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怎樣臨習好大王碑一、好大王碑概述好大王碑,全稱高句麗廣開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稱廣開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是由一塊天然的角礫凝灰巖石柱稍加修飾后刻成。由于刻碑石質疏松,雖是方形卻不甚規則,四面寬窄不等:東南向第一面寬 134米至161米,西南向第二面寬1米至 144米,西北向第三面寬1,93米至2米,東北向第四面寬1米至145米。碑面鑿有界格,界格約125厘米互14匣米間,字一般橫長10厘米,高9厘米。第一面碑文11行,第二面10行,第三面14行,第四面9行,行皆41字,除去空格,共計1775字。該碑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好大王碑是高句麗王朝的第2u代王長壽王為銘記其父永樂太王的功績
2、而立。碑文記敘了永樂大王當政寸討稗麗、攻百濟、救新羅,伐夫余、敗倭寇的赫赫戰功。該碑立于好太王陵寢東側。因永樂大王死后謚為“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又稱其為好大王碑。好大王碑自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發現以來,一直備受學術界矚目,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國都對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書法界也對其藝術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由于該碑形體巨大,發現又較晚,故拓本流傳較少,影印出版也不多見,現在能見到的全文的影印本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及四川美術出版社的版本:其中吉林文史版選本最好,但卻由于原拓風蝕痕跡嚴重而極難辯識,不便臨習,故本文所選字例多出自四川美術出版社的影印本。二、好大王碑的藝術特
3、色好大王碑的書法雄強厚重、樸茂沉穩,結構恢弘,平實、穩正,布局嚴整、古樸、肅穆,用筆簡散,無波磔頓挫,如錐畫沙,在書法史上以其鮮明的個性獨樹一幟,是書法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好大王碑的藝術特點大致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表現:(一)圓渾澀勁、雄厚奔放的用筆讀好大王碑,首先感覺到的,也是印象最深的,是其恢弘的氣勢:雖然其點畫疏散恣肆,但卻圓渾凝重,澀勁異常。在好大王碑中,那些看似簡單的線條立體感極強,雖沒作過多變化,但節奏感依然強烈,造成極強的視覺效果。好大王碑用筆簡單、便捷,有些地方甚至略顯草率,但其筆畫所表現出的卻是在完備法度下的天真爛漫的效果。其入筆或逆鋒或折鋒,力求渾圓澀勁,完好地保留了石刻
4、篆書的傳統筆法,使其線條圓渾勁澀而富有韌性,天真爛漫而蘊藉含蓄,筆勢雖無頓挫、無波磔,卻也能收放自如,筆隨意行,好大王碑的用筆波磔不顯,也無典型的“蠶頭燕尼”,但就在這種看似簡單的線條中,卻蘊藏著極強的生命力和來自荒野的飄逸,這種古拙、渾圓、真率的線條,既表現出了書寫者筆勢的酣暢,又使線條出其不意地充滿靈動和古雅,既疏散有致,又玉潤珠圓。(二)疏簡開張、跌宕奇逸的結字好大王碑獨特的用筆造就了風格獨特的線條,而由這種線條來構成的單字,一個個似野鶴閑鷗,儀態自具,將書寫者胸中蘊含的波瀾自然而然地釋放了出來,好大王碑的結字立足于平正,雖取勢開張,卻不作縱橫馳騁狀,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力求整傷而不傷于
