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GSM網絡優化處理案例分析及處理流程_第1頁
中國聯通GSM網絡優化處理案例分析及處理流程_第2頁
中國聯通GSM網絡優化處理案例分析及處理流程_第3頁
中國聯通GSM網絡優化處理案例分析及處理流程_第4頁
中國聯通GSM網絡優化處理案例分析及處理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聯通網絡優化技術培訓班課程目錄1掉話分析31.1GSM系統掉話案例分析41.1.1掉話的形式41.1.2無線掉話的原因41.1.3掉話處理流程41.1.4掉話分析42分配失敗率42.1指配的基本信令流程42.2指配過程常見問題43SDCCH、TCH擁塞分析43.1SDCCH擁塞43.2TCH擁塞43.3SDCCH信道擁塞43.3.1硬件故障43.3.2頻繁位置更新43.3.3由于話務量較高導致SDCCH擁塞43.3.4鄰小區故障導致SDCCH擁塞43.4TCH信道擁塞43.4.1硬件、傳輸故障43.4.2高話務小區TCH擁塞43.4.3頻繁切換導致TCH擁塞44RACH接入的有效性44.1

2、什么是RACH接入有效44.2影響有效RACH接入的因素 - “信道請求消息”碰撞44.3RACH接入常見的問題44.3.1解碼的RACH請求數很少44.3.2在高電平下,仍無法解調出正確的信號(即解調出的信息編碼錯誤)44.3.3LAPDm建立成功率低44.4故障處理流程44.4.1確認故障的起始時間44.4.2確認硬件是否有問題,及時排除硬件故障44.4.3消除干擾45切換觸發原因所占比例分析45.1切換的信令流程;45.1.1異步切換信令流程;45.1.2同步切換信令流程;45.2切換判斷算法;45.2.1切換觸發機制;45.2.2目標小區的篩選和排序45.3話務報表中切換方面的分析45

3、.3.1切換觸發原因的分析;45.3.2切換成功率的分析45.4切換參數設置策略;45.4.1基本設置策略;45.4.2雙頻網及微蜂窩的設置策略45.5切換方面常見問題;45.5.1路測常見問題;45.5.2參數設置常見錯誤45.5.3交換方面常見錯誤45.5.4鄰區設置常見錯誤46小區無話務量或切入分析46.1無話務量或話務量過低46.2小區無切入47射頻(RF)優化分析47.1上行鏈路的干擾檢測47.2下行鏈路的干擾檢測47.3上、下鏈路平衡驗證48基站覆蓋范圍縮小分析48.1天饋系統對覆蓋范圍的影響:48.2基站硬件設備對覆蓋范圍的影響:48.3參數設置對基站覆蓋范圍的影響:49長途來話

4、接通率49.1長途來話呼損分析49.2對各類長話呼損的優化措施49.2.1減少尋呼無響應49.2.2減少通信鏈路建立失敗49.3其他呼損原因分析49.3.1主叫用戶提前掛機49.3.2撥號不全4一、GSM網絡優化的一般流程:無線網絡優化工作流程分四步:1、系統調查2、數據分析3、制定和實施優化方案4、總結及反饋整個優化流程見下圖優化準備(包含記錄原始數據)數據收集數據分析處理做出優化報告優化措施制定優化措施執行效果驗證組織評估準備好?OMC-R統計采集路測采集用戶投訴分析軟件分析方法分析人員時間優化措施審查合理性統計路測可行性實效性規范性用戶反映人、車真實性結束現場查看硬件改動天線調整數據庫參

5、數修改NY無線優化流程圖制定計劃、策略重點小區前后對比建設性 優化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處理故障或者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一個總結經驗的過程,因此,在優化的流程中總結和反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二、優化具體指標分析及處理流程:1 掉話分析1.1 GSM系統掉話案例分析1.1.1 掉話的形式l SDCCH掉話移動臺占上SDCCH信道但還沒有分配TCH信道期間發生的異常釋放l TCH掉話。BSC給移動臺分配了TCH信道后發生的異常釋放1.1.2 無線掉話的原因l 無線鏈路故障(基于RLT,系統不能解碼SACCH消息使得RLT達到0而引起的通信中斷,注意RLT設置小于T3109),此類故障產生的因素較多,

6、如硬件問題、頻率問題,過覆蓋或者欠覆蓋、鄰小區未定義等因素所致。l T3103超時(在切換過程中,移動臺既無法占用目標小區的無線資源,又不能返回服務小區所導致的通信中斷),此類掉話一般即為切換掉話。l 系統故障,特別是硬件問題,導致掉話,如載頻故障等。掉話處理流程是否覆蓋不好?同頻?鄰頻?網內?網外?干擾來源是否存在干擾?是否漏做鄰小區?是否潛在硬件故障?現場路測或運行CTP找出掉話區問題解決?功率調整角度調整頻點調整角度調整增大功率增加新站掉話率過高疑難問題專家會診解決硬件更換天饋修理補做鄰小區YNNYNYENDNYNY當地無委會1.1.3 掉話分析l 覆蓋原因的掉話:GSM網絡覆蓋問題是造

