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_第1頁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_第2頁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_第3頁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_第4頁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一、 生產用水的安全衛生生產用水的衛生質量是影響食品衛生的關鍵因素。對于任何的食品加工,首要 的一點就是要保證水的安全衛生。食品加工企業一個完整的 SSOP 計劃,首先 要考慮與食品接觸或與食品接觸表面接觸用水來源及處理應符合有關規定,并 要考慮非生產用水及污水處理的交叉污染問題。控制和監測:1. 本公司內所有的生產、生活用水均來自自來水公司供給的自來水,符合國家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 5749-85。2. 公司送生產用水到衛生部門進行水質全項檢驗,并有檢驗報告正本。 監測頻 率:每半年一次。3. 公司化驗室用余氯數顯測定儀測定水管末端游離余氯,一年內對所有生產用 水水龍頭進行抽樣。當檢

2、測結果余氯低 0.05PPM 時,公司有自動加氯裝置對增 壓水池水量進行加氯, 保證余氯含量符合本行業衛生要求。 監測頻率:生產期間 每天一次。4. 公司化驗室對水質進行感官和微生物(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檢查,要求:細菌總數 100CFU/ML(37和 22培養 ,大腸菌群 <3MPN/L。 監測頻率:生 產期間每月至少一次。5. 在加工程序中使用的水是一次性的,無循環重復使用。6. 一切用水均應注意衛生,清洗時要防止污水濺污染成品或半成品。7. 生產用水水龍頭按順序編號,有防虹吸措施,并有供水網絡圖。8. 為了維持生產過程的正常水壓, 用于操作臺上的生產用水一律通過水池加壓, 水池容量約

3、為 400噸。9. 水池必須定期進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程序為:水池 排干水池 全面清洗 100PPM 氯液噴灑 全面清洗。 監測頻率:每月一次。10. 污水排放10.1 污水處理:符合國家環保部門的規定,符合防疫的要求;處理池的地點遠 離生產車間。10.2 廢水排放設置11. 質管部、維修組每月對工廠所有的供水管道進行檢查,檢查是否有滲漏,各 供水管附近是否有污染源。糾正措施:1. 在自來水系統損壞的情況下,公司應停止生產,判定是何時損壞的,暫存這 段時間內生產的產品, 進行安全評估, 以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只有當水質符合國 家標準時,才可恢復生產。2. 當上述檢測內容出現偏差時,質管部應及時

4、通知廠長停止生產并對已加工的 產品隔離評估。并及時向自來水廠反映情況,以便及時做出處理。3. 公司配有監理員對增壓水池的自動加氯裝置進行監管,如自動加氯裝置有任 何異常狀況, 監理員應及時將情況報告質管部經理, 并由質管部檢測此時水的余 氯量,再確定能否繼續生產。保證余氯含量符合本行業衛生要求。記錄:1. 衛生部門水質報告2. 生產用水余氯檢測記錄3. 生產用水微生物檢驗報告4. 每日衛生檢查記錄5. 每月衛生審核登記表6. 糾偏記錄二、食品接觸面的狀況和清潔(包括工器具、工作服等控制和監測:1. 一切產品接觸面都要保證高度清潔(應沒有縫隙、洞、裂疊結點等不能充分 清潔的地方 衛生監督員應對食

5、品接觸面經常進行檢查, 以確定是否可充分清潔。 2. 生產用器具(如:桶必須有專用的架子承放或放于操作臺上,不得直接接 觸地面。3. 接觸食品的工器具,如不慎被廢水污染,應由專職人員清洗干凈,經消毒后 方可使用。4. 不同車間或同一車間內不同區域的工器具有明顯標示不交叉使用。5. 檢驗室對車間內的設備、工器具、人手表面、包裝材料抽查檢驗,設備和工 器具食品接觸面細菌總數低于 100個 /CM2為宜,對衛生要求嚴格的工序,應低 于 10個 /CM2(具體見本公司的化驗室有關內容。并將結果記錄。 監測頻 率:生產期間每月至少一次。6. 每天午餐期間(或換班和每天收工后,應清除地面、設備和食品接觸面

6、附 著物,如有必要應拆開設備作全面的清潔,所有表面都應清洗消毒,工具器(如 塑料桶等 統一在工器具消毒池進行清洗消毒后風干。 清洗消毒程序為:清水 (洗潔精 清水 100PPM 氯液浸泡 1015分鐘 流動清水清洗。7. 生產期間,操作臺要保持干凈,每天收工后,操作臺要清洗消毒,清洗消毒 程序為:清水 (洗潔精 清水 100PPM 氯液噴灑并停留 1015分鐘 清 水沖洗。8. 用于食品接觸面的氯液通常濃度為不低于 100PPM ,如果監測顯示濃度超出 范圍則必須進行糾正和記錄。9. 加工工人進入生產崗位時應穿戴干凈的工作服、工作帽、和防水靴。(具體 見員工衛生制度9.1 加工員工和管理人員都

