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1頁
新浙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2頁
新浙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3頁
新浙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4頁
新浙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課、悠悠老街一、 教學目標:1.探訪老街的歷史和文化2.學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對老街進行記錄或描繪3.在感受和表現老街的傳統風俗文化和歷史建筑的藝術創作體驗中,增進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關注、尊重及熱愛之情。二、 教學重難點:1.重點:學習用美術形式對傳統歷史文化進行記錄或者描述。2.難點:運用不同的美術形式表現老街。三、 教學課時:2課時四、 課前準備:(學生)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教師)課件、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五、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課前準備:(學生)課前探訪活動:探訪時用的速寫本或相機,寫生鉛筆或鋼筆,收集北山街相關的傳統歷史文化資料(希望與家長溝通)。課前準備鋼筆或鉛筆水彩的創

2、作工具。探訪傳統歷史建筑文化記載表:探訪的建筑物名稱,值得探訪的一處傳統歷史建筑探訪的傳統歷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區)(教師)有關北山街的風光、歷史文化、歷史建筑的課件,創作工具。教學過程:1.導課,出示課題。(1)對老街風光的認識和感受。課件出示老街風光。(2)小結:老街,是一幅絕佳的江南風景畫,是一條風光秀麗的街道。(3)板書課題:悠悠老街。2.欣賞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歷史老街的風光。揭示課題悠悠老街3.說說自己家鄉的老街的歷史和故事4.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風光。5.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上各種古老建筑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歷史建筑的特色。6.引導學生欣

3、賞一組反映老街上保留著的傳統風俗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傳統文化。7.學習建議:課后和學生一起尋訪老街上的傳統風俗和歷史建筑。第二課時課前準備(學生)寫生創作工具,已打過裝訂孔的畫紙。(教師)課件。1.觀看老街視頻,揭示課題2.交流:和同學一起用相機或畫筆記錄老街的歷史和風俗文化時,有什么困難?又有什么趣味發現?3.寫生創作指導(1) 欣賞表現老街的風貌的優秀美術作品(2) 教師講解并演示創作寫生的方法4.同齡人作品欣賞,講究創作的童趣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創作興趣,鼓勵信心。學習建議:通過寫生或記憶畫的形式表現老街,教師可簡單演示幾種由易到難的創作寫生方法。如線描寫生、鉛筆淡彩、色彩寫生等;構圖

4、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領。注重講解技能難點。教師總結:現在有許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在消失,我們都應該積極保護,并給予記錄。5.展示評價拓展:不同美術形式表現的悠悠老街第二課、傳統門飾一、教學目標1、了解中外傳統門的類別、裝飾特點。2、通過對門飾的觀察、欣賞,初步學習運用剪紙或繪畫形式,創作自己喜歡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門。3、培養學生熱愛中外優秀文化傳統的品質。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用繪畫或剪紙的形式表現中外的門飾。2、難點:創作的作品表現出一定的裝飾風格。三、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收集中外門的圖片資料,課前分46人為小組寫好調查報告等(注意安全、選好主題,并寫出調查報告)。(教

5、師)有關門飾的課件,組織學生開展對門的研究。二、教學過程1.引入新課,分組匯報。(1)分組匯報調查情況:組長發言,組員補充,主要介紹門飾的特點以及作用等。教師小結,組長作好記錄。(2)師生共同探討更為細致調查項目(如門的歷史、類別、裝飾、形狀、制作材料,對未來門的暢想等)。(3)引出課題:門的裝飾。2.欣賞范作,交流體會。(1)欣賞范作、名作(建議從以下角度進行欣賞:創意、裝飾、紋理、材料、意境、歷史等)。(2)師生交流中外門飾的特色。(3)學生互相交流欣賞后的體會。(4)教師小結,介紹中外門的知識和特點,并讓學生思考中外不同門飾的印象。3.學生試畫,作好構思。學生試畫中國的門飾草稿,教師在構

6、思、構圖、線條、色彩以及細節裝飾等方面作指導,小組同學互相配合,商討合適的繪畫表現形式(線描、紙版畫、鉛筆淡彩)后再畫出草圖。4.小結講評,課外拓展。(1)小結作業和合作情況。(2)在課外將草圖創作成繪畫作品。(3)課外嘗試創作門飾的剪紙作品,下節課上中國的門飾的剪紙。 第二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剪紙的材料工具等。(教師)范作,剪紙的材料工具等。二、教學過程1.小組匯報,各抒己見。(1)小結上節課的內容,談談繪畫作業的優缺點。(2)學生交流體會,小組匯報課后創作的情況。(3)教師小結。2.討論特點,提出意見。(1)欣賞教師范作以及中國門飾的名作。(2)師生共同探討中國門的特點及本地

