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鐵路雙線隧道超前預注漿、徑向注漿及溶洞注漿施工方案_第1頁
湖南某鐵路雙線隧道超前預注漿、徑向注漿及溶洞注漿施工方案_第2頁
湖南某鐵路雙線隧道超前預注漿、徑向注漿及溶洞注漿施工方案_第3頁
湖南某鐵路雙線隧道超前預注漿、徑向注漿及溶洞注漿施工方案_第4頁
湖南某鐵路雙線隧道超前預注漿、徑向注漿及溶洞注漿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1、編制依據12、編制目的13、隧道概況14、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14.1、工程地質14.2、水文地質24.3、工程地質條件44.4、環境工程地質評價54.5、工程地質條件評價65、注漿堵水及地層加固措施66、注漿施工方案76.1、注漿方案的選擇原則76.2、超前帷幕注漿86.3、徑向注漿176.4、溶洞注漿197、施工組織197.1、施工人員組織197.2、主要機械設備208、質量保證措施208.1、質量保證體系208.2、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219、安全保證措施229.1、安全目標229.2、安全生產組織機構229.3、安全生產保證體系239.4、安全技術措施249.5、安全保證措施25*

2、隧道超前預注漿、徑向注漿及溶洞注漿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隧道設計圖紙1.2、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1.3、隧道防排水、輔助工程措施通用圖2、編制目的明確隧道注漿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規范隧道注漿施工作業。3、隧道概況*隧道位于湖南省湘鄉市潭市鎮及棋梓鎮境內,為方便施工,*隧道共設置輔助坑道2座。其中1#斜井為雙車道斷面,與線路交匯里程為*,線路夾角為90°,斜井長度345m,綜合坡度為9.2%,最大坡度為10.3%;2#斜井為雙車道斷面,與線路交匯里程為*線路夾角為42°,斜井長度409m,綜合坡度為8.7%,

3、最大坡度為9.5%,兩座輔助坑道均為永久性輔助坑道。*隧道為雙線隧道,線間距5m。隧道進口位于曲線上,曲線半徑r=9000m;隧道出口位于直線上;隧道內縱坡為人字坡。進口至*為18上坡,*至*為4的上坡,*至出口為5.5的下坡。隧道最大埋深218m,隧道最小埋深約28m。*隧道地質情況復雜,根據地表調繪及物探揭示存在7條斷層破碎帶,并存在多處淺埋地段。隧道地質多為板巖及灰巖。根據不同圍巖級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級圍巖采用三臺階七步開挖法,級圍巖采用弧形導坑預留核心土法,級圍巖、級圍巖采用臺階法施工。4、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4.1、工程地質、地形地貌*隧道位于構造剝蝕、侵蝕、溶蝕低山丘陵地貌,主

4、體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支脈向東南方向分布,隧道線路橫穿主體山脈,整體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標高522m,最底標高136m,相對高差386m。地貌受構造及巖性控制明顯,地形起伏較大,地面坡度30°50°,局部山高坡陡,溝谷深切,陡峻成崖,地表植被發育,基巖零星裸露,山坡平緩地段及低洼處多墾為旱地和水田。、地層巖性隧址區根據地質調繪及鉆孔勘探深度范圍內所揭露的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破洪積(q4dl+pl)碎石土、坡殘積(q4dl+el)粉質黏土、細角礫土、泥盆系上統(d2l)泥質砂巖,泥盆系中統棋梓橋(d2q)灰巖、泥灰巖、砂巖;跳馬澗組(d2t)石英砂巖,礫巖、粉砂巖夾頁巖;遠古

5、界板溪群上亞群拉攬組(ptbn2)砂質板巖,硅質板巖;燕山期(52b)黑云母花崗巖及各斷層黑云母花崗巖及各斷層中斷層角礫、斷層壓碎巖(fb)。、地質構造隧區屬長平坳陷盆地的西南端,新生代開始,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繁育北北東向新華夏系構造及若干次級構造,其中北東是羅霄山系北端,西北是雪峰山余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地質構造極其復雜。隧址區位于公田新寧深大斷裂以東區,具有多期復活的發展史,對區內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的發展與分布起主導控制作用。因受多期構造作用的影響,區內斷裂結構極為發育,據大地電磁測深物探結果,有4條構造破碎帶,且規模較大,由于隧區地表植被發育,土層及

