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眾意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層論文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意識 論文摘要:公眾的保護意識制約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展,這一觀念沒有得到普遍的重視,大部分研究者更多的是從宏觀上去把握和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巨大工程,這是與國外保護策略的不同之處,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滯后的原因之一。筆者試圖從公眾的保護意識方面來探討如何更有效的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自古暨今,中國文化的主導者們“教民追孝”,“孝性”是中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如此偏愛傳統文化和祖宗留下來的器物,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是基礎這種“孝性”,這一行為能夠在20世紀
2、末和21世紀,終于形成氣候并引發出一系列重大的實踐行動,并不是偶然的,或“頭腦發熱的”。20世紀初期,有識之士就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并呼吁民眾加以保護,且提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但由于戰亂、絡繹不絕的社會動員和革命運動使人們無暇顧及這一領域;隨著改革開放深入,西方文化的沖擊,民眾對自己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探尋更加迫切,極力尋求打下生命烙印的記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留住這一記憶之一,它“不僅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是一項舉國上下全民參與代代接替的、長期的宏偉的歷史性任務?!保﹨⒁妱⒗⒘⒎俏镔|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整體性原則一文,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3、。)然而,從近些年的保護狀況來看,雖然出臺了非常細致的、具有法律效益的保護策略和措施,卻并沒有有效的抑制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的速度。筆者認為,問題的出現除了關乎有形的“政策”,更關乎無形的公眾保護意識。 一、重視“上”“下”層的協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是民族或族群,它屬于該民族或族群的全體人們,它具有很強的公眾性。而公眾意識就是這些民族或族群的自我意識,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保護世界各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舉措,這也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但是目前在國內許多單位或地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內容以及重要意義
4、認識不充分,他們不知道保護什么?能不能保護?怎樣保護? 一個世紀以來,不少研究者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研究之中,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做了許多有益有價值的工作。然而,專家、學者們的保護往往帶有一定的功利性,他們熱衷于“填補空白”,戴著“藝術之墨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某些因素加以改造和利用,以“變異”的形式存在于“象牙塔”層面的交流與合作。“然而,在民間藝術活動被大量地用以為創作材料而遭到掠奪性開采的同時,它們本身卻仍然被視為落后的、原始的、粗糙的,被視為必須以精英文化的模式加以改造才能擁有藝術價值的對象?!保ㄗⅲ簠⒁姼抵斔囆g學研究的田野方法一文,草根的
5、力量,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這種漠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態,脫離保護主體的基礎意識層即公眾保護意識的所謂“保護”,跟不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消亡的速度。 政府的政策有利于保護,也有利于公眾保護意識的提高,然而,過于的依賴政策,也會導致公眾保護意識的淡薄。2004年8月28日,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6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公布了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6月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6名。應該說,國家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鮮明的“等級
6、制”保護策略,有時會削弱民眾的保護意識,他們會認為名錄下的遺產才是需要保護的,或者“高等級”的遺產才是保護的對象。我們似乎走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公布名錄和傳承人”本意是要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而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反而卻消減了這種意識,因而,關鍵不是政策的出臺有多少前瞻性,專家、學者們的研究有多重大的意義,而是實際操作中,重視政策、研究成果與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的協調,告訴人們為什么要保護并熱愛這一類型的文化,增進保護的緊迫性的認識。 二、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的三層舉措 提高公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國家社會的自覺意識)其實就是一個全民性“文化自覺”的過程?!胺俏镔|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不是死
7、文化而是活文化,其區別與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特點就是依附于特定的民族、群體、區域或個體存在,并流傳至今?!保ㄗⅲ簠⒁妴虝怨怅P注母親河一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剪紙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講究“活”性,以“人”為本,離開了對人的關注與重視,就是舍本逐末。提高“人”的保護意識雖然是針對全體公眾,但具體操作還應具有科學性和循序漸進的過程,筆者認為應該有三個遞進的層面,它們所針對的受眾不同,得到的效果有差異,而結合實施則可以提高全民的保護意識。 1、提高傳承人和相應的專業人員的保護意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部分領域是由傳承人的口傳心授而得以代代傳遞
8、、延續和發展的,他們“掌握著祖先創造的精湛技藝和文化傳統,他們是中華偉大文明的象征和重要組成部分。當代杰出的民間文化傳承人是我國各民族民間文化的活寶庫,他們身上承載著祖先創造的文化精華,具有天才的個性創造力。代代相傳是文化乃至文明傳承的最重要的渠道,傳承人是民間文化代代薪火相傳的關鍵,天才的杰出的民間文化傳承人往往還把一個民族和時代的文化推向歷史的高峰?!保ㄗⅲ簠⒁娭袊耖g文藝家協會編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調查、認定、命名工作手冊,2005年版,第11頁。)保護和延續非物質文化遺產關鍵是要保護傳承人,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由于傳承人的聲譽和所處的特殊位置,除了要傳授特定的“文化”外,還需傳播