5、呆滯。它結字體勢多取橫勢,具有明顯的分背之勢,雖然其中也有個別字取縱勢,但放之通篇中卻也不顯突兀,而是成為調節其行氣的妙招。好大王碑這種以隸為體、篆籀為用、平正而不呆滯、奇宕而不玨怪,雅而不媚,渾和而不俗濁的結字方式,在漢以后的隸書刻石中極難得一見,即使將其放之于漢隸中,其藝術品格當也不在“三頌”之下。(三)雍容古雅、天真爛漫的章法好大王碑整體章法氣勢恢弘,雍容古雅,既得力于疏簡開張、跌宕奇逸的結字方式,也得力于自身獨有的雄偉宏大的體積和粗礫斑駁的石質:在如此巨大的石碑上刻寫碩大的文字,結構簡單也好,復雜也好,體勢飛動也好,平正也好,其本身都能構成一股強大的沖擊力,而好大王碑更為準得的是在如此
6、雄渾博大的塊面中,仍能立足千古雅,既雍容大度、爛漫天真,又不失情巧雅致:以疏密不齊的布局穩妥地處理好碩大與雅逸的關系,也使其自身章法帶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三、好大王碑的基本筆法好大王碑古拙自然,樸厚敦:實,筆畫飛動,恣肆奇逸,這應歸結為該碑的筆法之功。其筆畫的質感、形態,處處流露出篆書的意趣,講究神完氣足、氣定神閑,充分體現了書體過渡期所產生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說,臨寫好大王碑時,如有一定的篆書基礎,則會較容易寫出神韻來。 (一)點1點的基本形態。好大王碑的點主要可分為圓點,方點,尖點。(1)圓點在好大王碑中,圓點使用較多,如圖二“之”、“祖”、“葭”、“焉”等字中的點。圓點起宅向左上方入筆
7、,轉鋒后向右下旋,作圓頓,再向左上方收筆。完成后的圓點神完氣足,如珠墜地。 (2)方點方點如圖二“熟”、“駕”、“為”,“燕”等字中的點,多在幾個點并列時使用。方點起筆逆入稍右即轉鋒下行,略停后向左折筆,向上收筆,似在畫一方框,只是要鋒鋒相疊。方點端莊雅致,在多用圓筆的好大王碑中殊顯特別,起到了情趣上的調節作用。(3)尖點尖點有上尖點、下尖點之分。上尖點,如圖一“海”、“冶”、“率”、“赦”等字中的點,起筆向左上提鋒,然后調轉筆鋒向右下頓行,取弧勢,筆至左下部后向右上回鋒收筆。上尖點又可分為左傾、右傾兩種,用筆相同,只是下行筆及回鋒時方向略有不同。下尖點,如圖二“來”、“道”、“城”、“恩”等
8、字中的點,起筆取平勢,右頓后向左下方行筆,至尾向上收筆回鋒。整個過程干凈爽利,筆勢險峭。下尖點也分為左傾、右傾兩種,寫時因需要而決定筆尼部傾斜方向。尖點起筆方圓互用,生動有致,在平和的用筆、跌宕的結字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2、點的組合在好大王碑中,由于筆畫相對于其他碑刻簡單直白,所以在筆畫的組合上多采用不同形態的基本點畫來組合,以使其避免落人單調枯燥之中。點的組合主要有對應點、豎兩點、豎三點、橫三點、橫四點、心字點等。(1)對應點如圖三“葭”、“來”、“道”、“羊”等字中的對應點。對應點相對應的兩點多為上開下臺的狀態,有時也有上合下開的狀態。這種點的組合一般落筆較輕捷,點的類型則因字形、筆畫的
9、繁簡變化而定,字形簡者變化略大,字形繁者變化略小,有的 則選用兩個極其 相似之點。(2)豎兩點如 圖 四“母”、“于”、“龍”、“率”等字中點的組合,豎兩點在整個字中占位雖小,但用筆卻多重宅,在整個字中較為顯眼。在其組合上,一般都選用形態不同的點,以求變化。(3)豎三點豎三點通常指“氵”旁,如圖五“河”、“津”、“浮”,“渡”等字中點的組合。豎三點利用點的形態的不同和相互間距離的不同來增加字的起伏感,以影響字態的變化,使之不至于過分雷同。 (4)橫三點如圖六“紹”、“孫”、“就”、“績”等字中點的組合。橫三點多出現在“纟”旁中,其間距較為均勻,下筆沉著,力注筆端;雖在一字中僅占四分之一的位置,
10、但在表現上卻比重甚大,有時會成為一字構成的重點所在。(5)橫四點如圖七“駕”、“為”、“然”、“焉”等字中點的組合。橫四點位于字的下部,排列平穩,間隔勻稱,用筆渾圓,兩側上部取略向內聚勢。橫四點在排列組合時,其相互間關系有意連之勢,故不能作一一獨立、互不相關的排列。(6)心字點如圖八“應”、“忽”、“恩”、“怒”等字中點的組合。心字點特指“心”字的三點,這種點的組合因字而異,或長或圓,或尖或方,點與點間的距離有長有短,全根據具體字而定。心字點的鉤內兩點與鉤外一點上部均取向內聚斂之勢。(二)橫1橫的基本形態好大王碑的橫可分為直橫、燕尾橫兩種。這兩種橫在形態上變化不太大,只是燕尾橫在收筆時略作形態
