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局部所有制出發不可能說明分配問題_第1頁
從局部所有制出發不可能說明分配問題_第2頁
從局部所有制出發不可能說明分配問題_第3頁
從局部所有制出發不可能說明分配問題_第4頁
從局部所有制出發不可能說明分配問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局部所有制出發不可能說明分配問題        與周新城教授商榷內容提要:單純從生產關系出發,尤其單純從局部所有制出發是不可能科學地說明按勞分配問題的。從事實出發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出發點。要說明按勞分配問題就必須從客觀存在著的社會主義制度出發,就必須從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經驗和今日現實出發,還要從辯證的方法出發,這樣才有可能對按勞分配問題做出科學的說明。關 鍵 詞:生產關系 局部所有制 社會制度 歷史經驗 今日現實 辯證的方法 周新城教授發表不能離開生產關系探討分配問題一文(經濟經緯2005年第5期),闡述了分配問題

2、研究方面的觀點,這是很有意義的。周教授認為,探討分配問題離不開生產關系。我們認為,一般來說討論分配問題是離不開生產關系的,不過這里所說的生產關系指的應當是社會生產關系,而不是局部所有制。但是,周教授所說的生產關系指的不是社會生產關系,而是局部所有制,這就是不正確的了。他認為現實中的公有制企業實現了按勞分配原則,而私營經濟和三資企業都不是按勞分配,這也是不正確的。本文從經驗事實出發,從辯證的方法出發,認為周教授的觀點有誤,并提出了若干問題與周教授商榷,歡迎周教授及學術界同仁批評指正。一、關于公有制經濟的分配經驗周新城教授說公有制經濟實現了按勞分配原則,我以為這是一種主觀臆斷,并無事實根據。我們主

3、觀上一直都要實現按勞分配的原則,但是經驗表明公有制經濟并沒有很好地實現按勞分配原則。改革之前,工資和勞動幾乎無關,基本上是按照勞動者的學歷、工齡、糧煤補貼、交通補助等因素決定的,干多干少都一樣,干好干壞都一樣,大家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平均主義。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破除平均主義,使工資和勞動掛起鉤來。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都處在探索的過程中,分配方面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的解決,甚至直到今天也不能說公有制經濟已經充分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改革之初,公有制企業一度實行了承包制,企業有了獨立的權力和利益,企業之間在分配方面拉開了差距,但是也發生了差距過大的問題;而企業內部工資則是輪番

4、上漲的,誰也沒拉下,獎金基本上是平均發放的,所以原來就存在的平均主義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還更加嚴重了。后來,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工資形成過程引入了市場機制。但是,公有制企業基本上都采取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即新招聘的員工通過了市場,市場機制發揮了作用,工資和勞動聯系起來了,而老員工還在按照學歷、工齡等非勞因素決定工資,還在按照行政手段進行分配,雖然增加了崗位工資的因素,但所占比重不大,形成了“新人老人兩重天”的局面,兩種分配機制同時并存著。市場機制起作用的這部分工資和勞動聯系起來了,但是行政手段起作用的這部分工資和勞動還是沒有多少聯系,平均主義問題仍然存在著。不僅如此,某些獨占特殊

5、資源的企業,憑著壟斷優勢維持著較高的工資水平,而那些競爭性行業的工資水平就低得多了。總之,企業內部的平均主義問題和企業之間的苦樂不均問題并未得到根本的解決。直到今天,這些問題仍然存在著,這就說明分配方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至少應當說按勞分配原則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分配方面的問題需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根本解決還不得而知。我們只能說,在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實現按勞分配的原則還是一種主觀愿望和努力方向,改革在一步一步地深化,問題在一步一步地解決,但是現在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的目標。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曾明確說明,“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

6、干壞一個樣,“未能真正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大大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認為,改革前的那些年嚴重地偏離了按勞分配原則,至少沒有充分地實現按勞分配的原則,中共中央做出的結論是歷史性的結論,也是正確的結論,這個結論是不能否認的,也是否認不了的。現在,改革還在深化過程中,按勞分配原則正在逐步實現,但是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按勞分配原則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周教授關于公有制經濟實現了按勞分配原則的說法違背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經驗,也不符合今日社會的基本事實。二、按勞分配原則及其實現形式在這里,我們說明按勞分配原則及其實現形式,主要是說明按勞分配原則是怎么實現的。按勞分配原則的實質就是

