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已處理_第1頁
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已處理_第2頁
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已處理_第3頁
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已處理_第4頁
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已處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學校代碼:10514二級學科代碼:050401音樂學院本科學位論文 題目: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所在專業:音樂學姓名:學 號:200815140101答辯時間:2012.06.03指導教師:黃岡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目錄1、指導教師評語.42、評閱意見 .53、答辯評語.64、綜合成績評定 85、開題報告 .96、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137、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148、引言 159、正文 .161長笛與竹笛的演變概況161.1 長笛的演變概況161.2 竹笛的演變概況162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點172.1 呼吸172.2 口形 182.3 口風 182.

2、4 吐音193長笛與竹笛對比性研究的意義2210、結語2311、參考文獻2412、致謝 25黃岡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評語院(系):學號學生姓名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指導教師職稱評語: 論文設計得分:項目權重文獻綜述10選題質量15學習態度10分析論證20寫作質量25學術水平20總分100成績指導教師(簽字):年 月 日黃岡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評閱意見院(系):學號學生姓名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題目評閱教師職稱指標分值 評價要素評分參考評分選題15選題有較大理論意義、現實意義或實用價值,有新意12?15分選題有一定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7?11分選題缺乏新意或脫離生產實踐,價值不大7分以

3、下文獻綜述15有比較完善的文獻綜述,能全面地反映該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發展狀況,歸納總結正確。12?15分有文獻綜述,基本能反映該學科發展的狀況 6?12分缺少文獻綜述6分以下調研論證20工作量飽滿,研究方案和手段科學和理,論點鮮明,論據確鑿,有說服力18-20 分工作量飽滿,研究方案和手段科學可行,論點正確,論據可靠,有一定的說服力15?17分工作量較為飽滿,研究方案和手段科學較為可行,有一定的研究材料和依據,但論文缺乏一定的深度11?14分能對觀點進行一定的論述,但工作量較少,基本觀點有錯誤或主要材料不能說明觀點 10分以下論文撰寫質量20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語言流暢;表達準確、簡明扼要;層次

4、清晰,重點突出,注重現代技術進行文字和圖像的處理,論文完全符合規范化要求18?20論文結才合理,層次比較清楚,文理通順,基本達到規范化要求 15?17論文結構基本合理,符合邏輯,文章層次分明,語言通順、準確、達到規范化要求尚未達到上述要求11?14論文結構有不合理部分,邏輯性不強,文題不符,或文理不通,有抄襲現象,達不到規范化要求 10分以下學術水平與創新30對研究的問題有深刻的分析和獨到見解,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或實用價值25?30分對研究的問題有深刻的分析和自己的見解,有一定新意,有一定的學平或實用價值21?24分對研究的問題進行了較為認真地分析,能理論聯系實際,但自己的見解不多。14?20分

5、論文觀點錯誤,或不能說明觀點13分以下評閱總分評閱教師結論性意見:(準予答辯;修改后答辯;不能答辯)評閱教師(簽字):年月 日黃岡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評語院(系):學號學生姓名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題目答辯時間年月日時答辯地點一、答辯委員會組成(人)答辯委員會主任(職稱):委員(職稱):二、會議記錄摘要答辯委員會提問(分條摘要列舉)2.學生回答問題情況記錄(與提問對應)三、答辯委員會評語(畢業論文(設計)選題質量、表達能力、分析論證能力、回答問題情況、論文質量、是否達到學士學位論文水平等)答辯彳3分:(滿分100分)答辯委員會主任(組長)(簽名):年 月曰黃岡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

6、(設計)綜合成績評定院(系):學號學生姓名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摘要成績評定項目權重 指導教師評定成績40%答辯小組評定成績60%總分100成績綜合成績評定:分數 等次院長(系主任)(簽名):年 月曰學校代碼:10514二級學科代碼:050401音樂學院本科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論文題目: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學號:200815140101作者:曹立柱專業班級:音樂學0801班指導教師:嚴萍二?年十二月音樂學院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學生姓名曹立柱專業班級音樂學200801指導教師嚴萍 開題時間 2011.12.10課題名稱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選題依據和意義:竹笛和長笛歷史悠久

