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手法肌力評定在特定體位下讓患者作標準動作,通過觸摸肌腹、觀察肌肉對抗肢體自身重力及由檢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觀察患者完成動作的能力,從而評定患者的肌力。(1)程序:正確擺放患者的體位及被檢測部位的位置。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測試部位,近端肢體固定。檢查測試部位的輪廓,比較兩側肢體同名肌的對稱性,必要時測量兩側肢體的周徑大小。上肢、下肢及軀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檢查方法見表1、表2、表3。(2)基本原則:依據評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與健側對照進行判斷。依據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對抗重力(垂直運動)運動進行判斷。依據肌肉能否作全范圍的運動進行判斷。如肌肉收縮不能引起關節活動時,依靠目測或觸診肌肉有無收縮進行判斷。(
2、3)評定標準:如能完成運動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與健側相近,為5級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為4級肌力;能對抗并僅能抵抗肢體自身重量完成動作,為3級肌力;如不能克服肢體自身重量完成運動,但能在水平面上、無負荷下完成運動,為2級肌力;如無明顯運動可見,但能觸到肌肉收縮,為1級肌力;如無可感覺到的肌肉收縮,則為0級肌力。在手法肌力評定中,可根據檢查情況使用“”或“”號。常用手法肌力檢查的評定標準見表4。(4)注意事項:檢查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步驟、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緊張,取得最大合作。為了準確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應首先檢查健側同名肌。保持正確的檢測位置,以確保正確判斷肌力的級別。防止替代動作出現錯誤
3、的肌力評定。施加阻力時,要注意阻力的方向應盡可能與肌肉或肌群牽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點,應在肌肉附著處的遠端部位上。在消除重力影響方面,可采用讓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動;或用懸吊帶將測試部位吊起懸空,隨肌肉活動而同步地作水平運動。檢查中如有疼痛、腫脹或痙攣,應在結果記錄中注明。盡可能在同一體位完成所需檢查的肌力情況,以減少患者因不斷變換體位帶來的不便。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損傷所致的痙攣性癱瘓不宜進行手法肌力檢查。7.2 2.器械肌力測定肌力達3級以上時,可用專門的器械進行肌力檢查,這種測試可取得較精確的定量數據,根據測試時肌肉的不同收縮方式分為以下3種肌力評定方法。(1)等長肌力測
4、定:在標準姿位下用不同的測力器測定一組肌群在等長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檢查方法有:握力測定:用握力計進行測試,測試時上肢在體側下垂,握力計表面向外,將把手調節至適當寬度,重復測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數評定。握力指數握力(kg)/體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數大于50%為正常。捏力測定:用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捏壓握力計或捏力計即可測定捏力的大小,該測試反映拇對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約為握力的30%。背拉力測定:用拉力計測定,測試時雙膝伸直,將把手調節到膝關節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動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數評定。拉力指數拉力(k
5、g)/體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數正常值:男性為105%200%,女性為100%150%。注意:此測試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癥狀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質疏松患者。四肢大關節肌肉測定:用等速測力儀測定,測試時將測試程序設定為等長測試模式(運動速度為0°/s),以測定一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維持時間及其他肌肉功能相關參數。(2)等張肌力測定:在標準姿位下測定一組肌群在作等張收縮時能使關節作全幅度運動時的最大阻力。運動負荷:啞鈴、砂袋、杠鈴片或其他定量負重的運動器械。測試指標:以試舉重物進行測試,作1次運動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稱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
