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單元八甘薯專項生產技術教學子單元六 夏薯高產栽培技術一、選用中短蔓、早熟優質高產品種夏薯高產品種應具備以下性狀:第一,早熟、高產。第二,耐肥性強。第三,劣株型疏散,莖粗,分枝性較強。第四,前期薯塊形成早,后期不早衰。1.淀粉加工區可選用:徐薯32(徐食5, 高淀粉、早熟、超短蔓、耐肥、兼優質食用, 熟食味靣、甜,抗根腐病,中抗莖線蟲病)、商薯19(淀粉兼食用型、高抗根腐病,抗莖線蟲病,耐澇性較好、穩產、中蔓)、徐薯22(高淀粉、夏薯淀粉率21.48%,耐濕、中抗根腐病)、漯薯10號(高淀粉、高抗莖線蟲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烘干率34.05%,比對照徐薯22高3.86個百分點)、鄭紅22(高
2、淀粉、食味較好。烘干率32.03%,比對照徐薯18高4.29個百分點;高抗莖線蟲病,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濟薯15號(高淀粉,烘干率及淀粉率分別為31.97%和21.45%;高抗根腐病等; 2.優質食用中短蔓品種選用:心香(紅皮、黃肉,靣甜,)煙薯25(紅皮、紅肉,軟甜)、徐薯34(紅皮、紅肉,靣甜,)、廣薯87(紅皮、桔黃肉, 軟甜)、北京553(黃皮、黃肉,軟甜,)等;3.早上市、高產、短蔓、紅心商品薯品種選用:廣薯87 (紅皮、桔黃肉, 軟甜)龍薯9號(高產、紅皮、紅肉, 軟較甜,)、鄭薯20(安平1號, 高產、黃皮、紅肉,軟較甜)、蘇薯8號(高產、紅皮、紅肉,軟較甜,)、鄭紅21(高
3、產、紅皮、紅肉,軟較甜,)、寧選1號(紅香蕉,高產、短蔓、抗裂皮,紅皮、紅肉,軟較甜,)及徐薯27(徐25-2, 特早熟、高產、短蔓、耐肥、高抗根腐病、紅皮、白肉,味淡、早上市);4.優質食用紫心薯中短蔓品種:浙紫1號、寧紫薯1號、煙紫薯1號(抗多病)、徐紫薯2號、渝紫7號、紫菁2號等品種。二、培育足夠的壯苗壯苗的標準為:葉片肥厚,葉色深綠,頂端平整,節間粗短,苗長2430厘米,苗齡30天以上,百苗鮮重1千克以上的無病一級苗。選用采苗圃蔓尖,一茬栽齊。種薯育苗于3月上中旬排薯育苗,苗床管理同常規春薯育苗。4月下旬開始剪苗移入采苗圃。為奪取夏薯高產,及早栽秧頭苗,建立地膜覆蓋采苗圃是培育無病壯苗
4、,保證夏薯適時栽種的有效措施。應于夏薯栽前45天左右,(河南省中部到“谷雨”時),從苗床上剪取壯苗,栽好采苗圃,注意選擇水肥地,施足肥料,整好地。采苗圃常采用小壟密植。壟寬5060厘米,株距1316厘米,每667平方米栽1.0萬1.2萬株。人工覆膜的可先栽苗后覆膜,待個別葉子受熱害時,可按每株位置開孔,掏出薯苗,再抓土蓋壓膜孔。為促進多分枝,增加采苗量,若先栽苗后覆膜,栽時即摘去頂心,待出現腋芽出現時,要保證肥水供應,滿足薯苗生長需要,麥收時,每667平方米采苗圃可供7000平方米夏薯田用苖,采苗圃栽完后做好田間管理,可作為種子田。三、平衡施肥, 穩氮增鉀夏薯高產田選擇土壤疏松,透氣性好,土層
5、深厚、含有機質多,前茬小麥單產每667平方米400千克以上,能排能灌的沙壤土高水肥地。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土壤水解氮50毫克/千克左右,速效磷20毫克/千克左右,速效鉀120毫克/千克以上。但土壤水解氮含量也不能過高,如超過70毫克/千克植株容易徒長。甘薯是喜鉀作物,而對氮的需求則有一定限度,據了解河南省鄲城、扶溝、西華、許昌、新鄉、南陽等縣市夏薯區,前茬小麥地,土壤肥力相對較高,小麥高區每667平方米產小麥400千克以上,由于常年施氮肥過多,土壤水解氮含量高達50毫克/千克以上, 個別地地土壤水解氮含量高的高達70毫克/千克以上,種植夏薯很容易導致甘薯莖葉旺長。還有不少薯農盲目施用過量的“甘薯