7、成掉話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聯通GSM網絡的頻段較窄,只有6M,由過覆蓋帶來的同頻、鄰頻尤為突出,因此控制覆蓋尤為重要。覆蓋原因導致的掉話主要有以下的方面1、 服務小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覆蓋過大將鄰區也覆蓋在內,或者鄰區本身由于故障導致覆蓋縮小,以至于移動臺超過當前服務小區定義的鄰區B的覆蓋范圍到達小區C后還占用先前的服務小區A的信號,然而小區C又未定義小區A作為鄰區,因此有可能由于移動臺搜索不到合適的切換目標小區,而本身的服務小區網絡狀況變差而導致掉話。此類解決方案是控制小區的覆蓋,使基站覆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要求有完成的鄰小區定義。此類掉話可以通過路測的手段來發現,也可以通過CTOOLS工具來

8、查看其TA、載頻質量等來發現。2、 2個小區的邊界明顯出現無線信號覆蓋的盲區。3、 高大建筑物的陰影效應導致移動臺信號發生快速衰落而來不及切換發生掉話。4、 由過覆蓋造成的同頻、鄰頻等,造成手機解調BSIC時時間變長,導致切換不及而掉話。2、射頻部件故障載頻單元、合路器、雙工器等,這些硬件故障,將會導致小區的接收、發射性能降低,嚴重時將會導致掉話的發生。由于這些故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必須通過DT測試或大量的統計分析才能發現。案例在測試中我們發現移動臺切換到某個小區后,接收電平迅速降低,甚至惡化-100DBM,隨即由于接收電平差而發生掉話。分析切換前的網絡狀況,移動臺上報的目標小區(BCCH頻點

9、)接收電平值約為-67DBM,切換完成后,無線信道資源指配到該小區的TCH頻點上,指配完成后,移動臺收到的接收電平迅速降低導致掉話發生。由此我們判斷,該小區TCH的載頻存在故障。進一步查詢該小區的性能數據,同時,根據CTOOLS的分析結果來看,會看到該載頻的接收電平比正常的載頻偏低。判斷該載頻存在問題,需更換解決。l 天饋系統故障:由于天饋線的原因引起的掉話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1、 基站采用2付天線,由于天線的方位角或俯仰角不同而導致的掉話當基站的同一小區采用2付天線配置時,該小區的BCCH和SDCCH信道就有可能分別從兩副不同的天線發出,當兩副天線的俯仰角不同時,就有可能造成天線的覆蓋范圍不同

10、,移動臺有可能能收到BCCH信號,但呼叫發起后卻不能收到另一副天線發出的SDCCH因而導致掉話。同樣,當兩副天線的方位角不同時,就有可能造成能收到SDCCH信號,但卻不能收到另一副天線發出的TCH信道,因而導致掉話。2、 天饋部分的故障可直接表現在天饋部分的駐波比上,一般要求動態駐波比測試小于1.3。在通常的情況下,如果小區的話務量突然降低,或者掉話率突然上升,則天饋系統的駐波比檢查應該是檢查的一個重要方面。3、 定向天線的反向信號太強如果小區分裂時天線反向信號泄漏太強,當移動臺占用該信號時,會因為搜索不到鄰區而導致掉話。4、 駐波比偏高或者天線型號、傾角不對,造成覆蓋偏弱,在話務統計報表中可

11、以看到該基站的接收電平偏低。 l 孤島效應:服務小區由于各種原因(無線傳輸環境太好、基站位置過高或天線的傾角較?。?,導致覆蓋太大以至于將鄰小區覆蓋在內,造成在某些小區的覆蓋范圍出現一片孤獨區域(所謂的傘狀覆蓋),此孤獨區域在地理上沒有鄰區,類似于“孤島”。如果移動臺在此區域移動,由于沒有鄰區,移動臺無法切換到其他的小區導致掉話發生?!肮聧u效應”多出現在網絡擴容后。隨著新基站的割接入網,需對原來的小區覆蓋范圍作調整,但小區覆蓋范圍收縮太快會造成2個小區切換帶上覆蓋不好,反之,容易形成“孤島效應”。通常解決此類問題的手段可通過大量的DT測試發現問題,一般可減少小區的覆蓋范圍以及增加鄰區列表。l 同

12、鄰頻干擾:我們在頻率規劃中采用頻率復用方式,如果采用同一組頻率的2個基站站距太小,則形成同頻干擾,嚴重時將導致掉話?;靖采w范圍較大容易導致對其他基站造成同鄰頻干擾,可以通過高站搬遷、下壓天線傾角、減少發射功率等手段來解決,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調整應該充分考慮到對室內覆蓋的影響。l 上行干擾在GSM系統中,手機的發射功率遠低于基站的發生功率,雖然采取了多種保證上下行鏈路平衡的方法,但在實際網絡中,上下行鏈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上行鏈路更容易受到系統外的干擾。通常判斷上行干擾的手段包括:1、 觀察OMC-R關于干擾的統計,看其非解碼電平如果偏高,則一般都為受到外界上行干擾所致。2、 觀察OMC-R

