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物流文獻綜述_第1頁
農村物流文獻綜述_第2頁
農村物流文獻綜述_第3頁
農村物流文獻綜述_第4頁
農村物流文獻綜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物流文獻綜述系 別:經濟管理系專 業:物流管理班 級:1132202學 號:201130220207姓 名:徐軒指導老師:高寶玲 時間:2013-9-08目錄1、國內農村物流研究關注的主要問題 11></a>.農村物流內涵、特征的研究 1 2.農村物流宏觀經濟的特點與現狀1 3.從宏觀物流角度,提出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的研究2 4.農村物流體系構建和農村物流發展模式研究 3 5.物流技術應用研究 32、中部地區農村物流研究狀況 1.安徽 4 2.陜西 4 3.武漢 4 4.湖北 5 5.山西 53、國內農村物流發展對策 1.解決三農問題 5 2.提高技術水平

2、 5 3.優化農村經濟結構 6農村物流引言:農村物流是一個相對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運輸、搬運、裝卸、包裝、加工、倉儲及其相關的一切活動的總稱。1、國內農村物流研究關注的主要問題 (1)農村物流內涵、特征的研究。“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全局。農村經濟和農產品物流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現階段農業經濟成為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及“大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

3、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因此,現階段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農村物流的概念尚未統一,謝水清(2004)、徐云(2008)、岳云康(2008)等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與界定。目前主要有兩類定義(李仁良,張和平,2008)(:1)從物流的對象和職能的角度,認為農村物流是服務農村生產、生活而發生的一系列物質資料從供應者到需求者的運動過程(;從區域的角度,認為農村物流是一個相對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運輸、搬運、裝卸、包裝、加工、倉儲及其相關的一切活動的總稱,是指農村范圍內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密切相關的物流活動。本文傾向于從區域的角度來定義和理解農

4、村物流。農村物流宏觀經濟的特點與現狀 2003年,王新利在論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特點和內涵中認為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宏觀經濟特點:1.經濟設施基礎落后 2.地域差異大 3.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 4.分布面廣規模小 5.市場程度低 6.政府宏觀調控不到位 7.科研管理水平落后。湖南大學的陳建華在完善我國農村物流化體系的研究中也提及農村物流的不完善。北京交大的周建勤也在基于灰色物流的農村物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中認為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村物流的發展狀況尚不樂觀。 (3)從宏觀物流角度,提出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的研究。 1992年劉海飛在深化改革,加快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中指出應對農產

5、品物流業不合理的管理體制、經營政策、發展方針進行調整和改革,農產品物流業要作為獨立的行業逐步實現社會化管理。1995年王之泰教授的現代物流學也提及了農業環境與農產品物流。1998年著名的物流專家張聲書和日本的佐伯弘治編寫的中國現代物流研究部分章節涉及了中國農業物流方面的研究。閔耀良在關于農產品流通與現代物流對接的思考文中提出我國應在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方面,圍繞推進農產品市場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提高流通效率方面作好工作,并且推行現代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發表文章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中提出我們今天要發展優勢農業,要提高農民收入,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發展農產品物流業

6、,而且一定要發展第三方物流。張思華、張金隆等在發展農業與創建現代農業(食品)類企業體系的思考兼論創建現代農業“物流”和食品們,供應鏈體系中分析我國農業物流供應鏈體系現狀,創建我國現代農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體系可從政府統籌、市場導向、企業運作、環境支撐、行業主管等五方面努力. (4)農村物流體系構建和農村物流發展模式研究 趙黎明等構建了區域現代農業物流體系,認為農業物流是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直接雙向流動。白延靜在基于物流網絡資源整合的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研究論述了我國農村物流網絡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和整合原則,立足物流網絡資源整合理論基礎,在綜合分析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提出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的四種模

7、式:以大型物流企業為主導的模式、以農戶和大型連鎖商業企業為主導的模式、以物流企業和商業企業聯盟為主導的模式和以政府為主導的模式,而鄭遠紅在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的選擇分析通過對目前主要的農村物流運營模式進行分析,發現其成功之處和存在的缺陷,為適應農村物流所呈現出的新趨勢,結合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對選擇可行的農村物流發展模式提出了建議,以期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更多還原 國內許多學者對農村物流發展模式給予了高渡關注:喻曉燕、黃立平的構筑農產品物流運作新模式;王新利的我國現行農村物流模式分析;李曉錦的農產品物流組織模式研究;上官緒明的新農村現代物流運營模式探析;賀峰的中國農產品物流模式構建:

8、基于批發市場的研究;夏文匯的電子商務平臺下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研究等諸多學者的論文論著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的演變、創新、主要類型進行了研究。(4)區域農產品物流研究劉文敏通過分析上海農業產業化中的農產品物流模式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農產品供應商與商業連鎖集團聯盟的物流模式和現代農產品配送模式是今后的取向;郭淑媛論述了發展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的基本思想和農產品物流系統總目標,并且從物流系統最優化的角度構筑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的運作模式;劉飛翔以福建永輝集團為例考察了生鮮農產品自營物流模式,認為農產品所具有的特性使第三方物流、共同合作物流等物流模式因存在客觀和主觀的限制而被企業所摒棄,企業最