7、門的特點,教師提出改進意見。3.傳授方法,創作練習。(1)用對折剪刻的方法剪紙,教師示范。(方法:將紙對折后畫上紋樣;將紋樣剪刻出來;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2)學生練習,教師指導。(提示:可以小組合作創作,也可單獨進行;色彩渲染和諧;握刀規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5.小結講評,課外拓展。(1)師生共同小結。(2)交流創作經驗。 第三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綜合繪畫材料工具等。(教師)范作,外國門的圖片等。二、教學過程1.講評作業,交流體會。學生互相交流剪紙創作體會和想法。2.欣賞作品,討論創作。(1)欣賞外國門的圖片,注意門飾的特點。(2)教師介紹外國門的歷史、材

8、質和裝飾特點。(3)學生互相交流這些門的知識。(4)思考:創作作品用什么材料合適?(5)討論創作的表現形式。3.學生創作,教師指導。提示:可以自己創新,對門的形狀、色彩等作夸張、變形的表現。可以對目前門飾存在的問題討論改進建議。4.師生互評,收集作品。(1)教師和學生一起互評。(2)可以把自己設計滿意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相關圖片資料進行展示,放到檔案袋。 第三課、適合紋樣一、 教學目標:1.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2.應會運用以前學過的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夸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來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

9、力和動手能力。二、教學重點:學會用幾何形、自然形等要素點、線、面來裝飾適合圖形的紋樣。三、教學難點:運用點、線、面三要素及夸張、變形等變化方法來設計制作適合紋樣。四、教學具準備:適合紋樣圖片資料、作畫工具等。五、教學內容:1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欣賞圖案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圖案中(圖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美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生欣賞圖案提出問題:剛剛欣賞的圖案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生:我發現它們的外形有的是我們數學中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樹葉。生:里面的圖案類型有的是一個形象,有的是幾個形象組合在一起。生:里面的圖案跟外面的形狀是一樣的,也

10、跟著是圓形、方形(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觀察的很仔細,說出了這些圖案的特點)師總結學生的發言,揭示課題:適合紋樣2了解知識 掌握方法師: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圖案。來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它們?生討論發言。師:那我們同學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做這樣的圖案呢?我們在來仔細的觀察欣賞一下,同時思考以下的問題:1) 什么是適合紋樣?2) 基本形有哪些?3) 我們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圖案生欣賞、思考、討論師和生一起總結:1)適合紋樣指適合于一定的外輪廓形狀中的裝飾紋樣。適合紋樣的形態要與外廓相吻合,就是說,在除去邊框時,仍舊具有清晰的邊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們可

11、以用點、線、面來裝飾,也可以用一個形象或者幾個形象來裝飾。(了解了適合紋樣的一般知識,掌握了基本規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設計制作)師:在以前我們學過了夸張、變形、省略等方法,這節課中我們可以用到它們。3構思、設計、制作精美的適合紋樣師:我們很多同學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們每位同學就來設計一些適合紋樣,要求先選好某種外形,在根據外形設計選擇填充圖案,去掉外形后,圖案仍能保持其形狀。生作業 師巡視輔導4、 評價作業(自評、互評)第四課、好看的裝飾畫一、 教學目標:1了解裝飾畫的起源、種類、作用、感受裝飾畫獨特的藝術美2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3培養將美術作品運用到生活中去

12、的意識,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學習裝飾畫設計的基本方法,嘗試設計裝飾畫2難點:靈活運用裝飾畫設計方法,設計有創意的裝飾畫三、教學課時:1課時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紙、彩色筆、繪畫鉛筆、畫框 (教師)范畫、課件五、教學設計:1欣賞導入:(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裝飾畫,提問:這樣的畫給你帶來怎樣的美感?我們應該把它稱為什么畫?(2)說一說:你對裝飾畫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說一說: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怎樣的裝飾畫?(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這種“與環境協調,起到裝飾、美化環境的畫”。我們把這樣的畫稱為“裝飾畫”。因為裝飾畫具有鮮明的欣賞性和裝飾性,所以人們稱它為

13、:“經過化妝、打扮出來的畫。”出示課題:好看的裝飾畫(5)教師講解裝飾畫的起源,師生共同感受裝飾畫悠久的歷史。2交流研究(1)欣賞著名的裝飾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裝飾畫獨特的美。(2)與寫實的繪畫相比,裝飾畫具有怎樣的美感(3)通過照片與裝飾畫的對比,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師生共同探究裝飾畫的方法:夸張、變形、簡化、概括、修飾等方法;總結裝飾畫的設計三要素:造型、色彩、構圖3設計實踐(1)教師示范的裝飾畫設計方法,強調作品創作時可以是形狀的裝飾變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裝飾變化(2)學生了解裝飾畫繪畫步驟(3)學生了解裝飾畫的組合形式:獨帽式裝飾畫和組合式裝飾畫4嘗試創作(1)教師提出創作建議:設計一幅