7、,都是世界上較早產生的吹管樂器。竹笛是我國最 古老民族樂器,是大量民族音樂合奏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其音色高亢、甜美、 優雅,演奏風格具有深厚的民族色彩,演奏技巧靈活多樣,表現力極其豐富。長笛 是西洋樂器在管弦樂隊里有特殊的位置,是一種音色優美動聽而異常迷人的樂器 音域寬廣,有較強的穿透力和豐富的表現力。被稱之為管弦樂隊中的百靈鳥”。竹笛和長笛雖都屬吹管樂器,但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發展模式。因此在演奏技巧上有許多異同之處是可以互相借鑒學習的,如口風、氣息、吐音、運指等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文化交流竹笛陸續走出國門,長笛陸續傳入中國。如果用竹笛演奏西方樂曲,用長笛 演奏中國樂曲又是什么樣

8、的味道呢,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過這樣形 式的演奏,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探究長笛與竹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探究長笛與竹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對長笛與竹笛互相學習,促進中西 方的文化交流,提高國內長笛的演奏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樣作為兩個不同地 域而又具有同樣重要地位的吹管樂器,在演奏技巧方面是有許多可以相互學習與 借鑒的地方,這對我們在這兩種樂器的學習上是非常有幫助的。 同時,在文化交叉 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增多的當今社會,科學系統全面學習,吸取外來文化的精華, 發揚本土傳統文化,這對于我們所有學習音樂的人來說也是不可推卸的義務與責 任。研究內容一、竹笛與長笛的演變概況:1、長笛的演變概

9、括;2、竹笛的演變概括;二、 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技巧上的異同點:1、呼吸2、口形3、口風4、吐音三、 長笛與竹笛對比性研究的意義。參考文獻:1袁靜芳著 民族器樂 西高等教育出版社M 2004年7月第2版2劉激編著 西方管樂藝術史 上海音樂出版社M 2007 年10月第1 版3陳建華編著 管樂器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M1999年12月第1版4邵偉民編著 長笛演奏實用教程中國青年出版社M 1993 年5月北京第1版5趙松庭著 笛子演奏技巧十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M 2001年1月第1版6饒世璜饒丹編著跟我學長笛 湖南文藝出版社M 1999 年12月 版第1版7錢芭著 長笛技巧強化訓練上海音樂出版社M

10、2006 年1月第1版8郭生健著 藝術教育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M 1999年12月第1版9趙松庭著 笛藝春秋 浙江人民出版社M 1985年8月第1版10耿濤著 中國竹笛曲論中國文聯出版社M 2003年8月第1版11李貴武著 樂器藝術山西教育出版社M 2005年11月第1版12應詩真著 長笛教學法 人民音樂出版社M 1988年8月第1版13胡結續編著 笛子吹奏法人民文學出版社M 1972 年7月第2版14唐俊喬編著 唐俊喬教竹笛 湖南文藝出版社M 2003年9月第1 版15彭卉嚴琦編著長笛的吐音技法星海音樂學院學報J 2003 年 第01期進展計劃:1、2011年10月20日前確定論文題目,并進行

11、有關資料查閱;2、2011年12月10日前撰寫好論文文獻綜述,并完成開題報告;3、2012年寒假前繼續查閱論文資料并完成論文提綱;創作思路與草圖基 本完成;4、2012年3月15日前完成畢業論文的初稿,并交到指導教師修改;完成 創作初稿5、2012年4月28日前完成畢業論文最后的定稿與創作定稿,準備論文 答辯。指導教師意見(簽名)年 月日教研室審查意見(簽名)年 月日系主任審查意見(簽名)年 月日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專業:班級:姓名指導教師:摘要:竹笛和長笛歷史悠久,都是世界上較早產生的吹管樂器。在 樂器演奏中,竹笛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具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意義。長笛是一 種音色優

12、美動聽而異常迷人的樂器,音域寬廣,有較強的穿透力和豐富的表現力。 竹笛和長笛雖都屬吹管樂器,但兩者在演奏技巧上存在著許多異同。關鍵詞:竹笛長笛演奏技巧異同Study on bamboo flutes and flute playing skills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Supervisor: Yan PingLecturerAnthor:Cao LizhuMajor: MusicologyClass:0801Abstract: bamboo flute and flute has a long history, is an ea

