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某市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設計說明書某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說明書擬 制 人審 核 人批 準 人2010年1月1引言- 1 -1.1編寫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義- 2 -1.4參考資料- 3 -2污水處理廠的結構- 3 -2.1污水處理工藝選擇- 3 -2.2污泥處理工藝方案- 4 -2.2.1污泥的處理要求- 4 -2.2.2常用污泥處理的工藝流程 :- 4 -3設計流量和進出水水質(zhì)- 6 -3.1設計流量- 6 -3.1進出水水質(zhì):- 6 -4格柵和泵房的設計說明- 6 -4.1粗格柵設計參數(shù)如下:- 7 -4.2泵房設計參數(shù):- 7 -4.3細格柵設計參數(shù):- 7 -5沉砂池的設計
2、- 7 -6AAO生化反應池的設計- 8 -7二次沉淀池設計- 8 -8污泥濃縮池的設計- 9 -9接觸消毒池的設計- 9 -10平面布置- 9 -11高程布置- 10 -1 引言1.1 編寫目的完成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平面布局、高程布置,并達到初步設計要求,書寫詳細的設計說明書和計算書。1.2 背景某市擬于近期建成一個以輕工、科研、文教事業(yè)為主的經(jīng)濟開發(fā)小區(qū),其中,以五家工廠為主體,總居住人口約25萬人(包括工廠生活區(qū)居住人口),占地面積約1370公頃,環(huán)境規(guī)劃及污水廠設計要求如下:排水系統(tǒng):雨水和污水分流制,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合流制。污水處理廠只考慮處理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輸入污水廠
3、污水干管直徑為900毫米,管底埋深為地面以下5.3米,充滿度0.5。工業(yè)廢水的水量和水質(zhì)如下:表1:類 別Q m3/dCOD mg/LBOD5 Mg/LSS mg/lpH值油 mg/L 工業(yè)廢水鋁 廠54018010541069電腦版廠130010005001006.8-7.5農(nóng)用車制造廠4200496185中性36制藥廠2000857481131中性化工廠5000478320200中性注:(1)表中值為日平均值(2)工業(yè)廢水時變化系數(shù)為1.3(3)污水平均水溫:夏季25度,冬季10度(4)工業(yè)廢水水質(zhì)不影響生化處理。距污水處理廠下游25公里處有集中給水水源,在此段河道內(nèi)無其他污水排放口。河水
4、中原有的BOD5與溶解氧(夏季)分別為2與6.5mg/l 污水處理廠擬用場地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的坡度為5.7%,進入污水廠污水管端點的地面標高為217.00米。污水廠進廠主干管由擬用地東北角進入。1.3 定義格柵:格柵是一組(或多組)相平行的金屬柵條與框架組成,傾斜安裝在進水的渠道,或進水泵站集水井的進口處,以攔截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及雜質(zhì),以保證后續(xù)處理構筑物或設備的正常工作。提升泵房:提升泵房用以提高污水的水位,保證污水能在整個污水處理流程過程中流過 ,從而達到污水的凈化。沉砂池: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徑大于 0.2mm,密度 2.65t/m的砂粒,以保護管道、閥門等設施免受磨損和阻塞。其
5、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離為基礎,故應將沉砂池的進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比重大的無機顆粒下沉。AAO工藝: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縮寫,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二次沉淀池:接納廢水二級處理的出水,用以去除生物懸浮固體的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區(qū))分離出來,回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污泥。污泥濃縮:采用重力的方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過程。污泥脫水:將流態(tài)的原生、濃縮或消化污泥脫除水分,轉化為半固態(tài)或固態(tài)泥塊的一種污泥處
6、理方法。經(jīng)過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接觸消毒池:指的是使消毒劑與污水混合,進行消毒的構筑物。有效水深:是指池子的下端的水平至池子的上端水的最大高度。1.4 參考資料1.上海市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編.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2.重慶建工學院城建系.城市污水BOD與COD關系討論 3.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4.高廷耀.顧國維.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高艷玲.馬達.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56. 許勁,孫俊貽.不設初沉池時除磷脫氮系統(tǒng)產(chǎn)率系數(shù)的選擇.7.
