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及指導_第1頁
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及指導_第2頁
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及指導_第3頁
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及指導_第4頁
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及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及指導:3-4歲年齡段    3-4歲 兒童主要年齡特征     學習按指令行動,生活自理能力增強    3歲兒童的一個顯著進步,就是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學習按指令行動。在成人的指導下,他們形成了許多日常牛活、游戲和學習活動時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會自己用勺進餐,會自己穿衣褲、會解會扣較容易操作的扣子,會穿不用系鞋帶的鞋子,會自己洗手等,這表明3歲兒童已開始能適應集體生活了。    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    3歲兒童的行為受情緒

2、支配作用大,他們的情緒仍然很不穩(wěn)定,容易沖動,常會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鬧。但是較之2歲兒童,他們已開始產生調節(jié)情緒的意識,但在實際行動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3歲兒童仍然十分依戀父母和老師,尤其需要得到親近成人的微笑、擁抱、拍拍、摸摸等肌膚相親的愛撫動作。在幼兒園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程度,會說:“x老師喜歡我,x老師不喜歡我。”愿意和喜愛的教師接近,在喜愛的教師身邊,往往情緒愉快,行動積極。    對他人的情感反應敏感性增強    34歲兒童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開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場上感受情境,理解他

3、人的感情。看見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會表示同情,在老師啟發(fā)下,會作出安慰、關心、幫助等關切他人的行為。    3歲兒童對別人的意見、別人感情的反應敏感性增強,當做錯事受到成人批評時,會感到害羞、難為情。在羞恥感的體驗和發(fā)現上女孩比男孩更為明顯。羞恥感的出現,為兒童遵守集體規(guī)則提供了動力基礎。    開始認同、接納同伴與教師    3歲兒童社會交往范圍有了很大的拓展,從家庭成員擴大到老師。他們會經常主動地拉拉老師的衣服以動作引起老師的注意,表達對老師的親近和與老師交往的意愿。他們開始認同、接納同伴,但并不太

4、在意同伴間的協(xié)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寬松的戶外活動時,才會相頑追逐、奔跑、喊叫,以動作活動的方式開展有聯(lián)系的交往。3歲后期,孩子與同伴共同玩的意識加強。逐步學會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兒童也愛管同伴的事,經常把同伴的事告訴成人。     動作的協(xié)調性增強    3歲兒童喜歡跑、跳和踏小輪車等大動作,動作開始協(xié)調,逐步學會自然地有節(jié)奏地行走,但尚無法控制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某動作。3歲初期兒童,在沒有扶持的情況下上下樓梯,仍需雙腳先后踏同臺階后再前進。3歲后期,大多數兒童已會雙腳交替上下樓梯。    3歲

5、兒童手部小肌肉發(fā)展相對較遲緩,但雙手協(xié)調技能有了較大發(fā)展,他們會折紙,會用蠟筆畫畫,電會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線剪直條,動作逐步精細化了。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3歲兒童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腰,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理智感、求知欲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此時兒童開始能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動手嘗試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時,既喜歡操作擺弄,同時也能認真看、聽成人講解,并試著改變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探索其中的奧秘。  

6、;  己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    3歲兒童行動自如,認知范圍擴大,逐步形成了一些與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的實物概念,但此時兒童的概念很具體,只是特指某項事物,例如貓就是專指自己家中的那只貓。在操作擺弄物品時,兒童逐漸認識了一些事物的屬性,如大小、長短、多少、簡單形狀等。會10以內口頭數數,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    3歲兒童的認識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緒的影響,無意性占優(yōu)勢。他們的注意很不穩(wěn)定,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

7、,兒童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致性,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    3歲兒童的思維大多由行動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邊做邊想,不會思考好以后再做。他們的認識具體,只能根據外部特征來認識與區(qū)別事物,思維缺乏可逆性與相對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話。    模仿性強     3歲兒童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喜歡模仿媽媽打電話的樣子、燒飯的動作等還喜歡學問伴的樣。游戲時

8、喜歡與問伴擔任同樣的角色,因此在游戲中常常出現許多“媽媽”在燒飯,對此他們感到很滿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要    3歲是兒童語音發(fā)展的飛躍期,他們基本掌握本地區(qū)語言的全部語音,但在實際說話時發(fā)音還不夠準確。同時他們的詞匯雖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實詞增長更為迅速。兒童已能用簡單的言語與成人、同伴交往,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還敘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獨白時很不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這時的兒童特別愛聽故事,常常纏著父母在空閑時間講,還喜歡一邊聽,邊學故事中小動物有趣的動作和叫聲。  &