13、中關于切換原因的統計進行判斷,在正常的情況下,功率預算原因的切換比例較高,當上行質量切換較高時,則可判斷上行干擾或硬件故障,當下行質量切換較高時,則可判斷下行干擾或硬件故障,當上下行質量切換都較高時,通常則可判斷硬件故障(也不排除上下行同時受到干擾)。此外直放站的干擾是主要的GSM系統上行干擾的主要來源,直放站可以延伸基站的覆蓋范圍或通過室內系統解決室內覆蓋,但如果是直放站維護不當,會對無線網絡帶來上行的干擾,由于部分的直放站沒有自激保護功能,上行增益非常大,帶外雜散嚴重超標。l 參數設置不當:可通過參數檢查工具來檢查參數是否合理,如頻率規劃是否合理,小區內載頻之間的跳頻偏移量(MAIO)是否

14、沖突(此時各種指標都比較差,例如分配失敗率等),跳頻的頻點是否存在干擾,BSC與MSC的定時器是否匹配,功率、BSIC、鄰區表、切換觸發條件設置是否合理等等,如果切換的判定時間過長或切換門限過高,也會容易導致掉話,反之,則容易導致乒乓切換。在GSM網絡參數中,LINK-FAIL、RADIO-LINK-TIMEOUT都是與掉話有關的參數,如果在其他優化方法都無法解決掉話時,可以適當調整這2個參數控制掉話,在調整時應注意“無線鏈路超時”設置過大會影響網絡的無線資源的利用率。另外RLT設置時充分考慮T3109的時長, T3109必須大于RLT設置。當BTS發現無線鏈路故障時,則向BSC發出“CONN

15、ECTION FAILURE INDICATION”消息,BSC收到該消息時啟動T3109,T3109超時前可以給移動臺留出呼叫重建的時間,因此該值必須大于無線鏈路超時的值(在無線鏈路超時后,移動臺大約需要5秒時間測量鄰小區情況,并且發起呼叫重建的請求)。T3109超時后,BSC向MSC發起CLEAR REQUEST(攜帶原因值),開始資源釋放流程。l 切換掉話切換中掉話在實際運營的網絡中也比較常見,當基站在做救援性的切換時(移動臺接收電平值低于切換門限下限),一些切換請求會因為目標小區信號強度太弱而失敗,即使切換成功也會因為信號強度太弱而發生掉話。切換中掉話也包括T3103超時掉話,當BSC

16、向移動臺發送切換命令時,T3103開始計時,在BSC收到切換完成或切換失敗時,將T3103復位。如果T3103超時后沒有收到上述任何一條消息,BSC就判斷在原服務小區發生無線鏈路失敗,并且釋放無線資源。值得注意的是T3103的設置必須小于BSC中的定時器BSSMAPT8的設置。掉話率高涉及到切換問題可通過OMC-R的話務報表來分析主要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切換掉話,如上行接收電平原因引起的切換,上下行接收質量原因引起的切換,上下行干擾引起的切換,功率預算引起的切換,呼叫定向重試引起的切換,話務量原因引起的切換。在實際網絡運營過程中,切換掉話僅次于無線鏈路故障掉話。¨ 鄰區配置不合理導致掉話

17、鄰區規劃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無線環境及服務小區的各種原因,導致覆蓋過大或過小,這樣很容易漏定義鄰區,造成切換成功率低,因而導致射頻掉話或切換掉話。必須通過大量的路測,對網絡的覆蓋狀況有清楚的了解,根據實際情況或OMC-R統計,及時修改鄰區關系。¨ 目標小區異常導致掉話l 系統故障掉話移動臺分配到TCH信道后,由于BSC或BTS故障(不包括無線鏈路故障)會產生掉話,此類故障一般可分為A口故障或Abis故障。有時這些故障會在MSC或BSC故障板中告警顯示。2 分配失敗率:2.1 指配的基本信令流程指配過程是手機從占用SDCCH信道嘗試占用TCH信道的過程,它的基本信令流程如

18、下圖所示:Assignment Request1 MS2 BSC3 BTSChannel activation ackAssignment commandestablish indicationAssignment CompleteAssignment CompleteSABMUAChannel activation2.2 指配過程常見問題1)服務小區TCH擁塞,信道資源分配困難而指配失敗。此類問題可從如下兩方面解決:Ø 通過系統擴容或通過在相鄰小區間調整覆蓋范圍和切換參數等手段實現話務均衡消除擁塞現象來解決;Ø 通過起用定向重試和排隊功能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擁塞原因的指