7、二沉池的高度設計2 污水處理廠的結構2.1 污水處理工藝選擇AAO處理工藝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縮寫,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AAO工藝是在厭氧好氧除磷工藝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來的,該工藝同時具有脫氮除磷的功能。由于污水排入河道,且下游25km處有飲用水取水口,為避免水體富營養(yǎng)化,所以選擇AAO工藝。AAO工藝的特點:A: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功能;B:在同時脫氮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總的水力停留時間也少于同類其它工藝。C: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
8、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會發(fā)生污泥膨脹。D:污泥中含磷量高,一般為2.5%以上。2.2 污泥處理工藝方案2.2.1 污泥的處理要求污泥生物處理過程中將產(chǎn)生大量的生物污泥,有機物含量較高且不穩(wěn)定,易腐化,并含有寄生蟲卵,若不妥善處理和處置,將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處理要求如下:Ø 減少有機物,使污泥穩(wěn)定化;Ø 減少污泥體積,降低污泥后續(xù)處置費用;Ø 減少污泥中有毒物質(zhì);Ø 利用污泥中有用物質(zhì),化害為利;因選用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故應避免磷的二次污染。2.2.2 常用污泥處理的工藝流程 :(1):生污泥濃縮消化機械脫水最終處置(2):生污泥濃縮機械脫水最
9、終處置(3):生污泥濃縮消化機械脫水干燥焚燒最終處置(4):生污泥濃縮自然干化堆肥農(nóng)田由于該工藝選用AAO工藝污泥較多,不穩(wěn)定,且污水中重金屬含量較多,不易采用農(nóng)田處置方式,干燥焚燒方式?jīng)]有必要,因此綜合比較各處理工藝選用第一種(生污泥濃縮消化機械脫水最終處置)較好。脫水后的污泥和柵渣和沉砂池排出的無機污染物可以運往垃圾填埋場。其中污泥濃縮,脫水有兩種方式選擇,污泥含水率均能達到80%一下。(1)、方案一:污泥機械濃縮、機械脫水;(2)、方案二:污泥重力濃縮、機械脫水。方案比較:項目方案一方案二主要構筑物1.污泥貯泥池2.濃縮、脫水機房3.污泥堆棚1.污泥濃縮池2.脫水機房3.污泥堆棚主要設備
10、1污泥濃縮設備2.加藥設備1.濃縮池刮泥機2.脫水機3.加藥設備占地面積小大絮凝劑總用量3.0-4.0kg/T Ds4.0kg/T DS對環(huán)境的影響無大的污泥敞開式構筑物,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小污泥濃縮池露天布置,氣味難聞,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大總土建費用小大總設備費用一般稍大剩余污泥中磷的釋放無有由表可見方案一優(yōu)于方案二,因此本工程污泥處理工藝選用污泥機械濃縮,機械脫水。3 設計流量和進出水水質(zhì)3.1 設計流量生活污水設計流量:986L/s工業(yè)廢水設計流量:196L/s總設計流量:1182L/s3.2 進出水水質(zhì):水質(zhì)及處理程度表項目進水水質(zhì)(mg/L)出水要求水質(zhì)(mg/L)處理程度(%)COD236
11、6075BOD51341887SS1532087油230TN372046TP2.51604 格柵和泵房的設計說明格柵的主要作用是將污水中的大塊污物攔截,以免其對后續(xù)處理單元的機泵或工藝管線造成損害。格柵按柵條的種類可分為平面格柵、曲面格柵。 由于平面式格柵運行可靠,布局簡潔,易于安裝維護,本工藝選用回轉式機械平面式格柵。格柵與水泵房的設置方式。粗格柵泵房細格柵4.1 粗格柵設計參數(shù)如下:Ø 格柵槽總寬度:2.06mØ 過柵水頭損失:0.062mØ 柵后槽的總寬度:1.362mØ 格柵的總長度:3.81mØ 每日柵渣量:1.574.2 泵房設計參
12、數(shù):Ø 泵房進水角度不大于45度。Ø 相鄰兩機組突出部分得間距,以及機組突出部分與墻壁的間距,應保證水泵軸或電動機轉子再檢修時能夠拆卸,并不得小于0.8。如電動機容量大于55KW時,則不得小于1.0m,作為主要通道寬度不得小于1.2m。Ø 水泵為自灌式。4.3 細格柵設計參數(shù):Ø 格柵槽總寬度:2.69mØ 過柵水頭損失:0.155mØ 柵后槽的總寬度:1.455mØ 格柵的總長度:4.19mØ 每日柵渣量:6.285 沉砂池的設計沉砂池設置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煤渣等相對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以免影響后續(xù)處理構
