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項目垂直防滲帷幕試驗段0619_第1頁
臨沭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項目垂直防滲帷幕試驗段0619_第2頁
臨沭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項目垂直防滲帷幕試驗段0619_第3頁
臨沭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項目垂直防滲帷幕試驗段0619_第4頁
臨沭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項目垂直防滲帷幕試驗段0619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臨沐縣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項目垂直防滲帷幕現場試驗技術要求一、項目概況:根據我方方案,本項目推薦采用“上層采用塑性混凝土連續墻(確保滲透系 數小 于1*10-7cm/s),下層采用帷幕灌漿”的技術方案,其中具體要求如下:1、上部采用塑形混凝土墻:墻體厚度0.6m,(其中加強范圍區厚0.8m);頂部標高45.00m,底部標高24.00m (進入帷幕灌漿不小于1m ;2、下部采用帷幕灌漿:帷幕設計厚度不小于1.0m,單排孔(其中加強范圍區厚度不小于1.2m, 雙排孔);頂部標高25.00m,底部進入第層中風化砂質泥巖不小于 1m;帷幕灌 漿滲透系數: 1x10-6cm/s (具體實施時,根據

2、實際情況,可通過調整灌漿材料,降低滲透系數,提高抗腐蝕性能);基于本項目地基巖層的特性,為優化垂直防滲帷幕設計方案,在滿足地下水(含污染物)補給和擴散控制的前提下,確定帷幕灌漿滲透系數,盡量減少塑形 混凝土墻工程量,加快工程施工,特提出進行帷幕灌漿試驗,根據實際數據對原 設計進行調整。二、試驗目的:根據灌漿規范及建設單位有關要求,填埋區垂直帷幕灌漿施工前應選取有代 表性的地段進行現場灌漿生產性試驗,為灌漿施工探求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施工參 數。試驗應包含以下內容:1、論證本工程采用灌漿方法在技術的可行性、施工效果的可靠性、經濟上 的合理性;2、評價帷幕灌漿后地基的滲透性和抗滲透破壞能力,確定受灌地

3、層的灌漿 特點、單位注入量大小等;3、驗證設計灌漿布置的合理性,如灌漿孔排數、排距、孔距、孔深等;4、核準適宜的施工方法、施工順序、灌漿壓力、灌漿材料、漿液配比與漿材性能,適宜的水灰比;5、確定工程地質的均勻性及缺陷的灌漿處理措施;6、研究適合本工程特點與要求的灌漿質量標準和檢查方法,為具體施工時編制帷幕灌漿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指定驗收標準提供技術依據;7、根據試驗結果,驗證帷幕灌漿處理后的基巖滲透系數是否滿足不大于1x10-7cm/s (相當于透水率0.01Lu)的條件。三、試驗區域:根據現場條件,共設置4個試驗區進行現場灌漿試驗,其中在填埋區東、西、 南、 北測圍堤各一個處,每個試驗區長度為

4、8.0m,共計32.0m。其中試驗區段 一進行雙排孔試驗,試驗區段二、三、四進行單排孔試驗。通過對試驗區帷幕的鉆孔、灌前簡易壓水試驗、灌漿施工,獲取灌區地層巖性、灌漿孔每段透水率、開灌壓力、耗灰量及可灌性、終孔壓力等相關技術及施工參數,指導本工程帷幕灌漿施工。四、試驗依據:1、本項目相關設計圖紙;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 (SL62-2014;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 (DL/T5148-2001)4、其他相關技術資料五、施工機械設備:由施工方自行確定,但應滿足以下要求:(1)鉆孔工藝成熟,施工效率高 (2)完全適應場地地形、地質條件。(3)能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滿足要求。六

5、、施工工期計劃本工序需要3439天,具體時間由施工單位確定設備人員進場鉆孔灌漿養護 檢查提交報告1- 2- q 4- 51d15d“20d14d 3d ° 1d七、帷幕灌漿試驗施工:1、灌漿孔的布置:鉆孔包括先導孔、灌漿孔、檢查孔的鉆孔。(1)試驗區段一區為雙排孔梅花型布置,孔距 1.6m,排距1.386m。(2)試驗區段二、三、四區為單排孔,孔距 1.6m。鉆孔應按分序加密的 原則進行,每排孔均分為三序。由兩排孔組成的帷幕,應先灌注生活垃圾填埋場一側孔。(3)在帷幕的先灌排或主帷幕孔中宜布置先導孔,先導孔應在一序孔中選取。詳見圖一:I序孔 IM序幾 II序幾皿巾禮 1型禮皿怦孔 I

