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高考真題分類題庫2015年知識點10遺傳的基本規律含解析20190829223_第1頁
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高考真題分類題庫2015年知識點10遺傳的基本規律含解析20190829223_第2頁
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高考真題分類題庫2015年知識點10遺傳的基本規律含解析20190829223_第3頁
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高考真題分類題庫2015年知識點10遺傳的基本規律含解析20190829223_第4頁
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高考真題分類題庫2015年知識點10遺傳的基本規律含解析201908292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識點10 遺傳的基本規律1.(2015·江蘇高考·t4)下列關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現了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b.摩爾根等人以果蠅為研究材料,通過統計后代雌雄個體眼色性狀分離比,認同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c.赫爾希與蔡斯以噬菌體和細菌為研究材料,通過同位素示蹤技術區分蛋白質與dn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為研究材料,采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破譯了全部密碼子【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孟德爾與摩爾根的遺傳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和模型構建方法。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雜交的

2、方法,發現了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故a項正確。摩爾根等用果蠅進行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故b項正確。赫爾希與蔡斯利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故c項正確。沃森和克里克構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模型,卻沒有破譯全部密碼子,故d項錯誤。2.(2015·海南高考·t1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定律支持融合遺傳的觀點b.孟德爾定律描述的過程發生在有絲分裂中c.按照孟德爾定律,aabbccdd個體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種d.按照孟德爾定律,對aabbcc個體進行測交,測交子代基因型有8種【解題指南】(1)題干關鍵詞:“孟德爾定律”。(2)關鍵知

3、識:孟德爾定律的適用范圍、實質及應用。【解析】選d。本題考查孟德爾定律的有關知識。孟德爾定律的假設是遺傳因子獨立存在,互不融合,a項錯誤;孟德爾定律發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過程中,b項錯誤;基因型為aabbccdd個體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種,c項錯誤;對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測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種,d項正確。3.(2015·北京高考·t30)野生型果蠅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剛毛,而一只突變果蠅s的腹部卻生出長剛毛。研究者對果蠅s的突變進行了系列研究。用這兩種果蠅進行雜交實驗的結果見圖。

4、(1)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果蠅腹部的短剛毛和長剛毛是一對性狀,其中長剛毛是性性狀。圖中、基因型(相關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為。(2)實驗2結果顯示:與野生型不同的表現型有種。基因型為,在實驗2后代中該基因型的比例是。(3)根據果蠅和果蠅s基因型的差異,解釋導致前者胸部無剛毛、后者胸部有剛毛的原因:。(4)檢測發現突變基因轉錄的mrna相對分子質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測相關基因發生的變化為 。(5)實驗2中出現的胸部無剛毛的性狀不是由f1新發生突變的基因控制的。作出這一判斷的理由是:雖然胸部無剛毛是一個新出現的性狀,但,說明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不是一個新突變的基因?!窘忸}指南】隱含信息:顯性基因突變或隱

5、性基因突變,兩個顯性基因的共同作用?!窘馕觥勘绢}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突變。(1)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果蠅短剛毛與長剛毛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實驗2得到的后代性狀分離比31,可知該性狀由一對基因控制,且控制長剛毛的基因為顯性基因,圖中、基因型依次為aa、aa。(2)野生型果蠅的表現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剛毛,實驗2后代中出現的腹部有長剛毛和胸部無剛毛的性狀都是與野生型不同的表現型?;蛐蜑閍a,在實驗2后代中該基因型的比例是1/4。(3)由上述分析知,基因型為aa,表現為腹部有長剛毛且胸部無剛毛;果蠅s基因型為aa,表現為腹部有長剛毛,則腹部有長剛毛與基因a有關,但當兩個a基因同