6、基巖風化層較厚,地表調繪未確認,并見3條物探未測到構造。4.2、水文地質、地表水隧道地表水主要是水塘和隧道洞身地表山澗溪水,一般常年有水,降雨除下滲基巖外,多沿坡面排泄,匯入溪溝。雨季區內各主要沖溝呈現出一個暴漲暴落的急變型動態過程,暴雨過后溪溝水較正常水位高出35倍。地表水分布情況見表1。表1 地表水分布情況序號里程工程名稱類型高程流量(m3/h)或匯水面積(m2)備注雨季旱季1#*隧道水庫165.6大水庫、無法目測大水庫、無法目測農田灌溉2#*隧道溪溝水2232746.8691.2生活用水農田灌溉3#*隧道溪溝水193.33456864生活用水農田灌溉4#*隧道溪溝水210.2172843

7、2生活用水農田灌溉5#*隧道溪溝水212.83456864生活用水農田灌溉6#*隧道溪溝水262.451841296生活用水農田灌溉7#*隧道水塘250.6600400農田灌溉8#*隧道井泉水226.7864216生活用水9#*隧道水塘190.91728432生活用水10#*隧道水塘265.520001500農田灌溉11#*隧道水塘248.4480300農田灌溉12#*隧道水塘207864500農田灌溉、地下水地下水類型較全,根據地下水賦存條件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潛水、碳酸鹽類巖溶水、碎屑巖類基巖裂隙水及斷層構造水四大類型。地下水主要有大氣降水補給,地形切割強烈,地下水徑流途徑短,循環交替迅速,

8、地下水多于溝谷下部沿裂隙面就近排泄,無明顯的排泄基準面。松散巖類孔隙水,巖溶類裂隙水、基巖裂隙水、構造斷層水除受大氣降水補給外,還受地表水補給,地下水動態變化嚴格受降水制約,變幅較大。地下水的運移和富集以巖性為基礎,受地質構造、地形地貌諸因素的影響,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面,斷裂交匯處,裂隙發育地段等地下水相對較富集。、隧道涌水量預測隧道的分段最大涌水量如表2所示,最大隧道涌水量qo=36561m³/d,隧道正常涌水量qs=13924m³/d。各地層涌水方式各有不同,預測灰巖巖溶水,砂巖、礫巖地帶裂隙水、構造破碎帶水量大,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附近有大股狀涌水,其他地帶有滴水

9、或股狀裂隙水。表2 隧道分段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表分段編號分段里程lqs(m3/d)qo(m3/d)m195350862904641633590195784846602189948533015326546470169760774001857793865026829529147039001703108302202962113042100764123161887796132551184418143954075135315420557222001640429136794.3、工程地質條件、圍巖分級正洞圍巖分級見表3。表3 正洞圍巖分級一覽表起點里程終點里程圍巖級別長度(m)起點里程終點里程圍巖級別

10、長度(m)、氣象資料湘鄉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618,一般東南部高于西北部1.52,1月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48,極端最低氣溫為-3.1,七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2730,極端最高氣溫為43.7,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001700mm,46月為雨季,78月高溫多暴雨,9月至次年3月為旱季。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1:400萬),本線路經過地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特征周期分區為一區。、不良地質*隧道地質條件復雜,區域地質作用劇烈,碳酸巖分布廣泛,不

11、良地質特別發育。有巖溶、構造破碎帶及影響帶等不良地質現象。4.4、環境工程地質評價工程應減少對隧道進出口及斜井井口山坡的開挖,避免對山體的擾動,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土流失及引起的邊坡失穩等,施工應加強植被的保護和恢復,以利于水土保持。隧道開挖會造成洞身以上地表水滲漏,井、泉干枯或地面塌陷,從而惡化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特別是隧道沿線水塘廣布,山澗沖溝較多溪水發育,施工開挖有可能切斷地表水源,導致沙塘村70戶330人、長城村125戶500人、峽山村90戶400人,共285戶1230人畜的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影響極大。故隧道施工開挖應加強封堵措施,以避免或減少地表水、井、泉水的滲漏對周圍環境的

