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1.如何將造紙植物纖維原料進行分類?答:木材纖維原料:針葉材、闊葉材; 非木材纖維原料: 禾本科纖維原料、韌皮纖維原料、籽毛纖維原料、葉部纖維原料;半木材纖維原料:這類原料主要指棉稈;合成纖維、合成漿:人造絲、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二次纖維:舊報紙、舊雜志紙、舊瓦楞箱紙板。2.造紙植物纖維原料中,主要化學組成是什么?寫出定義或概念。答:主要化學成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皆由碳水化合物組成,木素則為芳香族化合物。纖維素是不溶于水的均一聚糖。它是由D-葡萄糖基構成的鏈狀高分子化合物。纖維素大分子中的D-葡萄糖基之間按照纖維素二糖聯接的方式聯接(1,4-苷鍵)。
2、纖維素具有特性的X-射線圖。半纖維素是指植物纖維原料中非纖維素碳水化合物這樣一群物質的總稱。或半纖維素是除纖維素和果膠質以外的植物細胞壁聚糖。木素是由苯基丙烷結構單元通過醚鍵和碳-碳鍵聯結構成具有三度空間結構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3.比較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的異同。答:纖維素和纖維素都是碳水化合物,均存在與綠色植物中,都不溶于水。但纖維素是均一聚糖,只由D-葡萄糖基組成,且有支鏈,而半纖維素由10種糖組成,且有枝鏈,纖維素聚合度比半纖維素高,且具有X射線圖。4.寫出綜纖維素的定義及四種制備方法,并指出哪種方法比較好?答:綜纖維素是指植物纖維原料在除去抽出物和木素后保留的全部碳水化合物。既植物纖維原
3、料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總和。制備方法:氯化法(Cl2)、亞氯酸鈉法(NaClO2ClO2)、二氧化氯法(ClO2)、過醋酸法(CH3COOOH)。其中亞氯酸鈉法比較好。5.如何自綜纖維素制備纖維素?并指出其化學組成。答:用17.5%NaOH溶液在20下處理綜纖維素,將其中的非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溶出,留下的纖維素及抗堿的非纖維素碳水化合物,稱為綜纖維素的纖維素。化學組成:綜纖維素中的纖維素及抗堿的非纖維素碳水化合物。6.如何自漂白化學漿制備纖維素、纖維素、纖維素?并指出各自的化學組成。答:用17.5%NaOH溶液在20下處理漂白化學漿,將其中的非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溶出,留下的纖維素及
4、抗堿的非纖維素碳水化合物,稱為化學漿的纖維素。將溶解部分用醋酸中和,沉淀出來的部分稱為-纖維素,不沉淀部分稱-纖維素。化學組成:-纖維素包括漂白化學漿中的纖維素與抗堿性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含高度降解的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纖維素全部為半纖維素。7.如何制備Cross and Bevan纖維素?答:采用氯氣處理濕潤的無抽提物試料,使木素轉化為氯化木素,然后用亞硫酸及約含2%亞硫酸鈉溶液洗滌、以溶出木素。重復以上處理、直至加入亞硫酸鈉后僅顯淡紅色為止。8.如何制備硝酸乙醇纖維素?答:用20%的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在加熱至沸騰的條件下處理無抽提的試樣,使其中的木素變為硝化木素溶于乙醇中而被除去,
5、所得殘渣既為硝酸乙醇法纖維素。9.寫出有機溶劑抽出物的定義,并指出常用的有機溶劑有哪些?答:有機溶劑抽出物是指植物纖維原料中可溶于中性有機溶劑的那些化合物。常用的有機溶劑:乙醚、苯、丙酮、乙醇、苯-乙醇混合液、石油醚等。10.寫出針葉材、闊葉材和草類原料各自的有機溶劑抽出物的化學組成及存在的位置?答:針葉材抽出物主要成分是松香酸、萜烯類化合物、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等。存在位置:樹脂道和射線薄壁細胞中。闊葉材的抽出物主要含游離的已酯化的脂肪酸,中性物;不含或只含少量松香酸(一般為1%以下),主要存在于木射線細胞及木薄壁細胞中。禾本科原料抽出物主要成分:蠟質,伴以少量的高級脂肪酸、高級醇等,蠟質存在于
