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_第1頁
第一章 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_第2頁
第一章 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_第3頁
第一章 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_第4頁
第一章 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儀器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 1.2 1.2 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控制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4 1.4 常用器皿常用器皿1.5 1.5 型微生物廠主要儀器及設備型微生物廠主要儀器及設備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1.1.1 1.1.1 微生物實驗室設計微生物實驗室設計 微生物實驗室由準備室、洗滌室、滅菌室、無菌室、恒溫培養室和普通實驗室六部分組成。這些房間的共同特點是地板和墻壁的質地光滑堅硬,儀器和設備的陳設簡潔,便于打掃衛生。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1.1.2 1.1

2、.2 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要求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要求(一)準備室 準備室用于配制培養基和樣品處理等。室內設有試劑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專柜、實驗臺、電爐、冰箱和上下水道、電源等。(二)洗滌室 洗滌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過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時還會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設置洗滌室。室內應備有加熱器、蒸鍋,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還應有各種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三)滅菌室 滅菌室主要用于培養基的滅菌和各種器具的滅菌,室內應備有高壓蒸汽滅菌器、烘箱等滅菌設備及設施。(四)無菌室 無菌室也稱接種室,是系統接種、純化菌種等無菌操作的專

3、用實驗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種的接種移植是一項主要操作,這項操作的特點就是要保證菌種純種,防止雜菌的污染。在一般環境的空氣中,由于存在許多塵埃和雜菌,很易造成污染,對接種工作干擾很大。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1. 無菌室的設置 無菌室應根據既經濟又科學的原則來設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1)無菌室應有內、外兩間,內間是無菌室,外間是緩沖室。房間容積不宜過大,以便于空氣滅菌。內間面積22.55m2,外間面積122m2,高以2.5m以下為宜,都應有天花板。(2)內間應當設拉門,以減少空氣的波動,門應設在離工作臺最遠的位置上;外間的門最好也用拉門,要設在距內間最遠的位置上。 1.1

4、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3)在分隔內間與外間的墻壁或“隔扇”上,應開一個小窗,作接種過程中必要的內外傳遞物品的通道,以減少人員進出內間的次數,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寬60cm、高40cm、厚30cm,內外都掛對拉的窗扇。(4)無菌室容積小而嚴密,使用一段時間后,室內溫度很高,故應設置通氣窗。通氣窗應設在內室進門處的頂棚上(即離工作臺最遠的位置),最好為雙層結構,外層為百葉窗,內層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氣窗可在內室使用后、滅菌前開啟,以流通空氣。有條件可安裝恒溫恒濕機。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2. 無菌室內設備和用具(1)無菌室內的工作臺,不論是什么材質、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臺面

5、水平。(2)在內室和外室各安裝一個紫外燈(多為30W)。內室的紫外線燈應安裝在經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離地面2m,外室的紫外線燈可安裝在外室中央。(3)外室應有專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來蘇兒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噴霧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4)內室應有酒精燈、常用接種工具、不銹鋼制的刀、剪、鑷子、70%的酒精棉球、工業酒精、載玻璃片、特種蠟筆、記錄本、鉛筆、標簽紙、膠水、廢物筐等。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3. 無菌室的滅菌消毒(1)薰蒸:這是無菌室徹底滅菌的措施。無菌室使用了較長時間,污染比較嚴重時,應進行薰蒸滅菌。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2)噴霧:在每次使用無菌室前進行

6、。噴霧可促使空氣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塵飛場,并有殺菌作用。可用5%石炭酸噴霧。(3)紫外線照射:在每次使用無菌室前進行。紫外線有較好的殺菌效果。通常應開啟紫外線燈照射3060min。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4. 無菌室工作規程(1)無菌室滅菌。每次使用前開啟紫外線燈照射30min以上,或在使用前30min,對內外室用5%石炭酸噴霧。(2)用肥皂洗手后,把所需器材搬入外室;在外室換上已滅菌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戴好口罩,然后用2%煤酚皂液將手浸洗2分鐘。(3)將各種需用物品搬進內室清點、就位,用5%石炭酸在工作臺面上方和操作員站位空間噴霧,返回外室,510m