13、rliergeneration of wind in the world. In 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s, bambooflute is one of China's oldest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deep national tradition of significance. Abnormal flute is a beautiful sound beautiful and charming musical instruments, wide range, strong penetrabili

14、ty and rich expressivenessAlthough the bambooflute and flute are wind, bu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playing techniques.Key words: bamboo fluteflute playing techniqu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試論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引言竹笛與長笛都是世界上較早產生的吹管樂器。在明清時期,中國竹笛已經成為江南絲竹樂、十番鑼鼓與二人臺牌子曲等大量民間音樂合奏中

15、不可缺少的重 要樂器。其音色高亢、甜美、優雅,演奏風格具有中國民族色彩,演奏技法靈活多 樣,表現力極其豐富。長笛是西方歷史悠久的吹管樂器,在管弦樂隊里占據重要的 位置,它的音色清亮、優美、獨特,高音區清脆、高亢,中音區甜美、柔和,低音區 則具有木管樂器所特有的中空音質,渾厚、飽滿,被稱之為管弦樂隊中的“百靈 鳥”。長笛的表現力極強,經常演奏音樂主題及模仿一些特殊的大自然的聲音 ,如鳥鳴、波浪、風聲等,深受眾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這兩種樂器在演奏方法方面 有許多的異同之處,如氣息運用,它們都運用胸腹式呼吸法,在演奏技巧方面又各 具特色,如口、吐音、口風等。竹笛與長笛同屬于邊棱吹管樂器,其發音原理都

16、是 依靠氣息在撞擊笛子吹孔的邊棱產生振動而發音的 (竹笛還有笛膜的振動)。筆者 根據課堂學習的有關專業知識來結合自己的演奏實踐,將在竹笛與長笛的演奏技巧上的異同點進行初步的探究。1長笛與竹笛的演變概況1.1長笛的演變概況長笛是最早產生的木管樂器之一,也是現代已知的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 成員之一。西洋樂器中的高音木管樂器,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古人稱呼所有的 管型樂器為“笛”,包括橫笛和豎笛,并沒有區分它們之間的差異。早期的長笛是用喬木料的莖桿制作的,后改為木制,金屬制作的長笛是隨 著冶煉和金屬加工技術的發展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改制的。其中與現代長笛 最接近的是一種老式D調德國長笛,據記載這種德國

17、長笛大約在1667年左右在管 弦樂隊中出現,自從產笛從亞洲傳入歐洲后,德國就是成為其發展的中心,德國長 笛的名稱也因此而來,不過這種德國長笛本身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直到20世紀 初,仍然保留了原來的特點和用途。這種德國長笛后曾在法國得到一些發展,之后 傳回了德國,德國的長笛演奏家兼數學家特奧巴爾德 ?彪姆根據之前英國人威廉? 哥登的理論,設計制造了一種新式長笛:這種長笛使用的是金屬的材料,金屬材料 的使用使長笛更耐用,零件更容易在工廠中批量制造,金屬長笛的音量也比傳統 木長笛大,更適合在大型音樂廳表演。此外還有錐形的上管和管體厚度、音孔直 徑、音孔之間的距離等一系列特定的規格,這些數據使得長笛

18、的音準進一步得到提高,這種長笛的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稱為彪姆系統的按鍵結構。彪姆系統是 一種多鍵聯動的設計,按下一個音鍵,與之關聯的另一鍵也會自動按下,這樣使一 個手指就能按下兩個音孔。極大地改善了長笛演奏的性能。 19世紀中葉波姆式 長笛在巴黎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后 ,經過數次小的構造方面的改革和發展 ,至 今已達到非常完美的程度。1.2竹笛的演變概況中國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樂器,也是所有管樂器的鼻祖,起源于新石器時 期產生的骨哨。在距今2500多年竹笛以前已經在中國南方廣為流傳,并且已有了 較大的發展和廣泛的普及。漢至唐時期,中國竹笛在制作與音色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漢代著名音 樂家蔡邑,折