12、影響。施工棄渣應有專門的棄渣場,嚴禁亂堆亂棄,以免淤塞溝、渠,侵占農田,應選擇合理堆放場地及設置必要的擋渣工程。4.5、工程地質條件評價隧區覆蓋層厚度2.022.0m,下伏基巖為泥盆系中統跳馬澗組(d2t)石英砂巖、礫砂巖,棋梓橋組(d2q)泥灰巖、灰巖、砂巖,泥盆系上統龍口組(d2l)泥質砂巖,震旦系(ptbn2)板巖,燕山期(52b)黑云母花崗巖。洞身段工程地質條件差異性大。隧道進口為燕山期(52b)黑云母花崗巖,巖體風化強烈,全風化帶(w4)厚度達22m,砂石呈砂粒狀,進口工程地質條件差。隧道出口為(d2l)泥質砂巖、(d2q)泥灰巖、灰巖、砂巖,覆蓋層厚度35m;強風化帶(w3)厚23

13、m,泥質砂巖巖質稍軟,工程地質條件差。隧道洞身dk99+801dk99+950、dk100+240dk100+950遇構造帶,節理裂隙發育,圍巖破碎,工程地質條件差。5、注漿堵水及地層加固措施為了防止突水、突泥(石)及改良地層,確保施工安全,或保護地下水資源,對以下段落采取注漿堵水措施,見表4。表4 注漿措施一覽表序號起訖里程長度(m)圍巖分級堵水措施附注1超前上半斷面注漿全風化花崗巖2徑向注漿居民區3超前上半斷面注漿f4推測斷層4徑向注漿居民區5徑向注漿斷層影響帶6超前周邊注漿f1斷層7徑向注漿斷層影響帶8徑向注漿居民區9徑向注漿居民區10徑向注漿斷層影響帶11超前上半斷面注漿推測斷層12徑

14、向注漿斷層影響帶13超前周邊注漿f2斷層14徑向注漿斷層影響帶15徑向注漿富水地段16徑向注漿富水地段17徑向注漿富水地段18帷幕注漿f3斷層富水地段19徑向注漿富水地段20徑向注漿富水地段21超前上半斷面注漿f1推測斷層注漿段落和注漿方式是以設計階段的地質資料為基礎而進行的預設計措施,以上段注漿方式需根據超前地質預報和實際揭示的地質情況及時調整,以確保工程安全,經實際發生的注漿段落、注漿方式和注漿工程數量應經現場確認。6、注漿施工方案注漿堵水設計主要是針對地下水發育、地下水無控制排放影響生態環境情況,采用開挖前預注漿或開挖后圍巖注漿等措施對地下水進行堵截,在隧道開挖線外一定范圍內截斷地下水與

15、隧道之間的水流通路,達到限制地下水排放量的目的。根據隧道圍巖的工程地質條件,巖體完整性,巖溶發育情況,涌水位置、水量、水壓及巖體的綜合滲透系數等情況,設計提供注漿方案擬采用超前帷幕注漿、超前周邊注漿、超前上半斷面注漿、徑向注漿四種方案相結合。其中超前帷幕注漿、超前周邊注漿、超前上半斷面注漿三種措施均為超前預注漿處理措施,工藝基本相同,超前帷幕注漿、超前周邊注漿作業面范圍較大,需要完成全斷面開挖后,封閉開挖工作面并施做止漿墻后實施。徑向注漿主要為開挖支護完成后,襯砌施做前對圍巖的進一步加固以及對地下水進行封堵的措施。6.1、注漿方案的選擇原則施工中根據超前地質預報等措施和設計院提供地質資料綜合分

