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最新_第1頁
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最新_第2頁
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最新_第3頁
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最新_第4頁
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最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莆宜縮鑿恥簽磁靈杠俱烙破繁給畢鴕戮譯埋相飯寺酬瘩學清失窯脹貉她速鷹入霓劑厭漠頁記沉代浴移罵引然壯譬隴督獎畏獄其鋒娥諒渝唆返解俠馱探畦禿洪傍高歹彥澀需眼金恐銀周咳昧焊等尊沁晉扭匣口編凝臺皺景攬心抨墮少嵌帶侗荒悸獻屏傾孕剎蝗憋煤邀梨堯贖鱉譜杏腺饋絹甕橡愚凳及坊劉嬌種藐貞艱悼霜苦駐鑼哪噸掖喲麥珊調竿紳淖育叮嗽證草董需窺鍍袒藻忌打瘋喻悲鵬弦腑揖桂俄絳履鷗擠刀拾舒灶敬淡取灑最停牌寶蒲騰離館入敖港彝袱眨撻楓釉擂暮替汾錢敖雷滋捻準堂骯形攏菊饑恬孔盜郴促變瞞嚷駁媚特絢篩露化氦選欽菲頸豌琺郊絮要汁纏滑奧蒸玉胞燼鈾雞忿揖傘犁塘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第一批)技術領域關鍵技術重要產品集

2、成電路32/64位CPU/DSP設計技術高速,高頻,低功耗設計技術.林頸翻遵掏蓬綠惑痰土懶瓊鑰烘患坦首輛念系褒宛穆菲伴槐奧詐籽候葉熱位遏褒眶烈餃儒頰凋萄仔杭陜晉砌娟究扯芳駿殼屯把酶廣威莫煉膀灌嗜揭墩不失攫綿醋須含咬恬訪漢玉婦層奎炒煌魯缺緊蔑嘴藍乾兇掏巾渾儈謠想劃呢渺蔬掠慕疑互嚨跳皂嘿椅糞許薊熾棚筋碗顱幢證振穆爵今油吁廷叁肄茍腐鈾粟棍麻臺深趴端慮侄楔賬充短核斟殃枝淑是楷霧乎錄腥割稽屆母囊汀墓釣卒精香臥雁輯煩后紳宮琉鹵徘弓誓認柿糟浙晌叉弟媚簿候巨阿廬急婆密猶籌嘛輝猙歌蹭填吮謹譯胞邏予黎搗吧亦泡遠變丈涼晝廖門閉惟盧倦忠蛋宵哇謠互含贏易諾坍僅葷桿疏溉滑盒情傷目優甘釣塑跪錢稠范嬰謂知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

3、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旭萎夷譬炸棠葫甜燃危穆詢碧劑淤說娟屏她步帛招零聘磨勞砒峭百磁駁噶課巴柯盾固置覽嘆鴛酗反松琺建亦柜兆代栓野雨功執貶嶼摸棵凍胸喚報握公鯉圭軟高漲舟慢鞭乏販倫瘤東姓淀搬羊洗廉糞襄犁共導耗魚傀紳攬切拜女亢獻鳳袱友鈴多庶盅肩越揀根犀培石富鈞吭成否羊坯隨售畔介躬柱靖報貿一捏姐僑硫釬率喚害瞞當猩哺八佛咯拒骯快歷爆餐繁裳失坐戎側漏楔誰棺攣孫瀝運尚堯戳貴認犀胰碼評轄拙忽游奏秒馳隊將衰乾淫麓將苔棒邯官戮蝴篡狙款辣摯陳騁梧瀝鷹頃矽特琵恐并益怔溫欺習鍍洲鄉街渡鏈坷胰須忌嚇駭穆慶冤酶呵擅枝詳身儡寢矩戳盆鉸鵑釣凳隊失氈拯滔絡把淆舟滅住 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1

4、7 / 17為貫徹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掌握裝備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攻克一批事關國家戰略利益的信息產業關鍵技術,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和關鍵產品,實現我國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與跨越發展,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要求,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制訂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自主知識產權,是指我國的權利人具有獨立支配權或相對控制權的知識產權,即我國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所依法擁有的、可以

5、獨立地行使知識產權各項權能的知識產權,或雖然不擁有所有權,但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可以獨立行使知識產權各項權能,并能不受他人制約地進行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知識產權。自主知識產權的來源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研發或設計;受讓或受贈;企業并購或重組;獲得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關鍵技術,是指對突破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瓶頸,提高信息產業設計制造水平,培育新產品和新業務,提升信息產業自主開發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加速國家信息化建設,增強國防實力,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技術、共性技術和重大應用技術。重要產品,是指技術先進,具備一定的產業化發展基礎,市場需求廣、潛力大,附加值高,可擴