14、以花為主題的獨帽式裝飾畫;小組合作設計一組以花為主題的組合式裝飾畫(2)學生進行創作,選擇完成組合式裝飾畫的同學進行討論分工,合作完成作品。5課外延伸(1)學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寫說明(2)教師組織學生欣賞裝飾畫展,進行自評和互評(3)欣賞多種材料制作的裝飾畫(4)可以嘗試將自己設計的裝飾畫運用到生活物品中去。第五課、生活中的民族紋樣一、教學目標: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紋樣,認識民族紋樣的內容美,感受民族紋樣的形式美。2畫畫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能在平面圖形設計中選擇喜歡的民族紋樣來裝飾。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紋樣的藝術魅力,發現并創造生活美。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感受民族紋樣的造型

15、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裝飾在平面圖形設計中。難點:能把喜歡的民族紋樣應用于平面設計,體現出較好的色彩搭配和構成。三、教學準備:(學生)彩色紙、彩色筆、繪畫鉛筆、畫框 (教師)范畫、課件四、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教師: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紋樣的花布(最好是實物)。比一比,兩塊花布的紋樣有什么不同?小結:民族紋樣的花布更別致,這些民族紋樣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的民族紋樣。2、 了解民族紋樣的應用。(1)、出示:民族風的服裝、鞋、包。體會:民族紋樣使服裝、包、鞋更漂亮。 (2)出示:民族風的家居布藝。體會:民族紋樣使布藝更美麗、環境更舒適。3、認識民族紋樣。(1)美在

16、變化與統一。a出示:白族刺繡小圍兜。猜一猜:這個小圍兜為誰設計?美在哪里?*口水兜上有什么紋樣?*紋樣是怎么構成的?小結:圖案中有動物紋樣和植物紋樣,對稱的構成方式,色彩豐富。b出示:黎族刺繡肚兜。看一看:肚兜上的圖案美在哪里?*肚兜上有什么紋樣?*花紋是怎樣構成的?*選用哪些顏色搭配的?中間是人物紋樣和花草紋樣;周圍的連續花草紋。它主要有三種顏色:紅色表達熱情、奔放;黑色表達嚴肅、尊貴;黃色表達和平、親切。(2)美在堆成與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在抽象的圖案中你看出了哪些花紋?這個圖案花紋是怎樣構成的?用什么顏色搭配的?小結:本圖案是圓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幾何紋和花草紋組成;典雅

17、的藍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藍草的作用。(3)美在對比與調和。出示:適合紋樣藍印花布。找一找:這個藍底白花的圖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動物?想一想:美觀的同時又有什么寓意?小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鵲寓意吉祥;貓寓意富貴。(4)嘗試練習。教師示范;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來試著畫一畫。(5)學生作品賞析。a、同學們的作品參照了民族紋樣進行創作,使兩件作品既整體統一,又有局部變化。b、變中求整,平中求奇。4、實踐探索:試一試:請你把今天學到的畫民族紋樣的本領,設計并裝飾在平面的圖形中,美化生活用品。學生創作20分鐘。5、作業展示。展示學生的作品,自評和互評。(1) 說一說:“我”用民族紋樣裝飾了什么東西?表

18、達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2) 評一評:你喜歡哪一幅作品?你看出來作者用了什么紋樣裝飾的?(3) 總結:今天我們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紋樣,認識了民族紋樣的內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紋樣的形式美,還能在平面圖形中選擇喜歡的民族紋樣來裝飾,美化生活用品。(4) 6、課外拓展。(5)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應用。第六課、運動會獎杯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獎杯的構成特點和造型的形式美。2.發揮想象,嘗試用泥塑表現一個新穎的獎杯造型。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中國體育的熱情,加強設計造型能力。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嘗試用泥塑表現一個新穎的獎杯造型。難點:獎杯造型設計的獨特和新穎。泥塑制作中的部件連接。三、教具準備

19、:各種獎杯的圖片和自制課件。四、學具準備:陶泥或彩泥。五、教學過程w w w .x k b 1.c o m1.導入新課,直入主題。教師手持獎杯,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自由回答:美觀、新穎等。教師:看到獎杯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想到中國健兒的努力拼搏,想到領獎等。初識獎杯,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2.挖掘獎杯內涵。教師:那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回顧中國健兒登上最高領獎臺的激動時刻吧!課件出示經剪輯的影像,學生觀看,并談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小結,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燦燦的獎杯是體育健兒付出汗水的回報,是奮發向上的見證,是榮譽,更是獻給祖國母親最好的禮物。3.探索獎杯的藝術特色。教師:正因為