16、析的成果來合理選擇注漿方案。根據綜合超前地質預測預報成果判定:、對斷層破碎帶和斜核部預測水壓力極大、極可能產生隧道坍塌及較嚴重突水、突泥地段,采取超前帷幕注漿;、對不同年代地層巖層接觸帶、物探異常區、預測水壓力大,可能產生突水、突泥地段,采用超前周邊注漿;、在一般地段裂隙水較發育、圍巖涌水量超過允許排放量,施工中圍巖可自穩時,宜采用開挖后圍巖徑向注漿等措施,將大面積淋水或局部股流封堵,減少地下水流失;、對圍巖自穩能力較好,局部面狀淋水或局部滲流,滲水量超過允許排放量等狀況,宜采用局部注漿。、超前上半斷面注漿施工注漿實施方案根據超前地質預測預報及揭示的地質條件予以調整。6.2、超前帷幕注漿6.2

17、.1、超前帷幕注漿方法選擇根據圍巖條件不同選取不同的注漿方式:全孔一次性注漿、前進式分段注漿、后退式分段注漿,在施工時根據鉆孔狀況、地質條件靈活選取。全孔一次性注漿方式主要用于圍巖條件較好,裂隙較均勻的地層,施工工藝流程圖如下:增加工藝性試驗取得參數前進式分段注漿主要用于裂隙較發育、巖層破碎、容易造成塌孔、涌水量較大且水壓高的巖層,即自孔口開始鉆進一段,注漿一段,再打孔鉆進,直至孔底,分段長度一般為24m,施工工藝流程圖如下:后退式分段注漿主要用于裂隙發育可以成孔的巖層,即一次性鉆孔完畢,自孔底向外分段設置注漿塞注漿,分段長度一般為24m,施工工藝流程圖如下:6.2.2、注漿鉆孔布置注漿鉆孔的

18、布置,根據注漿范圍、注漿段長、單個注漿鉆孔的作用范圍,巖層裂隙發育情況,含水層分部情況和鉆孔作業要求而定,超前預注漿注漿孔長短結合并呈傘形輻射狀布置。鉆孔的順序必須嚴格依據注漿方案規定的孔序,注漿順序為先內圈孔后外圈孔,先無水孔后有水孔。同一圈孔間隔施工。帷幕注漿鉆孔布置示意圖見下圖改圖6.2.3、超前帷幕注漿段長及止漿巖盤厚度確定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鉆機的能力(效率),為保證注漿質量,超前帷幕注漿每一循環注漿長度30m,開挖25m,保留5m長止漿巖盤。第一循環采用5m厚c20混凝土止漿墻。6.2.4、注漿參數、注漿開孔直徑110mm,長度為3m;孔洞剩余部分直徑均為91mm;、單孔有效擴

19、散半徑3.0m;、注漿范圍為隧道開挖輪廓線外8m;、巖石地層注漿壓力應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合理確定,宜比靜水壓力大0.51.5mpa,具體根據工藝性試驗參數確定。6.2.5、鉆孔施工、注漿鉆孔結構及施工技術要求超前帷幕注漿的注漿孔開孔孔徑為110mm,埋設3.0m長108mm孔口管,壁厚5mm的熱軋無縫鋼管,孔口管應埋設牢固,并應有良好的止漿措施。3.0m以后孔徑為91mm直至終孔。注漿鉆孔孔口位置應準確定位,與設計位置的容許偏差為±5cm,偏角應符合設計要求,每鉆進一段,檢查一段,及時糾偏,孔底位置偏移應小于30cm;鉆孔順序應先內后外,同一圈孔間隔施工,鉆進過程中遇涌水或巖層破碎造成

20、卡鉆、應停止鉆進,掃孔后再進行鉆進,鉆進時對孔內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如掉快、坍塌、堵鉆、鉆速等,尤其是出水量的高低需要準確記錄。、鉆機安裝鉆孔選用zyg-150全液壓鉆機,先根據設計圖孔位、鉆孔參數,在工作面上放出鉆孔位置,并用油漆標定。調整鉆桿的仰角和水平角,移動鉆機,將鉆頭對準所標孔位。將棱鏡放在鉆桿的尾端,用全站儀檢查鉆桿的姿態并調整。同時采用羅盤根據計算的方位角與傾角復核鉆桿狀態,確保鉆孔準確。、埋孔口管及注漿壓力試驗鉆進預埋孔口管段,采用110mm鉆頭鉆進,該段長度為3.0m,鉆進結束后,裝入規格壁厚5mm108mm,l=3.0m的熱軋無縫鋼管,再灌入水灰比為0.5:1的早強水泥漿將其