6、時存在時,又會導致胸部無剛毛。(4)因為檢測發現突變基因轉錄的mrna相對分子質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測相關基因發生的改變是dna片段堿基對缺失,也就是核苷酸數量減少。(5)基因突變的特點是低頻性,新的突變基因經過個體繁殖后傳遞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現比例高達25%的該基因純合子。實驗2子代中胸部無剛毛的果蠅占1/4,明顯符合基因分離定律的比例,所以這應該是一個顯性純合子。答案:(1)相對顯aa、aa(2)2aa1/4(3)兩個a基因抑制胸部長出剛毛,只有一個a基因時無此效應 (4)核苷酸數量減少/缺失(5)新的突變基因經過個體繁殖后傳遞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現比例高達25%的該基因純合子4.(2015

7、·山東高考·t28)果蠅的長翅(a)對殘翅(a)為顯性、剛毛(b)對截毛(b)為顯性。為探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進行如下實驗。(1)若只根據實驗一,可以推斷出等位基因a、a位于染色體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染色體上。(填“?!薄皒”“y”或“x和y”)(2)實驗二中親本的基因型為;若只考慮果蠅的翅型性狀,在f2的長翅果蠅中,純合體(子)所占比例為。(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蠅與任何雌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果蠅的表現型都為剛毛。在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2中,符合上述條件的雄果蠅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別為和。(4)另用野生型灰體果蠅培育成兩個果蠅突變品系。兩個品系

8、都是由于常染色體上基因隱性突變所致,產生相似的體色表現型黑體。它們控制體色性狀的基因組成可能是:兩品系分別是由于d基因突變為d和d1基因所致,它們的基因組成如圖甲所示;一個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變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變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對隱性基因純合即為黑體,它們的基因組成如圖乙或圖丙所示。為探究這兩個品系的基因組成,請完成實驗設計及結果預測。(注:不考慮交叉互換) .用 為親本進行雜交,如果f1表現型為 ,則兩品系的基因組成如圖甲所示;否則,再用f1個體相互交配,獲得f2;.如果f2表現型及比例為,則兩品系的基因組成如圖乙所示;.如果f2表現型及比例為,則兩品系的基因組成如圖

9、丙所示?!窘馕觥?1)若實驗一為正交,則實驗二為反交。統計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無論正交和反交,f1都表現為長翅和剛毛,說明雙親都是純合子。若只研究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實驗一的f2中,雌果蠅和雄果蠅中的數量比都是31,據此可推斷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在實驗一中,f2的雌果蠅都表現為剛毛,雄果蠅的剛毛與截毛的數量比是11,表現出與性別相關聯,據此可推斷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體上。(2)在實驗二中,f2的雌果蠅的剛毛與截毛的數量比是11,雄果蠅全為剛毛,如果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體上,理論上實驗二的親本基因型應分別為xby、xbxb,f1的基因型為x

10、bxb、xby,進而推出在f2中,剛毛與截毛的數量比在雌果蠅和雄果蠅中都是11,理論值與實驗結果不符,說明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體上。由此可推知實驗二中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yb、aaxbxb。若只考慮果蠅的翅型性狀,則f1的基因型為aa,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其中基因型為aa和aa的果蠅均表現為長翅,所以在f2的長翅果蠅中,純合體(子)所占比例為1/3。(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蠅與任何雌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果蠅的表現型都為剛毛,則“某基因型的雄果蠅”的基因型應為xbyb或xbyb。在實驗一中,親本基因型分別為xbxb、xbyb,f1的基因型為xbxb、xbyb,f2的基

11、因型為xbxb、xbxb、xbyb、xbyb,四種基因型的個體數量相等,符合上述條件的雄果蠅在f2中所占比例為0;在實驗二中,親本基因型分別為xbyb、xbxb,f1的基因型為xbxb、xbyb,f2的基因型為xbxb、xbxb、xbyb、xbyb,四種基因型的個體數量相等,故符合上述條件的雄果蠅在f2中所占比例為1/2。(4).若兩品系的基因組成如圖甲所示,則品系1黑體的基因型為dd,品系2黑體的基因型為d1d1。用品系1和品系2為親本進行雜交,f1基因型為dd1,表現型為黑體。.若兩品系的基因組成如圖乙所示,則品系1黑體的基因型為ddee,品系2黑體的基因型為ddee。用品系1和品系2為親

