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職學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方案_第1頁
吉林高職學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方案_第2頁
吉林高職學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方案_第3頁
吉林高職學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方案_第4頁
吉林高職學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平職業大學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方案為主動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以及由于我國經濟社會 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引起的行業企業對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 養的新要求,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高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 和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根據教育部關于 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文件精神指導,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 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四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 規劃綱要要點,結合學校和專業特色,立足四平市區域經濟產業 發展重點,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為出發點,特制定四平職 業大學“產業支撐型”機械設計與制造

2、專業建設方案。一、專業建設基礎(一)區域經濟及行業背景四平市是東北老工業城市,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在農業收獲 機械、液壓件、客車、機床附件等領域曾有過全國龍頭企業,在東 北老工業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區這一產業 政策的引導下, 我市實施“工業立市、投資拉動”戰略,工業企業 發展迅速。“十一五”期間,我市重點扶持發展的機械加工制造業、 能源產業、冶金、化工、新型建材產業、醫藥產業、食品產業、輕 紡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十大產業目前都已經初具規模,取得了可 喜的成績。其中機械加工制造業中的換熱器行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有近百 家換熱器制造企業,其年產量已經占亞洲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四平

3、 鼓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風機行業的骨干企業,在其帶領下和輻 射下,我市已有70多家風機企業,成為輻射全國的風機產品制造基 地;四平東風收獲機械有限公司曾是亞洲最大的農業收獲機械生產 廠家,改制后發展迅速;其它如汽車零部件、汽車改裝、液壓件行 業也都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這些行業、企業每年都急需大量的 機械設計與制造方向人才,我校培養的人才供不應求。幾年來,我們積極響應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號召,根 據本地區產業布局調整和社會需求,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圍繞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努力 推行工學結合,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圍繞學 生職業能

4、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提高,多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積 極開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課程改革, 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二)人才需求在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政策引導下,我市以換熱 器、高效風機、汽車零部件、農業機械、液壓件為代表的裝備制造 業蓬勃發展。這些企業普遍存在人才隊伍薄弱、創新能力不強的問 題,迫切需求各層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從幾年來工業企業用人需求調查看,本地區每年需要機械設計與制造方向專業人才約5000人左右,具體崗位為高素質產品設計人 員、工藝人員、設備保養和維護人員、數控編程與操作人員、車間 現場管理人員、產品銷售員和機械加工高級技術工人。同時,吉

5、林省及東北地區乃至全國也都普遍缺乏高素質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優 秀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三)專業建設基礎1.專業教學團隊:本專業教學團隊現有教師26人(校內專任教 師16人,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及外聘教師10人),校內專職教師中教 授1人、副教授5人、高級工程師3人,高級職稱占56.25%;中級 及以下職稱7人,占43.75%; 4人有工學碩士學位,具有“雙師” 素質的教師12人,3名高級工程師都是來白企業并有豐富的一線工 作經歷。2.實習實訓基地:本專業校內現有數控技術培訓中心、金工實習廠、焊接技能實訓基地各一處;有機械零件陳列室、機械零件與 測繪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PLC等專業基礎實訓I室6

6、個;液壓傳 動實訓室、機械拆裝實訓室、機床拆裝實訓室、CAD/CAIM?訓室、生產模塊化教學系統等專業實訓室6個。 實習實訓場地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其中金工實習廠是2004年采用招商引資方式把四平市隆百洲機 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機械加工廠引到校內,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 供設備和技術、生產管理人員,雙方共同組建了四平職業大學金工 實習工廠,擁有各種金屬加工機床、焊接設備20余臺,專業生產RCB系列人字齒輪泵、SW原列雙筒過濾器、稀油站等產品。這種校企合 作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被我們總結為建設成果地方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和基地建設的探討與實踐,獲得了20012004年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7、。數控技術培訓中心一期工程已經完工,現有數控車床6臺、數 控銃床2臺、加工中心1臺、數控線切割1臺、CAD/CAIMI房有計算 機45臺;二期工程計劃2012年啟動。焊接技能實訓基地現有逆變IGBT全功能直流脈沖氯弧焊機、二 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機等各類焊接設備42臺,四平市電焊工職業技能 培訓鑒定基地設在本基地。在努力加強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我們與行業企業緊 密合作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先后與四平市睿能北方換熱設備有 限公司、四平東風收獲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平市高斯達納米材料 設備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職業技能訓 練、頂崗實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效地推進了實習、實訓

