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技術TOFD檢測通用工藝規程參考版_第1頁
工藝技術TOFD檢測通用工藝規程參考版_第2頁
工藝技術TOFD檢測通用工藝規程參考版_第3頁
工藝技術TOFD檢測通用工藝規程參考版_第4頁
工藝技術TOFD檢測通用工藝規程參考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您可自m«(工藝技術)TOFD檢測通用工藝規程參考版2020年3月早越管理智庫精心制作J多年企業咨詢經驗,精品管理方案值得您下瞬育i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通用工藝規程文件編號:2013編制:審核:批準:受控非受控分發號:一上海鷹揚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修改號:*第1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1編制的目的和適用范圍2引用標準、規范3術語定義4檢測人員要求5檢測設備、器材和材料6檢測表面要求7檢測時機8T0FD檢測技術工藝8.1 TOFD檢測基本程序8.2檢測前準備8.3表面盲區確定8.4橫向缺陷8.5探頭-12dB聲場測試8.

2、6與其他無損檢測方法的綜合應用8.7現場條件要求108.8檢測準備108.9檢測系統設置和校準158.10檢測188.11數據文件的命名規則183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修改號:*第II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8.12焊縫檢測記錄199檢測數據分析和解釋199.1檢測數據的有效性評價199.2相關顯示和非相關顯示199.3缺陷位置的測定219.4缺陷尺寸測定229.5檢測結果的評定和質量等級分類2310編制專用檢測工藝卡2611檢測流程2112檢測記錄、報告和資料存檔21附件1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工藝卡29附件2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報告32附件3T0FD檢測返修通

3、知單37附件4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記錄39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1編制的目的和適用范圍為了保證本公司檢測工作質量,提供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特制定本通用規程,本規程對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TOFD)中各環節質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規定。本通用規程適用于以下焊接接頭的TOFD檢測。1.1材料為碳素鋼或低合金鋼;1.2全焊透結構型式的對接接頭;1.3工件厚度t: 12mm< t < 100mm不包括焊縫余高,焊縫兩側母材厚度不同時,取薄側厚度值)。1.4與承壓設備有關的支撐件和結構件的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可參照

4、本規程使用;對于其他細晶各向同性和低聲衰減材料,也可參照本規程使用,但要考慮聲速衰減。1.5對于非特種設備的TOFD檢測,參照本作業指導書執行。2引用標準、規范、文件2.1承壓設備無損檢測JB/T 4730.15 -20052.2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10部分: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B/T47013.102.3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R0004-20102.4鋼制球形儲罐 GB12337-201052.5無損檢測術語超聲檢測(ISO5577:2000) GB/T12604.1 2.6上海鷹揚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頁共33頁主題:衍射

5、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3術語定義GB/T 12604.1、JB/T 4730.1、NB/T47013.10、本公司的質量管理手冊、質 量管理體系文件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通用檢測規程。3.1對接接頭:焊接中兩件表面構成 > 135,° < 180夾角的焊接接頭。3.2對比試塊:指按規定加工含有標準人工反射體用于TOFD檢測校準的試塊。3.3模擬試塊:指按規定加工含有自然缺陷用于對TOFD檢測工藝進行驗證試驗的試 塊。3.4相關顯示:由缺陷引起的顯示為。3.5非相關顯示:由工件結構(例如焊縫余高或根部)或者材料冶金結構的偏差(例 如鐵素體

6、基材和奧氏體覆蓋層的界面)引起的顯示。4檢測人員要求 4.1從事TOFD檢測的人員應當按照相關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獲得特種設備無損檢測 人員超聲波檢測TOFD專項資格,方可從事相應資格等級規定的檢測工作,并負相應 的技術責任。4.2 TOFD檢測人員應熟悉國家、行業、本公司的有關標準、規范和規章,具有實際檢 測經驗并掌握一定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結構及制造基礎知識。4.3 TOFD檢測報告、檢測方案等技術文件的編制、審核、批準、簽發人員應按本公司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執行。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3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5檢測設備

7、、器材和材料所使用的TOFD檢測設備、器材和材料應能滿足 NB/T47013.10的要求。5.1儀器使用中科創新HS810e TOFD儀器。5.2探頭、楔塊 5.2.1應滿足NB/T47013.10標準的8.2條規定的要求。5.2.2探頭推薦性選擇和設置見表5-1表5-1探頭推薦性選擇和設置工件厚度(mm)檢測分區數或掃查次數深度范圍(mm)標稱頻率(MHz)聲束角度 a()晶片直徑(mm)12 1510t15770 602415 3510t10570 602635 5010t5370 603650 10020 2t/57.5 570 60362t/5 t5360 456125.3掃查裝置 5