6、專用肥”或“煙草專用肥”(氮(N)10、磷(P2O5)10、鉀(K2O)20,其比例為1:1:2)或三元素“復合肥”(氮(N)、磷(P2O5)10、鉀(K2O),各含15其比例為1:1:1)若施到中等肥力或瘠薄甘薯地還好,因這兩種肥料均含有一定比例的氮素,施入高肥地,很容易導致甘薯莖葉旺長,施肥愈多,甘薯產量愈低,為避免夏薯高肥地莖葉旺長造成減產損失,建議,在甘薯前茬作物施氮肥較多地塊及夏薯地前茬小麥每667平方米產400千克以上的田塊,不施氮素化肥或少施含氮素的復合肥,重施鉀肥和補施磷肥和有機生物肥。對于前茬瘠薄麥田則應注意補充氮磷鉀肥料尤其是氮肥不能太少,以免缺氮莖葉打不起豐產架、缺乏足夠
7、的光合面積而影響光合產物的制造與積累。夏薯田以基肥一次施足為主,前茬屬于中產田的地塊,每667平方米施用氮(N)、磷(P2O5)、鉀(K2O),各含15復合肥50千克,并加施20千克硫酸鉀,瘠薄地可適當增加速效氮肥。除氮磷鉀肥料外,還應根據土壤中的其它養分含量情況,適當補施硼鋅鐵等微量元素,以滿足甘薯正常對生長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四、機械深耕,施肥起垅 為創高產打好基礎,滿足夏薯高產田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需要,采用“基肥足,肥效速,分層施用”的施肥方法,一次施足優質有機肥及有機復合肥,并包入垅心。為實現夏薯栽種搶時早栽,小麥邊收,邊施肥,邊整地,盡量做到機械施肥、深耕、起壟一體化。在黏土地、地
8、勢低洼易澇地及地下水位高、土壤肥水高的地塊和生長中、后期雨水偏多的地區,宜作大垅、高垅,垅距1米左右,壟頂寬30厘米,垅高2533厘米,每垅一行,株距1719厘米;在地勢高或沙質土、土層厚或肥力較差的地塊宜作小垅,垅距6580厘米,壟高25厘米左右,每垅一行。株距按2224厘米,小靣積農產可選用如上圖,山東滕州金曙王生產簡便實用甘薯起壟施肥機。注意:起壟要求達到壟直、平、勻、實、透、干,埂心不虛;大犁透壟,不漏耕;不扶濕壟, 雨天不起壟,以防破壞土壤結構。特別易澇區可考慮采用特高壟雙行(特高大壟,一壟雙行栽培,壟距1.21.3米、壟高40厘米, 壟頂寬60厘米, 株距按2628厘米).以上配制
9、密度均為每667平方米密度35004000株。一般,不提倡高壟雙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壟雙行已被普遍采用。當時,機械化程度低。因雙行高壟的機械化起壟和收獲等比較難以解決。與之比較,單壟種植有明顯的優越性。除了產量優勢外,單壟單行易在做壟、割蔓、收獲等環節采用機械化,技術也比較成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機械化栽培均采用單行制,機械化是甘薯生產發展的方向。同時要搞三溝配套,每隔3040米,挖一條腰溝,與壟溝、田頭排水溝相通,達到雨止田間無積水。大面靣積平原薯區可選用鄭州山河機械1QL80-2型起壟機,壟頂形成有個半圓形溝槽,種植時在溝槽內放水,墑情好,薯苗成活率高,栽插非常方便(將薯苗下半
10、部水平放入溝槽表層濕土,雙手一攏地表露出3片展開葉,一壓即可。不用人工扒坑,快捷省力) 其它型號起壟機,包括單壟起壟機也可改造成壟頂形成個半圓形溝槽,既能保證薯苗成活率,又能大大提高栽植效率。起壟后若土壤墑情好時每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100150毫升,對水5075千克,對大田噴施進行封閉處理。五、選用蔓頭苗,搶時早栽夏薯早栽是實現高產的關鍵性措施。夏薯由于不受溫度的限制,栽插越早,產量越高。夏薯搶時早栽是充分利用高溫期的熱量和光能資源、奪取高產的重要措施。據試驗資料分析,夏甘薯每早栽一天,可增加有效積溫10以上,每度有效溫度每667平方米可增加鮮薯3千克左右。因此,夏薯栽種宜早不宜遲,盡
11、量搶時早栽。早栽措施:一是麥壟套種,是以晚變早;二是趁墑搶種,邊割麥,邊撒糞,邊犁地起埂,傍晚栽插夏苗;三是抗旱搶時早栽,要力爭足墑栽種,缺墑時,應抗旱澆水,栽種不等雨。栽時選用粗壯蔓頭薯苗,粗壯蔓頭苗與莖蔓中間的節間薯苗相比較,更有利扎根快、返苗快,根粗壯,易形成薯塊,產量高。為促使多結薯,薯蔓苗以露3葉水平淺栽法栽種連葉片埋入土中34節為好, 薯苗入土各節分布在埂面5厘米深的表土層,結薯多而均勻。栽時窩施磷酸二氫鉀2千克/667平方米,對細土30千克拌勻,在栽薯時每窩抓一小把,再澆水,促使甘薯早生快發。在地下蟲及莖線蟲病危害地區并施入少量辛硫磷藥土防治,然后栽實薯苗。若迂到干熱風、炎熱高溫