8、、頂崗 實習工作的開展。3.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本專業畢業生遍布本地區各大中小企業,據調查,我市換熱器 企業中的生產、技術、管理人員有40茲右是我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 業畢業生,風機、液壓件、 農業收獲機械、 汽車零部件等企業的生 產、 技術、 管理人員有20%右是我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 這些人已經是企業技術、生產、管理骨干,獲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 好評。由于人才培養水平高、社會聲譽好,每年都有大量的企業來 我校招聘該專業學生。2010年、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5%就業專業對口率達92%U上。目前,從我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的學生不但已經成為我 市各大中小企業技術、生產、管理崗位的

9、骨干力量,而且輻射長春、 吉林、大連、沈陽、北京,甚至廣州、深圳也有一大批我專業畢業 的學生,他們都在白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得了用人 單位的一致好評。在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同時,我們還努力培養學生的 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2005年以來,本專業學生先后獲得吉林省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二等獎一次;大學 生“挑戰杯”吉林賽區三等獎四次、優秀組織獎一次;2010年獲得 吉林省首屆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一等獎,獲得吉林省首屆 周職院校技能大賽優秀獎。為發揮地方高等專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促進地方科技進步的 職能,我們充分利用學校人才、技術密集優勢,面向企業積極開

10、展 技術服務,先后協助四平市科利佳鋼鐵有限公司完成了CA614清通 車床的數控改造;協助合作辦學企業改進了RCB人字齒輪泵、雙筒 過濾器、多功能脫粒機等10余種產品;每年面向企業的各級各類技 術培訓人數達900人以上。專業教師積極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與企業緊密合作,共同申 報科研課題、申請發明專利。參與了 “材料表面納米化工程開發” 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引導項目課題并已經通過鑒定;會同合 作企業申報 “氯離子鈍化金屬納米粒子技術與設備研究”、“中藥超微粉技術、工藝與設備的研制”、“語音提示心肺復蘇機”等吉林 省科技廳科研立項課題;現有教師與企業合作的國家發明專利4項、 實用新型專利4項

11、;累計發表省級以上教科研論文50余篇。(四)專業優勢與特色1.白1986年起,緊緊圍繞區域經濟重點發展產業、支柱產業人 才需求開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水平高,適用性強,社 會聲譽好。2.經過25年的建設,教學基礎條件完善。3.教師團隊教學經驗豐富、隊伍結構合理、社會服務能力強。4.采用招商引資方式引廠入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型實習 實訓基地。二、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目標(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經濟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 對優秀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求,我們積極按照國家高等職業教 育教學改革文件精神推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切 實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

12、質量。為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深入行業、企業一線,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充分發揮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 用,對機械制造類進行系統、科學的工作崗位分析,與用人單位共同 尋求人才培養規格的準確定位,力爭做到人才培養規格滿足市場需 求,為社會生產第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1、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先進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適應從事 金屬切削加工技術、機械設備管理、機械產品檢驗及開發等工作并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較強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白 我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技術應用型

13、人才。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和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我們總結機械設 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主要五大工作崗位(群)是:從事與機械設計、 制造相關的技術工作和技術輔助工作;從事普通機械加工、數控加 工編程和數控機床的操作;從事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管 理;從事機械制造企業的車間的現場管理;從事機電產品的銷售和 售后服務。2.實施措施根據本地區機械制造企業的用人需求總結歸納出典型工作崗位, 結合典型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創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高技 能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培養和鍛煉主要依托校內 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一體化教室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專業理論學 習以校內學習、實踐為主,校外

14、實習、實踐為輔。根據職業崗位能力 要求設計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按照職業標準制訂課程標 準,按“教學做” 一體化方式組織教學,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能 力培養。邀請我市農機、換熱器、風機、汽車零部件、液壓件行業和企 業的技術專家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根據人才需求調研與分析,結合專業特點和行業企業的崗位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典型職業崗位,圍繞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構建以工作過 程為導向的系統化課程體系。(二)課程建設與改革為適應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培養需要,我們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開展課程建設與改革工作:1、堅持基礎課為專業課教學服務,以行業要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強化

15、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重點,按照符合職業崗位實際需要的原則,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改革。2、加強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根據行業企業用人崗位需求和本校 實習、實訓基地具體情況,努力開發適合本專業的特色教材。3、建設機械拆裝、產品質量檢驗、模具設計等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室,積極推廣理實一體化課程,融“教、學、做”為一體。4、把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引入相關課程, 促進課程改革和專業提升。5、加強專業群的共享課程建設, 將機械制造專業群中的相關專 業所具有的共性知識和技能提煉出來,將機械工程圖讀識與繪制、液壓與氣動、機械制造技術等課程作為專業群共享課程,通過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建設多媒體資源庫等手段