19、“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優美、動聽,后人稱贊好笛子為“柯 亭”。隋朝時期,中國竹笛產生了 “大橫吹”、“小橫吹”、“排蕭”等名稱。及至 到了唐代,中國竹笛的音色發生了巨大變革。“唐代的劉系,制作了七星管、蒙膜 助聲”,開創了中國竹笛貼膜變聲發音原理的新時代。宋至清時期,中國竹笛的形制已趨于穩定,并且已開始大量廣泛運用于曲 藝、戲曲與民間音樂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主奏與伴奏,如宋代的主奏樂器 “鼓笛 曲”,元代,中國竹笛用于伴奏昆曲與梆子戲等劇種。明清時期 ,中國竹笛是江南 絲竹樂、十番鑼鼓與二人臺牌子曲等大量民間音樂合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二十世紀,中國竹笛獨奏藝術表演形式達到了空前的發展

20、階段 ,竹笛不但是伴奏、 合奏等藝術表演形式的重要樂器,而且成了音樂舞臺上不可缺少的,深受群眾喜 聞樂見的獨奏樂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竹笛獨奏藝術表演形式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以北派馮子存、劉管樂、王鐵錘,南派陸春齡,浙派趙松庭與 中原派孔建華為代表的南、北、浙、中四大流派將中國竹笛獨奏藝術表演形式的 發展推向了高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各種流派紛紛涌現,大批中青年演奏家 脫穎而出,一批新作品等不斷產生,至此中國竹笛徹底結束了數千年來扮演單一 的伴奏角色,完全以主角的神采,不僅登上了國內樂壇,而且已風靡世界各地的舞 臺。2竹笛與長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點2.1 呼吸所有的吹管樂器在呼

21、吸方法上無外乎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 呼吸法三種。其中,胸式呼吸法的吸氣量比較小,不能滿足長笛與竹笛演奏時使用 氣量的需要。該呼吸法吸氣時,肺作橫向擴張,但是,由于胸肋骨的阻擋,而使氣的 吸入受阻,這就是胸式呼吸法的不足之處;腹式呼吸法要吸氣很深,把氣一直吸到 小腹,小腹可以看到明顯的鼓脹,它可以應付一些短小快速的經過句,但是這種呼 吸法,據說在生理上對人有一定的傷害,且吸氣時,肺作縱向擴張,把肚、腸向下擠 壓,雖然腹部讓出了一些空間,但是,缺少了胸部的橫向擴張,所以我們也很少運 用這種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可以說是長笛與竹笛在演奏時所使用的最科學的呼 吸方法。該呼吸法在吸氣時,肺同時作

22、橫向和縱向擴張。縱向擴張??橫膈膜下沉, 肺的縱向擴張使中腹明顯鼓起;橫向擴張??胸腔擴充,肺把每一根肋骨擴充至最 大限度。所以長笛與竹笛在呼吸法的運用上是相同的都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該呼吸法的運用方法是,首先要讓全身肌肉放松下來,任何一塊呼吸肌肉都不要有僵 硬緊張的感覺。然后肋骨向上抬,將橫膈膜下沉,使肚臍、中腹部有一個充足的空問,為吸氣做好準備,也就是說把肚臍以上部分做成一個儲氣囊,為吸進充足的氣 準備好儲氣空間。最后把喉與嘴張開,大口的吸氣,與一般日常生活中用鼻腔吸氣 不同,因為需要的氣量很大,要瞬間吸入盡可能多的氣,張開大嘴,并且大口的吸 氣,讓胸部的每一根肋骨撐起來,讓中腹部也都充滿氣

23、,這樣就完成了胸部肌肉 (橫向)的擴張和中腹部肌肉(縱向)的擴張。2.2 口形長笛與竹笛在口形的做法方面沒有很大的差異,它們都要求是口腔打開,下唇輕貼下牙,上唇自然下包,輕輕向兩邊拉開,呈微笑姿勢。上下唇中 間呈橢圓形的風口 ,橢圓形的風口是靠面部、腮部的肌肉一起向唇的中央聚攏形 成的。吹奏時口形肌肉的力量要集中在嘴角上,而不是唇中央,雙唇只需適當收縮 并有所支持。但是根據竹笛的構造來說,一般的口形都是收的比較緊的,而長笛卻 是相對放松的。對于吹竹笛改學長笛的人要特別注意注意口形的改變并加以適應 因為吹竹笛的口形要小,氣流集中,而吹長笛的口形大且用氣要足,剛開始時可能 不太習慣。如果用吹竹笛的