7、in后再進內室工作。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4)接種操作前,用70%酒精棉球擦手;進行無菌操作時,動作要輕緩,盡量減少空氣波動和地面揚塵。(5)工作中應注意安全。如遇棉塞著火,用手緊握或用濕布包裹熄滅,切勿用嘴吹,以免擴大燃燒;如遇有菌培養物灑落或打碎有菌容器時,應用浸潤5%石炭酸的抹布包裹后,并用浸潤5%石炭酸的抹布擦拭臺面或地面,用酒精棉球擦手后再繼續操作。(6)工作結束,立即將臺面收拾干凈,將不應在無菌室存放的物品和廢棄物全部拿出無菌室后,對無菌室用5%石炭酸噴霧,或開紫外線燈照射30min。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五)恒溫培養室1. 培養室的設置(1)培

8、養室應有內、外兩間,內室是培養室,外室是緩沖室。房間容積不宜大,以利于空氣滅菌,內室面積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積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為宜,都應有天花板。(2)分隔內室與外室的墻壁上部應設帶空氣過濾裝置的通風口。(3)為滿足微生物對溫度的需要,需安裝恒溫恒濕機。(4)內外室都應在室中央安裝紫外線燈,以供滅菌用。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2. 培養室內設備及用具(1)內室通常配備培養架和搖瓶機(搖床)。常用的搖瓶機有旋轉式、往復式兩種。(2)外室應有專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噴霧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3. 培養室的滅菌、消毒 同無

9、菌室的滅菌、消毒措施。 小規模的培養可不啟用恒溫培養室,而在恒溫培養箱中進行。 1.1 1.1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六)普通實驗室 進行微生物的觀察、計數和生理生化測定工作的場所。室內的陳設因工作側重點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均配備實驗臺、顯微鏡、柜子及凳子。實驗臺要求平整、光滑,實驗柜要足以容納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藥品等。(七)實驗室其他要求 水、電、氣等的容量、布設、性能均應滿足實驗室工作的需要。返回 1.2 1.2 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控制 1.2.1 1.2.1 檢驗的方法檢驗的方法(一)平板檢驗法 用培養微生物主要類群的常規培養基,如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高氏1號培養基、馬丁氏培養基

10、、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分別倒成平板,每種兩個,都放入無菌室內。檢驗時,按無菌操作各將其中一個平板的蓋子打開,經過預定時間后再行蓋好;另外一個不開蓋子的作為對照,一起放入30環境培養,48小時后檢驗有無菌落生長。 1.2 1.2 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控制 (二)斜面檢驗法 將常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斜面(與上相同)各取2管,放入無菌室。按無菌操作各將其中的一管打開棉塞,將棉塞放入滅菌的培養皿內。經過預定時間后,再將棉塞通過火焰塞好試管。連同對照一起培養,48小時后檢驗有無雜菌生長。 1.2 1.2 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控制 1.2.2 1.2.2 檢驗時間檢驗時間(一)空氣滅菌后的檢驗 無菌室用

11、甲醛或其它藥劑熏蒸后,在開始使用前30min或1小時打開培養皿蓋子,至使用無菌室時蓋好,其目的是為了檢驗無菌室內空氣滅菌的效果。(二)紫外線滅菌效果的檢驗 無菌室用紫外線燈照射后,可在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用瓊脂平板檢驗空氣中的雜菌,以判斷紫外線的滅菌效果。必要時應調整照射時間或紫外線燈的高度。 1.2 1.2 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控制 (三)操作過程中空氣污染情況的檢驗 為了檢驗在使用無菌室的過程中,由于人員的進出、器材的搬放、接種操作的動作等原因造成的空氣污染的情況,可在準備工作結束后接種操作開始時打開蓋子,經5min、30min或直到工作結束時再蓋好,以檢驗在不同的使用時間內空氣污染的程度。