16、加強課程建設。(三)依托政府、行業協會、大型企業,構建校企合作平臺。通過校企合作平臺建設,促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考核方式 的改革。三、專業建設內容(一)建設目標總體目標: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通 過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服務能力建設,提高人才 培養水平,使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整合優質課程資源, 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 基于工作過程的 課程體系;不斷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形成專兼結合的“雙師” 型師資結構,優化教師隊伍;不斷加強校內外生產型實習、實訓基 地建設;不斷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企 業技術進步。堅持服務和發展相結合

17、的原則,完善管理制度、管理體系,積 極探索校企合作、教學管理、學生考評的新方法、新模式,促進專 業建設協調發展,專業服務能力不斷加強。(二)具體目標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根據本地區機械制造企業的典型工作崗 位和職業能力要求,創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依 托合作辦學企業積極開展工學交替、頂崗實習, 強化職業能力培養; 積極開展二維、 三維CADS計大賽、機械設計大賽、數控技能比武,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運用現代信 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教學模式,為縮短企業現場和課堂的距離,建 設基于工作過程和企業現場的多媒體庫, 并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通過強化教學過程的

18、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協作精神、基礎理論扎實、職業能力強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 才。2.課程建設:通過校企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合作課程 開發,充分依托本地區裝備制造、行走機械等優勢產業,圍繞職業 能力培養重新構建專業課程體系。3.師資隊伍建設:以師德、師能培養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師 素質為重點,以培養社會服務能力為突破口,著力加強“一專多能” 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流教學團隊。通過下廠頂崗、外出培訓等方式,利用二到三年的時間,對現 有教師進行一輪以上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教學水平高、實踐經驗豐 富,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專任教師隊伍。重點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6名骨

19、干教師,“雙師型”教師達到100%聘請來白企業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為專家顧問,參與專業建 設和教學指導。面向企業聘請長期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具 有相當的實踐經驗、管理水平并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 行業專家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 理、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4.開發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 建立校企共同管理的機制。實 現校企共同開展實習管理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 現學校和企業資源的整合,推進校企對接。同時,利用平臺,對學生實習進行實時監控,從崗前培訓到實習中輪轉的不同崗位,并在 理論知識、職業道德、溝通技巧等各個方面,通

20、過管理平臺進行了嚴密的考核設計和監控。建立科學合理且有效的考核評價手段與考 核評價體系,真實全面的體現學生頂崗實習的成果。5.實踐教學條件:進一步建設現有數控技術培訓中心和金工實 習廠、焊接實訓室、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室、汽車檢測與維修中心。 計劃于2013年建成校內生產型工程訓練中心。(1)通過校企合作繼續建設數控技術培訓中心、焊接技術實訓 基地,通過開展為企業帶料加工營造生產氛圍。同時,依托四平市 勞動局面向社會開展數控車工、數控銃工、電焊工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服務職能。(2)新建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室1個,理實一體化教室3個(3)通過校企合作在2012年與四平市高斯達納米材料設備

21、有 限公司共同建設熱噴涂技術實訓基地,與上海中銳教育投資有限公 司合作建設汽車檢測與維修中心。(4)維護好現有東風收獲機械有限公司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并另外開辟軸承生產、汽車零備件生產等校企合作校外實習實訓基 地5個。(5)妥善協調學校和企業的利益關系,在互利互惠、優勢互補 的原則上構建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平臺,采取招商引資、聯合攻關、 合作開發產品等多種形式加大學校和企業的融合力度,促進校內外 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發展。6.社會服務能力建設(1)利用學校白身優勢,面向社會積極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培訓、 協助企業開展員工培訓。面向鼓風機、換熱器、改裝車行業開設焊接技術培訓班。(2)安排專業教師去企業

22、頂崗實習,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 和聯合立項,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計劃2011年2013年項目建設期間每年協助企業開發新產品2種以上,或取得發明專 利2項以上。(3)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普及推廣,加強為中小型企業技術 改造和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社會服務數量與質量進一步提高。 計劃從2011年起利用2年的時間依托四平市高斯達納米材料設備有 限公司重點針對鼓風機行業、水泥行業、鋼鐵行業、化工行業、液 壓件行業普及推廣熱噴涂技術,依靠技術進步協助企業再減量、再 利用、再循環、再制造,促進本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和工業企業產 品升級、技術進步。7.專業群建設: 以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專業服務能