7、應穿戴干凈的工作服、工作帽和防水靴。9.2 粗加工區內的員工應穿戴淺藍色的工作服。9.3 維修人員應穿戴深藍色的工作服。9.4 員工的工作服和工作帽等由公司的洗衣房統一清洗消毒和發放。 精加工區和 粗加工區、 維修人員的衣帽應分開清洗消毒, 以防交叉污染。 存放工作服的房間 設有紫外線設備,且干凈、干燥和清潔。9.5 衣帽消毒程序為:衣帽 預清洗 加洗衣粉在洗衣機中漂洗二次并脫水 在 20-50PPM 的氯液中 浸泡約 10分鐘 在流動水漂洗,直至無 “ 氯 ” 味 晾干或用烘干機烘干衣帽 折 疊整齊。糾正措施:1. 應維修或替換不能充分清洗的食品接觸面。2. 調整氯液的濃度,對不干凈的食品接

8、觸面進行清洗消毒。3. 對可能成為食品的潛在污染源的工作服、工作帽,應及時進行清洗消毒或更 換。4. 調整洗衣操作程序。記錄:1. 每日衛生檢查記錄2. 消毒液配制使用日報表3. 工器具、員工手部、圍裙、包裝材料、車間清洗消毒效果驗證記錄4. 糾偏記錄三、防止交叉污染控制和監測 :1. 對衛生監督員進行基本衛生知識培訓。監測頻率:雇用新的衛生監督員時。2. 員工的操作不能導致交叉污染。(包括頭發、手的清潔、個人物品的存放、 吃喝、靴子消毒2.1 員工進入更衣室之前, 必須先在換鞋間換上干凈的便鞋, 進入更衣室后再換 上工作靴子; 員工進入洗手間時, 先在更衣室換上便鞋, 再到換鞋間換上自己的

9、鞋子,才能進入洗手間。2.2 員工上崗應戴上發網、 帽子、 口罩或其它有效的毛發束縛物, 不得佩戴戒指、 項鏈等飾物,因其可能掉進食品、設備、包裝桶中而造成潛在性危害。2.3 開工前,每次離開工作后和每次弄臟后,員工都應進行洗手消毒。2.4 個人衣服和個人物品不能帶入生產車間。2.5 員工不得在生產車間內吃零食、嚼口香糖、喝飲料和吸煙。2.6 在進入加工車間之前,員工應在濃度不低于 200PPM 氯液的過腳池中對靴子 進行消毒。2.7 落地的成品或半成品不能裝桶, 應報告管理員, 由其進行嚴格消毒確保符合 衛生要求后才能裝桶。 任何人發現不良衛生情況時, 都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以 便及時處理。

10、2.8 衛生監督員負責對上述情況進行監督。3. 生產過程中由衛生監督員用試紙檢查并更換過腳池里的氯液。 監測頻率:開 工前,生產過程中每 4小時 1次。4. 不同車間的生產員工不得進入另一車間。如確需調動,需由管理人員指派, 按規定更衣、洗手消毒。5. 衛生監督員檢查工廠地面,應保證衛生狀況良好,防止污染食品。6. 由衛生員負責在生產過程中把下腳料從生產車間內清理干凈。7. 地面平滑傾斜便于排水,衛生監督員檢查加工車間地面,確保排水徹底。8. 工廠建筑保修良好,粗加工區、精加工區分開,并有獨立的更衣室和洗手消 毒間。9. 加工用鹽領用、存放符合衛生要求。10. 包裝材料存放、領用合理,標記清楚

11、。11. 生產過程流暢,產品不積壓。12. 冷庫通道暢通,貨物堆放合理,沒有寄存有礙食品衛生安全的物品。13. 電梯只供貨物裝載之用,任何員工不得進入電梯里面, (發生故障時,要由 專職維修工進行維修。糾正措施:1. 新的衛生監督員應接受基本的衛生指導。2. 員工在束縛毛發、佩戴首飾、清洗手、存放個人物品、在加工車間吃喝、開 工前消毒靴子等方面如存在問題,應及時加以糾正。3. 氯液應及時更換。4. 清除雜物。5. 排水不暢的地面會阻塞排水系統,對排水問題應加以解決。6. 如果某區域所使用的消毒設備不適當,應將其清洗消毒后更換為正確合適的 設備。7. 衛生監督員對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情況加以糾正,

12、包括評估產品質量。記錄:1. 員工培訓情況登記表2. 每日衛生檢查記錄3. 每月衛生審核登記表4. 糾偏記錄四、手的清潔、消毒設施和廁所、更衣室設施的維護控制和監測:1. 廁所與加工廠區域分開, 男女分開, 通風良好廁所蹲位數與生產人員相適應, 設施齊全,方便清潔。廁所衛生,有專人負責清潔,并在每天下班后進行清洗和 消毒。 監測:每天開工前,由衛生監督員檢查廁所的設施和洗手設施。2. 洗手和消毒設施應安裝在加工車間的入口處、各車間內和廁所內,洗手設施 包括:非手動開關的流動水,手用液狀的洗潔液、不低于 50PPM 的氯液、一次性 不脫毛的紙巾; 有明顯的標示提醒員工應徹底洗手的警示牌。 手的清