12、 1.2 1.2 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控制 1.2.3 1.2.3 檢驗結果分析檢驗結果分析 檢驗用的平板或斜面,在30培養48小時后,檢驗是否長有菌落、菌落的數量,并由菌落形態判斷雜菌的種類。一般要求平板開蓋5min者應不超過3個菌落;斜面開塞30min者應不長菌落為合格。從空氣中雜菌的種類可以考慮采取有效措施,增進滅菌效果。如霉菌較多,可先用5%石炭酸滅菌后,再用甲醛熏蒸;如細菌較多時,可采用乳酸與甲醛交替熏蒸的辦法。 返回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1 1.3.1 顯微鏡顯微鏡(一)顯微鏡的基本結構 普通光學顯微鏡由機械和光學兩大部分組成。機械部分

13、包括鏡座、鏡臂、載物臺、物鏡轉換器、鏡筒和調節器等;光學部分包括目鏡、物鏡、聚光器、虹彩光圈及反光鏡。顯微鏡結構的各部分見圖1-1。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1 顯微鏡構造示意圖 1.物鏡轉換器;2.物鏡;3.游標卡尺;4.載物臺;5.聚光器;6.虹彩光圈7.光源;8.鏡座;9.點源開關;10.光源滑動變阻器;11.粗調螺旋; 12.微調螺旋;13.鏡臂;14.鏡筒;15.目鏡;16.標本移動螺旋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 鏡筒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接轉換器。鏡筒有單筒和雙筒兩種。單筒有直立式和后傾式兩種。雙筒全是傾

14、斜式的,其中一個筒有屈光度調節裝置,以備兩眼視力不同者調節使用。兩筒之間可調距離,以適應兩眼寬度不同者調節使用。2. 物鏡轉換器 轉換器裝在鏡筒的下方,其上有3個孔,有的有4個或5個孔,用于安裝不同規格的物鏡。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3. 載物臺 又稱鏡臺,是放置標本的地方,多數為方形和圓形的平臺,中央有一通光孔;載物臺上有移動器,作用是夾住和移動標本,轉動螺旋可使標本前后和左右移動,其上的刻度標尺可指明標本所在位置。4. 鏡臂 鏡臂支撐鏡筒、載物臺、聚光器和調節器。鏡臂有固定式和活動式(可改變傾斜度)兩種。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

15、使用要領 5. 鏡座 鏡座連接鏡臂,支撐整臺顯微鏡,其上有反光鏡。6. 調焦裝置 調節物鏡和被觀察物體之間距離的機件。有鏡臂調節器和鏡臺調節器兩種,前者通過升降鏡臂來調焦距,后者通過升降載物臺來調焦距。包括大、小螺旋調節器各一個,前者又稱粗調節器,后者也叫微調節器,通過調節器調焦,可清晰地觀察到標本。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7. 物鏡 是接近被觀察物品(標本)的鏡頭,亦稱接物鏡。根據物鏡的放大倍數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分為低倍物鏡、高倍物鏡和油鏡三種,低倍物鏡有4、10、20;高倍物鏡有40和45;油鏡有90、95和100等。數字越大,放大倍數越高。8. 目鏡

16、是接近觀察者的眼睛的鏡頭,亦稱接目鏡。把經物鏡放大的實像再放大一次,并映入觀察者的眼中。通常有5、10、16等規格。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9. 聚光器 安裝在載物臺下,能將平行的光線聚焦于標本,增強照明度。聚光器可以升降。10. 反光鏡 是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取光設備,使光線射向聚光鏡,分平、凹兩面。11. 內光源 是較好的光學顯微鏡自身帶有的照明裝置,安裝在鏡座內部,由強光燈泡發出光線,通過安裝在鏡座的集光鏡射入聚光鏡。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二)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 顯微鏡的放置 從顯微鏡箱或柜內取出或放入顯微鏡時,