8、.3.1探頭夾持部分能調整和設置探頭中心間距,在掃查時保持探頭中心間距和相對角 度不變。5.3.2導向部分應能在掃查時使探頭運動軌跡與擬掃查線保持不變。5.3.3驅動部分可以采用馬達或人工驅動。5.3.4掃查裝置應安裝位置傳感器,其位置分辨率應符合工藝要求。5.3.5掃查速度和位置分辨率應符合工藝要求。5.3.6掃查裝置的導向磁性輪要吸附性強,能保證掃查裝置沿特定軌跡掃查。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4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5.4試塊 541對比試塊5.4.1.1對比試塊中的反射體的形狀、尺寸、位置、數量應符合NB/T47013.10附

9、錄B 的規定。5.4.1.2采用下表5-2所列平面對比試塊進行檢測校準:表501-2平面對比試塊規格及適用范圍序號對比試塊厚度(mm)規格(mm)適用工件厚度(mm)1T15150 >95 X1512 162T21150 >5 X2116 233T30150 >15 >3023 334T43200 >30 >4333 485T62250 >40 X6248 686T88300 >60 X8868 977T122400 >80 >2297 1005.4.1.3檢測曲面工件的縱縫時,若檢測面曲率半徑小于150mm時,應采用曲率半徑為0.9

10、1.5倍的曲面對比試塊;當曲率半徑等于或大于150mm時,可以采用平面對比試 塊。5.4.2模擬試塊 5.4.2.1采用下表5-3所列模擬試塊對檢測工藝進行驗證試驗。表5-3模擬試塊規格及適用范圍序號模擬試塊厚度(mm)規格(mm)適用工件厚度(mm)1T15600 >400 >512 162T21600 >400 >2116 233T30600 >400 >3023 33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5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4T40600 >400 >4031 445T44600 >

11、400 >4434 486T60600 >400 >6046 667T80600 >400 >8062 888T100600 >400 >0077 1005.422模擬試塊中的缺陷類型應為工件中易出現的典型焊接缺陷,缺陷性質有裂紋、未熔合、氣孔、夾渣、未焊透等。缺陷一般應平行于熔合線,若被檢工件具有橫向裂 紋傾向時還應在模擬試塊中增加橫向模擬缺陷。5.4.2.3模擬試塊中的缺陷位置應具有代表性,至少應包含上表面、下表面和內部。若 模擬試塊可倒置,則可用一個表面缺陷同時代表上、下表面。5.4.2.4模擬缺陷的尺寸一般應不大于NB/T47013.10焊縫質

12、量分級中II級規定的最大 允許缺陷尺寸。5.4.3專用試塊采用下表5-4所列專用試塊對表面盲區及橫向裂紋進行實際測定。表5-4專用試塊規格序號專用試塊厚度mm規格mm1T40360 >200 >02T60540 >240 >05.5耦合劑 選用水、機油、甘油等,應注意實際檢測用的耦合劑應與檢測校準時的耦合劑相同。5.6其它儀器附件、耦合劑施加裝置等。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6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6檢測表面要求 6.1檢測部位表面外觀的形狀尺寸符合有關規范要求和設計圖紙規定。6.2探頭移動區應清除焊接飛濺、鐵

13、屑、油垢及其他雜質。檢測表面應平整,便于探頭 的掃查,表面粗糙度Ra值應不低于6.3卩,一般應進行打磨。6.3保留余高的焊縫,如果焊縫表面有咬邊、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應進行適當的修磨, 并作圓滑過渡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的評定;要求去除余高的焊縫,應將余高打磨到與鄰 近母材平齊,當掃查方式為平行掃查時,一般應要求去除余高。6.4檢測前應在工件掃查面上予以標記, 標記內容至少包括掃查起始點、分段掃查長度 (一般為1m或2m)、掃查方向;如有可能推薦在母材上距焊縫中心線規定的距離處畫 出一條線,作為掃查裝置運動的參考。6.5若需安裝導向裝置,應保證導向裝置與擬掃查路徑的對準誤差不超過10% PCS 7檢測