11、變化。(1)直橫藝術中國如圖一“王”、“天”、“朱”、“大”等字中的橫,起筆回鋒,由右向左,凋轉筆鋒向右行筆,行至末端再回鋒收筆。行筆過程中應用力均勻,平緩而行,略取澀勢,忌浮滑輕飄。(2)燕尾橫如圖二“倭”、“臣”、“旦”、“盧”等字中的橫,起筆行筆如直橫,行筆至筆畫的三分之二處時略作按筆,至畫尼逐漸提筆向右上方略作挑勢,提出“燕尾”。好大王碑的燕尾橫與一般隸書中的“蠶頭燕尾”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既沒有“蠶頭”,“燕尾”也不是刻意寫成。2橫畫的組合好大王碑的橫畫變化不大,形態上也只有直橫、燕尾橫兩種,在組合上就顯得較單調了,特別是橫的并列,其難度就更大了。般橫畫之間的變化靠平斜、粗細、直弧來表現
12、,而好大王碑沒有這些變化,所以只能靠橫的長短和橫與橫之間的距離大小來表現變化。如圖三“王”、“言”;“連”、“建”等字中橫的組合,其橫與橫間距離均勻者,就由橫畫長短表現變化;間距有變化者,就用長短較統一的橫組合在一起。在橫的組合中,雖說是以直橫為主,但燕尼橫在其中卻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三)豎1豎的基本形態好大王碑中的豎可分為尖收豎、回鋒豎兩種。這兩種豎的區別僅在于收筆時一為回鋒,為出鋒。(1)尖收豎如 圖 四“下”、“利”、“水”、“永”等字中的豎,起筆逆鋒,逆勢鋪毫下行,用力均勻,收筆向右側微頓漸提,提出尖勢,再作回鋒空收。這種尖收豎不同于其他碑刻中的尖收豎,也不似單純懸針豎,而是一側平齊
13、,一側略鼓。(2)回鋒豎如圖五“年”、“十”、“平”、“卅”等字中的豎,回鋒豎的起筆、行筆與尖收豎大致相同,不同的在于收筆上。收筆時回鋒豎不像尖收豎那樣在空中空回,而是在筆畫中實回,在末端形成圓尾。回鋒豎渾厚有力,尾端有略左傾者,更具平中取險之勢。2豎畫的組合藝術中國好大王碑中豎的基本形態較少,故只能從其長短參差、直斜取勢和收尼變化上做文章。如圖六“昔”、“卵”、“南”、“其”等字中豎畫的組合,有的一豎直立,另一豎上端或下端略作傾斜;有的一豎較長,則另豎較短。故此碑的豎畫雖多用篆書筆法,但結體時卻仍多是隸書的情趣。(四)撇1撇的基本形態好大王碑中撇的基本形態可分為回鋒撇、露鋒撇、橫折撇等,而每
14、一種又可分為長、短兩種。(1)回鋒撇回鋒撇中的長撇,如圖一“天”、“奄”、“為”、“大”等字中的撇,落筆有露鋒者也有回鋒者,起筆后向左下逆行,運筆要有力度,如逆水行舟,收筆略駐后向右上回鋒。如與捺共用時,二者氣脈相連,有顧盼呼應之趣。藝術中國回鋒撇中的短撇,如圖二“我”、“仇”、“后”、“樂”等字中的短撇,其起筆、行筆都與回鋒撇中的長撇基本相同,只是行筆較短,較為迅捷,顯得更加生動勁爽。(2)露鋒撇露鋒撇中的長撇,如圖三“創”、“天”、“命”、“于”等字中的長撇,虛逆實入,下筆果斷,起筆后逆勢向左下行筆,略呈弧勢,出鋒前略按,出鋒后空回收勢,取含蓄之趣。 露鋒撇中的短撇,如圖四“伯”、“穰”、
15、“谷”、“猶”等字中的短撇,起筆、行筆皆同于露鋒撇中的長撇,只是行筆略短,收筆更顯尖勢,取峭拔之態。藝術中國 (3)橫折撇如圖五“升”、“永”、“又”、“龍”等字中的橫折撇,起筆藏鋒,然后向右行至轉折處,提筆轉鋒向左下行,至尾回鋒收筆。其收筆亦有出鋒者。橫折撇轉折處忌提鋒離紙。2撇畫的基本組合好大王碑中撇畫的基本組合可分為上下組合、并列組合、對角組合等多種形式。(1)上下組合如圖六“余”、“龜”、“谷”、“廣”等字中撇的組合。這種組合方式多為上部短撇,下部長撇,短撇取橫勢,長撇取豎勢,兩相組合,生動活潑,頗能調節字的形態。(2)并列組合如圖七“余”、“應”、“然”、“葭”等字中撇的組合,多為短