6、禾本科原料的外表面。11.寫出果膠質的分子結構式、并說明果膠質存在于哪些植物中?答:果膠質主要存在于胞間層,是細胞間的粘結物質。果膠質也存在于細胞壁中,尤其是初生壁中。但在木材和其他高等植物組織中,次生壁的果膠質含量則十分少。雙子葉植物細胞的初生壁和某些植物的皮部(如麻、棉桿皮、桑皮、檀皮等)含果膠質較多(故灰分含量也高);針葉木及草類原料的果膠質含量較少,通常單子葉植物的果膠質含量僅是雙子葉植物的果膠質含量的10%。12.寫出植物纖維的定義。答:植物纖維指的是失去生命機能的細長銳端永久細胞。13.試述死亡細胞壁的構造。答:初生壁P、次生壁外層S1、中層S2、內層S3,瘤層,還有兩細胞共有的胞
7、間層ML,三個或四個細胞共有的細胞角隅CC,細胞壁上還有紋孔,胞間聯絲等結構。14.敘述木材的粗視結構。答:木材由內到外:樹心(髓心)、木質部、形成層、樹皮(外皮、內皮);其中木質部上具有許多同心圓環,即年輪。15.植物細胞壁上紋孔的功能及種類?答:功能:細胞間物質交換的通道。種類:具緣紋孔、半具緣紋孔、單紋孔。16.如何將木材植物細胞進行分類?答:按形態分尖端細胞和薄壁細胞;按功能分輸導細胞、支撐細胞和貯藏細胞。17.敘述針葉材的生物結構,并指出其含有哪幾種細胞及含量百分比?答:針葉材的生物構造從三個面研究:橫截面、弦截面、徑截面。針葉木中的細胞最主要是管胞,并有少量的木射線,一般不含導管。
8、管胞占木質部細胞容積的90%95%,木射線薄壁細胞占木材體積的5%10%。18.敘述闊葉材的生物結構,指出其含有哪幾種細胞及含量百分比?答:闊葉材的生物構造從三個面研究:橫截面、弦截面、徑截面。闊葉材中的細胞種類較多,包括木纖維、管胞、導管、木射線和薄壁細胞。木纖維,即纖維細胞,是闊葉材最主要的細胞和支持組織,占木材的6080%,管胞數量很少。19.敘述草類原料的生物結構,指出其含哪幾種細胞及含量百分比?答:草類原料中有纖維細胞、薄壁細胞、導管、表皮細胞、篩管和伴胞。纖維細胞是最主要的細胞,是禾桿的支持組織,但是含量較低,僅占細胞總量的40%70%。薄壁細胞又稱基本組織,是另一類主要細胞。有儲
9、存營養的作用。導管是輸導組織,在禾本科原料中含量較高。表皮細胞的作用是保護植株的內部器官。篩管與伴胞關系密切,作用是將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自上而下輸送到植株中各有關部位去。另外,皮層、髓部中還有石細胞。20.從細胞形態的角度分析、哪種植物纖維原料為造紙的優質原料?答:造紙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制漿造紙所需的纖維細胞外,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其他細胞,稱為非纖維細胞或雜細胞。多數雜細胞都是具有腔大、壁薄、長度短的特點,在制漿中吸收大量蒸煮藥液,洗漿時降低洗滌能力,成紙時缺乏粘結,交織能力,降低紙張強度,表皮細胞增加廢液硅含量,在酸法制漿時成片狀存在,增加紙病。原料的雜細胞含量越高,其制漿造紙價值就低,
10、常見的幾類原料中,針葉材原料雜細胞含量最低,制漿造紙價值最高。21.解釋下列名詞概念并寫出數學表達式:長寬比、壁腔比、纖維數量平均長、纖維重量平均長、纖維長度分布頻率。答:長寬比=纖維長度纖維寬度;壁腔比=2×細胞單壁厚度細胞腔直徑;纖維數量平均長=數量總長度/測定的纖維總數。22.敘述這些纖維形態學指標與紙張性能之間的關系。答:長寬比大的纖維,成紙時單位面積中纖維之間相互交織的次數多,纖維分布細密,成紙強度高。特別是撕裂度、裂斷度、耐折度等強度指數。壁腔比小(即纖維的柔軟性好)的纖維,成紙時纖維間的接觸面積較大,故結合力強,成紙的強度高;反之,壁腔比大的纖維則較僵硬,成紙時纖維間的
11、接觸面積較小,結合力小,成紙的強度差。23.簡述針葉材管胞的超結構。答:管胞,即纖維,纖維細胞的超結構包括纖維細胞的層次構成、層次的厚度分布、不同層次纖維的取向、微細纖維的精細結構等,也包括纖維細胞壁上紋孔的微細結構。纖維細胞壁自外至里是由P、S1、S2、S3等層次所組成的;兩個細胞之間存在一個共同的胞間層(ML層);在3個或4個細胞之間存在一個細胞角隅。胞間層及細胞角隅的體積分數均不大,P層厚度極小,僅0.1m, S1層在P層內側,厚度較小,一般占厚度10%20%;S3層則更薄些,僅占細胞壁厚度的2%8%;S2層厚度占細胞壁厚的70%90%,是細胞壁的主體。24.敘述草類原料纖維細胞的超結構