17、應一手提鏡臂,另一手托鏡座,讓顯微鏡直立,防止目鏡從鏡筒中脫落。顯微鏡應直立放置在桌上。離桌緣3cm,檢查各部件是否完好,鏡身、鏡頭必須清潔。 2 .標本放置 下降載物臺或升高鏡筒,使物鏡遠離載物臺,將標本玻片置于載物臺上,用標本夾夾住,移動推進器使觀察對象處在物鏡的正下方。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3 .低倍鏡觀察 將低倍鏡對正下方,側面注視,用粗調節器調節上升載物臺或下降鏡筒,使物鏡與玻片接近,距離約0.5cm處,開放光圈,下降聚光器。如有內置光源燈可通過調節電壓以獲取適當的照明亮度;如使用反光鏡采集自然光或燈光作為照明光源時,應根據光源的強度及所用物鏡的

18、放大倍數,選用凹面或平面反光鏡并調節其角度。 再由目鏡觀察,同時轉動粗調節器下降載物臺或升高鏡筒使物鏡緩緩遠離玻片,標本在視野中顯現后,再使用微調節器調節至圖像清晰。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4 .高倍鏡觀察 在低倍鏡下找到合適的目標并將其移至視野中心后,側面注視,輕輕轉動物鏡轉換器將高倍鏡移至正下方。對聚光器光圈及視野亮度進行適當調節后,用微調節器使物像清晰,利用推進器移動標本仔細觀察并記錄所觀察到的結果。 在一般情況下,當物像在一種物鏡中已清晰聚焦后,轉動物鏡轉換器將其他物鏡轉到工作位置進行觀察時,物像將保持基本準焦狀態,這種現象稱為物鏡的同焦。 1.3

19、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5 .油鏡觀察 使用同焦顯微鏡時,在高倍鏡或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區域后,移開鏡頭,在待觀察的區域滴加12鏡油,將油鏡轉至油中,調節光強,使視野的亮度合適,用微調節器調節物像清晰為止。 對于不等焦的顯微鏡,用粗調節器下降載物臺或升高鏡筒使物鏡逐漸遠離玻片,在標本觀察區滴加鏡油,然后將油鏡轉至鏡筒下方,須在側面注視下,用粗調節器調節上升載物臺或下降鏡筒,使物鏡與玻片接近,將油鏡前端浸入鏡油中,并幾乎與標本相接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6 .顯微鏡用畢后的處理 用粗調節器使物鏡遠離玻片,取下載玻片。 用擦鏡紙拭去鏡頭

20、上的鏡油,然后用擦鏡紙蘸少許鏡頭清洗液擦去鏡頭上殘留的油跡,最后再用干凈的擦鏡紙擦去殘留的鏡頭清洗液。 切忌用手或其它紙擦拭鏡頭,以免使鏡頭沾上污漬或產生劃痕,影響觀察。 用擦鏡紙清潔其它物鏡及目鏡;用綢布清潔顯微鏡的金屬部件。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三)顯微鏡的維護和保養 顯微鏡是貴重精密的光學儀器,正確的使用、維護與保養,不但觀察物體清晰,而且延長顯微鏡的使用壽命。1 .顯微鏡應放置在通風干燥,灰塵少,不受陽光直接曝曬的地方。不使用時,用有機玻璃或塑料布防塵罩罩起來。也可套上布罩后放入顯微鏡箱內或顯微鏡柜內,并在箱或柜內放置干燥劑。2 .顯微鏡要避免與

21、酸、堿及易揮發具腐蝕性的化學物品放在一起,以免顯微鏡受損。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3 .顯微鏡應防止震動和暴力。粗、微調節螺旋、聚光器螺旋和標本移動器等機械部分要靈活而不松動,如不靈活可在滑動部位滴加少許潤滑油。4 .透鏡表面有污垢時,可用清潔的脫脂紗布或擦鏡紙,沾上少許鏡頭清洗液(二甲苯或石油精)揩拭,切忌用酒精,否則透鏡上的膠將被溶解,而使透鏡脫落。5 .用油鏡觀察后,先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油,然后用擦鏡紙沾少許鏡頭清洗液擦拭,最后用干凈的擦鏡紙擦干。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6 .當顯微鏡以燈泡為光源,且需要更換時,可