16、撇橫向排列,齊整且蘿勁爽感。(3)對角組合如圖八“我”、“威”、“于”、“后”等字中撇的組合,多為長、短撇的組合,相互呼應。短撇在上者活潑,長撇在上者雄渾。(五)捺1捺的基本形態好大王碑中捺的基本形態可分為平捺、直捺、短捺三種。 (1)平捺如圖一“之”、“命”、“是”、“造”等字中的乎捺,起筆藏鋒,逆勢人紙,轉而回鋒,向右行筆,行筆時略向下方傾斜,遲送澀進,走勢平緩。平捺的收筆多出鋒,但收時有的略頓,有的直接出鋒,有的重頓后向上挑出,與一般隸書中的捺腳相似。平捺行筆澀緩,但忌平板遲滯無生氣。(2)直捺如圖二“人”、“本”、“太”、“天”等字中的直捺,起筆回鋒,然后調鋒自左上向右下行筆,逐漸按筆
17、至四分之三處后提筆慢慢出鋒。也有少數直捺收筆時略作回鋒。直捺行筆過程中多取直勢,但也有略取弧勢者,皆根據具體情況而定。(3)短捺如圖三“樂”、“除”、“基”、“東”等字中的短捺。短捺形體短小,捺尼收斂,行筆宜穩健凝練中有生氣。好大王碑中,短捺與長點多有相互替換運用者。2捺的組合好大王碑中的捺多單獨使用,與撇共同使用者亦較多。如圖四“奄”、“攻”、“天”、“太”等字中的撇捺組合,多取對應之勢,在結字中穩健大方,起到了平衡對稱的作用,且撇、捺形態相近,一左一右,既在結體上使字形穩健,又使字體結構多些開張之勢。(六)折1折的基本形態好大王碑中的折可分為方折和圓折兩大類。(1)圓折如圖五“母”、“駕”
18、、“曰”、“因”等字中的折,起筆回鋒,轉鋒向右行,如一般橫的寫法,至轉折處輕提筆鋒,慢慢暗轉筆毫,筆隨腕轉,下行至收筆處稍駐回鋒。圓折是篆書筆法在好大王碑中的保留,有渾樸厚重之勢。(2)方折如圖六“自”、“帝”、“即”、“世”等字中的折。方折的基本寫法是先寫好橫畫后,提筆離紙,再寫豎畫,豎畫上端與橫畫尼端自然相連,行氣貫通,不可有墨瘤臃結。方折收筆多稍頓回鋒。2折的基本組合折的基本組合多為上下重疊,如圖七“鄒”、“即”、“為”、“遣”等字中的折,在一字中重復出現時力求形態相似,使字態齊整平和。而且在這些宇中,有的折又是左右對列,形成重重疊疊、整飭勻稱的字態。 (七)鉤1鉤的基本形態藝術中國好大
19、王碑中鉤的基本形態有撇鉤、折鉤、捺鉤、心鉤、浮鵝鉤等幾種。現就其中幾種典型形態的寫法講解如下:(1)撇鉤如圖一“永”、“于”等字中的鉤,先將筆鋒輕輕逆人,轉而回鋒向左下作引K勢運行,至尾逐漸按毫輕頓,回鋒收筆。 (2)折鉤如圖二“為”、“駕”等字中的鉤,起筆同橫,轉折處筆鋒暗轉,至折尾順鋒鉤出,鉤勢不甚明顯。(3)捺鉤如圖三“殘”、“城”等字中的鉤。在隸書、楷書中表現為戈鉤、背拋鉤的數種鉤都可統稱為捺鉤。這種鉤起筆多回鋒,略帶方切,行筆鋪毫,向右下取弧勢,收筆或微頓回鋒,或平勢向右逐漸挑出。捺鉤用筆舒展,略為開張,在全字中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2鉤的基本組合鉤是相對獨立且結構復雜的筆畫,故筆畫組
20、合較少出現,只有個別字中有上下組合和左右組合的,如圖四“殘”、“游”等字。四、好大王碑偏旁部首的基本寫法1單人旁如圖五“儒”、“住”、“伯”、“便”等字中的單人旁,先寫短撇,回鋒起筆,收筆有回鋒也有出鋒者。豎畫在撇的中間部分起筆,有的則在撇畫的后三分之一處起筆。單人旁的起筆往往高于右半部,形成左高右低的結構,也有少數相反者。2雙人旁如圖六“后”、“從”、“御”、“備”等字中的雙人旁。雙人旁先寫一短撇,其后寫法與單人旁基本相同,只是要注意兩條短撇間的角度變化。雙人旁在結字中的特征與單人旁也基本致。3寶蓋頭如圖匕“安”、“寧”、“富”、“宴”等字中的寶蓋頭。寶蓋頭先寫點,然后寫短豎,其后的橫折轉接
21、處有方有圓,但求自然得體,由于好大王碑中的篆書意態較多,故有些寶蓋頭上的點往往省略不寫。4反文旁如圖一“教”、“敦”、“數”、“敢”等字中的反文旁。好大王碑:扣的反文旁有兩種寫法,一種為上部是短撇者,種是延續篆書寫法成寫成“殳”。前者先寫短撇,然后直接折成橫;后者則分成“門”、“又”兩部分。反文旁在整字中所占位置殳與左側相等,不因筆畫簡略而占地減少。藝術中國5走之旁藝術中國如圖二“巡”、“連”、“造”、“建”等字中的走之旁。好大王碑中,走之旁形態頗為豐富且極盡簡省之能事,致使有的往往儀余一個大致的輪廓,寫時要根據不同字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先寫一短撇或折弧,然后是個大折畫。有的則直接寫成一個豎折
