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導游詞(5篇)_第1頁
牛首山導游詞(5篇)_第2頁
牛首山導游詞(5篇)_第3頁
牛首山導游詞(5篇)_第4頁
牛首山導游詞(5篇)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牛首山導游詞第 1 篇:牛首山牛首山位于青銅峽市南20 公里處的黃河東岸。牛首山, 因其主峰小西天( 文華峰 ) 和大西天 ( 武英峰 ) 南北聳峙,宛若牛首,故名之。牛首山的古寺廟群,初建于唐代以前,分“西寺”和“東寺”兩部分。 “可與四方九華、普陀、峨眉、五臺名山勝,同其高深,靈感利濟群生于無窮也” ,為朔方名剎,是寧夏境內建筑規模最大的古寺廟群。東寺廟群,廟宇分布在山崖和幽谷之中,以金寶塔寺為中心,從東向西,有保安寺、舍身崖、睡佛洞等19 座廟宇 ; 西寺廟群,枕山面河,依山勢而建,以萬佛閣、凈土寺、觀音殿等 26 座廟宇組成。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廟會,大小廟宇,香煙繚繞,眾僧云集,游人香客

2、,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那里山巒重迭,草木蔥蘢,云海茫茫,變幻無窮,古有“秀麗如芙蓉出水”的贊譽。牛首山導游詞第 2 篇:各位貴賓,歡迎來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區。下頭就開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禪之旅。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稱之為 “牛頭山”。 歷史上的牛首山不僅僅是文化名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廟,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為弘覺寺,明朝時期成為了八大國寺之一。唐朝時期,在牛首山一帶修行的法融禪師創立了牛頭禪宗,是禪宗的一脈,所以牛首山是中國禪宗的重要起源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順法師認為牛頭禪是中華禪的根源。(補充:牛首山的佛教淵源最早應追

3、溯到南朝劉宋年間,有一位高僧一一道慶,在牛首山西峰的一處巖洞中修行入定,證得辟支佛果位,所以此巖洞被稱為 “辟支佛洞”。 后人為了紀念他,在牛首山西峰建了一座辟支佛塔。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上修建佛窟寺,成為牛首山上第一座寺院,明代時更名為宏覺寺,是南京的八大國寺之一,當時更有“出了南門盡是寺”的說法,而寺廟最為集中的方就是牛首山,最多時到達 32 座。唐代,被譽為“東夏之達摩”的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立了牛頭禪宗,牛首山成為了牛頭禪宗的祖庭。此時的牛首山與西北清涼山(此刻五臺山)以及西南峨嵋山,并稱中國佛教三大圣道場。梁代高僧寶志和尚也曾對梁武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相傳文殊菩薩曾領一

4、萬菩薩冬居于此)如今的牛首山只留下了東峰,西峰在1937 年至 1958 年期間遭受了兩次破壞性的鐵礦開采,構成了一個60 多米的礦坑。因緣際會,2010 年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經文物界的專家學者、 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宮長期安奉佛頂骨舍利。2012 年 9 月 16 日,牛首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包括佛頂寺、佛頂塔和佛頂宮等核心建筑。2015 年 10 月 27 日,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頂宮內,牛首山文化旅游區正式開園。我們今日主要參觀的是佛頂寺和佛頂宮。各位貴賓,歡迎來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區。下頭就開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禪之旅。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

5、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稱之為 “牛頭山”。 歷 史上的牛首山不僅僅是文化名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 廟,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為弘覺寺,明朝時期成為了八大國寺之一。唐朝時期, 在牛首山一帶修行的法融禪師創立了牛頭禪宗,是禪宗的一脈,所以牛首山是中國禪宗的重 要起源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順法師認為牛頭禪是中華禪的根源。(補充:牛首山的佛教淵源最早應追溯到南朝劉宋年間,有一位高僧一一道慶,在牛首山西峰的一處巖洞中修行入定,證得辟支佛果位,所以此巖洞被稱為 “辟支佛洞”。 后人為了紀念他,在牛首山西峰建了一座辟支佛塔。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上修建