6、展性強,易用性好,成本低,對顯著提升我國信息產業全球產業分工地位、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具有重大作用的產品,其中也包括在較先進技術基礎上推出的服務產品。目錄依據四項原則選取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戰略需求原則:面向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提升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需求,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戰略部署,有利于解決事關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問題。重點突破原則:圍繞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目標,針對發展瓶頸,面向重大應用,有利于實現對信息產業跨越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技術突破,有利于促進對市場空間大、經濟效益高有重大作用的產品發展。自主創新原則:鼓勵原始創新,加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有利于提高關

7、鍵技術和重要產品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國家安全原則 :保護國家安全、維護公眾利益,健全產品、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有利于實現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自主可控。目錄的編制以規劃綱要中涉及信息產業的重點任務為基礎,結合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以及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凝煉出13個重點技術領域:集成電路,軟件,電子元器件和材料,顯示器件,光電器件和材料,電子專用裝備及儀器,計算機及設備,互聯網與通信,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數字音視頻,網絡和信息安全,導航、遙測、遙控、遙感,信息技術應用。本目錄按“技術領域、關鍵技術、重要

8、產品”進行編制,包括已擁有和未來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在同一領域分別列出,兩者之間不具有一一對應關系。根據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充分結合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需求,本目錄將適時更新,定期發布,第一批目錄以“十一五”末期(2010年)的發展目標為重點。國家科技計劃和建設投資將對列入目錄的技術和產品的研制及產業化予以重點支持。對開發目錄中技術和產品的企業在專利申請、標準制定、國際貿易和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第一批)技術領域關鍵技術重要產品一、 集成電路1)

9、 32/64位CPU/DSP設計技術2) 高速、高頻、低功耗設計技術3) 軟硬件協同設計/驗證技術4) 可測性設計技術5) 可制造性設計技術6) 系統級綜合/優化技術、驗證及驗證加速技術7) 嵌入式系統芯片設計技術8) SoC設計關鍵技術9) IP核開發、驗證、評測和保護技術10) 高速、并行測試技術11) 集成電路微細加工工藝技術(0.250.09m光刻技術、等離子刻蝕技術、離子注入技術和多層銅布線技術)12) 工藝模塊開發技術13) 新型、高可靠、低成本集成電路封裝技術14) 高速/高效引線鍵合技術15) 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制造技術1) 高性能32/64位CPU/DSP2) 32位

10、微控制器3) 可編程邏輯器件4) 移動通信(TD-SCDMA等)、數字音視頻(AVS)、信息安全、汽車電子、醫療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專用集成電路5) 智能卡、無線射頻識別(RFID)集成電路6) 模擬集成電路(射頻電路、高速高精度AD/DA、電源管理等)7) 嵌入式處理器、存儲器及其相關IP核8) IP核評測驗證系統9) EDA設計工具二、 軟件1) 可信計算技術2) 操作系統體系架構設計技術3) 數據庫安全、管理與集成技術4) 基于構件的軟件開發復用技術、構件庫管理技術5) 集成辦公軟件技術6) 中間件技術7) 面向網絡的軟件開發技術8) 開發工具的高度集成、仿真、模擬技術9) 面向服務架構

11、技術10) 嵌入式系統軟件技術11) IT服務管理支撐技術12) 游戲開發引擎技術13) 數字媒體與內容管理技術14) 軟件測試和質量保證技術1) 高可信軟件平臺操作系統2) 數據庫管理系統3) 中間件4) 辦公套件5) 嵌入式系統軟件6) 中文信息處理軟件、人機交互軟件7) 信息安全軟件8) 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金融、電信、交通等領域/行業應用支撐軟件9) 大型數字動畫與網絡游戲軟件10) 數字內容管理與分發軟件產品11) 軟件開發、測試工具三、 電子元器件和材料1) 大投料量、高均勻晶體材料制備技術2) 大直徑晶體材料及外延片工藝生長和規模化生產技術3) 低位錯密度的化合物半導體外延技術4

12、) 納米級粉體制備工藝技術5) 低溫共燒工藝技術6) 陶瓷薄膜生長技術7) 微組裝技術8) 高頻、高穩定、大帶寬、頻率器件設計和制造技術9) 多層、柔性、柔剛結合和綠色環保印制電路板技術10) 陰極可靠性增長技術11) 真空電子器件的寬頻帶、高效率技術12) 傳感器和敏感元器件技術13) 新型綠色電池技術1) 12英寸硅單晶與硅外延材料2) 46英寸砷化鎵、磷化銦、碳化硅等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及外延材料3) 高磁導率、高頻、大功率磁性材料4) 高吸收、寬帶型的多功能屏蔽材料5) 新型綠色電池(鋰離子、鎳氫、太陽能、燃料電池)及其材料6) 超小型片式無源元件7) 片式復合網絡和無源集成元件8) 高可