20、獎杯如此重要,所以獎杯都經過藝術家精心的設計和制作。提問:在生活或影視中大家見過比較特別的獎杯嗎?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簡單畫出獎杯外形。教師出示各種有代表性的獎杯圖片提問:(1)你最喜歡哪個?(2)你能說說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嗎?(學生欣賞、評述)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共同點:獎杯的設計和所要頒發的獎項有較大的聯系。不同點:不同外形種類,不同材質種類(金質、銅質、水晶、合金等)師生討論小結:有的造型簡潔大方,有的精美華麗,有的形象可愛。獲得更多的感性素材,進一步認識獎杯,為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路作鋪墊。教師: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快到了,讓我們為中國體育健兒們設計一座特別而又新穎的獎

21、杯吧!請學生們談論自己想設計什么樣的獎杯,可讓學生先表達自己的想法,啟迪。教師及時總結學生想法的亮點,并羅列學生設計的類型:植物類、動物類、抽象類。師生探討,如何預料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4.泥塑獎杯。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草圖自由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提醒制作時獎杯各部件的連接要素。5.學生作業展示。小結:有我們這么多同學的鼓勵和祝福,在2008年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一定能取得更輝煌的成績!x k b 1 . c o m六、教學反思: 第七課、泥娃娃一、教學目標:1.觀察、感受、欣賞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點。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泥塑能力。3.培養

22、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以及對泥塑學習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及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民間泥塑的興趣和喜愛優秀民間藝術的情感,學會制作一個泥娃娃。教學難點:掌握泥塑的各種具體制作方法。三、課前準備(學生) 收集各種泥娃娃的圖片,準備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紐扣、花邊、絲帶、花粘紙等多種輔助材料(教師)收集各種泥娃娃實物或圖片、民間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動畫、課件資料,準備泥塑工具一套、各種輔助材料及陶土四、教學過程1.探究式導課。(1)教師出示一塊陶土,讓學生直觀感受陶土。(2)教師出示一個泥娃娃,提出問題:一塊陶土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形

23、成初步結論。(1)分組討論:陶土如何變成一個泥娃娃?(2)學生得出結論:用團、揉、搓、捏、壓、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個泥娃娃。(3)欣賞民間泥塑制作過程(圖片或課件),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引導學生學習民間藝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開拓思維。(4)再分組討論:怎么樣的泥娃娃才是最可愛的?(5)形成初步結論:如外形圓圓胖胖的,表情調皮、笑瞇瞇的,色彩醒目的等等。(6)教師歸納。3.欣賞感受,深入探究。(1)交流欣賞師生收集的泥娃娃實物、圖片或課件,開拓學生的思維。(2)讓學生說說各自的感受及方法。(3)出示各種綜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紐扣、花邊、絲帶、花粘紙等,以及各種如鉛筆小棒等輔助工具,

24、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4.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創作。(1)創設情境:如出示展示臺,舉辦“泥娃娃的世界”展賣會。(2)學生分小組,自由創作自己心中可愛的泥娃娃。教師個別輔導。(3)學生上臺陳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賣”。5.游戲、評價、交流,傳遞友誼。(1)展示交流,互相評價。(2)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交換。(3)鼓勵學生互相贈送作品給好朋友。6.拓展學習,激發持久學習的興趣。觀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動畫片片段:如小雞快跑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思考陶土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培養學生對泥塑的興趣。第八課、吹吹打打一、 教學目標:1.學習抓住人物在吹打樂器表演中的動態特征,進行適當的夸張表現手法;并嘗試

25、用泥塑進行圓雕造型表現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等活動提高對人物動態的觀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現能力,知道用美術的方式表現生活3.體驗泥塑造型活動的樂趣,在夸張人物動態的造型活動中提高對泥塑人物的審美情趣二、 教學重難點:1.重點:用泥塑圓雕的形式表現演奏吹打樂器的人物2.難點: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適當的夸張,表現出人物演奏時的動態三、 教學課時:2課時四、 課前準備:(學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塊、抹布(或舊報紙)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陶泥、泥塑作品若干五、 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欣賞擊鼓說唱俑等經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師簡單介紹吹打樂的歷史,并出示課題吹吹打打,提出本課學習任

26、務用泥塑表現演奏吹打樂器的人物2.欣賞、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知識,初步感受吹打樂表演時活潑快樂、激情四射的魅力3.引導學生欣賞楊奇瑞的現代雕塑作品丑娃參軍,重點對“爺爺”這一人物進行深入賞析,深刻體會夸張的造型方法和作用4.引導學生小組成員之間自主學習交流;欣賞課本第19頁的圖片,說說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師巡視輔導,啟發學生重點觀察人物的眼睛、嘴、鼻、體態等的造型變化,感受夸張表現的魅力5.教師演示制作步驟,引導學生觀察在人物的整體泥塑時要把握好整體簡單刻畫和局部細節的深入刻畫對比6.布置作業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現一個正在表演吹打樂的人物,要注意夸張人物的動態(1