6、佛窟寺,成為牛首山上第一座寺院,明代時更名為宏覺寺,是南京的八大國寺之一,當時更有“出了南門盡是寺”的說法,而寺廟最為集中的方就是牛首山,最多時到達 32 座。唐代,被譽為“東夏之達摩”的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立了牛頭禪宗,牛首山成為了牛頭禪宗的祖庭。此時的牛首山與西北清涼山(此刻五臺山)以及西南峨嵋山,并稱中國佛教三大圣道場。梁代高僧寶志和尚也曾對梁武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相傳文殊菩薩曾領一萬菩薩冬居于此)如今的牛首山只留下了東峰,西峰在1937 年至 1958 年期間遭受了兩次破壞性的鐵礦開采,構成了一個60 多米的礦坑。因緣際會,2010 年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經文物界的專家學者、

7、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宮長期安奉佛頂骨舍利。2012 年 9 月 16 日,牛首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包括佛頂寺、佛頂塔和佛頂宮等核心建筑。2015 年 10 月 27 日,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頂宮內,牛首山文化旅游區正式開園。我們今日主要參觀的是佛頂寺和佛頂宮。牛首山導游詞第 3 篇:各位嘉賓,吉祥。歡迎大家參觀牛首山文化旅游區。剛才有朋友問,為什么叫牛首山,因為遠觀山脈雙峰似牛角,南京人稱之為牛首山。南京牛首山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有很多珍稀動物和植物。比如,有南京一寶的南京椴這個樹木,在牛首山生長;牛首山也是中華虎鳳蝶的保護基,可見那里生態環

8、境十分優越。牛首山位于南京城南的江寧區。江寧區面積有1561 平方公里,人口118 萬,常駐人口97 萬人,是南京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從東南西三面接應南京主城區。東面接壤鎮江的句容市。東南面與南京的溧水區相連,南面接壤安徽的馬鞍山市,西與安徽和縣隔江相望。在江寧,有青龍山等400 個山丘,安基湖等70 多個湖泊,百里秦淮河,浩蕩長江水,穿境而過。還有被孫中山稱為“美善之”的湯山溫泉。能夠說一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 江寧的貌都是海拔4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中部低矮,東北和西南兩側逐漸高起的形結構,被稱為“馬鞍形”。大家一路看來,江寧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山不高,青青翠翠郁

9、郁蔥蔥;水不深,波光淋漓,風月無邊。這是江寧的財富和優勢。江寧交通十分發達:擁有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南京南站;國家一級空港祿口國際機場;擁有 21 公里長江岸線,并建成了12 個萬噸級碼頭。江寧歷史悠久。1993 年,在江寧湯山發現了直立人化石,將南京人類活動的歷史推向了60萬年前。在5千年前,產生我國南方先民生活的方禮貌,湖熟文化,在那里發現了先民生 產生活的遺址,所以江寧是一片精耕細作的土。很多朋友明白,江寧是一個古老的名字,清朝時期,南京就叫江寧。 “外江無事,寧靜于 此” ,外江無事,才能天下安寧。今日的江寧是“美麗中國典范區”,更是“江蘇高端產業聚集區”。江寧有三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園區;

10、世界500 強企業中有46 家落戶江寧;在江寧注冊上市企業目前到達16 家。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電網,是江寧三大支柱產業。25 所高校,20 萬在校大學生,豐富的人才儲備,為江寧供給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和后勁。當然,江寧有很多特產,江寧的特產有金箔,據說1克金箔能夠鋪滿 0.47平方米,工藝十分精湛。吃的方面,南京人愛吃東山老鵝、湖熟鴨子、陸郎茶干、黃龍硯茶葉、橫溪西瓜, 這些都是江寧的特產。旅游方面,江寧旅游構成了三大主要品牌:一是以優質溫泉資源為依托,集休閑、度假、養生為一體的湯山溫泉旅游度假區,2015 年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二是以參禪禮佛、養身修心為主題的牛首山文化旅游區;三是以“