12、本進行雜交,f1基因型為ddee,f1個體相互交配,f2的表現型為灰體(9 d_e_)黑體(3 dde_+3d_ee+1ddee)=97。.若兩品系的基因組成如圖丙所示,則品系1黑體的基因型為ddee,品系2黑體的基因型為ddee。用品系1和品系2為親本進行雜交,f1基因型為ddee,因d和e連鎖,d和e連鎖,所以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種,即de、de,它們之間的數量比為11,f1個體相互交配,f2的表現型為灰體(2ddee)黑體(1ddee+1ddee)=11。答案:(1)常xx和y(注:兩空可顛倒) (2)aaxbyb、aaxbxb(注:順序可顛倒)1/3 (3)01/2(4).品

13、系1和品系2(或兩個品系)黑體 .灰體黑體=97 .灰體黑體=115.(2015·福建高考·t27)鱒魚的眼球顏色和體表顏色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F以紅眼黃體鱒魚和黑眼黑體鱒魚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正交和反交結果相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1)在鱒魚體表顏色性狀中,顯性性狀是。親本中的紅眼黃體鱒魚的基因型是 。(2)已知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理論上f2還應該出現性狀的個體,但實際并未出現,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的個體本應該表現出該性狀,卻表現出黑眼黑體的性狀。(3)為驗證(2)中的推測,用親本中的紅眼黃體個體分別與f2中黑眼黑體個體雜

14、交,統計每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性狀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則該推測成立。(4)三倍體黑眼黃體鱒魚具有優良的品質??蒲腥藛T以親本中的黑眼黑體鱒魚為父本,以親本中的紅眼黃體鱒魚為母本,進行人工授精。用熱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級卵母細胞排出極體,受精卵最終發育成三倍體黑眼黃體鱒魚,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體鱒魚,導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魚苗均需重新育種?!窘忸}指南】(1)題干關鍵詞:“兩對等位基因”“正交和反交結果相同”“用熱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級卵母細胞排出極體”。(2)關鍵知識:顯隱性的判定方法、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與分析、減數分裂以及多倍體育種的方法。(3)解題思路:由f2中比例為9

15、34,推測f1基因型,再推測p基因型,判斷相關基因型與表現型?!窘馕觥勘绢}主要考查相對性狀、減數分裂、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等有關知識。(1)雜交實驗的正交和反交結果相同,判定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f1自交的子代f2中出現性狀分離,則眼球顏色性狀中黑色是顯性性狀,紅色是隱性性狀,體表顏色性狀中黃色是顯性性狀,黑色是隱性性狀。由f2中的性狀分離比為934和題干信息“鱒魚的眼球顏色和體表顏色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推知,每對相對性狀在f2中的性狀分離比都是31,故f1為黑眼黃體鱒魚的基因型為aabb;鱒魚親本雜交,f1不出現性狀分離現象,說明親本都是純合子,親本中的紅眼黃體的基因型是aabb

16、,黑眼黑體的基因型是aabb。(2)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理論上f2還應該出現紅眼黑體性狀的個體,基因型為aabb,占f2的1/16,但實際并未出現。理論上f2中黑眼黑體占3份,實際占了4份,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本應該表現出紅眼黑體性狀,卻表現出黑眼黑體的性狀。(3)假若(2)中的推測成立,f2中黑眼黑體個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種。若用親本中的紅眼黃體個體(基因型是aabb)分別與f2中黑眼黑體個體雜交,統計每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性狀及比例,那么,當f2中黑眼黑體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時,雜交后代的性狀全為黑眼黃體(基因型為aabb);當f2中黑眼黑