27、) 學生進行作業,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化輔導(2) 引導學生展示介紹完成的作業,互相觀察并進行評價。評價重點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課的泥娃娃造型比較有更夸張的動態7.課后延伸:要求學生課后觀看和搜集各種本地民間傳統的吹打樂、現代打擊樂、學校樂隊表演的視頻節目和圖片資料等。第九課、飛天一、教學目標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飛天壁畫和彩塑的特點、歷史及藝術價值。2學習壁畫的色彩、造型及線條,領悟其韻味,嘗試選擇合適的方式臨摹飛天壁畫作品。3、通過對佛教藝術的觀賞、臨摹,培養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進而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欣賞、臨摹中國石窟的壁畫藝術。2難點:領悟

28、壁畫藝術的內涵,透析古人的夢想。三、課時安排:一課時四、課前準備(學生)繪畫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畫圖片資料等。(教師)圖片資料,課件等(用于本課時第二種教學方法的開始和結束,要求配有與飛天壁畫相協調的古典音樂、有關敦煌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等相關資料)。五、教學過程1介紹導入(1)教師介紹與飛天有關的佛教故事和藝術。(2)教師講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點及藝術價值。(3)請學生說說聽了教師介紹后的感受。(4)引入課題:飛天。2欣賞作品(1)繼續播放課件:飛天藝術。(2)學生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處。(3)師生共同評價其中的藝術特點。(4)師生共同小結。3學生作業(1)要求:臨摹一幅飛天藝術作品。(

29、2)提示: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色彩鮮艷。4小結講評(1)講評作業,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課后繼續。(2)有興趣的同學自己深入了解我國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藝術特色。第十課、指墨畫一、教學目標1.認識指墨畫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畫的藝術特點。2.學習指墨畫的基本知識與技法,運用指墨畫技法做各種指墨效果練習。3.感受指墨畫獨特的韻味美感,體驗指墨畫探究的樂趣。二、重點、難點。重點:各種指墨效果技法的掌握及運用。難點:靈活運用不同手指作畫,體現水墨效果。三、課前準備 (學生)調墨盤、墨汁、顏料與宣紙等中國畫工具材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毛筆和指墨中國畫各兩幅、墨汁、宣紙等工具材料。四、教學過程 1.導入教學

30、。 (1)課件展示:認識指墨畫,欣賞我國清代高其佩等名家的指墨畫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欣賞、思考。 毛筆畫與指墨中國畫有哪些不同之處?指墨畫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猜猜指墨畫有幾種指墨表現方法,說說指畫墨色變化的感覺。 (2)揭題:這堂課,我們就嘗試用指墨的方法來創作完成一幅中國畫。 2.深入教學。 (1)課件展示:近現代指墨畫名家潘天壽等的指墨畫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指墨的各種效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指墨畫用指表現方法,并作示范。 (3)教師在宣紙上作各種指墨效果示范,完成一幅指墨畫。 3.指墨游戲。 (1)學生在一張宣紙上,試作各種用指方法,體驗、觀察形成的指墨效果。 (2

31、)教師展示兩幅學生習作,分析指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領。 4.指墨畫嘗試。 (1)學生在另一張宣紙上,再次用手指作水墨畫,完成一幅指墨畫。 (2)引導學生互評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師分析點評、歸納總結。 (3)收拾工具材料。 5.課堂延伸。 鼓勵學生到美術館或在網上欣賞指墨中國畫作品,感受體會指墨畫表現的特點和韻味。 第十一課、潑墨山水一、教學目標1.認識潑墨畫的基本概念,了解潑墨畫的藝術特點。2.學習潑墨畫的基本知識與技法,懂得潑墨、潑彩方法的運用,在潑墨的基礎上作添畫的造型練習。3.感受潑墨中國畫獨特的韻味,體驗潑墨的樂趣,培養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潑墨畫方法及潑

32、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難點:潑墨、潑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三、課前準備(學生)調墨盤、墨汁、國畫顏料、紙杯、宣紙、毛筆。(教師)多媒體課件、中國畫若干幅、8開宣紙兩張、墨汁、顏料、紙杯。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教學。 (1)課件展示:認識潑墨畫,欣賞我國歷代名家的潑墨畫作品,若干幅一般寫意中國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欣賞、思考。 一般中國畫與潑墨中國畫有哪些不同之處?潑墨畫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猜猜潑墨畫運用何種表現方法來完成創作,說說畫面墨色變化的感覺。 (2)揭題:這堂課,我們就嘗試用潑墨的方法來創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國畫。 2.深入教學。 (1)課件展示:近現代潑墨畫名家張大千等人的潑墨畫作品