22、將儀器底部翻轉,抓住燈座反時針轉90取下燈座,拔下燈泡換上新的燈泡,然后把接插件卡腳對準底座上兩槽口,順時針轉90即可。7.換保險絲時,握住保險絲座,反時針旋下保險絲座,換上好的保險絲,順時針旋上保險絲座即可。8.儀器長期使用后應注意在各轉動部分加些潤滑脂,所用油脂宜應黏度適當,避免酸性。9.顯微鏡結構精密,零件不宜隨意拆卸。遇故障可送廠家或有關儀器廠修理。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2 1.3.2 恒溫培養箱恒溫培養箱 恒溫培養箱可分為兩大類:即直熱式恒溫培養箱和隔水式恒溫培養箱。(一)直熱式恒溫培養箱 為直接加熱空氣方式的培養箱,采用“繼電器控溫電加

23、熱空氣”技術,結構為:保溫板材箱內裝繼電器控溫電加熱器。這種培養箱造價低,制造工藝簡單,但恒溫效果較差,溫度波動大。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二)隔水式恒溫培養箱 為間接加熱空氣方式的培養箱,采用“繼電器控溫電加熱水控制空氣溫度”技術,結構為:簿鋼板外殼內襯玻璃棉,內置紫銅板水箱,水箱內裝繼電器控溫電加熱器,設雙層門。這種培養箱制造工藝復雜,造價高,但由于先用電加熱水層,再由水傳熱至箱內空氣,因而溫度上升和下降緩慢,加之可通過雙層門的玻璃內門觀察,對箱內溫度影響小,故恒溫效果好,調溫為20600.5,很適于微生物培養之用。見圖1-2。 1.3 1.3 常用儀

24、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2 培養箱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使用注意事項: 1. 箱內不應放入過熱過冷的東西,以免箱內溫度急劇變化,阻礙培養物的生長。2. 箱內應放入水容器一只,以維持培養箱內濕度或減少培養物中水分的大量蒸發。3. 培養箱底部因接近電源,溫度較高,故培養物不宜放在底層。4. 箱內培養物不宜太擠,以免溫空氣不能流通,而使箱內溫度不勻。5. 箱內要保持清潔,并經常用3%來蘇兒液消毒,再用清潔抹布擦凈。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3 1.3.3 滅菌器滅菌器(一)干熱滅菌箱 滅菌箱正面的側邊,

25、裝有溫度指針,用于定溫;溫度指針下面有指示燈,用于指示是否達到定溫;箱內有感溫探頭,用于探測溫度。指針、指示燈、探頭、電加熱器均連接于“溫度調節器”,通過溫度調節器使箱內保持一定溫度。如溫度未達定溫,電加熱器工作,箱內溫度上升,如溫度超過定溫,“溫度調節器”自動切斷電加熱器的電源,停止加熱,箱內溫度即可下降。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3 干熱滅菌箱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使用方法:1. 適宜用干熱滅菌箱滅菌的物品是玻璃器皿和金屬器皿,而塑料制品、橡皮制品、天然和化學纖維制品、培養基等,均不適用干熱滅菌。2進箱,物品放在

26、干熱滅菌箱中的鐵擱板上,關箱門。3. 定溫,常用滅菌溫度為160或170。4. 滅菌,接通電源,干熱滅菌箱升溫至定溫滅菌,160維持2h,170維持11.5h。5. 出箱,關斷電源,待溫度下降至50左右,開箱門取出被滅菌的物品。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注意:1、滅菌時,溫度不宜超過170,以免易燃物,如棉塞、包扎紙等被燒焦。2、高溫時,切勿開箱門,以免冷空氣驟然進入使滅菌的玻璃器皿炸裂。3、絕不允許先將溫度上升到100以上再放器皿,以免玻璃器皿驟然在高溫下炸裂。 干熱滅菌箱用于烘干玻璃器皿時,定溫120,持續30min即可。須打開頂部氣孔,以利水蒸氣散出。可