24、口形來吹長笛的話,雖然能發音,但是音色并非能達到 理想的效果,往往得不到長笛所特有的渾厚與圓潤的聽覺效果。總之它們的方法 是差不多的,只是竹笛的構造多樣,自然大小笛子的口形也變化多樣,而長笛沒有 什么變化,自然形也不會發生很大變化,只是隨著音區的變化有所改變。2.3 口風口風在演奏技巧上非常重要,它決定著樂器發出音色的質量,決定著一首 樂曲的思想感情。在演奏中,不同的音區、不同的力度、不同強弱的聲音所需的 振動能量是不同的,這都是靠調整口風來完成的。長笛與竹笛在演奏中對于風 的要求在這些方面也會做相應的變化,只是一根長笛可以演奏多種調式的曲子 , 而竹笛演奏不同調式的曲子需要變換相應的笛子。

25、當然不同音調的笛子吹奏起來風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根據他們的構造,長笛不管演奏哪個音區,嘴型不能 有大幅度白變化,主要靠運氣和口腔的內部變化解決。在口風上,長笛要求口風 盡量放松,不需要嘴角向兩邊拉的厲害,而竹笛則不同,他要求口風要稍微緊一 些,嘴角要盡量向兩邊拉一些。如在竹笛演奏中,由于梆笛的吹孔相對較小,梆笛 的口風就要求非常緊,而長笛的口形則要求放松,在竹笛中越大的笛子風口越放 松,如G調的低音笛就幾乎和長笛的口風差不多。這是材料 ,構造,質地不同所導 致的結果。反正總結兩者共同的方法是1、音越高,嘴勁聚力越大。做的口風越小,嘴勁聚力越大。2、音越低,嘴勁聚力越小。做的口風越大,嘴勁聚力越

26、小。這 里所說的嘴勁就是上下嘴唇向中間聚攏的力量大小。這個力量并不意味著嘴唇的緊張,也就是讓嘴唇收放自如,是嘴唇兩側肌肉及風口中間的肌肉需要做到適度 緊張與放松。這樣才能做好并控制好長笛與竹笛在演奏所需要的口風。2.4 吐音對于長笛與竹笛來說,吐音大致都可分為單吐、雙吐、三吐和滾舌吐 (花 舌)四種。這些吐音分別用于表現不同風格的音樂演奏上。在記法上它們是一樣 的,即單吐用"吐” (T)表示,雙吐用“吐苦” (TK)表示,三吐用吐吐苦(TTK)或吐 苦吐(TKT)表示,滾舌吐用“*”來表示。在演奏效果上,單吐是劃分樂句的重要標 志之一,通常在樂句開始的第一個音吐奏,其發音清晰有力,類

27、似于弦樂的大分弓 給人堅定地感覺。在吐奏單音時,舌頭的動作不要太大,應越小越好。雙吐是建立 在單吐的基礎上,在加上一個舌根的動作,標記K。在發出單吐的“吐”字聲音以后,將舌根抬起,緊貼軟腭,形成阻塞,然后讓氣流突然沖出口腔,發出像“苦”的 聲音。如果用“吐苦”兩字反復吐奏,便成雙吐。它的速度要比單吐的速度快一 倍,它能夠表現快速的連續吐奏,善于在歡快的、熱烈的華彩樂段演奏。譜例1:杰南威尼斯節狂歡節三吐是由一個單吐加一個雙吐或由一個雙吐加一個單吐構成,用途很廣, 經常在大段落使用,特別適合三連音形式或三個同音反復形式的句子結構,有時 也用來表現駿馬奔馳的熱烈場面。譜例2:簡廣義牧民新歌滾舌吐,

28、即舌頭的連續振動類似于弦樂的摻弓,在所有的音區都可以使用 經常用來描寫一些大自然的聲音。譜例3:簡廣義牧民新歌把馬叫的聲音模仿的淋漓盡致。在演奏方法上,由于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 同,所以演奏時舌頭的位置還有一點細微區別 ,對于不同的音樂標記舌頭的位置 也有所不同,如吹奏強音時,舌尖要有所靠前,普通的吐音時,舌尖略微向上翹一 些,在吹奏保持音時舌面要略平,連線內的頓音時舌頭略微靠后一些 ,要用氣來 吐。譜例4:牧神體現了連線內的頓音的氣吐,演奏出來的音響效果非常柔和,給人以美的 感覺,隨著音域下降,舌尖也要向后縮。對于竹笛來說,當吹奏曲笛和低音笛的低 音區時,舌頭幾乎不要碰到門齒,主要是靠氣吐;對

