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兩則(2)_第1頁
《世說新語》兩則(2)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說新語兩則【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 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2、背誦兩篇短文。3、 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 的性格特點。5、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2、背誦課文。【教學難點】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 禮儀?【教學方法】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 分誦讀的基礎上,讀

2、順句子,讀懂文意。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敘事性的,但其中 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按 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 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 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 互動結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3、延伸閱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余,可從世 說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閱讀。【教具準備】多媒體PPT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實物投影儀。【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

3、理解字 詞,疏通文意;學生復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組織 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 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 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計二: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 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 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 之,唯戎不動。人問之,

4、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 之信然。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 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學生齊讀注解,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劉義慶(4 0 34 4 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 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 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 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 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 簡

5、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三、研讀詠雪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 句子,疏通文意。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 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 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3、 選三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各組提冋:疏通文意后,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歸納問題:可能提出的問題有: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 日?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3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

6、,至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 比喻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明確:1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 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 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里良辰、美 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 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 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2對“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 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

7、絮”一喻而“笑樂”。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 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 言外,確實耐人尋味。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 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 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 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 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 形似是基 礎。 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 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 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 好的詩句 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 “柳絮” 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8、同學列舉的喻體有“鵝毛” “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師在充分肯 定的基礎上,適當引申其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 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 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6、默寫課文。四、 課堂練習 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閱讀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內容如下: 王冕者,諸暨(j門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zhe,就)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 撻(t 0,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 此,曷(he,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 出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

9、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ti dn,安然、坦然)若不見。1、對下列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竊入學舍(偷竊)B、冕因去(離家)C、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拿)D、瑯瑯達旦(天亮)2、 簡答: “曷不聽其所為”中的“其”指 _ 。 “聽已,輒默記”的意思是 _。 “兒癡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_ 。 “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一句說明 了什么?學生完成這個練習,教師選五位同學回答。明確:1、A(竊:偷偷地、悄悄地)2、 王冕 聽完以后,就默默記住暮歸,忘其牛已而復如初 說明王冕讀書的專注、入迷。五、 布置作業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有關詠雪一文的題目。2、 課外閱讀選自世

10、說新語?言語中的兩個小片斷,并思考 兩文的深刻含義。附原文:徐孺子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 0 ng)子,無此必不 明。”木猶如此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 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執條,泫(xuan,淚水流下的 樣子)然流淚。第二課時教學要點研讀陳太丘與友期。學生朗讀課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閱 讀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解決;背誦課文;歸納借鑒本文 的寫法和語言特色,積累詞語。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 設計二:同學們,你要做

11、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回答:“做一個善良的人” “做一個正直的人” “做一個成功的人”)如果 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你結識了小元方,你就會默默地告訴 自己:“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板書文題)二、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 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 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三、 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注意情節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內容,其他 同學點評四、 師生互動,研討課文,背誦課文1、 各小組提問。2、 教師歸納所提問題。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 儀,怎么判斷遲到? 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12、? 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 失禮?3、 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明確: 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 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 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 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兀方“尊君在不?”表現得 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 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 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 “下

13、車引之”又表現 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有同學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獲知友人是比陳太丘官咼兩品的 官員,平素對陳太丘傲慢無禮。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 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 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 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 的性格特征。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 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 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 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 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

14、,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 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 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4、教師出示省去標點的原文,學生試讀,然后背誦。投影顯示: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 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 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請一學生嘗試讀文,應讀出句讀、語氣來。全班齊讀、背誦。五、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體味語言簡練意義豐厚的特色提問:通過研讀這兩篇短文,世說新語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學生回答,明確

15、:敘事簡潔,敘中有議;語言凝練、辭意雋永; 咫尺萬里,辭近旨遠;小中見大教師不必評判,學生讀后有得, 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六、課堂練習投影顯示: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2、翻譯下列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 無禮。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3、 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于敬詞,哪些屬于謙詞。敝人卑職陛下令尊(g寡人足下令郎老朽麾下4、 下列句中加粗詞與“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誨女知之乎B、學而不思則罔C、路轉溪頭忽見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生逐一回答,明確:1、 期:約定。去:離開;過去的。顧:回頭看。弓I:拉;放 開。舍:放棄;犧牲。信:誠實,講信用;隨意、隨便。2、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 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 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