12、天氣,最好把露出地面的葉片和苗頭用潮土掩蓋,3天后薯苗長出根后再把土去除,露出葉片,這是一項較好的保苗措施。并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是創造合理的群體結構、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的有效增產措施。要想獲得高產量,必需在個體發育較好的前題下增加種植密度,才能達到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目的。夏薯高產田,一般比較適宜的密度以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為宜。六、田間管理夏薯生長期短,前中期氣溫高,莖葉生長快,田間管理必須環環扣緊,確保甘薯的正常生長發育。1.前期早管、促苗早發 從栽苗到有效薯數基本形成,夏薯需40天左右。此時期以根系生長為中心,主要目標是苗全、苗勻;根苗健壯、早分枝、早結薯。1).查苗補栽
13、栽后47天內及早查苗補缺,發現有死苗、過于細弱的苗,要用粗壯的薯苗補苗或替換,最好在田地頭栽一些備用苗。補苗時應帶土連根一起澆水栽。確保密度和株間平衡生長。2).機械除草與化除結合 如果栽前未做化除的,在栽種結束后,分技期前后用機械除草,壟頂禾草(俗稱尖葉草)用人工除草配合清除圍根草或化除,對前期田間已出土的35葉禾草,每667平方米可施用10.8%的高效蓋草能40毫升,加水40千克除草,因壟溝與壟兩邊己經過機械除草,藥液可節省一半以上。 除草劑只對壟頂噴打,如果栽后已做化除的,封壟前根據效果和雜草情況,或用除草劑再控一次。3)看地、看苗,早追肥,追肥時要注意:一要早追肥;二要深施;三要施后封
14、土蓋嚴。施肥時應本著“肥田不施,中低產田普遍施”的原則。對弱小苗、補苗,及早偏施適量氮素化肥;對夏薯栽后30天,尚未封壟的地塊就要及早追肥,可每667平方米施碳胺1520千克或尿素68千克,加上5千克硫酸鉀,或每667平方米施甘薯專用肥1015千克,在基肥充足,長勢較旺地塊,追肥以鉀肥為主,控制氮肥,如追硫酸鉀,每667平方米用量需510千克。4)干旱時,及時澆小水 生產實踐中發現,前期生長如果遇到土壤濕度過小、土壤干硬、通氣不良等不利環境條件,就會使塊根的膨大受阻,根內木質部導管木質化程度增大,從而形成牛蒡根,也叫梗根或柴根,沒有利用價值。此時的塊根表皮局部或全部已經老化。而高溫干旱過后若突
15、然降雨或澆水,會使原本停止生長的塊根又處于適宜的生長條件下,而沒有老化的部分迅速恢復生長和淀粉合成,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畸形薯”、“裂皮薯”。嚴重影響商品薯價值。因此,要特別重視生長前期迂干旱時,及時澆水的重要性,以防形成 “畸形薯”、“裂皮薯”。甘薯受旱的標準是:凡中午出現葉片凋萎,下午45點以后又能恢復的叫暫時凋萎;日落后不恢復的叫永久凋萎。持續永久凋萎3天以上可澆小水,澆水量以壟栽半溝水為宜。5)秸草地面覆蓋: 近幾年大面積甘薯應用麥糠覆蓋,對抑制雜草和保墑有明顯效果,不僅提高了當季產量,而且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栽后1520天中耕l2次后即可撒麥糠,覆蓋量每畝
16、300400千克,厚度均勻,約2厘米左右。如麥糠不足可用鍘碎麥桿代替。6)適時打頂:甘薯封壟前,主蔓長30厘米左右時,打頂芽(未展葉)促使分枝生長,當分枝長到50厘米時,再打一次群頂,可防止水肥地旺長且增產10以上。7)防治地下害蟲:前期害蟲以紅蜘蛛、蚜蟲、螻蛄和地老虎最易發生,地下蟲可用毒餌誘殺或人工捕捉。2中期促控、健株穩長。從封壟到莖葉生長高峰期為莖葉盛長,薯塊相應膨大期夏薯栽后4070天,主攻目標是群體結構合理,地上、地下平衡生長,做到控上促下,以達到地上莖葉不瘋長。19771980年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結合多點分期挖根調查,對鮮薯4000千克以上667平方米的高產群體長相指標進
