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_第1頁
(完整版)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_第2頁
(完整版)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_第3頁
(完整版)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 50231-98第一章總則第 1.0.1 條 為了指導機械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及驗收,確保質量和安全,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制定本規范。第 1.0.2 條本規范適用于各類機械設備安裝工程,從開箱起至設備的空負荷試運轉為止的施工及驗收, 對必須帶負荷才能試運轉的設備, 可至負荷試運轉第 1.0.3 條 設備安裝工程應按設計施工。當施工時發現設備有不合理之處,應及時提出修改建議,并經設計變更批準后,方可按變更后的設計施工。第 1.0.4 條 安裝的機械設備、主要的或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和產品標準的規定,并應有合格證。第 1.0.5 條設備安裝

2、中采用的各種計量和檢測器具、儀器、儀表和設備,應符合國家現行計量法規的規定, 其精度等級, 不應低于被檢對象的精度等級。第 1.0.6 條 設備安裝中的隱蔽工程,應在工程隱蔽前進行檢驗,并作出記錄,合格后方可繼續安裝。第 1.0.7 條 設備安裝中,應進行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并應對每道工序進行檢驗和記錄。工程驗收時,應以記錄為依據。第 1.0.8 條 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除應按本規范執行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范的規定。第二章地腳螺栓與墊鐵第一節地腳螺栓第 2.1.1 條 地腳螺栓地腳螺栓在預留孔里應垂直,無傾斜。第 2.1.2 條 螺母與墊圈、墊圈與設備底座間的接觸均應緊密。第 2.1.

3、3 條擰緊螺母后,螺栓應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長度宜為螺栓直徑的1/3 2/3 。第二節墊鐵第 2.2.1 條 當設備的負荷由墊鐵組承受時,墊鐵組的位置和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每個地腳螺栓旁邊至少應有一組墊鐵。二 、墊鐵組在能放穩和不影響灌漿的情況下,應放在靠近地腳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三、相鄰兩組墊鐵的距離宜為500 1000mm。四、每一組墊鐵的面積,應根據設備負荷,按下式計算:A C (Q1+Q2)×102R式中:A 墊鐵面積(mm2);Q1由于設備的重量加在該墊鐵組上的壓力(N );Q2由于地腳螺栓擰緊所分布在該墊鐵組上的壓力( N),可取螺栓的許可抗拉力;R基礎或地坪

4、混泥土的單位面積強度(),可取混泥土設計強度;C安全系數,宜取1.5 3。五、設備底座有接縫處的兩側應各墊一組墊鐵。第 2.2.2 條使用斜墊鐵或平墊鐵調平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承受負荷的墊鐵組,應使用成對斜墊鐵,且調平后灌漿前用定位焊焊牢,勾頭成對斜墊鐵能用灌漿層固定牢的可不焊。二、承受重負荷或有較強連續振動的設備,宜用平墊鐵。第 2.2.3條每一組墊鐵宜減少墊鐵的塊數,且不宜超過5 塊,并不宜采用薄墊鐵。放置平墊鐵時, 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間且不宜小于2mm ,并應將各墊鐵相互用定位焊焊牢,鑄鐵墊鐵可不焊。第 2.2.4 條 每一墊鐵組應放置整齊平穩,接觸良好。設備調平后,每組墊

5、鐵均應壓緊,并應用手錘逐組輕擊聽音檢查。對高速運轉的設備,當采用0.05mm塞尺檢查墊鐵之間及墊鐵與底座之間的間隙時,在墊鐵同一斷面處以兩側塞入的長度總和不得超過墊鐵長度或寬度的1/3 。第 2.2.5條設備調平后,墊鐵端面應露出設備底面外緣;平墊鐵宜露出 10 30mm ;斜墊鐵宜露出10 50mm 。墊鐵組伸入設備底座底面的長度應超過設備地腳螺栓的中心。第 2.2.6 條 安裝在金屬結構上的設備調平后,其墊鐵均應與金屬結構用定位焊焊牢。第三章裝配第一節一般規定第 3.1.1 條 裝配前應了解設備的結構、裝配技術要求。對需要裝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關精度、配合面應進行復查和清洗處理,并應按

