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課后題_第1頁
國際金融-課后題_第2頁
國際金融-課后題_第3頁
國際金融-課后題_第4頁
國際金融-課后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際經濟學(國際金融)習題答案要點(題號和書本出入)第12章 國民收入核算與國際收支1、如問題所述,GNP僅僅包括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是為了避免重復計算的問題。在國民收入賬戶中,如果進口的中間品價值從GNP中減去,出口的中間品價值加到GNP中,重復計算的問題將不會發生。例如:美國分別銷售鋼材給日本的豐田公司和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其中出售給通用公司的鋼材,作為中間品其價值不被計算到美國的GNP中。出售給日本豐田公司的鋼材,鋼材價值通過豐田公司進入日本的GNP,而最終沒有進入美國的國民收入賬戶。所以這部分由美國生產要素創造的中間品價值應該從日本的GNP中減去,并加入美國的GNP。2、(1)等式12

2、-2可以寫成。美國更高的進口壁壘對私人儲蓄、投資和政府赤字有比較小或沒有影響。(2)既然強制性的關稅和配額對這些變量沒有影響,所以貿易壁壘不能減少經常賬戶赤字。不同情況對經常賬戶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關稅保護能提高被保護行業的投資,從而使經常賬戶惡化。(當然,使幼稚產業有一個設備現代化機會的關稅保護是合理的。)同時,當對投資中間品實行關稅保護時,由于受保護行業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該行業投資下降,從而改善經常項目。一般地,永久性和臨時性的關稅保護有不同的效果。這個問題的要點是:政策影響經常賬戶方式需要進行一般均衡、宏觀分析。3、(1)、購買德國股票反映在美國金融項目的借方。相應地,當美國人通過他的瑞

3、士銀行賬戶用支票支付時,因為他對瑞士請求權減少,故記入美國金融項目的貸方。這是美國用一個外國資產交易另外一種外國資產的案例。(2)、同樣,購買德國股票反映在美國金融項目的借方。當德國銷售商將美國支票存入德國銀行并且銀行將這筆資金貸給德國進口商(此時,記入美國經常項目的貸方)或貸給個人或公司購買美國資產(此時,記入美國金融項目的貸方)。最后,銀行采取的各項行為將導致記入美國國際收支表的貸方。(3)、法國政府通過銷售其持有在美國銀行的美元存款干預外匯市場,代表美國金融項目的借方項目。購買美元的法國公民如果使用它們購買美國商品,這將記入美國國際收支賬戶經常項目的貸方;如果用來購買美國資產,這將記入美

4、國國際收支賬戶金融項目的貸方。(4)假定簽發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支票賬戶在法國進行支付。當此公司支付餐費給法國餐館時,記入美國經常項目的借方。簽發旅行支票的公司必須銷售資產(消耗其在法國的支票賬戶)來支付,從而減少了公司在法國擁有的資產,這記入美國金融項目的貸方。(5)、沒有市場交易發生。(6)離岸交易不影響美國國際收支賬戶。4、購買answering machine記入New York收支賬戶的經常項目借方,記入New Jersey收支賬戶經常項目的貸方。當New Jersey的公司將貨款存入New York銀行時,記入New York的金融項目的貸方和New Jersey金融項目的借方。如果

5、交易用現金進行支付,則記入New Jersey金融項目的借方和New York金融項目的貸方。New Jersey獲得美元現鈔(從New York進口資產),而New York則減少了美元(出口美元資產)。最后的調整類似于金本位制下發生的情況。5、(1)、非儲備金融項目余額為盈余5億美元,而經常項目赤字10億美元,所以當年Pecunia國際收支余額(官方結算余額)為-500萬美元。該國不得不為彌補經常項目赤字提供一億美元的資金,所以該國當年凈國外資產減少1億美元。(2)、Pecunia中央銀行為經常項目赤字提供的資金不能由私人資本流動來彌補。僅僅當外國中央銀行需要Pecunia資產時才能使Pe

6、cunia中央銀行避免使用5億美元儲備來為彌補經常項目赤字提供資金。因此,Pecunia中央銀行儲備資產減少了5億美元,這部分在其國際收支表上將以官方資本形式流入(同樣的數量)。(3)、如果外國官方資本流入Pecunia 6億美元,則該國有1億美元的國際收支盈余。即,該國需要10億來彌補經常項目赤字,但有11億流入了該國。因此,Pecunia中央銀行必須使用額外的一個億借貸給國外從而增加其儲備。被外國中央銀行購買的Pecunia資產作為流出進入該他們國家的國際收支賬戶借方?;驹硎窃摻灰讓е峦鈬鴮Τ鍪圪Y產方的Pecunia支付。(4)、與非中央銀行交易一起,Pecunia國際收支賬戶將表現為

7、外國官方儲備資產增加6億美元(金融項目貸方或資本流入)和Pecunia在國外持有的官方儲備資產增加1億美元(金融項目借方或資本外流)。當然,凈資本流入1億美元僅僅用來彌補經常項目赤字。6、從長期來看,經常項目赤字或盈余是一種非穩定的狀態。下面是一個赤字被重視例子。例如,為了未來有較高的國民收入而現在借款提高其生產能力。但是,經常項目赤字的任何時期,為了支付對外國人發生的債務,意味著由于缺少收入而減少相應時期的支出。在缺乏良好的投資機會時,相對于收入,一國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在一段時期內進行消費方面的調整。一國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隨著其官方結算余額非零而發生變化。中央銀行利用外匯儲備來影響外匯匯率