17、體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時,雜交后代的性狀及比例為黑眼黃體(基因型為aabb)紅眼黃體(基因型為aabb)=11;當f2中黑眼黑體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時,雜交后代的性狀全部為紅眼黃體(基因型為aabb)。(4)親本中的黑眼黑體鱒魚為父本(基因型是aabb),紅眼黃體鱒魚為母本(基因型是aabb),人工授精后用熱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級卵母細胞排出極體,則次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受精卵的基因型為aaabbb,最終發育成三倍體黑眼黃體鱒魚。由于三倍體鱒魚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聯會紊亂,難以產生正常配子,導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魚苗均需重新育種。答案:(1)黃體(或黃色)aabb (2)

18、紅眼黑體aabb(3)全部為紅眼黃體(4)aaabbb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難以產生正常配子(或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聯會紊亂,難以產生正常配子)6.(2015·全國卷·t32)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回答下列問題:(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為。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數量比為,a基因頻率為。(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

19、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窘忸}指南】(1)題干關鍵詞: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隨機交配。(2)隱含信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說明a基因純合致死?!窘馕觥?1)該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0.50.5=11。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a+a)×(a+a)1aa2aa1aa,則a的基因頻率為0.5。(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說明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不能存活,即a基因純合致死。第一代aaaa=

20、21,產生的配子比例為aa=12,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為11。答案:(1)111210.5 (2)a基因純合致死117.(2015·全國卷·t32)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能否確定該女孩的2個顯性基因a來自祖輩4人中的具體哪兩個人?為什么?

21、(2)如果這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那么可判斷該女孩兩個xa中的一個必然來自(填“祖父”或“祖母”),判斷依據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確定另一個xa來自外祖父還是外祖母?!窘忸}指南】(1)題干信息:無論該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題目中已經給出該女孩、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基因型。(2)關鍵知識:孩子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女兒的x染色體可能來自母親,也可能來自父親。【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受精作用、分離定律和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1)如果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女孩的基因型為aa,一個a來自父親,另一個a來自母親。其父親的a基因來自祖父或祖母,其祖父、祖母

22、的基因型均為aa,故無法確定。同理,也無法確定另一個a來自外祖父還是外祖母。(2)如果這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該女孩的一個xa來自父親,父親的xa來自祖母。該女孩的另一個xa來自母親,而其外祖父、外祖母均有xa,故無法確定來自誰。答案:(1)不能。女孩aa中的一個a必然來自父親,但因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無法確定父親傳給女兒的a是來自祖父還是祖母;另一個a必然來自母親,也無法確定母親傳給女兒的a是來自外祖父還是外祖母。(2)祖母該女孩的一個xa來自父親,而父親的xa一定來自祖母不能8.(2015·廣東高考·t28)下表為野生型和突變型果蠅的部分性狀。翅形復眼形狀體色

23、翅長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長突變型殘菱形灰短(1)由表可知,果蠅具有的特點,常用于遺傳學研究,摩爾根等人運用法,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2)果蠅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稱為。受精卵通過過程發育為幼蟲。(3)突變為果蠅的提供原材料。在果蠅的飼料中添加堿基類似物,發現子代突變型不僅僅限于表中所列性狀。說明基因突變具有的特點。(4)果蠅x染色體上的長翅基因(m)對短翅基因(m)是顯性。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f)純合時,僅使雌蠅轉化為不育的雄蠅。對雙雜合的雌蠅進行測交,f1中雌蠅的基因型有種,雄蠅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窘忸}指南】(1)表格信息:果蠅在翅形、復眼形狀、體色和翅長等方面具有相對性狀

