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4單元13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4單元13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4單元13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目標: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記述的葉圣陶先生的過人品性。           2、掌握本文對人物因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教學重點:1、領會本文行文平易、內涵深厚的寫作特點。          2、領會文中所記葉圣陶先生的語文觀點。 教學難點:學習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品德。教學方法:閱讀 講授   討論 

2、;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張愛玲的天才夢,從張愛玲的描述中我們感受到了她的天才和煩惱,她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對自我進行了剖析。我們呢?我們是否能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我們又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當你離別之時,你希望別人是怎樣評價你呢? 今天我們一起跟隨張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葉圣陶。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張愛玲的天才夢,從張愛玲的描述中我們感受到了她的天才和煩惱,她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對自我進行 了剖析。我們呢?我們是否能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我們又 想要成為一

3、個什么樣的人?當你離別之時, 你希望別人是怎樣評價你呢? 今天我們一起跟隨張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葉圣陶。新課學習:一、葉圣陶其人 葉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漢族人,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曾當過10年的小學語文教師。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葉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主要作品: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1923年),中國現代文

4、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1929年),短篇小說集隔膜(1922年)、火災(1923年)、線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厭集(1928年)等。在長期的編輯生涯中,先后主編或編輯過詩雜志、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月刊、開明少年、筆陣、國文雜志、中國作家等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經發現培養和舉薦過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出現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說家”。二、作者介紹 張中行,原名張璇,學名張璿,

5、河北省香河縣河北屯鄉石莊(今屬天津市武清區河北屯鎮)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合作編著有文言文選讀、文言讀本續編;編著有文言常識、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負暄瑣話等。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三、初讀課文 自由閱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攙和:chn huo 摻雜混合 東四八條:北京東城區胡同名 冗長:rng cháng (文章、講話等)廢話多,拉得很長,含貶義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極多,疊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沾溉:浸潤澆灌

6、 高文典冊:經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四、分析課文 根據課文內容,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什么?他主要選擇了哪些材料? 明確: 緣由:葉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給他寫紀念文。 選材:與作者相關的,不見于或不明顯見于高文典冊

7、的。2、本文記述了葉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別用了哪些事例來進行說明。 明確:待人厚,律己嚴。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復信 (4)第六自然段:會上發言 律己嚴: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則,鞠躬盡瘁 3、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來表述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的是什么?(用書上的原話回答) 明確:“寫話” 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4、為什么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應該受到高度重視,作者從哪些方面進行了論述? 明確:(1)從歷史來看,用白話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勢所趨,是

8、從理論到實踐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說是“不成問題”。 (2)從現實看,葉先生“寫話”主張是切中時癥的。 (時癥:脫離口語甚至有意遠離口語的文風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第1段):談寫作本文的緣由和選材。 第二部分(第2段):總寫葉圣陶先生的品德有過人之處。 第三部分(第3-6段):詳寫葉圣陶先生為人寬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從語文方面詳寫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另一面律己嚴。 第五部分(第11段):談學習和仿效葉先生品德的思考。 五、本文寫作特點 1、在感情表達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顯其真摯。 2、在人物刻畫方面,用具體的典型事例進行記敘,以小見大,凸顯出人物的精神風貌。 3、在文風方面:態度誠懇,敘述平實,語言樸素,所寫正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語,同時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轉換之處,下筆至簡,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又如“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些地方都是文意轉換的地方,而張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話就完成了轉折,簡潔有力,深顯功力。課堂小結: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 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寬以待人,嚴以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