6、I序九仙科I L序扎,串孔”則I 四序孔 I序幾圖一帷幕灌漿鉆孔布置圖(4)鉆孔孔位嚴格按施工圖紙的要求進行施工,開孔孔位偏差不大于 10cm, 孔向為垂直于基巖面方向。在鉆孔過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孔斜,若發現孔斜過大, 及時糾偏,孔底偏差滿足表一要求。.表一孔底允許偏差孔深(m)203040506080100允許偏差(m)0.250.500.801.151.502.002.50(5)本試驗段鉆孔深度應完全貫通第層強風化砂質泥巖,并進入第層中分化砂質泥巖不小于1m2、鉆孔取芯和芯樣試驗(1)灌漿先導孔、檢查孔以及建立人指示的其它鉆孔,應鉆取巖芯,按照 巖芯次序統一編號,填牌裝箱,并繪制鉆孔柱狀圖

7、和巖芯描述。(2)芯樣的最大長度應限制在 3m以內,一旦發現芯樣卡鉆或被磨損,應 立即取出。對于1m或大于1m的鉆進循環,若芯樣獲得率小于 80%,則下一次 應減少循環深度50%,以后依次減少50%,直至50cm為止。如果芯樣回收率很 低,應更換鉆機機具或改進鉆進方法。(3)在鉆進過程中,對鉆孔沖洗水、鉆孔壓力、芯樣長度以及其他能充分 反映巖石或混凝土特性的因素進行監測和記錄,并提交監理人。3、鉆孔沖洗及裂隙沖洗、壓水試驗:(1)帷幕灌漿前進行鉆孔沖洗、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鉆孔沖洗采用導管 通 入大流量水流,從孔底向孔外沖洗的方法進行沖洗,直至回水澄清后10min結束;(2)裂隙沖洗采用壓水沖

8、洗的方式,結合壓水試驗進行,當鄰近有正在灌 漿的孔或鄰近灌漿孔灌漿結束不足 24h時,不得進行裂隙沖洗。灌漿孔(段)裂 隙沖洗 后,立即連續進行灌漿作業,因故中斷時問問隔不超過24h;(3)采用簡易壓水”進行壓水試驗,簡易壓水試驗結合裂隙沖洗進行。壓 力為灌漿壓力的80%,壓力由0.23MPa0.98MPa逐級遞增,流量穩定標準為: 在穩定壓力下,壓水 20min,每4min測讀一次壓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為 計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q (單位為呂榮Lu)表示。4、帷幕灌漿(1)灌漿材料:帷幕灌漿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 42.5,所用水泥宜通過80仙m 方孔的篩余量不大于50%,帷

9、幕灌漿推薦采用純水泥漿,可根據地質和試驗情況 適當摻入速凝劑、減水劑等外加劑,摻入的外加劑品質應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 劑技術規程(DL/T5100-1999、SL62-2014s求。灌漿用水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拌制水的溫度不得高于40 C o(2)制漿1)漿液攪拌各類漿液必須攪拌均勻,測定漿液密度,并做好紀錄;純水泥漿液的攪拌時間:使用普通攪拌機時,不小于3min;使用高速攪拌機時,不少于30s。漿液使用前應過篩,漿液從開始制備至用完時間 小于4ho2)集中制漿各灌漿點需測定來漿密度,并根據各灌漿點的不同需要調至使用; 漿液溫度應保持在540,超過此標準的視為廢漿。(3)灌漿施工1)施工程序:

10、帷幕灌漿試驗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先進行表層鉆灌,再 進行以下各段的鉆灌。具體鉆灌施工程序為:第一段鉆孔一洗孔一簡易壓水一灌 漿一第二段鉆孔。2)灌漿方法:建議采用孔口密閉法,孔口預埋套管,自上而下分段灌漿, 灌漿塞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 0.5m處,孔內循環式的高壓灌漿方法。3)灌漿分段:頂部初始段的長度不宜大于2 m,第二段及以下各段段長一股為5.0m。當巖石破碎,塌空掉塊難以形成孔時,應適當縮小段長。特殊情況 下可適當縮減或加長,但不得大于10m。4)灌漿壓力:初步擬定灌漿壓力如表 2,在灌漿過程中根據巖層的吸漿量 情況及對地表的觀察,視有無冒漿或臺東變形情況,再做實驗性的壓力調整。表2帷幕

