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鍍鎳缺陷介紹、分析及解決_第1頁
化學鍍鎳缺陷介紹、分析及解決_第2頁
化學鍍鎳缺陷介紹、分析及解決_第3頁
化學鍍鎳缺陷介紹、分析及解決_第4頁
化學鍍鎳缺陷介紹、分析及解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化學鍍鎳缺陷介紹、分析及解決 目錄序言第一部分 缺陷的分類第二部分 如何分析缺陷的類別第三部分 缺陷產生的原因第四部分 如何消除缺陷第五部分(補充)研磨及其前工段來料缺陷分析序言作為一名電鍍工作者,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缺陷,學會分析這些缺陷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不及時的分析出缺陷的成因,就難以找出消除缺陷的方法,那么缺陷就會繼續產生,甚至危及生產。打個比方,缺陷好比病人,而你是醫生,當病人來找你時,你首先要做的是通過望聞問切確定病人的病情(對于缺陷來說,就是觀察缺陷的外觀,確定缺陷產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確定缺陷產生的原因后,找出產生缺陷的地方加以改正),不同的病情下不同的藥(不同的缺

2、陷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診斷錯誤不但不會解決病情,還會加重病情(沒分析出缺陷產生的原因,那么缺陷就會繼續產生,甚至危及生產),合格的電鍍工作者應該能準確的判斷出缺陷產生的根源并加以改正。下文缺陷分析的方法不具有絕對性,例如A1,我們分析鍍前還是鍍后產生一般是看鍍后缺陷處有無瘤狀物,沒有一般認為是鍍前產生的,但一些比較輕微撞傷的鋁片,鍍后也看不見瘤狀物。所以,在實際生產中,缺陷分析的方法只具有參考性。 第一部分 缺陷的分類 總的說來,電鍍產生的缺陷分為電鍍前,電鍍過程中,電鍍后,共三大類,每大類下面有分有很多小類,下面一一介紹:電鍍前的缺陷可細分成上工裝、吊藍和前處理三塊。1:上工裝上工裝產生的缺

3、陷主要是內徑和外徑,表面較少見,內徑缺陷可由裝掛臂,定位桿和掛桿產生。其中:裝掛臂可以產生內徑B1,內徑C9和表面B1。內徑B1(圖例1-1)為靠內徑0.5CM內,一條或數條不超過0.5CM的不平行于圓周切線的直線擦傷。裝掛臂產生的C9(圖例1-2)位于盤片內徑的兩個點,該兩點與圓心的夾角在90度左右。表面B1(圖例1-3)為基本指向圓心的貫穿內外徑的較長直線,定位桿可以產生A1,C2,C9等缺陷,輕微的產生A1和C9,重的不僅產生A1和C9,還會產生C2。掛桿產生的缺陷和定位桿基本一致。圖例1-1裝掛臂內徑B1 圖例1-2裝掛臂產生的C9 圖例1-3 裝掛臂表面B12:吊藍吊藍本身,掛桿和穿

4、桿都有可能產生缺陷,其中:吊藍可以產生A1,吊藍產生的A1位于盤片的內徑,有一個或數個撞痕。掛桿和穿桿可以產生B1,該類B1內外徑都會有,一般缺陷離內徑邊緣和外徑邊緣都在1CM以內。有時為斷斷續續的弧狀,嚴重的為一整圈,如下圖紅色線條:圖例1-4較輕微的內外徑B1 圖例1-1嚴重的內徑B13:前處理前處理沒有過好,可以產生C3,C6,C10,CX等缺陷。:電鍍時的缺陷 電鍍時可產生A2,A3,C3,C10等缺陷。:電鍍后的缺陷電鍍后產生的缺陷的機會很多,象后處理,下工裝,甩干倉,退火爐等都可產生缺陷,0主要的缺陷有A1,B1,C4等。第二部分 如何分析缺陷的類別 缺陷的類別多種多類,又經常互相

5、影響,作為一名優秀的工作者,要具有象福爾摩司那樣的偵探本領,一張有缺陷的盤片猶如案發現場,你所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利用智慧和經驗,撥開層層迷霧,最終找到事實的真相。分析缺陷我們常常要通過各種工具和實驗來找出缺陷的成因,因為石巖FA儀器匱乏,所以顯微鏡是我們最主要的分析工具。電鍍絕大部分缺陷是由SPC和PQC反饋,還有一小部分為PQA退料和拋光退料,以下對鍍鎳后反饋的缺陷的類別作進一步的探討,鎳片通過顯微鏡分析只能得到缺陷產生的三個范圍,即:電鍍后產生的缺陷,電鍍前精磨后產生的缺陷,精磨前產生的缺陷。缺陷一般按下面的流程來分析:首先判別是鍍前還是鍍后產生,如果是鍍后產生的,分析鍍后各工序