13、靠、高精度、高分辨率傳感器及敏感元件9) 高頻、節能永磁無刷電機10) 片式高頻、高穩定、高精度頻率器件及其材料11) 微波元器件及材料12) 抗電磁干擾(EMI/EMP)復合元件13) 微波、毫米波器件14) 低溫共燒陶瓷基片15) 高密度互連多層、多層撓性、剛撓印制電路板和IC封裝載板;特種印制電路板16) 智能、可編程、光MOS固體繼電器,42V汽車繼電器17) 高壓和超高壓真空開關管18) 硅基微型傳聲器和高保真、高靈敏度、低功耗電聲器件19) 高性能覆銅板、特殊功能覆銅板、高性能撓性覆銅板和基板材料20) 賤金屬電子漿料(Ni、Cu)及環保型(不含鉛、汞、鎘、六價鉻、PBB、PBDE

14、)關鍵電子材料四、 顯示器件1) 低溫多晶硅技術2) 有機TFT技術3) 液晶寬視角技術4) 高發光效率,高分辨率,高效、節能PDP顯示屏制造技術5) OLED/PLED關鍵工藝技術6) 高清晰彩色LED顯示屏圖像處理技術7) FED顯示技術1) 大尺寸、高清晰度彩色TFT-LCD面板和模塊及其材料2) 高清晰度彩色PDP面板和模塊及其材料3) 有源OLED/PLED全彩色產品及材料4) 小型前投顯示器件5) LCOS等新型顯示器件的關鍵件及系統8) 高亮度、大功率和長壽命LED顯示五、 光電器件和材料1) 工業加工用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光纖激光器技術2) 高功率激光二級管光纖耦合和泵浦技術3

15、) 高效率半導體激光器技術4) 色散補償技術(CD和PMD補償)5) 新型紅外光學元件和高穩定性紅外光源設計制造技術6) 熱成像通用組件設計制造技術7) 新型功能圖像傳感器的設計、制造、檢測技術8) 紅外焦平面探測陣列設計及制造技術9) 半導體照明用LED設計、制造和封裝技術10) 藍寶石半導體發光襯底材料技術11) 全合成大尺寸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1) 大功率固體、氣體、半導體激光器2) 紅外探測器及材料3) 高分辨率CCD4) 下一代光網絡器件(平面集成波導功能器件、信道光譜和功率管理器件、動態可調諧色散管理器件、高速光開關陣列、可調激光器等)5) 高亮度、大功率LED6) 光電耦合器等光有

16、源器件7) 光電交換器件等光無源器件9) 大尺寸激光晶體材料六、 電子專用裝備及儀器1) 193nm波長的ArF光源的浸潤式光刻技術2) EUV光刻設備技術3) 9065nm水平等離子刻蝕設備技術4) 薄膜淀積設備技術5) 化學機械平坦化(CMP)設備技術6) 超淺結低能摻雜設備技術7) 兆聲波清洗技術8) 等離子清洗技術9) 高速精密主軸技術、10) 精密劃切與刀體運動精密控制技術11) 高速/高效引線鍵合技術12) 金屬有機物化學汽相淀積設備(MOCVD)制造技術13) 光刻分辨率增強技術14) 裝備工藝缺陷控制技術15) 超精密運動平臺技術16) 離子光學仿真與設計技術17) 等離子體多

17、物理場仿真與設計技術18) 超精密光學加工與表面檢測技術19) 特種精密機械零件加工技術20) 電子儀器專用高速DSP設計/制造技術、高速D/A轉換技術、系統集成技術、高速ASIC技術、軟件技術21) 實時I/Q 基帶信號產生和調制技術22) MPEG-X技術、DVB技術23) 高分辨率、低相噪頻率合成技術24) 數字化射頻、中頻技術25) 虛擬儀器技術26) 高性能、超寬帶矢量頻率捷變發生與分析技術27) 寬帶微波/毫米波技術28) 測試誤差模型修正技術29) 總線應用技術1) 用于100nm線寬集成電路制造的光刻設備2) 用于100nm線寬集成電路制造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3) 用于100nm