27、啟動箱內鼓風設備,加速干燥。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二)高壓蒸汽滅菌器 高壓蒸汽滅菌器的滅菌效果比干熱滅菌箱好,適用所有物品滅菌,通常用于培養基、生理鹽水、廢棄培養物、耐高熱高壓的藥品、紗布等滅菌。高壓蒸汽滅菌器有手提式、直立式和橫臥式幾種,它們的構造和滅菌原理是一樣的,僅是容量不同而已。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容積最小,業務小的實驗室大多使用它;橫臥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容積大,只有大型實驗室或生產上使用。一般實驗室常使用直立式高壓蒸汽滅菌器。直立式高壓蒸汽滅菌器見圖1-4。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4 高壓蒸汽滅菌器 1.

28、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使用方法:1. 加水 立式鍋可直接加水至鍋內底部隔板以下2/3高處;有加水口和水位窗者,由加水口加水至止水線處。2. 裝鍋 把需滅菌的器物放入鍋內(器物不要裝得太滿,以免影響滅菌效果),蓋好鍋蓋,將螺旋柄擰緊(對角式均勻擰緊),打開排氣閥。3. 點火 啟動開關,電加熱器工作。4. 排放冷空氣 鍋內水沸騰后,蒸汽逐漸驅趕鍋內冷空氣,當溫度計指針指向100時,證明鍋內已充滿蒸汽,冷空氣被驅盡,關閉排氣閥。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5. 升壓、保壓與滅菌 關閉排氣閥以后,鍋內成為密閉系統,蒸汽不斷增多,壓力計和溫

29、度計的指針上升,當壓力達到0.1MPa,溫度為121時,開始滅菌計時;控制熱源,維持0.1Mpa、12130min即完成滅菌。6. 降壓與排氣 完成滅菌后停止加熱,任滅菌鍋自然冷卻降壓。當壓力降至0.025MPa以下后,可打開排氣閥排除余汽。7. 出鍋 待鍋內壓力降至大氣壓時揭開鍋蓋,取出器物,排掉鍋內剩余水。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4 1.3.4 冰箱冰箱 用于儲存培養基和培養物的設備,儲存病毒必須使用低溫冰箱,儲存一般培養基和培養物用普通冰箱即可。 低溫冰箱整個箱壁內側圍繞冷卻管,可保持2070左右的低溫。 使用冰箱時,必須注意以下事項:1.冰箱

30、適用電壓與所供電壓一致。如所供電壓為220V,而冰箱適用110V電壓時,必須用變壓器調壓。2.供電線路和保險絲滿足冰箱的工作電流要求。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3.使用時,應將溫度調節至所需要的溫度。一般應使水在冷卻室中結冰,使儲藏箱下部溫度為510左右。 4.當冰箱冷卻室結冰太厚時,會導致溫度調節器的不靈敏,此時,必須停電融冰后,再投入使用。 5.冰箱門打開時間愈短愈好,打開次數越少越好。6. 不宜將溫度過高的物品放入冰箱內,以免消耗電能過大、機件工作時間過長,縮短冰箱使用壽命。7. 冰箱內應保持整潔,如箱內有霉菌生長,應清洗并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8. 保存

31、烈性病菌、病毒的冰箱,要專人保管,并要加鎖。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5 1.3.5 水浴鍋水浴鍋 水浴箱也叫水溫箱,用于融化培養基和各種保溫操作。該設備是金屬制成的長方形箱,箱內盛水,箱底裝有電熱絲,并有自動調節溫度裝置控制溫度恒定。如圖1-5所示。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5 水浴箱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6 1.3.6 細菌過濾器細菌過濾器 目前常用的濾器有混合材質和全玻材質。如圖1-6所示。(一)蔡氏濾器 蔡氏濾器為金屬制成的杯狀漏斗,在杯的底部夾一層石棉濾板,

