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學期古詩閱讀與理解匯集_第1頁
湘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學期古詩閱讀與理解匯集_第2頁
湘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學期古詩閱讀與理解匯集_第3頁
湘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學期古詩閱讀與理解匯集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湘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學期古詩閱讀與理解匯集班級:_ 姓名:_1. 讀古詩宿建德江,完成題目。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1這首詩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_。本詩題目的意思是_。詩的前兩句的大意是_2展開想象,詩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帶給讀者的感受是_3詩中側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句,側重敘事寫景的是第_、_句。整首詩表達了詩人_之情。2.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問題。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1對兩首詩歌的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2、 )A.“千里鶯啼綠映紅”一句,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的江南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特點。B.“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句,概括地寫出了千里江南樓臺掩映,春雨朦朧的特點。C.在山行中,詩人以“楓葉”自比,表達了珍惜生命,老而彌堅的人生態度。D.杜牧筆下,無論春秋,大自然都充滿了無限生機。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楓葉也比早春二月的鮮花更加美麗,更加鮮艷。2對兩首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A.有詩人認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實為 “十”字之誤用,因為“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這是很有見地的。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寫出了白云初現,縈繞山梁的情景,化靜為動,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C.江南春以虛實結合

3、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細雨朦朧,春意盎然的特征,寫得十分傳神。D.兩首詩都是寫景抒懷之作,所寫之景雖然不同,卻都顯得格調清新,充滿詩情畫意。3. 讀詩句,完成練習。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1)這兩句詩緊扣早春的特色之物_和_,表達了詩人_之情。(2)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這兩句詩所展示的畫面。_4. 閱讀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然后回答問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港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1對詩中劃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一朝雨”一詞寫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讓送別者感到很苦惱。B.'輕塵”寫雨后道路泥濘,送別者行走艱難。C.“客舍青青”是說客

4、人住的房間墻壁被涂成了青色。D.“柳色新”是說柳樹被雨水洗過后葉子更加青翠。2下面關于“勸君更盡一懷酒”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勸”字表現了送別者敬酒的誠懇。B.“更”字表現了送別者敬酒次數多。C.“盡”字表現了送別者的感情真摯。D.“一”字表現了送別者敬酒數量少。5. 閱讀理解。是誰的臉被卡出了深深的印記?穿上戰袍的他們,奮戰在一線,那最亮的星是白衣天使的眼,璀璨而閃亮。是誰的身影深夜仍舊屹立社區崗亭?手握體溫槍,逢車必查,逢人必檢,志愿者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是誰在流水線上將布料縫紉后不停安放?他們被通知提早復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著平凡而偉大的力量。是誰將大街消毒了一遍

5、又一遍?日常的工作已消耗大量體力,如今的工作又平添了一絲危險的氣息,但他們依然無悔地做著城市的美容師。是誰在這特殊時刻仍然選擇接單?疫情之下,他們頂著危險,毅然選擇跨上摩托,為那些不方便在外用餐的人們送來溫暖。是誰主動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站出來?又是誰奔走在大街小巷燃燒著自己的力量?每個時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他們在苦難來臨時總是一往無前!1下面這句詩的朗讀怎樣停頓比較合適?(   )A.是誰在流水線上將布料縫紉后不停安放?B.是誰在流水線上將布料縫紉后不停安放?2詩歌最后一小節應該用(   )的語氣朗讀。A.急促 B.激昂 C.悲傷 D.低沉3

6、詩歌寫道:“每個時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那詩歌中寫到哪些人?請予以補充。你想對“星光熠熠的人”說些什么呢?請選擇其中一個,寫一兩句話。_4下列對于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敘述,能引起讀者關注和共鳴。B.詩歌情感充沛,表達了對奮戰在防疫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崇高敬意。C.詩歌的語言特別寫意,運用了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藝術表現力。D.詩歌從視覺這一角度給我們描繪了戰疫人員的工作情景,仿佛一切都歷歷在目。5都說題目像一條紅線,串聯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請你結合詩歌內容,給這首詩歌取個題目。_6. 古詩閱讀。古詩一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

