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2節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核能(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1頁
【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2節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核能(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2頁
【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2節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核能(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3頁
【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2節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核能(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第2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核能1. (2009·上海)放射性元素衰變時放出三種射線,按穿透能力由強到弱的排列順序是 ( )A. 射線,射線,射線B. 射線,射線,射線C. 射線,射線,射線D. 射線,射線,射線2. (2009·天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157N+11H126C+42He是衰變方程B. 11H+21H32He+是核聚變反應方程C. 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變反應方程D. 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轉變方程3. (2009·廣東)科學家發現在月球上含有豐富的32He(氦3).它是一種高效、清潔

2、、安全的核聚變燃料,其參與的一種核聚變反應的方程式為32He+32He211H+42He.關于32He聚變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聚變反應不會釋放能量B. 聚變反應產生了新的原子核C. 聚變反應沒有質量虧損D.目前核電站都采用聚變反應發電4. (2010·舟山高三月考)下列現象中,與原子核內部變化有關的是( )A. 粒子散射現象B. 天然放射現象C. 電離 D. 原子發光現象5. 已知鐳的原子序數是88,原子核質量數是226.試問:(1)鐳核中質子數和中子數分別是多少?(2)鐳核的核電荷數和所帶電荷量是多少?(3)若鐳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多少電子?(4)22888Ra是鐳的一種同

3、位素,讓22688Ra和22888Ra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它們運動的軌道半徑之比是多少?6. (1) 關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 是原子核質量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B. 是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C.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減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 可以用來測定地質年代、生物年代等(2)(2008·海南)某考古隊發現一古生物骸骨.考古專家根據骸骨中146C的含量推斷出了該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此骸骨中146C的含量為活著的生物體中146C的1/4,146C的半衰期為5 730 年,該生物死亡時距今約年.7. (2009&

4、#183;山東)歷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實現的核反應,是用加速后動能為0.5 MeV的質子11H轟擊靜止的AZX,生成兩個動能均為8.9 MeV的42He.(1 MeV=1.6×10-13 J)(1)上述核反應方程為 .(2)質量虧損為kg .8. 已知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結合成一個粒子時,可放出28.30 MeV的能量;三個粒子結合成一個碳核時,可放出7.26 MeV的能量.由此可知6個中子和6個質子結合成一個碳核時,可釋放的能量為多少?9. 人類認識原子結構和開發利用原子能經歷了十分曲折的過程.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盧瑟福、玻爾、查德威克等科學家在原子結構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做出

5、了卓越的貢獻.請選擇其中的兩位,指出他們的主要成績. . .在貝可勒爾發現天然放射現象后,人們對放射線的性質進行了深入研究,如圖為三種射線在同一磁場中的運動軌跡,請從三種射線中任選一種,寫出它的名稱和一種用途. , .(2)在可控核反應堆中需要給快中子減速,輕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減速劑.中子在重水中可與21H核碰撞減速,在石墨中與126C核碰撞減速.上述碰撞可簡化為彈性碰撞模型.某反應堆中快中子與靜止的靶核發生對心正碰,通過計算說明,僅從一次碰撞考慮,用重水和石墨作減速劑,哪種減速效果更好?10. (2009·江蘇)在衰變中常伴有一種稱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質十分特別,

6、因此在實驗中很難探測.1953年,萊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個由大水槽和探測器組成的實驗系統,利用中微子與水中11H的核反應,間接地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與水中的11H發生核反應,產生中子(10n)和正電子(0+1e),即中微子+11H10n+0+1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分別是.(填寫選項前的字母)A. 0和0 B. 0和1C. 1和 0 D. 1和1(2)上述核反應產生的正電子與水中的電子相遇,與電子形成幾乎靜止的整體后,可以轉變為兩個光子(),即0+1e+0-1e2.已知正電子和電子的質量都為9.1×10-31kg,反應中產生的每個光子的能量約為J.正電子與電子

7、相遇不可能只轉變為一個光子,原因是.11. (創新題)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后各國更加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其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區適應性強的優勢.在核電站中,核反應堆釋放的核能被轉化成電能.核反應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轟擊重核發生裂變反應,釋放出大量的核能.23592U+10n14156Ba+9236Kr+X(1)以上的核反應方程是反應堆中發生的許多核反應中的一種,10n為中子,X為待求粒子,為X的個數,則X為 ,= .以mU、mBa、mKr分別表示U、Ba、Kr核的質量,mn、mH分別表示中子、質子的質量,c為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則上述核反應過程中放出的核能E= .(2)有一座發電能