32、濾板下有一塊金屬篩板,防止抽氣時石棉濾板下陷。按濾孔的大小,石棉板分為三種:1. K號,濾孔最大,可濾除一般顆粒物。2. KK號,濾孔較小,為濾除大多數細菌。3. EKS號,濾孔更小,可濾除較大病毒。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6 細菌過濾器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二)玻璃濾器 該器組件全部為玻璃質,其中,濾板由玻璃細紗加熱壓成,分1、2、3、4、5、6共六級。號碼愈大,孔徑愈小,孔徑0.152.0m不等,5和6級可阻止細菌通過。 玻璃濾器用后要立即處理。過濾病原微生物后的濾器,要先用不凝固蛋白質的消毒藥劑浸泡3天,以

33、免堵塞濾孔;消毒后的濾器,用蒸餾水倒抽;再在濾器內加入三分之二洗滌液,自然流出氧化殘留物;再先后用自來水、蒸餾水抽吸過濾至濾液呈中性為止。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如果濾器的濾孔被凝固的蛋白質顆粒堵塞,可將濾器浸泡于37的1%胰蛋白酶溶液(pH7.47.6)中消化24h,再按上法抽洗清潔。 濾器為負壓過濾,需要連接一抽濾瓶,將濾瓶嘴用橡皮管連接于抽氣機上抽氣過濾。過濾負壓不宜低于(46.666.6)KPa(350500mmHg),可用水銀真空計指示,也可觀察濾瓶內濾出液情況判斷。如濾液出現大量氣泡,說明負壓過高,宜關閉抽氣機,停止抽氣,待氣泡消逝后再抽。抽濾瓶

34、的嘴應塞入少量棉花,以防放氣時空氣中細菌沖入瓶內。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7 1.3.7 超凈工作臺超凈工作臺 用于創造局部無菌環境的設備。超凈工作臺是一個由預過濾器、高效過濾器、空氣幕風機有效排除空氣中的懸浮灰塵、微生物,由紫外燈或噴霧滅菌,裝有照明燈、操作臺面板、配電裝置,并有消音、減震設備的箱體,如圖1-7所示。超凈工作臺是沒有建設無菌室的微生物實驗室的必備設備,也可用于有更嚴格無菌要求或其他小環境條件要求的微生物接種、分離和鑒定等操作。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7 超凈工作臺 1.3 1.3 常用儀器及

35、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使用超凈工作臺應注意以下幾點:1清除工作臺內的灰塵、雜物。2在使用超凈工作臺進行無菌操作前30min啟動過濾、通風裝置,檢測操作區氣流速度、潔凈度,并滅菌。3穿緊口工作服,戴緊口帽。4. 嚴禁在超凈工作臺前做任何可能增加空氣灰塵量的動作。5. 必須在超凈工作臺內使用的物品要放在下風側。6. 在超凈工作臺內使用的物品必須是不易起纖塵的。 7. 在全部無菌操作結束后,才能停止工作臺運轉。8. 定期進行性能檢測。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8 1.3.8 電動抽氣機電動抽氣機 電動抽氣機又叫真空泵,由電動機轉輪、輪帶和偏心輪等組

36、成。通電后,電動機帶動偏心輪,即可將與其相關的容器內的空氣抽出。如圖1-8所示。 電動抽氣機主要供細菌過濾器、厭氧培養、培養基過濾和真空干燥時抽氣用。使用抽氣機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 抽氣機的適用電壓要與所供電壓一致,否則,要經變壓器變壓后才能使用。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2. 要保持機油箱內的油量,防止機器損壞。3. 必須使用硬質的連接管,保證氣路暢通以確保器皿內抽真空效果。4被抽氣的器皿,必須有良好的抗壓性能,以防內部真空后被外部空氣破碎。5如果在抽濾過程中濾液出現大量氣泡,可以暫時停機,待氣泡消失后,再開機繼續抽氣。6如果要作冷凍干燥,則需用精密度高

37、、功率大的抽氣機。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8 電動抽氣機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3.9 1.3.9 電動離心機電動離心機 離心機為進行病菌病毒檢驗鑒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離心機的種類很多,實驗室常用小型傾斜電動離心機。小型傾斜電動離心機機頂正中有孔蓋,以便放入和取出離心試管,內有離心管座四或六個,均勻地繞離心軸排列,底座上裝有開關和調速器。如圖1-9所示。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圖1-9 小型傾斜電動離心器A-離心機斷面1.轉速調節器 2.電動機 3.金屬套管 4.護蓋 5.玻管