11、灌漿試驗壓力參考值(單位:MPa)( m )022771212-1717-2222-272732>32灌漿壓力(MPa0.40.50.650.750.750.91.11.2灌漿壓力以安裝在孔口回漿管路上的壓力表指針擺動指示的中值為人工記 錄壓力,灌漿自動記錄儀記錄壓力為采集壓力數據的平均值。灌漿在不產生抬動的條件下盡快達到設計壓力。但注入率較大的孔段采用分 級升壓方式逐級升至設計壓力,按 0.05Mpa分級,每級純灌時間不少于15min, 以防止發生有害抬動。具體操作時根據壓力和注入率的關系(表3)進行控制。用通孔灌漿或多孔并聯灌漿時,分別控制灌漿壓力。為防止產生抬動變形,灌漿 過程中嚴

12、格控制灌漿壓力。表3灌漿壓力與注入率關系表灌漿壓力(MPa0.20.10.20.50.51.01.01.5注入率(L/min )3050203010-20>105)灌漿水灰比及漿液變換:灌漿漿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個比級,并遵照由稀到濃逐級變換的原則。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而注入率持續減小時,或當注入率保持不變而灌漿壓力持續升高時,不改變水灰比。當某一比級的漿液注入量已達到 300L以上,或灌漿時間已達到 60min,而 灌漿壓力或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換濃一級水灰比漿液灌注;當注入率大于 30L/min時,根據施工具體情況并報監

13、理人批準,可越級變濃6)灌漿結束標準:在該灌漿段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 1L/min后,繼續灌注30min, 可結束灌漿;對長期達不到結束標準或單位注入量大于1L/min的孔段,應報請監理人共同研究。7)灌漿封孔:所有帷幕灌漿孔在灌漿結束后應進行灌漿封孔。灌漿封孔采 用“導管注漿封孔法”,在全孔灌漿結束后,將注漿管下入孔底,往孔底注入水 灰比為0.5:1的濃水泥漿,當孔口返濃漿時,慢速提出注漿管,在上提注漿管的 過程中不斷注入濃漿,直至孔口充滿濃漿為止。漿液凝固后應及時消除孔口浮漿 和污水,用 M30砂漿回填密實并抹平。5、特殊情況處理:(1)灌漿過程中,發現冒漿、漏漿,應根據具體情況采

14、用低壓、濃漿、限 流、限量、間歇性灌漿等方法處理。(2)灌漿過程中發生用漿時,如用漿孔具備灌漿條件,可以同時進行灌漿, 采取泵灌一孔。否則可將用漿孔用塞塞住,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用漿孔再行掃 孔,沖洗,而后繼續鉆進和灌漿。(3)灌漿工作必須連續推進,若因故中斷,可按照下述原則進行處理: 及早恢復灌漿,否則立即進行沖洗鉆孔,而后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 沖洗無效,則需進行掃孔,而后恢復灌漿;恢復灌漿時,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斷前筆記的水泥砂漿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 少很多,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應采取補救措施。(4)灌漿段注入量大,灌漿難以結束時,

15、可采取以下措施:低壓、濃漿、限流、間歇灌漿;漿液中摻加速凝劑;灌注混合漿液。(5)灌漿過程中如回漿變濃,宜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 不明顯,延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注;(6)孔口有涌水的灌漿孔段,在灌漿前測記水壓力和涌水量,根據涌水情 況,按照施工有關規范進行處理。八、成果要求1、室內試驗報告: 要求提供灌漿材料、配置工藝和漿液性能試驗報告,其內容應包括:(1)水泥品牌與細度指標;(2)添加劑含量限值;(3)水灰比及限值;(4)漿液攪拌時間及限制;(5)個配比情況的漿液凝結時間、析水率;(6)各配比情況的漿液結石強度、孔隙率和容重。2、現場試驗報告:要求提供完整的灌漿試驗報告,其內容應包括:(1)原始記錄;(2)鉆孔、沖洗、壓水、灌漿記錄;(3)變形觀測記錄、孔斜記錄;(4)物探等記錄(如果需要時進行);(5)灌漿材料和漿液性能試驗成果報告,包括;配漿表灌漿試驗區位置圖灌漿試驗地段地質圖灌漿試驗驗孔布置圖典型灌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