23、力提升為突 破口,通過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習 實訓基地建設帶動專業群內數控技術專業、焊接技術及白動化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 業的專業建設和發展,促進相關專業協調發展,并實現教學資源共 孚。8.教學管理體系建立:建立多渠道教學質量信息收集系統,對 教學質量信息收集系統收集到的有關信息,有完善的教學質量信息 處理、教學質量評估與診斷和教學質量信息反饋,實施過程監控和 動態管理。進行每年度的畢業生跟蹤反饋,了解用人單位的評價和建議, 對共性問題和傾向性問題認真研究,及時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 的不足并及時糾正。(1)建設科學合理的教

24、學質量信息收集系統;(2)建立教師教學質量檔案及教學質量獎懲制度;(3)建設全部課程的課程標準和考核標準。四、改革舉措1、依托行業企業,重新構建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的 課程體系;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生產現場的多媒體資源庫,用現代 教學手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縮短理論和實踐、課堂教學和工業現 場的距離。2、通過校企合作,構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工 學交替、頂崗實習,突出職業能力培養。3、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為切入點,建設職業化教學團隊4、依托企業、行業協會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加 強制度建設,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服務能 力穩步提局。5、采取合作辦

25、學、招商引資等方式改革辦學方法,吸引社會資 金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構建校企合作平臺。6、將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 等作為衡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與專業負責人的工作業 績掛鉤并作為專業負責人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與學院的津貼分配掛鉤,推行激勵機制五、績效考核指標(一)、實習實訓基地建設1、計劃2012年底完成數控技術培訓中心二期工程,2013年建成校內生產型實訓中心。期間利用現有資源,面向校內外開展實訓、 培訓工作,計劃對內培訓數控車、銃工(職業資格證書)50人/年、電焊工(職業資格證書)80人/年;為合作辦學企業培訓上述工種各100人/年

26、。2、2012年5月初步完成與四平市高斯達納米材料設備有限公司 合作的表面工程(熱噴涂)技術培訓基地,編寫出配套培訓教材。 面向鼓風機、水泥、鋼鐵、化工、液壓件行業推廣表面工程新技術并開展技術培訓。計劃2012年與企業合作開展培訓50100人/年,協助相關企業完成25項涉及表面工程技術應用的產品改進、改造。3、2012年與上海中銳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汽車檢測與維 修中心。(二)師資隊伍建設1、計劃2012年一2013年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6名骨干教師。2、每年選派2-5名教師在企業進行為期1 3個月的掛職鍛煉,每年派出24人次省內外短期培訓。3、與市科技局合作,每年委派23名教師到企業擔任

27、企業科 技特派員,參與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4、通過外出進修學習、企業工作鍛煉、承擔項目開發工作、參 加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使專職教師獲得高級工以上的相關職 業資格證書或取得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資格,使“雙師型”教師達 到100%截止至2013年, 計劃專任教師人數達到22人, 新培養15名“雙 師型”教師。把該專業教學團隊建成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教師職業 道德高尚、技術業務精湛、教學水平高、社會服務能力強,獲得學 生認可、企業認可、社會認可。(三)、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計劃到2013年,成功構建適應崗位需求、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結合專業特點和畢業生崗位需求與企業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核心課程

28、 六門、教材六部;并將其中三門建成校級精品課程、三門建成院級精 品課程,一門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到2013年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全部采用理實一體化、任務 驅動、項目導向等先進教學模式,通過校企合作促進工學交替人才 培養模式的實施,爭取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達到95咖上,企業滿 意率95如上,學生工作崗位好、收入高、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好 評。(五)社會服務建設期間,計劃每年為企業開展技術培訓400人次以上,協助企業新產品開發、科研立項或申請發明專利10項以上六、專業建設預算(一)經費全額預算建設內容建設經費來源及預算合計(萬 元)申請中央 財政(萬兀)地方財政(來源:四平人

29、民 政府)(萬兀)行業企業(來源:四平市高 斯達納米材料設備 有限公司)13(萬兀)其他(來源:上 海中銳教育投 資有限公司)13(萬兀)總計(萬兀)8594201341251802012年設備購置233100334060師資培訓502551010精品課建設、課程 體系建設532581010校企合作教材建設38167105多媒體資源庫建設573071010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平臺建設19748實習實訓耗材2743515實習意外傷害保險53022012年合計48221067851202013年設備購置183100332030師資培訓4025555精品課建設、課程 體系建設4325855校企合