7、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關鍵在于解決勞動的計量問題。如果勞動差別已經消失,勞動就可以直接計量了;但是現階段的勞動還有差別,對于有差別的勞動就無法直接計量。但是,這不是說勞動就無法計量了,它無法直接計量,還可以間接計量。馬克思就說過,對于不同的勞動通過競爭過程就能做出相對準確的計量。通過競爭相對準確計量勞動的過程是一種間接的計量過程,說明勞動的間接計量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者付出個人勞動,企業支付貨幣工資,這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事實。這一事實說明,勞動已經作為交換的對象,而且采取了價值形式,即“個人勞動=貨幣工資”。這和馬克思分析的“20碼麻布=2鎊”那個等式

8、的意義是一樣的。馬克思通過對“20碼麻布=2鎊”那個等式的分析說明了商品的價值,我們通過對“個人勞動=貨幣工資”這個等式的分析就能夠說明勞動是具有價值的。在這個等式中,工資是勞動的價格,是勞動價值的表現形式,它應當以勞動的價值為基礎,應當通過競爭過程形成。當然,工資作為勞動的價格在競爭過程中形成就難免會發生波動,所以就不可能完全準確地反映價值。但是,這是價值實現的必然形式,價格的波動也不是沒有邊際的,實際上它總是圍繞著某個中心在波動,并且會不斷地趨近于這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價值。這就是說,通過充分的競爭過程,工資就能趨近準確地反映勞動的價值。需要指出,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大量的

9、企業和眾多的勞動者。勞動競爭過程具體包括勞動者之間的競爭,企業之間的競爭,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勞動者之間的競爭是供給者之間的競爭,供給者之間的競爭會使勞動價格降低;企業之間的競爭是需求者之間的競爭,需求者之間的競爭會使勞動價格上升;最后,是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供需之間的競爭,供需之間的競爭會形成一個均衡價格,這個均衡價格就能夠相對準確地反映各個勞動者個人勞動的價值。勞動采取價值形式,并通過價格表現出來,價格在競爭過程中形成,并間接反映價值,這樣就間接地計量了勞動,這也就是勞動的間接計量形式,簡單地說競爭過程就是計量勞動的過程。通過競爭過程,各個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就

10、都能夠得到趨近準確的實現,從而也就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在這里,按勞分配原則是通過競爭過程實現的,而競爭又是以市場為前提條件的,所以競爭過程是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市場是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條件。知道了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和實現條件,反過來就能根據是否采取了競爭的形式和具備了市場條件判斷是否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否則不知道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和實現條件也就不可能判斷是否實現了按勞分配原則。所以說,認識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實現條件和認識它本身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但是,周教授卻相反,他認為按勞分配有“分配方式”和“具體形式”之分,而且可以離開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具體形式”)而單純

11、從“分配方式”的意義上探討按勞分配問題,這是不正確的。內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對任何事物都有這樣的問題,即如果僅僅能夠說明事物的內容實質,而不能說明它的實現形式那它就不可能是科學的。比如,空想共產主義者提出了共產主義理想,但是他們卻沒有說明由誰去實現,如何去實現以及為什么去實現,所以共產主義就還是一種空想;馬克思主義者則說明了共產主義將由無產階級去實現,需要通過革命斗爭的形式去實現,證明剩余價值理論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提供科學的理論根據,這樣就使共產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了。周教授按勞分配觀點的問題也在這里,他以為按勞分配可以脫離實現形式去研究,這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離開了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也就不可

12、能科學地說明按勞分配原則。周教授離開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形式去說明按勞分配問題,其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用前面的例子做說明的話就可以說周教授所謂的按勞分配也不過是一種空想而已。三、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包括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分配經驗周新城教授否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是按勞分配,這是不正確的。下面我們談談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有制經濟的分配經驗。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在于以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各種生產要素都得通過市場進入生產過程,通過市場是要素進入生產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在市場經濟中,非公有制經濟的分配問題都是通過市場機制解決的。在進行生產之前,企業要到勞務市場招聘員工,勞動者需要到勞務市場尋找職業,