19、配失敗;2)BTS發出指配命令時,SD信道由于電平質量差等問題掉話,指配命令實際上未能發送到MS導致指配失敗。此類問題主要通過加強覆蓋和減少干擾提高無線環境來改善。3)MS收到指配命令后TCH建鏈過程失敗。導致此類問題的原因比較多,通常有以下幾種原因:Ø 服務小區存在硬件故障(如該TCH所在載頻損壞)或天饋系統故障,此類問題的定位可通過話務統計報表中指配成功率、掉話率、上下行電平質量切換比例是否偏高,上下行鏈路平衡情況等指標初步定位,通過基站勘察最終定位。Ø 指配信道所在的頻點存在同鄰頻干擾,此類問題可通過話務統計報表中指配成功率、掉話率、上下行質量原因切換比例是否偏高以及

20、查詢周邊小區的頻率設置情況進行定位。Ø 存在非法直放站等網外干擾,此類問題可通過話務統計報表中的上下行質量原因切換比例是否偏高,以及上行干擾帶的測試情況初步定位,并通過往各鄰小區質量原因切換情況輔助定位干擾發生區域,最終通過路測設備或頻譜儀等工具查找干擾源。Ø 服務小區覆蓋范圍內電平偏低,導致手機在低電平下起呼,此類問題需通過加強覆蓋解決。分配失敗率高的一般判斷原則:· TRX故障:TRX的RTS部分或全部停止工作,造成TRX不能正確解碼MS發出的消息。且分配失敗率與發生故障的RTS成比例。· 干擾:由于干擾引起誤碼率高,移動臺不能與BTS建立起第二層鏈

21、路,導致分配失敗。大多數情況,可按按失敗率的高低,大致判斷故障原因:分配失敗比例可能性最大:· TRX故障10%次之:· TRX故障· 阻塞, I干擾· 通常, 無線環境影響3%如果某小區分配失敗率超過10%,那么TRX故障可能性最大;如果大于5%,一般懷疑是TRX故障或干擾;如果在3%與5%之間,那么可能是由阻塞或干擾引起;低于 3%,通常是無線環境影響。解決措施1、為了更準確地定位故障點,還需檢查小區的切入切換執行失敗率:確認切換失敗 (HO執行 - HO成功)/HO執行 是否與分配失敗率相關。在空中接口的信道 接入,移動臺和切換目標小區建立第二層鏈

22、路的過程,類似于呼叫建立時的信道指派過程。2、分配失敗率高 (大于 5%): 懷疑TRX問題。運維人員應檢查 OMC-R告警記錄 (往往是某一Rx模塊出現故障)。如果從OMC-R上未發現問題,可進行Abis接口 觀測,北電BSS設備的呼叫路徑跟蹤功能可以幫助找出分配失敗的具體TRX (設備號為TEI)中的RTS(見第4章)。 3、上行鏈路信號丟失或接收路徑失敗也可導致失敗。小區路徑均衡測量可以找出失敗的原因。路徑均衡測量可采用Abis跟蹤分析儀或路徑測量統計。4、干擾:這時高分配失敗率往往伴隨其他現象,如:大量由于質量(高BER)觸發的切換,RACH解碼電平過高等。進行路測可幫助發現系統內干擾

23、。5、阻塞: 檢查該小區分配失敗與擁塞率的相關性。3 SDCCH、TCH擁塞分析:擁塞根據呼叫流程中將要占用的信道類型分為兩種,SDCCH擁塞和TCH擁塞。擁塞會導致無線接通率和切換成功率同步下降,下面我們就出現這兩種擁塞的信令流程進行介紹。3.1 SDCCH擁塞:是指一個呼叫要求占用SDCCH信道時,網絡無SDCCH信道可用或BSC間SDCCH-SDCCH切換,目標小區無資源可用。呼叫時SDCCH擁塞信令流程如下:BSCBTSMSChannel requestChannel requiredChannel activationChannel activation ACKImmediate a

24、ssign command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 立即指配拒絕信令流程圖在呼叫流程中,BTS收到手機上行的channel request后,BTS向BSC發channel required后,正常流程為BSC收到從基站收發信臺發來的信道請求消息后,基站控制器開始按照一定的條件為此次呼叫尋找和分配SDCCH信道,同時基站控制器向基站收發信臺發送一條信道激活(channel activation)消息。但是如果BSC發現無SDCCH信道資源可用時,BSC在收到channel required后直接下行回immed

25、iate assignment reject消息,該消息中包含了定時器T3122的設置(T3122定義了暫時禁止MS發出下次呼叫請求的最小時間間隔)。MS在收到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消息后,MS啟動T3122,等待T3122超時后,MS發出下次的channel request。在BSC間SDCCH-SDCCH切換中,當源小區BSC向MSC發出切換要求(handover required)后MSC向目標小區BSC發切換請求(handover request)目標小區BSC發現無資源可用回切換失敗,cause為no radio resource available。