33、,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潑墨的各種效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潑墨畫用具及潑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師在潑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畫,完成一幅潑墨畫。 3.潑墨游戲。 (1)學生將調好的墨汁潑灑在一張宣紙上,做潑墨游戲,體驗觀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點。 (2)教師展示兩幅學生習作,分析潑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領。 4.潑墨畫嘗試。 (1)學生在另一張畫紙上,再次進行潑墨或潑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進行想象添畫,完成一幅潑墨畫。 (2)引導學生互評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師分析點評、歸納總結。 (3)收拾工具材料。 5.課堂延伸。 鼓勵學生到美術館或在網上欣賞潑墨中國畫作品,感受體會

34、潑墨畫表現的韻味意境。第十二課、江南民居一、教學目標:1學會用水墨畫的作畫技巧大膽構畫江南民居并進行合理布局。2領略江南民居層疊、黑白相間、錯落有致的建筑風格。3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江南民居的特點。難點: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江南民居的特點。三、教學準備:(學生)調墨盤、墨汁、國畫顏料、紙杯、宣紙、毛筆。(教師)多媒體課件、中國畫若干幅、8開宣紙兩張、墨汁、顏料、紙杯。四、教學過程:1.觀看視頻。觀看視頻,感受江南民居之美。(1)師:老師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們想看嗎?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白墻、黑瓦、高高低低、屋頂)(

35、2)引導學生觀察房子間的遮擋現象。師:學生們看一看,你能數出這里有幾幢房子嗎?提問:為什么會數不清楚呢?小結:許多的房子層層疊疊,互相遮擋,有的我們只能看見一部分,所以數不清。總結:這些黑白相間、高高低低、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房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麗極了。2.新課導入。同學們想不想也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江南民居的形象?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水墨畫、探究水墨畫的表現方法。3.簡單認識水墨畫。播放水墨畫簡介。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的畫。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水墨畫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水墨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

36、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講究筆墨神韻。4.學習水墨畫技法。(1)水墨畫的用筆方法分為中鋒、側鋒、逆鋒。中鋒 中鋒執筆筆桿垂直,筆尖正對墨線中間; 中鋒用筆效果所畫線條渾圓挺撥、兩邊平滑。側鋒 側鋒執筆筆桿傾斜,筆尖靠在墨線一邊; 側鋒用筆效果所畫線條靈活多變、一平一毛。逆鋒 逆鋒執筆筆桿傾斜,筆尖向外,筆桿在內存; 逆鋒用筆效果所畫線條凝滯蒼勁、兩邊毛糙。(2)教師講解范畫中的用筆情況。5.學生作業。(1)教師: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當回小小設計師,把這些江南民居都規劃在景區的這塊空地內,擺一擺,讓他們緊緊地靠在一起,層層疊疊、錯落有致。(2)用水墨畫的形式大膽的勾畫你眼中的江南民居。五、展示評價

37、,領略江南民居之美。教師:請完成的建筑師們把房子放景區里來吧!說說你最喜歡哪些房子,為什么?第十三課、童謠童畫一、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民間童謠的歷史及特點,童謠和童畫相通之處。2.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為自己喜歡的童謠創作童畫作品。3.體會童畫、童謠的綜合藝術特點,增強跨學科綜合學習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能用各種工具材料為自己喜歡的童謠配上合適的童畫。2、難點:創作的童畫既符合童謠的意境,又能體現出一定的繪畫水平。三、課時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繪畫工具材料,選好自己喜歡的童謠等。(教師)配有童畫的童謠課件,配有童謠的童畫范作等。二、教學過程1.新知教學。(1)播放課件蕩

38、秋千,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自己對此童謠的體會。(2)教師為此童謠示范作畫。(3)教師講述創作作品的思路及藝術特點。(4)小結:童謠和童畫的相通之處(童謠和童畫,將文學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動地融為一體。在童謠的美好韻律中,感受童畫的悅目色彩;在童畫的豐富想象中,感受童謠的韻律之美)。(5)揭題:童謠童畫。2.欣賞作品。(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間童謠。(2)欣賞書本中的童謠、童畫和教師收集到的作品。(3)學生進一步領悟童謠、童畫的相通之美。3.嘗試創作。(1)師生共同評價童謠蕩秋千(選取的創意角度,藝術特點等)。(2)學生嘗試為此童謠創作童畫。(3)注意: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作

39、品的創意、構圖、畫面的整體效果等;盡量表現出童謠的意境。(4)學生創作,教師指導。4.評價作業。(1)交流創作思路。(2)師生共同評價。5.小結與拓展。(1)小結本節課內容。(2)收集自己喜歡的童謠,了解其歷史背景、地域特點及藝術風格等情況,熟讀成誦。第二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了解童謠的歷史背景、風格及創作等情況。(教師)準備編排童謠童畫集。二、教學過程1.朗誦童謠。(1)請學生朗讀童謠,交流此童謠的含義。(2)探討自己喜歡的童謠及創作童畫的思路。(3)教師小結:童謠的歷史背景、風格及創作等情況。(4)教師提供創作建議:從不同角度思考,再選取最適合自己的角度進行創作;考慮不同畫種的特點;注意