29、于長笛來說,當吹到g音以下, 舌頭也就幾乎不碰到門齒了。以上是對于單吐來說的。對于雙吐主要是后面的“苦”音,我認為練習“苦”音應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運氣上,決不能只把注意 力集中在嘴巴中。練習時也可以把吐字用“苦”練 ,這是練好吐音的一種重要方 法,因為用“苦”練習時主要是運用氣吐,這樣可以更容易練習內吐的力度,從而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在吐雙吐時,由于音域的不同,因此,舌頭的位置也有 所區別。比如說在高音域就要加重力度。譜例5:戴宏偉在內蒙古草原在演奏這個部分時,舌頭要盡量向后靠,氣息要加大力度,使高音雙吐能 夠吹得清晰且音色飽滿。長笛與竹笛吐音的分類是一樣的,其余像他們的構造、口風等方

30、面還是有 一定的差別的。他們的構造以及中西文化的差異必然決定他們的吐音也有一定的 差異。比如,在吹孔的角度上,長笛要求下唇要壓孔三分之一,而竹笛則要求下唇 壓四分之一;在口風上,長笛要求口風盡量放松,不需要嘴角向兩邊拉的厲害,而 竹笛則不同,他要求口風要稍微緊一些,嘴角要盡量向兩邊拉一些。長笛的刀口是 其發音的最關鍵外,只有它與氣流進行進行摩擦才能使笛子發出聲音。在摩擦過 程中,長笛會發出特有的絲絲聲,選擇一個最佳角度,使氣孔圓些。在發音過程中, 要有一種送出去的感覺,便會發出良好的音質。竹笛的發音除了刀口之外,還有一 個重要部分,笛膜的振動,膜孔是竹笛音色區別于長笛音色的關鍵所在,由于膜孔

31、的存在,使竹笛在演奏音色上具有中國的地域特色。同時這一切也決定著竹笛與 長笛在吐音演奏的實際效果,長笛的吐音效果多是用氣吐來表現出來的 ,在聽覺 上給人的感覺好像舌頭幾乎或根本碰不到牙齒 ,猶如蜻蜓點水一般;在雙吐時,不 僅給人的感覺是顆粒性很強,而且很柔和。但是竹笛則相反,在吐音運用的舌頭力 度非常大,給人感覺是顆粒性很強,音色卻很僵硬。總之,只有按照正確的、科學 的方法,注意氣息的運用和舌頭的放松,吹出來的吐音才會顯得比較輕快、干凈, 并具有立體感、顆粒性,才能夠更好的表達音樂內容,進而達到音樂所需效果。3.長笛與竹笛對比性研究的意義長笛與竹笛技巧還很多,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異同。如顫指、氣顫

32、等方面兩 者是相同的,像竹笛的滑音、剁音在長笛中是無法做出來的。這里我們只試著對 上面幾種技巧做初步討論。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 ,近年來學習及研究長笛與竹笛 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竹笛陸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長笛也更大范 圍的傳入了中國。用長笛演奏中國作品,竹笛演奏長笛作品的這種形式也越來越 多。歹I如,由肖邦作曲的長笛曲羅西尼主題變奏曲被唐俊喬移植改編到竹笛 當中,為竹笛的演奏技巧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具有中 國濃郁特色的長笛作品。這些作品經過時間與實踐的考驗,在教學和演奏中得以廣泛使用,對我國的長笛演奏藝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帶有中國風格的長 笛曲中,能看到中西音樂文化的融合,也能看到民族和世界文化在音樂層面上的 接觸。探究長笛與竹笛在演奏技巧上的異同,對長笛與竹笛互相學習,促進中西 方的文化交流,提高國內長笛的演奏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樣作為兩個不同地域而又具有同樣重要地位的吹管樂器,在演奏技巧方面是有許多可以相互學習與 借鑒的地方,這對我們在這兩種樂器的學習上是非常有幫助的。 同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