26、3.2 TCH擁塞是指在一個呼叫要求指配話音信道時,網絡無業務信道可用,或切換時,目標小區無TCH資源可用。呼叫時TCH擁塞與切換時TCH擁塞信令流程如下:BSCMSCAssign requestAssign fail(cause:no radio resource available)指配TCH失敗信令流程圖 在TCH信道指配時,BSC收到MSC發來的指配請求(assign request)或切入請求(handover request)時發現沒有資源或地面電路資源不可用,BSC則回指配失?。ˋSSIGN FAIL),cause為no radio resource available。3.3

27、SDCCH信道擁塞:由于SDCCH擁塞是指各種試圖占用SDCCH信道時出現SDCCH信道資源不足的情況,以下為各種流程中需占用SDCCH信道導致SDCCH信道負荷過高的幾種情況及解決措施: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個方面進行分析:3.3.1 硬件故障因為如果硬件出現故障導致出現信道無法激活的現象。因此我們首先應當檢查硬件故障。3.3.2 頻繁位置更新由于位置更新需使用SDCCH信道,當小區位于位置區邊界時,小區頻繁重選導致位置更新頻繁,或當開啟SDCCH-SDCCH切換時,頻繁切換導致SDCCH信道負荷過高,對于以上這兩種情況可以通過調整C2值、小區重選滯后、切換門限等相關參數、關閉SDCCH-SDC

28、CH切換、根據切換情況調整位置區邊界等方法來解決。在一些位置區邊界如果存在較多的交通干線的小區,由于交通較繁忙導致位置更新頻繁的情況,如果通過調整參數無效時,根據話務應當重新配置信道,增加SDCCH信道。如果存在鐵路、地鐵等情況下,目前還無完善手段來解決由于瞬間多用戶同時要求進行位置更新導致SDCCH擁塞。另如果存在限制漫游用戶離開本地進行位置更新時,也會導致鑒權失敗從而頻繁進行位置登記。3.3.3 由于話務量較高導致SDCCH擁塞在一些話務量較高的小區,由于SDCCH實際負荷也較高,可以通過調整定時器T3101、T3122、T3212的值來降低SDCCH信道負荷,同時根據鄰小區話務量、配置等

29、相應情況進行話務分擔調整,還可以增加SDCCH信道配置來解決SDCCH話務量較高導致SDCCH擁塞的情況。3.3.4 鄰小區故障導致SDCCH擁塞由于相鄰小區出現故障,導致小區吸收話務過高而出現擁塞,應當及時對故障小區進行處理,如果在短期內無法處理的,應當重新進行小區話務、覆蓋調整。3.4 TCH信道擁塞 對于TCH信道擁塞我們也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3.4.1 硬件、傳輸故障因為如果硬件或傳輸出現故障導致出現信道無法激活的現象。因此我們首先應當檢查硬件、傳輸故障。3.4.2 高話務小區TCH擁塞 對于高話務小區,由于話務量過高導致TCH信道擁塞,可以通過開啟排隊功能、調整C2算法、重新設

30、置小區最小接入電平、降低基站發射功率、縮小小區覆蓋范圍等話務分擔方法進行調整,對于無法解決的應當進行增加相應的載頻或增加基站、微蜂窩等辦法來解決話務量過高的問題。3.4.3 頻繁切換導致TCH擁塞當一些小區間由于切換參數設置不合理導致小區間乒乓切換或當在某些區域存在干擾、硬件故障從而導致小區間乒乓切換,對于這種情況建議通過OMC統計觀察與DT測試相結合對問題進行定位處理,調整相應的切換參數,如切換門限、窗口值、權重值等。4 切換成功率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切換是GSM網絡中保證通話能夠正常進行的關鍵機制,它根據手機和基站測出的上下行電平質量和TA值作為最基本的測量數據,根據切換判斷算法和資源分配

31、算法來決定是否應該切換和該切向那個小區,下面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切換問題:4.1 切換的信令流程;4.1.1 異步切換信令流程;此類切換發生在不同基站間是主要的切換信令流程,具體信令如下所示:4.1.2 同步切換信令流程; 此類切換發生在同一個基站間的不同小區間的切換,由于此類切換源小區和目標小區的時鐘是同步的,切換過程中無須再同步,故手機在切換過程中連續發出4次HO ACCESS后,無須收到PHYSICAL INFORMATION,直接進入SABM/UA的建鏈過程,具體信令如下所示:4.2 切換判斷算法;4.2.1 切換觸發機制;切換觸發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Ø 電平原因切換

32、;Ø 質量原因切換;Ø 功率預算原因切換;Ø 距離原因切換;Ø 負荷原因切換;Ø 干擾原因或小區內切換; 相關的參數主要有:切換觸發門限,切換觸發的窗口尺寸,層的設置;切換觸發的基本機制為對測量報告中的上下行電平質量、TA值以及服務小區的話務負荷值通過切換觸發的窗口尺寸來評估是否達到了切換觸發門限來完成。4.2.2 目標小區的篩選和排序對目標小區的篩選主要通過對鄰小區電平是否滿足鄰小區最小接入電平和是否滿足與源小區相對電平完成。對目標小區的排序主要根據鄰小區的層屬性和電平來進行排序。4.3 話務報表中切換方面的分析這里主要講述兩個方面的內容;4