17、行研究。結果表明:甘薯植株在正常生長情況下的TR(蔓薯比值)曲線是一條從大到小的急劇變化過程,TR值下降愈快,說明同化物質向下轉運愈早,塊根的形成和膨大愈快。同時,干物量的增長和葉面積系數的大小表現成正比例。塊根增長速度以葉面積系數34時為最快,如果葉面積系數超過5或低于3,均不理想。通過源 庫關系的研究指出:春薯莖葉重高峰期在栽后100110天,夏薯在栽后70.90天。莖葉重25003000千克667平方米,不足2500千克667平方米為生長不良,超過4000千克667平方米為徒長長相特征。葉面積指數最高值4.045,如長期超過5為徒長特征。T/R值等于l時即平衡點,春
18、薯在8月下旬,夏薯在9月下旬,若出現過早為早衰特征,出現的過晚為徒長特征。從以上研究看出:為了提高甘薯單位面積產量,必須通過栽培措施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條件,滿足塊根的分化與膨大,除了生長前期促進形成層的分生活動,使其早結薯、多結薯、快膨大。同時,要促使地上部快速生長和發育,使莖葉早生快發。生長中期,地上部生長量、葉面積系數應盡快達到合適的高峰值,但不是旺長。最終促使同化物質向塊根運轉和積累。 1)抗旱澆水:甘薯雖然耐旱,但需水量較大。中期是莖葉生長盛期,同時也是薯塊膨大期,需水量明顯增多, 土壤相對含水量以7080為好。如長期干旱,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45,會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運輸,導致減產
19、。灌溉以灌半溝水為宜。其余時期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2)排澇:甘薯的澇漬,地里積水時間一長,輕者薯塊膨大停止,地上部生長過旺;重者薯塊因缺氧形成硬心至腐爛。因此在多雨季節應達到田間無積水的標準,使壟溝、腰溝、地頭排水溝“三溝”相通。雨過田內不積水。3)控制莖葉旺長:夏薯田一般較春薯田水肥條件相對較好,在施氮肥偏多, 土壤水解氮含量如超過70毫克/千克及陰雨天氣偏多,光照不足,土壤透氣性差的情況下,植株相對容易旺長。甘薯地上部旺長判斷標準為葉色濃綠、順著壟溝的方向放眼望去基本上看不清壟頂與壟溝的區別,薯蔓頂端突出較大,葉片大,葉色濃綠,葉柄長達20厘米以上,葉柄長是葉片寬的2倍以上,葉
20、層過多,郁閉不透氣,甘薯生長中期地上部生長旺盛,莖葉產量超過3500千克667平方米,葉面積系數長期超過5,薯秧深達40厘米以上,黃葉、落葉、爛葉增多。藤蔓旺長造成結薯少,產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旺長時藤蔓深厚,光合作用效率低,遇到陰雨連綿時藤蔓間透光透氣性差,濕度大,呼吸作用增強,光合作用制造的養料大部分被呼吸分解掉了,能夠轉移至塊根的就很少,造成產量降低。控制旺長的措施有:在此以前做好排水工程,防止土壤水分過大;控制氮肥用量且定位施肥,甘薯施肥宜采用少量定位施肥,最好是在起壟時將肥料包埋在壟體中央,使苗期甘薯能夠吸收充足的氮素,迅速提高葉面積,以制造更多養料,而在中后期氮素逐步被消耗,不容易
21、引起后期旺長。;打頂,封壟前適時打頂,封壟前主蔓與分枝,長到3040cm時,分別打未展開葉的莖尖;地面覆蓋秸草;化控,高肥力地塊封壟后若莖葉生長過旺、葉色濃綠、葉柄過長(超過葉片寬度2倍以上)、莖尖伸長過多時應進行控制,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75100克對水50千克,或用5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100千克,或用25毫升維它靈4號1支對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一般化控23次效果最好。噴施時間為睛天下午34時;提蔓不翻蔓,在莖葉生長盛期,若莖尖伸長突出、葉柄過長(超過葉片寬度2倍以上)、葉色濃綠、莖葉過厚,莖葉下部出現黃葉爛葉片現象、葉柄過長(超過葉片寬度2.5倍以上)時,適當提蔓,拉斷不定