8、力為P輸出 =1.00×106 kW的核電站,核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40%.假定反應堆中發生的裂變反應全是(1)中的核反應,已知每次核反應過程放出的核能E=2.78×10-11J,235U核的質量mU=390×10-27kg,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U的質量為多少?第二章第2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核能1.解析:由于三種射線的能量不同,所以貫穿能力最強的是射線,射線次之,射線最弱.答案:B2. 解析:A選項中157N在質子的轟擊下發生的核反應,屬于人工轉變,A錯誤;C選項是衰變,不是裂變,C錯誤.B、D均正確.答案:BD3. 解析:

9、聚變反應時將質量較小的輕核聚變成質量較大的核,聚變過程會有質量虧損,要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目前核電站都采用鈾核的裂變反應.答案:B4. 解析:粒子散射實驗表明了原子內部有一個很小的核,并沒有涉及到核內部的變化,故A錯誤;天然放射現象是原子核內部發生變化自發的放射出粒子或電子,從而發生衰變或衰變,故B正確;電離原子核外層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逸出,沒有涉及到原子核的變化,故C錯誤;原子發光是原子躍遷形成的,也沒有涉及到原子核的變化,故D錯誤.答案:B5. 解析:因為原子序數與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中性原子的核外電子數都是相等的.原子核的質量數等于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由此可得:(1)鐳核中的質子

10、數等于其原子序數,故質子數為88,中子數N等于原子核的質量數A與質子數Z之差,即N=A-Z=226-88=138.(2)鐳核的核電荷數和所帶電量分別是Z=88,Q=Ze=88×1.6×10-19C=1.41×10-17C.(3)核外電子數等于核電荷數,故核外電子數為88.(4)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洛倫茲力充當向心力,故有qvB=mv2/r,r=mv/qB.兩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但質量數不同,故r226/r228=226/228=113/114.6. 解析:(1)原子核衰變后變成新核,新核與未衰變的核在一起,故半衰期并不是原子核的數量、質量減

11、少一半,A錯誤B正確;衰變快慢由原子核內部因素決定,與原子所處的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無關,常用其測定地質年代、生物年代等,故C錯誤D正確.(2)根據公式m/m0=(1/2)t/ (其中m、m0分別是現在與原來的質量,t為距今的時間,為半衰期)得m/m0=(1/2)t/5730=1/4.所以t=11 460年.答案:(1)B(2)11 4607. 解析:(1)根據電荷數守恒、質量數守恒和題目給出的粒子可寫出核反應方程:11H+73X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由質能方程得:m=E/c2=(2×8.9×1.6×10-13-0.5

12、5;1.6×10-13)/(3.0×108)2 kg=3.1×10-29 kg.答案:(1)11H+73X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 3.1×10-298. 解析:可以先寫出相應的核反應方程:210n+211H42He+28.30 MeV342He126C+7.26 MeV610n+611H126C+E比較這些方程,將第一個方程改為3·210n+3·211H3·42He+3·28.30MeV將第二個方程代入得3·210n+3·211H126C+7.26 MeV+

13、3·28.30 MeV所以E=7.26 MeV+3×28.30 MeV=92.16 MeV.9. 解析:(1)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玻爾把量子理論引入原子模型,并成功解釋了氫光譜;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或其他成就).題圖中不偏轉的射線為射線,用于醫療放射治腫瘤.(2)設中子質量為Mn靶核質量為M,由動量守恒定律Mnv0=Mnv1+Mv2由能量守恒1/2Mnv02=1/2Mnv12+1/2Mv22.解得:v1=Mn-M/(Mn+Mv0)在重水中靶核質量:MH=2Mn,v1H=-1/3v0;在石墨中靶核質量:MC=12Mn,v1C=-11/13v0,與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

14、度較小,故重水減速效果更好.答案:(1)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玻爾把量子理論引入原子模型,并成功解釋了氫光譜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任選其二) 2為射線,用于醫療放射治腫瘤(2)重水減速效果更好10. 解析:(1)發生核反應前后,粒子的質量數和核電荷數均不變,據此可知中微子的質量數和電荷數都是0,A項正確.(2)產生的能量是由于質量虧損.兩個電子轉變為兩個光子之后,質量變為零,由E=mc2,故一個光子的能量為E/2,帶入數據得E2=8.2×10-14J.正電子與水中的電子相遇,與電子形成幾乎靜止的整體,故系統總動量為零,故只產生一個光子是不可能的,因為此過程遵循動量守恒.答案:(1)A (2)遵循動量守恒11. 解析:(1)依據核電荷數守恒和質量數守恒可判斷X為中子,且=3,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即E=mU-(mBa+mKr+2mn)c2.(2) 依據已知,P輸出=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