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地貌類型_第1頁
常見地貌類型_第2頁
常見地貌類型_第3頁
常見地貌類型_第4頁
常見地貌類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地貌類型【課標分析】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 要特點.本條“標準的具體含義如下:A .讓學生通過野外考察、視頻、圖像等途徑區分地貌,并描述其特點; J 、B .讓學生了解各類型地貌的分布;C.讓學生掌握野外觀察地貌的根本方法.課程標準中對本課的要求是“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 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本課標的重要內容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熟悉幾種常見的地貌;二是掌握并描述其景觀特征.課標強調,地貌 與“地形概念根本通用,從成因入手劃分不同的“地表形態,如河流地貌、巖溶地貌、海岸地貌、風沙地貌等,并在此根底上掌握它們的地形 地貌景觀特征.

2、針對前者,課標要求教師在處理地貌類型時,可以提及相 應類型的次級地貌類型,并適當拓展形成原因,但不建議教師從成因入手 構建教學體系,這取決于必修和選擇性必修的難度區別;針對后者,課標 要求景觀的描述需要對地貌景觀特征的形態和物質組成進行描述,如類 型、規模、色彩特征、次級地貌組合等.本條課標是地理核心素養中地理實踐力的重要表達, 特別強調以學生 的野外或戶外地貌景觀的觀察和初步理解等實踐活動為核心內容,要求學 生能夠在野外觀察、識別并描述當地的地貌;假設無條件, 教師可以通過圖 像、視頻、模型幫助學生觀察和識別不同的地貌.【教材分析】教材安排在必修1的第四章第一節,內容屬于繼大氣圈、水圈之后第

3、 三個重要的圈層一一巖石圈,本章只有兩小節,熟悉常見的地貌類型是觀 察地貌的根底;而學習觀察地貌的方法又有利于更好地觀察幾種常見的地 貌類型,兩者相輔相成,同時“地貌與接下來地理 2 “區域開展中的 “人口分布 “空間特征 “城鄉景觀等概念有聯系.教材中沒有出現“地貌以及“河流地貌的根本概念,需要教師進 行補充教學.【學情分析】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 5種根本的地形以及等高線的相關 知識,可以作為本節課的知識儲藏.但其中5種根本地形的劃分主要以較 為簡單的外部形態劃分的;高中階段那么采用成因分類,增加了難度.剛上高中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轉換的過渡時期, 一是有活潑的思維,但 缺乏對地理問題

4、深層次的探究水平;二是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但還不能 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激發學生更多的思 考,鼓勵他們剖析現象產生的背后原因.【教學目標】綜合思維1. 從不同地貌的概念、次級地貌類型、分布區等多角度分析,全面 了解幾種常見的地貌類型.2. 用多因素多角度綜合分析射電望遠鏡的選址、丹娘地貌的形成過區域認知了解各種地貌的分布范圍或其次級地貌類型的分布區域, 以及不同地 區地貌的形成條件,對各種地貌的區域分布有初步認知.例如, 世界上最 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的選址、丹娘沙丘的形成過程等.地理實踐力通過觀察野外或戶外地貌景觀、 觀看視頻、地貌模型和景觀圖等,本 課時以實踐活動

5、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點】掌握四種常見地貌類型、分布及其景觀特征【教學難點】1. 了解次級地貌如石林的形成過程、峰叢峰林的演化過程、牛軛湖的形成過程等.2.綜合分析射電望遠鏡的選址、丹娘地貌的形成過程等.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比擬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各類地貌教學模型【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與備注導 入:通 過?徐 霞客游 記滇 游日記 二?中 對喀斯 特地貌 的描述 進行剖 析,引 出本節解讀古文:?徐霞客游記滇 游日記二?片段給出問題:文 中描述的是哪一種 地貌類型?該地貌 類型主要分布在哪 些地區?該地貌

6、對 當地人們的生產生 活有哪些影響?通過后面的 課堂學習解答通過對古文的解讀,理 解徐霞客表達的意思,就文中 內容展開聯想.通過文 言文閱讀導 入新課,讓 學生學會通 過地理景物 的文字描述 聯想實景, 激發對新課 的興趣.課主題 地 貌,并 從四大 根本地 貌類型 中的喀 斯特地 貌作為 本節課 的開 端.15 / 13第一 部 分:喀 斯特地 貌1地 貌的概 念2. 喀斯特地貌的概念3. 喀斯特地貌 的次級 地貌類 型4. 喀斯特地貌 的分布 區域過渡:徐霞客 這次在我國美麗的 喀斯特地區打卡, 那么喀斯特地貌到 底是什么樣子的地 貌類型?1. 補充地貌的 根本概念,讓學生 對整體地貌有個

7、宏 觀的熟悉,列舉框 架2. 通過教師引 導閱讀加幻燈片圖 像展示的方式幫助 學生剖析喀斯特地 貌的概念,理解喀 斯特地貌的形成3. 引導學生觀 看視頻,并提出問 題:喀斯特地貌有 哪些次級地貌類 型?如何形成?主閱讀課本P66,并在課本上劃出相應概念.學生帶著問題在視頻中找出相關答案,并通過圖片感 知喀斯特次級地貌的景觀特 征.學生通過圖表思考問題, 得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 省份:云、桂、貴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綜合分析“天眼的選址該概念 的解讀需要 細致,采用 學生閱讀, 教師引導總 結相結合的 方法,讓學 生更容易掌 握.該視頻 在此處起到 承上啟下的 作用既對喀 斯特地貌的 概念有更深