13、雙方在市場上直接見面,通過談判就會確定工資,之后還要簽訂勞動合同。這里的談判包括了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談判和經營管理者與所有者之間的談判。在談判過程中,員工代表自己,經營管理者則代表企業(或所有者),雙方是一種勞動交換關系;同時,經營管理者代表自己,董事會代表所有者,雙方也構成一種勞動交換關系。在這里,員工這一方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你不要管我的學歷、工齡等項因素,只要我完成了約定的勞動定額你就要支付我的工資;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這一方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我沒有別的什么附加條件,工資的多少僅僅以付出的勞動為標準,你只有按時完成了工作定額我才能支付相應的工資。相應地,經營管理者也會提出自己的要求

14、,比如自身收益應當與企業效益或效益的提高相關,自身收益應當占企業利潤的多少份額,等等,董事會也會提出應當以一定的效益指標作為支付經營管理者報酬的標準,等等。他們各方心里都有一桿秤,都知道自身的專長和興趣,都能夠到市場上仔細地了解同類勞動者的收入狀況并進行認真的比較,都能夠比較正確地認識自己,都能夠提出比較符合實際的要求;通過討價還價,雙方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大體符合個人意愿的收益??梢哉f,他們那里是按勞動支付工資的,他們那里不會考慮你的學歷、工齡等項因素。那么,他們是不是就完全不看文憑(或學歷)了呢?也不能這么說。他們在決定要試用你以前是一定會看你的文憑的,否則,在對你一無所知

15、的情況下憑什么決定是否讓你上崗試工呢?但是,這時候看文憑僅僅是決定是否讓你試工,支付工資時就不會考慮文憑等項因素了。從他們那里的談判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經營管理者或員工們未必都充分地認識到了勞動的性質,但是他們在談判過程中都堅持了一個隱含的前提,即承認勞動是具有價值的,按照付出的勞動提出工資條件,按照提供的勞動支付工資;你不答應付給我代表一定量價值的貨幣工資(或收入)我就不會和你簽約并付出勞動,我也要在你承諾并實際付出勞動之后才會給你支付工資,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憑著學歷和工齡等因素輕松地拿工資,這在他們那里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里的經營管理者都是非常聰明和務實的,他不會按照你的學歷或工齡等因素

16、付工資,否則的話你憑著高學歷(甚至假文憑)拿工資,而不付出勞動,企業豈不白白吃虧,他才不那么犯傻呢!我認為,他們的做法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結果每個勞動者都能各得其所,所有員工的勞動價值都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分配的基本經驗是,承認勞動本身具有價值,并通過談判確定工資,那里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市場的作用,比較充分地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四、按勞分配原則首先是在哪里實現的?按勞分配原則首先是在哪里實現的?周新城教授認為按勞分配是公有制經濟的分配原則,非公有制經濟不可能按勞分配,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實際上,非公有制經濟不僅實現了按勞分配原則,而且還是先于公有制經濟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按勞分

17、配原則是通過競爭過程實現的,市場是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條件,我們建立起了市場經濟就創造了按勞分配原則的實現條件。但是,公有制經濟天然排斥市場,遠不能展開充分的競爭,所以一直也沒有很好地實現按勞分配原則,至少現在還沒有充分地實現按勞分配的原則;而非公有制經濟則天然和市場相聯系,自然就會展開充分的競爭,所以開始就充分地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但是,周教授卻說非公有制經濟不是按勞分配,公有制經濟是按勞分配,這就本末倒置了。其實,公有制是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條件,但是它只是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另一個條件是市場經濟,因為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才能解決勞動的計量問題。公有制這個條件是制度意義的條件,有了這個條件各種所有制經濟就都有可能實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公有制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市場這個條件也是客觀存在的,也具有普遍意義(社會主義市場是統一的大市場)。但是,不同所有制經濟對市場的敏感程度卻是不同的。相對來說,公有制經濟由于傳統習慣的原因,對市場的反應還比較遲鈍,而非公有制經濟的反應則比較靈敏。所以,在具體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過程中非公有制經濟比公有制經濟更具有優越性。在研究公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