6、0次連續運動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為10次最大阻力(10RM)。注意事項:進行等張肌力測試時須對試用阻力作適當估計,若多次反復試舉,宜使肌肉產生疲勞,影響測試結果。(3)等速肌力測定:運用等速測試儀器可以測定肌肉在進行等速運動時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測定范圍包括四肢大關節運動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運動功能評定、運動系統傷病的輔助診斷及療效評價的準確指標。測試儀器:采用專門的等速測試儀器。程序:A.測試前準備:開機,校準儀器。B.測試體位:根據測試要求,擺放患者體位,對患者進行良好固定。C.調節測試儀器:根據不同測試肌群,調節儀器的動力頭位置,使關節活動軸心與動力頭的軸心相對應;調節動力臂的長
7、度;設定關節解剖0°位和關節活動范圍;必要時進行肢體稱重。D.測試方式:分為等速向心測試和等速離心測試。等速向心測試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縮方式,即肌肉收縮時纖維縮短。等速離心測試指肌肉采用離心收縮方式,即肌肉收縮時纖維被動延長。臨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縮方式進行測試。E.測定速度:選用慢速和快速兩種測試速度。測試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時為慢速測試,主要測定肌肉力量;測試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時為快速測試,主要測定肌肉耐力。F.測試次數:在正式測試前,應先讓患者進行34次預測試,以使患者熟悉測試方法和要領。慢速測試時,測試次數為46
8、次;快速測試時,測試次數為2030次。G.間歇時間:測試中每種測試速度之間通常間歇1min,以使肌肉有短暫休息。耐力測試后需要間歇1.5min以上。兩側肢體的測試間應間歇35min。H.測試頻率:測試頻率應根據傷病的愈合情況以及訓練的效果決定。一般在康復訓練中,為了評價康復治療的療效,宜每月測試1次。等速肌力評定指標:A.峰力矩:指肌肉收縮產生的最大力矩輸出,即力矩曲線上最高點處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縮產生的最大肌力。單位為牛頓·米(Nm)。B.峰力矩體重比:指單位體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縮的相對肌力,可用于不同體重的個體或人群之間的肌力比較。C.峰力矩角度:指力矩曲線中,峰力矩所
9、對應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縮的最佳用力角度。D.總作功:即力矩曲線下的總面積。單位為焦耳(J)。E.平均功率:指單位時間內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單位為瓦(W)。F.力矩加速能:指肌肉收縮最初1/8s的作功量,即前1/8s力矩曲線下的面積,代表肌肉收縮的爆發能力。單位為焦耳(J)。G.耐力比:指肌肉重復收縮時的耐疲勞能力。耐力比的單位常用百分比表示。H.主動肌與拮抗肌峰力矩比:主要判斷關節活動中拮抗肌群之間的肌力平衡情況,對判斷關節穩定性有一定意義。7.3 3.肌肉耐力評定肌肉耐力是指肌力所能維持的時間。常用的評定方法如下。(1)四肢關節肌肉耐力測定:等長肌肉耐力測定:在等速測試儀上設定運動速度為0°/s,測定肌群以最大等長收縮起始至收縮力衰減50%的維持時間。等速肌肉耐力測定:在等速測試儀上以180°/s的運動速度連續作最大收縮2025次,計末5次或10次與首5次或10次的作功量之比,即可測定肌肉耐力比,作為判斷肌肉耐力的指標。(2)背肌和腹肌的耐力評定:背肌耐力評定:患者俯臥位,兩手抱頭,臍部以上的上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動物健康管理的多元化發展試題及答案
- 2024消防設施試題與答案回顧
- 積累知識消防設施操作員試題及答案
- 突破傳統的寵物殯葬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動物醫學材料學新進展試題及答案
- 2025婦幼保健員考試歷年真題及答案
- 圖書管理員團隊協作能力試題及答案
- 企業組織架構調整與管理變革策略
- 女性在職場中的優勢與挑戰
- 2024年消防考試重要試題及答案
- 食品行業安全監管與溯源方案
- 書籍設計出版合同范本
- 2025年法律文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完美版
- 2024年東營市技師學院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思路
- 2023年全國高考體育單招考試英語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
- 血液透析專科考試題+參考答案
- 2024 ESC慢性冠脈綜合征指南解讀(全)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
- 第一次月考測試卷(試題)-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