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間設計讀后感_7884_第1頁
外部空間設計讀后感_7884_第2頁
外部空間設計讀后感_7884_第3頁
外部空間設計讀后感_7884_第4頁
外部空間設計讀后感_788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引言】外部空間設計是日本著名建筑師蘆原義信的作品,1975 年由日本彰國社出版。蘆原義信1942 年畢業于東京大學,現任東京大學教授,并開設有蘆原義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設計了1967 年蒙特利爾國際博覽會日本館、駒澤公園奧林匹克體育館建筑等。1960年起,他即開始研究外部空間問題,為此曾兩度到意大利考查。在本書中,他通過對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間,提出了積極空間、消極空間、加法空間、減法空間等一系列饒有興趣的概念,并結合建筑實例,對庭園、廣場等外部空間設計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讀書就得有所得、有所收獲,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讀懂了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在頭腦中形成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樣才有價值

2、。下面就談談我讀蘆原義信的外部空間的設計一書的所感所想,還有所得。這本書是有關外部空間設計的,而不是室內空間或是單獨的一幢建筑的平面布置,它是有關建筑之外的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空間的設計。那么,究竟什么是外部空間呢?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來說, 空間基本上是由一個物體同感覺它的人之間產生的相互關系所形成的。老子說得好:“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實際上,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質也不再是土,在它當中產生了“無”的空間。外部空間首先是從在自然當中限定自然開始的。外部空間是從自然當中由框框所劃定的空間, 與無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間

3、是由人創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環境,是比自然更有意義的空間。所以,外部空間設計,也就是創造這種有意義的空間的技術。由于被框框所包圍,外部空間建立起從框框向內的向心秩序,在該框框中創造出滿足人的意圖和功能的積極空間。相對的,自然是無限延伸的離心空間,可以把它認為是消極空間。由于外部空間不是無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沒有屋頂的建筑” ,所以平面布置(平面規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對什么地方布置什么要充分進行研究。因為是以二要素進行設計,所以無論對地面還是墻壁,都應進行仔細推敲。比如材質,墻高與視線高度的關系,樹木、水、石的運用,向陽空間和背陽空間,照明設計等等。往往,建筑師對自己設計的建筑所占據的空間十分關心

4、,這是自然的,可是,就連就連建筑沒有占據的逆空間,也要同樣程度的關心。換句話說,把建筑周圍作為積極空間設計時,或再換句話說,把整個用地作為一幢建筑來考慮設計時,可以說這才是外部空間設計的開始。上面提到了積極空間和消極空間,現在來深入探討一下。對某對象A ,把包圍它的空間B 作為充實的內容考慮時,B 對 A可認為是積極的( Positive ),這里稱 B 為對 A 的積極空間( P Space)。而當考慮包圍對象A 的空間是自然的非人工意圖的空間時,B 對 A 可以認為是消極的(Negative ),稱 B 為對 A 的消極空間( N-Space)。所謂空間的積極性,就意味著空間滿足人的意圖,

5、或者說有計劃性。所謂計劃,對空間論來說, 那就是首先確定外圍邊框并向內側去整頓秩序的觀點 。而所謂空間的消極性,是指空間是自然發生的,是無計劃的。所謂無計劃性,對空間論來說,那就是從內側向外增加擴散性。因而前者是具有收斂性的,后者是具有擴散性的。那么,這個積極空間與消極空間的概念,運用到實際建筑上來看,是怎樣的情況呢?對象 A 如果是方尖碑或雕塑那樣的中心性物體,并且是在無限延伸的自然環境中,對于對象 A 來說,周圍就可以視為消極空間。這種場合,對象A 也可以說就是唯一的、紀念性的。如果把A 假設為柱子或暖爐等獨立的物體,因其周圍的居住空間在三次元方面是充實的東西, 所以可以認為是積極空間。

6、根據這一意義, 建筑的室內空間可以說是具有內部功能的積極空間。其次,上圖 /中的對象A1 、 A2 、 A3 若作為一幢幢建筑來考慮,這就相當于自然發生發展的沿路村落,它周圍的空間是無限的、擴散的,可視為消極空間。這樣的空間根據需要逐步不規則的發展擴大,既有導向無計劃性混亂狀態的情況,也有根據計劃而產生出往往被忽略了的人性的情況。上圖中, 建筑群外部具有油畫背景般的充實空間,該空間包含了人的意圖和計劃性,可以作為積極空間來考慮。外圍具有整整齊齊的邊框,不能再向外延伸,因而有待內部的高度功能化,外部空間就是在這里形成的。如右圖那樣,就連對象A1 存在著充實的 P1 空間的情況下,其邊框之外也還進