6、照標記及裝配順序進行裝配。第 3.1.2 條 當進行清洗處理時,應按具體情況及清洗處理方法先采取相應的勞動保護和防火、防毒、防爆等安全措施。第 3.1.3 條設備及零、部件表面當有銹蝕時,應進行除銹處理。第 3.1.4 條 設備零、部件經清洗后,應立即進行干燥處理,并應采取防返銹措施。第 3.1.5 條設備組裝時,一般固定接合面組裝后, 應用 0.05mm 塞尺檢查,插入深度應小于20mm ,移動長度應小于檢查長度的1/10 ;重要的固定接合面緊固后,用0.04mm塞尺檢查,不得插入;特別重要的固定結合面,緊固前后均不得插入。第 3.1.6 條 帶有內腔的設備或部件在密閉前,應仔細檢查和清理,

7、其內部不得有任何異物。第 3.1.7 條 對安裝后不易拆卸、檢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裝配前應做滲漏檢查、第二節螺栓、鍵、定位銷裝配第 3.2.1 條裝配螺栓時,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緊固時,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擊法和超過螺栓許用應力。二、螺栓頭、螺母與被連接的接觸應緊密,對接觸面積和接觸間隙有特殊要求的,尚應按技術規定要求進行檢驗。三、有預緊力要求的連接應按裝配規定的預緊力進行預緊,可選用機械、液壓拉伸法和加熱法;鋼制螺栓加熱溫度不得超過400 .四、螺栓與螺母擰緊后,螺栓應露出螺母24 個螺距;沉頭螺釘緊固后,釘頭應埋入機件內,不得外露。五、有鎖緊要求的, 擰緊后應按其技術要求規定鎖緊;用

8、雙螺帽鎖緊時,薄螺母應裝在厚螺母之上;每個螺母下面不得用2 個相同的墊圈。第 3.2.2 條 不銹鋼、銅、鋁等材質的螺栓裝配時, 應在螺紋部份涂抹潤滑劑。第 3.2.3 條 現場配制的各種類型的鍵,均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裝配通用技術文件規定的尺寸精度。鍵用材料的抗拉強度不應小于588N/mm2。第 3.2.4 條鍵的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一、鍵的表面應無裂紋、浮銹、凹痕、條痕及毛刺,鍵和鍵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裝配前均應檢驗,二、普通平鍵、導向鍵、薄形鍵和半圓鍵。兩個側面與鍵應緊密接觸,與輪轂鍵槽底面不接觸。三、普通楔鍵和勾頭楔鍵的上、下面應與軸和輪轂的鍵槽底面緊密接觸。四、切向鍵的兩兩斜

9、面間以及鍵的側面與軸和輪轂鍵槽的工作面間,均應緊密接觸。第 3.2.5 條裝配時,軸鍵槽及輪轂鍵槽軸心線的對稱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規定的對稱度公差79 級選取。第 3.2.6 條銷的裝配應符和下列要求:一、檢查銷的形式和規格,應符合設計及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二、有關連接機件及其幾何精度經調整符合要求后。三、裝配銷時不宜使銷承受載荷,根據銷的性質,宜選擇相應的方法裝入;銷孔的位置應正確。四、對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銷和銷孔,裝配前檢查其接觸面積,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無規定時,宜采用其總接觸面積的50 75 。五、裝配中,當發現銷和銷孔不符合要求時,應鉸孔,另配新銷;對定位

10、精度要求高的,應在設備的幾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運轉試驗合格后進行。第三節聯軸器裝配第 3.3.1 條 凸緣聯軸器裝配時,兩個半連聯軸端面應緊密接觸,兩軸心的徑向位移不應大于 0.03mm 。第 3.3.2 條 彈性套柱銷聯軸器裝配時,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彈性套柱銷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D (mm) 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端面間隙( mm)斜mm7180950.042 41061300.2/10001600.053 51902242504 63150.2/10004004750.085 76000.10第 3.3.3 條 彈性柱銷聯軸器裝配時,

11、 兩軸心徑向位移、 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兩軸心徑向位移端面間隙聯軸器外形尺寸 D(mm)兩軸線傾斜( mm)mm90-1600.052-3195-2002.5-4280-3200.083-5360-4100.2/10004-64805-75400.106-8630第 3.3.4條彈性柱銷齒式聯軸器裝配時,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彈性柱銷齒式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 D (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mm)mm78-1180.082.5158-2600.104-5300-5150.150.5/10006-85

12、60-7700.210860-11580.2513-151440-16400.318-20第 3.3.5 條齒式聯軸器裝配時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齒式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D(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mm)mm170-1850.300.5/10002-4220-2500.45290-4300.651.0/10005-7490-5900.91.5/1000680-7801.27-10二、聯軸器的內、外齒的嚙合應良好,并在油浴內工作,其中小扭矩、低轉速的應選用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鋰基潤滑脂)的ZL-4 潤滑脂。大扭