40、為童謠配上音樂,能夠體會到更強的藝術效果。2.學生創作。(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童謠。(2)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創作(單獨或連續的均可)。3.評價交流。評價建議:(1)能基本表達出童謠的意境。(2)色彩、構圖、畫面具體氛圍等。(3)選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當。4.小結拓展。(1)把全班學生的作品編印成集等。(2)收集更多童謠童畫的資料。(3)有興趣的同學進行童謠童畫互配練習。知識要點:1.童謠的知識。古人說:“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大體說來,童謠就是指傳唱于兒童之口、沒有樂譜的歌謠。它的名稱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

41、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據說是我國傳說中的圣人堯時的童謠。有人認為列子這本書不一定可靠,只承認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周宣王時童謠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謠。即使如此,童謠也有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文學史上,能夠與它比“老資格”的,就只有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了。縱觀中國古代童謠的歷史,可以發現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謠幾乎都是政治性童謠,不同程度的都是政治斗爭的工具,它們與兒童的生活幾乎不相干。從明代開始,在繼續發展政治性童謠的同時,產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兒

42、童生活的童謠。或者說,這時才有人有意識地開始創作和收集真正意義上的童謠。明代是我國資本主義因素大量產生的時期,當時有一批人,沖破宋元理學的束縛,思想比較解放。他們的視野擴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許多領域,加上當時印刷業的興盛,童謠的創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較好的成績。現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于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此后,這方面的專集才逐漸多了起來。2.童謠集萃。(1)國旗國旗國旗真美麗,五顆金星照大地。我愿變只小鴿子,飛上藍天親親你。(2)國徽:國徽五顆星,掛天空。天安門,在正中。齒輪麥穗紅綢繞,看見國徽挺起胸。(3)八榮八恥童謠你拍一,我拍一,八榮八恥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為了祖國要出勁。你

43、拍三,我拍三,鋪張浪費要揭穿。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顧自。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惡勞是恥辱。你拍六,我拍六,我們尊老也愛幼。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學屬第一。你拍八,我拍八,誠實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規要遵守。你拍十,我拍十,爭做文明小衛士!(4)八榮八恥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八榮八恥要明晰。你拍二,我拍二,愛國愛校愛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服務人民記心間。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學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團結友愛講互助。你拍六,我拍六,做事誠實不能丟。你拍七,我拍七,參加勞動要積極。你拍八,我拍八,自覺遵紀又守法。你拍九,我拍九,克服困難爭上游。你拍十,我拍十,知曉榮辱會做事。第十四

44、課、西湖十景教學目標:1、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美好情感。2、了解水彩畫的基本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水彩畫的興趣。教學重點:  感受西湖的美。教學難點:體會水彩畫的美感和基本特色。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西湖的傳說詩詞。(教師)收集有關西湖的圖片、資料,課件。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老師: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同學們知道蘇杭指的是哪里?為什么這么說?學生:蘇州以園林為勝,杭州因為西湖而美麗。老師: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西湖的美景。同學們知道西湖的來歷嗎?學生:知之甚少。老師:簡單介紹一下古代神話傳說中西湖的來歷。 

45、;   杭州離我們很近,相信很多同學都去過,請游玩過西湖的同學講一講對西湖美景的感受。二、感受西湖美景1、老師:歷來西湖有一湖,二塔、三島、三堤之說。請同學們猜猜哪二塔、三島、三堤?學生:雷鋒塔(學生都說得出,還有保俶塔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說錢塘邊的六和塔)老師:圖片展示位于西湖南北兩邊的雷鋒塔和保俶塔。     雷鋒塔是西湖的標志性建筑,同學們知道的雷鋒塔傳說可能是有關白蛇傳的故事。     老師一邊展示雷鋒塔各時段的圖片,一邊講解雷鋒塔有關的歷史黃妃塔的故事和倒塌重修之事,以及新建成的雷鋒塔內

46、部情況。2、 圖片展示三島: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講解有關情況。3、 圖片展示三堤:蘇堤,白堤、楊公堤。讓學生講解三堤的來歷:為紀念蘇東坡和白居易而得名。老師補充有關楊孟瑛為開浚西湖的功績。4、形成于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的西湖舊十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圖片展示,并講解有關情況。元代有“錢塘十景”清代又有“西湖十八景”清乾隆還有“杭州二十四景”5、1985公布的新西湖十景: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圖片展示,講解有關情

47、況。6、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2007年10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在27日晚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最新西湖十大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臺云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7、明人汪珂玉在西子湖拾翠余談中評說西湖妙語:西湖之勝,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月西湖,月西湖不如雪西湖。圖片欣賞不同時候的西湖:晴、雨、陰、雪、晨、暮。再一次讓學生強烈感受西湖之美。問學生喜歡什么時候的西湖,你眼中的西湖是怎樣的美。交流總結西湖之美: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靜之美。三、詩景交融西湖那么美,難怪那么多文人豪客賦詩