22、。6、三點水如圖三“河”、“津”、“浮”、“海”等字中的三點水。寫三點水自上而下,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因字而異,或上緊卜松,或上松下緊。三點水三個點的方圓變化頗繁,規律較少,但下面兩點的行筆卻始終取向上之勢。7女字旁如圖四“始”、“好”、“婁”、“奴”等字中的女字旁。好大王碑中女字旁的兩條弧筆在頂端多作連結,有的頭,有的則不出頭,也有不相連結者,但較少。這類偏旁在書寫時定要注意弧筆的力度,行筆不宜過快。橫的位置也很重要,對字的重心可起到調節作用。8木字旁 如圖五“柳”、“析”、“林”、“村”等字中的木字旁。木字旁在書寫時要注意筆畫的長短、方圓變化。一般情況下,木字旁在單字中所占位置略小:于右部。藝
23、術中國 9貝字旁如圖六“負”、“貢”、“賣”、“賊”等字中的貝字旁。貝字旁在單字中所占位置一般較大,特別是在上下結構中,往往能占到一個單字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左右結構中所占位置也往往大于其他部分。貝字旁多取勢疏闊,故其他部分般都取斂勢,與之相映成趣。10絞絲旁藝術中國如圖L“紹”、“孫”、“細”、“羅”等字中的絞絲旁。絞絲旁因其本身多弧線,放寫時要以結構的方圓來調整變化,其廠部在好大王碑中多演化成三個點,而這三個點的位置及角度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字的形態。11禾字旁如圖八“利”、“谷”、“稱”、“蘇”等字中的禾字旁。禾字旁在單字中所占位置較少,即使其他部分結構較之更簡,結字時也處于次要位置。在寫禾字旁時,特別要注意撇、捺的角度和長短及與中豎的關系。12立刀旁如圖“創”、“剖”、“利”、“劉”等字中,的立刀旁。立刀旁由于自身結構簡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化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8交通安全日課件
- 2025年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剖腹產后護理查房
- 230個成語典故230個歷史人物
- 自身免疫性肝炎護理常規
- a-letter-home課件教學課件
- 礦石采購合同范本
- 2024年甘肅省煙草專賣局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龍江森工集團權屬林業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生豬購買合同范文
- 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完整版
- (二模)溫州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適應性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聽力音頻+聽力原文
- DeepSeek+AI組合精準賦能教師教學能力進階實戰 課件 (圖片版)
-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培訓
- GB/T 32124-2024磷石膏的處理處置規范
- 醫療糾紛中的病歷偽造篡改問題研究
- LY_T 3230-2020 人造板及其制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量分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