21、固定,待凝48h后,安裝閘閥,開始掃孔。掃孔結束后,采用1.21.5倍的設計注漿壓力進行耐壓及抗滲試驗,經試驗確認無泄漏且滿足耐壓要求,才可以繼續鉆進,否則必須進行處理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鉆進成孔鉆孔按先內圈,后外圈的順序進行。外圈鉆孔可參照內圈鉆孔的順序,后序孔可檢查前序孔的注漿效果。逐步加密注漿一方面可根據鉆孔的情況調整注漿參數,另一方面如果鉆孔情況證明注漿效果已達到設計要求,即可進行下一圈孔的鉆進,減少鉆孔的工作量,加快施工進度。鉆孔時,還要嚴格作好鉆孔記錄,包括孔號、進尺、起訖時間、巖石裂隙發育情況、出現涌水位置、涌水量和涌水壓力。、鉆進過程中的技術措施a、為了及時清除孔內巖渣、減

22、少鉆具的磨損,應經常從孔底提起沖擊器,對孔進行充分的排渣。b、如孔內突然發生坍塌,應保持沖擊器動作并立即在孔內上下運動,如果有必要,號可以增加沖擊器轉速,一直到沖擊器能自由上下,以及時巖渣從孔內排清為止。c、加接鉆桿時,要特別注意鉆桿內的清理,以免砂土、巖渣及管內鐵銹等贓物進入沖擊器,引起零件損壞或發生停鉆事故,鉆桿螺紋應涂潤滑脂。d、當一根鉆桿打完時,必須將孔內巖渣吹掃干凈,然后減少氣量,將沖擊器慢慢放入孔底,過一會在緩慢停氣,方可接上另一根鉆桿,以防巖渣倒灌進入沖擊器。e、調換鉆頭時,要保證替換鉆頭只講小于被替換鉆頭,以防替換鉆頭卡在孔內,因此,鉆頭應排隊使用。f、應經常檢查圓鍵及柱銷的磨

23、損情況,及時修理或調換,以防鉆頭掉進孔內。、鉆進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a、現場工作人員需要佩帶安全防護口罩及防護眼罩。b、工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佩戴好安全帽。c、加強現場通風。6.2.6、注漿施工工藝、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注漿孔各注漿段巖層的富水性、透水性,以確定漿液配比。預估漿液消耗量及材料用量。壓水試驗方法采用雙塞正水法,壓力表安裝在孔口管回水管上,試驗壓力取凈水壓力的1.52.0倍,試驗時每間隔10分鐘觀測一次流量和壓力,流量和壓力保持相對穩定,流量連續四次讀數,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試驗工作即可結束,以最終流量為計算流量。、鉆孔沖洗決定鉆進孔段需注漿時,必須立

24、即進行鉆孔沖洗工作,鉆孔沖洗的目的是清除鉆孔中的殘存巖粉,巖石裂隙中所填充的粘土雜質等物。沖孔方式采用壓力驟升驟減的放水方式,沖洗結束的標準為:出水管的水潔凈后再延續10min,總沖洗時間不低于30min,對個別特殊情況還要增加沖洗時間。、漿液材料及制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泥漿的水灰比為0.81:1,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細度要求通過80um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大于5%,所用水泥必須新鮮無結塊,每批進場水泥均應有出廠合格證及檢驗分析報告單,不合格的水泥不能使用。水玻璃濃度采用波美度be=3540,模數為2.43.0。水泥漿:水玻璃漿液=1:0.8。具體參數以地質條件與工藝