12、與針葉材管胞超結構的異同?答:相同點:草類原料纖維細胞的微細結構有的與木材相似,其纖維細胞壁也可以分為ML、P、S1、S2、S3。不同點:禾本科纖維的P層及S1層的厚度占細胞壁厚度的比例較大。S1與S2層之間連接緊密,因此打漿時往往較木材纖維難于分絲帚化。禾本科纖維的部分纖維的次生壁中層(S2)是多層結構。寬層的染色較淺,表明木素的濃度較低,窄層的染色較深,表明其中木素的濃度較高。第二章1.針葉材細胞壁中木素是如何分布的?答:在針葉木中,木素含量25%35%。針葉木的木素主要是愈瘡木酚基丙烷。針葉木管胞中,木素含量在細胞角隅部分占85%100%。復合胞間層非常之高也達到50%60%,次生壁中占
13、22%23%,但是,因為胞間層非常薄,在復合胞間層和細胞角隅存在的木素早材中只占全木素量的28%,晚材占19%。剩余的72%和81%位于次生壁中。2.闊葉材細胞壁中木素是如何分布?并與針葉材比較。答:闊葉材木素含量達20%25%,闊葉材也是胞間層木素含量高,次生壁的木素含量較低,全部木素的80%左右,存在于次生壁中。3.在分化的細胞壁中木素是如何沉積的?答:木素化過程在S2形成之前就已在細胞角隅和復合胞間層開始,接著木素快速地沉積。而次生壁木素化作用是一個漸進過程,只有在胞間層木素濃度大約達到其最大值一半時才開始。在次生壁中,S1層最先木素化,隨后是S2層,最后S3層。4.木素的分離方法分為幾
14、大類?各自的缺點是什么?答:木素作為殘渣而分離:將無抽提物木材經水解除去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則以不溶性殘渣分離出來。木素被溶解而分離:選用與木素不起反應溶劑將木材中的木素抽提出來或將木素轉變成可溶性的衍生物,再用適當溶劑抽提。缺點:第一類:這種方法分離的木素其結構已發生了變化。第二類:只能分離出全部木素量相對為改變的一部分。5.如何制備Klason木素,并說出此法的缺點及主要應用范圍?答:木粉首先用苯-醇混合液抽提6hr,以除去木粉中的有機溶劑提物,然后將木粉在72%H2SO4、溫度18-20條件下水解,這時試樣中聚糖的聚合度下降,2hr后聚合度下降至10左右。再加水使H2SO4的濃
15、度稀釋至3%,在稀酸條件下繼續水解,使聚糖水解成單糖溶于溶液中,余下的殘渣即為Klason木素。缺點:由酸水解聚糖時,木素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縮合反應。原因是木素對無機酸極為敏感易生成下列陽碳離子。產生的陽碳離子極易與另外的苯基丙烷結構的C6產生縮合。木素當中有少部分溶于72% H2SO4,針葉材:闊葉材:3%5%。我們稱之為“酸溶木素”,這部分木素在Klason木素測定過程中會被溶解。6.為什么用Klason木素測定方法、測定草及闊葉材木素時,必須同時測定酸溶木素? 答:對于闊葉材,由于多酚類的存在而會產生誤差,在樹皮存在時由于受到樹皮酚酸的影響也難已適用。對于草類,由于灰分中的成
16、分(例如鈣鹽和硅)在硫酸處理時不溶解,因此對稻草等要進行灰分的補正。在Klason木素測定方法中,木素的一部分,溶于Klason木素定量的母液中,成為酸溶性木素,它在闊葉材和草類原料中含量比較大,不能忽略。7.為什么Brauns“天然木素”不能代表原本木素?答:雖然Brauns木素與不溶解的原本木素有相似之處,但Brauns木素抽出量非常少,針葉材為2%8%,闊葉材為4%7%。Brauns木素是原本木素中的低分子量部分,而且Brauns木素比原本木素含有較多的酚羥基。8.如何制備磨木木素(MWL)?并說出其主要應用范圍?答:20目的木粉經有機溶劑抽提后,放在Lampén磨中磨48hr
17、、再在振動球磨中磨48hr,磨料介質采用甲苯(因木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在甲苯中不發生潤脹)。經細磨后,用含少量水的二氧六環進行抽提,然后把溶劑蒸發,把木素溶于醋酸水溶液中,再在水中沉淀、干燥,又溶于二氯乙烷-乙醇(體積比2:1)中,在乙醚中沉淀、洗滌、干燥,這樣分離出的木素成為“磨木木素”。Bj.rkman木素為黃褐色非晶體粉末狀。應用:由于MWL的提取過程中,化學變化較少,故可作為研究的材料。9.通過木素的KMnO4氧化分解得出什么結論?答:構成木素的芳香核,系由對-羥基苯基、愈瘡木芬基、紫丁香基構成,進一步從分解分析研究,也可以了解芳香核單位間結合形式。10.通過木素的堿性硝基苯氧化得出什