14、時機 7.1受檢工件應經形狀尺寸和外觀質量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無損檢測。7.2特殊條件下的焊接接頭及有延遲裂紋傾向的材料應在焊接完成后24小時或36小 時。后進行無損檢測。還應考慮熱處理狀態。8 TOFD檢測技術工藝 8.1 TOFD檢測基本程序 8.1.1原始資料查閱,了解被檢工件的相關技術參數和檢測要求;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7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1.3人員、設備、試塊準備;8.1.4檢測準備,確定檢測區域、探頭選擇和設置、掃查方式的選擇、掃查面準備;8.1.5檢測系統設置和校準(設置:A掃時間窗口、靈敏度,校準及測試:

15、-12dB擴散 角、盲區、深度、編碼器); 8.1.6實施TOFD檢測,按照所編制的檢測工藝進行;8.1.7數據分析和解釋;8.1.8缺陷評定與驗收;8.1.9發放檢測報告;8.2檢測前準備8.2.1檢測前,應根據本通用檢測規程并結合被檢工件情況編制TOFD專用檢測工藝,其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a)被檢工件情況;b)檢測設備器材;9C)檢測準備:包括確定檢測區域、探頭選取和設置、掃查方式的選擇、掃查面準備等;d)表面盲區及其補充檢測方法;e)橫向缺陷的補充檢測方法(必要時)檢測系統設置和校準;g)檢測;h)數據分析和解釋;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8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

16、測NDE/YY KJ-G YGC05i)缺陷評定與驗收。822按TOFD檢測專用工藝進行的驗證試驗結果應確保能夠清楚的顯示和測量模擬試 塊中的模擬缺陷,且所測量的模擬缺陷尺寸應盡量接近其實際尺寸。8.3表面盲區確定 8.3.1米用非平行和偏置非平行掃查時,TOFD檢測均存在掃查面盲區和底面盲區。8.3.2 TOFD檢測前,應根據探頭設置及所選擇的掃查方式通過試驗測定其掃查面表面 盲區高度,并在專用檢測工藝中注明。8.3.3底面盲區可以用橢圓方程式大致判斷,也可采用5.4條規定的試塊進行實測,并 在專用檢測工藝中注明。8.3.4對于表面盲區應采用超聲波、磁粉、滲透檢測方法進行補充。且補充的檢測方

17、法應有 試驗支持,具體通過檢測工藝試驗的報告結果確定,并在專用檢測工藝中注明。8.4橫向缺陷8.4.1當采用非平行掃查或偏置非平行掃查時,TOFD檢測對焊縫及熱影響區中的橫向 缺陷檢出率均較低。8.4.2當需要檢測橫向缺陷時,應采取其他有效的檢測方法進行補充,如按照 JB/T 4730.3中B級檢測的規定進行橫向缺陷的超聲檢測或采用使超聲波聲束與焊縫橫截面 形成一定傾角進行的TOFD特殊掃查方式等,具體通過模擬檢測工藝試驗的報告結果 確定,并在專用檢測工藝中注明。每次作業前,應對所選擇的探頭進行-12dB聲場進行測試,確定深度覆蓋和底部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9頁共33頁主題:

18、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寬度覆蓋范圍,一般在 CSK- I A試塊上的R100的弧上進行。8.5.1方法:是利用TOFD探頭一收一發模式測定,一個探頭帶角度楔塊,一個探頭不 帶楔塊,將帶角度楔塊的探頭以主聲速角度與試塊圓弧面切線位置放置,將不帶楔塊探頭作為接收信號在圓弧面上找到最高波,并將當量調整到80%波高,此時移動不帶楔塊探頭沿圓弧面前后移動,分別找到上擴散角和下擴散角兩個20%波高位置,分別測量探頭2中心到試塊表面(A面)的h1、h2、h3值,并通過三角計算測得實際擴散h38.5.2 -12dB聲場擴散角計算公式:0 =90°rc si nh/R式中

19、:0散角度,h探頭2中心點到探頭1掃查面距離(mm),R聲稱距離(100mm)。8.6與其他無損檢測方法的綜合應用如有必要,在采用TOFD檢測的同時,可綜合應用其他無損檢測方法,如對于內部缺陷檢測可按照JB/T4730.2 (射線檢測)或JB/T4730.3 (超聲檢測),對于表面缺陷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0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檢測可按照JB/T4730.4 (磁粉檢測)、JB/T4730.5 (滲透檢測)。8.7現場條件要求 8.7.1工件情況要求:檢測前,了解施工方提供的被檢測工件設計要求、焊縫驗收標準、檢測比例、焊接工藝