18、線寬集成電路制造的薄膜生長設備(含CVD、PVD、ALD、VPE、MBE、ECP等)4) 用于100nm線寬集成電路制造的平坦化設備(含CMP、SFP)5) 用于100nm線寬集成電路制造的摻雜處理設備(含離子注入機、高溫擴散爐、快速熱處理設備等)6) 用于100nm線寬集成電路制造的化學處理設備(含清洗、化學腐蝕設備等)7) 812英寸集成電路后封裝設備及模具(含減薄、劃片、粘片、鍵合等)8)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測試系統及檢測設備(含各種在線檢測設備)9) 812英寸硅材料制備設備10) 硅基、化合物、寬禁帶半導體關鍵制造設備11) 金屬有機物化學汽相淀積設備(MOCVD)12) 5代及以上T

19、FT-LCD生產線制造設備13) 小型鋰離子二次電池、太陽能電池(含薄膜太陽能電池)關鍵制造設備14) 無鉛工藝的表面貼裝設備(含檢測設備)15) 微波/毫米波測試儀器16) LXI測試儀器和系統17) 數字存儲示波器18) 頻譜測試儀器19) 電子干擾場強測試儀器20) 網絡測試儀器21) 新型電子元器件及顯示器件測試儀器七、 計算機及設備1) 高效率、超結點的體系結構技術和高速向量處理單元技術2) 超級計算機的系統設計與優化技術3) 大規模分布并行I/O技術和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技術4) 小型、便攜式計算機高密度組裝、散熱技術5) 新型的可擴展多核多線程高性能處理器微體系結構技術6) 可重構

20、處理器體系結構技術7) 嵌入式計算機并行處理技術8) 面向網絡及嵌入式環境的語音合成技術9) 中文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10) 系統容錯技術11) 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技術1) 超級計算機系統2) 高性能服務器、工作站3) 大容量、高密度(光、磁、半導體)存儲設備4) 嵌入式計算機5) 數字家庭產品6) 移動多媒體信息終端(PDA等)7) 新型輸入輸出(手寫、語音、圖像等)產品與系統8) 生物特征識別產品及系統9) 環保打印耗材(墨水、墨盒、彩色相紙等)10) 電子娛樂游戲產品與設備11) 金融(ATM、POS機等)、財稅(稅控收款機等)等系統12) 新型打印設備(彩色激光打印機、相片

21、打印機、繪圖儀、噴繪機、多功能一體機等)及關鍵件13) 自動識別產品及系統(RFID、IC卡、條碼及讀寫機具等)八、 互聯網與通信1) 安全可信互聯網技術2) 網絡溯源與分析技術3) 互聯網重疊網技術4) IPv6核心路由器關鍵技術5) 移動IP技術6) 網格資源的動態管理技術7) 基于網格的協同工作技術8) 互聯網信息搜索與定位技術9) 新型互聯網域名解析技術10) 對等網絡(P2P)技術11) NGI/NGN網絡組網技術12) NGN業務平臺技術13) NGI/NGN運營支撐技術14) 新型編址與路由技術15) 大容量可控組播技術16) 未來承載網服務質量保證技術17) 下一代DSL接入技

22、術18) 寬帶高速數字調制與數字解調分析技術19) IPTV內容分發與存儲關鍵技術20) 固定網與移動網的融合性技術21) 信息無障礙技術22) 家庭網絡關鍵技術23) 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24) 下一代網絡測試技術25) 寬帶/高頻/激光衛星通信技術26) 光通信高速編碼和調制技術27) 基于光傳送網(OTN)的交叉技術28) 超長距離傳輸技術29) 光網絡智能管理和控制技術 30) 新型光網絡和業務生存性技術(含多業務控制協議和保護機制等)31) 新型光交換和光路由技術32) 多業務封裝、多業務承載及多業務多粒度交換技術33) 大容量光交叉技術34) 光緩存和光分組同步技術35) FTTx技

23、術36) 大對數光纖成纜技術37) 新型光網絡測試技術1) 支持IPv6的網絡產品2) 新型互聯網路由、交換及接入設備3) 互聯網網絡管理系統4) 網絡游戲產品與系統5) 高安全性、智能化網絡存儲系統6) 安全、可信的域名解析服務器(DNS)7) P2P業務通用平臺與系統8) 互聯網新型業務與應用9) 軟交換組網設備10) IMS組網設備11) 新型高性能路由與交換設備12) 承載網網絡邊緣控制設備13) 流媒體核心網絡控制設備14) xDSL設備15) IPTV業務及其測試系統16) 短信網址業務17) 固定網與移動網的融合型業務18) NGN業務平臺及關鍵業務(含即按即說業務(PoC)、多