33、.3.1 切換觸發原因的分析;Ø 無質量原因切換:質量切換開關未開或相關參數設置錯誤Ø 功率預算切換次數與起呼次數的比例偏高:可能存在切換參數設置過于靈敏;Ø 上行或下行電平原因切換比例偏高而質量切換次數很少:電平切換門限過低或存在設備故障或天饋故障錯誤;Ø 上行或下行質量原因切換比例偏高而電平切換次數很少:存在網內或網外干擾;Ø 小區內切換次數偏高:存在網內或網外干擾;Ø 上行電平質量切換次數較多而下行電平質量切換次數較少或反之:可能存在設備故障或天饋故障錯誤;Ø 上下行電平質量切換均較多:可能存在覆蓋不足問題。4.3.2

34、 切換成功率的分析Ø 是否向特定小區切換成功率低:目標小區可能存在設備故障或頻率干擾。存在鄰區數據錯誤或鄰區中有同頻同BSIC問題。Ø 對各種原因切換的成功率進行總體評估;4.3.3 切換成功率的分析4.4 切換參數設置策略;4.4.1 基本設置策略;對切換設置策略的制定從宏觀上來說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Ø 對切換觸發參數的調整,主要通過對各種原因切換觸發門限和窗口尺寸進行調整,在切換觸發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方面取得平衡,具體取值需通過報表分析,信令采集分析等多種手段對該地區的覆蓋和頻率干擾情況進行評估后確定。Ø 對鄰小區參數的調整,主要通過對鄰小區最小接

35、入電平、與服務小區相對電平、采樣值窗口尺寸的調整,既要保證鄰小區作為目標小區的可靠性,又要防止對鄰小區是否符合切換條件的控制過于苛刻導致切換困難,具體取值需通過報表分析,信令采集分析等多種手段對該地區的覆蓋和頻率干擾情況進行評估后確定。Ø 一些與具體設備相關的切換特征參數的調整,例如防乒乓切換功能、防連續切換失敗功能等,盡量起用這些功能,并且對各種功能對應的定時器進行優化調整得到一個符合該地區實際情況的取值。對于一些存在特殊情況的小區,例如覆蓋高架易出現高速移動服務對象的的小區、存在話務擁塞需進行話務均衡的小區,可結合具體情況對切換參數進行調整從而達到切換及時、話務分流等效果。4.4

36、.2 雙頻網及微蜂窩的設置策略對雙頻網和微蜂窩的參數設置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認識作為參數設置的出發點:Ø 1800M小區由于頻點充足,復用度相對較低,頻率干擾較低可提供較好的話音質量,但由于穿透性較差,對室內覆蓋較差,同時電平相對較低,吸收話務能力較差,在其覆蓋邊緣通常電平下降幅度較大(尤其是室內外邊緣處)。 Ø 900M小區穿透性好,覆蓋范圍大,對室內覆蓋較好,是整個網絡的主力承載網,但由于吸收了大量話務,在經過多次擴容之后網絡容量已接近飽和很難再進行擴容,迫切需要1800M網絡分流話務量。Ø 微蜂窩基站是提供熱點覆蓋和大樓深層覆蓋的有效手段,但在其覆蓋邊緣通常電平

37、下降幅度較大?;谝陨蠋c可采用如下策略對雙頻網和微蜂窩進行參數設置。Ø 在空閑狀態下對1800M小區和微蜂窩小區設置較大的最小接入電平和較大的小區重選偏置,一方面要讓手機盡量在1800M小區和微蜂窩小區上起呼,一方面又要保證服務小區能提供可靠的無線環境。Ø 在專用模式下通過對900M小區、1800M小區和微蜂窩小區設置不同的層,相互之間設置不同的切換門限,以及采用不同鄰小區最小接入電平,以達到如下效果:在1800M小區和微蜂窩小區電平尚可的情況下盡量多的吸收話務量,當1800M小區和微蜂窩小區電平或質量低于某一門限時能及時切換到900M小區。4.5 切換方面常見問題;4.

38、5.1 路測常見問題;Ø 越區覆蓋導致無法切入當時的主服務小區;Ø 同頻同BSIC導致誤切換;Ø 同頻復用過于緊密導致BSIC解碼錯誤導致誤切換;Ø 鄰區數據錯誤導致無法切換;Ø 交換數據錯誤導致無法切換和網絡側異常拆鏈;4.5.2 參數設置常見錯誤Ø 關聯定時器設置錯誤導致網絡異常拆鏈等問題的發生;Ø 關聯參數設置錯誤,例如MOTOROLA的切換觸發投票機制中,當投票窗口尺寸小于測量報告的平均化窗口尺寸時會導致切換無法觸發。4.5.3 交換方面常見錯誤Ø 目標交換機的路由數據錯誤,導致切換請求消息送錯路由;