13、矩、高轉速的應選用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齒輪油)的HL-20HL-30潤滑油,并不得有漏油現象。第 3.3.6 條滑塊聯軸器裝配時,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滑塊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 D (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mm)mm1900.050.3/10000.5-1250-3300.101/10001-2第 3.3.7 條 蛇形彈簧聯軸器在裝配時,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蛇形彈簧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 D (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 mm)mm2000.10.1/10

14、001-4200-4000.21.5-6400-7000.31.5/10002-8700-13500.52.5-101250-25000.72/10003-12第 3.3.8 條 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裝配時,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 D (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mm)mm500.102-470-1050.151/1000125-1700.203-6200-2500.302600.306-8300-4000.350.5/10007-9第 3.3.9條滾子鏈聯軸器裝配時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裝配時,兩軸心

15、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滾子鏈聯軸器裝配時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 D (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mm)mm51.0657.080.044.968.8876.910.056.794.46116.570.069.2127.780.0610.9154.33186.500.100.5/100014.3213.020.1217.8213.490.1421.5270.080.1624.9340.80405.220.2028.6466.250.2535.6二、聯軸器的滾子應按要求加注潤滑油。第 3.3.10條輪胎式聯軸器裝配時,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和端

16、面間隙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輪胎式聯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軸器外形尺寸D(mm)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 mm)mm1208-101400.51.0/100010-1316013-1518015-1820018-2222018-222501.01.5/100022-2628022-26320-36026-30第 3.3.11 條十字軸式聯軸器裝配時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半圓滑塊與叉頭的虎口面或扁頭平面的接觸應均勻,接觸面積應大于60 。二、在半圓滑塊與扁頭之間所測的總間隙s 值,應符合產品標準和技術文件的規定,當聯軸器可逆轉時,間隙應取小值。第 3.3.12 條聯軸器裝配時,兩軸心徑

17、向位移和兩軸線傾斜的測量方法:1、用塞尺直接測量;2 、用塞尺和專用工具測量;3 、用百分表和專用工具測量。第 3.3.13條當測量聯軸器端面間隙時,應使兩軸竄動到端面間隙為最小尺寸的位置。第四節離合器、制動器裝配第 3.4.1 條瓦塊式制動器裝配時,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動器各銷軸應在裝配前清洗潔凈,油孔應暢通; 裝配后應轉動靈活,無阻滯現象。二、同一制動輪的兩閘瓦中心應在同一平面內,其允許偏差不得大于2mm 。三、閘座各銷軸軸線與主軸軸線的鉛垂面間的水平距離允許偏差為±1mm 。四、閘座各銷軸軸線與主軸軸線水平面的垂直距離允許偏差為±1mm 。五、閘瓦鉚釘應低于閘皮表面

18、2mm ;制動梁與擋繩板不應相碰,其間隙指應小于 5mm 。六、松開閘瓦時,制動器的閘瓦間隙應均勻,且不應大于2mm 。七、制動時,閘瓦與制動輪接觸應良好、平穩;各閘瓦在長度和寬度方向與制動輪接觸不得小于80 。八、油壓或氣壓制動時,達到額定壓力后,在10min內壓力降不大于0.196Mpa.第五節具有過盈的配合件裝配第 3.5.1條裝配前應測量孔和軸的配合部位尺寸及進入端倒角角度與尺寸。根據實測的平均值,應按設計要求和本規范選擇裝配方法。具有過盈的配合件裝配方法配合類別基孔制 基軸制配合特性裝配方法過H7S7中等壓入配合,用于鋼制和鐵一般用壓力機裝配, 對盈制零件的半永久性和永久性裝配,于較

19、大尺寸和薄壁零S6h6配可產生相當大的 結合力件需用溫差法裝配合H7U7具有更大的過盈,依靠裝配的結合用溫差法裝配U6h7力傳遞一定負荷過H7H7用于稍有過盈的定位配合,例一般用木錘裝配度H6h6如為了消除振動用的定位配合配H7H7平均過盈比 H6( 或 K7) 大,用于 K6合用錘或壓力機裝配H6h6h6 有較大過盈的更精密的定位過小過盈配合,用于定位精度特盈H7P7別重要,能以最好的定位精度達到P6h6用壓力機裝配配部件的剛性及同軸度要求,但不能合用來傳遞摩擦負荷,需要時易拆除第 3.5.2 條 在常溫下裝配時應將配合面清洗潔凈,并涂一薄層不含二硫化鉬添加劑的潤滑油;裝入時用力應均勻,不得

