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常見題材分類_第1頁
古典詩歌常見題材分類_第2頁
古典詩歌常見題材分類_第3頁
古典詩歌常見題材分類_第4頁
古典詩歌常見題材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典詩歌常見題材分類高二語文組 韓黎明(一)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人物和事跡的詩歌。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表達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抒發年過半百、功業無成的苦惱。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安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

2、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字樣。2內容特點: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二)詠物詩1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方法上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常有以物象為題或“詠(題、贈、贊)+物象”的標題標志。2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

3、、對人事的評價。3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三)寫景詩(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之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之先河,發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1內容范圍:一般寫景詩和山水田園詩; 2寫法特點:借景抒情,融情人景; 3分析重點:景物特征; 4山水田園詩的主題: 歸隱田園,鐘情山水 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厭棄官場

4、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常用的意象如松竹、清風、明月、清泉、青山、菊花、炊煙、桑麻、白云、狗吠、雞鳴等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四)戰爭詩(邊塞征戍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晉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人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寄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 題目中多出現“塞”、“征”、“軍”等字眼; 也有

5、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 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 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的是哪一類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爭特征的事件、心理。 邊塞詩中常見的意象: 1、邊塞詩中常見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邊關、黃河、長云、雨雪、風沙; 2、邊塞詩中常見的戰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長云、3、邊塞詩中常見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磧西 輪臺 龜茲 夜郎;天山、陰山、受降城、

6、玉門關、關山、陽關、涼州、樓蘭 4、邊塞詩中常見的樂器:羌笛、琵琶、胡笳、蘆管、角、鼓5、邊塞詩中常見的音樂意象: 關山月樂府曲調,多寫征戍離別之情。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梅花落曲調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繪遭遇冷落、思鄉之情。 楊柳曲樂府曲調“楊柳枝”,有時也作“折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傷別之詞,以懷念征人為多。 行路難古曲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6、邊塞詩中常見的典故: 李廣的典故: 李廣,隴西(今甘肅)人,是漢朝大將,善騎射,祖輩精通箭術,故他自幼即練就了過硬的射箭本領,在歷次戰斗中,勇猛

7、殺敵,屢立戰功。被稱為“飛將軍”,后成為建功立業、英勇殺敵的代稱。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玉門關的典故:代指邊關。 樓蘭的典故: 邊境之敵 塞上長城的典故:代指戍守邊疆的愛國將領。 (五)行旅詩(羈旅行役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這類詩詞亦可稱之為思鄉懷人詩。 其特點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婉約、含蓄。 常見意象

8、: 時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景物月、雁、笛、柳【詩】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情】反映離別的愁苦之情。(六)閨怨詩 閨怨詩以女性心態為描寫對象,有濃重的感傷色調,細膩的心理描寫。從創作特色上說,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悠長含蓄,有無盡之味。 閨怨詩分為閨怨詩、宮怨詩、征婦怨詩、商婦怨詩四類。 閨怨詩都以女性為描寫對象,“怨”是這類詩的基調。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寥落

9、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春 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四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七)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

10、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戀;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愛情詩內容和情感: 對愛情的堅定執著或對自由愛情的向往 被棄的怨情詩經氓 借男女之依戀來表達詩人對君王的依戀,希望被君王重用;

11、或借男女失戀,女子被拋棄來喻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離騷常見意象: 紅豆、 比翼鳥、連理枝、 磐石、蒲葦、比目魚、青鳥鴛鴦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蠟燭臘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梧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靈犀(牛角)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無題 玉立娉婷,一點靈犀寄目成。-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 茅草:在詩經邶風靜女中的“彤管”和“荑”都是指茅草,是古代的愛情信物。紅葉:紅葉傳情。蓮:由于“蓮子”即“憐子”諧音,“憐”意為“愛慕”,“子”,第二人稱敬稱,“憐子”即愛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

12、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燕子: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晏幾道臨江仙)斑竹:相傳舜崩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極哀,淚染于竹,斑斑如淚痕,故謂“斑竹”。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毛澤東答友人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題紅葉 這首詩相傳為唐宣宗時宮人韓氏所寫。關于這首詩,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云溪友議記述,宣宗時,詩人盧渥到長安應舉,偶然來到御溝旁,看見一片紅葉,上面題有這首詩,就從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內。后來,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宮的姓韓的宮女。一天,韓氏見到箱中的這片紅葉,嘆息道:當時偶然題詩葉上,隨水流

13、去,想不到收葳在這里。這就是有名的紅葉題詩的故事。對此,青瑣高議和北夢瑣言(據太平廣記引)也有記載,但在朝代、人名、情節上都有出入。附加材料 除這首題紅葉外,在唐代還流傳有一個梧葉題詩的故事。據云溪友議、本事詩等書記述,天寶年間,一位洛陽宮苑中的宮女在梧葉上寫了一首詩,隨御溝流出,詩云: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詩在民間遂得傳播。詩人顧況得詩后曾和詩一首: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過了十幾天,又在御溝流出的梧葉上見詩一首,詩云: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這后一首詩在全唐詩中題作又題洛苑梧葉上,也不失為一首好詩。談禪說理詩 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與詠物言志詩有共同的特點,分析時要注意把握。 蘇軾的題西林壁悼亡游仙詩 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之際,他們往往借助于睡夢、游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請根據下面的例句,運用比喻,仿寫兩個句子。請根據下面的例句,運用比喻,仿寫兩個句子。 送別詩是陌頭江邊的一株楊柳,溫柔而嫵媚,古道、送別詩是陌頭江邊的一株楊柳,溫柔而嫵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