38、; B-離心器全形 6.蓋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使用離心機時應注意:1. 應放在平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2將裝有標本的離心試管放入離心管座的金屬套管內,兩兩成對,每個重量基本平衡。3放好試管后,蓋上孔蓋。4開啟電源開關,先用最低轉速,逐漸調節到最高轉速。5. 達到離心時間后,逐步降低轉速,待降到最低轉速后,關閉電源開關。6待離心機自然停止轉動,打開孔蓋,取出離心試管。7. 離心試管須加棉塞時,離心前應將棉塞上端用橡皮圈扎緊在試管外或用大頭針別住,以免離心時棉塞沉入管內。8. 應經常保持轉軸潤滑。 1.3 1.3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常用儀器及其使用要領 1

39、.3.10 1.3.10 天平天平(一)粗天平 粗天平又稱工業天平或藥物天平,是用于粗略稱量的儀器。常用的有100g、200g、500g、1000g四種,感量為千分之一,供配制普通試劑和粗略稱量之用。(二)電子天平 這類天平只有一個盤,構造比一般天平復雜,但使用起來卻十分方便。 返回 1.4 1.4 常用器皿常用器皿 1.4.1 1.4.1 常用的玻璃器皿常用的玻璃器皿 微生物實驗室常用的玻璃器皿見表1-1所示。 表1-1 常用的玻璃器皿 名稱規 格試 管18180mm,15150mm,10100mm,還有反應管(杜氏小管),以厚管壁為宜培養皿常用的培養皿直徑為900mm,高為15mm吸 管0

40、.1mL,0.2mL,0.5mL,1.0mL,5.0mL,10.0mL的刻度吸管量 筒10.0mL,50.0mL,100mL,500mL,1000mL漏 斗直徑3.0cm,6.0cm,10.0cm燒 杯50 mL,100mL,250 mL,500 mL,800 mL,1000 mL容量瓶各種容量試劑瓶各種容量(白色和棕色)滴 瓶一般用125mL(白色和棕色)載玻片2.5cm7.5cm,厚0.010.13cm蓋玻片1.8cm1.8cm,厚0.17cm干燥器不同直徑的普通干燥器 1.4 1.4 常用器皿常用器皿 1.4.2 1.4.2 常用的玻璃器皿的洗滌與消毒常用的玻璃器皿的洗滌與消毒 微生物學

41、實驗中常用的培養皿、試管和三角瓶等的洗滌、消毒質量,直接影響實驗結果,因此,這項工作不容忽視。(一)新玻璃器皿的洗滌法新購置的玻璃器皿含有游離堿,應用2%的鹽酸溶液浸泡數小時,再用水充分沖洗干凈。 1.4 1.4 常用器皿常用器皿 (二)含有瓊脂培養基的玻璃器皿的洗滌法 先用小刀或鐵絲將器皿中的瓊脂培養基刮下。如果瓊脂培養基已經干燥,可將器皿放在水中蒸煮,使瓊脂熔化后趁熱倒出,用水洗滌,并用刷子沾肥皂擦洗內壁,然后用自來水洗去肥皂。是否已將油垢完全除去,可以這樣檢查:即將瓶子或試管的外壁擦干,如果水在內壁是均勻地分布一薄層,可以認為是將油垢除去了。如果經過這樣洗滌的器皿,油垢還未洗凈,就需用洗滌液來清洗。 1.4 1.4 常用器皿常用器皿 (三)載玻片及蓋玻片的洗滌法 新載玻片和蓋玻片先在2%的鹽酸溶液中浸1h,以后用自來水沖洗23次,最后用蒸餾水換洗23次。也可用1%的洗衣粉洗滌,新載玻片用洗衣粉洗滌時,先將洗衣粉液煮沸,然后將要洗的新載玻片散入煮沸液中,持續煮沸1520min(注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