20、直接打擊裝配件。第 3.5.3 條用液壓充油法裝配配合件時,應先按技術要求檢查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當無規定時,其粗糙度應在 Ra1.6 0.8um 之間。對油溝、棱邊應刮修倒園。第 3.5.4 條過盈連結的裝配宜采用溫差法,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加熱包容件時,加熱應均勻,不得產生局部過熱。未經熱處理的裝配件,加熱溫度應小于400 ;經過熱處理的裝配件,加熱溫度應小于回火溫度。第 3.5.5條溫差法裝配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規定檢查裝配件的相互位置及相對尺寸。 加熱或冷卻均不得使其溫度變化過快;并應采取防止火災及人員被灼傷或凍傷的措施。第六節滑動軸承裝配第 3.6.1條軸瓦的合金層與瓦殼的結合應牢

21、固緊密,不得有分層、脫殼現象。合金層表面和兩半軸瓦的中分面應光滑、平整及無裂紋、氣孔、重皮、夾渣和碰傷等缺陷。第 3.6.2 條厚壁軸瓦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一、上、下軸瓦瓦背與相關軸承孔應接觸良好,并應按設計文件規定檢驗接觸要求;當無規定時,其接觸要求應符合表3.6.2-1的規定:上下軸瓦瓦背與相關軸承孔的接觸要求表 3.6.2-1項目接觸要求簡圖上軸瓦下軸瓦接觸角稀油潤滑130 °150 °a油脂潤滑120 °140 °a 角內接觸率60 70 D 200 時, 0.05mm塞尺不得塞入瓦側間隙b (mm )D 200 時,0.10mm塞尺不得塞入注:

22、 D 為軸的公稱直徑二、上、下軸瓦的接合面應接觸良好。未擰緊螺釘時,應采用0.05mm塞尺從外側檢查接合面。其塞入深度不得大于接合面寬度的1/3。三、動壓軸承的頂間隙可按與滑動速度關系曲線(圖3.6.2-2)進行調整或按表3.6.2-3、表3.6.2-4的規定進行調整。四、單側間隙應為頂間隙的1/2 1/3。五、上、下軸瓦內孔與相關軸頸的接觸應符合表3.6.2-5的要求。六、配制的瓦口墊片應與瓦口面的形狀相同,其寬度應小于瓦口1 2mm ;其長度應小于瓦口面1mm ;墊片應平整無棱刺。瓦口兩側墊片的厚度應一致;墊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與軸頸相接觸。軸承間隙(公稱)直徑的1/10000) mm直徑

23、250mm滑動軸承頂間隙(mm )表 3.6.2-3基本尺寸 d最小間隙平均間隙最大間隙基本尺寸 d最小間隙平均間隙最大間隙30 d500.0250.0500.0751600.130.160.2050 d800.0300.0600.0901800.150.180.2180 d 1200.0270.1170.1612000.170.200.231300.0850.1370.1882200.190.220.251400.0850.1370.1882400.210.240.271500.120.150.192500.220.250.28直徑250mm滑動軸承頂間隙(mm )表 3.6.2-4基本尺寸

24、 d最小間隙平均間隙最大間隙基本尺寸 d最小間隙平均間隙 最大間隙2600.230.260.294800.440.480.522800.250.280.315000.460.500.543000.270.300.335300.490.530.573200.280.320.365600.520.560.603400.300.340.386000.560.600.643600.320.360.406300.590.630.673800.340.380.426700.620.670.724000.360.400.447100.660.710.764200.380.420.467500.700.750

25、.804500.410.450.498000.750.800.85注:表 3.4.7-2 和表 3.4.7-3 適用于活塞式發動機、油膜軸承、軸頸最大圓周速度為 10m/s,潤滑油粘度不大于 16°E上、下軸瓦內孔與相關軸頸的接觸要求表 3.6.2-5接觸角 aa 角度范圍內接觸點(點數/25mmX25mm)簡圖稀油軸轉速( r/min)軸瓦內徑( mm )油脂180180-360360-500潤潤300432滑滑 300500543905001000654 90 °1201000865°注:受力較小的軸瓦,接觸點可在25XmmX25mm的面積上按表中數值降低1

26、個接觸點。第 3.6.3 條薄壁軸瓦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軸瓦與軸頸的配合間隙及接觸狀況應由機械加工精度保證,其接觸面一般不允許刮研。檢查薄壁軸瓦頂間隙時,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無規定時宜符合表 3.6.3 的規定。薄壁軸瓦頂間隙表 3.6.3轉速 r/min 15001500-3000 3000頂間隙( mm)(0.81.2)d/1000(1.2-1.5)d/1000(1.5-2)d/1000注: d 為軸頸的公稱直徑(mm)瓦背與軸承座應緊密地均勻貼合,用著色法檢查。軸瓦內徑小于180mm的,其接觸面積不應小于85 ;內徑大于或等于180mm的,其接觸面積不應小于 70 。二裝配后,

