緣光滑,直徑0.5-0.8mm并且相互粘連,單菌落較難分開,細胞內具有非擴散性黃色素。不產生抱子,好氧,化能異養型;能較好的生長于TYBLB等復合培養基,很難或不能生長于營養瓊脂和麥康凱瓊脂等單一培養基。菌株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35C,最適生長溫度是25-30C.CW-KD4<sup>T</sup>能較好的利用N-乙酰葡萄糖胺、D-纖維二糖、D-葡萄糖、葡萄

3、糖酸鹽、D-核糖、D-蔗糖和淀粉為唯一碳源生長;并能夠利用纖維二糖、L-鼠李糖、D-核糖和蔗糖發酵產酸。氧化酶反應陽性,尿酶反應弱陽性:其它酶活性,如過氧化氫酶、B-半乳糖甘酶,苯鳥氨酸脫竣酶、賴氨酸脫竣酶,DNA酶等均為陰性。不能還原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不能夠水解白明膠、酪氨酸和吐溫80.不產H<sub>2</sub>S,甲基紅、VP和吲哚反應均為陰性。能生長于0-2%NaCl鹽濃度范圍內,無NaCl和其它鹽離子依賴性.CW-KD脂肪酸田;呼吸鏈酶種類為Q-8;G+C摩爾百分含量為65.1%.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CW-KD4<sup>T<

4、/sup>W其最相鄰的兩個屬(嗜菌屬和涅瓦河菌屬)序列同源性差別均超過10%,且具有完全不同的科級特征性核苷酸。通過以上多相分析結果,最終確定CW-KD4<sup>T</sup分類地位為丫變形菌亞綱內的一個新科,命名為中華桿菌科并將菌株CW-KD4<sup>T</sup命名為黃色中華桿菌。CW-108<sup>T</sup率蘭氏染色反應呈陽性,菌體彎桿狀(0.5-0.9X1.7-4.5Nn),無鞭毛和菌毛;生長較快,培養2天后,菌落顏色為淺黃色,圓形并向上凸起,邊緣光滑,直徑0.8-0.1mm并且相互粘連,單菌落較難分開,菌體細胞產生

5、非擴散性黃色素。不產生孢子,好氧,化能異養型.能較好的生長于TYB、LB、GYCF口MYP?復合培養基,很難或不能生長于營養瓊脂和麥康凱瓊脂等單一培養基。菌株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5-42,最適生長溫度為37左右。CW-108<sup>T</sup粒較好的利用七葉樹素、D-纖維二糖、赤藻糖醇、D-果糖、D-葡萄糖、D-乳糖、丙三醇、纖維醇、2-酮基-葡萄糖酸鹽、D-麥芽糖、D-甘露糖、甘露醇、D-松三糖、B-甲基-D-木糖甘、D-核糖、山梨醇、D-蔗糖和D-松二糖為唯一碳源生長并且發酵產酸。脂肪酶、B-半乳糖甘酶和尿酶反應呈陽性,過氧化氫酶弱陽性;其它酶活性,如氧化酶、鳥氨酸脫羧

6、酶、賴氨酸脫羧酶和精氨酸雙水解酶等均為陰性。能還原硝酸鹽但不能還原亞硝酸鹽;能水解吐溫80,不能夠水解白明膠、酪氨酸和淀粉。不產H<sub>2</sub>S和呷咪,VP反應為陽性。能生長于0-3%NaCl鹽濃度范圍內,無NaCl和其它鹽離子依賴性。AI-C<sub>15:0</sub>和AI-C<sub>17:0</sub>等支鏈脂肪酸;呼吸鏈醌種類為MK-(9H<sub>2</sub>)和Mk-(8H<sub>2</sub>);細胞壁糖成分為半乳糖(Gal)、甘露糖(Mar

7、)和核糖(Rib);細胞壁肽聚糖氨基酸組成為賴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Lys:Ala:Glu:Gly=1:3.5:1:0.2),細胞壁類型為A3a;細胞膜磷脂為DPGPGPI和PME.G+解爾百分含量為71.1%.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CW-108<sup>Tv/sup環口模式菌株黑藍節桿菌DSM20127<sup>T</sup相似性為99.4%,這兩個菌株一起獨立分支于系統發育樹的下部;這兩個菌株與它們最相鄰的兩個屬(檸檬球菌屬和微球菌屬)序列同源性差別為5%左右,與微球菌科內所有其它有效發表菌屬差別均大于5%雖然CW-108<sup>Tv/sup和DSM20127<sup>T</sup>大部分特征性核甘酸和微球菌科的特征核甘酸一致,但有七個位點差別.CW-108vsup>Tv/sup環口模式菌株黑藍節桿菌DSM20127<sup>T</sup>的基因組雜交相似性為52%,此結果表明這兩株菌為同一屬內的兩個不同的菌種。通過以上多相分析結果,最終確定以CW-108<sup>Tv/sup和DSM20127<sup>T</sup>為代表的獨立分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