7、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古詩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1古詩一中體現早春的景物是_、_和_,詩二中體現早春的景物是_和_。2古詩一中描寫詩人想象的詩句是_,古詩二中描寫早春景色的詩句是_。3這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的喜悅和贊美之情,古詩一中詩人贊美的是_,古詩二中詩人贊美的是_。4古詩二中把_比作_,形象地寫出了景色的特點。7. 閱讀詞句,并完成練習。清平樂宋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_,_。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_,_。1補全詞句。2下列對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8、)A.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 B.喚取:呼喚,詢問。C.囀:鳥婉轉地鳴叫。 D.因風:因為風勢。3詞的上闋,一個“_”字直接道出了詞人的設想:有人知道春的去處,喚回來與自己同住。詞的下闋,通過黃鸝“_”,寫出春天已過,初夏已來。整首詞表達了詞人對春天的_之情。4在這首詞中,運用最明顯的修辭手法是_,將_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_的喜愛。5美好春光的流逝總是讓人感到無限惋惜和傷感,請你再寫出兩句類似的詩詞句。_8. 詩歌賞析。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1詩歌前兩句用_、_兩字點明仲春色;后兩句用_、_點明享受特權

9、的對象。2簡單分析詩歌暗寓諷喻的特色。_3今天人們用此詩中的_渲染的美麗景色。9.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1本詩的作者是唐代的“七絕圣手”_,盛唐時期著名的_詩人。2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請寫出三首(詩的題目即可)_3王昌齡送的人是_。10. 課內閱讀。_,花木成畦手自栽。_,兩山排闥送青來。1補充詩句。2“畦”指_,“排闥”指_。3這首詩中體現對仗的一句是_,_。11. 詩詞閱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回答問題。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10、。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么?請作簡要概括。_2上片“眼波橫”“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動人之處?“眉眼盈盈處”的豐富含意是什么?_3下片四句用了三個“春”字,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意?_12. 古詩詞閱讀。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1西江月選自_。作者_,字_,號_,_朝人。2解釋詞語。(1)別枝:_(2)聽取:_(3)見:_(4)社林:_3這首詞上下闋各描寫了什么景色?抒發了作者怎樣的心情?_13. 古詩閱讀。宿建德江(

11、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1判斷正誤,在正確的說法后面畫“”,錯的畫“×”。(1)從“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覺到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_)(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_)(3)詩中“煙渚”、“野曠”、“江清”讓人感到溫暖。 (_)2本文運用的寫作手法是(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抒情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個“愁”字,請寫出作者在愁什么。_14.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列各題。(一)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12、少樓臺煙雨中。(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1這兩首詩都是_代詩人_寫的,古詩(一)的題目是_,古詩(二)的題目是_。2解釋詩中加點的字詞。郭:_   坐:_   紅于:_3根據你對這兩首詩的理解作出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A“千里鶯啼綠映紅”一句,形象地描繪出春天江南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特點。(_)B“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句,概括地寫出了千里江南樓臺掩映,春雨迷蒙的特點。(_)C詩人筆下,無論春秋,大自然都充滿了無限生機。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楓葉,也比早春二月的鮮花更加美麗,更加鮮艷。(_)15.

13、 朗讀古詩采薇(節選),完成練習。采薇(節選)昔我往矣,_。今我來思,_。行道遲遲,_。我心傷悲,_。1將詩句補充完整。2理解詞語的意思。(1)依依:_。(2)霏霏:_。(3)昔:_。(4)遲遲:_。3對這首詩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是()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說出征時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條隨風搖擺不定的樣子,似乎是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說歸來時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行道遲遲”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來思”一句中的“思”是語助詞。4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這首詩運用了起興的手法。B.前四句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時和歸途中所見的不同景色對比,寫出了內心的傷悲。C.這首詩寫的是守邊戰士在歸途中的心情,通過詩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守邊時的苦況,對從軍生活的厭倦,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戀。D.“行道遲遲,載饑載渴”兩句是直接描寫,最后兩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特點。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