18、么結論?答:針葉木木素中存在大量的愈瘡木基和少量的對-羥基苯基;闊葉木木素中存在大量的愈瘡木基和紫丁香基,少量的對-羥基苯基;禾本科植物中存在大量的愈瘡木基、紫丁香基和對-羥基苯基。11.通過木素的乙醇解得出什么結論?答:針葉木木素中存在大量的愈瘡木基丙烷結構和少量的對-羥基苯基丙烷結構單元;闊葉木和禾本科植物中,存在大量的愈瘡木基丙烷和紫丁香基丙烷結構單元,少量的對-羥基苯基丙烷結構單元。12.如何應用紫外光譜和紅外光譜對木素進行研究?答:應用紫外光譜:因為木素是芳香族化合物,對紫外線有很強的吸收,而碳水化合物幾乎不吸收紫外光,因此選擇適當的測定條件測定紫外吸收光譜可以在碳水化合物存在狀態下
19、對木素定性、定量分析。通常采用光波在205nm及280nm附近有極大吸收;在230nm及310350nm附近,能看到弱的吸收,這通常稱為肩峰;在380nm以上的可見光區是沒有特定吸收峰的末端吸收;由于木素的各結構單元吸收光譜重合,因此其紫外光吸收峰比較單調而且粗寬。應用紅外光譜:可研究木素的結構及變化,確定木素中存在的各種能力及各種化學鍵。了解木素中存在基團及結構,它們在化學反應中的變化。紅外光譜的測定,通常采用分離的木素,多用KBr壓片法。13.木素結構單元間的聯接方式有哪幾種?并說明其比例及化學穩定性?答:在木素大分子中,大約有60%70%的苯丙烷單元是以醚鍵的形式聯接到相鄰的單元上的,其
20、余30%40%的結構單元之間以碳-碳鍵聯接,非常穩定。醚鍵聯接:-烷基-芳基醚(-O-4)、二烷基醚(-O-)、-烷基-芳基醚(-O-4)、二芳基醚聯接(4-O-5)(較穩定)、甲基-芳基醚聯接;C-C鍵聯接:-1、-6、5-5、-5、-、-6、-。 C-C鍵對化學藥品降解作用具有高度穩定性。14.寫出木素碳水化合物(L.C.C.)的聯接鍵型及聯結點糖基?答:-醚鍵結合、苯基糖苷鍵、縮醛鍵、酯鍵、自由基結合而成的-C-O-或-C-C鍵結合。聯結點糖基: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單元是為木素與半纖維素之間的聯結點糖基。15.敘述木素的結構單元在酸、堿介質中基本變化規律?答:在堿性介質中的基本變化:酚
21、型結構單元通過p-共軛、誘導效應使-碳原子活化,-醚鍵斷裂,形成亞甲基醌結構,由于-碳原子正電性很強,常常成為親核試劑所攻擊的部位,(OH-<SO32-<SH-<S2-)。非酚型的木素結構單元由于酚羥基上有了取代物,故不能形成亞甲基醌的結構形式。在酸性介質中的基本變化:具有苯甲基醚結構單元,首先形成钅羊鹽,然后-醚鍵斷裂而形成正碳離子,由于-碳原子正電性很強,常常成為親核試劑所攻擊的部位,例如:HSO3-和SO32-等。不論是酚型或非酚型結構單元均可形成正碳離子結構形式。16.燒堿法制漿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幾種化學鍵斷裂?答:木素酚型結構的-芳基醚鍵、-烷基醚鍵斷裂,形成亞甲基
22、醌中間物;非酚型結構如在-碳原子上連有-OH基的-芳基醚鍵也可以斷裂,形成環氧化合物的中間物;酚型結構的-芳基醚鍵僅有極少部斷裂;苯環上甲基芳基醚鍵斷裂;木素碎片的縮合反應。17. 硫酸法制漿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幾種化學鍵斷裂?答:木素酚型結構的-芳基醚鍵、-烷基醚鍵斷裂,形成亞甲基醌中間物;非酚型結構如在-碳原子上連有-OH基的-芳基醚鍵也可以斷裂;苯環上甲基芳基醚鍵斷裂;酚型-芳基醚鍵斷裂;木素碎片的縮合反應。18.酸性亞硫酸鹽和亞硫酸氫鹽法制漿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幾種化學鍵斷裂?答:酚型-芳基醚、-烷基醚的反應;酚型-芳基醚的反應;木素中的羰基和雙鍵的反應;甲基芳基醚的反應。19.中性和堿性
23、亞硫酸鹽法制漿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幾種化學鍵斷裂?答:酚型或非酚型結構單元-醚鍵的反應;蒸煮中的縮合反應;甲基芳基醚鍵的反應;-醚鍵結構在酸性亞硫酸鹽蒸煮條件下是穩定的。20.敘述木素大分子在氯化過程中的反應。答:苯環上氯的親電取代反應;木素結構單元側鏈的親電取代反應;醚鍵的氧化裂解;木素脂肪族側鏈碎解產物的再氧化;側鏈共軛或非共軛雙鍵的氯的加成反應。22.敘述木素大分子在次氯酸鹽漂白過程中的反應。答:次氯酸鹽漂白時主要是氧化作用;也有氯化反應(親電和親核反應);但次氯酸鹽與次氯酸發生分解反應時也會產生游離基,從而發生游離基反應。24.敘述木素大分子在H2O2漂白過程中的反應。答:分解反應:H2