20、、坡口形式、規格、材質等情況。8.7.2環境溫度要求 8.7.2.1應確保在規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檢測。8.722若溫度過低或過高,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若無法避免,應評價其對檢測結果 的影響。8.7.2.3檢測校準與實際檢測間的溫度差應控制在20r內。8.7.2.4采用常規探頭和耦合劑時,工件的表面溫度范圍為0C50C之內。超出該溫 度范圍,可采用特殊探頭或耦合劑,但應在實際檢測溫度下的對比試塊上進行設置和 校準。8.7.3環境、安全、電氣設備噪聲要求 8.7.3.1應確保檢測環境安全,盡量在沒有噪聲和干擾源的情況下進行檢測。有利于檢 測順利進行和現、場檢測分析。8.7.3.2有焊接進行時,不能

21、進行檢測,易干擾檢測結果和判定。8.7.3.3有噪聲和干擾源的情況下,進行檢測時不能用現場電源,應使用蓄電池。8.8.1檢測區域的確定: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1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8.1.1檢測區域由咼度和寬度表征。見圖-2。垃口區審中圖-2檢測區域8.8.1.2檢測區域高度為工件厚度。8.8.1.3檢測區域寬度 a)若焊縫實際熱影響區經過測量并記錄,檢測區域寬度為兩側實際熱影響區各加上 6mm的范圍。b)若未知焊縫實際熱影響區,檢測區域寬度為焊縫本身再加上焊縫熔合線兩側各 10mm的范圍。C)若對已發現缺陷的部位進行復檢

22、或已確定的重點部位, 檢測區域可縮減至相應部位。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2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81.4 TOFD檢測應覆蓋整個檢測區域。若不能覆蓋,應增加輔助檢測,如對有余高 的焊接接頭,余高部分應按本公司的磁粉檢測通用工藝輔助檢測。8.8.1.5檢測區域的高度和寬度以及輔助檢測所覆蓋的區域,應在專用檢測工藝中注明。8.8.2探頭選取和設置 8.8.2.1探頭選取包括探頭頻率、角度、晶片大小,探頭設置應確保對檢測區域的覆蓋 和獲得最佳的檢測效果。8.822 般選擇寬角度縱波斜探頭,每一組對探頭頻率相同,聲束角度宜同,晶片尺 寸

23、相同。8.8.2.3當工件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時,可采用一組探頭對檢測;8.8.2.4當工件厚度大于50mm時,應在厚度方向分成若干區域采用不同設置的探頭對 進行檢測。分區檢測可以使用多通道檢測設備一次完成掃查;也可使用單通道檢測設 備,采用不同的探頭設置進行多次掃查。兩種情況下,探頭聲束在所檢測區域高度范圍內相對聲束軸線的聲壓幅值下降均不應超過12dB(聲束在深度方向至少覆蓋相鄰分 區在壁厚方向上高度的25%)。同時,檢測工件底面的探頭聲束與底面法線間夾角不應 小于40 ° 8.8.2.5探頭設置應通過試驗優化,在檢測設置和校準時可采用對比試塊調整,在對工 件的掃查中可通過檢測效

24、果驗證。8.8.2.6若已知缺陷的大致位置或僅檢測可能產生缺陷的部位,可選擇合適的探頭型式(如聚焦探頭)或探頭參數(如頻率、晶片直徑),將PCS設置為使探頭對的聲束交點為缺陷部位或可能產生缺陷的部位,且聲束角度a =5560 °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3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827檢測前應測量探頭前沿、超聲波在楔塊中傳播的時間和按-12dB法測定各探頭對的聲束寬度,并在檢測工藝中注明。探頭推薦性選擇和設置參照表501-1確定。8.8.3探頭中心間距的設定8.8.3.1初始掃查時,探頭中心距離設置為該探頭對的聲束交點位

25、于覆蓋區域的2/3深度處。見圖-38.8.3.2 一組對探頭中心距離計算公式:匯交點:dm=2/3T 兩探頭中心距離:PCS=2S=2dm tg 0式中:PCS-探頭中心距離 mm,S-焊縫中心與探頭入射點間距離mm, 0-探頭折射角度,T-工件厚度mm;8.8.3.3二組對探頭中心距離計算公式:第一分區:02/5T,匯交點:dm1=2/3 2/5T兩探頭中心距離:PCS=2S=2 dm1 tg 0第二分區:2/5TT,匯交點:dm2=2/3 T (1-2/5) +2/5T兩探頭中心距離:PCS=2dm2 tg 08.8.3.4對于厚度不等的工件,應以較薄側厚度調整探頭中心間距。無損檢測通用工