9、#160; 產生了美術表現的愿望    3歲左右的兒童,美術能力的發(fā)展由涂鴉期進入到象征期。他們產生了美術表現的意愿,會把線條、圖形加以簡單地組合來表現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們能表達的圖形很少,所以一形多義是兒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圖形在兒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現為許多物體。他們作畫時常常邊畫邊用語言來補充畫畫內容。    這階段的兒童在繪畫、構造活動中,愿意嘗試各種新材料,表達熟悉物休的粗略特征。如:一條直線旁邊加上兩根短線就是“一架飛機”。他們偏愛鮮艷、飽和的色彩。    喜歡音樂表現,能唱簡單歌曲&

10、#160;   3歲兒童喜歡學唱歌,尤其會對那些富有戲劇色彩的、情緒熱烈的歌曲產生很大的興趣,會反復地跟著唱。他們也會試著用l一2種打擊樂器打出不同節(jié)奏,雖然節(jié)奏并不準確合拍,但是表明他們已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行表達。    這一時期的兒童一般都能唱幾首簡單歌曲,有的甚至會即興哼唱一些自己編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編的歌曲曲調帶有很大的模仿性。    具體教育目標與主要教育內容    1學習正確洗手、洗臉的方法,學會獨立如廁,學用筷子,養(yǎng)成喝水的習慣。   

11、; 2對于自己生活密切有關的人產生親切感,能接受成人的建議和指示。    3知道必須遵守共同生活中的基本常規(guī),體驗與老師、同伴共處的快樂。    4。會主動招呼熟悉的人。能禮貌地求助和感謝他人的幫助,在成人啟發(fā)下能作出安慰、關心、幫助他人的行為。    5懂得要愛護玩具,學習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    6了解身體的外形結構和五官的功能,學習避開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危險因素。    7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并學習此基本運動技能, 

12、0;  8好奇好問,喜歡操作、擺弄,學習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環(huán)境中的物品與現象。    9了解周圍生活中各類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能嘗試比較,發(fā)現其明顯的差異。    10用普通話交流,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意。    11喜歡聽故事,看表演,翻閱圖書,初步了解其表達的意思。    12 喜歡做音樂游戲,能感受音樂節(jié)奏、旋律的顯著變化,并會隨變化變換動作。    13嘗試用多種顏色、材料和工具,運用畫、折、搭、剪、貼等方法自由地表

13、現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征,并作簡單想象,體驗樂趣。    14在游戲中愿意用語言、動作、聲音等表現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角色。     組織與實施的提示   1正確分析兒童的情緒化行為,認真對待每個兒童的要求,為他們體驗獨立提供機會,并夸獎他們的成功。    2為兒童的獨自游戲、平行游戲以及同伴的合作游戲創(chuàng)設條件和提供機會。    3為兒童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從事自選活功,鼓勵探索,滿足其好奇心。    4在一日活動中幫助兒童

14、形成自然、依次行走的習慣,不宜多組織固定的、整齊劃一的隊列,統(tǒng)一行動。    5給兒童機會,以證明和練習其新近發(fā)展的自理技能,實現幫助成人做事的愿望。    6 教師要用心察覺兒童超越自己能力的活動和行為,即時幫助兒童調節(jié)與控制。    7多與兒童交談,并要耐心回答兒童的反復提問。    8有序地安排活動內容和提供多種材料發(fā)展幼兒精細動作,    9支持兒童在美術、構造等活動中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對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探索過程,并尊重其對作品的夸張和命名

15、的創(chuàng)造行為。    10用恰當的方式向兒童展現可供模仿的行為、新奇的發(fā)現和獲得新經驗的方法。    11.幫助家長認識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尊重兒童合理的意愿,支持兒童從事感興趣的活動,避免兒童徒生反抗心理。    12,保持與家長溝通,促使家長認同幼兒園的培養(yǎng)要求和教育策略,盡可能地吸引家長共同參與班級的教育。稱贊才是好方法 有技巧的稱贊往往較有技巧的責備來得難些,尤其是對5歲的孩子。他們通常將大人的話當成金科玉律,順從的欲望相當強,所以父母的一句話,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能只圖父母的方便 平時對子

16、女缺少照顧的父親往往有種觀念,總認為稱贊孩子是他最起碼要做的事。事實上這種想法是極不負責任的,因為這樣會很快讓孩子看透父親想討他歡心的投機心理。 如果每次在母親斥責之后,父親都反過來稱贊孩子,這時1、2歲的幼兒也許能發(fā)生作用,但是3歲以上的幼兒對這種沒有理由的稱贊已經懂得懷疑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無故稱贊別人的孩子,目的無非是想巴結對方的父母。因此,提醒各位家長,稱贊孩子是好事,但必須要他能了解理由。 5歲兒希望被認可、被贊美的心態(tài)很強烈,如果大人毫不負責地胡亂贊美一番,只想討好幼兒,這將使孩子勉強自己去達成目標而發(fā)生預期不到的問題。 若稱贊“你是個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個人待在黑漆漆的