24、O2=H+HOO-;副分解反應:H2O2H2O+O第三章1.纖維素生物合成的母體是什么?答:纖維素生物合成的基本結構單元是D吡喃式葡萄糖基。2.敘述高分子化合物多分散性的基本概念。答:纖維素是不同聚合度的分子混合物,即分子結構單元相同,結構單元間的連接方式也相同,但各個分子的聚合度不同。這種現象稱之為纖維素的多分散性。4.敘述粘度的基本概念并寫出幾種高分子溶液的黏度的定義。答:粘度是指液體流動時的內摩擦力。相對粘度:r=/0,增比粘度:sp=(-0)/=r-1,比濃粘度:sp/C,特性粘度:=limsp/C5.寫出Staudinger黏度方程并加以說明。答:sp=KmCgmM=KmP。即使在稀
25、溶液范圍內,大分子與大分子間也相互影響;Standinger方程適用于真正線狀分子,但纖維素分子在溶液中是蜷曲狀。6.寫出Mark黏度方程并加以說明。答:=KM;lg=lgM+lgK。7.分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分類?答:分級的概念和分級方法:按不同聚合度將多分散性的纖維素試樣分成若干級分的纖維素試樣稱之為分級。常用的分級方法:沉淀分級法、溶解分級法和凝膠穿透色譜法(GPC)等。(前兩者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別來分級的方法;后者屬于利用分子運動性質的分級方法。)溶解分級及沉淀分級的原理:C1/C2= eP/kt,C1溶液相濃度;C2凝液相濃度;高分子物在兩相中的位能差;K波茨曼常數;P高分子聚合度
26、;t絕對溫度。8.有幾種方法表示纖維素分子量的多分散性?答:表格表示;圖解表示;分布函數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是圖解法。表示分子量或聚合度分布的分布曲線有3中,積分重量分布曲線;微分數量分布曲線;微分重量分布曲線。9.寫出天然纖維素的C5-OH、C1-OH的構型。答:構成纖維素分子的葡萄糖基環是屬于-D-型葡萄糖構型。C5-OH(D-型)、C1-OH(-型)D-葡萄糖基4C1構象。10.寫出天然纖維素的D-吡喃式葡萄糖基和伯羥基的構象。答:纖維素的D-吡喃式葡萄糖基的構象為椅式構象,-D-吡喃式葡萄糖環中的主要取代基均處于平伏鍵位置,而氫原子是向上或向下的直立鍵。這種模式的構象可命名為:4C1構象
27、。伯羥基(纖維素中)都具有tg構象。11.敘述用Miller指數表示結晶點陣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并在三維坐標中表示出(010)和(002)平面。答:在結晶學中為了表示空間點陣所處平面位置或者說結晶格子中通過某一原子的平面的名稱,通常用Miller指數表示。在單位晶體中,求出一給定平面(晶面)和其與座標軸的三個交點。并記錄下各點的座標,全為單位向量的整數倍。OM1=ha=3a OM2=kb=2b OM3=lc=c.然后將h,k,l寫成倒數,再簡化,使各倒數之間成為最小整數。1/h:1/k:1/l=1/3:1/2:1=2:3:6(h k l)那么(2 3 6)就是圖中M1 M2 M3的晶面指數。1
28、2.敘述Meyer-Misch提出的纖維素的結晶結構,并指出J.Blackwell(Honjo-Watebe)提出的纖維素與Meyer-Misch提出的纖維素有何不同?答:Meyer-Misch提出的纖維素的結晶結構:.纖維素晶形屬單斜晶系,單位晶胞在各方面重復延展,形成結晶區。其單位晶胞參數為:a=8.35×10-10m;b=10.3×10-10m(纖維軸);c=7.9×10-10m;=84°(=ca)。在b軸方向,晶格四角各為一個纖維素分子鏈單位(即纖維素二糖)所組成,中心鏈分子與四角上的鏈分子在b軸方向高度上,彼此差半個葡萄糖基而方向相反。中心鏈單