26、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4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8.4掃查方式的選擇8.841非平行掃查,一般作為初始的掃查方式,用于缺陷的快速探測以及缺陷長度、 缺陷自身高度的測定,可大致測定缺陷深度;見圖 -4 8.8.4.2偏置非平行掃查,作為初始的掃查附加方式,主要解決底部盲區,檢測時應明 確此時探頭對稱中心相對焊縫中心的偏移方向、偏移量。檢測前應根據探頭對設置、實測聲束寬度值和初始掃查方式,在檢測工藝中注明檢測覆蓋區域。見圖-5 8.8.4.3平行掃查,一般針對已發現的缺陷進行,可精確測定缺陷自身高度和缺陷深度以及缺陷相對焊縫中心線的偏移,并為缺

27、陷定性提供更多信息。見圖-6 8.8.4.4 一般針對橫向缺陷采用與缺陷成一定角度的非平行掃查,用于快速探測橫向缺 陷,可大致測定缺陷深度、長度、自身高度。a)示意圖如圖-7所示25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5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8.5母材檢測 885.1超聲波聲束通過的母材區域,應按JB/T4730.3中5.144中的規定先用直探頭進 行檢測或在TOFD檢測的過程中進行。8.8.5.2母材中影響檢測結果的反射體,應予以記錄。8.9檢測系統設置和校準 8.9.1 A掃描時間窗口設置 8.9.1.1檢測前應對檢測通道的A掃描時間

28、窗口進行設置。8.9.1.2 A掃描時間窗口至少應按 NB/T47013.10表501-1中規定的深度范圍,同時應滿 足如下要求:1)若工件厚度不大于50mm時,可采用單檢測通道,其時間窗口的起始位置應設置為直通波到達接收探頭前0.5us以上,時間窗口的終止位置為工件底面的一次波型 轉換波后0.5us以上。2)若在厚度方向分區檢測時,最上層分區的時間窗口起始位置應設置為直通波到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6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達接收探頭前0.5us以上,最下分區的時間窗口的終止位置為底面反射波到達接受探頭后0.5us以上;各分區的A

29、掃描時間窗口在深度方向應至少覆蓋相鄰檢測分區在厚 度方向上高度的25%。可利用檢測設備提供的深度參數輸入,但應采用對比試塊校驗 時間窗口在厚度方向上的覆蓋性。8.9.2靈敏度設置 8.921檢測前應設置檢測通道的靈敏度。8.922靈敏度設置方法:1)一般應采用對比試塊。當采用對比試塊上的標準反射體設置靈敏度時,需要將較弱的 衍射信號波幅設置為滿屏高的4080%,并在實際掃查時進行表面耦合補償。2)若工件厚度不大于50mm且采用單檢測通道時,也可直接在工件上進行靈敏度 設置,一般將直通波的波幅設定到滿屏高的 4080%;若采用直通波不適合或直通波 不可見,可將底面反射波幅設定為滿屏高的 80%,

30、再提高2032dB;若直通波和底面反射波均不可用,可將材料的晶粒噪聲設定為滿屏高的5%10%作為靈敏度。有條 件情況下,建議采用對比試塊進行驗證。8.9.3掃查增量設置工件厚度在12mm三t三100mm范圍內時,掃查增量最大值為1.0mm; 8.9.4編碼器校準 8.9.4.1檢測前應對位置編碼器進行校準。8.9.4.2校準方法是使掃查器移動一定距離儀器顯示位移與實際位移進行比較,其誤差 應小于1%。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7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8.9.5深度校準8.9.5.1對于直通波和底面反射波同時可見的情況,其時間間隔所反

31、映的厚度應校準為 已知的厚度值。8.9.5.2對直通波或底面反射波不可見或分區檢測時,應采用對比試塊進行深度校準。8.9.5.3深度校準應保證深度測量誤差不大于工件厚度的1%或0.5mm (取較大值)。8.9.5.3對于曲面或非平面工件的縱向焊接接頭,應對深度校準進行必要的調節。8.9.6檢測系統復核 8.9.6.1檢測過程中檢測設備開停機或更換部件時,進行復核。8.962檢測人員有懷疑時,進行復核。8.963檢測結束時,進行復核。8.964復核要求:1)若初始設置和校準時采用了對比試塊,貝恠復核時應采用同一試塊。2)若為直接在工件上進行的靈敏度設置,則應在工件上的同一部位復核。3)若復核時發

