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伯夷列傳》全文詳細翻譯_第1頁
中考文言文《伯夷列傳》全文詳細翻譯_第2頁
中考文言文《伯夷列傳》全文詳細翻譯_第3頁
中考文言文《伯夷列傳》全文詳細翻譯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考文言文伯夷列傳全文詳細翻譯導讀: 伯夷列傳作者:司馬遷有學問的人,閱覽的書籍極為廣博,但仍然要從“六藝”中查考 可信的依據。詩經、尚書雖殘缺不全,然而有關虞、夏史事 的記載還是可以看到的。唐堯將要退位的時候,決定禪讓給虞舜。而 虞舜以及后來的夏禹,四岳九牧都一致推薦,才試任官職管理政事幾 十年。待到他們的功績已經建立,然后才把帝位傳給他們。這表明, 天下是最珍貴的寶器,帝王是最大的繼統,傳交帝位是這樣的難啊 ! 但是,有的人卻說:堯要將帝位讓給許由,許由不肯接受,并以此為 恥而逃避隱居起來。到了夏代,又有卞隨、務光兩個人不肯接受帝位, 雙雙投水而死。這些,又怎么說起呢 ?太史公說:我曾經登

2、上箕山, 那上面居然有許由的墓呢。孔子排列論述古代的仁人、圣人和賢能之 人,象吳太伯、伯夷一類,記載十分詳盡。我所聽說韻許由、務光, 他們的德義是極高的,而有關他們的文字經書里記載得很少, 這是為 什么呢?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藝。詩、書雖缺,然虞、 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 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 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日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 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

3、少概見,何哉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舊仇,因此很少怨言。”又說,他 們“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為什么怨恨呢 ?"我悲憐伯夷的心意,讀 到他們留下的逸詩而感到事實是令人奇怪的。他們的傳記里寫道:孔子日:“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 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日: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叔齊為君,等到父 親死后,叔齊又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意愿。”于 是就逃開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逃避了。國中的人就只好立他們 的另一個兄弟。正當這個時候,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敬養老人, 便商量著說:我們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們到達的

4、時候,西伯已經 死了,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靈牌,尊他為文王,正向東進發,討伐 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馬而勸阻說:“父親死了尚未安葬,就動起干戈來,能說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而殺害君王,能說得上 是仁嗎?”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士 啊!”扶起他們,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亂以后,天下都歸順于周朝, 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堅持大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并隱居于首陽山, 采集薇蕨來充饑。待到餓到快要死了的時候,作了一首歌,歌辭說:“登上首陽山,采薇來就餐,殘暴代殘暴,不知錯無邊?神農虞夏死, 我欲歸附難!可嘆死期近,生命已衰殘!”就這樣餓死在首陽山。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

5、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 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 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 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 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餓死于首陽 山。從這種情況看,伯夷、叔齊是怨呢?還是不怨呢?由此觀之,怨邪非邪?有

6、人說:“上天待人的準則是沒有偏私的,它總是向著為善之人。” 那么,象伯夷、叔齊,可以叫做善人呢,還是不算善人呢 ?他們聚積 仁德、修潔品行達到這般地步,而終致餓死!再說在七十個弟子中間, 孔子僅僅稱舉顏淵是好學的人,但顏淵永遠窮困潦倒,連糟糠都難得 飽足,終于過早地天亡了。那種認為上天總是報答、恩賜善人的說法, 又怎么樣呢?盜蹦每天都殺害無辜的人,吃人的心肝,兇橫殘暴,聚 集黨徒數千人橫行于天下,竟然活到高齡而死。他是遵行什么道德呢? 這都是些特別重大而且明白顯著的例子。 如果說到近世,有些人操行 不規矩,專門違犯法律,而終身享受安逸和快樂。子孫都保有豐厚的 產業。那選好了道路才舉步,看準了時

7、機才說話,從不走邪道,不是 公平正當的事決不奮力去做,反而遭受禍殃的人,是多得沒法數的。我是非常懷疑的,如果說這便是天道,那這天道究竟合理呢?還是不合理呢?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 邪?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 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天。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賺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 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 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 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 是邪非邪?孔

8、子說過,“道德見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謀劃事情的”,也只能各 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罷了。所以他說,“富貴如能追求到手,那么, 即使讓我執鞭為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還是按照我所喜 好的去做吧。”歲月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整個世道都渾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顯現出來。難道是因為他們 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將富貴看得太輕嗎?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 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后知松 柏之后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最怕的是死后名聲不被傳揚。”賈誼說:“貪婪的人為財而丟命,壯烈之士為名而獻身,自命不凡者為權勢而 死,普通老百姓愛惜自己的性命。”易經乾卦說:“同樣明亮 的東西就互相輝映,同樣種類的事物則互相應求”。“云跟從龍而生,風伴隨虎而起,圣人出現,萬物也因之而引人注目。”伯夷、叔齊雖 是賢人,不過因為孔子的贊揚而聲名更為昭著。顏淵雖然專心好學, 也不過因為追隨于孔于之后而德行越發顯露。霰穴隱居之士,取舍是 如此有規范,這些人名聲淹沒而不被稱道,實在是可悲的事情!民間的普通人,想磨礪德行,建立名聲,如果不依附那名望、地位極高的 人,哪能留名于后世呢?“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 夸者死權,眾庶馮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