11、五朵金花”為品牌的鄉村旅游。牛首山位于江寧區的北部,接應南京主城。歷史上那里出現了一個著名的佛教宗派,牛頭禪宗,它是印度禪轉為中華禪的結點。當時牛頭禪的位十分高,牛頭禪宗的創始人法融禪師曾出任大報恩寺前身建初寺的住持。所以牛首山是大報恩寺的殊緣,牛頭宗的發源,人間佛教的顯勝,今日是佛頂骨舍利的長期供奉。佛頂骨舍利,是公元980 年,由北印度烏填曩國高僧施護等人護送到當時的南京金陵長干寺進行供奉。什么叫舍利?首先,佛祖的經典叫經舍利,指的是佛組講的經文。其次,我們指的舍利,一般指身舍利。身舍利包括牙舍利,骨舍利,肉舍利(遺體火化后遺存的固化物)、發舍利(頭發)。目前佛教界公認發現的佛祖舍利有:陜

12、西寶雞法門寺瘞藏的中指舍利,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南京大報恩寺的佛頂骨舍利。2010 年 6 月,在南京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現世震驚世界。把佛頂骨舍利供奉在牛首山能夠說是殊勝的因緣造就。首先, 明成祖讓鄭和督造了大報恩寺,而佛頂骨舍利就埋于大報恩寺內。鄭和七下西洋,還曾攜帶佛牙舍利回國,并向宏覺寺捐獻了很多經書與寶物。鄭和在國外去世,賜葬衣冠冢 就在牛首山。其次,梁代高僧寶志和尚曾對宋明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文殊菩薩是諸佛之母,之后化作釋迦牟尼的左脅持。還有就是,2011年9月江寧區政府完成了天闕藏宮,雙塔出五禪一一牛首勝境創意 策劃概念方案,獲得了宗教界、文物界的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

13、以及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認可,經研究后決定,在牛首山建宮長期安奉佛頂骨舍利。各位嘉賓,我們參觀牛首山文化旅游區,主要拜偈佛舍利,了解一段佛緣,了解佛教知識。大乘佛教認為,人皆有佛性,是人皆可成佛,讓人成為一個慈悲的人,做人要做一個善 良的人。慈:了解別人的苦難,悲:幫忙別人擺脫苦難。與人為善,與人結善緣。佛講究因果報 應,做好事得到好的回報,做壞事會得到惡報。六道輪回,這輩子做了不少善惡,種了很多 因,下輩子能夠輪回,僅有經過修行和覺悟,讓自我得到圓滿,讓善因得到善果。所以我們 要經過修行來凈化心靈、提高覺悟、爭取解脫、平和心態。南京有東方佛都的美稱。佛教在中國發展中,諸多規則和禮儀,都與南京有關

14、。比如,中國最早和尚、尼姑出家的儀式在南京完成;吃素起源于梁武帝的倡導,這位“菩薩皇帝”寫過一篇斷酒肉文 ;最早的水陸法會由梁武帝在金山寺完成;中國最早的放生池是當時的昇州(南京)刺史顏真卿(著名書法家)首創, 這些都和南京息息相關,南京是瘞藏圣物最多的方,先后有 10 多次瘞藏圣物和分散圣物。所以南京被稱為東方佛都,是有機緣、有根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不只是一句詩人的描繪,更由衷的贊嘆。今日我們拜謁佛祖的頂骨舍利是來了解一段佛緣,我們除了看山看水看花看草,還要看人生。期望大家這次牛首山之旅,了解佛教知識,明白佛教倡導的真善美。除了在牛首山感受新鮮的空氣,還能得到精神的提升

15、,靈魂的凈化。牛首山導游詞第 4 篇:景區概況(1 分鐘)1、牛首山形狀2、佛教淵源3、景點現狀金陵春色處處美,城南牛首景為最。南京城南的牛首山,自古景色秀美,素有“春牛首”的美譽。牛首山位于南京中華門外13 公里的江寧谷里,海拔242.9 米,因為東、西峰對峙,形狀像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又叫牛頭山。牛首山佛緣深厚。寶志和尚曾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文殊菩薩是諸佛之母,之后化作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唐代,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立了牛頭禪宗,牛頭禪是印度禪真正中國化的開始,為中國禪宗的重要起源之一。2011年9月,天闕藏宮,雙塔出五禪一一牛首勝境方案獲得佛教界和政府部門的肯 定。牛首山文化旅游區正式