24、。(2)關鍵知識:假說-演繹法在遺傳中的應用,突變的生物學意義以及特點,遺傳規律的應用?!窘馕觥勘绢}主要以果蠅為載體考查假說-演繹法、減數分裂、個體發育、突變的特點及意義、與遺傳規律相關的推斷和計算。(1)果蠅具有個體小、繁殖速度快、相對性狀多且易于區分的特點,常用于遺傳學的研究。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采用了與孟德爾相同的方法,即假說演繹法。(2)果蠅是雌雄異體的動物,其生殖細胞的產生是通過減數分裂實現的;果蠅完成受精后,受精卵經過細胞增殖和分化形成幼蟲。(3)突變包括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突變是不定向的,可為果蠅的進化提供原材料。(4)由題意可知,當基因f純合時,雌蠅轉化為不育的雄蠅,其

25、對應的基因型為ffxmxm、ffxmxm、ffxmxm。對雙雜合的雌蠅(ff xmxm)測交,用于測交的雄果蠅的基因型為ffxmy,后代出現8種基因型,依次是:ffxmxm、ff xmxm、ffxmy、ffxmy、ffxmxm、ff xmxm、ffxmy、ffxmy。子代雌果蠅的基因型共有2種(ffxmxm、ff xmxm),雄果蠅的表現型為:2長翅可育(ffxmy、ffxmy)2短翅可育(ffxmy、ffxmy)1長翅不育(ffxmxm)1短翅不育(ff xmxm)。答案:(1)變異多、性狀易區分假說演繹 (2)減數分裂細胞分裂和分化 (3)進化不定向性(4)2長翅可育短翅可育長翅不育:短翅

26、不育=22119.(2015·天津高考·t9)白粉菌和條銹菌能分別導致小麥感白粉病和條銹病,引起減產。采用適宜播種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麥a、b兩品種在不同播種方式下的試驗結果。試驗編號播種方式植株密度(×106株/公頃)a品種b品種白粉病感染程度條銹病感染程度單位面積產量單播40-+單播20-+混播22+單播04+-+單播02+-+注:“+”的數目表示感染程度或產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據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麥品種是,判斷依據是。(2)設計、兩組試驗,可探究 。(3)、三組相比,第組產量最高,原因是 。(4)小麥抗條銹病性狀由基因t

27、/t控制,抗白粉病性狀由基因r/r控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以a、b品種的植株為親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單株自交,收獲籽粒并分別播種于不同處理的試驗小區中,統計各區f3中的無病植株比例。結果如下表。據表推測,甲的基因型是,乙的基因型是,雙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無病植株的比例為 。【解題指南】(1)思維流程:根據性狀分離情況判斷顯隱性寫出親代、f1基因型根據f3的情況寫出自交的f2的個體基因型再計算。(2)關鍵知識:顯隱性判斷、基因型的書寫、分離比的計算。【解析】本題考查對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靈活運用。(1)由、單播a品種小麥均未感染白粉病,可知a品種小麥抗白粉病。(2)、兩組單播b品

28、種小麥但植株密度不同,可探究植株密度對b品種小麥感病程度及產量的影響。(3)、三組總植株密度相同,三者相比,第組產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麥感病程度下降。(4)根據甲自交后代非抗條銹病抗條銹病=7525=31可推知非抗條銹病為顯性性狀,抗條銹病為隱性性狀;根據乙自交后代結果同理推知抗白粉病為顯性性狀,非抗白粉病為隱性性狀。a、b兩品種的基因型分別是ttrr、ttrr,f1的基因型為ttrr,根據f2自交f3的性狀分離比推知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別是ttrr、ttrr、ttrr,雙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無病植株的基因型為ttrr或ttrr,比例為3/16。答案:(1)a、組小麥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

29、對b品種小麥感病程度及產量的影響(3)混播后小麥感病程度下降(4)ttrrttrr18.75%(或3/16)10.(2015·四川高考·t11)果蠅的黑身、灰身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1)實驗一:黑身雌蠅甲與灰身雄蠅乙雜交,f1全為灰身,f1隨機交配,f2雌雄果蠅表型比均為灰身黑身=31。果蠅體色性狀中,為顯性。f1的后代重新出現黑身的現象叫做;f2的灰身果蠅中,雜合子占。若一大群果蠅隨機交配,后代有9 900只灰身果蠅和100只黑身果蠅,則后代中bb的基因型頻率為。若該群體置于天然黑色環境中,灰身果蠅的比例會,這是的結果。(2)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r、r