8、。外匯儲備的減少將會限制中央銀行影響或盯住匯率的能力。對于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當向國外借款困難時,中央銀行儲備是保持消費與投資的重要方式。高儲備也可以起到傳遞信號的作用,使國外的借款者確信對該國信貸是值得的。7、官方結算余額也稱為國際收支余額,它表示相對于由外國政府機構持有的美元儲備變化,由美國政府機構(如美聯儲、財政部)持有的國際儲備的凈變化額。這個賬戶提供了外匯市場上干預程度的部分情況。例如,假設Bundesbank購買美元并存入London bank的歐洲非美國銀行的賬戶。雖然這項交易是干預的形式,但并不會反映在美國官方結算余額。相反,當London bank將這筆存款劃給其在

9、美國的賬戶,此交易將以私人資本流的形式出現。8、可以,如果資本與金融項目盈余超過經常項目赤字。國際收支余額等于經常項目盈余加上資本金融項目盈余。如:經常項目赤字100萬美元,但存在比較大的資本流入且資本與金融項目盈余102萬美元,故國際收支存在2萬的盈余。 這個問題可以用來介紹外匯市場干預(第17章)。在20世紀80年代的上上半期,美國政府對外匯市場無任何干預。1982-1985年間,實際數字顯示國際收支存在較小的盈余,教材結果是國際收支余額為零,而這些年經常項目存在明顯的較大赤字。因此,1982-1985年美國資本流入超過了其經常項目的赤字。第13章匯率與外匯市場:資產方法1、匯率為每歐元1

10、.5美元時,一條德國香腸bratwurst等于三條hot dog。其他不變時,當美元升值至1.25$per Euro, 一條德國香腸bratwurst等價于2.5個hot dog。相對于初始階段,hot dog變得更貴。2、63、25%;20%;2%。4、分別為:15%、10%、-8%。5、(1)由于利率相等,根據利率平價條件,美元對英鎊的預期貶值率為零,即當前匯率與預期匯率相等。(2)1.579$per pound6、如果美元利率不久將會下調,市場會形成美元貶值的預期,即值變大,從而使歐元存款的美元預期收益率增加,圖13-1中的曲線移到,導致美元對歐元貶值,匯率從升高到。 7、(1)如圖13

11、-2,當歐元利率從提高到時,匯率從調整到,歐元相對于美元升值。圖13-2(2)如圖13-3,當歐元對美元預期升值時,美元存款的歐元預期收益率提高,美元存款的歐元收益曲線從上升到,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從提高到,歐元對美元貶值。8、(a)如果美聯儲降低利率,在預期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利率平價條件,美元將貶值。如圖13-4,利率從下降到 ,美元對外國貨幣的匯價從提高到,美元貶值。如果軟著陸,并且美聯儲沒有降低利率,則美元不會貶值。即使美聯儲稍微降低利率,假如從降低到(如圖13-5),這比人們開始相信會發生的還要小。同時,由于軟著陸所產生的樂觀因素,使美元預期升值,即值變小,使國外資產的美元預期收益率降低(

12、曲線向下移動到),曲線移動反映了對美國軟著陸引起的樂觀預期,同時由樂觀因素引起的預期表明:在沒有預期變化的情況下,由利率下降到引起美元貶值程度(從貶值到)將大于存在預期變化引起的美元貶值程度(從到)。(b)經濟衰退的破壞性作用使持有美元的風險增大。相對于低風險資產,高風險資產必須提供額外的補償,人們才愿意持有它。在預期不變前提下,只有美元現匯貶值,才能提高風險升水水平。因此,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將會使美元貶值。如果美元軟著陸就以避免美元的大幅貶值。9、歐元風險更小。當美國居民持有其他財富的收益率升高時,歐元貶值使歐元資產的美元預期收益率提高,使歐元升值,從而減少資產損失。因此,持有歐元能減少財富的

13、可變性。10、本章說明,即使最終交易是非美元結算的,銀行間的大部分外匯交易均與美元有關(銀行間外匯交易占外匯交易的大部分)。美元的關鍵作用使美元成為載體貨幣。由于人們更愿意用其他貨幣交換成美元,使美元這種載體貨幣成為最具流動性的貨幣。所以,相比于墨西哥比索,美元更具流動性,所以人們更愿意持有美元。與墨西哥比索相比,由于美元流動性更大,持有美元的風險性更小,所以即使美元存款利率較低,仍然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當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加快,相對于日元存款,美元存款的流動性優勢將逐漸減少。歐元區代表與美國一個大的經濟體,其有可能與美元一樣承擔載體貨幣作用,進而減少美元的流動性優勢。由于歐元作為貨幣的歷史還比