6、,找出產生的可能原因,如果是鍍前產生,則還要進一步分析缺陷是那個工序產生,若分析為精磨之后電鍍之前產生,則分析鍍前各工序,找出產生的可能原因,若分析為精磨之前產生,則將缺陷交由研磨工程分析,若分析為ID/OD產生,則將缺陷交由ID/OD工程分析,分析步驟見下圖例: 品質監控發現缺陷陷判斷是否鍍后是分析鍍后各工序,找出產生的可能原因否判斷是否精磨后是分析鍍前各工序,找出產生的可能原因否若分析為精磨之前產生,則將缺陷交由研磨工程分析,若分析為ID/OD產生,則將缺陷交由ID/OD工程分析注意:因為精磨后電鍍前還包括研磨的兩道后續工序,即擦洗和甩干,擦洗是鋁片精磨后,經過擦洗機將表面擦洗干凈,甩干是

7、鋁片擦洗干凈后,通過甩干倉將表面的水分去除,所以,精磨之后電鍍之前產生的缺陷不能簡單的一概認為是前處理和上工裝產生,這種缺陷會有一部分為研磨的兩道后續工序產生,關于如何分析是不是擦洗和甩干過程造成的缺陷,下面的部分會有介紹,下面就常見的缺陷來做詳細的介紹:A1拿到一片A1,首先要確定該缺陷是鍍前還是鍍后產生,電鍍瘤是分析鍍前還是鍍后的重要手段,何為電鍍瘤,它是鍍鎳過程是由于鎳的不規則沉積所造成的,鍍出的鎳層處表面呈現圓形的或近似圓形的小的突起,有的時候是一兩個點,有的時候是一大片,那為什么又會產生電鍍瘤呢,這首先要從化學鍍和電鍍說起,化學鍍相比電鍍鎳最大的優勢就是化學鍍可以十分均勻的鍍在工件表

8、面,這一點電鍍是無法比擬的,所以,工件表面的平整直接決定了化學鍍鎳后鎳層的平整度,鋁片的來料要經過ID/OD,粗磨和精磨三大主要步驟,其中ID/OD是使內外徑倒角面和內外徑端面達到標準尺寸并使它們的表面平整,粗磨主要是使鋁片的厚度達到標準尺寸,精磨主要是使是鋁片的上下兩面的表面的平整度達到規定的要求,所以從研磨轉來電鍍的鋁片表面是很平整的,當表面受到異物撞擊后,鋁層表面就會出現裂紋,為了加深大家對這種裂紋的認識,大家可以自己做實驗,找一跟比較粗的鋁絲或鋼絲,然后固定一個點反復繞幾次,我們就會發現這個點表面的裂紋,或者去看看SPC測結合力的盤片,掰彎的部分就會出現裂紋,這幾種裂紋大致是一樣的,不

9、過由于實際生產中鋁片沒有受到那么大的外力,所以在顯微鏡下也不一定看的見裂紋,這并不代表沒有裂紋,而是裂紋太小,在鍍鎳時,由于鎳層不斷的累積,會在缺陷處互相擠壓,這種擠壓會把這種裂紋的表觀放大,放大的結果就形成了瘤,業界稱之為電鍍瘤。怎樣來觀察缺陷有沒有電鍍瘤呢,我們需先在顯微鏡下觀察,用顯微鏡的500倍觀察缺陷處,如果缺陷處有瘤狀物,可以確定該缺陷是電鍍之前產生,有些輕微的A1放大到500倍不一定看的見電鍍瘤,有時需放大1000倍來進行觀察才能看的比較明顯。電鍍瘤是分析鍍前還是鍍后的重要依據,但不是絕對的依據,換而言之,就是說有電鍍瘤的缺陷必定是電鍍前鋁片受傷所致,沒有電鍍瘤(不一定沒有,可能

10、瘤點較少,較小或者分散給人造成誤判)并不能得出任何結論,產生這種鍍前的而又沒有電鍍瘤的情況可能是撞擊鋁片的異物較軟,且力度較小所致,通過實驗,發現鋁片較輕微的A1其鍍后的瘤表現為較少,較小或者分散,這種瘤不足以斷定是鍍前產生,這就需要其他方法來判別,下圖是一張比較明顯的A1,在顯微鏡放大200倍就十分清楚的看見電鍍瘤,該瘤表現為較大的塊狀集中堆積在一起,堆積物上可看見圓形的小瘤,其他更多的關于A1的圖片可在FtmagfileENG2plateExpansion Plan培訓資料缺陷分析資料缺陷圖片 這個路徑下找到,另外,缺陷處有無凸起和精磨紋有無斷開也是分析A1的重要手段,將確認為電鍍前造成的

