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七律長征教學設計_第1頁
(參考)七律長征教學設計_第2頁
(參考)七律長征教學設計_第3頁
(參考)七律長征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律 長征教學設計楊春麗設計理念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教學目標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3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重點難點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

2、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課前準備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長征背景。教師準備:搜集視頻、圖片等整理課件。課時安排 一教時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一、揭題導入,了解七律1、知道毛澤東是誰嗎?毛澤東是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詩人,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讀讀課題,發現了什么?七律是詩體名,它有什么特點?打開課本,數數總共幾行?每行幾個字? 2、這樣的詩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7個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個字需押韻。3、關于長征,大家課前都做了預習,誰來說說。(生交流)若讓大家用一個字

3、形容長征歷程會用?(難)長征途中紅軍歷經了許多磨難,這是一條漫漫長征路。現在再來讀一讀課題,你會怎么讀?(深情):七律長征 (緩慢):七律 長征(設計意圖:揭題導入,認識詩人毛澤東;介紹長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識結構。)二、朗讀感知,了解內容1細讀三遍詩:學法滲透:有一句老話:“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請同學一定要好好地讀讀這首詩!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詩中的生字詞,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讀通順,讀出詩句內部的停頓。聽明白要求了嗎?請認真讀。2指名讀詩,正音:好,誰愿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你來。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4個生字,看他有沒有念

4、錯。來,誰來給他一些建議。請你舉個例子讀給他聽聽,好嗎?你能再綜合同學們的建議,更好地把這首詩再讀一次嗎?3.齊讀: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讀出來。(出示,生字顯紅)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設計意圖:從有目的地自讀三遍,再到指名讀、指導再讀、齊讀,讓全體學生都能把詩讀通讀順;從詩題的味道,再到學生讀詩的味道,教師范讀的味道,學生再齊讀的味道,讓全體學生都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讀詩的機會。)三、自主探究,明確詩意1、默讀,靜思大意。讀得好!書讀

5、到這兒,老師有個要求了:了解書上的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說讀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嘗試解決。(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2、你讀懂了什么那句詩?(生試著說說意思) 哪些地方還不理解呢?預設:(1)a “逶迤”與“磅礴”的理解。b“騰細浪”與“走泥丸”的理解。c “云崖暖”和“鐵索寒”意思。d“萬水千山”虛指,如“萬言千語、萬險千阻”。(2)若學生提問為什么過金沙江的時候毛澤東覺得是暖的,過大渡河的時候覺得寒呢時將第五部分提前。3、明確詩意:(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

6、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翻騰著的小細浪,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腳下滾過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滔滔江水拍擊著高聳入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根根鐵索,使人寒意陣陣。(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加令人喜悅的是翻過了千里積雪的岷山,個個笑逐顏開。四、深入探究,感悟體會(10分鐘)1體會“遠征”。這里有段資料,讓咱們特別留意一下這段話中的這幾個數據。(引讀)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紅軍穿過了11個省翻過了12座大山跨過了24條

7、長河行程二萬五千里(點擊課件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這就是紅軍走過的行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如果把這條線路拉直,那就跨過了半個地球呀。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遠征。2、透過資料我們明白“遠征難”,那毛澤東是如何透過這56個字告訴我們遠征難呢?你從哪里知道?(“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鐵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長征途中的課件)1934年10月,毛澤東率領8.6萬紅軍,踏上了漫漫的長征路。這一路走來,除了偶爾巧渡金沙江的喜悅外,更多的是面隊飛奪瀘定橋的那種驚心動魄。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他們幾乎已經彈盡糧絕,他們吃的是草根和樹皮,腳下是吞噬他們生命的沼澤地。在紅軍走過這漫長的征途

8、的時候,八萬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這一切都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段征途的“難”。面對這樣重重的困難,紅軍有沒有被嚇倒?(沒有)用詩中的一個詞來說不怕(師板書:不怕)指導讀:堅定地說不怕鏗鏘有力地說不怕3、是的,不怕,因為他們堅信勝利就在前方,堅信一切困難都將被踩在腳下。這一切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無所畏懼、豪邁、樂觀)4、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5、看著地圖,讀著毛澤東的詩,我們感受了 “遠征難”。但是,作為紅軍的領路人,作為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遠征難”嗎?(不是)他還想表達什么情感?從哪知道?預設:A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體會出毛澤東還想表達紅軍不怕長征的艱難與危

9、險。生: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的不怕與只等閑(板書)師:什么對他們來說只等閑?在紅軍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只不過是什么?(那磅礴的烏蒙山也只不過是一個滾動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嶺只不過是大海里的一個細浪而已。)從這兒咱們感受到,詩人毛澤東還想告訴我們不怕,帶著這樣的感受來一起讀一讀這句詩。B從“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中體會到他們到達之后的喜悅心情,你能感受到他們為什么而喜悅?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的心情齊讀這兩句。(設計意圖:透過遠征難且不怕,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鉆研文本的空間。)五、探究重難點1、自由讀全詩,想想還有

10、哪里不太明白?(交流)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行詩中,詩人用了一對反義詞,能不能找出來?(板書:暖寒)為什么過金沙江的時候毛澤東覺得是暖的,過大渡河的時候覺得寒呢?咱們先來了解當時的兩個故事?3、課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讀。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回想我軍巧計渡江,你會怎樣?這個“暖”字,正是軍民一家親的暖,是不費一兵一卒取得勝利的喜悅。就讓咱們把笑容掛在臉上,一起再體會體會。齊讀。4、可是為什么過大渡河的時候,詩人要用一個“寒”字呢?(1)來看一看這段錄象。(師播放課件)(2)寫話: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說暖是喜悅的心情,那這個寒指的是什么?是啊,每

11、當毛澤東回憶起飛奪瀘定橋的場面時,感到的是膽戰心驚,是寒徹骨的悲痛。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5、男女生分讀,體會詩人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勝利的喜悅和感受詩人的痛心。6、師(引讀):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下了這首詩,并且親自在八千戰士面前朗誦了這首詩。七律長征 齊讀全詩。7、嘗試背誦7、小結:如今“長征”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恰如我們學習的長征,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學們任重而道遠。(設計意圖:此環節多處及時為學生提供視頻,創設直觀情境,容易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共鳴。)六、布置作業,延伸繼續1、課外閱讀沁園春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 婁山關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設計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