13、筑物的正常運行。采用平流式沉砂池,雙廊道。設2組。設計參數(shù):Ø 沉沙部分的長度:8mØ 水流斷面面積:2.96Ø 池總寬度:2.96mØ 貯砂斗所需容積:1.18Ø 貯砂斗底寬:0.5mØ 貯砂斗上口寬:1.65mØ 貯砂室的高度:1.13mØ 池總高度:2.43m6 AAO生化反應池的設計 污水依次經(jīng)過厭氧池釋放磷,發(fā)生氨化反應;缺氧池發(fā)生反硝化反應;好養(yǎng)池吸收磷并發(fā)生消化反應來達到同步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設計參數(shù):Ø 水力停留時間:8hØ 污泥回流濃度:10000mg/LØ
14、污泥回流比:50%Ø 曝氣池混合液濃度:3.3Ø 求內(nèi)回流比:200%Ø TN去除率:46%Ø 池有效深度:4.5mØ 厭氧池、缺氧池的體積為2840.50m³,長度為40m ;寬度15.78m;設5廊道好氧池,廊道寬取8m;廊道長63.13m;好氧池體積11362 m³。Ø 各段停留時間: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1:1:4Ø 則厭氧池停留時間為t=1.33 hØ 則缺氧池停留時間為Ø 則好氧池停留時間為7 二次沉淀池設計 二次沉淀池在功能上要達到澄清(固液分離)和污泥濃縮(提高回流污
15、泥的含固率)兩方面的要求。采用中心進水輻流式沉淀池,數(shù)量:4個每個沉淀池設計參數(shù):Ø 沉淀池表面面積:1330 m;直徑為41.16mØ 有效水深:3.2mØ 沉淀池總高度:5.23mØ 污泥區(qū)容積:2128 m8 污泥濃縮池的設計由于污水處理采用生物除磷工藝,污泥濃縮不宜采用重力濃縮,采用 氣浮濃縮。設計參數(shù):Ø 氣浮濃縮池的面積:58.80Ø 回流比:380%Ø 溶氣罐凈體積:6.23m³9 接觸消毒池的設計 由于下游設有飲用水取水點,需設置消毒池。設置消毒池的目的是殺死排出水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接觸池采用五廊道
16、Ø 消毒接觸池容積:2127.6 m³Ø 消毒接觸池表面積: 851.04 Ø 消毒接觸池長25mØ 消毒接觸池寬:34.04mØ 池高:2.8m。10 平面布置處理構筑物是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建筑物,在對它們進行平面布置時,應根據(jù)各構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結合當?shù)氐匦蔚刭|(zhì)條件,確定它們在廠區(qū)內(nèi)的平面布置應考慮:(1)貫通,連接各處理構筑物之間管道應直通,應避免迂回曲折,造成管理不便。(2)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避免劣質(zhì)土壤地段(3)在各處理構筑物之間應保持一定產(chǎn)間距,以滿足放工要求,一般間距要求510m,如有特殊要求構筑物其間距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4)各處理構筑物之間在平面上應盡量緊湊,在減少占地面積。污水處理廠的輔助建筑物有泵房,鼓風機房,辦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質(zhì)分析化驗室,變電所,存儲間,其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橡膠制品質(zhì)量控制與檢測考核試卷
- 皮鞋生產(chǎn)工藝流程再造考核試卷
- 留在心底的聲音初三語文作文
- 上海高三語文一模滿分作文
- 摩托車展示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考核試卷
- 再生物資回收與工業(yè)綠色轉型考核試卷
- 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指南(WST661-2020)解讀
- 河南省洛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數(shù)學下學期5月月考試題含答案
- 二年級加減混合運算練習題
- 山東省牡丹區(qū)胡集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鐵路機車車輛設計制造維修進口許可實施細則(國鐵設備監(jiān)〔2014〕19號)
- 雪絨花(簡譜)
- 水印輥安裝使用指南
- 基坑支護監(jiān)理質(zhì)量評估報告
- 東風電路圖Word版
- 樓板裂縫鑒定報告(范本)
- PANTONE潘通色卡C卡
- 特殊過程及關鍵工序界定(共32頁)
- V帶輪設計說明書
- 電路圖與實物圖互畫練習一二
- 京九鐵路線南昌段隧道整治施工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