29、位屬于此單位晶胞所獨有,而每角上的鏈單位則為四個相鄰單位晶胞所共有,每個單位晶胞只含(4×1/4)+1)鏈單位,即二個鏈單位,而且方向相反。J.Blackwell(Honjo-Watebe)提出的纖維素:纖維素是由平行分子鏈有規則排列組成的,在結中所有鏈具有相同的意義(例如鏈都是“向上”的)。鏈分子薄片平行于ac平面。所有-CH2OH側鏈為tg構象。中心鏈在高度上與角上的分子鏈彼此相差半個萄糖基單位。13.如何處理纖維素可以獲得纖維素?答:(1)以濃堿液(11%-15%NaOH)作用于纖維素而生成堿纖維素,再用水其分解為纖維素。這樣生成的纖維素,一般稱絲光化纖維素;(2)將纖維素溶解
30、后再從溶液中沉淀出來;(3)將纖維素酯化后,再皂化成纖維素;(4)將纖維素磨碎后并以熱水處理。14.寫出結晶度和到達度的基本概念。答:纖維素的結晶度是指纖維素構成的結晶區占纖維素整體的百分率,它反映纖維素聚集時形成結晶的程度。纖維素的結晶度Xc結晶區樣品含量/(結晶區樣品含量+ 非結晶區樣品含量)X100纖維素的可及度:利用某些能進入纖維素物料的無定形區而不能進入結晶區的化學試劑,測定這些試劑可以到達并起反應的部占全體的百分率稱為纖維素物料的可及度。可及度A和結晶度Xc的關系:AXc+(100-Xc)15.敘述棉纖維的吸著等溫曲線。答:棉纖維的吸著等溫曲線,表示了纖維素的吸濕與解吸過程。隨著現
31、對蒸汽壓的增加,棉纖維吸附的水量迅速增加,稀釋后纖維素發生潤脹,但不改變其結晶結構。該物料經干燥后X射線圖并沒有變化,說明吸著水只在無定形區 內,結晶區并沒有吸著水分子。一般認為 相對濕度在20%以下時,水分子被吸附在原來游離羥基上;相對濕度增至60%,隨著吸水量及潤脹程度的增加,破壞了纖維素分子的氫鍵,形成新的吸附中心。相對濕度超過60%時,由于棉纖維進一步潤脹,產生更多的游離羥基,吸附水加快,當相對濕度繼續增加時,出現了多層媳婦現象。16.解釋纖維素纖維的滯后現象。答:在同一相對蒸汽壓下吸附的吸著水量低于解吸時的吸著水量的現象,稱為“滯后現象”。解釋:干燥的纖維素纖維在吸濕過程其無定形區的
32、氫鍵不斷打開,纖維素分子之間的氫鍵被纖維素與水分子之間的氫鍵所代替,雖然形成了新的氫鍵,但仍然保持著纖維素分子之間的部分氫鍵,也就是說新游離出來的羥基較少。在解吸過程,濕潤了的纖維脫水收縮,無定形區纖維素分子之間的氫鍵重新形成,但由于也受內部阻力的抵抗,被吸著的水不易揮發,即纖維素與水分子之間的氫鍵不能全部可逆的打開,故吸著的水較多,產生滯后現象,只有在相對濕度100時,才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此時吸附與解吸等溫曲線才相互符合。17.結合水、游離水的概念?答:一部分是進入纖維素無定形區與纖維素的羥基形成氫鍵結合的水,稱為“結合水”。當纖維素物料吸濕達到纖維飽和點后,水分子繼續進入纖維的細胞腔和孔隙
33、中,形成多層吸附水或毛細管水,這種水稱為“游離水”。18.潤脹的基本概念?答:固體吸收潤脹劑后,其體積變大但不失其表觀均勻性,分子間的內聚力減少,固體變軟,此種現象稱為潤脹。纖維素纖維的潤脹可分為:有限潤脹和無限潤脹。19.論述纖維素纖維表面的電化學性質。答:擴散雙電層理論:纖維素本身含有極性羥基、糖醛酸基等基團,使纖維素纖維在水中表面帶負電。因此,當纖維素纖維在水中往往引起一些正電荷由于熱運動的結果在離纖維表面由近而遠有一濃度分布。近纖維表面的部位正電子濃度逐漸減小,直至為零。20.敘述纖維素酸水解機理及酸水解方法。答:纖維素的酸水解反應機理:纖維素大分子中的1,4-苷鍵是一種縮醛鍵,對酸的
34、穩定性很低,在適當的氫離子濃度、溫度和時間作用下,發生水解降解,使相鄰兩葡萄糖單體間碳原子1C和氧原子所形成的苷鍵斷裂。酸水解方法:濃酸水解:纖維素在濃酸中的水解是均相水解。纖維素晶體結構在酸中潤脹或溶解后,通過形成酸的復合物再水解成低聚糖和葡萄糖。纖維素酸復合物低聚糖葡萄糖。稀酸水解:稀酸水解屬多相水解。水解發生于固相纖維素和酸溶液之間,在高溫高壓下,稀酸可將纖維素完全水成葡萄糖:纖維素水解纖維素可溶性多糖葡萄糖。21.纖維素酸水解后其性質上有什么變化?答: 纖維素酸水解后聚合度下降,下降的速度決定于酸水解的條件,一般降至200以下則成粉末;纖維素酸水解后吸濕能力改變,水解開始階段纖維素的吸
35、濕性有明顯降低,到了一定值后再逐漸增加;酸水解纖維素由于聚合度下降,因而在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酸水解纖維素還原能力增加,這是因為苷鍵在水解中斷開,增加了還原性末端基,故纖維素的碘值或銅價增加;酸水解纖維素纖維機械強度下降,酸水解纖維素成粉末時則完全喪失其機械強度。22.敘述纖維素的堿性水解和剝皮反應機理。答:堿性水解機理:纖維素的配糖鍵在一般情況下對堿是比較穩定的,但在蒸煮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及木素的脫除,堿性水解使纖維素的配糖鍵部分斷裂,產生新的還原性末端基,聚合度下降,紙張強度下降。剝皮反應機理:在堿液影響下,纖維素具有還原性末端基的葡萄糖基會逐個掉下來,直到產生纖維素末端基轉化為偏變糖