30、作教材建設3316755多媒體資源庫建設4530735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平臺建設13742實習實訓耗材144325實習意外傷害保險63032013年合計377210674060(二)中央財政資金分項預算表建設內容合計2012 年2013 年總計(萬兀)420210210設備購置200100100師資培訓502525精品課建設、課程體系建設502525校企合作教材建設321616多媒體資源庫建設603030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平臺建設1477實習實訓耗材844實習意外傷害保險633附件表1: 2012年設備購置計劃序號設備名稱元/套合計(萬元)中央財政(萬元)地方財 政(萬元)行業企業

31、(萬元)其他(萬 元)1電工電子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臺 12套+主控口 套+慢掃描示波器 12臺+多媒體設備 1 套)18000/(12 套)20000/(1套)3000/(12 套)1050052PLC實驗室(西門子 400 網絡實驗 室 12套+多媒體設備 2套)10000/(12 套)10000/(2 套)1477003組態工控局域網(YL-6800型工業自動化控10000/(10 套)105005制綜合實驗裝置 10臺)4傳感器實驗箱5000/ (40套)20505105計算機3500/40 套)14502. 66. 46計算機椅子、桌子150/ (40 套)0. 600. 6007數

32、控銃(XKN715 )260000/ (2套)52257. 4019. 68數控車床CK7156 (FANUC-01-MATE)200000/ (5套)100501420169數控刀具(圓柱銃刀、立 銃刀、可轉位端面銃刀、 模具銃刀、三面刃銃刀、可轉位式車刀)12 . 4552. 402012年合計 233萬元表2: 2013年設備購置計劃序號設備名稱元/套合計(萬兀)中央財政(萬元)地方財政(萬元)行業企業(萬兀)其他(萬元)1斜床身全功能數車床(DL-20)200000/ (1套)20200002數控電火花成型機(NHS71450NC200000/ (1套)20200003立式加工中心(X

33、H-714)450000/ (2套)90202119304快速成型系統(HRP-n B)220000/ (1套)22202005數控編程及模擬操作計算機機房(含軟件)5500/ (40 套)22202006數控系統綜合試 驗臺30000/ (3 套)908102013年合計 183 萬元表3: 2012年 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序號建設內容合計(萬兀)中央財政(萬兀)地方財 政(萬兀)行業企業(萬元)其他(萬兀)1專業帶頭人(2 人)1051222骨干教師(6 人)1051223“雙師”教師(10 人)1051224專家顧問(2 人)1051225兼職教師(8 人)1051222012年合計 50萬

34、元表4:2013年 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序號建設內容合計(萬元)中央財 政(萬元)地方財政(萬元)行業企業(萬元)其他(萬元)1專業帶頭人(2 人)851112骨干教師(6 人)851113“雙師”教師(8 人)851114專家顧問(1 人)851115兼職教師(5 人)851112013年合計 40萬元表5: 2012年精品課程與課程體系建設計劃序號課程名稱合計(萬兀)中央財政(萬兀)地方財政(萬兀)行業企業(萬元)其他(萬兀)1機械制圖5. 32. 50. 8112公差與測量技術5. 32. 50. 8113金工實習5. 32. 50. 8114機械設計基礎5. 32. 50. 8115機械制

35、造技術5. 32. 50. 8116MasterCAM5. 32. 50. 8117數控編程與操作5. 32. 50. 8118液壓與氣壓傳動5. 32. 50. 8119模具設計與制造5. 32. 50. 81110機械產品裝配、檢驗與維護5. 32. 50. 8112012年合計 53萬元表6: 2013年精品課程與課程體系建設計劃序號課程名稱合計(萬兀)中央財政(萬兀)地方財政(萬兀)行業企業(萬兀)其他(萬元)1數控車削技術4. 32. 50. 80. 50. 52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4. 32. 50. 80. 50. 53CAD 三維建模 技術4. 32. 50. 80. 50.

36、54焊接結構生產4. 32. 50. 80. 50. 55焊接月法與設 備4. 32. 50. 80. 50. 56沖壓模具應用4. 32. 50. 80. 50. 57工程材料與熱 加工4. 32. 50. 80. 50. 58數控銃削/加 工中心技術4. 32. 50. 80. 50. 59冷沖壓結構設 計4. 32. 50. 80. 50. 510焊接月法與設 備4. 32. 50. 80. 50. 52013年合計 43萬元表7: 2012年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建設計劃序號教材名稱合計(萬元)中央財 政(萬元)地方財 政(萬兀)行業企業(萬兀)其他(萬兀)1數控車削技術62. 511 . 512數控編程與操作62. 511 . 513UGCADE 維案例教程62. 511 . 514SOLIDWORKS201三維案例教程062. 511 . 515CAD 二維技能訓 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