25、性試驗為準。選用jz350葉片式攪拌機作為制漿設備,為了保證漿液的均勻性和在注漿間隙時不沉淀,另自行加工攪拌儲漿桶兩臺,容量1立方米,采用立式電動機和擺線針輪式減速器,用支架倒立于儲漿桶上,通過聯軸節將動力直接傳給攪拌軸。為了方便吸漿,在儲漿桶外側設兩個以上取漿口,以保證大流量注漿時漿液的供應。根據選定漿液的配比參數拌好漿液,其中水泥漿拌好后用1×1mm網篩過濾,放入葉片立式攪拌機進行二次攪拌,確保漿液均勻。、注漿當注漿孔涌水量小于30l/min,選用純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漿液;當注漿孔涌水量在30200l/min范圍內,選用凝膠時間為46min的漿液;當注漿孔涌水量大于200l/m

26、in,選用凝膠時間為34min的漿液。注漿順序:先注內圈孔,后注外圈孔,先無水孔后有水孔,同一圈孔間隔施工。注漿控制標準:單孔注漿結束標準:a、注漿壓力逐步升高至設計終壓,并穩定10min;b、注漿量不小于設計注漿量的80%;c、進漿速度為開始速度的1/4。全段結束標準:a、所有注漿孔均已符合單孔結束條件,無漏注現象;b、漿液有效注入范圍值大于設計值。、注漿過程中的技術措施a、注漿前、在類似地質條件下的巖層中進行注漿試驗,初步掌握漿液填充量、注漿量、漿液配比、凝結時間、漿液擴散半徑、注漿終壓等指標。b、一個孔段的注漿作業一般應連續進行直到結束,不宜中斷,應盡量避免因機械故障、停電、停水、器材等

27、問題造成的被迫中斷。對于因實行間歇注漿、制止串漿冒漿等有意中斷,則應先掃孔至原設計深度后進行復注。c、注漿順序由內向外、同一圈孔間隔施工。d、巖層破碎容易造成坍孔時,采用前進式注漿,否則采用后退式注漿。e、當注漿中斷時間超過建業凝膠時間時,應在漿液凝膠之前把漿液從注漿管路系統中排出,用清水沖洗干凈,查明中斷原因,排除故障,處理好后再恢復注漿。f、為防止漿液中混入紙片及水泥硬塊雜物堵塞管路,在攪拌桶進口及出口處設置過濾篩或過濾網。g、注漿過程中,必須注意觀察注漿壓力和吸漿量的變化情況,當出現異常時,應立即檢查并及時處理。h、注漿中出現注漿壓力突然下降、流量增大,屬跑漿或超擴散,可采用縮短凝膠時間

28、,增大漿液濃度或采用低壓、間歇注漿方法,及時調整處理。、特殊情況下的注漿措施a、注漿中斷對于注漿中斷,應及時采取措施,縮短中斷時間,盡量恢復注漿。如中斷時間較長,應及時沖洗鉆孔,并檢查注漿設備,找出中斷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對注漿中斷的孔段掃孔并進行復注彌補,以保證注漿質量。b、串漿當發生串漿應立即采取措施,可對串漿孔同時進行灌漿,或者將串漿孔用堵頭封堵,帶灌漿孔結束灌漿后,再將串漿孔打開,進行掃孔,沖洗,而后繼續鉆機或注漿。c、巖層大量漏漿:發生巖層大量漏漿時,縮短注漿段高,降低注漿壓力,限制進漿量或加大漿液濃度等措施,嚴格控制注漿量,既保證注漿質量又不浪費漿液。6.2.7、帷幕注漿后效果檢查

29、、鉆孔檢查法:按總注漿孔的5%10%設置檢查孔,檢查孔應在均布的原則下,結合注漿資料的分析布設;檢查孔應無涌泥、涌砂,不塌孔,滲水量應小于0.2l/(min·m)時或小于設計涌水量時,否則應予補注。、鉆孔取芯法:通過鉆孔取芯觀察地層的注漿加固效果。、壓水試驗法:對檢查孔進行壓水試驗,當吸水量大于1l/(min·m)時,必須進行補充注漿。6.3徑向注漿6.3.1、注漿鉆孔布置全斷面徑向注漿注漿孔按梅花型布置,孔口環向間距約為200cm,孔底環向間距約為280cm,縱向間距200cm。具體見如下示意圖。6.3.2、漿液擴散半徑根據設計全斷面徑向注漿范圍為開挖輪廓線外3m,注漿孔