36、酸基的穩定反應為止,掉下來的葡萄糖基在溶液中最后轉化為異變糖酸,并以其鈉鹽的形式存在于蒸煮液中。23.說明纖維素的氧化途徑和氧化降解的機理。答:纖維素氧化途徑:纖維素受到空氣、氧氣、漂白劑的氧化作用,在纖維素葡萄糖基環的C2、C3、C6位的游離羥基,以及還原性末端基C1位置上,根據不同條件相應生成醛基、酮基或羧基,形成氧化纖維素。氧化降解機理:纖維素受到氧化,在C2、C3、C6位或C2、C3位同時形成羰基,具有羰基的纖維素稱為還原性氧化纖維素。由于分子鏈中葡萄糖基環上形成羰基后,就產生了-烷氧基羰基結構,故促使配糖鍵在堿性溶液中斷裂,從而降低了聚合度。24.敘述纖維素酶的種類及作用機理。答:纖
37、維素酶的種類:外切-1-4-聚葡萄糖酶(EC 3.2.1.91,也稱C1酶)從纖維素鏈的非還原性末端基脫去單個葡萄糖單元;內切-1-4-聚葡萄糖酶(EC 3.2.1.4,也稱Cx酶)作用無可以隨機降解纖維素的1,4-苷鍵;纖維二糖酶(EC 3.2.1.21,也稱-葡萄糖二聚體酶)主要作用在葡萄糖的-二聚體上,包括纖維素二糖。作用機理:纖維素酶解作用主要是導致纖維素大分子上的1-4-苷鍵斷裂。第四章1.給出半纖維素的概念。答:半纖維素是指植物纖維原料中除纖維素以外的全部碳水化合物(少量的果膠質和淀粉除外),即非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2.組成半纖維素的單糖有哪些?答:D-木糖基、D-甘露糖基、D-葡
38、萄糖基、D-半乳糖、L-阿拉伯糖、4-0-甲基-D-葡萄糖醛酸基、D-半乳糖醛酸基、D-葡萄糖醛酸基等,還有少量的L-鼠李糖基、L-巖藻糖基,以及各種帶有氧-甲基、乙酰基的中性糖基。3.敘述半纖維素的命名法。答:第一種:命名時將構成半纖維素的各種湯劑都列出來,首先寫支鏈的糖基,當有多個支鏈時,將含量少的支鏈糖基排列排在前面,含量多的支鏈糖基排在后面,而將主鏈糖基列于后,若主鏈含有多于一種糖基時,則將含量最多的主鏈糖基放在最后,詞首加“聚”字。第二種:命名時只寫出主鏈上的糖基而不寫支鏈的糖基,在主鏈糖基前冠以“聚”字。4.解釋半纖維素的分枝度的意義。答:分枝度是用來表示半纖維素結構中枝鏈的多少。
39、分枝度的大小對半纖維素的溶解性有很大的影響。同類聚糖中分枝度大的半纖維素、溶解度就大。5.總結針葉材半纖維素的結構。答:針葉木半纖維素中最多的是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含量大約為20%。包括兩類結構:半乳糖: 葡萄糖: 甘露糖= 0.1 : 1 : 3;半乳糖: 葡萄糖: 甘露糖= 1 : 1 : 34G14G14M14M14M14G1 6 2,3 6 2,3 1 1 Ga Acetyl Ga Acetyl式中:G-D-吡喃式葡萄糖基;M-D-吡喃式甘露糖基; Ga-D-吡喃式半乳糖基;Acetyl乙酰基針葉木中的聚木糖類主要是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這種聚糖在針葉木中的含量一般
40、約為7%12%,有些低于7%。4X14X14X14X14X14X12 31 1(Meo)4GA L-Af式中:X=-D-吡喃式木糖基;(Meo)4GA=4-O-甲基-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L-Af=-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聚阿拉伯糖半乳糖在針葉木中都存在一般含量很少,但落葉松屬含量比較多,大約有5%30%。這類聚糖是高分枝度水溶性的,通常與水溶性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一起存在。3Ga13Ga13Ga13Ga16 6 6 61 1 1 1Ga Ga R L-Afa6 6 31 1 1Ga Ga L-Afa式中:Ga=-D-吡喃式半乳糖基;L-Afa=a-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R=-D-吡喃式半乳糖基
