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作用_第1頁
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作用_第2頁
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作用_第3頁
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作用_第4頁
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作用【摘要】中國制造業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經濟空前發展的主要貢獻者,沒有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就沒有今天中國人民的現代物質文明。中國制造業作為中國人民衣食住行可享用產品的載體和國家安全所需產品的提供者是任何時候都撇不開 的產業,制造業的興衰不只是制造業的大事,而且是關系到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大事,對于我國的產業升級有極大的作用。制造業是當前我國的比較 優勢產業,發展我國制造業是我國當前發展戰略的理性選擇。Abstract: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unprecedenteddevelopment since the

2、founding of new China economy the main con tributor, without the developme 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there is no modern material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day.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carrier of productsandsecuritywhichcannotbeignoreanytime.Therise and fa

3、ll ofmanufacturing in dustryis not on ly the manu facturi ng eve nt,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coun 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national security event.Has great effectsfor our coun try's in dustrial upgrad in g.Ma nu facturi ng is the comparative adva ntage of in dustry in our co

4、un try, the curre nt developme nt of Chin a's manu facturi ng in dustry is the rati onal choice of the curre nt developme nt strategy in our coun try.【關鍵詞】:制造業產業升級mainpoints :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y upgrading一、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2(一)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我國制造業 2(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我國制造業 2(三)體制過渡時期的我國制造業 2(四)我國制造業的

5、發展現狀 2二、制造業的地位 3三、制造業發展與產業升級 3(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3(二)、產業結構實現調整優化 3(三)、綠色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4(四)、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4(五)、配合外貿實現利潤轉移 4(六)、產生資金技術外部經濟 5四、我國制造業的展望 5、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一)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我國制造業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 60 一 90年代的我國制造業。19世紀60 一 90年代間,清政府的“洋務派”發起 了 “洋務運動”,共創辦了 24家軍工廠和船廠。第二階段,20世紀初的我國制造 業。我國的民族制造業有了較

6、大的發展。第三階段,20世紀30初一40年代末的國制造業。建立了一批為戰爭服務的軍事制造企業。回顧我國制造業這一百多年的發展,事實上我國的制造業并未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我國基本上還是一 個純農業國。由于缺少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我國的制造業發展始終沒有取得 實質性的進展。(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我國制造業新中國成立之后,從1950年到1952年,我國政府用了 3年時間進行國民經濟 恢復工作。當時鑒于國際環境的壓力以及前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的“示范效應” 從1953年到1978年,我國政府實行了中央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進口替代工業 化戰略。我國的制造業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三)體

7、制過渡時期的我國制造業隨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開放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我國的 國民經濟也開始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渡時期。 第一階段,“五五”期間的工業調整。從1979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國民經濟進入 全面調整時期。第二階段,“六五”和“七五”期間的工業增長。(四)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和十四大的順利召開,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 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八五”計劃任務的超額完成,使得我國的 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新臺階。“九五”期間,在國際上,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增強,世界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日益增

8、大;在 國內,通過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國民經濟實現了“軟著陸”,我國制造業的生產力 水平有了較大的增長。、制造業的地位近10年來,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總體規模大幅提升,綜合實力不斷 增強,不僅對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成為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0 2014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22.8萬億元,占GDP勺比重達到35.85%。 2013年,我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比重達到 20.8%,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國地 位。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 我國共有100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制造 業企業56家(

9、不含港澳臺),連續兩年成為世界 500強企業數僅次于美國(130 多家)的第二大國。近10年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直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 益,增強了我國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國際分工地位。從國內看,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工業增加值占GD啲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 增加了 1倍多,促進我國工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的歷史性轉變。從國際對比來看, 1990年我國制造業占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 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為19.8%,躍居世界第一。 自19世紀中葉迄今,經歷了一個半世紀

10、的歷程,我國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 業大國的地位。三、制造業發展與產業升級(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最集中最活躍的領域。經過多年的積累, 我國工業領域技術創新經過模仿創新、 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個階 段,創新要素在總量上逐步接近世界前列, 在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逐步 縮小,產業總體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正在由跟隨式創新向引領式創新轉型。2014 年,我國全社會R&D經費投入13312億元,占GDP:匕重達2.09%,是2008年的 2.88倍;按照匯率計算,我國R&Dg費投入總量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強度在新 興發展國家中居于領先地位