8、刻的剖析和 補充,又對 喀斯特地貌 的次級地貌 有一定的了 解.此處加要分布的省份有哪 些?4. 通過幻燈片 圖像展示的方式幫 助學生剖析喀斯特 次級地貌的概念分為地表喀斯特 地貌和地下喀斯特 地貌進行講述其中,穿插“石 林的形成過程、“喀斯特峰叢峰林 的演化過程兩個 板塊的知識作為輔 助知識5. 教師引導學 生讀圖,先從整體 看喀斯特地貌的分 布區,再引導學生 總結出主要分布區6. 引導學生觀 看視頻,了解世界上對次級地 貌的概念作 為學生了解 的內容,但 能夠幫助學 生增強對其 景觀特征的 判斷.輔助知 識的穿插有 助于培養學 生具有時空 概念的地理 觀.培養學 生的看圖能 力是地理教 學

9、不可或缺 的任務.此題較 為綜合,知 識框架較為fl-亠亠-IIiI亠上 J.二- 一 “1氣候:大窩凼位于我 國云貴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 候.因海拔較高,緯度較低, 溫度適宜,四季如春.地貌:大窩凼是一個典 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2. 利用天然形成的喀 斯特洼地,工程開挖量小; 場地構造穩定,開挖形成的邊 坡穩定性好.3. 喀斯特地質條件雨 水易向地下滲透;天坑底部多 裂隙,排水條件好.最大口徑的射電望 遠鏡的根本情況, 分組討論,閱讀P68-P69活動題13,探究“天眼 選址貴州平塘的原 因從大窩凼的氣 候地貌特點、基建 工程優勢和排水方 面的優勢三個方面 做答復雜,適合 用于學生之 間合作

10、探 究.一方面 嘗試發散思 維,完善自 身的知識框 架;另一方 面培養學生 的互助協作 水平.第二部 分:河 流地貌1河流 地貌的 概念2.河流地貌的 次級地 貌類型第 三部 分:1. 風沙地貌的 概念2. 風沙地貌的 次級地 貌類型第1. 補充河流地 貌的根本概念2. 通過教師引 導閱讀加幻燈片圖 像展示的方式幫助 學生剖析流水地貌 的概念,理解不同 河段流水作用方式 不同,塑造出不同 的次級地貌類型.其中,對于難 以理解的地貌類 型,如牛軛湖的形 態,教師通過現有 形態推演其形成過 程.最后,補充黃 河三角洲的典型生 長現象.1.通過幻燈片 圖像展示的方式幫 助學生剖析風沙地此為書中未提及

11、的內容,學生可進行補充學生在幻燈片和教師語言的提示下積極思考,主動理 解.學生在幻燈片和教師語言的提示下積極思考,主動理至悖瓦時】井暑盤總丘氏岀血虬1.沙丘河谷的特征:此處河流地貌的概念作為本局部的鋪墊知識.激發學 生的興趣, 培養他們透 現象、看本 質的思維習 慣.補充黃河三角洲的 典型生長現 象,培養學 生用動態發 展的眼光看 實物的思維 水平.雅丹地 貌具有十分 獨特的景 觀,值得視四部貌和次級地貌的概河道彎曲,河谷寬而平坦,分頻欣賞,作分:念分為風沙侵蝕布著河漫灘和沙洲.為課堂的調1.海岸地貌和風沙堆積地2.該沙丘的沙源地在江味劑.地貌的貌進行講述心洲、河谷、河漫灘,原因在此題較概念其

12、中,通過視于:為綜合,知2.海岸頻加深學生對雅丹此處河道彎曲、泥沙沉識框架較為地貌的地貌的理解.積地形因素,提供沙源復雜,適合次級地2.引導學生探冬春季降水少,河流水用于學生之貌類型究活動:閱讀課本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降水因間合作探P73,小組討論完成素究.活動題13,并嘗冬春季氣候干旱,多大試總結歸納丹娘沙風風源丘的形成過程.地表缺乏植被保護人每年冬春季為節,氣候干旱多大3.結合沙源地和沙丘的風,大風經過地區走向可以判斷出風向為東南植被稀少,加上經風.過江面,受阻擋較學生在幻燈片和教師語少,形成渦旋上升言的提示下積極思考,主動理氣流;氣流攜帶沙O解洲和河灘上的沙粒,受江邊山地地形阻擋,風速減緩

13、, 沙粒堆積于山坡日 積月累形成沙丘.1. 通過幻燈片 圖像展示的方式幫 助學生剖析海岸地 貌和次級地貌的概 念分為海岸侵蝕 地貌和海岸堆積地 貌進行講述課堂小結-槪霑r地表劃貌決圾地潮纟態彳地下老貌喀斷特地貌分布區河地稅-中游段問流侵蝕地規決般tfei朋繕下游股問流培和地貌常見地扯類型河口段鳳少地規次皈屯貌年型-風沙fg蝕焰貌分布區_岡沙堆積地貌j眈薄岸地蜿海岸疑蝕地貌冼鈑幀類型.海岸塔積地貌課堂課后練習:一、圖甲、圖乙、圖丙為三種地貌景觀圖從左往右依次為甲、乙、 丙,讀圖答復以下各題:1. 圖甲所示地貌名稱是A .A .雅丹地貌B. 黃土地貌C. 喀斯特地貌D. 丹霞地貌2. 圖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B.A .河流侵蝕B .河流堆積C. 海水侵蝕D. 海水堆積3. 圖丙所示地貌的主要特點是A .A .奇峰林立B .冰川廣布C. 溝壑縱橫D. 地勢坦蕩二、圖中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大于等于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 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 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広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