32、現初始設置和校準的參數偏離,則按表8-1的規定執行糾正。表8-1偏離和糾正靈敏度1W 6dB不需要采取措施,必要時可通過軟件糾正2> 6dB應重新設置,并重新檢測上次校準以來所檢測的 焊縫深度1偏離W 0.5mm或板厚的2 %(取較大值)不需要采取措施2偏離0.5mm或板厚的2 %(取較大值)應重新設置,并重新檢測上次校準以來所檢測的 焊縫位移1W 5%不需要采取措施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8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2> 5%應對上次校準以來所檢測的位置進行修正8.10檢測8.10.1初始的掃查方式一般采用非平行掃查或偏

33、置非平行掃查。8.10.2掃查時應確保探頭的運動軌跡與擬掃查路徑間的誤差不超過探頭中心間距的 10%。8.10.3若需對焊縫在長度方向進行分段掃查(每次應小于2米),則各段掃查區的重疊20mm。范圍至少為20mm。對于環焊縫,掃查停止位置應越過起始位置至少 8.10.3掃查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波幅狀況。若發現直通波、底面反射波、材料晶粒噪聲 或波型轉換波的波幅降低12dB以上或懷疑耦合不好時,應重新掃查該段區域。若發 現直通波滿屏或晶粒噪聲波幅超過滿屏高 20%時,則應降低增益并重新掃查。8.10.4掃查時應保證掃查速度 <rmax ( vmax= PRF- X /N vmax最大掃查速度,

34、mm/S;PRF激發探頭的脈沖重復頻率,Hz; X設置的掃查增量值,mm; N設 備的信號平均次數),同時應保證耦合效果和滿足數據采集的要求。8.10.5通過底面盲區計算認為需要進行偏置非平行掃查時,應在焊縫中心線兩側各增1/4。加一次偏置非平行掃查,偏心距離一般取底面檢測寬度的 8.10.6對掃查面盲區有條件下,可采用雙面檢測。8.10.7若焊縫中可能存在橫向缺陷時,采取措施使超聲波聲束與焊縫橫截面形成一定 的傾角進行檢測。8.11數據文件的命名規則 8.11.1數據文件的命名應包括:工件編號、焊縫編號、掃查部位號等。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19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

35、檢測NDE/YY KJ-G YGC058.11.2對返修復檢部位應加返修標記和次數(即 R1 ),對擴探部位檢測應加K。8.12焊縫檢測記錄 8.12.1檢測前應繪制示意圖,包括工件編號、焊縫編號、分段檢測位置編號、檢測面 區分標志。8.12.2分段受檢焊縫應有分段標識,起始點用“0表示,掃查方向用箭頭“T”示,并 用記號筆劃定,標識應對掃查無影響。8.12.3檢測完成后繪制檢測部位圖,作為原始記錄。9檢測數據分析和解釋 9.1檢測數據的有效性評價 9.1.1分析數據之前應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評估以確定其有效性,應滿足如下要求: 9.1.2數據是基于掃查增量的設置而采集的;9.1.3采集數據量滿

36、足所檢測焊縫長度的要求;9.1.4數據丟失量不得超過整個掃查的 5%,且不允許相鄰數據連續丟失。9.1.5采集的數據量應滿足以下要求:各段掃查區的重疊范圍至少為20m m。對于環焊縫,掃查停止位置應越過起始位置至少20mm。9.1.6信號波幅改變量應在12dB以上范圍之內。9.1.7若數據無效,應糾正后重新進行掃查。9.2相關顯示和非相關顯示 9.2.1相關顯示是由缺陷引起的顯示為相關顯示,應進行分類并測定其位置和尺寸。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0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922非相關顯示是由由于工件結構或者材料冶金結構的偏差引起的顯示

37、為非相關顯 示。對于非相關顯示,應記錄其位置。9.2.3非相關顯示的確認和記錄 1)查閱加工和焊接文件資料。2)根據反射體的位置繪制反射體和表面不連續的截面示意圖。3)根據檢測工藝對包含反射體的區域進行評估。4)可輔助使用其他無損檢測技術進行確定。9.2.3相關顯示的分類 9.2.3.1相關顯示分為表面開口型缺陷顯示、埋藏型缺陷顯示和難以分類的顯示。923.2表面開口型缺陷顯示分為掃查面開口型、底面開口型、穿透型三類。9.2.3.3對表面開口型缺陷數據分析時,應注意與直通波和底面反射波最近的缺陷信號 的相位,初步判斷缺陷的上、下端點是否隱藏于表面盲區或在工件表面。9.2.3.4埋藏型缺陷顯示分