9、延續這類“文化”的意義。然而,對于部分傳承人而言,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是我們所認為的“文化”,這種最直接的能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的途徑應是要得以重視的。此外,近兩年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遺產和傳承人名錄后,有部分沒有被列入名錄的傳承人通過媒體渠道道出了自己的抱怨:“國家不重視,我們如何來傳承”,過于依賴政府政策和帶有功利性的保護意識,不僅不能使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更會加劇它的消亡。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從對瀕危形態的搶救,到對消亡形態的搜集整理研究,再到活態形式的扶持振興與開發利用,都離不開相應的專業人員參與和必要的理論知識指導。較之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
10、產保護的艱巨任務,其研究的專業隊伍及其分布狀況很不均衡,傳統文化藝術研究領域比較合格的專業人員,大多集中于部分大都市和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且年齡普遍偏高,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長期進行實地調研。而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大多數集中在“地方和基層”,其保護只有等待“有識之士”來發掘,或利用地方僅有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在維持,這使得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處于“非專業”狀態,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培養專業人才輸入基層、培訓地方固有的人才以及成立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組織,是有效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的有力保障。 2、重視教育的傳播方式 教育是人類文化記憶傳
11、承的重要方式,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教育活動也成為支持、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嚴重缺乏專業研究隊伍,一些教育機構尤其是高等院校開始設立相關專業,開展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學歷教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培養急需人才,發揮高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橋梁作用。同時,鼓勵和支持一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知識納入中小學的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等,來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但是,在地方專業人員極度匱乏,特別是在一些較為偏遠的鄉村,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源地,教育工作者自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不足,沒能力從
12、理論上對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做系統規劃的情況下,就在學校教育全線鋪開,極有可能使效果“事與愿違、南轅北轍,甚至有可能在實施保護的良好愿望之下,由于不能按照科學思想辦事,缺乏必要的專業理論指導,帶來不必要的遺憾,釀成不必要的禍端?!保ㄗⅲ簠⒁妳俏目埔匀藶楸荆悍俏镔|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根本性原則) 重視教育,更應該重視教育的傳播途徑。筆者認為,就我國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應采用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要培養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級專業人才,在全國范圍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調查、登記、攝像、錄音、認定、建檔等工作,摸清家底;另一方面,要在本科、??平逃龑用娲罅π麄骱吞岣叻俏镔|文化遺產的
13、保護意識,因為這一層面的很大一部分畢業生都將是面對基層和地方的;再次,要對中小學有志教授和傳播的教師進行培訓,創造和提供機會讓其再學習,他們是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的“傳承人”。只有提高了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才能避免“一哄而上”,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全民的保護素質。 3、保存與建立原生態生存環境 保存和建立原生態生存環境與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是隱含在物質層面之后的寶貴的精神內涵和歷史傳統,這就離不開它的原生態環境。事實上,在市場經濟的制約下,要想完整的保存和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生態生存環境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是
14、有限的條件內相對的實施,設立生態博物館提供了這一相對的可能性。 生態博物館是將自然生態資源與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相結合實行整體性保護的一種新型博物館,又稱作“沒有圍墻的活體博物館”。建立生態博物館,越少參與經濟利益,就越有利于保護原生態環境,一方面要喚起原居民保護與保存傳統文化的精華的意識,加大政府和民間的經濟投入;另一方面,它能提升原居民的責任感、遺產內聚力和保護意識。此外,這種“博物館公園”的形式,必然會吸引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及來訪者,除了在進園前的強制性“教育”外,生態博物館還以其獨有的魅力促成和提高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及其保護的意識。 設立生態博物館只是保護原生態環境的初級階段,我們的
15、愿望是要在全國或全球范圍內建立起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生態環境,而這僅僅只是個愿望而已,在科技、經濟、民眾的生活文化形態演變的推進下,有些東西是注定要消失的,但隨著民眾保護意識的增強,那些注定要消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順利地以轉型的方式如在博物館、民俗館或文化館層面上采用相對活態的方式加以保存。例如,皮影的演出,隨著電影、電視及網絡的普及,大眾審美觀念的轉變,皮影藝術的式微具有其必然性,性質亦將改變。在臺灣,在皮影藝術還沒有完全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的時候,政府和民間機構設立“皮影戲館”,整理皮影的發展歷程,收集皮影戲演出的道具,再現皮影戲在各個時期的演出場景,建立傳承人檔案,定期邀請各派傳承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尼龍66尼龍661尼龍666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備案
- 磺化裝置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2025年鐵路行業安全生產考試題庫(鐵路安全生產法規與應急處理)試卷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知識測評試卷
- 2025年美容師高級護理技能測試卷:美容師專業技能測評與訓練試題集
- 2025年攝影師職業技能鑒定綜合測試試卷
- 文理科復習計劃
- 2025年高壓電工實操技能考試:高壓設備維護保養計劃與設備維護保養現場管理試題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基礎夯實版)九、文言文閱讀理解篇
- 2025年網絡工程師職業技能測試卷:網絡設備故障分析與處理模擬試題
- 腫瘤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處理PPT演示課件
- 充電站工程監理細則
- 水利工程建設文明工地創建措施
- 液壓閥門測試機安全操作規程
- kV落地手車式開關移動平臺的研制
- 電力行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標準(試行)
- 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思路與流程
- 上海市汽車維修結算工時定額(試行)
- 裝配式建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 中國古典文獻學(全套)
- 自身免疫性腦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