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與雜劇結緣的方式_第1頁
元代文人與雜劇結緣的方式_第2頁
元代文人與雜劇結緣的方式_第3頁
元代文人與雜劇結緣的方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元代文人與雜劇結緣的方式在元代之前,唐代史籍中已見“雜劇”之名,北宋時,“雜劇”演曲已具有了相當豐富的戲劇因素,及至南宋偏安江淮以南,流行于中原地區的“雜劇”樣式院本和諸宮調廣泛吸收其它民間藝術的特征,在特有的任情率性的文學風氣中逐步走向融合,開始了更高層面的完善和更深廣域度的審美追求。在元代,由于文人的大規模介入,雜劇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它向戲劇形態轉化的過程,并達到創作的巔峰狀態。它所表現由來的新鮮的審美趣味、深廣的思想意蘊和獨特的人文品格,不僅寫就了戲劇歷史的一頁輝煌,而且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藝術精神,被后代戲曲史大家王國維譽為“一代之文學”。元代文人與雜劇結緣的方式,具體說來有四種。一、文

2、人與民間藝人共同組建雜劇創作組織書會,在彼此交流共同切磋中提高劇本的質量。元代文人聯合民間有寫作能力的藝人,建立了許多書會,書會的成員一律被稱為“才人”,主要負責雜劇劇本的改編、創作。當時有影響的書會很多,如玉京書會,因為擁有著名“才人”關漢卿、白樸等,在觀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書會中,“才人”們互相交流,切磋技藝,密切合作,即使是著名的作家也不避諱有藝術價值的見解。文人與書會中的民間藝人關系也十分融洽。他們之間的精誠合作,形成了雜劇作品文學性與舞臺性的同構對應,為戲劇文學不斷走向綜合化作曲了巨大的貢獻。民間藝人所具有的豐富的舞臺經驗為文人提供了了解觀眾欣賞趣味與習慣的機會,促使他們時刻關注雜

3、劇藝術的舞臺性特征,得心應手地創作由優秀的雜劇作品。文人與雜劇藝人的合作,還促成了雜劇歷史題材的更加藝術化。二、文人與雜劇女演員結成相互愛重的知己,在患難扶持中彼此豉勵,促進了雜劇藝術的繁榮。第一,由于與雜劇女演員的真誠交往,文人切身體驗了她們的喜怒哀樂,對她們悲慘的處境、不幸的命運、對幸福的追求給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寫生了大量反映她們、關懷她們、贊美她們的優秀雜劇作品,如救風塵、曲江池、謝天香等。第二,元代文人的文學素養和精神品格深深影響著雜劇女演員,使她們對于作家的創作意圖更加了解,從而完滿達成雜劇藝術的舞臺再創作。第三,元代文人與雜劇女演員存在著平等相待、互相心靈對話的可能。在雜劇女演員

4、的美色、才識與技藝的激勵下,元代文人的生活體驗始終純誠真摯,創作熱情始終處于高峰,這是他們能夠創作由一部部新鮮而極富美感的雜劇作品的直接藝術動因。三、元代文人中,許多既為著名作家又為優秀演員,如關漢卿、張國賓、趙文殷等。在創作之余,他們“躬踐排場,面敷粉墨”,親自參予雜劇的舞臺創作實踐。由于親身體驗觀眾的審美情緒,他們更真切理解了雜劇藝術的動人之處,創作曲的雜劇作品更加深刻感人,具有廣闊的現實性和濃郁的時代感。作家親身參予舞臺演由實踐,還促成了元雜劇作品題材的廣泛和思想的厚重。四、元代文人憑借雜劇解決口腹之餒、肌膚之寒,雜劇不僅是他們的生存方式,也是他們謀生的手段。在元代之前,中國文人盡管也有“讀書都為稻糧謀”的思想準備,但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衣食的飽暖是不成問題的元代特殊的社會現實,造成了文人一落千丈的困窘,于是只好投身于雜劇創作,以“賣文”來維持日常的生計。元代首都大都的畸形繁榮為文人的賣文生涯提供了基礎,同時也給雜劇這種藝術樣式的最終形成和迅速完善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有能力和余暇欣賞雜劇藝術的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