48、贊美,你能說出幾首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唐  楊萬里          飲湖上初晴后雨之一     宋   蘇軾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49、60;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50、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學生齊聲朗誦,老師圖片配之。四、水彩畫欣賞: 對于西湖的美,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詩人用詩贊美西湖,攝影師可以用鏡頭攝下西湖美景,那么畫家可以用畫筆來畫西湖。 說到畫,同學們知道,繪畫有很多種類,哪一種比較適合表現西湖的美。 學生馬上能說出水彩畫,為什么呢? 接下去欣賞一些水彩風景畫,讓學生總結水彩畫特色, 老師補充總結水彩畫概念:是用水調和水彩畫顏料在紙上所作的繪畫。 水彩畫特點:水彩畫具有顏料透

51、明,水色交融,淋漓流暢,十分適宜表現感覺淡雅的靜物與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五、課后延伸:水彩畫的這一特點跟西湖的美很接近,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課后用水彩畫來表現一下西湖。第十五課、色彩的世界一、教學目標                                 

52、0;                        1學習色彩知識,掌握對比色、類似色的基本知識。2學習調色技能并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進行表現,用類似色調或對比色調創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畫,培養學生對色彩敏銳的觀察、辨別能力。3、觀察、欣賞自然界、藝術作品中的不同色調,提高色彩美感意識,促進正確審美情操的培養。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色相環的排列規律,知道類似色、對比色的

53、知識并能準確區分,2難點:掌握色彩的強烈對比和柔和對比的關系及不同的色調,并應用于創作表現。三、課時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水粉畫顏料、畫筆、調色盤、洗筆筒、抹布等繪畫工具材料。(教師)課件,學生用的畫紙等。二、教學過程1展示引入(1)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學生聽兩段音樂,同時出示兩張不同色調的風景攝影圖片。(2)討論:兩段音樂在節奏上和它所表達的情緒有何不同?(第一節:強烈、有力、跳躍。第二節:舒展、柔和、寧靜。)兩張照片分別對應哪段音樂?(3)引入課題:音樂可以表達不同的感覺,色彩也會傳遞各種感覺的信息。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對比。2學習研究(1)教師課件演示講解概念

54、: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豐富的色彩,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比較,就如濃與淡,干與濕等現象一樣,它們相互影響,顯示出各種差別的想象,我們稱之為色彩的對比。這些色彩對比有的感覺強烈,有的則比較柔和。(2)游戲:課件展示,請學生來找色塊拼擺。組成連續的12色輪圖。找出類似色。找出強烈對比色。(3)小組學習交流:學習教材中關于類似色和對比色的知識,將第28頁里的圖片進行分類。3欣賞作品,談論感受(1)欣賞課件中畫家和學生作品,說出色彩對比的類別,并找出強烈對比、柔和對比中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調子(一般指畫面中占據主要比例的色彩)。(2)小結:強烈對比較多的是對比色。柔和對比較多的是類似色(鄰近色

55、)。在我們的現實中,總會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靜如水。無論是寫生還是創作,色彩畫中的調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畫面中,色調作為一種獨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現色彩畫主題的情調、意境和傳達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觀地使欣賞者受到感染而產生美的聯想,使欣賞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畫面中的色調所影響。而畫面有了這一些對比,才有了節奏和起伏,才會給人以完整而協調的美感。4調色練習(1)作業要求:在教師提供的無色色相環涂色,要求先分別涂上三原色,每隔三個色塊涂上一種原色,即紅、黃、藍。再分別在中間的空格上涂上三間色,即在紅黃中間的一個涂上橙色,黃和藍之間涂上綠色,紅和藍之間涂上紫色。最

56、后由原色調配成的間色再進行互相調配得到的復色涂上,如黃綠之間涂上草綠色,黃橙之間涂上橘黃色,紅與橙之間涂上朱紅色等。(2)學生進行調色涂色練習,教師巡視輔導。5展示評價(1)學生作品展示,互相評價:誰的作品涂色效果好?(2)教師進行點評小結。6課后延伸觀察自己家的房間色調。 第二課時一、課前準備(學生)水粉畫顏料、畫筆、調色盤、洗筆筒、抹布等繪畫工具材料。(教師)課件,學生用的畫紙等。二、教學過程1交流匯報(1)學生匯報課前的觀察,說自己房間的色調,并出示圖片進行說明。(2)同學評價介紹是否恰當。(3)教師小結:用不同的色調應注意選擇相應的表現內容和環境,這樣才會給人一種完整而協調的美感。2欣賞感受(1)教師課件展示各種不同色調的室內裝飾效果圖,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關系。(2)教師課件展示各種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調,說出自己的欣賞體會。(3)師生利用課件共同完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