7、一步存在著 N1 空間。如果其周圍的N1 空間可以 P 化,那么,曾為 N1 空間的位置就成為P2 空間。但是,在P2 空間之外仍進一步存在著N2空間。這樣的反復是永遠繼續的。對我們建筑師來說, 應當預計到在什么地方設大致的界限,這在外部空間設計上成為重要課題。過大的考慮它的范圍,就成了城市規劃、地區規劃、國土規劃乃至宇宙規劃 ,是遠遠地超出了建筑家經管地范圍了。通過以上的介紹, 我們已經知道了外部空間的概念以及積極空間和消極空間,接下來,對外部空間的要素及其擴展談點個人心得:尺度一般認為,人的眼睛以大約60°頂角的圓錐為視野范圍,熟視時成為1°的圓錐。根據海吉曼( Wer

8、ner Hegemann)與匹茲( Elbert Peets)的美國維特魯威城市規劃建筑師手冊 ,如果相距不到建筑高度(H) 2 倍的距離( D),就不能看到建筑整體。亦即 tg1 1/2,仰角 1 27°。若從看單幢建筑進而為看一群建筑時,一般認為距離為D 3H ,亦即 tg 21/3,仰角 2 18°。卡米洛·希泰(CamilloSitte)做了有關廣場大小的闡述,按照他的說法,廣場寬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過其高度的 2 倍。用前面的公式表示則為 1 D/H 2。當 D/H 1 時,從廣場來說,成了建筑與建筑相互干涉過強的空間。 D/H

9、 2 時,則有點過于分離, 作為廣場的封閉性就不起作用了。 D/H 在 1 與 2 之間時空間平衡, 是最緊湊的尺寸。當設計外部空間時,它的尺度同室內設計是有一些差別的。因此,作者提出外部空間的第一假說: 外部空間可以采用內部空間尺寸8 10 倍的尺度, 稱之為 “十分之一理論” ( One tenth theory )。當創造空間時, 不管是內部空間還是外部空間, 總希望有個作為依據的尺寸系列, 對實際搞建筑設計的人來說, 這恐怕是很自然的吧, 特別是當設計外部空間時, 因為尺寸往往是漠然的, 所以作為實感而預先掌握尺寸系列是很有益處的。 因此,作者提出外部空間的第二假說:外部空間可以采用一

10、行程為 2025 米的模數,稱之為“外部模數理論” 。關于外部空間,實際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 25 米,或是有重復的節奏感,或是材質有變化,或是地面高差有變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間里也可以打破其單調,有時會一下子生動起來。這個模數太小了不行,太大了也不行。一般看來,可以識別人臉的距離70 80尺剛好與這個2025 米吻合,是適用的尺寸。英質感在外部空間設計中,距離和質感是極其重要的設計重點。預先了解從什么距離如何可以看清材料, 才能選擇適于各個不同距離的材質, 這在提高外部空間的質量上是有利的。對于外部空間的距離與質感的關系,我們可以作如下的探討:就象下面一連串圖片所看到的,以直徑約3 厘米的

11、連接模板的錐體的圓痕為中心,從距離 60 厘米處開始觀察。在大約2.4 米距離,模板的圓痕清晰可見,有效果。再遠一些,超過相當前述一行程的20 25 米,現澆混凝土那種質感的妙處就逐漸看不到了。當距離在30米以外時,質感就完全看不到了。距離60 米以上時,與其說質感成問題勿寧說作為面的存在開始成問題了。在下面的一連串圖片中,再進行稍稍不同的觀察。首先從60 厘米距離開始。在2.4 米、3.6 米處,現澆混凝土的模板跡印清晰可見。在這個實例中,按不規則的間隔留有3 厘米深的縱向溝槽。從3.6 米處的圖片開始,這個溝槽清楚的出現了。如前所述,在20 25 米以外,現澆混凝土的質感就消失了,重復運用

12、的縱向溝槽在整個墻面構成上,開始帶來視覺效果。在 48 60 米處,這些按不規則間隔設置的槽溝特別有效地在起作用。距離120 米以外時,以槽溝構成地質感也失效了,作為面地存在開始大大加強。以上說了什么是外部空間以及構成外部空間設計的要素,作為一個建筑師,最關注的是怎樣去做外部空間,它的設計手法有哪些?別著急,接下來,讓我為你細細道來:外部空間的布局當開始外部空間設計時,有些什么手法呢?我總結如下:“平面布局” 是對該空間所要求的用途進行分析, 并確定相應的領域。 這是外部空間設計的重點。外部空間將領域大致分類,可以分為只限于人的領域和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領域。在只為人提供的這一空間里, 人