14、較短,投資者將隨著其發展而逐漸接受。因此,美元流動性優勢將呈現一個慢慢減弱的過程。11、根據利率平價條件,更大的美元利率波動將直接導致更大的匯率波動。如下圖13-6,利率變動表現為垂直線的移動,垂直線的變動將直接導致匯率的變化。例如,利率從 移動到導致美元從升值到;利率從減少到 導致美元從E 貶值到 。因此,圖形說明,當預期匯率不變時,利率波動與匯率波動直接聯系。12、由于對因匯率改變產生的資本收益和利息收入均征收同樣的稅收,所以對兩者均產生同樣的影響,即利率平價條件兩邊均減少%,所以對利率平價條件沒有影響。如果只對利息收入征稅,則利率條件變為:R$(1%) RE(1%) (Ee$/E E$/

15、E) / E$/ER$ RE (Ee$/E E$/E) / E$/E(1%)13、歐元的遠期升水(美元的遠期貼水)是:(1.261.2)/1.20.05。兩國一年期利率差:R$ RE (Ee$/E E$/E) / E$/E5%第14章 貨幣、利率與匯率1、答:實際貨幣需求減少與名義貨幣供應增加具有同樣的效應。實際貨幣總需求下降,即實際貨幣需求曲線向左移,如下圖14-1,L1移到L2,短期影響:如果是暫時性的實際貨幣需求減少,則不會影響到本幣預期收益率。但會影響到利率的降低,導致本幣貶值。因此最后的均衡匯率會是E2。長期影響:長期來看,價格是非粘性的,隨著實際貨幣需求量的減少價格水平同比例上升,

16、導致實際貨幣供給量減少,由(M/P1)到(M/P2),利率恢復到實際貨幣需求量減少前的水平;同時,由于持續性的實際貨幣需求減少在外匯市場上產生本幣貶值的預期,導致外國資產的本幣預期收益率提高(曲線從I1移到I2)。其長期動態調整過程為:點1(匯率為E1)點2(匯率為E3)點3(匯率為E4)。圖14-12、答:一國人口下降會導致貨幣總需求減少。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口下降會導致交易貨幣需求下降。家庭數目減少引起人口下降對貨幣總需求的影響比家庭平均規模下降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家庭平均規模下降暗含著小孩人口的減少,而小孩相對于成人而言交易性貨幣需求較少,因此由于人口減少并沒有對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

17、,實際貨幣總需求變化不大,而家庭數目減少會導致實際貨幣總需求比較明顯的下降。3、答:等式I4- 4是Ms/P=L(R,Y), V=Y/(M/P),根據貨幣市場均衡條件,可得:V=Y/ L(R,Y)。隨著R的上升,L(R,Y)減少,流通速度加快。由于產出的貨幣總需求彈性小于1(),因此隨著Y的增加, L(R,Y)增加的幅度更小,流通速度增加。因此,利率增加與產出增加將會導致本幣升值,因此流通速度增大也會導致本幣升值。4、答:名義利率不變的前提下,GNP增加會導致實際貨幣需求量增加,如圖14-2,L1移到L2,國內利率從R1升到R2,本幣升值,從E1移到E2圖14-25、答:如同貨幣在國內作為計價

18、單位,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載體貨幣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有些交易者往往會收到一些不愿意持有的貨幣,因此需要將這些貨幣賣掉換成其所需要的貨幣。交易中使用的貨幣越多,交易越接近實物交易(barter)。如果存在一個市場可以將非載體貨幣轉換成載體貨幣,那么對于交易者而言可以節約交易成本,在此載體貨幣就成為了交換媒介。6、答:幣制改革通常和其它政策結合來控制通貨膨脹。在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引入新貨幣將產生心理效應,讓公眾重新考慮對通脹的預期。經驗證明,如果沒有減少貨幣供給量等緊縮性的政策作為支撐,這種對公眾心理影響將是不穩定的。7、答:利率在最初和最后相同,因此充分就業時的實際貨幣供給量必定大

19、于非充分就業時的實際貨幣供給量,即M2S/P2M1S/P1可知價格上漲比例小于貨幣供給量增加比例。如果最初利率低于長期水平,無法確定長期價格水平上漲比例是小于還是大于貨幣供給量增加比例。因為,隨著貨幣供給量的增加,由于最初利率低于長期水平,所以最后利率會升高,同時產出會提高到長期水平,這兩者對實際貨幣需求量的影響是相反的,因此無法確定最后實際貨幣需求量是增加還是減少,也無法確定長期價格上漲比例大于還是小于貨幣供給量增加比例。8、答:美國貨幣供給增長率=(64105703)5703×100%=12.4%巴西貨幣供給量增長率=(1061244)244×100%=334.8%美國

20、通貨膨脹率=(10096.6)96.6×100%=3.5%巴西通貨膨脹率=(100-31)31×100%=222.6% 美國實際貨幣供給增長率=12.4%3.5%=8.9%巴西實際貨幣供給量增長率=334.8%222.6%112.2%與本章模型的預測不一致,因為兩個國家價格變動比例與貨幣供給量變動比例差別較大。與巴西相比,美國價格水平上漲比例小于貨幣供給量增加比例,可能是由于短期美國價格粘性所致,美國價格變動是貨幣供給量變動的28%(3.5%/12.4%),而巴西是66%(222.6%/334.8%)。兩個國家價格水平變動比例與貨幣供給量變動比例存在很大差異, 導致對短期貨