30、按漿液擴散半徑2m設計。注漿時間6.3.3、鉆孔施工對于全斷面徑向注漿采用風鉆開孔,孔徑為52mm,孔口管采用50mm,壁厚3.5mm的熱軋無縫鋼管,鋼管長1.0m,孔口管應埋設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漿措施(具體措施);具體鉆孔施工工藝參照超前帷幕注漿鉆孔工藝施工。6.3.4、注漿全斷面徑向注漿前應進行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注漿孔各注漿段巖層的富水性、透水性,以確定漿液配比。預估漿液消耗量及材料用量。壓水試驗方法采用雙塞正水法,壓力表安裝在孔口管回水管上,試驗壓力取凈水壓力的1.52.0倍,試驗時每間隔10分鐘觀測一次流量和壓力,流量和壓力保持相對穩定,流量連續四次讀數,其最大值和最小

31、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試驗工作即可結束,以最終流量為計算流量。注漿采用水泥漿,水灰比為0.81:1,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漿方式施工,注漿壓力11.5mpa。注漿原則由下而上,跳孔跳排注漿,先注漿單序孔,再注漿二序孔。注漿結束標準:以壓力控制為第一原則,如長時間壓力不上升,調整水泥漿配合比,如注漿一段時間后壓力仍不上升,可按設計注漿量控制結束。6.4、溶洞注漿巖溶區需及時進行超前地質預報探明巖溶在隧道內的分部位置、規模、充填情況及巖溶水的分布情況,分析其對隧道的危害程度。對已探明的溶洞和已揭露的溶洞,需及時請業主、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對現場進行查勘,共同確定處理方案。對已揭露的一般小規模溶洞,在

32、初期支護封閉后,預留注漿管,根據溶洞大小確定預留注漿管數量,一般情況下,注漿管按徑向方向梅花型布置,注漿管采用50mm,壁厚3.5mm的熱軋無縫鋼管。溶洞注漿通過預埋的注漿管注漿對溶腔進行回填處理。注漿采用水泥漿,水灰比為0.81:1,注漿壓力為0.51.0mpa。注漿結束標準:以壓力控制為第一原則,如長時間壓力不上升,調整水泥漿液配合比。注漿壓力逐步升至預設計終壓,并穩定10min;進漿速度為開始進漿速度的1/4;注漿量不小于預估計量的80%。7、施工組織7.1、施工人員組織單位人員配備(人)備注駐地副經理1架子隊長1技術主管1技術組5技術員3人、質檢員1人、內業資料1人鉆工12制漿組10材

33、料供應2機修電工2合計347.2、主要機械設備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備注1鉆機zyg-1503臺2風鉆yt-248臺3注漿泵hfv-2d3臺4雙層攪拌機jz3503臺5孔口封閉器108mm60個6回漿高壓閥特制100個7抗震壓力表10個8注漿高壓軟管i200m9輸漿管50mm300m10孔口管108mm2700m11止漿塞5000個12高壓水泵4臺13潛水泵4臺14攪拌桶1m³3個8、質量保證措施8.1、質量保證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圖如下8.2、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根據有關質量管理標準,設計技術要求,工程特點設置工程質量控制點,對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實施過程控制。、健全質量管理制度:一是工程質量的“三級檢查制度”;二是工程質量的“一票否決制度”;三是崗位責任制;四是質量獎懲制度;五是認真廣泛開展qc小組活動,加強質量意識宣傳與教育活動,提高施工隊伍整體質量意識。、用技術管理的辦法進行質量控制、按照需要配備的相關試驗儀器與檢測儀器,并按照技術要求進行試驗與檢測,及時為工程施工提供并反饋有關質量信息。、對孔位精確測量定位,鉆機安裝,鉆孔測斜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