16、建設,釋迦牟尼的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在牛首山佛頂宮。景區總規劃 40 平方公里,目標是“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再現當代建筑藝術新景觀”。牛首廣場、天闕路(30 秒)1、牛首廣場的建筑特點2、天闕路的得名和植被景區入口是牛首廣場,面積約 7 萬平方米,包括七星指路、風鈴塔、碧蓮池和游客中心。風鈴塔上“牛首勝景”四個字由書法家言恭達書寫。廣場設計理念來源于星空和宇宙,星空浩淼,象征著佛光普照。上山的道路叫天闕路,因為牛首山也叫天闕山。道路兩側種植了一年四季的代表性植物:櫻花、翠竹、果樹、雪松和梅花。四季輪回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寓意佛教智慧存在于自然之中。佛頂寺(2 分鐘)1、佛頂寺的建筑特點2、十

17、方如來、山門題字、“千人聽法”的磚雕3、寺內布局(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藥師殿、法堂等)沿著美麗的天闕路,我們首先到達的是佛頂寺。佛頂寺的寺址由隆相法師選定。它背靠牛首山東峰,兩側有山峰環抱,右前面的將軍山是他的案山,遠處的方山是朝山,山下是隱龍湖,在風水學中,這是“藏風聚氣”的寶。佛頂寺總面積23000 多平方米,包括南北兩區,北區為禮佛區和弘法區;南片是院落式布局,是僧人飲食起居的空間。佛頂寺內的建筑是唐式風格,既樸實自然,又莊重大氣。唐風建筑的特點是木板門、直欞窗,整體以白墻、朱漆、黑瓦為主,色調簡潔明快,這種風格叫做赤白造。放生池后供奉著十方如來。十方指四方、四維、

18、上下十個空間,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有無量的佛,所以在那里供奉十方佛,代表對信眾的歡迎。前方就是佛頂寺的山門。 “佛頂寺”三個大字由傳印法師親題。正前方這幅磚雕名為 “千人聽法”, 表現佛祖為眾弟子講法的場景。佛祖和一些弟子頭部已出現一個圓形光環,那是“圓光”,也叫“頭光”,代表已經獲得覺悟,擺脫了世俗的煩惱,脫離了六道輪回,征得了必須果位。這組磚雕告訴我們,只要遵循佛教的教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切眾生皆具佛性,都可能覺悟成佛。整個佛頂寺遵守禪宗伽藍七堂的規制,佛殿包括:鐘鼓樓、天王殿、藥師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祖師殿和伽藍殿等建筑;另外還有法堂、禪堂、齋堂、寢堂、山門、廁所

19、,共七 堂設置。請大家按照順時針路線進出佛頂寺,拜佛禮佛,耕種功德。無憂廣場、佛頂塔(1 分鐘)1、無憂廣場2、無憂門3、佛頂塔沿山而上,前方的是無憂廣場,也是佛頂圣境的起點,萬字墻上“佛頂圣境”四個大字,是臺灣星云法師題寫的。無憂門,是勝道的入口,根據悉達多太子出生于無憂樹下而設計。佛祖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一出生便會說話和走路,他向東南西北的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面開出一朵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唱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太子出生時,天上出現九條龍為其沐浴。佛頂尊勝道是一條密道,寓意頓悟成佛。前方是佛頂塔,塔高 88 米, 采用唐代建筑風格。塔的 1 到 7 層主要是各種經藏。第八層安置了一口