41、或D-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或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7.總結闊葉材半纖維素的結構。答:闊葉木中的聚木糖類主要是聚O-乙酰基-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一般占木材的20%25%,也有高達35%的。4X16-7 4X14X14X1 3 2 1 1Acetyl (Meo)4GA式中:X-D-吡喃式木糖基;Acetyl = 乙酰基;(Meo)4GA4-O-甲基-D-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聚葡萄糖甘露糖一般在闊葉木中的含量為3%5%;葡萄糖基與甘露糖基的比例為:1:21:1;乙酰基連接在甘露糖基環的C2或C3位置上,乙酰化度接近30%。4M14G14M14M14G14M1 2 3Acetyl Acetyl式
42、中:M=-D-吡喃式甘露糖基;G-D-吡喃式葡萄糖基;Acetyl=乙酰基。 樺木半纖維素中含有聚鼠李糖半乳糖醛酸木糖,鼠李糖基聯接在兩個相鄰木糖基與半乳糖醛酸基之間。4X14X1 3L-R12GaA14X1 式中:X-D-吡喃式木糖基;L-R-L-比喃式鼠李糖基;GaA-D-吡喃半乳糖醛酸基。在闊葉材細胞初生壁中還含有較大量的聚木糖葡萄糖類半纖維素,其在初生壁中的含量達20%25%。-D-Xylp1616-4)-D-Glcp-(1-4)-D-Glcp-(1-4)-D-Glcp-(1-4)-D-Glcp-(1-6 61 1-D-Xylp -D-Xylp式中:-D-Xylp:-D-吡喃式木糖基;-D-Glcp:-D-吡喃式葡萄糖基。 8.總結草類半纖維素的結構。答:禾本科植物的半纖維素主要是聚木糖類。例如:麥草4X14X144X14X174X1 3 3 2 1 1 1 L-Af X (Meo)4GA式中:X=-D-吡喃式木糖基;L-Af=-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Meo)4GA4-O-甲基-D-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9.敘述半纖維素酸性水解。答:半纖維素苷鍵在酸性介質中會被裂開而使半纖維素發生降解,這一點與纖維素酸性水解是一樣的。但半纖維素的水解反應情況比纖維素復雜。在大多數情況下,各配糖化物的-D-型較-D型更易水解。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策略性備考營養師的技巧試題及答案
- 營養師資格證備考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營養師考試高頻考題及答案
- 仙游中考題目及答案
- 物理知識必考題及答案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5篇
- 上海市安全員-C3證理論考題及答案
- 保潔員個人工作計劃模板10篇
-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基礎醫學創新實驗(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南科技大學《偏微分方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癥狀
- 【初中語文】第6課《老山界》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新生兒羊膜束帶綜合征
- 移動通信維護述職報告
- 消化內科入科培訓
- 《大數據技術在財務中的應用》 課件全套 項目1-7 Python概述-Python在財務中的應用案例
- 《海關審價介紹》課件
- 在腫瘤內科醫患溝通中處理患者抵觸情緒
- 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申請表
- 《秘書文檔管理》思考與實訓習題及答案 -第4章
- 你來比劃我來猜(六大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