21、幣中性假說產生懷疑。補充資料(非答案):貨幣中性(Neutrality of Money)貨幣數量學派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在宏觀經濟體系中,貨幣數量的變化只能影響到名義變量而不影響到真實變量的一種假說。這一概念的提出曾在西方經濟理論界引起過廣泛的爭論,如Modiliani, Friedman, Lucas等知名經濟學家都曾對此發表過重要論著(可參閱謝平,1996)。還有許多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檢驗,得出的結論也不盡一致。但有一點已基本達成共識,即在短期內由于粘性價格(Sticky Prices)等非中性因素較為有效,不太可能存在短期中性(Moosa,1997)。因此,現代宏觀經濟學家的理論中一

22、般都較多地體現了長期貨幣中性的假說而不是短期貨幣中性的假說)9、答:V=Y/(M/P)P×YM。 巴西貨幣流通速度=(14180/1061)=13.4美國貨幣流通速度=(40100/6410)=6.3兩國貨幣流通速度的差異,說明了與持有美元相比,持有巴西克魯扎多的成本較高,持有成本高是由于巴西的高通脹所導致。10、答:假定貨幣供給的增加在短期內提高了實際產出,如下圖14-3,一是實際貨幣供給量的增加, (M1/P )下移到(M2/P);同時實際貨幣需求曲線向下移動,從L1 到L2 利率從R1 下降到R2,而不是R3。由于產出增加將導致實際貨幣需求量增加,匯率從E1 升至E2,而不是E

23、3 。與實際產出不變的假定相比,利率下降的程度要小,匯率超調的幅度也較小。 只有當短期匯率最初低于長期均衡水平,才可能出現“匯率超調”現象。即隨著貨幣供給量的增長,產出增加的幅度很大,導致利率不下降,反而升高,這時才不會出現短期匯率超調。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產出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貨幣供給量增加導致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導致投資和消費的增加,從而使得產出增加。第15章 長期價格水平和匯率1 盧布相對瑞士法郎貶值95%12 答:要先分析清楚實際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果實際匯率升值是由于非貿易品相對于貿易品需求增加,對非貿易品需求的增加會使得非貿易品價格水平上升,導致該國總價格水平的上漲,

24、實際匯率升值,這種情況下,實際匯率的升值對于出口商是不利的,因為實際匯率的升值使得該國的產品相對于貿易國而言變得昂貴了,不利于該國的出口部門。 但如果實際匯率的升值是由于對本國貿易品相對需求的增加所導致的,對該國貿易品需求的增加會使得該國貿易品價格上漲,導致總價格水平的上升,實際匯率的升值。另外貿易品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會導致實際匯率的升值,而這個實際匯率的升值對出口部門是有利的。 本國貨幣實際貶值對出口部門的影響也要做如上分析。3、答:A、該國國內消費者決定將更多的收入花在非貿易品上,會使得該國實際匯率升值,因為對非貿易品需求的增加會導致該國物價水平的上升。 B、國外居民將需求從其本國產品

25、轉向該國的出口商品,便得該國的這些出口商品的價格水平上升,實際匯率升值。4、答:根據相對購買力平價英鎊對美元的匯率應該根據兩國在戰爭中通貨膨脹率的差異來加以調整,因此英國在決定英鎊對美元的匯率時,應該先比較兩國戰爭前后的物價水平的變動。如果美國物價水平上升10%,而英國上升20%,則戰爭后英鎊相對美元應該貶值10%。 但當兩國勞動生產率增長或生產能力不同、或者各國生產的商品的相對需求發生變化后,運用這一理論可能是不適合的。5、答:從上表可以看出,英鎊的實際有效匯率經歷了1977-1981年的升值,和1982-1984年的貶值期。1979-1980年石油價格的飛漲后,英鎊的實際有效匯率也隨之快速

26、升值。1982年石油價格下降后,英鎊的實際有效匯率也隨之貶值。石油價格上漲,使得英國的石油出口商的收入增加,對商品的需求增加,隨著石油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向石油部門流動,推動了英國的總價格水平的上漲,實際匯率升值,反之,隨著石油價格的下降,實際匯率貶值。(石油也不是英鎊真實匯率的惟一原因。如Prime Minister Margaret Thatcher緊縮的貨幣政策(stringent monetary polices)6、答:如果貨幣供給增長率大于預期水平的話,名義利率將上升。相反,如果貨幣供給增長率低于預期水平,名義利率將下降。如果此現象如第一種解釋那樣:名義利率的提高是由于預期

27、通脹所導致的,那么本幣貶值,因為預期高通脹將帶來預期本幣貶值,而預期本幣貶值將導致現匯本幣的貶值(根據相對購買力平價)。 如果此現象如第二種解釋那樣:名義利率的提高市場認為聯儲將會采取行動來減少貨幣供給,造成銀行信貸減少所導致,那么我們將會發現本幣將升值。因此外匯市場上本幣是升值還是貶值有助于我們分析到底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解釋正確。恩格爾與弗蘭科發現80年代初期,美國貨幣供給增長率大于預期水平后,美元對外升值,反之美元卻貶值,因此80年代初美國的情況可以用第二種解釋來說明。7、答:一國實際貨幣需求的永久性變化在長期將影響名義匯率,但不影響實際匯率。利用匯率的貨幣分析可得:E=(M/M*)