20、佛頂金剛鐘,鐘上刻有金剛經全文。第九層是如來殿,供奉了一尊毗如遮那 坐佛。登塔遠眺,能夠俯瞰牛首山的全景。佛頂宮(4 分 30 秒)1、佛頂宮設計理念,大小穹頂和環廊(1 分鐘)2、禪境大觀(1 分鐘)3、佛殿層:千佛殿、萬佛廊(2 分鐘)4、佛寶層(30 秒)此刻您看見的,就是牛首山最核心的建筑一一佛頂宮。佛頂宮屬于深坑建筑,坐落于牛首山西峰的位置,單體建筑面積約13.6 萬平方米,相當于 19個足球場。佛頂宮建筑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部分。大穹頂形如一件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上, 寓意著護持舍利圣物。小穹頂下方由56 座飛天菩提門組成蓮花寶座,上頭又形如一個巨大的摩尼寶珠,體現“蓮花托珍寶”的

21、神圣意象。牛首山西峰曾遭到破壞性的鐵礦開采,構成了 60 多米深的礦坑。此刻, 大穹頂和東峰一齊,恢復了牛首山雙峰格局,實現了“補天闕”的創意理念。進入菩提門,便是環廊。環廊上有經變圖四幅,心經八幅,名寺浮雕15 幅,表現“佛、法、僧”三寶供養的主題。另外還有金陵四景的浮雕,分別是:牛首山、紫金山、玄武湖與秦淮河。禪境大觀(1 分鐘)佛頂宮分上三層和下六層,那里就是上三層的禪境大觀。禪境大觀凈高約38 米,空間面積6000 平方米,呈橢圓形。這個空間由三部分組成,兩個禪境花園,一個如蓮劇場。北邊無憂樹主題,是展現佛祖出生的禪境花園,南邊菩提樹主題, 是展現佛祖成道的禪境花園,中間是如蓮劇場。劇

22、場的中間供奉了一尊釋迦牟尼的臥像。臥佛表現的是佛主涅槃,由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創作設計,表皮仿漢白玉材質。臥佛的造型借鑒于敦煌莫高窟的塑像,能360 度緩慢旋轉。臥佛外圈就是如蓮劇場,能夠作為一個形似蓮花的會場使用。佛經中記載,佛祖在娑羅樹下涅槃,您能夠將目光上移,頂部就是娑羅穹頂,白色的鋼架表現的就是娑羅樹樹杈的形狀。佛殿層(2 分鐘)乘坐法雨流芳的電梯,前往下五層,就來到了佛殿層。佛殿層由萬佛廊、千佛殿組成。萬佛廊,是一條環形回廊,展現的是佛本身故事和十二生肖本命佛。內側長廊中,還鑲嵌著八大靈塔,形態各異,造型優美。一進入千佛殿,整個大殿金碧輝煌、莊嚴殊勝,體現出佛國壇城的神圣氛圍。千佛殿以紅

23、、黃、暗金色為主,平面橢圓,空間穹隆,高28 米。千佛殿的設計靈感源自唐代密宗的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會。表現供養佛,供養菩薩,以及佛、菩薩相互供養,是華藏世界最高境界的立體呈現。千佛殿展示了華藏世界五方五佛:中央大日如來、東方阿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大日如來四周是四波羅蜜菩薩,環形供奉的有慧門十六尊、八內外供養菩薩、四攝菩薩、賢劫十六尊、二十諸天。從下到上,從左到右,360 度全都是佛像,一共有1343 尊佛像。千佛殿的核心就是中央的大塔,代表大日如來。大塔以錫青銅鑄胎鍛造,表面鎏金,集合了雕塑、鏨刻、掐絲琺瑯、水晶琉璃、寶石鑲嵌等工藝。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金林先生領銜,帶領400 多名工藝美術師,耗時2 年完成,堪稱佛教藝術瑰寶。大塔高 21.8 米,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剎為牟尼寶珠,塔身為倒錐形的相輪和藍色的覆缽,塔基是塔廳和蓮臺。在一些佛教日或特殊時節,佛頂骨舍利會供奉在塔廳中,理解八方信眾的朝圣。佛寶層(30 秒)佛寶層,位于下44 米處,整個空間定名為舍利藏宮,屬于宗教場所。佛頂骨舍利會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所以也是一級安保區域。為了確保舍利供奉的安全,藏宮大殿不對游客開放。2010 年,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在全世界的矚目下盛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