38、為點狀顯示、線狀顯示、條狀顯示三類。1)點狀顯示:顯示為雙曲線弧狀,無可測量長度;2)線狀顯示:該類型顯示為細長狀,無可測量高度。3)條狀顯示:該類型顯示為長條狀,可見上下兩端產生的衍射信號,且靠近底面處端 點產生的衍射信號與直通波同相,靠近掃查面處端點產生的信號與直通波反相。9.2.3.5埋藏型缺陷顯示一般不影響直通波或底面反射波的信號。9.2.3.6難以分類的顯示對于難以按照NB/T47013.10中的11.3.2和11.3.3進行分類的顯示,應結合其他有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1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效方法綜合判斷。9.3缺

39、陷位置的測定 931至少應測定缺陷在X、Z軸的位置。見圖-99.3.2缺陷X軸位置(長度)的測定:9.3.2.1可根據位置傳感器定位系統對缺陷沿X軸位置進行測定,由于聲束的擴散,TOFD圖像趨向于將缺陷長度放大。9.322推薦使用擬合弧形光標法確定缺陷沿 X軸的端點位置:1)對于點狀顯示,可采用擬合弧形光標與相關顯示重合時所代表的X軸數值;2)對于其他顯示,應分別測定其左右端點位置。9.3.2.3采用合成孔徑聚焦技術(SAFT)、聚焦探頭或其他有效方法改善 X軸位置的測 定。9.3.3缺陷Z軸位置(高度)的測定: 9.3.3.1可根據從TOFD圖像缺陷顯示中提取的A掃描信號對缺陷的Z軸位置進行

40、測定。9.3.3.2對于表面開口型缺陷顯示,應測定其上或下端點的深度位置。9.3.3.3對于埋藏型缺陷顯示: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2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1)若為點狀和線狀顯示,其深度位置即為 Z軸位置;2)對于條狀顯示,應分別測定其上、下端點的位置。3)在平行掃查或偏置非平行掃查的 TOFD顯示中,缺陷距掃查面最近處的上(或 下)端點所反映的位置為缺陷在Z軸的精確位置。934缺陷在丫軸的位置(在焊縫寬度方向的位置)測定:在平行掃查和偏置非平行掃查的TOFD檢測顯示中,缺陷端點距掃查面最近處所反映的位置為缺陷在丫軸的位置,也可采

41、用脈沖反射法或其他有效方法進行測定。9.4缺陷尺寸測定 9.4.1缺陷的尺寸由其長度和高度表征。9.4.2缺陷的長度:缺陷的長度(L)是指缺陷在X軸的投影間的距離,見圖-9、圖-10中L,可根據9.3.3缺陷在X軸位置而得。.1h威面弾自身面陜»長関t:工件厚度圖-減面開口 att陷尺寸h:卵«陷高度aawkB長應匕工件岸度9.4.3缺陷高度:缺陷高度是指缺陷沿 X軸方向上、下端點在Z軸投影間的最大距離, 對于表面開口型缺陷顯示:缺陷高度為表面與缺陷上(或下)端點間最大距離,見圖 9中h;若為穿透型,缺陷高度為工件厚度。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3頁共33頁

42、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944對于埋藏型條狀缺陷顯示,缺陷高度見圖10 中 ho9.5檢測結果的評定和質量等級分類 9.5.1不允許危害性表面開口缺陷的存在。9.5.2當缺陷距工件表面的最小距離小于自身高度的40%時,按近表面缺陷分級。9.5.3如檢測人員可判斷埋藏缺陷類型為裂紋、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時,評為m級。9.5.4相鄰兩缺陷顯示(非點狀),其在X軸方向間距小于其中較大的缺陷長度且在Z 軸方向間距小于其中較大的缺陷高度時,應作為單個缺陷處理:該缺陷深度為以兩缺 陷深度最小值;缺陷測定為兩缺陷在 X軸投影上的左、右端點間距離;若兩缺陷在 X軸投影無重疊,以

43、其中較大的缺陷自身高度作為單個缺陷自身高度,若兩缺陷在X軸投影有重疊,則以兩缺陷自身高度之和作為單個缺陷自身高度(間距計入)。9.5.5點狀顯示的質量分級: 9.5.5.1點狀顯示用評定區進行質量分級評定,評定區為一個與焊縫平行的矩形截面, 其沿X軸方向的長度為150mm,沿Z軸方向的高度為工件厚度。9.5.5.2在評定區內或與評定區邊界線相切的缺陷均應劃入評定區內,按表 9-1的規定 評定焊接接頭的質量級別:表9-1各級別允許的點數工件厚度t,mm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4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I12 100t >0.8,