17、房間里睡覺”時,孩子為了勉強自己,雖然無法克服畏懼,也只好以“肚子痛”、“窗戶自己會打開”等藉口啞乞求大人幫助。 另一方面,以贊美來達成對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認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如此孩子會反過來向母親說:“媽媽,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幫我買個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屆時您該怎么辦呢? 稱贊的時候 雖然如此,但也不必因此而不敢贊美孩子,孩子表現得好就要真心贊美他,尤其是5歲兒,受到贊美能使他找到更高的目標,而且對自己更有信心,因此誠懇的贊美是必要的。 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被贊美的理由,使他能從被肯定中確立日后努力的目標。 “啊!你知道把垃圾從地上撿起來丟在垃圾桶,不但媽媽覺得光榮

18、,連過路的人都會為你做了一件好事而高興,你真是好孩子!”像這樣具體地說明理由和對他的行動加以支持,比盲目的贊美更重要。 此外,有兄弟姐妹或其他朋友在場時,要注意不要使贊美成為他擁有優(yōu)越感的原因及使別人受挫感的來源。贊美與責備一樣,最好都能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 承認、鼓勵、成為支持者 許多父母以為管教孩子就是找出他的缺點來責備。但是責備只能使孩子消極地改掉不良的行為,想要他主動做出理想的行為,則必須加以贊美來引起他的意念,這兩種分別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對5歲兒的贊美內容不能再用像“你是個好孩子。”“你真聰明!”這么簡單,而是要花腦筋想出不同的贊美法,例如“這是你替我做的嗎?謝謝你!”即使

19、只是一點兒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與承認。還有,看到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時,最好及時對他說出一句勉勵的話:“再加油!你好棒!好棒!”或者注視著他、對他重重地點頭認可。 幼兒的努力必須有大人承認和支持才能持續(xù)下去,尤其是對平時不能順利表達行動的孩子,當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為時,一定要加以勉勵。比如告訴他:“你是不是覺得那個人很可憐?媽媽認為你這種同情心是對的。” 責怪的原則是:孩子的行為呈現錯誤的時候;但是贊美則是:只要有感情的動向就要加以承認,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再者,看見孩子表現良好而給予贊美,是每個人都得到的;但是孩子想做好卻失敗時,就很少有大人會去注意他,父母們也不能忽略孩子這種心情才好。

20、孩子長久的努力有了結果或面對不擅長的事時,大人都應加以鼓勵,特別是常被別人忽略的小孩努力做某件事時,大人絕不要忽略了加以贊揚。 切記的是,別拿他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完全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況來考慮是否該加以贊美大班幼兒年齡特點:1、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大班幼兒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水平明顯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很多地方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有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適當的條件,真正動手做的人應該是孩子。如:可以讓孩子在家中做一些簡單家務等所能及的事情。2、活動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同中班、小班幼兒在行動過程中進

21、行思考的特點相比,大班幼兒已有可能在行動之前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想法,他們的行為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計劃性。但是這種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自然發(fā)生的、它有賴于成人的引導。這就要求我們讓孩子參與活動計劃的制定,并引導他們按照計劃進行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幼兒的主動行為始終圍繞著活動計劃進行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發(fā)展他們制定計劃、按照計劃行動的習慣和能力。如:讓孩子參與指定周末出游計劃等等。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以大腦額葉逐漸發(fā)展和神經纖維髓鞘化接近完成為標志,56歲幼兒的神經系統(tǒng)比5歲前的幼兒成熟許多。與此相對應,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提高。這既表現在他們對動作準確性的控制上,又表現在對他

22、們自己行為的控制上,如規(guī)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等等。與規(guī)則意識提高相通的是,大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增強,堅持性普遍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帶孩子活動的時候可以提一些要求,如到一些公共場合要安靜,服從一定的紀律等等。4、好學、好問、喜歡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56歲的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維積極、活躍,愿意學習新東西。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數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帶孩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活動內容要有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不僅順應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而且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勤于思維的習慣。這就要求我們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時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盡可能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

23、法。5、同伴間互動、合作多了,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56歲的幼兒注意的廣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強了,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活動,而且還注意同伴的活動。遇到共同的興趣和目標幼兒之間會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協(xié)作等。他們還會主動向同伴學習,一起討論問題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同伴交流的機會,如按時送孩子來園,讓孩子盡可能多的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們在實實在在地與別人一起共事的過程中學習共同做事,發(fā)展交往、協(xié)作能力、也為小學的班級式學習做準備。6、思維中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隨著神經系統(tǒng)的成熟,大班幼兒的思維水平較小、中班幼兒也有了提高,表現為雖然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卻出現了抽象邏輯思