39、16; 交換機中切換數據表錯誤導致無法找到目標小區而切換拒絕;Ø 交換機中繼鏈路數據錯誤導致切換失敗4.5.4 鄰區設置常見錯誤Ø 鄰區中有同頻同BSIC問題導致大量切換失?。?#216; 鄰區中頻點錯誤(例如鄰小區改頻后)導致無法切換;Ø 鄰區中小區號等數據有誤導致切換拒絕。Ø 鄰小區漏做導致切換困難;5 小區無話務量或切入分析故障描述:從OMC統計中發現小區無話務量、話務量過低或無切入。故障分析:5.1 無話務量或話務量過低1、 如果以前一直這種情況,應當檢查該小區參數設置是否存在小區接入禁止,同時檢查鄰區設置是否錯誤,基本數據(如LAC、CI)核查

40、。如果故障是突然發生的,應當檢查是否存在硬件故障導致小區未正常工作,如發射功率過低、天饋故障、傳輸故障、存在天線阻擋等從而導致MS無法正常試呼。2、 通過OMC統計進行觀察對OMC統計中SDCCH建立失敗、無RACH請求、RACH接入失敗、TCH指配失敗等各項進行檢查,對問題進行定位、可以通過DT路測檢查在該小區覆蓋區域是否存在強干擾等情況導致MS無法正常起呼這在RACH有效性中已提及,還可以通過掛接信令儀表對小區信令流程進行跟蹤分析從而幫助對問題的定位。5.2 小區無切入 小區無切入首先應當檢查系統是否允許切換,相鄰小區的鄰區設置是否正確,如果相鄰小區與故障小區屬于不同MSC、BSC還應當通

41、過信令跟蹤對切換流程進行跟蹤分析,檢查是否存在切入要求,確定切換失敗原因,核查各類切換相關設置(如定時器設置)是否合理,不同廠家之間相互配合是否存在問題,例如在實際應用當中,可能出現不同廠家交換機間切換由于源小區BSC定時器設置時長過短導致在等待目標小區發過來的切換命令到達之前超時從而切換失敗的現象。這類需要對切換流程、定時器設置進行詳細的檢查。6 射頻(RF)優化分析射頻優化系統的性能是保證移動通信網絡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對于不同的系統工作環境所需考慮的側重點也略有不同。在鄉村以及基站密度不大的地區主要應該考慮的是覆蓋范圍與話務密度的問題,而對于基站密度較大的地區則著重考慮干擾的問題。6.1

42、 上行鏈路的干擾檢測顯而易見,上行干擾是由移動臺造成的,因此上行干擾是和話務量大小緊密相關的。通過分析未正常解碼的RACH突發的平均信號電平與因上行信號質量惡化而觸發切換的比率隨系統話務量的變化幅度,可以確定上行干擾是來自系統內或系統外。當一個時隙處于空閑狀態下,BTS會依照一定的周期間隔對該時隙進行信號強度測試,理想情況下該時隙下測量到的信號接收電平應該低于或等于110DBM。但由于頻率復用的原因,總會測到超出理想情況的信號電平值。BTS對空閑時隙的測試是以SACCH信息塊為周期進行的(480MS)。6.2 下行鏈路的干擾檢測第一步:小區覆蓋范圍測試。這是檢測干擾問題的第一步工作,通過這樣的

43、測試可以幫助RF設計部門確認在服務區內存在“孤島”效應、“傘狀”效應以及覆蓋陰影。這些現象都會造成RF設計的偏差,從而使移動臺因不能抓取最佳服務小區而造成信號質量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的優化手段有:交叉線路校正、調整天線角度和俯仰角、通過調整參數來改善切換。第二步:鄰頻信道掃描。在這一階段中需要診斷的是,干擾是否來自鄰頻干擾??梢詫iT針對信號質量惡劣的區域進行載干比的檢測。如果經過測試發現故障區的鄰頻載干比低于9DB,則有可能服務小區處于鄰頻干擾狀態。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利用小區覆蓋預測軟件確定可能對目的小區造成鄰頻干擾的相鄰小區。經過管理部門的批準后,可以將干擾小區暫時關閉。然后再

44、對故障小區進行鄰頻載干比測試,若有改善,則基本可以確定干擾源。排除干擾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調整干擾源小區和故障小區的天線俯仰角以減少它們的重疊區域,俯仰角調整的具體數值需借助覆蓋預測軟件的模擬結果。如果天線的俯仰角已經屬于偏大,此時不宜再調整天線俯仰角,否則天線的方向將會有較大的畸變。在保證上、下行鏈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減小干擾源基站的發射功率。對站高大于50M的小區,應特別注意,否則及易造成“燈下暗”現象。如果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鄰頻干擾不能通過減小服務小區和干擾源小區的重疊面積消除時,就只能進行頻率分配方案的調整。為了保證網絡不會因局部調整而帶來新的問題。在做每一項調整前后都要做相

