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以及向帝國主義過渡_第1頁
一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以及向帝國主義過渡_第2頁
一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以及向帝國主義過渡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史一、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以及向帝國主義過渡(一)工場手工業時期(1618世紀): 1、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世界各地各國經濟聯系加強,世界貿易中心轉移,新興資產階級獲得了暴利,地主階級日益衰落,勞動人民日益貧困,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2、英法荷等國加緊進行資本原始積累:通過圈地運動、海外殖民掠奪、海外貿易、販賣黑奴等手段,其實質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的過程。 3、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在少數國家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各封建國家推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有利于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

2、的發展。5、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始終存在,荷蘭、英國處于領先地位,法國也有一定的發展,俄國發展緩慢。(二)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19世紀初19世紀70年代):1、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法國工業革命的阻礙因素:美國工業革命的有利因素:俄國德國日本工業革命的不利因素:工業革命對亞非拉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和對外政策的影響、對思想的影響、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等。2、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英國工業產值居世界第一,法國第二。(三)電氣時代的資本主義(19世紀后期2

3、0世紀40年代)1、第二次工業革命:前提條件:特點:影響: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的經濟發展特征及其原因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3、上述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影響:引起帝國主義列強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導致一戰的爆發。4、20世紀20年代是資本主義經濟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具體內容不作要求)。5、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三特點:三影響: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日)的影響: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實質和影響;德日國法西斯專政的影響;三國采用不同方式解決經濟危機的原因。6、二戰徹底摧毀了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大發戰爭財

4、。二、二戰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注意二戰后美、聯邦德國、日本不同階段經濟發展的原因)(一)戰后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20世紀40年代中期50年代初):1、原因:美國的經濟援助;原有的工業基礎好。(二)20世紀50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行;各國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憑著原有的經濟基礎;進行一些社會改革以緩和社會矛盾。2、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西歐、日本崛起,美國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落后。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美國霸主地位動搖。(三)20世紀7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進入“滯脹”階段:原因:世界性的經濟危

5、機的影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調節作用日益減弱。(四)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1、世經濟全球化:(1)原因:市場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和接受;新技術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國際金融的發展是全球化的催化劑;跨國公司是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力量。(2)本質: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3)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面臨發展的機遇,但其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持久戰;貿易自由化體系逐漸建立,以WTO為標志的多邊貿易體制的確立,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2、經濟區域化:標志有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3、全球化與區域化的關系:全球化在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區域化,區域化的發展又促進了全球化

6、;區域化是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兩者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三、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1、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及原因:19世紀中期確立;原因是: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并擁有最廣大的殖民地(市場)。喪失及其原因:19世紀末英國經濟發展緩慢,被美德趕上,居世界第三。原因:資本家不愿采用新技術的新設備;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即使不更新技術也能獲取巨額利潤。2、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確立及原因:1944年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標志著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確立。原因:1894年工業總產值世界第一;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財;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法德日等國。喪失及其原因:1973年布雷頓森林

7、體系崩潰,標志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喪失。原因:西歐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經濟發展緩慢。3、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西歐日本的崛起,逐漸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經濟格局開始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四、三次工業革命1、第一次工業革命(條件、特點、影響等略)2、第二次工業革命:條件: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積累了大量資本。三特點:影響: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壟斷組織;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使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基本定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無產階級力量壯大,成立了政黨,工人運動高漲,以合法斗爭、

8、經濟斗爭為主;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導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引發一戰。3、第三次工業革命:條件: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形成了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社會發展特別是二戰期間和戰后各國對高科技的迫切要求。特點:科技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方面加快。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影響:極在地提高了生產力;。五、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理解和認識(概念、內容和形成過程)1、概念:實質上是指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指通過國際間的買賣而使各國國內市場得以聯系起來的交換領域。2、內容:包括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形成。3、形成過程:(1)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擴張、英法荷的殖民擴張、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等,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形成。(2)工業革命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或改革、列強的全球擴張和爭奪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產生壟斷組織,資本主義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