11、缺陷處鎳層腐蝕掉后,如果缺陷處明顯高于表面,則基本上認為是精磨后產生,因為如果是精磨前產生,在精磨時會把突起的部分磨掉,很多表面缺陷比如B1,A2,C2等都會運用這條規律來判斷缺陷是精磨前還是精磨后產生,一般情況下鍍后產生的缺陷腐蝕掉鎳層后精磨紋路完好,當然也有例外,如果鎳片缺陷較深,也會使精磨紋斷開,所以分析缺陷不能機械的簡單的憑一兩條現象就枉下斷定,分析缺陷一定要有全局觀,要綜合來分析問題.A2拿到一片A2,也要首先分析該缺陷是鍍前還是鍍后產生,同A1一樣,先看鎳片上有沒有電鍍瘤,如果有則可判斷為鍍前產生,然后再分析是不是精磨前產生,注意:要確定是不是精磨前產生一定要將鎳層腐蝕掉來觀察鋁片

12、,因為有時精磨前的A2鍍后會有突起,給人以假想認為是精磨后產生,如下面的這張圖,拍的是鎳片的200倍圖片,通過200倍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缺陷左側有明顯的看起來很亮的突起,就貿然得出該缺陷是精磨后產生,這時我們不能得出任何結論,需將該缺陷放大500倍,可看到以下圖片:在500倍的顯微鏡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電鍍瘤,到這一步我們只能確定該缺陷是電鍍前產生,而不能得出是精磨后電鍍前產生的結論,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將鎳層腐蝕掉,觀察腐蝕掉鎳層處的鋁片,下圖就是腐蝕掉鎳層處的鋁片上放大200倍的缺陷圖:觀察鋁片上的缺陷的周圍,沒有看見有突起的部分,缺陷部分沒有高于鋁片的突起,而且可以看見精磨紋路是貫穿缺陷處

13、的,通過這張圖,我們就可以得出該缺陷是精磨前產生的結論。A3對于A3,我們可以借助于肉眼觀察,或者借助于ZYGO機觀察,該類缺陷在顯微鏡下是無法看見的,因為它是由于局部鎳層偏薄所至,該類缺陷只有靠內徑的部分才會有,對于這種缺陷一般是用肉眼觀察,具體觀察方法是斜拿盤片,然后對著光源,上下擺動并旋轉盤片,仔細觀察盤片的內徑區域,可以隱約的在靠近內徑約5mm的地方看見象月牙狀的陰影。如下圖紅色部分所示: B1 B1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缺陷,占總缺陷的比例相當高,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產生B1,請看下圖;這張圖片是放大50倍的鎳片,在50倍下觀察得不出判斷性的結論,這時我們將該缺陷放大200倍觀察,可以觀察到

14、下圖:從這張200倍的圖片可以看見缺陷處有小的電鍍瘤,我們再將此缺置于500倍下觀察,可以看見下面的圖片:從這張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見缺陷處被電鍍瘤所包圍,可以判定該缺陷是電鍍之前損傷,接下來我們再來判斷該缺陷是不是精磨產生,要看是不是精磨之前產生就一定要觀察鋁片,我們用腐蝕液將缺陷處的鎳層腐蝕掉觀察鋁片表面,下圖就是該缺陷腐蝕后50倍的圖片:通過這張圖可以發現缺陷將研磨紋斬斷,且缺陷周圍沒有突起,可以判定該缺陷是精磨前產生。腐蝕盤片時注意不要長時間的腐蝕,已腐蝕掉缺陷處的鎳層為止過長時間的腐蝕會破壞掉鋁層,從而使我們無法判斷缺陷的成因,下圖就是一張過腐蝕的圖片,通過這張圖可以看見,鋁片表面已

15、被腐蝕的坑坑洼洼,研磨紋路也被大部分被腐蝕,被腐蝕的鋁片肉眼觀察看起來很模糊,發蒙,不象正常鋁片那樣亮,關于腐蝕盤片的技巧,大家可以多動動手,我們觀察鋁片主要是看精磨紋路,精磨紋路是怎么產生的呢,鋁片精磨是由磨石與鋁片在加壓的情況下互相摩擦產生,就象我們家里的菜刀鈍了,用磨刀石去磨刀一樣,我們的鋁片就是菜刀,磨石就是磨刀石,磨石是由極細的磨料壓制而成,由于有些磨料的顆粒直徑較大,在磨石上這種粗的顆粒是突出磨石表面的,這種突出磨石表面的顆粒與鋁片摩擦時,由于磨石的硬度比鋁片高,當磨石與鋁片緊挨在一起時,這種粗的磨石顆粒就會陷入鋁片,通過旋轉摩擦,就會產生一條一條凹下去的粗細不等的精磨紋路,下圖是一張放大1000倍的精磨鋁片: 圖中的線條就是精磨紋路,精磨紋路都是凹進表面的,C2 這是一種比較好判斷的缺陷,如果盤片一面凹下去,而另一面凸起來,可判定該缺陷是精磨后產生,再通過顯微鏡觀察缺陷處有無電鍍瘤,有則為電鍍之前產生,沒有則為電鍍后產生;如果盤片一面凹下去,而另一面是平的,觀察凹下去部分的圖片可看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