28、83;L(R*,Y*)/ L(R,Y),由此式可知,在任何利率水平下,隨著實際貨幣需求永久性的增加,長期名義匯率將同比例升值。相反,實際貨幣需求永久性的減少,長期名義匯率將同比例貶值。長期實際匯率是取決于商品的相對價格和相對勞動生產率變動,不會受一般價格水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8、答:相比于波蘭人,捷克人將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購買捷克產品,小部分用于購買波蘭產品,而且這種假設比較符合實際情況,那么長期來看,從波蘭到捷克的轉移支付將會使得茲羅提相對克朗的實際匯率升值。9、答:如果捷克將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購捷克產品,小部分用于購買波蘭產品,那么從波蘭到捷克的轉移支付在長期中將會使得茲羅提相對于克朗的實

29、際匯率升值,實際匯率升值將導致茲羅提相對于克朗的名義匯率升值。10、答:一國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使得本國居民的消費從外國商品轉移到本國產品,本國產品的相對需求增加,本幣實際匯率升值。如果貨幣供給量不變,實際匯率升值會帶來本幣名義匯率的升值。11、答:如果一國采用關稅方式的國家對進口品的消費實行限制,在國內支出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國內居民將會增加對進口產品的消費。而采用配額方式對進口品實行限制,其國內支出的穩定增長不會引起對進口品消費的增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將引起本幣真實匯率升值。實行配額國家對進口產品需求的增加幅度要小于實行關稅國家的進口需求。所以,其貨幣升值的幅度比采用關稅國家

30、貨幣升值的幅度小。12、答:預期美元對歐元實際匯率永久性貶值會導致預期美元對歐元的名義匯率的貶值,預期美元對歐元名義匯率貶值會使得現匯市場上美元對歐元貶值。13、答:假設一經濟體出現臨時性的本幣實際匯率升值。本幣當前實際匯率的暫時性升值,意味著以后本幣實際匯率會回調,即產生本幣實際匯率貶值的預期。由實際利率平價等式可知,預期本幣實際匯率貶值,將導致預期實際利率上升。在預期通脹不變的前提下,名義利率上升。如果現在實際匯率升值對名義匯率的影響超過了預期實際匯率貶值所帶來的影響,那么名義匯率升值。14、答:預期美元對歐元的實際匯率將貶值6%。15、答:短期固定價格模型中,減少貨幣供給由于短期價格粘性

31、,導致了名義利率上升,本幣名義匯率升值。同時,實際利率(等于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上升幅度大于名義利率。因為在向新的均衡點調整的過程中,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將帶來通貨緊縮的預期,預期通貨膨脹減少。在向新的均衡點調整過程中,實際匯率趨向貶值,這滿足實際利率平價的關系。即,實際利率上升將伴隨著預期本幣實際匯率貶值。16、答:回答此問題要區分價格粘性還是價格彈性模型。在價格粘性模型下,一國貨幣供給量減少將導致名義利率上升,利用非拋補利率平價等式可知,本幣名義匯率將升值。實際利率等于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脹,因此實際利率將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名義利率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預期通貨緊縮。在價格完全彈性的模型下(

32、即長期分析,價格可調整),預期通脹使得名義利率上升(實際利率不變),本幣名義匯率貶值(根據購買力平價)。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價格彈性模型,預期通脹使得名義利率上升,本幣名義匯率貶值,它隱含了一個假設即預期實際利率不變。如果預期實際利率上升,那么預期本幣 實際匯率將貶值。如果預期本幣實際匯率貶值是由于現在實際匯率暫時性升值所致,那么名義匯率升值。17、答:1976-1980年期間國際匯率市場中美元對瑞士法郎貶值。 1981-1982年期間國際匯率市場中美元對瑞士法郎升值。第16章 短期產出和匯率1、答:投資需求降低,總需求減少,DD曲線左移。(ADCIGCA)2、答: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

33、消費轉移到國內產品,國內產品總需求增加,DD曲線右移,如下圖16-1由DD移到。如果增加關稅是暫時性政策,那么均衡點由0移到1,產出增加,本幣名義匯率升值。如果增加關稅是永久性政策,在長期內將會導致預期本幣升值,AA曲線下移,由AA到,均衡點移到2,本幣名義匯率再度升值,產出水平回復到最初的充分就業水平。因此,從長期來看,總產出水平不會發生變化。3、 答:即使政府預算平衡,暫時性財政政策還是會影響就業和產出的。政府開支和稅收對消費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假設政府現在支出增加1$,同時稅收增加1$,總需求將增加,因為消費者由于被征收1$稅收,使得收入減少1$,但是其消費減少小于1$(消費者可以選擇減

34、少其儲蓄不讓其消費減少),根據D=C+I+G+CA可知,總需求將增加。因此暫時性的財政擴張還是導致了產出增加,失業率下降。但是永久性的財政政策不會對產出有影響,因為本幣的升值將阻止產出的增加。4、 答:私人總需求持久性下降使得DD曲線左移,由于預期本幣貶值,AA曲線上移。兩條曲線的移動最終結果是產出沒有變化?;谕瑯拥脑颍掷m性的擴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產出均沒有影響。所以,政府不用采取任何政策。(見教材P456-459)5、 答:由下圖16-2可知,XX曲線指的是經常賬戶平衡的產出和匯率的不同組合,XX曲線上方表示經常賬戶盈余,XX曲線下方代表經常項目赤字。隨著永久性減稅政策的實施,總需求