30、)會影響黑身果蠅的體色深度。實驗二:黑身雌蠅丙(基因型同甲)與灰身雄蠅丁雜交,f1全為灰身,f1隨機交配,f2表型比為:雌蠅中灰身黑身=31;雄蠅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r、r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雄蠅丁的基因型為,f2中灰身雄蠅共有種基因型。現有一只黑身雌蠅(基因型同丙),其細胞(2n=8)中、號染色體發生如圖所示變異。變異細胞在減數分裂時,所有染色體同源區段須聯會且均相互分離,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該果蠅重復實驗二,則f1雌蠅的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有條染色體,f2的雄蠅中深黑身個體占?!窘忸}指南】(1)思維流程:實驗一體色遺傳方式  實驗二r、r影響黑身果蠅的體色深度遺

31、傳方式 實驗二相關基因型的推理  圖示信息 進一步判斷重復實驗二的結果(2)關鍵知識:基因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窘馕觥勘绢}考查對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兼顧考查獲取信息的能力。(1)f1的后代重新出現黑身的現象叫做性狀分離,新出現的性狀是隱性性狀,則黑身是隱性性狀,灰身是顯性性狀。f2中aaaaaa=121,灰身果蠅中,雜合子占2/3。由題意可知,隨機交配的后代中bb個體占1/100,根據遺傳平衡定律推知,b的頻率是0.1,b的頻率是0.9,則后代中bb的基因型頻率為2×0.1×0.9=0.18。若該群體置于天然黑色

32、環境中,灰身果蠅易被天敵發現捕食,比例會下降,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綜合題目信息可知,r、r影響f2中雄性黑身果蠅的體色深度,則這種影響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綜合分析,丙、丁的基因型分別是bbxrxr和bbxry,f1為bbxry和bbxrxr,f2中灰身雄蠅基因型為bbxry、bbxry、bbxry、bbxry。在圖示變異情況下,該黑身雌蠅產生的卵細胞基因型為b(r)bxr=11,果蠅丁產生的精子基因型為bxrby=11,f1基因型為b(r)bxrbbxrxrb(r)bybbxry=1111,減數分裂時連鎖的基因分到同一子細胞中,另兩個基因到另一子細胞中;f1雌蠅減數第一次分裂得到的次

33、級卵母細胞染色體數為4或3,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有8或6條染色體,f2的雄蠅中深黑身個體基因型應為bbxry,f1卵細胞基因型為bxr的可能性:1/2bbxrxr前提下b可能性為1/2,xr為1/2,1/2×1/2×1/2=1/8。同理,精子中含有b不含r(by)的可能性為1/4,故f2的雄蠅中深黑身個體占1/32。答案:(1)灰身性狀分離2/3 18%下降自然選擇(2)xbbxry48或61/3211.(2015·安徽高考·t31)已知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雞的羽毛顏色,bb為黑羽,bb為白羽,bb為藍羽;另一對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雞的小腿長度,clc為

34、短腿,cc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兩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一只黑羽短腿雞與一只白羽短腿雞交配,獲得f1。(1)f1的表現型及比例是。若讓f1中的兩只藍羽短腿雞交配,f2中出現種不同表現型,其中藍羽短腿雞所占比例為。(2)從交配結果可判斷cl和c的顯隱性關系,在決定小腿長度性狀上,cl是;在控制致死效應上,cl是。(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無色前體物質形成黑色素??蒲腥藛T對b和b基因進行測序并比較,發現b基因的編碼序列缺失一個堿基對。據此推測,b基因翻譯時,可能出現或,導致無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雞(zw型性別決定)中,有人發現少數雌雞的卵細胞不與精子結合,而與某一極體結合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