45、應的測試和網絡觀測工作,做到隨時把握網絡的變化。第三步:同頻干擾的檢測和消除。如果經檢測干擾不是因為鄰頻造成的。那么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就是同頻干擾問題,常規的方法是利用試探與預測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通過進行場強測試找出被干擾區域。然后再通過檢查覆蓋預測軟件的計算結果,如果從覆蓋預測軟件對此時測試到的信號強度進行分析。如果在關閉服務小區后,并未檢測到異常信號,這時可以懷疑干擾是由于同頻造成的。第四步:跳頻系統中的特殊問題由于跳頻系統的偽隨機性,若想定量地判斷干擾源較為困難。在確認不會對本小區的正常運行以及對其它小區造成影響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頻點一一的進行更換或將這些頻點設為不跳頻的辦法,來

46、查找受干擾的頻點。6.3 上、下鏈路平衡驗證上、下鏈路平衡驗證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現場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計算出實際的鏈路損耗,并將結果與RF設計方案中的鏈路上、下鏈路預算進行比較驗證,從而發現在上行或下行鏈路中設計外的損耗。這種設計外的損耗有可能是由于天線安裝質量不好或天線本身性能的偏差,使分集接收增益低于設計要求:或者是因為由于耦合系統或收發信機硬件損壞造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收發信機的故障外,其它射頻端的故障在OMC終端上是觀測不到的。7 基站覆蓋范圍縮小分析在實際的移動通信網絡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回導致基站的的覆蓋范圍縮小,總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7.1 天饋系統對覆蓋范圍的影

47、響:天饋系統是整個基站中最經常出現故障的部分,而且對系統的性能影響較大。天線檢查工作在硬件清障中工作量較大,特別是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由于臺風的因素導對天線系統的影響更加明顯,通常的天線檢查工作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部分。l 天線方位角與傾角檢查:天線方位角與傾角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它們是網絡無線規劃的重要參數,如果不符合設計要求,必然出現小區覆蓋異常、鄰區表設置錯誤等情況,從而產生掉話和切換失敗。在早期網絡建設中,同一扇區通常采用2副或則3副天線的配置,此時同一扇區的天線方向必須一致,也就是指同一扇區的天線的方位角與傾角必須相同,如天線方向不一致,不僅將影響分集接收的效果,并且兩副天線的覆蓋范圍不同

48、,BCCH和SDCCH有可能從兩副不同的天線發出,用戶有可能收到BCCH后,卻無法占上SDCCH引起掉話,同時用戶在占上SDCCH時,TCH被指定為另一副天線發射時,用戶有可能收不到信號而掉話。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分集接收時,同一扇區兩根天線之間的距離還須不小于3米。l 饋線的檢查:檢查每一根饋線的駐波比是否符合要求(小于1.3)。駐波比過高,即反射功率偏高,這也會導致小區的覆蓋范圍縮小,甚至這會發生掉話或則切換失敗,從而使得該小區無法有效地吸收話務,引起鄰近小區的阻塞。案例分析:在某市的網絡優化中,我們發現小區10065的話務量較小,約為2個愛爾蘭左右,而該區域相鄰小區20311卻發生了話務擁

49、塞,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該小區正好正對該市的一個商業區,查詢歷史的報表,該小區的忙時話務量大約在8個愛爾蘭左右,因此我們判斷小區10065可能發生故障。通過現場測試,發現小區10065的bcch載頻所在的饋線接頭漏水,導致駐波比異常,故障排除后,小區10065覆蓋恢復正常,并且也能正常吸收話務量。 l 饋線與天線連接的檢查:檢查基站頂部出來的每一根饋線是否正確地連接到相應的扇區上。如果連接不正確,不僅將直接影響小區的覆蓋范圍,甚至導致鄰頻或同頻干擾與及鄰區設置不正確,以至于系統性能下降。案例分析:在某市的網絡優化中,我們通過omc-r發現基站1023的第1和第3小區在忙時掉話較多并且切換失敗率高

50、,通過多次路測發現這兩個小區的覆蓋不正常,經檢查為饋線連接錯誤,第一小區tch載頻所在的饋線和第三小區tch載頻所在的饋線接反,因此導致覆蓋異常。此類故障有一定的隱蔽性,通常小區配置中將會有多副天線,如果其中僅是tch上的載頻饋線接反,并且話務優先分配在bcch所在在信道上時,話務量相對較小的時候故障不能表現出來,當話務量增大時,該故障會明顯表現出來。7.2 基站硬件設備對覆蓋范圍的影響:l 載頻單元故障導致基站覆蓋范圍縮小,載頻故障分為2個方面,一方面是載頻下行方向功率放大模塊故障導致基站發射出的電平低,另一方面,載頻上行接收單元故障導致手機發出的信號基站不能正確接收,上下行鏈路極不平衡。通常發生此類故障時,故障小區的話務量會明顯的變小,并且分配失敗率和上下行的質量切換所占的比例也比較高,這時可以通過Abis的監測軟件,也可以關閉小區內的其他載頻,對懷疑有問題的載頻進行撥打測試來定位。一旦發現硬件故障后,因該及時更換。由于這些故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必須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