35、增加,DD曲線右移,由DD移到,同時由于是永久性減稅,所以影響長期匯率,預期本幣名義匯率升值,AA曲線下移,由AA移到,新的均衡點位點1,位于XX曲線下方,代表經常賬戶惡化。相反,如果政府采取同樣規模的臨時性的財政擴張,AA曲線將不會移動,新的均衡在點2。在2點處,經常項目仍然是赤字的,但赤字規模比點1處的赤字要小。6、 答:暫性時的減稅使得總需求增加,DD曲線右移,由DD移到,如果沒有增加貨幣的預期,那么對AA曲線將無影響,均衡點會在點1(如圖16-3)。如果人們預期政府會通過增發貨幣的方法來彌補虧空,那么意味著長期本幣名義匯率將貶值,AA曲線右移,由AA到,所以最終對名義匯率的影響是不確定

36、的,但是產出將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比無預期時大。7、答:一國貨幣貶值同時經常項目惡化除了J曲線效應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導致此現象,如其他國家居民對該國產品需求減少,使得經常賬戶惡化,同時總需求減少,本幣名義匯率對外貶值。如下圖16-4,總需求減少,DD曲線左上移,由DD移到 ,本幣名義匯率對外貶值,XX曲線上移,由XX到 ,均衡點由0移到1。為了觀察是否存在J曲線效應,應該分析本幣貶值后,進口品相對于國內產品價格上漲狀況,以及進口數量下降和出口數量變動狀況。8、 增加貨幣供給的聲明將導致預期本幣貶值,AA曲線右上移,立即使得產出增加,現匯本幣貶值,政策的影響在政策真正實施之前就產生。9、 答:如

37、果短期匯率轉嫁不完全,DD曲線變陡。即匯率貶值引起的進口產品價格提高較小,從而本幣貶值引起進口減少幅度較低。在本案例中,美國持續財政擴張使得DD曲線向右移動,這使得隨著產出的增加(由于匯率轉嫁不完全,DD曲線變陡),經常項目惡化。如下圖16-5所示,財政擴張使得DD曲線向右移動,同時由于匯率轉嫁不完全,DD曲線變陡,由DD移到 ,預期本幣升值使得AA曲線左下移,AA到,新的均衡點為點1,一段時間后,隨著進口品價格的上升,DD曲線斜率恢復到最初斜率,由 移到 ,新的均衡點為2,從點1到點2,產出減少,但經常項目赤字減少。因此私人和政府的儲蓄的減少使得經常項目惡化,同時短期匯率轉嫁不完全加大了最初

38、經常項目惡化的程度。10、答:當經常項目對匯率變動的反應符合J曲線時,很短時間內DD曲線可能是一條向下傾斜的曲線,DD曲線比AA曲線陡,如下圖16-6(以下均是短期分析,因為長期不存在J曲線效應) 暫時性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得DD曲線向右移,DD移到 ,均衡點由點0到點1,短期產出增加,本幣對外升值。暫時性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使得AA曲線向上移,AA到 ,均衡點由點0到點2,短期產出減少,本幣對外貶值,一段時間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才會使得產出增加。永久性財政政策短期影響:DD曲線右移到 ;永久性財政擴張帶來本期升值的預期,AA曲線左移,AA到 ,新的均衡點為點2,本幣升值,產出增加。持續性財政

39、政策將使產出水平回到充分就業水平,本幣升值(曲線向AA曲線方向移動)。永久性貨幣政策短期影響:AA曲線右移,AA到;永久性貨幣擴張帶來本期貶值的預期,AA曲線繼續右移,移到 ,新的均衡點為點3,本幣貶值,產出減少。從長期來看,隨著價格水平的提高,真實貨幣供應量的減少,本幣升值,曲線向下移動到充分就業的產出水平。11、答:Marshall-Lerner條件是假定最初經常項目余額為零推導出來的,即使用 代替。如果最初經常項目不為零,則不能這樣代替。相反,我們定義變量,當最初經常項目盈余時,Z1,而最初經常項目如為赤字,則Z1,將此時代入附錄中的推導,最終將馬歇爾勒納條件改為:+Z×*Z,

40、當N=1時,即最初經常賬戶為零時,即為馬歇爾勒納條件。當進口需求彈性小于1時(即*1,最初經常項目赤字缺口越大,貶值對經常項目的改善作用越小,反之,最初經常項目盈余缺口越大,貶值對經常項目的改善作用越大。12、答:如果進口產品價格是構成一國CPI的部分,則本幣升值引起進口價格下跌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下降。相反則不會引起國內價格水平的變化。永久性財政擴張使得總需求增加,DD曲線右下移,DD移到,預期本幣升值,使得AA曲線左下移,由AA到。如果價格水平不變,則新的均衡點為點2,產出不變。如果本國價格水平下降,導致AA曲線右上移,到,新的均衡點為點1,產出增加,如果最初經濟位于長期均衡水平(即點0的