13、洗和消毒應 在開工前、 每次離開工作臺后重新工作前和每次弄臟時, 連續作業期間每 2小時 洗手消毒 1次(具體見員工衛生制度,衛生監督員應負責檢查洗手設施和 氯液濃度。 監測頻率:每天開工前,生產過程中每 4小時檢查并更換 1次。3. 更衣室應干凈衛生,并安裝紫外線燈,維護良好。 監測頻率:每天開工前。糾正措施:1. 清潔工應對廁所設施進行清潔,糾正任何可能造成污染的情況,必要時進行 修補。2. 衛生監督員負責更換和調配消毒劑。記錄1. 每日衛生檢查記錄2. 每月衛生審核登記表3. 消毒液配制使用日報表4. 工器具、員工手部、圍裙、包裝材料、車間清洗消毒效果驗證記錄5. 糾偏記錄五、防止食品、

14、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面的外部污染防止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所有接觸表面被微生物、化學品及物理的污染 物玷污,例如:清潔劑、消毒劑、殺蟲劑、冷凝物等。 控制和監測: 1. 加工和包裝區域所使用的清潔劑、消毒液、殺蟲劑等,必須經批準才能在工 廠內使用。監測頻率:在接收清潔劑、消毒液時。 2. 裝運車要保持清潔干凈,使用后也必須進行清潔消毒。清潔消毒程序同操作 臺的清潔消毒。 3. 車間質檢室(主要是感官、口徑的檢查)安裝有紫外燈管,開工前紫外線照 射至少半小時以上。 4. 通風良好,防止冷凝物或水滴滴落到產品、食品接觸面和包裝材料上。 5. 冷庫(保鮮庫)衛生控制計劃: 5.1 冷庫必須每月至

15、少一次進行清掃除霜管理。 5.2 產品堆放應有足夠的通氣間隙。 5.3 冷庫內不得堆放化學物。 5.4 非倉管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冷庫。 糾正措施: 1. 除去不衛生表面的冷凝物。 2. 用遮蓋防止冷凝物落到食品、包裝材料及食品接觸面上。 3. 清除地面積水、污物、清洗化合物殘留。 4. 評估被污染的食品。 5. 培訓員工如何正確使用化合物。 記錄: 1. 化合物使用記錄 2. 每月衛生審核登記表 3. 每日衛生檢查記錄 4. 工器具、員工手部、圍裙、包裝材料、車間清洗消毒效果驗證記錄 5. 糾偏記錄 六、有毒化合物的正確標記、貯藏和使用 控制和監測: 1. 工廠內使用的所有有毒有害化合物都必

16、須具有主管部門批準生產、銷售、使 用的證明、標明制造商,在貯存有毒化合物時,保管員應驗證其文件資料。監測 頻率:當接收有毒有害化合物時。 2. 原裝容器的標簽應標明: 容器中試劑或溶液名稱, 生產廠名、 以及批準文號、 使用說明,工作容器的標簽應標明:容器中試劑或溶液名稱,使用說明;并貯存 于加工和包裝區外干燥密閉的上鎖房間內,與包裝材料分開,由專人保管。 3. 盛裝散裝清潔劑、消毒劑等的工作容器一定要干凈、衛生。曾用于存放有毒 有害化合物的器具不能貯存、 運輸或分裝食品或食品輔料,也不能貯存可能接觸 食品接觸面的清潔劑、消毒劑等物。同樣,曾用于貯存清潔劑、消毒劑等的工作 容器也一定作為食品容

17、器用于包裝食品成品。 糾正措施: 1. 資料不全或不適的有毒化合物應先擱置一邊,直到獲得所需資料。無資料的 有毒化合物應退還供貨商。 2. 貯存不恰當的化合物應移至合適的地方, 有泄漏的容器應重新密封, 或更換。 貯存間在第二天工作前要清潔。 3. 不恰當使用化合物的員工應接受再培訓, 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應銷毀、 丟棄, 更正分裝容器的不恰當標記。 記錄: 1. 化合物使用記錄 2. 化合物資料證明單 3. 每日衛生檢查記錄 4. 員工培訓情況登記表 5. 消毒液領用登記表 6. 糾偏記錄 七、員工的健康 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人員(包括檢驗人員)是直接接觸食品的人,其身體健康 及衛生狀況直接影響產品衛生質量。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凡從事食品生 產的人員必須經過體檢合格獲得健康證方能上崗。并每年進行一次體檢。 控制和監測: 1. 凡在我公司參加工作的員工,一律應有衛生部門簽發的健康證。招收新 的員工,要通過健康檢查,獲得健康證后方能上崗。生產工人每年必須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