44、最大為200n12 100t XI.2,最大為300出12 100超過n級者注1:母材壁厚不同時,取薄側厚度值。9.5.5.3對于密集型點狀顯示,按條狀顯示處理。9.5.6對于其他類型缺陷顯示,按如下表 9-2的規定進行質量分級: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5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表9-2焊接接頭質量分級等級工件厚度(mm)單個缺陷多個缺陷表面開口缺陷、近表面缺陷埋藏缺陷長度l max高度h3若1 >l max缺陷高度h1長度l max高度h2若1 >l max缺陷高度h1I12W <15<<1-<

45、2-1、若多個缺陷其各 自高度h均為:h1 v h<h2或h3,則在任 意12t范圍內累計長 度不得超過 3t且最 大值為150mm;2、對于單個或多個 表面開口缺陷或近 表面缺陷,其最大累 計長度不得大于整15v t<40<<1-<3-40v t<60<40<2<4060v t<00<50<2<50n12< <5<2<31、若多個缺陷其各 自高度h均為:h1 v h<h2或h3,則在任 意12t范圍內累計長 度不得超過 4t且最 大值為200mm;2、對于單個或多個 表面開口缺陷或近

46、表面缺陷,其最大累 計長度不得大于整15v t<40<240v t<60<40<3<2<40<5<260v t <00<50<3<2<50<5<2出12 100超過n級者危害性表面開口缺陷,裂紋、未熔合等危害性埋藏缺陷注1:母材壁厚不同時,取薄側厚度值。注2:對單個或多個hv h1的線狀缺陷,在任意12t范圍內累計長度不得超過 4t且最大值為300mm。9.5.7當各類缺陷評定的質量級別不同時,以質量級別最低的作為焊接接頭的質量級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6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

47、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10檢測流程分析原因采取糾正措施TOFD檢測委托單受理、了解待檢件技術參數及檢測要求OKA編制匚藝卡3tMt-i審核工藝卡NOOK現場工作條件準備返 修通知委托方35現場操作、觀察、記錄、標識懷疑結果不正確缺陷不合格檢測結果評定、審核報告資料移交委托方、存檔檢測報告編制、審核、簽發或監督抽杳11編制專用檢測工藝卡檢測前根據被檢測工件的技術參數和委托單要求,依據本通用工藝規程編制專用 工藝卡。并對工藝卡中的技術參數進行測試。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7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12檢測記錄、報告和

48、資料存檔 12.1檢測記錄要求 12.1.1檢測時,對每個TOFD掃描圖像都應保存在儀器的存儲器內,檢測結束后應對 每個掃TOFD描圖像中的缺陷進行評定。12.1.2對不合格缺陷在焊縫缺陷處用記號筆清晰標注出來,并粗略標劃出缺陷斷面位 置圖。12.1.3繪制出檢測部位示意圖,以實測的可追溯性;不同部位的焊縫缺陷記錄標注方 法要清楚。12.2檢測報告包含內容a)委托單位;b)檢測標準;C)被檢工件:名稱、編號、規格、材質、坡口型式、焊接方法和熱處理狀況;d)檢測設備:儀器型號及編號、探頭規格型號及編號、掃查裝置、試塊、耦合劑;e)檢測條件:檢測工藝編號、探頭設置、檢測系統設置和校準的數值、掃查T

49、OFDf)檢測示意圖:檢測部位、檢測區域以及所發現缺陷位置和分布;g)檢測數據:數據文件名稱、缺陷位置與尺寸、質量級別和缺陷部位 圖像;h)檢測結論;無損檢測通用工藝規程版本:1修改號:0第28頁共33頁主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NDE/YY KJ-G YGC05i)檢測人員和責任人員簽字;j)檢測日期。12.3資料保存檢測記錄和檢測報告應按規定要求進行保存。除常規檢測報告外,還應印出焊縫缺陷 部位TOFD記錄和掃描圖,所有掃查記錄和TOFD圖像應保存在光盤中一并提交存檔。12.4工藝卡、報告、記錄、返修通知單格式附件。12.5記錄、報告的填寫應符合質量管理手冊、記錄控制程序、產品控制程序 等要求。12.6檢測人員應按照質量管理手冊的要求編制、審核、簽發檢測報告。12.7檢測資料應至少保存7年,其存檔應滿足檔案管理規定的要求。電子版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