24、維的初步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他們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這就要求我們帶孩子進行一些比較深入和持久的活動,而不是一會一換。如在陪孩子游戲時,可以安排一些半天或一天能夠完成的內容。綜上所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增強,有一定自我約束能力,能夠與同伴之間相互合作、愿意向同伴學習。這是他們進入小學必須適應的。另一方面他們仍處于幼兒階段,思維中具體形象性思維還占主導地位,學習過程需要與具體活動相伴隨。因此,他們的學習過程又必須是活動化的。活動化的共同學習也就成為了大班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和孩子說話時的五大注意事項    注意事

25、項一:語氣肯定、直截了當。切忌語氣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歲,很愛畫畫。媽媽還在幼兒園里給棠棠報了鋼琴班,所以每周一、三、五都有鋼琴輔導老師來帶他去上30分鐘的鋼琴課。一次,江老師來領棠棠的時候,趕上棠棠在專心致志地畫畫。江老師對他說:“棠棠,你能把你的畫收起來嗎?老師在等你上鋼琴課呢!”棠棠頭也不抬地說:“不,我還沒畫完畫。”     另一位有經驗的老師聽了棠棠的回答后,說道:“棠棠,把畫收起來,鋼琴課的時間到了。”棠棠聽后,乖乖地把沒畫完的畫收好,然后高高興興地跟江老師去上課了。     顯然

26、,使用不同的語氣,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疑問句會給兒童選擇的機會和空間,兒童通常會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選擇。比如,對于“能不能把畫收起來”的問題,棠棠選擇回答“不”。與疑問句相比,陳述句則不給兒童選擇的余地,并能讓兒童明白他們需要履行的責任,如“把畫收起來”。所以,家長和老師在說話之前,應該明確自己是要詢問還是要求。如果是要求兒童做某件事,最好使用陳述句,如果是詢問兒童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才用疑問句。運用成人間的婉轉迂回的方式與兒童交流是不妥的。     注意事項二:用詞具體、形象、通俗,清楚地表達期望與要求。切忌用詞抽象、籠統(tǒng)、華而不實。   

27、60; 有一次,我聽到某個老師這樣對一群3歲左右的小朋友說:“每一個小朋友都應該愛護圖書。”但是沒過多久,就發(fā)生了書被撕破的事件。當老師責問犯錯誤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愛護圖書”時,小朋友問:“老師,愛護是什么意思?”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和老師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明明才給孩子說得清清楚楚,孩子卻“明知故犯”。在我們氣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責任可能就在我們自己?籠統(tǒng),抽象的用詞,如“愛護”,會給年幼兒童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所以,換一種形象、具體的說法是必要的。     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做到不折書,不撕書,不在書

28、上亂寫亂畫。”     注意事項三:循序漸進、耐心仔細。切忌“一廂情愿”,高估孩子的記憶容量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在一次半小時的實驗課上,一個年輕的實習老師計劃教35歲的孩子學會播種。她這樣說道:“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播種。請每一個小朋友都去水池邊拿一個小紙杯,到門口的藍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這里來領一粒種子。把種子埋進土里,再到水池那兒接一點兒水,最后把紙杯放在水池邊的臺子上。”聽完實習老師的指導后,有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著老師;有的孩子去拿紙杯;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29、   孩子們的這些不同反應并不是實習老師的本意和初衷,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研究表明,對不到5歲的兒童來說,一次接收并記住一個以上的指導信息是有困難的。換句話說,一次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導信息,只會主觀超越兒童有限的記憶范圍,影響兒童的理解能力。所以,要使兒童能夠執(zhí)行并完成某樣指定的任務,必須要讓他們明白我們要他們做什么。而要讓兒童明白,就必須分層次、按步驟地耐心指導和引導兒童。     可以對兒童說:“現在每一個小朋友都去水池邊拿一個小紙杯。”等到所有小朋友都拿到紙杯之后,接著說:“現在,到門口的藍桶里盛大半杯黑土。”等他們都盛好

30、黑土后,再接著說:“現在,每人到老師這里來領一粒種子”     注意事項四:直奔主題、簡單明了。切忌話中有話。     3歲的可可經常打人。一次,他又在打另一個小朋友。錢老師看見后,就急忙過去制止,并嚴厲地    對可可說:“今天老師已經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可可嘟囔著:“不知道(多少次)。”錢老師加重了語氣:“5次了!”說完,卻發(fā)現可可對錢老師的話并沒有所期待的反應,比如說,感到羞愧或內疚。這樣的結果讓錢老師很失望。     “我告訴你多少次了”是很多人訓斥孩子的口頭禪。但是,我們是否認真想過,年幼的孩子能從這句口頭禪中聽出什么呢?我們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訴你多少次了”這種強調語氣的問句,間接地表達了說話者的失望和生氣,并不尋求答案。但是年齡小的兒童卻往往不懂得事情的發(fā)生頻率與嚴重性之間的邏輯關系,不能理解這話中之話。并且,這樣的問句通常把兒童的主意力轉移到了對“多少次”的詢問上,從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