41、產出為充分就業產出),點1的產出高于充分就業的產出,那么長期價格會上漲,隨著價格上漲,AA曲線左下移,由回到,產出回到長期均衡水平。13、答:本幣存款的風險變大使得資產市場的均衡曲線(AA)右上移,政府開支出現永久性的增加使得市場上產生本幣升值的預期,使得資產市場上的均衡曲線左下移。政府開支出現永久性增加同時使得產品市場的均衡曲線右下移,因此如果不考慮風險的話,政府開支永久性的增加最終均衡于充分就業的產出,但問題中需討論本幣存款的風險變大,即也增大了,最終產出將高于充分就業,因為風險變大(本幣貶值,從資產不完全替代利率平價等式可推導),使得AA曲線上移,抵消了部分由于預期本幣升值帶來的影響。1

42、4、答:經濟是從充分就業的狀態出發,那么永久性財政政策變動仍然不會對產出立即產出影響,因為永久性財政政策變動使得AA曲線和DD曲線同時變動。隨著永久性財政擴張,DD曲線右下移,預期本幣升值使得AA曲線左下移,由于最初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即最初不是位于長期均衡的產出水平, 持續性擴張財政政策對產出影響中性的假設將不再成立。事實上,當經濟蕭條時(產出低于充分就業產出),我們預期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達到充分就業。因此隨著Y產出的不斷增加,由于貨幣供給量不變,因此我們預期價格水平將下降,隨著長期價格水平的下降,DD曲線繼續右下移,AA曲線右上移。另外由于G的繼續增加,使得本國產品的相對需求增

43、加,本幣實際匯率升值,DD曲線回調(左上移),隨著Y的繼續增加,本國商品的相對供給量會增加,DD曲線右移(弱化本幣實際匯率升值帶來的影響)。因此如果不知道最初曲線移動的程度(即最初沖擊的規模),我們無法確定最終的影響,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如果經濟最初位于非充分就業,那么永久性的財政變動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均會影響產出。15、答:課文中提到如果最初經濟處于充分就業狀態,那么永久性的財政擴張無法提高產出,同樣道理,永久性財政擴張不會引起產出下降。永久性財政擴張對長期價格水平沒有影響,因為長期產出、貨幣供給、國內利率不變。當產出最初處于長期均衡水平(充分就業)時,國內利率等于國外利率,出產等于充分就

44、業產出。如果產出下降,那么就會出現超額貨幣供給。貨幣供給量和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利率下降(小于世界利率),根據非拋補套利,要是外匯市場達到新的均衡,EeE,即本幣將升值,但是隨著本幣的升值,產出將進一步下降,如此一來產出無法回歸到充分就業條件下產出水平,會離充分就業產出越來越遠。第17章 固定匯率和外匯干預1、答:在固定匯率制下,中央銀行國內資產增加,必定伴隨著相同數量國外資產的減少,貨幣供給量不變(中央銀行負債不變)。通過央行國外儲備減少能清楚地反映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對國際收支賬戶上的影響。當央行用本幣購買國內資產,將導致國內貨幣供給增加。為了維護固定匯率水平,央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進行

45、干預。因此,央行必定在外匯市場上出售國外資產, 收回本幣直到抵消超額的貨幣供給量引起的匯率變化。最終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官方儲備資產減少(貸方項目),非官方儲備的私人資產(金融項目)增加(借方項目)。2、答:政府支出增加會導致國民收入增加,貨幣需求增加。為了阻止本幣升值,央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購入外國資產,增加貨幣供給量。最終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官方儲備資產增加(借方項目),非官方儲備的私人資產(金融項目)減少(貸方項目)。3、答:非預期幣值下調使得產出增加,產出增加導致貨幣增加,央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用本幣去購買外國資產,這一舉措會使得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和外國資產等值增加。

46、最終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官方儲備資產增加(借方項目),非官方儲備的私人資產(金融項目)減少(貸方項目)。 另外,由于外幣相對于本幣升值,使得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用本幣表示的價格上升,引起官方儲備增加。同時,這一過程將增加中央銀行國外資產的價值。那么,中央銀行負債是否會相應增加?中央銀行是否將投入更多的通貨或是銀行系統儲備來維持其資產負債表呢?答案是:中央銀行一般創造一個虛構的負債賬戶來抵消匯率波動對國際儲備國內價值的影響。因此,這樣一種資本增值和損失將不會自動地影響本國基礎貨幣變化。4、答:如圖17-1所示,本幣法定貶值使得AA曲線向上平移到,XX曲線的點代表經常賬戶平衡的點,本幣法定貶值后

47、,新的均衡點1位于XX線的上方,表示經常賬戶趨向盈余。當兩國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本幣法定貶值使得本國產品相對于國外產品變得便宜,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出口增加,進口減少,經常項目改善,產出增加。5、答:A、不同意。德國有能力影響美元/馬克的匯率,只要通過調整其貨幣供給量。這與每天“在外匯市場上都有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各種貨幣在進行交換”是不相關的,因為匯率均衡是根據資產存量決定的,而每天的交易量是流量。 B、必須區分沖銷干預與非沖銷干預。沖銷干預證據表明其信號作用是受到限制的。當市場不尋常地不穩定時,信號效應就十分重要。當中央銀行不企圖阻止市場發展趨勢時,信號效應才是可信的。而非沖銷干預而言是完全可以影