22、根生長。瘋長嚴重田,可將薯拐地下的根摳斷;噴灑12次 0.3的磷酸二氫鉀液,每667平方米噴灑5070千克;防止旺長的前提還應重視栽前工作,為深耕改土(粘土摻沙)增加土壤透氣性;高壟栽培、選用耐肥品種、壯苗早栽;平衡施肥,控制氮肥增施鉀肥等。4).及時防治食葉性害蟲:中期若發生甘薯麥蛾、甘薯天蛾、造橋蟲、斜紋夜蛾等食葉性害蟲危害時,在低齡幼蟲期,用2.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噴霧,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要治小,治小。3后期防衰,奪取高產 從黃葉高峰期(栽后70天)到收獲(栽后130天左右)為生長后期。此時生長中心轉為薯塊盛長。此階段以薯塊膨大為主,主攻目標是護葉、保根、增薯重,
23、促使地上部養分盡快輸送到薯塊,以防后期早衰。1)防早衰:河南省甘薯生長以9月中旬進入莖葉落黃期較為適宜,過晚是旺長的表現,過早是脫肥的表現,特別是8月底以前莖葉落黃的薯田,對產量影響較大。防早衰的方法是8月下旬趁下午,每667平方米葉面噴灑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6075千克12次,有良好的效果。2)提倡甘薯不翻秧:試驗證明,不論平原水肥地還是山崗薄地,翻秧都造成減產,減產幅度為1020,減產的原因:損傷大量莖葉,降低制造養分的能力;打亂了葉片的均勻分布,降低了光合作用強度;改變植株養分的正常分配。遇到雨澇和薯田旺水時可提蔓,開溝排澇,摳根、打頂、噴灑多效唑等。 3)注意徹底防治食葉性害
24、蟲害 后期若發生甘薯麥蛾、甘薯天蛾、造橋蟲、斜紋夜蛾等食葉性害蟲危害時,及時用2.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噴霧,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徹底防治,蟲害嚴重情況下,須三天后再次噴施。 4)防旱排澇 后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6070(即六、七成墑)為宜,持續干旱土壤相對含水量50%以下,對甘薯膨大影響較大,干旱時嚴重時光合產物的制造及薯塊的膨大幾乎趨于停頓狀態。此期每澆一次水,每667平方米能比不澆的增產300500千克鮮薯。因此,為奪取甘薯增產,在分枝結薯期和9月份薯塊膨大盛期迂干旱時,應及時噴灌或澆半溝水。甘薯收獲前20天,.一般不再澆水,以防土壤濕度過大,造成缺氧爛薯或 “硬心”
25、。遇到多雨季節,雨止使垅溝、腰溝、排水溝“三溝”相通,保證田間無積水。七、適時收獲、安全收獲 甘薯要做到適時安全收獲,甘薯薯塊的成熟無明顯期限,收獲時期通常根據當地氣溫和用途而定, 一看甘薯用途:對不同用途、不同情況如需騰茬、甘薯加工、鮮食、留種用等原因其收獲期應分別對待。在地溫15以下塊根停止膨大,10以下莖葉開始枯死,薯塊在9以下時問長了,易受冷害。如作鮮食用商品薯,早上市,趁價格高效益好,特早熟品種可早收,如特早熟品種豫薯10號,春薯到8月上、中旬即可上市,每千克2元,每667平方米鮮薯產15002000千克,產值達30004000元,還能種一季冬菜。還有早熟高產品種如鄭薯20(安平1號)、龍薯9號、蘇薯8號等早熟高產品種,春薯到8月下旬生長期120天上市,每千克1.6元,每667平方米鮮薯產15002000千克,產值達30004000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