13、們是要進行種種活動的。 大致可分為運動空間和停滯空間,姑且稱之為 M 空間( SM )和 S 空間( SS)。SS 的要求:用于靜坐、眺望景色 等時,應設置長椅、綠蔭、照明燈具、風景點等;用于合唱、討論時。地面或是有高差變化,或是背后有墻壁而圍成的空間。SM 的要求:平坦、無障礙物、寬闊,能巧妙過渡到SS 的狀況。外部空間設計要盡可能賦予該空間以明確的用途,根據這一前提來確定空間的大小、鋪裝的質感、墻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在外部空間布局上帶有方向性時, 希望在盡端配置具有某種吸引力的內容。 只有外部空間有了目標,途中的空間才產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間有了吸引力,目標也就更加突出,它們是可以產生

14、這樣的相互作用的。這里有兩個實際的問題:外部空間滲透到建筑內部的設計方法和外部空間布局中的空間大小問題。在空間大小問題中,人作為步行者活動時,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離為300 米,超過它時, 根據天氣情況而希望乘坐交通工具的距離為500 米,再超過它時, 一般可以說就超過建筑式的尺度了。大體上,作為人的領域而得體的規模,可考慮為500 米見方。總之,能看清人存在的最大距離為1200 米,不管什么樣的空間,只要超過1 英里( 1600 米)時,作為城市景觀來說,可以說是過大了。空間的封閉當進行外部空間布局時, 有一種為各個空間帶來一定程度封閉性, 向心性地調整空間秩序的方法。為此,就應當注意墻的配

15、置及其造型。一般來說,沿著棋盤式道路修建建筑時,建筑物轉角成為以直角突出到道路上的陽角。而且, 如左圖所示, 即使在創造連一幢建筑都不修建的外部空間時, 外部空間的轉角也會出現縱向缺口,從空間的封閉性來說效果較差。相對地,在保持轉角而創造陰角空間時,即可大大加強空間的封閉性。在談封閉性這個問題的時候, 研究一下墻壁高度是很有意義的。 墻的高度與人眼睛的高度有密切關系。在 30cm 高度,作為墻壁只是達到勉強能區別領域的程度,幾乎沒有封閉性。不過,由于它剛好成為憩坐或擱腳的高度,而帶來極非正式的印象。在 60cm 高度時,基本上與30cm 高的情況相同,剛好是希望憑靠休息的大致尺寸。就是 90c

16、m 高度,也是大體相同的。當達到 1.2m 時,身體的大部分逐漸看不到了,產生出一種安心感,與此同時,作為劃分空間的隔斷性加強起來了,在視覺上仍有充分的連續性。達到 1.5m 時,除頭部之外身體都被遮擋了,產生了相當的封閉性。當達到 1.8m 以上時,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一下子產生出封閉性。就像這樣,所謂封閉性就是由比人高的墻壁隔斷了地面的連續性時所產生的。外部空間的層次在外部空間構成當中, 都要考慮順序。 建立秩序的方法之一, 就是根據用途和功能來確定空間的領域。外部空間的序列外部空間設計中, 西歐技法與日本技法常有的區別在于: 一個是從一開始就一覽無余地看到對象的全貌, 一個是有控制地一點一

17、點給人看到。 當設計外部空間時, 一開始就給人看到全貌,給人們以強烈印象和標志,這是一種方法;而有節制地不大給人看到全貌,一面使人有種種期待, 一面采取可以一點一點掌握空間的布置, 這也是一種方法。 如果進一步把兩者并用,一方面帶來強烈印象,一方面又能創造充實豐富的空間,又有什么不好呢?其他手法A. 有效地利用地面的高差。 這里想談一談聯系高差的室外踏步及斜道。 外部空間的踏步最好寬度較大, 人們能充裕地交錯通過, 而且,踏步高度與室內相同或是根據情況低一些較好,踏面則希望做得比室內寬些。B.關于物體的邊緣。 在外部空間中, 因為往往比內部空間有更開闊的視野,所以必須特別注意線的“通暢” 。1

18、.材料:用于邊緣的材料,應當是比用于中間鋪裝面更加高級的材料,希望比用于中間的材料或是更規整,或更堅硬,或吸水性更小,總之在材料上更高級。 2. 鋪裝:在外部空間構成上,應當是等間隔的,或是在一條直線上整整齊齊排列的。C.外部空間中水的處理:靜水可產生倒影,使空間顯得格外深遠。動水有流水及噴水。流水低淺地使用, 可在視覺上保持空間的聯系, 同時又能劃定空間與空間的界線。 水的有趣的用法,就是在空間布局使說過的那種不希望人進入的地方,以水面來處理。就如印度泰姬·瑪哈爾陵前面的水面處理。最后談點空間秩序的建立的問題:1.加法創造空間與減法創造的空間就象既有用某些材料堆砌而成的雕刻, 也有從石頭或木塊上砍掉不需要的部分而做成的雕刻一樣, 建筑空間也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把重點放在從內部建立秩序離心式地修建建筑上, 一種是把重點放在從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修建建筑上。加法創造地建筑, 它的規模自然有限, 超過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