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學調查報告_第1頁
兒童小學調查報告_第2頁
兒童小學調查報告_第3頁
兒童小學調查報告_第4頁
兒童小學調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兒童小學調查報告 盼望了解某個大事或狀況時,我們必需開展調查以搞清狀況,最終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寫進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要怎么寫才規律緊密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兒童學校調查報告,歡迎閱讀,盼望大家能夠喜愛。 兒童學校調查報告1 兒童是祖國的將來,留守兒童的家庭、訓練、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訓練狀況,推動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訓練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狀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別的群體,在特別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愛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2、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別,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溝通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脆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峻。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狀況。從總體狀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狀況較為普遍。 3、留

3、守兒童學習狀況。從調查狀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果多數處于中下游,成果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果一般,占43.7%;學習成果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快樂時,都會消失一些 “想早點長大獨立”, “想讓父母勸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懷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 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

4、關注,盼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溝通,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卑視、孤獨無助、悲觀孤獨。 5、家庭訓練狀況。在調查中發覺,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學校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監護人訓練孩子的學問來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占33%,而通過特地的家庭訓練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談天,關懷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狀況,過問孩子心情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訓練、長身體、培育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訓練,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訓練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

5、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訓練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訓練力不從心。從調查狀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訓練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溝通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力量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訓練學問,往往只滿意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訓練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

6、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與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狀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哄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同學的真實狀況,使家庭訓練與學校訓練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進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訓練工作不到位。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親密協作,在指導推動家庭訓練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訓練特殊是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工作仍舊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訓練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訓練

7、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宣揚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意學習科學的家庭訓練學問,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訓練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依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訓練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平安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賜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訓練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

8、資金對同學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制造更加美麗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夫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內同學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公平對待每個同學,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訓練制造條件。 3、加強溝通溝通,形成學校訓練與家庭訓練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訓練互動網絡,對全部留守兒童(外來同學)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同學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溝通與溝通,準時通報同學在校學習表現狀況,讓監護人準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狀況,并

9、準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訓練。 4、學校仔細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訓練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同學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愛護和進展的環境。著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工作開展的討論,仔細履行指導推動家庭訓練工作的職責,大力進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訓練宣揚實踐活動

10、,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轉變觀念,把握科學的家庭訓練學問和方法,真正擔當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兒童學校調查報告2 射陽湖鎮中學校逆境兒童調查報告,逆境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簡單的.社會問題,它嚴峻制約了經濟社會和訓練事業的協調進展。為全面了解逆境兒童的生存、進展現狀,樂觀探究逆境兒童幫扶的有效途徑,切實保障兒童生命健康權,寶應縣射陽湖鎮婦聯通過開展抽樣調查走訪、一對一面談等方式對全鎮15名逆境兒童進行了調查摸底,對全鎮逆境兒童的生存狀況有了初步了解。 一、實際狀況分析 這些孩子由于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伴侶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

11、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通過調查發覺,我們發覺逆境同學產生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庭緣由 1、無能為力,只管吃住。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力量低的家庭。這些人群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喂養豬牛等,他們每天忙于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殊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許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挨餓。至于如何訓練孩子,對于“聽話”的孩子很滿足,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懷學習更無從談起。對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懷

12、。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于農活、家務,對自己的訓練、成長都無人關懷,使自己本應得到暖和、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訓練,過于溺愛。許多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著。由于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傷心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賜予“關愛”,經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于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消失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峻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寵愛,家庭訓練的艱難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常常對人無禮貌,喜愛惹

13、是生非,學習懶散。 (二)心理緣由 這些逆境同學普遍存在厭學、焦慮、自卑甚至敵對的不良心情厭學,對學習缺乏熱忱,詳細體現在學習“不主動”或“有時主動”。 抗慮。同學的心理焦慮主要表現在考試上。面對考試,20%的同學心情緊急,高班級同學面臨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估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逼,因此擔憂更加明顯。同學面對不同的外界因素,焦慮的程度有顯著差異。 自卑。由于訓練問題的累積、同學家庭及自身條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同學,始終認為自己“不優秀”、“不如人”,自卑感特殊重。他們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笨”或“題目難”,學習上的自卑,衍生了他們羞怯、害怕等不良傾向,家中來了客人,怕談

14、及學業狀況不好意思而有意避開,見了長輩不好意思。 敵對。同學心理承受力量差,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批判、委屈、挫折,常表現出“逆反”、“小氣”等心理,或消失與老師、家長、同學相對立的現象,甚至消失攻擊性行為。 (三)訓練緣由 奎年來,由于長期受應試訓練的制約和影響,中學校生學習的學問難度漸漸加深,越來越多的兒童不能很好地把握所學學問,導致學習成果下降,學校、家庭、社會給同學施加了很多壓力,造成同學產生厭學、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會形成學業不良。 逆境同學自身特點分析不行否認,人的智力在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學對同樣的學習內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異的逆境同學在同樣學內容的接受和鞏固