48、響匯率的重要方式。C、“僅僅做出干預意圖的聲明”,可以影響市場的預期匯率。D、為了阻止美元相對于馬克繼續貶值歐洲可中央銀行應該進行外匯干預,在外匯市場上購入美元,拋出馬克。因為市場中美元和馬克債券規模很大,即使歐共體兩個最具經濟影響力的成員英國和西德,所進行的干預都不會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理由是沖銷干預只是改變債券的相對供給量,而沒有改變本國貨幣供給量。美國和德國進行的是非沖銷性干預,因此能夠改變兩國的貨幣供給量,對美元/馬克的匯率有重要影響。經濟學家認為沖銷干預對匯率的直接影響比非沖銷干預小,盡管沖銷干預可以通過改變預期匯率來達到影響匯率變動,但這是非直接影響,效果不明顯。這種心理影響,可

49、以通過中央銀行做出干預意圖的聲明就可以達到,幫助市場中的交易者清楚政府的計劃。當政府已經采取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那么干預信號效應會推動匯率朝著政府意愿的匯率方向調整。6、答:固定匯率制的優點見19章,政策制訂者通過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來取得與國外政策制訂者的合作,以減少“以領為壑”可能帶來的風險。7、答:固定匯率制下,財政擴張導致產出增加,產出增加導致進口增加,經常項目惡化。但是固定匯率制下經常項目惡化的程度比浮動匯率制小。因為在固定匯率制下,本幣不會升值,從而不會對凈出口產生擠出效應。8、答:在浮動匯率制下,暫時性的財政擴張與永久性財政擴張的影響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暫時性的財政擴張并不影響預期

50、匯率,而永久性的財政擴張將影響預期匯率。因此在永久性的財政政策下,由于預期本幣升值,使得AA曲線左下移,由于財政擴張使得DD曲線右下移,最后永久性的財政擴張使得總產出不變。暫時性的財政政策由于不影響預期匯率,會使得產出增加。但在固定匯率制下,由于不存在預期匯率的變化問題,因為匯率是固定的,因此無論暫時性的財政政策還是永久性的貨幣政策,預期匯率都不變。在固定匯率制下,隨著財政擴張,本幣有升值的壓力,央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固定匯率,因此央行必定在外匯市場上購入外匯資產,擴張本幣,使得本幣貨幣供給量增加,AA曲線右上移,最后產出增加,匯率不變。9、答:幣值下調,產出增加,私人儲蓄增加,

51、另外由于產出增加,政府的稅收收入會增加,使得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減少,意味著政府儲蓄隨之增加。 假定名義利率不變、投資與實際利率負相關,隨著幣值下調產生通脹預期,使得實際利率下降,從而導致投資增加。 如果投資的效應大于儲蓄和政府財政預算的效應,則經常賬戶將惡化,反之才能改善經常賬戶。10、答:進口關稅使得進口品的國內價格上升,導致消費由國外產品向國內產品轉移,DD曲線右下移,產出增加,本幣有升值壓力,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干預,購入外匯資產,擴張本幣,本國貨幣供給量增加,AA曲線右上移,最終產出增加,匯率固定不變,貨幣供給量增加使得該國儲備增加,國際收支趨向盈余。 一國進口的減少,意味著領國出口的減

52、少,鄰國的總需求減少,鄰國的DD曲線左上移,產出減少,本幣有貶值壓力,鄰國央行在外匯市場上出口外國資產,貨幣供給量減少,AA曲線左下移,匯率固定,但是鄰國的儲備減少,意味著領國國際收支惡化。 如果世界各國都采用征收關稅來解決失業和改善國際收支的話,沒有國家能使得消費發生轉移,無法通過此方法來調整國際收支,也無法使得儲備增加。隨著世界貿易量減少,所有國家將失去貿易帶來的收益。11、答:如果中央銀行在出現國際收支危機時實行貨幣貶值的話,產出增加,實際貨幣需求量增加,本幣有升值壓力,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用本幣購入外國資產,以阻止本幣升值,從而使得該國儲備增加。 當第一次幣值下調的幅度小于市場預期的下調幅

53、度,那么即使市場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另一次幣值下調,也不會出現資本外逃,央行的儲備還有可能繼續增加。如果最初幣值下調不當的話,那么如果市場有幣值再次下調的預期的話,會出現資本外逃,央行儲備減少。12、答:如果日本央行持有美鈔而不是美國財政部債券,調整過程是對稱的。因為如果日本銀行用日元購入美元,由于部分美元推出流通進入日本中央銀行金庫,使得美國美元供給量減少,日本由于外匯資產增加,在不進行沖銷的前提下,日元的貨幣供給量增加。13、在國際收支處于赤字時,一國央行需要持有一定的外匯資產作為緩沖器來維持匯率固定。如果央行外匯資產耗盡,該國將無法緩解由于國際收支赤字帶來的本幣貶值的壓力。央行將在以下兩種情況做出選擇:維持固定匯率、儲備減少;維持儲備不變,匯率自由浮動。如果私人對外匯資產的需求超過了供給,那么央行將無法控制儲備量,也無法維持匯率的穩定。因此當國內和國外債券可完全替代時,中央銀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無須關心使用國內或國外資產來執行貨幣政策。復本位制下,各國貨幣能以固定價格進行轉換金屬(一般是金和銀)。這暗含著金和銀的比價必須通過三角套匯固定。然而,市場力量將改變由中央銀行設定的均衡相對價格。如果市場白銀升高,人們將會從低于市場價格的中央銀行購買銀,然后熔化白銀鑄幣,直到中央銀行庫存中沒有銀幣為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