27、在中分面處采用0.02mm的塞尺檢查,不得塞入。第 3.6.4條軸頸與軸瓦的側間隙可用塞尺檢查;軸頸與軸瓦的頂間隙可用壓鉛法檢查。鉛絲直徑不宜超過頂間隙的3 倍。第七節滾動軸承的裝配第 3.7.1 條裝配滾動軸承前,應測量軸承的配合尺寸。按軸承的防銹方式選擇適當的方法清洗干凈; 軸承應無損傷, 無銹蝕、轉動應靈活及無異常聲響。第 3.7.2 條采用溫差法裝配滾動軸承時,軸承被加熱溫度不得高于100 ;被冷卻溫度不得低于 80。第 3.7.3 條軸承外圈與軸承座或箱體孔的配合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于剖分式軸承座或開式箱體,剖分接合面應無間隙;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在對稱中心線的120 °

28、;范圍內與軸承蓋在對稱中心線90 °范圍內應均勻接觸,并應采用 0.03mm塞尺檢查,塞入長度應小于外圈長度的1/3 。軸承外圈與軸承座或開式箱體的半圓孔間不得有夾幫現象。第 3.7.4 條軸承與軸肩或軸承座擋肩應緊靠;圓錐滾子軸承和向心推力球軸承與軸肩的間隙不得大于0.05mm ,與其他軸承的間隙不得大于0.1mm 。軸承蓋和墊圈必須平整, 并應均勻的緊貼在軸承端蓋上。當設備技術文件有規定時,可按規定留出間隙。第 3.7.5 條 裝配軸兩端用徑向間隙不可調的、且軸的軸向位移是以兩端蓋限定的向心球軸承時,應留出間隙。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留出間隙可取 0.2mm 0.4mm 。溫差

29、、中心距大另計算。第 3.7.6 條 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雙列推力球軸承的軸向游隙應按表 3.7.6-1 調整;雙列和四列圓錐滾子軸承在裝配時,均應檢查其軸向游隙。并應符合表 3.7.6-2 的要求。滾動軸承的游隙表 3.7.6-1向心推力球軸承單列圓錐滾子軸承雙向推力球軸承軸承內徑軸向游隙(mm )軸向游隙(mm)軸向游隙(mm)mm輕寬及中寬中及重系輕系列中及重系列輕系列輕系列系列列300.02-0.060.03-0.090.03-0.100.04-0.110.03-0.080.05-0.1130-500.03-0.090.04-0.100.04-0.110.05-0.130

30、.04-0.100.06-0.1250-800.04-0.100.05-0.120.05-0.130.06-0.150.05-0.120.07-0.1480-1200.05-0.120.06-0.150.06-0.150.07-0.180.06-0.150.10-0.18120-1500.06-0.150.07-0.180.07-0.180.08-0.20150-1800.07-0.150.08-0.200.09-0.200.10-0.22180-2000.09-0.200.10-0.220.12-0.220.14-0.24200-2500.18-0.300.18-0.30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的軸

31、向間隙表 3.7.6-2軸承內徑( mm )軸向游隙( mm)內圈比外圈溫度高 25-30 一般情況800.01-0.200.30-0.4080-1800.15-0.250.40-0.50180-2250.20-0.300.50-0.60225-3150.30-0.400.70-0.80315-5600.40-0.500.90-1.00第 3.7.7條向心軸承、滾針軸承、螺旋滾子軸承裝配后應轉動靈活。當采用潤滑脂的軸承時, 裝配后在軸承空腔內應加注65 -80 空腔容積的清潔潤滑油脂,但稀油潤滑的軸承,不得加注潤滑脂。第 3.7.8 條單列向心球軸承、 向心推力圓錐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裝在軸頸上和軸承座內的軸向預緊程度 (軸向預過盈量) ,應按軸承標準或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第八節傳動皮帶、鏈條和齒輪裝配第 3.8.1 條 皮革帶和橡膠布帶的接頭采用螺栓或膠合方法連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皮革帶的兩端應削成斜面;橡膠布帶的兩端應按相應的簾子布層剖割成階梯狀,接頭長度宜為帶寬度的12 倍。二、膠合劑的材質與皮帶的材質應具有相同的彈性。三、接頭應牢固;接頭處增加的厚度不應超過皮帶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