15、方面存在差異。由于這種差異導致了同學的自信念嚴峻丟失,自卑感重,對四周事物過分敏感,煩躁擔心,經常陷入高度的焦慮狀態中。由于逆境同學的自信念不足,部分同學甘居下游,得過且過,產生厭學心情,上課如坐針氈,留意力渙散,簡單分心,做事缺乏責任心、上進心,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他們的學習愛好淡漠,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意志力薄弱,并且產生了肯定程度的行為障礙。由于他們存在如此嚴峻的心理和行為障礙,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他們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樂觀反饋比較麻木,習慣了父母和老師的消極評價,很少有勝利和歡樂的體驗。 二、訓練策略 1、關注逆境同學的內心世界。逆境同學由于長期受到家長、老師的冷落與消極評價,他們的內

16、心世界布滿了極度的焦慮、擔心與無助。逆境同學通過與家長和老師對抗的方式來表現對他們的不滿,以此來吸引別人的關注。其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是布滿沖突與掙扎的。因此身為老師和家長應當透過同學的不良表現看到他們存在問題的實質。家長和老師應常常自問是否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否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是否體會到他們的絕望與無助。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和老師要有一雙擅長發覺的眼睛,放棄舊有的、先入為主的思想,依據每個同學的不同特點適時鼓舞,這樣可以增加同學的自信念,提高對逆境同學的期望值可以促進他們學習成果的提高,從而又進一步鞏固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創設良好的訓練環境

17、。同學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和學校。良好的家庭和學校環境有利于培育同學樂觀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開朗的性格。家庭是同學社會化活動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環境不但給孩子供應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給孩子的學習制造了良好的物質環境,這就給同學在學業上的勝利制造了必要條件。父母正確的教養方式有利于塑造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兒童的認知力量和共性得到正常進展。學校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是影響逆境同學學習活動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師不應僅以學業表現作為衡量同學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應當以樂觀客觀的態度對待逆境同學,爭取和逆境同學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春風化雨,以情感人,以愛動人,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

18、創設有利于逆境同學進步的心理情境。 3、增加逆境同學心理素養的熬煉。良好的心理素養是個人勝利的重要基石。針對逆境同學責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力量差以及自卑感嚴峻的特點,訓練者應當從多方面塑造逆境同學良好的心理素養。一是從詳細的訓練大事中培育逆境同學的責任心,讓同學學會自理獨立,給他們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讓他們熟悉到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懂得學習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無法替代,讓他們擁有責任意識,能夠對自己負責。二是通過教學活動增加逆境同學的意志力和自信念。制造一些讓逆境同學參加的學習活動和機會,以滿意他們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納、關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多種活動來磨練逆境同學的意志力,

19、以增加他們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信念。三是從個人經受動身教會同學面對挫折。同學遇到的挫折是來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學習、人際關系、愛好愿望等面對挫折每個人的反應方式是不同的,通過對挫折進行心理疏導來教會他們擁有客觀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挫折,尋求適當的方法進行自我調適,緩解內心的焦慮與擔心。在挫折中成長,迎接時代的挑戰。 兒童學校調查報告3 調查內容: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20xx年8月20xx年6 調查目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調查地點:xxxx學校 調查方法:教學工作參加、走訪、訪談 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

20、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夫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占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群體的關注。2021年8月底到2021年6月底,我們到了xxxx學校進行為期接近一年的頂崗實習支教生活。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在平常休息的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了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 基本概況 我們實習的地方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

21、的生活水平不高,許多人為了轉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進展的今日,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看!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我所教的班有96個同學,其中就有30多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問題同學!學習成果普遍偏差、作業經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愿與其他同學和小伴侶溝通、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兒童學校調查報告4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同時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托付他人監護或無人監護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2、進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而催生出來的特別群體,隨著社會經濟及城市建設的日益進展,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護和關愛而發生的平安、健康、訓練等方面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 一、背景介紹 此次調查對象為我校在校生,年齡分布在6-12歲之間。全校共有同學1286人,共有留守同學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兒童12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53.6%,女性留守兒童107人,占留守兒童總數46.4%。 二、留守兒童基本狀況分析 1、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家庭訓練狀況:一是隔代監護型(占84.85%),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親朋監護型(占9.96%),即把孩子

23、托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或要好的伴侶。三是自我監護型(占5.19%),即由于沒有上面兩種條件,監護的責任就讓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兒童父母打工狀況分析。全校留守兒童共231人,占全校兒童總數的17.96%(其中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為35.5%,父親外出打工的為52.3%,母親外出打工的為12.1%)由此可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還是相當大的。 3、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數據分析顯示,在縣內打工的占30.4%,在縣外打工的占69.6%,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縣外。 4、打工父母回家頻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0.6%,一般在家停留時間較短。

24、結果表明:外出務工的家長回家頻率低,與留守孩子溝通和溝通較少,更說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訓練。 5、留守兒童生活狀況分析。 從全校的總體狀況來看,有23.38%的留守兒童寄宿或全托,有24.24%的留守兒童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有52.38%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單親家庭”合計為32.03%,隔代撫養為63.20%,家庭缺失的狀況較為嚴峻。留守兒童的生活滿足度較高,有5.19%的留守同學認為現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同學認為“一般”,只有3.04%的同學認為現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發覺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訓練存在

25、一些負面影響。統計數據表明,留守同學在學習成果、智力水平、身體發育、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于其他同學,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同學,整體狀況不容樂觀。詳細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調查中發覺,一方面部分農夫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成果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賜予關心;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由于擔當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