9、終選擇了自營物流來優化其生鮮農產品的物流模式;基于農產品物流配送的特點,向平提出四川省優質安全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體系的發展思路,強調了建立規模合理的現代農產品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曹允春等應用流程再造理論和方法研究了云南花卉物流系統,以期盡量減少物流過程中的不增值時間,消除或盡量降低花卉在物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損毀。凌寧波等通過對南京市淡水產品供應鏈的實證分析,證明了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模式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給出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農產品供應鏈一般運作模式。物流技術應用研究 周向明、錢建平、楊信廷、吳曉明在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進展中闡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農產品配送過程跟蹤、監管,對于保證農

10、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流通速度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介紹了國內外物流配送過程常用的信息技術條碼技術、RFID(射頻)技術、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RS(遙感)技術、網絡技術、EDI(數據交換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說明了各技術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綜述了各信息技術在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應用情況,并指出中國目前在該領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研究重點。 更多還原周歡等認為,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需要構建基于Internet的農產品安全監控信息平臺,這是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方向。張晟義分析了在生物技術背景下,生物基型涉農供應鏈的生產體系、物流特征。

11、王新利在考察農村逆向物流時提出,農村逆向物流有別于一般的逆向物流,具有自己特殊的網絡結構和模式,發展農村逆向物流的關鍵在于物流網絡的結構設計,該網絡結構應能模擬出農村的逆向物流網絡運行狀況。2、中部地區農村物流研究狀況2008年6月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的宋向清在中部地區與東西部農村物流業不均衡發展分析中分析由于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平衡,導致我國現代物流在農村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發展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從區域差別上看,東部較快,中西部較慢;從城鄉區位上看,近郊較快,距離中心城市較遠的農村較慢;從資源特色上看, 存量較大和價值較高的資源所在地農村物流業發展較快,資源特色不突出以及依靠傳統農

12、業的農村物流業發展較慢。導致農村物流發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合理的發展路徑和政。 洪濤、白先華在我國中部地區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研究中通過對改革開放之后1978一2006年的28年的相關經濟數據的實證研究表明,中部六省的農產品流通業發展情況與其經濟水平是呈正相關的,并且還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說明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對于促進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1年,雷勛平,王亮在安徽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認為安徽農產品物流供給方面的不足嚴重制約了物流的發展。進一步發展安徽農產品物流,應完善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立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培育農產品物流主體,

13、搭建物流信息平臺,培養農產品物流人才。 更多還原2006年孫婧、黃世祥在對安徽省發展農產品物流的幾點思考中試圖在對農產品物流的概念進行界定和分析農產品物流的特殊性的基礎上,結合安徽省情指出了安徽省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2009年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韓蘭蘭,李艷芳在陜西省農產品物流現狀及對策研究中通過對陜西省農產品物流現狀的調研,分析了陜西省農產品物流的現狀和問題,提出要以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附加值為目標,實現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進而提高陜西省農產品物流水平。 更多還原 2009年祁春節、劉雙在武漢城市圈農產品物流模式創新中著重分析武漢城市圈傳統農

14、產品流通方式,揭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武漢城市圈具備的物流條件進行物流模式創新,并旨在提出促進武漢城市圈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政策措施。 更多還原 2011年袁永友,龍偉在湖北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比較與發展路徑中認為湖北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升級和經濟增長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湖北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但湖北農產品&quot;貨暢其流&quot;和&quot;物盡其值&quot;的功能遠未發揮。本文分析了湖北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比較了不同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差異化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對策思路。 2007年,夏佐鐸、金江在湖北梁子湖地區漁業物

15、流模式的探討中強調梁子湖優越的地理位置、獨具特色的水產品資源和悠久的漁業文化是形成現代漁業物流的重要基礎。并且在分析梁子湖地區漁業物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構建了梁子湖漁業物流的兩大模式,即干水產品和鮮水產品兩大類型物流模式。 2007年任媛在山西省農產品流通市場分析一文中指出山西省農產品流通的多重循環格局初步形成,但省際間大循環乃至國際市場大循環都比較少;批發市場、集貿市場是占居主導地位的市場流通載體,但檔次較低、規模較小;農產品流通門檻低,參與主體多元化、市場集中度低等諸多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山西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并且提出了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用現代化的手段構建農產

16、品流通體系;優先發展優勢農產品,大力拓展國內國外市場;加強政府在農產品流通中的指導作用等對策建議。 從諸多學者研究中部地區農村物流的研究論文來看,基本上停留在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層面,實證研究少、針對性研究不足、可操作性不強;農村區域物流與城市物流的關系研究、物流設施與物流技術在農村物流中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特色農產品專業化物流體系構建研究、農村物流組織創新研究、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與物流體系的關系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鮮見。國內農村物流發展對策 2012年重慶師范大學肖寒在資源協同下農村物流發展策略研究中認為農村物流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對農村物流發展的上下游產業鏈內部的資

17、源協同及與外部的金融等資源協同研究,對于促進農村物流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農村物流需求點多面廣、規模小,面向農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務容易出現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都比較高的問題,發展較為緩慢。本文從農村物流的概念出發,采用比較分析法、文獻歸納法和規范分析法,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比較,從農村物流的概念界定、經濟價值和要素系統以及發展的理論基礎著手,對農村物流的功能、體系構成等進行了詳細分析 2011年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的焦瑞、余曉瓊在我國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介紹了我國農村物流季節性、分散性、多樣性的特點,發展農村物流具有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農產品成本、增加就業機會、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意義。分析了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國農村物流起步晚,發展較快,物流總量大,農村物流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信息化發展迅速;但尚存在不少問題,如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低,人才匱乏,技術水平低。提出了促進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的對策: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培育農村物流市場主體;大力培養現代農村物流人才;提高農村物流技術水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