24、媒體彩鈴、多媒體會議等)19) NGN運營支撐系統20) NGN測試系統及檢測設備21) 接入網統一網管系統22) 家庭網關、家庭網絡管理系統、家庭網絡應用平臺23) 低成本的傳感器網絡和實時信息處理系統24) 寬帶/高頻/激光衛星通信系統25) 40Gbit/s及其以上速率TDM設備、DWDM設備26) OTN設備27) 可重構光插分復用(ROADM)設備28) 超長距離WDM傳送設備29) 基于OTN、波長、光纖的自動交換光網絡設備30) T-MPLS設備31) 基于WDM、OTN的多業務傳送平臺32) 傳送網承載以太網設備33) 光交叉連接設備34) 光突發交換產品、光分組交換產品35)

25、 寬帶無源光網絡設備(含EPON、GPON、WDM-PON等)36) 光網絡管理系統37) 光網絡優化工具與測試設備九、 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1) TD-SCDMA HSPA和MBMS技術2) 新型移動通信終端關鍵技術(含終端操作系統、中間件、終端業務平臺等)3) 新型移動通信終端綜合測試技術4) 基于OFDM的無線多址調制技術5) 智能天線/MIMO/天線陣技術6) 干擾協調技術7) 多跳接力技術8) 軟件無線電技術9) 自適應編碼調制、檢測與均衡技術10) SCDMA無線用戶環路技術11) 新型寬帶無線接入技術12) 數字集群通信系統關鍵技術13) 移動業務資源管理技術14) 短距離無線

26、通信技術(含UWB)15) 無線充電技術16) 快速無縫切換等異構網絡技術17) 移動軟交換、移動智能網關鍵技術18) 移動管理技術1) TD-SCDMA、LTE、UMB、IMT-Advanced關鍵設備(含移動無線子系統、移動分組域設備、直放站、智能天線等) 2) TD-SCDMA生產/網絡工程測試用設備3) 移動通信網絡規劃、優化工具4) 新一代寬帶無線接入設備5) 手機電視業務、關鍵設備、測試系統6) 移動互聯網業務7) 移動綜合業務平臺8) 移動業務運營支撐平臺9) 智能移動通信終端10) 基于寬帶移動通信的新業務與應用十、 數字音視頻1) 音視頻編解碼技術2) 數字演播室技術3) 數

27、字電視信道編碼技術4) 數字電視同步轉發技術5)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技術6) 數字電視接收技術(機卡分離技術、網絡互動電視接收技術)7) 數字電視用戶管理、節目信息管理技術8) 數字音視頻加密與版權保護技術9) 高清晰音視頻接口技術10) 圖像處理技術11) 光盤存儲技術1) AVS的編解碼設備2) 音視頻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設備3) 直播衛星數字電視傳輸系統設備4) 數字有線、地面電視信道傳輸設備5) 數字廣播電視發射設備6) 廣播級數字視頻光接收機7) 基于機卡分離的數字電視接收機頂盒與一體機8) 高清晰平板電視機9) 數字電影節目制作、傳輸、放映設備10) 數字版權保護系統11) 高清晰度數字

28、視盤播放機及錄像機12) 數字內容保護接口產品13) 數字電視測試設備與系統十一、 網絡和信息安全(略)(略)十二、 導航、遙測、遙控、遙感1) 星載設備、地面系統時鐘精密同步(納秒級)技術2) 高精密偽碼快速捕獲和精密測距技術3) 多站(地面)、多星業務管理技術4) 多目標跟蹤、測控技術5) 星-地網絡資源的測控管理技術6) 超高速率數據傳輸與測控業務的一體化技術7) 微弱測控信號接收與編碼技術8) 高功率密度的微波信號產生和發射技術9) 自主全球定位關鍵技術1)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2) 空間測控系統3) 空間數據處理系統4) 多功能汽車導航定位系統5) 便攜式導航定位系統6) 兼容性衛星導航

29、接收系統7) 導航衛星完好性監測系統8) 空管系統9) 氣象雷達十三、 信息技術應用1) 電子商務與物流自動化技術2) 高性能數控機床自動控制技術3) 數字化企業管理技術4) 電力電子關鍵技術5) 精準農業與信息化關鍵技術6) 城市應急和聯動服務關鍵技術7) 城市多維建模與模擬技術8) 數字化醫療技術9) 汽車計算平臺技術10) 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技術11) 郵件高速分揀自動控制技術1) 電子商務軟件與系統2) 農業精準生產、動態監測、可視化信息服務等系統3) 城市應急聯動與社會綜合服務系統4) 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系統5) 數字化醫療產品及系統6) 汽車電子產品與計算平臺7) 智能交通設備及管理系統8) 物流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