11、。(二)、產業結構實現調整優化制造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戰場。經過多年的發展, 我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同時制造業內部結構也逐漸優化,先進產能比重持續上升,低端落后產能不斷淘汰。按照目前標準,我國低端落后產 能已經基本淘汰完畢。下一階段,要不斷提高標準,加快運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 傳統產業,促進我國制造業向更高水平邁進。(三)、綠色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節能工作 的重點和難點,推進工業節能減排責無旁貸。近年來,工業領域節能減排采取了 一系列的行動計劃和政策措施,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鋼鐵、有色、化工、 建材等

12、6大重點耗能行業技術改造工程,電機能效提升計劃,工業固體廢物綜合 利用基地建設試點等,促進工業節能減排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下一步,要不斷破解傳統的粗放式工業發展方式,通過技術工作和結構調整雙輪驅動, 進一步加大 力度推進工業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四)、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轉型升級的總要求,推動優勢企業、優勢產業 集約集聚發展,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一是企業兼并重組效果逐步顯現, 產業 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2014年6月,我國汽車銷量前十名的企業(集團)生產 集中度達90%比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2013年水泥行業前十家企業產量占 總產

13、量的37.8%,較2010年提高了 12.7個百分點;平板玻璃行業前十家企業產 量占總產量的53.5%;電解鋁行業前十家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 68%二是優化重 點產業布局和推動產業有序轉移。2014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增速分別為8.4%和10.6%,分別高于東部地區0.8個和3個百分點。總體來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著穩增長和調結構的 雙重困境、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雙重擠壓、 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 勢尚未形成的兩難局面,進入了 “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在長期粗放發展之后, 我國制造業發展將越來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質,即在每一個產業中都 必須向上

14、走,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躍遷和攀升; 否則,龐大的產業大軍將擁擠 在低洼地中,面臨“路徑依賴”和“低端鎖定”的風險。面對國內外發展形勢的 新情況新變化,我國制造業發展肩負起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實現由大到強的根本轉變。(五)、配合外貿實現利潤轉移以制造業出口補貼支持本國寡頭廠商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在與國外寡頭廠商 進行古諾雙頭競爭的國際市場上,政府通過對國內制造業廠商提供出口補貼,可 使其降低邊際成本,提高在國際市場的銷售份額和利潤,同時減少國外廠商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由此帶來的本國廠商的利潤增加可以超過政府的補貼支出 ,從而 使本國的國

15、民凈福利上升。國際壟斷競爭格局改變,從而提高我國外貿地位和工 業質量信用,帶動產業升級。(六)、產生資金技術外部經濟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個經濟主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 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正外部性。制造業強大的正 外部性-技術性、集聚收益性外部經濟,可以應用到其他產業、具有公共產品的 性質。制造業首先是技術外部性,是指完全由技術上的聯系而非市場機制所產生的 外部性,同市場價格體系并無直接關聯。 技術外部性普遍存在:科技成果是一種 外部性很強的公共物品,如果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就會導致這種產品的供給不 足;科技進步往往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項成果的推廣應用能夠為其他成果的研 究、開發和應用開辟道路;網絡自身系統性、網絡內部信息流及物流的交互性和 網絡基礎設施長期壟斷性所導致的網絡經濟的外部性。其次是資金外部性,指通過市場機制的傳導作用而產生的外部性, 與市場價 格體系的變動直接相關,是市場交互作用的副產品。當一個經濟主體的決定影響 了價格后,進而影響到其它人的福利狀況,資金外部性就起作用。制造業作為產 業鏈的基礎段,對于資金外部性有極大決定作用。四、我國制造業的展望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對于產業升級有重要意義, 因此一方面,中國應充分發揮 后發優勢加大技術引進的力度,做好技術的吸收、消化和改進,使技術引進和技 術創新相融合,同時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